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联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2. 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3. 掌握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其相关技术;4. 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数据表示方式;5. 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6. 了解计算机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7. 熟悉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和指令执行过程;8.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成与发展历程1.1 计算机组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历史演变1.3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技术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2.1 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与体系结构2.2 存储程序与指令执行过程2.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优缺点与应用3.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3.1 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2 存储器的类型、层次结构与访问方式3.3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接口技术4. 数据表示与运算4.1 数字系统和编码方式4.2 二进制运算与逻辑电路4.3 浮点数表示和运算5. 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1 指令系统的概念和分类5.2 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5.3 指令的执行和流水线技术6. 计算机性能评价与优化6.1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6.2 程序和算法的性能优化6.3 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处理与分布式计算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点;2. 实践: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学术研讨等形式,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综合素质;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内容全面、涉及硬件内容,系统性强,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理解有点难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计算机组成原理对建立计算机整体概念,因此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了解它的发展的新技术、新动向,从而为学生以后在各类计算机上从事开发和应用的需要。
掌握: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层次结构、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系统与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系统、外围设备、输入输出系统等。
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有关的新技术。
理解重点:运算器结构、存储系统的管理方法、指令格式、中央处理器的结构和控制、外围设备通信控制方式。
难点:运算方法及运算器、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概念多、较抽象、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主教材、辅助教材、CAI、网络教材、试题库、实验教材综合使用,力求形成理论、抽象、设计三过程相统一的课程体系。
3、对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如条件许可,应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系统原理、电子电路基础的知识(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网络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1.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教材两部分),文字教材担负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9464004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Principle)
学时64 学分 4
开课学期:6
参考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白中英,科学出版社:2000,11
开课对象:计算机类本科
先修课程:数字逻辑
内容提要:本课程以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为线索,详细系统地讲解了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整个计算机系
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ALU,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等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存储器、外设接口等工作原理,为《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
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的特点因章节施教,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四、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A——掌握;B——理解;C——了解)
五、建议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1.运算器实验(2学时)
2.存储器实验(2学时)
3.微控制器实验(4学时)
4.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2学时)
六、教学参考书
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计算机组成原理,俸远帧,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
起草人:刘宏申审核人:日期:。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I/O)以及总线等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机硬件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如下:1、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I/O设备和总线等。
2、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表示和运算方法,包括二进制数的表示、算术逻辑运算、机器指令等。
3、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中控制信号的产生和传递机制,包括时序、指令流程、异常处理等。
4、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设计和评估方法,包括速度计频、吞吐量、响应时间等。
5、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设计、操作系统设计、I/O接口设计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定义、分类、硬件组成等。
2、CPU的基本原理:包括CPU的组织结构、指令周期、时序等。
3、内存的基本原理:包括内存的组织结构、存储器的扩展、内存的控制等。
4、I/O设备的基本原理:包括I/O设备的组织结构、I/O控制方式等。
5、总线的基本原理:包括总线的组织结构、总线的通信协议等。
6、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设计和评估:包括计算机系统的速度计频、吞吐量、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的设计和评估方法。
7、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操作系统设计、I/O 接口设计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组织的内部工作机制。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硬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实际应用和设计方法。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9. 控制器和时钟 - 控制器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 时钟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 异常和中断处理
10.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 -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安全保护机制 -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的示例,不同学校和教师可பைடு நூலகம்会有所不同。该 大纲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基本概念到高级技术,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和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 成和工作原理。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的示例:
1. 引言 -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计算机系统概述 -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
6. 输入输出系统 -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 输入输出接口和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 中断和DMA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7. 总线系统 - 总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总线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 总线的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
8. 计算机性能与指令级并行 - 计算机性能的度量和提升方法 - 指令级并行的概念和技术 - 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3. 数据表示与处理 - 二进制数系统和数据表示 - 整数和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 数据的编码和压缩
4. 存储器层次结构 - 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 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缓存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历史发展、指令系统、CPU设计、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总线结构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体系结构。
3.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常见指令的执行过程。
4.熟悉CPU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简单的CPU。
5.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原理,熟悉常见的存储器技术。
6.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原理和常见的接口技术。
7.掌握计算机总线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三、课程具体内容及教学安排1.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2周)-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CISC和RISC指令集架构2.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周)-指令系统的基本要求-ISA的设计原则-MIPS指令系统设计与实现3.CPU设计与实现(4周)-CPU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单周期CPU与多周期CPU的设计比较4.存储器层次结构(3周)-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映射方式- Cache的设计原理和优化策略5.输入输出系统(2周)-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与设计-DMA和中断的处理机制6.总线结构(2周)-总线的分类和特点-总线的时序与仲裁机制-PCI和PCIe总线的基本原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3.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汇报,共同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问题。
4.相关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材和参考书教材:参考书:1.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4版)(Patterson和Hennessy编著)2.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英文版)(David A. Patterson和John L. Hennessy编著)3.《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其实践》(胡伟编著)六、评分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
408计组大纲2024
408计组大纲2024408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2024)一、课程目标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了解和深入理解。
本课程将通过教授计算机系统硬件、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等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能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系统基本概念1.1计算机系统组成1.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3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2.计算机硬件2.1计算机硬件概述2.2中央处理器(CPU)2.3存储器(内存)2.4输入输出设备3.指令系统3.1指令系统的概念3.2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3.3指令的执行过程4.中央处理器4.1中央处理器的功能与架构4.2数据通路和控制器4.3指令的执行和流水线技术5.存储器5.1存储器的类型与层次结构5.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3只读存储器(ROM)5.4高速缓存存储器(Cache)6.输入输出系统6.1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性6.2输入输出接口与控制6.3外设与总线7.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7.1性能指标7.2提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方法7.3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优化技术三、教学方法与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文献阅读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部分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实际操作和设计。
学生需要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实验操作,完成相关实践任务。
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等。
(占总评成绩的30%)2.实验: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设计任务。
(占总评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占总评成绩的40%)评分标准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定,具体细则将在教学过程中公布。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等。
本文将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大纲出发,探讨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1.2 课程性质:必修课1.3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周,实验课2学时/周1.4 前置课程:计算机基础、数字电路1.5 后续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二、课程目标2.1 理论目标:-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理解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的原理和技术2.2 实践目标:- 能够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能够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组装和调试- 能够使用计算机硬件开发工具进行硬件设计和仿真三、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硬件层次、体系结构层次、指令集架构层次3.2 运算器- 运算器的功能和特点- 运算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运算器的运算方式:定点运算、浮点运算3.3 控制器- 控制器的功能和特点- 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控制器的指令执行过程:取指令、译码、执行、访存、写回3.4 存储器- 存储器的功能和特点- 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存储单元、存储地址、存储器的访问方式3.5 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和设计- 输入输出的数据传输方式: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 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 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 实验教学- 设计并实现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硬件模块,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组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使用计算机硬件开发工具进行硬件设计和仿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教学评价5.1 理论考核- 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开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2 实验考核-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设计和实现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实验成果展示: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组装和调试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结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各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组成原理2.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 Form principle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信息管理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 54 学时,实验16 学时)6.总学分: 4 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是信息管理及相近专业本科生,是必修的课程之一。
2.课程特点:概念清晰、深入浅出,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贴近当前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规律。
3.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1)以IBM-PC和Intel 80x86 CPU为主要背景,介绍计算机组成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的常用方法与技术,介绍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和在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掌握计算机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方法,基本掌握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的常用方法与技术。
掌握组成计算机的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学时)1.1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2 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1.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4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5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第二章信息的表示及运算方法(6学时)2.1 进位计数制2.2 带符号数的表示2.3 数的定点表示与浮点表示2.4 字符和汉字信息的表示2.5 校验码2.6 定点加法、减法运算2.7 定点乘法运算2.8 定点除法运算2.9 浮点算术运算第三章数字逻辑电路及运算器(8学时)3.1 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3.2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3.3 逻辑函数和逻辑图3.4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3.5 逻辑表达式的化简3.6 加法器3.7 定点运算器的组成和结构第四章中央处理器(12学时)4.1 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4.2 指令周期4.3 组合逻辑控制器4.4 微程序控制器4.5 PLA控制器4.6 Intel 8086 CPU简介第五章指令系统(4学时)5.1 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5.2 指令和操作数的寻址方式5.3 典型指令5.4 8086的寻址方式5.5 8086的指令系统第六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学时)6.1 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格式6.2 汇编语言语句6.3 助记符、伪指令6.4 宏指令语句6.5 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形式6.6 汇编语言程序上机操作过程第七章存储器和存储体系(10学时)7.1 概述7.2 主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7.3 半导体读写存储器7.4 只读存储器7.5 高速存储器7.6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7.7 虚拟存储器第八章总线和输入输出系统(4学时)8.1 总线8.2 总线接口8.3 输入输出系统概述8.4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8.5 程序中断方式8.6 DMA方式8.7 通道方式和I/O处理机方式8.8 外围设备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应用基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纲号:xxx 学分:4.5学时:64/8 执笔人:审订人: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主干课之一,是在我国开设最早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也是学习计算机的其它后续课(如微机系统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等)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在先导与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和继往开来的作用。
也是从事计算机设计、开发、应用与维护等工作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讨论计算机单机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内部工作机制,包括各大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其互连构成计算机整机的技术。
主要强调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训练。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建立起计算机整机工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