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第二节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第二节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是平面解析几何中非常基础的内容。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以及一个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解决许多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一、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假设有两条直线L1和L2,分别表示为:L1:y=m1x+c1L2:y=m2x+c2其中m1、m2分别是L1和L2的斜率,c1、c2分别是L1和L2的截距。
我们可以通过解以上两个方程组来求解直线L1和L2的交点的坐标(x0,y0)。
解法一:代入法将L1的方程代入L2的方程中,得到:y=m2x+c2m1x+c1=m2x+c2整理得到:x=(c1-c2)/(m2-m1)将x的值带入L1或L2的方程中,即可得到y的值。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求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解法二:消元法将L1和L2的方程相减,可以消去y,得到:m1x+c1-(m2x+c2)=0整理得到:(m1-m2)x+(c1-c2)=0解方程可以得知:x=(c2-c1)/(m1-m2)将x的值带入L1或L2的方程中,即可得到y的值。
通过以上两种解法,我们可以求得直线L1和L2的交点的坐标(x0,y0)。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公式求解一个点P(x1,y1)到直线L1: y = mx+ c的距离。
有一种基本的方法是绘制垂线。
首先,我们可以找到点P到直线L1的垂线的方程,将其表示为L2、L2的斜率是m的相反数(-1/m),并且通过点P(x1,y1)。
垂线L2的方程为:L2:y=(-1/m)x+(y1+x1/m)我们可以通过求解L1和L2的交点坐标来确定点P到直线L1的距离。
交点的坐标为(x0,y0)。
距离点P到直线L1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d=√((x0-x1)²+(y0-y1)²)将交点的坐标(x0,y0)带入上式即可求得点P到直线L1的距离。
总结: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工具。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l1上一点,设其关于l的对称点为(x,y),则
{ x + 0 - y - 2-1=0,
22
y +2 ×1
=-1,
x
{ x=-1,
得
即(1,0),
y=-1.
(-1,-1)为l2上两点,可得l2的方程为x-2y-1=0.
故应选B.)
.
返回目录
考点四 直线系方程的应用 求经过直线l1:3x+2y-1=0和l2:5x+2y+1=0的交点,且垂 直于直线l3:3x-5y+6=0的直线l的方程.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与 距离公式
.
一、两直线的交点
已知两条直线l1:A1x+B1y+C1=0与 l2:A2x+B2y+C2=0的交点坐标对应的是方程组
{A1x+B1y+C1=0 A2x+B2y+C2=0
的解,
.
返回目录
其中①当A1B2-A2B1≠0时,两条直线 相交于一点 , ② 当条A直1线B2无-A交2B点1=,0即且A1C2-A2平C1行≠,0③(当或AB11BC22--AB22BC11=≠00且)A时1,C两2A即2C1=0(或重B合1C. 2-B2C1=0)时,两条直线有无数个公共点,
.
返回目录
*对应演练*
求过点P(-1,2)且与点A(2,3)和B(-4,5)距离 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解法一:设直线l的方程为y-2=k(x+1),
即kx-y+k+2=0.由题意知
| 2k - 3 + k + 2 | =
| -4k - 5 + k + 2 |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首先,让我们来看直线交点坐标公式。
设直线1的方程为y=m1x+c1,直线2的方程为y=m2x+c2、这里,m1和m2分别是直线1和直线2的斜率,c1和c2是它们的截距。
要计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我们可以将直线1和直线2的方程联立,解出x和y的值。
具体步骤如下:1.将直线1和直线2的方程联立:m1x+c1=m2x+c22.移项得:m1x-m2x=c2-c13.合并同类项:(m1-m2)x=c2-c14.求解x的值:x=(c2-c1)/(m1-m2)5.将x的值带入直线的方程,求解y的值:y=m1x+c1或y=m2x+c2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x,y)。
下面,让我们来看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
设直线1的方程为Ax+By+C1=0,直线2的方程为Ax+By+C2=0。
这里,A、B和C1、C2分别是直线1和直线2的系数。
要计算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d=,C2-C1,/√(A^2+B^2)其中,C2-C1,表示C2和C1的绝对值。
√(A^2+B^2)表示A^2+B^2的平方根。
需要注意的是,当A^2+B^2=0时,即直线1和直线2平行,此时它们没有交点。
接下来,我将给出两个实际应用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例子1:两条直线的交点设直线1的方程为y=2x+3,直线2的方程为y=-x+1、我们需要计算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将直线1和直线2的方程联立,可得:2x+3=-x+1移项得:3x=-2解出x的值得到:x=-2/3将x的值带入直线的方程,可得:y=2*(-2/3)+3=-1/3所以,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2/3,-1/3)。
例子2:两条直线的距离设直线1的方程为2x+3y-4=0,直线2的方程为4x-6y+8=0。
我们需要计算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根据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可以计算得到:d=,(-6)-3(4),/√(2^2+3^2)=6/√13所以,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6/√13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和距离公式的实际应用。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直线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计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是解决许多几何问题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的公式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直线。
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由一组点组成的,这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直线的一条直线是由两个不同的点定义。
那么,如何计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呢?要计算两条直线的交点,我们需要利用直线的方程。
在平面几何中,直线可以由一般方程、点斜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表示。
1.一般方程:Ax+By+C=0。
其中A、B、C是常数。
2.点斜式方程:y-y1=m(x-x1)。
其中m是斜率,(x1,y1)是直线上的一个点。
3.两点式方程:(y-y1)/(x-x1)=(y2-y1)/(x2-x1)。
其中(x1,y1)和(x2,y2)是直线上的两个点。
像这样,当我们有两条直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方程组,找到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解方程组的方法有多种,比如代入法、消元法和克莱姆法则等。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例1: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y=2x-1,直线L2的方程为y=-x+3,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解:将L1和L2的方程联立起来,得到方程组:y=2x-1y=-x+3通过消元法,我们可以先将方程组中的y消去。
将L1中的y代入L2的方程中,得到:2x-1=-x+3整理方程,得到:3x=4解方程,得到:x=4/3将x的值代入L1的方程中,得到:y=2*(4/3)-1y=8/3-1y=5/3所以,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4/3,5/3)。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计算两条直线的距离。
两条直线的距离是两条直线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也就是垂直于两条直线的连线段的长度。
计算两条直线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求解。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By+C,/√(A^2+B^2)其中,A、B、C是直线的方程中的常数。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09264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一: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设两条直线分别为1l :1110A x B y C ++=,2l :2220A x B y C ++= 则1l 与2l 是否有交点,只需看方程组1112220A xB yC A x B y C ++=⎧⎨++=⎩是否有唯一解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 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若方程组有无穷多解,则两直线重合例1、求经过两直线2330x y --=和20x y ++=的交点且与直线310x y +-=平行的直线方程。
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与2222:0l A x B y C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其中λ是待定系数,在这个方程中,无论λ取什么实数,都得到2220A x B y C ++=,因此,它不能表示直线2l 。
2、对称问题(1)点关于点的对称,点A(a ,b)关于()000,P x y 的对称点B (m ,n ),则由中点坐标公式002,2m x a n y b =-=-,即B (002,2x a y b --) 。
(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00,A x y 关于直线:0l 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的对称点()'11,Ax y ,则有AA ’的中点在l 上且直线AA ’与已知直线l 垂直。
(3)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一般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解决,若已知直线1l 与对称轴l 相交,则交点必在与1l 对称的直线2l上,然后再求出1l 上任意不同于交点的已知点1P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P ,那么经过交点及点2P 的直线就是2l ;若直线1l 与对称轴l 平行,则在1l 上任取两不同点1P 、2P ,求其关于对称轴l 的对称点'1P 、'2P ,过'1P 、'2P 的直线就是2l。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要点 两条直线的交点 (1)已知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l1:A1x+B1y+C1=0,l2:A2x +B2y+C2=0,当方程组 AA12xx+ +BB12yy+ +CC12= =00,有唯一解时,l1 与 l2 相交;有无穷多个解时,说明直线 l1 与 l2 重合;当方程组无解 时,l1 与 l2 平行.
②类似地,有 l1⊥l2⇔A1A2+B1B2=0.
(4)①设 P1(x1,y1),P2(x2,y2),则 |P1P2|= (x2-x1)2+(y2-y1)2. ②原点 O(0,0)与任一点 P(x,y)的距离|OP|= x2+y2.
如何设直线系方程?
答:(1)与直线 Ax+By+C=0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Ax+By+ m=0(m≠C);
(2)经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A1x+B1y+C1)+λ(A2x +B2y+C2)=0(其中不包括直线 A2x+B2y+C2=0).
(3)已知 l1:A1x+B1y+C1=0 与 l2:A2x+B2y+C2=0,则 ①A1B2-A2B1≠0⇔l1 与 l2 相交;A1B2-A2B1=0 且 A1C2-A2C1 ≠0⇔l1∥l2;A1B2-A2B1=0 且 A1C2-A2C1=0⇔l1 与 l2 重合.
题型三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
例 3 求函数 y= x2-8x+20+ x2+1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 常规方法显然行不通,只有进行转化!根据结 构联想距离.
【 解 析 】 原 式 可 化 为 y = (x-4)2+(0-2)2 + (x-0)2+(0-1)2 ,考虑 两点间 的距 离 公式形 式得三点 A(4,2),B(0,1),P(x,0),则上述问题转化为:在 x 轴上求一 点 P(x,0),使得|PA|+|PB|最小.作点 A(4,2)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A′(4,-2),可知|PA|+|PB|=|PA′|+|PB|≥|A′B|,故|PA|+|PB| 的最小值为|A′B|的长度.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 42+(-2-1)2=5,所以,函数 y= x2-8x+20+ x2+1的 最小值为 5.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图形之一、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在解决直线的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1.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设直线L1的方程为y=k1x+b1,直线L2的方程为y=k2x+b2、若L1和L2有交点,则交点的坐标(x0,y0)满足以下等式:k1x0+b1=k2x0+b2解上述等式可以得到交点的横坐标x0。
将x0带入其中一个直线的方程,可以求得交点的纵坐标y0。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没有交点。
2.直线的距离公式:设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
L的一般方程为Ax+By+C=0。
点P的坐标为(x0,y0)。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d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d=,Ax0+By0+C,/√(A^2+B^2)以上就是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的基本内容。
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例1:求直线y=2x+3和y=-x+4的交点坐标。
解:将两个方程相等,得到:2x+3=-x+43x=1x=1/3将x=1/3带入其中一个方程,可以求得y的值:y=2*(1/3)+3=7/3因此,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1/3,7/3)。
例2:求点(1,-2)到直线3x-4y+5=0的距离。
解:由于A=3,B=-4,C=5,将这些值代入距离公式中,可以得到:d=,3*1-4*(-2)+5,/√(3^2+(-4)^2)=,3+8+5,/√(9+16)=16/√25=16/5因此,点(1,-2)到直线3x-4y+5=0的距离为16/5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在解决直线相关问题时的重要性。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简单、快速地求解直线的交点和距离,为我们的几何计算提供便利。
除了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还有其他的直线相关的公式和定理,如直线的斜率公式、两直线垂直的判定等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公式和定理,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
【数学课件】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例1】直线l被两条直线l1:4x+y+3=0 和l2:3x-5y-5=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为 P(-1,2),求直线l的方程.
解 答 : 解 法 一 : 设 直 线 l 与 l1 的 交 点 为 A(x0,y0),由已知条件,则直线l与l2的交 点为B(-2-x0,4-y0),并且满足
解法二:设直线l的方程为y-2=k(x+1), 即kx-y+k+2=0.
则d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本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
将直线l的方程变为:x+y-2+λ(3x+2y -5)=0,它表示过直线l1:x+y-2=0,l2: 3x+2y-5=0的交点且不包含第二条直线 的所有直线.显然当直线过点P时距离最小
【方法规律】
1.求两直线交点坐标就是解方程组.即把 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2)若l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的取值 范围.
(2)由(a+1)x+y+2-a=0得a(x-1)+(x+y +2)=0.
无论a取何值,直线l过A(1,-3)点, 则直线l的斜率k≥0,即-(a+1)≥0.解得a≤-
变式3.点P(-2,-1)到直线l:(1+3λ)x+(1 +2λ)y=2+5λ的距离为d,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为: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l1和l2的一般式方程为l1:
1.过点A(4,a)和点B(5,b)的直线与直线y =x+m平行,则|AB|的值为( )
A.6
B.
D.不能确定
C.2
答案:B
3.直线l1经过点A(3,0),直线l2经过点B(0,4), 且l1∥l2,用d表示l1,l2间的距离,则( )
【答题模板】
解答:(1)设折叠后A在DC边上对应的点为A′, 则折痕EF所在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首先,我们来看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
假设有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的方程分别是:L1: ax + by = cL2: dx + ey = f其中a、b、c、d、e、f为已知常数,x和y为未知变量。
为了求解L1和L2的交点坐标(x0,y0),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将L1和L2的方程联立,得到以下方程组:ax + by = cdx + ey = f2.使用消元法或代入法解方程组,求解出x和y的值。
-对于消元法,我们可以通过消去x或y来求解另一个变量。
例如,可以通过将L1的方程乘以e,将L2的方程乘以b,然后将它们相减,得到可解的方程。
-对于代入法,我们可以先求解出一个变量,然后将它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求解另一个变量。
3.将求解得到的x和y的值代入L1或L2中,验证它们是否满足直线的方程。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求解出直线L1和L2的交点坐标(x0,y0)。
接下来,我们来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假设有一条直线L,它的方程为:L: 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常数,x和y为未知变量。
设点P的坐标为(x1,y1),我们希望求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d。
为了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d = ,ax1 + by1 + c,/ √(a^2 + b^2)使用上述公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1. 将点P的坐标代入直线L的方程,计算得到ax1 + by1 + c的值。
2.将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值代入到距离公式中,计算得到点P到直线L的距离d。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求解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d。
总结起来,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是数学和几何问题求解的基本工具。
对于直线的交点坐标,我们通过联立直线的方程,并使用消元法或代入法来求解变量的值,从而得到交点的坐标。
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我们使用距离公式,将点的坐标代入直线的方程,并进行运算,最后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两个公式广泛应用于解决直线相关的几何和数学问题,例如计算两条直线的交点、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以及计算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等。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首先,我们假设有两条直线分别为L1和L2,它们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的参数方程:L1:P1=P0+t1*d1L2:P2=P0+t2*d2其中,P1和P2分别是L1和L2上的两个点,P0是直线的起点,d1和d2是直线的方向向量。
t1和t2是参数,用来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
要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我们需要找到使L1和L2重合的参数值t1和t2、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参数方程组相等来解这个方程组:P1=P2=>P0+t1*d1=P0+t2*d2化简上述方程,我们可以得到:P0+t1*d1-P0=P0+t2*d2-P0即:t1*d1=t2*d2这个方程告诉我们,d1和d2这两个方向向量成比例,它们的比例系数即为两个参数t1和t2的比值。
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d1=k*d2其中,k为比例系数。
在上述方程中,我们可以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方程:[d1,-d2]*[t1;-t2]=0其中,[d1,-d2]和[t1;-t2]分别是一个2x1的矩阵和一个2x1的列向量。
我们可以将上述方程拓展为一个矩阵方程:[A]*[x]=0其中,[A]是一个2x2的矩阵,其元素为[d1,-d2]。
[x]是一个2x1的列向量,其元素为[t1;-t2]。
根据行列式的定义,只有当[A]的行列式为0时,方程[A]*[x]=0有非零解。
计算[A]的行列式可得:det([A]) = ad1 - bd2对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其中ad1 - bd2不等于0。
形式上,我们可以将[A]*[x]=0表示为:[U]*[S]*[V^T]*[x]=0其中,[U]和[V]是正交矩阵,[S]是一个对角矩阵,其对角线元素为奇异值。
通过奇异值分解,我们可以得到:[U]*[S]*[V^T]=[R]*[T]其中,[R]是一个旋转矩阵,[T]是一个平移矩阵。
我们可以将解表示为:[x]=[V]*[T[2,:]]其中,[T[2,:]]表示[T]矩阵的第二行。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利用公式: x1=x2y1=y2求 解交点坐标
利用公式: x1=x2y1=y2求 解交点坐标
工程制图:确定直线交点坐标绘制工程图 地理信息系统:确定直线交点坐标进行地理信息分析 导航系统:确定直线交点坐标进行导航定位 建筑设计:确定直线交点坐标进行建筑设计规划
确定直线的位置:通过交点坐标可以确定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 计算直线的长度:通过交点坐标可以计算直线的长度。 判断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通过交点坐标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计算直线的斜率:通过交点坐标可以计算直线的斜率。
PRT FOUR
设直线方程为x+By+C=0点P(x0,y0) 计算点P到直线的距离d:d=|x0+By0+C|/√(^2+B^2) 证明:d是点P到直线的距离
应用: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计算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等
工程测量:测量点 到直线的距离用于 工程设计和施工
地理信息系统:计 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于地图绘制和导 航
物理学:计算点到 直线的距离用于研 究物体的运动轨迹 和速度
数学教育:教学生 如何计算点到直线 的距离提高数学思 维能力
确定点到直线的距离
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
计算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计算点到直线的斜率
PRT FIVE
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间距离公式:d=|x1-x2|/√(1+k^2) 公式解释:d为平行线间距离x1、x2为平行线交点坐标k为平行线斜率 求解步骤:确定平行线斜率k计算交点坐标x1、x2代入公式求解距离d
示例:当 m=2b=1c=3时 d=|31|/|2|=2/2=1
结论:两条平行线 之间的距离等于其 常数项的差值除以 斜率。
第八章__第三节_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可得到点P 关于l对称的点 的坐标(x 对称的点P 其中B≠0, 可得到点 1关于 对称的点 2的坐标 2,y2)(其中 其中 , x1≠x2). .
(2)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 此类问题一般转化为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来解决, 此类问题一般转化为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来解决,若已知 直线l 与对称轴l相交 则交点必在与l 对称的直线l 相交, 直线 1与对称轴 相交,则交点必在与 1对称的直线 2上, 然后再求出l 上任一个已知点P 关于对称轴l对称的点 对称的点P 然后再求出l1上任一个已知点P1关于对称轴l对称的点P2, 那么经过交点及点P 的直线就是l 若已知直线l 那么经过交点及点 2的直线就是 2;若已知直线 1与对称 平行, 的距离相等, 轴l平行,则与 1对称的直线和 1到直线 的距离相等,由 平行 则与l 对称的直线和l 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 平行直线系和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即可求出 平行直线系和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即可求出l1的对称 直线. 直线.
1.已知点(a,2)(a>0)到直线 :x-y+3=0的距离为 ,则a .已知点 到直线l: - + = 的距离为 的距离为1, > 到直线 等于 A. C. -1 B.2- . - D. +1 ( )
解析:由 解析: 答案: 答案:C
=1且a>0∴a=- 且 > ∴ =-1. =-
2.若三条直线y=2x,x+y=3,mx+ny+5=0相交于同 .若三条直线 = , + = , + + = 相交于同 一点,则点 , 可能是 一点,则点(m,n)可能是 A.(1,- . ,- ,-3) C.(- C.(-3,1) 解析: 解析:由得 可能是(1,- ∴m+2n+5=0,∴点(m,n)可能是 ,- . + + = , , 可能是 ,-3). 答案:A 答案: B.(3,- . ,- ,-1) D.(- D.(-1,3) ( )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距离公式
3x y 4 0
如何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A B
x1
x2
| AB || x2 x1 |
探究1:已知A( x1 , y1 ),B( x2 , y2 ).如何求 | AB | ?
(1)、y1 y2
y
(2)、x1 x2
y
A( x1 , y1 )
B( x2 , y2 ).
y1
A( x1 , y1 )
x1 o
x2
x
o
x
B( x2 , y 2 ).
y2
| AB || x2 x1 |
| AB || y2 y1 |
探究1:已知A( x1 , y1 ),B( x2 , y2 ).如何求 | AB | ?
(3) x1 x2 , y1 y2
o y
B( x2 , y2 ).
| y2 x y1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x1 , y1|)x 2 x1 | P( x2 , y1 ).
| AB |
x2 x1 y2 y1
2
2
探究2:已知A( x1 , y1 ),B( x2 , y2 ).如何求 A, B中点的坐标?
144 25
已知平面上两点P1(x1,y1)和P2(x2,y2),直线P1P2 的斜率为k,则 y2-y1可怎样表示?从而点P1和P2的距 离公式可作怎样的变形?
y2 y1 k ( x2 x1 )
1 | P1 P2 | 1 k | x2 x1 | 1 2 | y2 y1 | k
y
B( x2 , y2 ).
x
M ( x0 , y0 ).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一、平面直线的交点坐标计算方法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它们的方程组的解。
假设有两条直线,直线1的方程为a1x+b1y+c1=0,直线2的方程为a2x+b2y+c2=0。
其中a1、b1、c1、a2、b2和c2都是已知的常数。
要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使用消元法和代入法进行计算。
1.消元法消元法是通过将一个方程乘以适当的系数,使得方程的其中一项系数与另一个方程的对应系数相等,以消去一个未知数。
然后将消去后的方程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解得另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交点坐标。
首先选择一个方程,例如直线1的方程a1x+b1y+c1=0作为基准,通过乘以a2和b1使得两个方程的x系数相等,即a1*a2*x+b1*a2*y+c1*a2=a2*a1*x+b2*a1*y+c2*a1,然后再乘以b2和b1使得两个方程的y系数相等,即a1*a2*x*b2+b1*a2*y*b2+c1*a2*b2=a2*a1*x*b2+b2*a1*y*b2+c2*a1*b2、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减消去x的系数,即得到一个只含有y的方程,然后通过解这个方程来求得y的值。
将求得的y的值代入到任意一个方程中,即可求得x的值。
进而得到交点坐标。
2.代入法代入法是通过将一个方程的未知数表示为另一个方程的函数,再将其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求得另一个方程的解。
从而求得未知数的值。
假设直线1的方程为a1x+b1y+c1=0,直线2的方程为a2x+b2y+c2=0,选择其中一个方程(例如直线1的方程)中未知数x表示为y的函数,即x=(c1-b1y)/a1、将这个式子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例如直线2的方程)中,得到一个只含有y的方程。
然后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y的值。
将求得的y的值代入到x=(c1-b1y)/a1中,即可求得x的值。
从而得到交点坐标。
以上就是求解两条直线交点坐标的两种方法。
二、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2.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
d= C1 - C2 A 2 + B2
=-1时,方程为x+3y-4=0
=0时,方程为3x+4y-2=0 =1时,方程为5x+5y=0
y l1 l3 l2
0
上式可化为:(3+2λ)x+(4+λ)y+2λ-2=0
x
发现:此方程表示经过直线3x+4y-2=0与直线2x+y+2=0交 点的直线束(直线集合)
一题多解
例2: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 交点的直线方程: 你能想到哪些 方法? l1:x-2y+2=0,l2:2x-y-2=0.
l2: 3x 3y 10 0 ;
l2: 6x 8y 10 0.
6x 2y 1 0; 3x y 4 0, l2: (2) l1:
对于两条直线 l1 : A1 x B1 y C1 0 和 l : A x B yC 0 ,
2 2 2 2
点 C 1 , 0 到 x y 4 0 的距离 2 1
5 C h . O -1 2 2 2 1 1 1 5 因此 S ABC 2 2 5. 2 2
1 0 4
h
1 2 3Bຫໍສະໝຸດ x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直 y l1 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 P
例3 已知点 A1 , 3,B3, 1,C- 1, 0,求 ABC 的面积. 1 分析:如图,设 AB 边上的高为 h ,则 S ABC AB h . 2
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备考方向要明了]考 什 么怎 么 考1.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2.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般是不单独命题的,常作为知识点出现在相关的位置关系中.2.两点间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的一个基本知识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直线与圆或圆锥曲线的问题中来考查.[归纳·知识整合]1.两条直线的交点设两条直线的方程为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的解, (1)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2)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反之,亦成立. [探究] 1.如何用两直线的交点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提示:当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时,两直线相交;没有交点时,两条直线平行,有无数个交点时,两条直线重合.2.距离点P 1(x 1,y 1),P 2(x 2,y 2)之间的距离|P 1P 2|= x 2-x 12+y 2-y 12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两条平行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探究] 2.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使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要注意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使用两条平行线间距离公式时,要将两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且x 、y 的系数对应相等.[自测·牛刀小试]1.(教材习题改编)原点到直线x +2y -5=0的距离是( ) A .1 B. 3 C .2D.5解析:选D d =|-5|12+22=5.2.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线段AB 的中点M 的坐标是(3,4),则AB 的长为( ) A .10 B .5 C .8D .6解析:选A 设A (a,0),B (0,b ),则a =6,b =8,即A (6,0),B (0,8).所以|AB |=6-02+0-82=36+64=10.3.若三条直线2x +3y +8=0,x -y -1=0和x +by =0相交于一点,则b =( ) A .-1B .-12C .2D.12解析:选B 由⎩⎪⎨⎪⎧ 2x +3y +8=0,x -y -1=0,得⎩⎪⎨⎪⎧x =-1,y =-2,将其代入x +by =0,得b =-12.4.已知直线l 1与l 2:x +y -1=0平行,且l 1与l 2的距离是2,则直线l 1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直线l 1的方程为x +y +λ=0,则2=|-1-λ|12+12=|λ+1|2,解得λ=1或λ=-3.即直线l 1的方程为x +y +1=0或x+y -3=0.答案:x +y +1=0或x +y -3=05.点(2,3)关于直线x +y +1=0的对称点是________. 解析:设对称点为(a ,b ),则⎩⎪⎨⎪⎧b -3a -2=1,a +22+b +32+1=0,解得⎩⎪⎨⎪⎧a =-4,b =-3.答案:(-4,-3)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例1] (1)经过直线l 1:x +y +1=0与直线l 2:x -y +3=0的交点P ,且与直线l 3:2x -y +2=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2)已知两直线l 1:mx +8y +n =0与l 2:2x +my -1=0,若l 1与l 2相交,则实数m ,n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自主解答] (1)法一:由方程组⎩⎪⎨⎪⎧x +y +1=0,x -y +3=0,解得⎩⎪⎨⎪⎧x =-2,y =1,即点P (-2,1),∵l 3⊥l ,∴k =-12,∴直线l 的方程为y -1=-12(x +2),即x +2y =0.法二:∵直线l 过直线l 1和l 2的交点,∴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λ(x -y +3)=0, 即(1+λ)x +(1-λ)y +1+3λ=0.∵l 与l 3垂直,∴2(1+λ)-(1-λ)=0,解得λ=-13.∴直线l 的方程为23x +43y =0,即x +2y =0.(2)因为两直线l 1与l 2相交,所以当m =0时,l 1的方程为y =-n8,l 2的方程为x =12,两直线相交,此时m ,n 满足条件m =0,n ∈R ;当m ≠0时,由两直线相交.所以m 2≠8m ,解得m ≠±4,此时,m ,n 满足条件m ≠±4,n ∈R .[答案] (1)x +2y =0 (2)m ≠±4,n ∈R若将本例(1)中条件“垂直”改为“平行”,试求l 的方程.解:由方程组⎩⎪⎨⎪⎧ x +y +1=0,x -y +3=0,解得⎩⎪⎨⎪⎧x =-2,y =1,即点P (-2,1).又l ∥l 3,即k =2,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1=2(x +2), 即2x -y +5=0. ——————————————————— 经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的设法经过两相交直线A 1x +B 1y +C 1=0和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这个直线系方程中不包括直线A 2x +B 2y +C 2=0)或m (A 1x +B 1y +C 1)+n (A 2x +B 2y +C 2)=0.1.设直线l 1:y =k 1x +1,l 2:y =k 2x -1,其中实数k 1,k 2满足k 1k 2+2=0. (1)证明l 1与l 2相交;(2)证明l 1与l 2的交点在椭圆2x 2+y 2=1上.证明:(1)反证法:假设l 1与l 2不相交,则l 1与l 2平行,则有k 1=k 2,代入k 1k 2+2=0得k 21=k 22=-2,显然不成立,与已知矛盾,从而k 1≠k 2,即l 1与l 2相交.(2)由方程组⎩⎪⎨⎪⎧y =k 1x +1,y =k 2x -1,解得交点P 的坐标为⎝ ⎛⎭⎪⎫2k 2-k 1,k 2+k 1k 2-k 1, 而2x 2+y 2=2⎝ ⎛⎭⎪⎫2k 2-k 12+⎝ ⎛⎭⎪⎫k 2+k 1k 2-k 12=8+k 22+k 21+2k 1k 2k 22+k 21-2k 1k 2=k 21+k 22+4k 21+k 22+4=1,即交点P (x ,y )在椭圆2x 2+y 2=1上.距离公式的应用[例2] 已知点P (2,-1).(1)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2)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3)是否存在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自主解答] (1)过P 点的直线l 与原点距离为2,而P 点坐标为(2,-1),可见, 过P (2,-1)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满足条件, 此时l 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为x =2. 若斜率存在,设l 的方程为y +1=k (x -2), 即kx -y -2k -1=0.由已知得|-2k -1|k 2+1=2,解得k =34.此时l 的方程为3x -4y -10=0.综上,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x =2或3x -4y -10=0.(2)作图可得过P 点与原点O 的距离最大的直线是过P 点且与PO 垂直的直线,如图.由l ⊥OP ,得k l k OP =-1,所以k l =-1k OP=2.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y +1=2(x -2), 即2x -y -5=0.即直线2x -y -5=0是过P 点且与原点O 距离最大的直线,最大距离为|-5|5=5.(3)由(2)可知,过P 点不存在到原点距离超过5的直线,因此不存在过P 点且到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 ——————————————————— 求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的两种思路(1)利用“化归”法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2)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2.已知A (4,-3),B (2,-1)和直线l :4x +3y -2=0,在坐标平面内求一点P ,使|PA |=|PB |,且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解:设点P 的坐标为(a ,b ).∵A (4,-3),B (2,-1),∴线段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3,-2).而AB 的斜率k AB =-3+14-2=-1,∴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2=x -3,即x -y -5=0. ∵点P (a ,b )在上述直线上, ∴a -b -5=0.①又点P (a ,b )到直线l :4x +3y -2=0的距离为2,∴|4a +3b -2|5=2,即4a +3b -2=±10,②由①②联立可得⎩⎪⎨⎪⎧a =1,b =-4,或⎩⎪⎨⎪⎧a =277,b =-87.∴所求点P 的坐标为(1,-4)或⎝ ⎛⎭⎪⎫277,-87.对 称 问 题[例3] 已知直线l :2x -3y +1=0,点A (-1,-2).求: (1)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2)直线m :3x -2y -6=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m ′的方程. [自主解答] (1)设A ′(x ,y ),再由已知⎩⎪⎨⎪⎧y +2x +1×23=-1,2×x -12-3×y -22+1=0,解得⎩⎪⎨⎪⎧x =-3313,y =413,故A ′⎝ ⎛⎭⎪⎫-3313,413.(2)在直线m 上取一点,如M (2,0),则M (2,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M ′必在直线m ′上.设对称点M ′(a ,b ),则⎩⎪⎨⎪⎧2×⎝ ⎛⎭⎪⎫a +22-3×⎝ ⎛⎭⎪⎫b +02+1=0,b -0a -2×23=-1,得M ′⎝ ⎛⎭⎪⎫613,3013.设直线m 与直线l 的交点为N ,则由⎩⎪⎨⎪⎧2x -3y +1=0,3x -2y -6=0,得N (4,3).又∵m ′经过点N (4,3),∴由两点式得直线m ′的方程为9x -46y +102=0. ——————————————————— 求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的基本方法(1)已知点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已知点与对称点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利用以上两点建立方程组可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3.直线y =2x 是△ABC 的一个内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若点A (-4,2),B (3,1),求点C 的坐标.解:把A ,B 两点的坐标代入y =2x 知,A ,B 不在直线y =2x 上,因此y =2x 为∠ACB 的平分线,设点A (-4,2)关于y =2x 的对称点为A ′(a ,b ),则k AA ′=b -2a +4,线段AA ′的中点坐标为⎝ ⎛⎭⎪⎫a -42,b +22,∵⎩⎪⎨⎪⎧b -2a +4·2=-1,b +22=2·a -42,解得⎩⎪⎨⎪⎧a =4,b =-2,∴A ′(4,-2).∵y =2x 是∠ACB 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A ′在直线BC 上,∴直线BC 的方程为y +21+2=x -43-4,即3x +y -10=0. 由⎩⎪⎨⎪⎧ y =2x ,3x +y -10=0,解得⎩⎪⎨⎪⎧x =2,y =4,∴C (2,4).1条规律——与已知直线垂直及平行的直线系的设法与直线Ax +By +C =0(A 2+B 2≠0)垂直和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1)垂直:Bx -Ay +m =0; (2)平行:Ax +By +n =0.1种思想——转化思想在对称问题中的应用一般地,对称问题包括点关于点的对称,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等情况,上述各种对称问题最终化归为点的对称问题来解决.2个注意点——判断直线位置关系及运用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的注意点 (1)在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首先应分析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可根据判定定理判断,若直线无斜率时,要单独考虑;(2)运用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d =|C 1-C 2|A 2+B 2的前提是将两方程中的x ,y 的系数化为分别相等.创新交汇——新定义下的直线方程问题1.直线方程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但一般不单独考查,常与圆、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等内容相结合,以交汇创新的形式出现在高考中.2.解决新定义下的直线方程的问题,难点是对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关键是要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典例] (2013·上海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P (x ,y ),定义[OP ]=|x |+|y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对于以下结论:①符合[OP ]=1的点P 的轨迹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2; ②设P 为直线5x +2y -2=0上任意一点,则[OP ]的最小值为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所有结论的序号). [解析] ①由[OP ]=1,根据新定义得,|x |+|y |=1,上式可化为y =-x +1(0≤x ≤1),y =-x -1(-1≤x ≤0),y =x +1(-1≤x ≤0),y =x -1(0≤x ≤1),画出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形得到四边形ABCD 为边长是2的正方形,所以面积等于2,故①正确;②当点P 为⎝ ⎛⎭⎪⎪⎫25,0时,[OP ]=|x |+|y |=25+0<1,所以[OP ]的最小值不为1,故②错误;所以正确结论有①.[答案] ① [名师点评]1.本题有以下创新点(1)考查内容的创新,对解析几何问题与函数知识巧妙地结合创新.(2)考查新定义、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考查思维的创新,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方向与思维习惯有所不同.2.解决本题的关键有以下两点(1)根据新定义,讨论x 的取值,得到y 与x 的分段函数关系式,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即可求出该图形的面积;(2)认真观察直线方程,可举一个反例,得到[OP ]的最小值为1是假命题. 3.在解决新概念、新定义的创新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理解概念、定理的内涵与外延;(2)对于新概念、新结论要具体化,举几个具体的例子,代入几个特殊值;(3)注意新概念、新结论的正用会怎样,逆用会怎样,变形用又将会如何.[变式训练]四边形OABC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O (0,0),A (6,2),B (4,6),C (2,6),直线y =kx ⎝ ⎛⎭⎪⎫13<k <3把四边形OABC 分成两部分,S 表示靠近x 轴一侧那部分的面积. (1)求S =f (k )的函数表达式;(2)当k 为何值时,直线y =kx 将四边形O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解:(1)如图所示,由题意得k OB =32.①当13<k <32时,直线y =kx 与线段AB :2x +y =14相交,由⎩⎪⎨⎪⎧y =kx ,2x +y =14,解得交点为P 1⎝ ⎛⎭⎪⎫14k +2,14k k +2.因为点P 1到直线OA :x -3y =0的距离为d =143k -110k +2,所以S =12|OA |·d =143k -1k +2;②当32≤k <3时,直线y =kx 与线段BC :y =6相交于点P 2⎝ ⎛⎭⎪⎫6k ,6,所以S △OP 2C =12|P 2C |·6=63-k k.又因为S 四边形OABC =S △AOB +S △OBC =14+6=20, 所以S =S 四边形OABC -S △OP 2C =26-18k.故S =f (k )=⎩⎪⎨⎪⎧143k -1k +2⎝ ⎛⎭⎪⎫13<k <32,26-18k ⎝ ⎛⎭⎪⎫32≤k <3.(2)若要直线y =kx 平分四边形OABC 的面积,由(1),知只需143k -1k +2=10,解得k =171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点(1,-1)到直线x -y +1=0的距离是( ) A.12B.32C.322D.22解析:选C d =|1--1×1+1|12+-12=322.2.(2013·海口模拟)直线l 1的斜率为2,l 1∥l 2,直线l 2过点(-1,1)且与y 轴交于点P ,则P 点坐标为( )A .(3,0)B .(-3,0)C .(0,-3)D .(0,3)解析:选D 由题意知,直线l 2的方程为y -1=2(x +1), 令x =0,得y =3,即点P 的坐标为(0,3).3.(2013·南昌模拟)P 点在直线3x +y -5=0上,且P 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 2,则P 点坐标为( ) A .(1,2)B .(2,1)C .(1,2)或(2,-1)D .(2,1)或(-1,2)解析:选C 设P (x,5-3x ), 则d =|x -5+3x -1|12+-12=2,|4x -6|=2,4x -6=±2,即x =1或x =2,故P (1,2)或(2,-1).4.(2013·南京调研)与直线3x -4y +5=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 A .3x +4y +5=0 B .3x +4y -5=0 C .-3x +4y -5=0D .-3x +4y +5=0解析:选A 与直线3x -4y +5=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是3x -4(-y )+5=0,即3x +4y +5=0.5.直线l 通过两直线7x +5y -24=0和x -y =0的交点,且点(5,1)到l 的距离为10.则l 的方程是( )A .3x +y +4=0B .3x -y +4=0C .3x -y -4=0D .x -3y -4=0解析:选C 由⎩⎪⎨⎪⎧7x +5y -24=0,x -y =0,得交点(2,2),设l 的方程为y -2=k (x -2),即kx -y +2-2k =0, ∵|5k -1+2-2k |k 2+-12=10,解得k =3.∴l 的方程为3x -y -4=0.6.曲线|x |2-|y |3=1与直线y =2x +m 有两个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4或m <-4B .-4<m <4C .m >3或m <-3D .-3<m <3解析:选A 曲线|x |2-|y |3=1的草图如图所示.与直线y =2x +m 有两个交点.则m >4或m <-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已知坐标平面内两点A (x ,2-x )和B ⎝ ⎛⎭⎪⎪⎫22,0,那么这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d = ⎝ ⎛⎭⎪⎪⎫x -222+ 2-x 2=2⎝ ⎛⎭⎪⎪⎫x -3242+14≥12. 即最小值为12.答案:128.与直线x -y -2=0平行,且它们的距离为22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与直线x -y -2=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x -y +c =0,则22=|c +2|12+-12,得c =2或c =-6,即所求直线方程为x -y +2=0或x -y -6=0.答案:x -y +2=0或x -y -6=09.平面上三条直线x +2y -1=0,x +1=0,x +ky =0,如果这三条直线将平面划分为六部分,则实数k 的所有取值为________(将你认为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①0 ②12③1 ④2 ⑤3解析:三条直线将平面分为6部分,则这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有且只有两条平行,经验证可知,当k =0,1,2时均符合题意.答案:①③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0.过点P (0,1)作直线l 使它被直线l 1:2x +y -8=0和l 2:x -3y +10=0截得的线段被点P 平分,求直线l 的方程.解:设l 1与l 的交点为A (a,8-2a ),则由题意知,点A 关于点P 的对称点B (-a,2a -6)在l 2上, 代入l 2的方程得-a -3(2a -6)+10=0, 解得a =4,即点A (4,0)在直线l 上,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4y -4=0.11.光线从A (-4,-2)点射出,到直线y =x 上的B 点后被直线y =x 反射到y 轴上的C 点,又被y 轴反射,这时反射光线恰好过点D (-1,6),求BC 所在的直线方程.解:作出草图,如图所示,设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A ′,D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D ′,则易得A ′(-2,-4),D ′(1,6).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得A ′D ′所在直线经过点B 与C .故B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66+4=x -11+2,即10x -3y +8=0.12.已知直线l 经过直线2x +y -5=0与x -2y =0的交点P , (1)点A (5,0)到l 的距离为3,求l 的方程; (2)求点A (5,0)到l 的距离的最大值. 解:(1)∵经过两已知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2x +y -5)+λ(x -2y )=0,即(2+λ)x +(1-2λ)y -5=0, ∴|10+5λ-5|2+λ2+1-2λ2=3,解得λ=2或λ=12. ∴l 的方程为x =2或4x -3y -5=0.(2)由⎩⎪⎨⎪⎧2x +y -5=0,x -2y =0,解得交点P (2,1),如图,过P 作任一直线l ,设d 为点A 到l 的距离,则d ≤|PA |(当l ⊥PA 时等号成立). ∴d max =|PA |=10.1.记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相互垂直时m 的取值集合为M ,直线x +ny +3=0与直线nx +4y +6=0平行时n 的取值集合为N ,则M ∪N =________.解析:当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相互垂直时,m 满足(m +2)(m -2)+3m (m +2)=0,解得m =12或m =-2,故M =⎩⎨⎧⎭⎬⎫-2,12;直线x +ny +3=0与直线nx +4y +6=0平行,当n =0时,显然两直线不平行;当n ≠0时,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1n =n 4≠36,即n =-2,所以N ={-2}.故M ∪N =⎩⎨⎧⎭⎬⎫-2,12.答案:⎩⎨⎧⎭⎬⎫-2,122.已知 A (3,1)、B (-1,2),若∠ACB 的平分线在y =x +1上,则AC 所在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点A 关于直线y =x +1对称的点A ′为(x 0,y 0),则⎩⎪⎨⎪⎧y 0-1x 0-3=-1,y 0+12=x 0+32+1,解得⎩⎪⎨⎪⎧x 0=0,y 0=4, 即A ′(0,4).故直线A ′B 的方程为2x -y +4=0.由⎩⎪⎨⎪⎧ 2x -y +4=0,y =x +1,得⎩⎪⎨⎪⎧x =-3,y =-2,即C (-3,-2).故直线AC 的方程为x -2y -1=0. 答案:x -2y -1=03.已知直线l 过点P (3,1)且被两平行线l 1:x +y +1=0,l 2:x +y +6=0截得的线段长为5,求直线l 的方程.解:法一: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3, 此时与l 1,l 2的交点分别是A (3,-4),B (3,-9), 截得的线段长|AB |=|-4+9|=5,符合题意.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3)+1, 分别与直线l 1,l 2的方程联立,由⎩⎪⎨⎪⎧ y =k x -3+1,x +y +1=0,解得A ⎝ ⎛⎭⎪⎫3k -2k +1,1-4k k +1. 由⎩⎪⎨⎪⎧y =k x -3+1,x +y +6=0,解得B ⎝ ⎛⎭⎪⎫3k -7k +1,1-9k k +1.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3k -2k +1-3k -7k +12+⎝ ⎛⎭⎪⎫1-4k k +1-1-9k k +12=25,解得k =0,即所求直线方程为y =1. 综上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x =3或y =1.法二:设直线l 与l 1,l 2分别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 则x 1+y 1+1=0,x 2+y 2+6=0. 两式相减,得(x 1-x 2)+(y 1-y 2)=5.① 又(x 1-x 2)2+(y 1-y 2)2=25,②联立①②可得⎩⎪⎨⎪⎧ x 1-x 2=5,y 1-y 2=0,或⎩⎪⎨⎪⎧x 1-x 2=0,y 1-y 2=5,由上可知,直线l 的倾斜角分别为0°和90°,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3或y =1. 法三:因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d =|6-1|2=522,如图,直线l 被两平行线截得的线段为5, 设直线l 与两平行线的夹为角θ,则sin θ=22,所以θ=45°.因为两平行线的斜率是-1, 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或为零. 又因为直线l 过点D (3,1),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3或y =1.4.已知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点A (1,3)到直线l 的距离为2,求直线l的方程.解:(1)当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不为零时,可设方程为x +y +m =0(m ≠0), 由已知|1+3+m |12+12=2,解得m =-2或m =-6,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2=0或x +y -6=0.(2)当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零时,可设方程为y =kx , 由已知|k -3|k 2+-12=2,解得k =1或k =-7,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0或7x +y =0. 综上,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2=0或x +y -6=0或x -y =0或7x +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