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水平和工作习惯上,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不断改善,才能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真正提高上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素质是前提

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施德育的能力,是德育教育能否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的关键。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练就一套实施德育的真本领:即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真心地尊重学生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个性、胜利、生理缺陷、个人隐私等,要学会弯腰和学生说话,说孩子话,用眼睛听孩子说话。这样,学生的人格得到了自己仰慕的老师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他会不乐于接受呢?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了解学生,是要了解学生独特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交流对象、兴趣爱好等,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为每一类甚至每一个学生研究设计出成功的最佳短程线。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发展学生,就是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成功发展其个性,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赋有个性、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成功的人。针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课堂教学是关键

在学校中,教师向学生实施德育的时空最集中之处便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技巧,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这个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紧紧抓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使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担负起授文传道,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

(一)通过书写汉字渗透“道”。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根据汉字字体的结构规律及美学原则,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写字规律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如“爽”和“莫”两字都有“大”这个部件,但两个“大”写法有异,前者要求适当拉长,以放下四个叉,后者则要求适当压扁,使字型不致过高。“拉长”“压扁”是出于对整体的需要,而对局部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局部服从整体的写字原则。教学这两个字时,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应遵守班级的纪律,执行学校的常规,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集体的要求,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这样,个人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集体才显得有力量。通过写字指导达到育人的目的,育人过程又促进了对写字规律的理解与

掌握,写字与育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通过辩词析句品味“道”。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每一个字、词、句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句,在文章中常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重点词句,准确把握文章的基调,挖掘其中深层内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事理,受到教育。

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中,三处讲到“一定要争气”:第一次是童第周原来基础很差,经过半年的发愤学习,各科成绩均达优良时,他想一定要争气,是为了超越自我;第二次是在比利时留学时,由于中国贫穷落后,中国学生被歧视,童第周暗下决心,一定要争气,是为了中国人不被瞧不起;第三次是完成难做的手术,轰动欧洲生物界时,他想一定要争气,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振兴。通过抓住这个关键的句子,既能使学生体会到这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又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通过感情朗读领悟“道”。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那些比较含蓄的,需要透过面作深究的地方,则感到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轻重缓急,读出课文的内在

感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性,从而使学生深受教育和感染。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声情并茂,叙述了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少来到长安街上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和敬爱的周总理作最后的告别时的情景。教学时,采用范读、仿读、个别读、齐读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为什么“这么多男女老少都来”,“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放声哭泣”,“为什么灵车消失在夜空中,人们还不肯离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一生为人民,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入情入境体会“道”。

少年儿童情感的情境性与感染性明显,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既加强了道的渗透性,又增加了感染力。

如讲授《桂林山水》一课,可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情境,让学生来个假想旅行,学生情绪一步步被强化,最后由漓江山水的美自然而然发出祖国山河锦绣的赞叹,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育人环境是保证

学生的道德理论虽然主要来自课堂教学,但他们的道德品质更主要地受到周边环境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多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的结果。因此,要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各方面同时受到正确、健康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熏陶,形成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抓住每一次的升旗、办手抄报、歌咏比赛、“好书教我学做人”、“班级是我家,我更爱护她”等活动契机,充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团结向上的热情,班风为之一振,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其中家庭是重要的德育基地。因为家庭是学生的最早的课堂,是学生的品质形成的最初环境。我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坚持家校联系等方式,引导家长积极引导孩子成长,而不要乱奖、乱捧或非打即骂。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品德,而不要只盯着分数,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有效地中和来自学校和社会理性化的教育信念。

社会大舞台是对学校和家庭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因此,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所能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极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正面育人的功能。

因此,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德育的新格局,德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德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因此,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时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德育人,以德立人。以此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