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偏移对于手机零中频接收机之危害
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对消电路的设计
电子技术 • Electronic Technology86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关键词】零中频 直流偏移 对消 1 直流偏移问题概述零中频接收机一般应用于使用单频连续波的雷达。
与传统的超外差接收机相比,零中频接收机的射频信号没有镜像频率,不需要镜像抑制滤波器。
变频后的中频信号在低频(一般低于10kHz ),放大电路使用普通的运算放大器即可,滤波器的设计也更加简单,对ADC 的精度和采样率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这样大大降低了接收机设计的要求,同时体积和功耗也显著降低。
在这些优点之外,零中频接收机存在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变频的过程中,如果射频信号与本振的频率相同,则直接被变频至直流。
在雷达的探测过程中,零中频接收机变频产生的信号,是直流分量与射频信号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叠加,这些直流分量会使放大电路饱和,导致有用信号无法被放大。
因此,直流偏置信号的消除是零中频接收机的关键。
直流偏置问题的主要来源包括:接收机接收到的目标反射回波,本振泄露以及本振在混频器电路的多次反射,同频带干扰信号等。
目前主要的直流对消技术包括射频对消、数字对消、交流耦合等。
射频对消是在接收通道引入一路额外信号,其相位与空间泄露信号相反,幅度基本相等,当2个信号相叠加时,使得泄露信号功率减小。
数字对消是用ADC 采集中频信号,对中频的直流分量进行累计,得到直流分量后减去对应的直流分量。
交流耦合是在中频端加隔直电容去直流。
射频对消需考虑多种来源的射频成分,结构复杂。
数字对消在ADC 采集数据前需考虑直流成分放大饱和的问题,无法提供足够的增益。
交流对消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用信号频率低时,无法通过隔直电容。
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对消电路的设计文/沈金成 李万昌 辛鹏本文提供了一种在中频端进行直流对消的方法及电路,可实时消除连续波变频后产生的直流分量,使中频信号只剩交流分量,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增益,将零中频信号放大至适合A/D 转换器采集的范围。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零中频架构是一种在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接收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零中频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将接收机的中频部分移动到零频率附近,从而减少中频滤波、中频放大和混频等环节的复杂性,减小系统的功耗和成本。
本文将对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零中频架构的基本原理1. 零中频架构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零中频架构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采用零中频架构可以减少射频前端的复杂性,降低功耗和成本,同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零中频架构在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通信系统对于复杂性、功耗和性能的需求。
三、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优势1. 减小系统的功耗和成本采用零中频架构可以减少中频滤波、中频放大和混频等环节,从而降低系统的功耗和成本。
零中频架构能够利用低成本的元件,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2. 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零中频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提高接收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零中频架构还能够提高系统对于多径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接收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3. 简化射频前端的设计和优化采用零中频架构可以大大简化射频前端的设计和优化,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零中频架构还能够减少系统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四、结语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大大简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降低系统的功耗和成本,同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零中频架构将会在接收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整个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希望本文对于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零中频接收机的优与劣
零中频接收机的优与劣零中频接收机,是直接将射频变频到基带,即中频为0.零中频接收机,有许多诱人的优点。
比如,它中频为0,因此不需要昂贵的SAW滤波器或者晶体滤波器,取而代替的,可以是简单的低通滤波器,便宜。
并且,零中频接收机不需要进行频率规划,这可是超外差接收机设计过程中相当复杂的一项任务。
另外,零中频接收机没有镜像频率。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零中频接收机有他的优点,当然也有他的缺点,只有解决了这些缺点,才能把零中频接收机切切实实的用起来。
零中频接收机有以下几种主要的缺点。
缺点1:DC offsets(直流偏移)直流偏移,是指因为各种原因,会有杂散或噪声落在DC频率处。
因为零中频接收机的中频是零中频,在DC频率处有噪声,直接就影响了SNR,所以零中频架构对直流偏移非常敏感。
那DC offsets是怎么产生的呢?•工艺问题在集成电路中,由于工艺的不完美,会导致基带电路中本身就存在直流偏移。
比如说实际运放的失调电压。
•自混频混频器RF端口和LO端口间的隔离度是有限的,所以,本振信号会有一部分漏到射频端口,然后再被反射回来,和本振混频,进而产生直流偏移。
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有同样的信号,同时泄露到混频器的RF和LO端,进而混频至DC频率,从而产生直流偏移。
所以,想要减小自混频产生的直流偏移,则需要尽量提高混频器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同时也要提高其他路径的隔离度。
直流偏移需要去除或者抵消,不然接收机就没法工作。
假设基带电路中的增益为70~80dB,那么很小很小的直流偏移,比如200uV,就会使得基带放大器饱和。
在基带电路中,使用AC耦合或者高通滤波,是去除时变直流偏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不恶化调制信号的SNR,高通滤波器的3dB截止频率应该低于符号率的0.1%。
也可以用一些手段来抵消直流偏移,比如说,对于时不变直流偏移,可以预先测量,储存起来,在系统工作时,存储的直流偏移值,通过DAC输入到模拟基带电路中的减法器,以补偿固有直流偏移。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零中频架构(Zero-IF Architecture),又称为直接转频(Direct Conversion)或基带转频(Baseband Conversion)架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接收机中的电路架构。
本文将分析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
零中频架构的基本原理是将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直接转换到基带频率进行处理,避免了传统接收机中频调谐器和混频器的使用。
在零中频架构中,接收信号首先经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然后通过电路将信号直接下变频到基带频率。
与传统的超外差架构相比,零中频架构具有简化电路、提高性能和降低功耗等优势。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数字通信系统。
在数字通信中,零中频架构能够直接将接收信号下变频到基带频率,提供高质量的信号恢复和解调能力。
零中频架构能够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接收信号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例如解调、频谱分析和信号调理等。
零中频架构适用于各种数字通信系统,如手机通信、卫星通信和宽带通信等。
零中频架构还可以应用于无线电广播接收机。
在传统的无线电广播接收机中,频率调谐和混频是接收信号必经的过程,会损耗信号质量和增加电路复杂度。
而使用零中频架构可以直接将信号下变频到基带频率,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和音频恢复能力。
零中频架构的低功耗特性也使得其成为移动设备和电池供电设备中理想的无线电广播接收方案。
零中频架构还可以应用于雷达和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等应用领域。
在高频雷达中,零中频架构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探测和目标跟踪能力。
零中频架构在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中可以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提供更全面的频谱分析和科学研究能力。
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信号恢复和解调能力,还可以简化电路、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零中频架构将在各种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置校准技术
-1 -0.5 0 0.5 1
Frequency(MHz)
Frame:5
图4 直流偏置校准前的输入信号频谱
-1 -0.5 0 0.5 1
Frequency(MHz)
Frame:6
图5 直流偏置校准后的输出信号频谱
论
针对零中频接收机存在的直流偏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和静态结合的直流偏置校准技术,既能消除因设计或工艺偏差造成的固有的直流偏置,也能消除由于实时环境因素造成的直流偏置分量。
在保证了校准具有较高的精度的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实时校准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智群,王志功.零中频射频接收机技术 [J].电子产品世
2004(13):69-72.
[2] 王自强,张春,王志华.无线接收机结构设计 [J].微电子
2004(4):455-459.
[3] Abidi AA. Direct-conversion radio transceiver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J]. Solid-State Circuits,IEEE Journal of,1995,3(12):1410.
Yoshida H,Tsurumi H,SUZUKI Y. DC offset canceller in
过程分析。
参考文献:
[1] 史建卫,温粤晖.现代电子装联软钎焊接技术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 袁海武,程定富,陈金强.基于焊接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数
37页)。
零中频系统去信号直流偏移方法研究
零中频系统去信号直流偏移方法研究蒲祥东【摘要】为了解决零中频系统中直流信号的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硬件和软件结合动态调整直流偏移的方法,该方法结构简单,很好地解决了高性能接收机中的直流偏移问题。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6(000)014【总页数】1页(P24-24)【关键词】零中频系统;直流偏移;硬件反馈;软件滑动【作者】蒲祥东【作者单位】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在无线通信接收机系统中,零中频接收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多波段多模式兼容等特点,已成为射频接收机中极具竞争力的一种结构。
零中频系统中,有用信号直接从射频下变频至基带,避免了镜像抑制问题;滤波和大部分放大在基带进行,简化了设计(只需一对混频器),降低了功耗和对ADC精度及采样率的要求;而且由于无需外部镜像抑制滤波器,成本大大降低,集成度显著提高。
尽管零中频系统有诸多优点,但其也有自身的缺陷,存在着直流偏移、本振泄露和闪烁噪声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其中直流偏移是其特有的干扰,对零中频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直流偏移往往比射频前端的噪声还要大,使信噪比变差,同时,大的直流偏移可能使各级基带放大器进入饱和工作状态,使接收机的误码率激增,甚至无法正确接收信号。
因此,抑制或消除直流偏移是设计零中频接收机时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零中频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射频信号与其载波同频率的本振信号混频,将射频信号通过变频直接搬移到基带,然后经过低通滤波器取出基带有用信号。
由于电路的非线性和不平衡性,在混频器同相/正交(I/Q)两个通道输出的基带信号中有可能引入不需要的直流偏移,从而形成对基带有用信号的干扰。
根据直流偏移的成因,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主要是由本振信号的自混频所引起,它是时变的动态漂移;第二类则主要是由于电路元件的误差和失配所引起的直流工作点的偏移,相对来说,它是一种静态的偏移,其偏移量相对较弱,可以通过一些微调措施来解决。
VCO Pulling对于零中频发射机之相位误差的危害
由于现今智能手机要求的RF功能越来越多,这连带使得零件数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要求轻薄短小[1],而零中频架构,由于具备了低成本,低复杂度,以及高整合度,这使得零中频架构的收发器,在手持装置,越来越受欢迎[2]。
但连带也有一些缺失,其中一项便是所谓的VCO Pulling,如下图[3-6] :在零中频架构中,因为主频讯号的频率与LO相同,所以有可能会泄漏并造成干扰,而整个发射路径中,最可能的泄漏来源为PA输出端与天线端,因为PA输出端的能量最强,因此会以传导方式干扰,而天线端则是会直接以辐射方式干扰,使调变精确度下降,导致相位误差,频率误差,以及EVM都会有所劣化[6]。
由于PA的输入功率范围一向很广,以RFMD的RF3225为例,其输入功率范围为0 dBm ~ 6 dBm,这表示收发器的输出功率,即便扣掉Mismatch Loss与Insertion Loss,仍符合PA的输入功率范围,因此一般而言,较少调校此处的匹配。
然而PA的输入端,其实也是DA(Driver Amplifier)的Load-pull,因此这部分的匹配若没调校好,会使DA的线性度不够,导致在PA输入端,发射性能已经不好,再加上PA是主要的非线性贡献者,如此便会导致PA输出端的发射性能更差[8]。
除此之外,这部分的匹配若没调校好,会因反射而干扰VCO,导致调变精确度下降,如下图[6] :而PA输入端的匹配电路,其摆放位置需依平台而定,例如若为MTK的MT6252,则需靠近收发器,但若为高通的WTR1605L,则需靠近PA[8-9]。
由[10]可知,像WCDMA这种会用到振幅调变的讯号,只能用线性PA作放大,亦即在升频过程中,是采用所谓的I/Q Modulation,如下图[11] :I/Q Modulation是直接将数字讯号的I/Q讯号,直接升频成RF讯号,因此容易在混波过程中,产生带外噪声,若带外噪声被PA放大,进而增加LNA的Noise Floor,会导致灵敏度变差。
避免FM讯号灵敏度劣化(Desense)之防治措施__以MT6616平台为例
由[1-3]可知,对于数字讯号而言,会利用电阻来做阻抗匹配,而串联终端电阻的位置,需靠近讯号起源处,然而可能因走线过长,导致其阻抗又有所偏移,因此为保险起见,在靠近I2S跟GPIO处,均需添加330奥姆的串联终端电阻,确保其阻抗不会偏掉,如下图[4] :否则有可能会使波形有所失真,且辐射噪声变强,如下图[1-3] :而不管是Decoupling电容,或是Bypass电容,其GND Pad都应该直接下Main GND,而不要在表层走一段GND Trace后,再下Main GND[1-3]。
因为任何导线,都有其寄生电感,倘若采上图走法,多走的GND Trace,会增加其Decoupling电容跟Bypass电容的寄生电感值,使其谐振频率往低频方向移动,亦即其频率响应会与预期有所落差,导致稳压跟滤波的效果不如预期,如下图[5] :同时由[6-7]可知,辐射场强的公式如下:f是频率,L是其导体长度,r是辐射源与Receptor的距离,IC是电流强度。
换言之,多走的GND Trace,会使回路面积变大,以致于EMI辐射干扰变大。
若不得已需在表层走一段GND Trace,至少其GND Via需打多一点,因为由[1-3]可知,落地电容的目的,是要提供噪声一个低阻抗的路径,如下图:而由[8]可知,任何灌孔都有其等效电阻,而电阻是越并越小,倘若GND Via打得太少,则此时表层GND Trace的阻抗不够低,亦即流到Main GND的噪声份量会减少,而由[6-7]可知,任何金属若没接地,就是辐射体,且辐射效率与金属的尺寸大小正相关,换言之,若GND Via打得太少,且GND Trace的线宽又宽,那么此时的GND Trace,某种程度上,会是有效的辐射体,将未流到Main GND 的噪声,辐射出去,产生辐射干扰,如下图:且由前述可知,辐射干扰强度与导体长度有关,若GND Trace的长度越长,那么辐射干扰就会越严重。
零中频技术浅析
2012年1月(上)零中频技术浅析郭日峰黄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0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零中频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零中频技术与超外差技术各自的优缺点。
重点介绍了零中频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实现,给出了零中频技术架构典型问题分析。
[关键词]零中频;超外差;直流偏移;本振泄露;偶次失真1零中频接收机应用零中频结构接收机接收通道包括片外单转双巴伦,差分低噪声放大器,IQ两路双平衡混频器,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和驱动放大器;该接收机需要外部提供小功率的两倍LO频率的本征输入信号,经过本征驱动放大器及除2正交相移器后,提供正交的LO信号给接收通道的IQ两路混频器。
采用两倍LO频率的本征输入信号可以避免通过键合金线耦合的途径泄漏LO频率信号到射频输入端,并减少接收机受直流偏移的影响。
接收机前端采用低差损的片外单转双巴伦,将输入的单端信号转为差分信号,提供给后面的全差分电路。
巴伦后面采用一个差分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抑制系统总体的噪声系数;差分结构可以抑制由于电路非线性产生的偶次失真项,提高电路的反向隔离能力。
之后的混频器采用全差分双平衡结构,有效地保证各端口间的隔离度,包括控制LO泄漏到射频端的功率;为了进一步抑制由于电路非线性产生的偶次失真项,可以在射频单元每级之间加入隔直电容,滤除低频率的偶次失真项;混频器采用折叠式结构(用隔直电容将跨导部分和变频部分隔开)能够进一步抑制偶次失真项,并提高电路增益,前提是需要跟噪声系数的指标做折中考虑;为了减少闪烁噪声,设计时混频器应该尽量采用低闪烁噪声的双极性晶体管。
射频部分的差分低噪声放大器采用可变增益的结构,在大输入信号时能自动降低增益,提高输入线性度。
经过混频器变频后,有用信号频谱被搬移到基带,进行进一步的滤波和放大处理。
系统的模拟基带处理部分包括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和输出端驱动放大器。
为了满足大的动态范围,系统需要一个较高的增益变化范围,在射频部分可以调节差分低噪声放大器。
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消除和自动增益校准
第49卷第2期2022年2月Vol.49,No.2Feb.2022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消除和自动增益校准郭慧民1,2,阎跃鹏1,2†(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029;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为了精确消除零中频接收机中的直流偏移并快速响应射频接收机增益调整时引入的输入直流偏移变化,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该电路结合了模拟型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技术的优势,在降低输出直流偏移的同时缩短了响应时间.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用于实时地自动消除各级输入的直流偏移,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通过自动校准进一步减小接收机的最终输出直流偏移.同时提出了一种接收机增益自动校准电路,能够自动校准零中频接收机I/Q通路的增益失配.采用65nm CMOS工艺实现了集成直流偏移消除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和增益自动校准电路.芯片测试结果表明,放大器最大输出直流偏移为2mV,增益调整具有严格单调性,自动校准后的输出I/Q增益失配小于0.1dB.该电路具有响应快、仅需开机自动校准和无需数字基带电路参与等优点,完全满足IEEE802.11ax-2021等宽带通信接收机的系统要求.关键词:半导体集成电路;零中频接收机;宽带通信系统;直流偏移消除;I/Q增益失配自动校准中图分类号:TN43文献标志码:ADC Offset Cancellation and Gain Mismatch Auto-calibrationin Zero-intermediate-frequency ReceiverGUO Huimin1,2,YAN Yuepeng1,2†(1.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Abstract:To achieve the accurate output direct-current(DC)offset cancellation with fast response to the change of input DC offset introduced by the gain adjustment in the zero-intermediate-frequency receiver,a hybrid DC offset cancellation circuit is proposed.The circui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nalog and digital DC offset cancel⁃lation technology,minimizing the output residual DC offset and reducing the response time.The analog DC offset cancellation can automatically eliminate the input DC offset at each stage in real time,and the digital DC offset can⁃cellation further reduces the final output DC offset of the receiver by automatic calibration.An I/Q mismatch calibra⁃tion circuit is also proposed to automatically calibrate the I/Q gain mismatch of the zero-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The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PGA)circuit with the proposed DC offset cancellation and the gain mis⁃match automatic calibration circuit are fabricated in65nm CMOS process.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收稿日期:2021-08-11作者简介:郭慧民(1979—),男,北京市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通信联系人,E-mail:*****************.cn文章编号:1674-2974(2022)02-0160-09DOI:10.16339/ki.hdxbzkb.2022225第2期郭慧民等: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消除和自动增益校准maximum output DC offset of the PGA is 2mV and the gain adjustment is strictly monotonic.The output I/Q gain mis⁃match after automatic calibration is less than 0.1dB.The circuit has fast response time and only needs power-on cali⁃bration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digital baseband circuit.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rcuit fully meets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of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such as IEEE 802.11ax-2021receiver.Key words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zero-intermediate-frequency receiver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direct-current (DC )offset cancellation ;I/Q gain mismatch automatic calibrationIEEE 802.11ax-2021(也称作WIFI 6)[1]是下一代无线局域网通信系统,该标准于2021年2月由IEEE 正式批准.符合IEEE 802.11ax-2021标准的射频收发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与LTE [2]和传统WLAN [3-4]等宽带系统类似,零中频射频接收机是适合于IEEE 802.11ax-2021系统的射频接收机架构.但是,在射频接收机中,直流偏移会导致接收机中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压饱和,使其后的模数转换器以及整个接收机功能失效.传统的用于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消除技术可以分为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5-7]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8]两类.文献[5-7]中采用的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技术虽然电路形式不同,但其原理都是通过检测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直流偏移,利用负反馈环路实时地在放大器输入端进行补偿,以快速响应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入直流偏移的变化.但是,由于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中用于检测输出直流偏移的检测放大器自身也存在直流偏移,因此仅采用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会存在较大的残留直流偏移.例如,文献[5]中的残留直流偏移达到14mV .文献[8]中的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通过基带输出的数字控制字可以将放大器的输出直流偏移减小至5mV ,但需要数字电路根据模数转换器的输出数据计算出放大器的输出直流偏移值并消除.因此,电路响应时间长达5.7ms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数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同时实现精确的直流偏移消除和对输入直流偏移变化的快速响应.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接收机增益自动校准方法,并与集成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实现于同一测试电路中.1集成直流偏移消除和I/Q 增益失配校准的零中频接收机图1所示为零中频接收机的典型架构.射频信号经过匹配电路进入低噪声放大器后,经过下变频混频器分为I 通路和Q 通路后分别经过信道选择滤波器进行信道选择.其后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通常图1集成直流偏移消除和I/Q 增益失配校准的零中频接收机架构Fig.1Zero-IF receiver architecture with DC offset cancellation and I/Q mismatch calibration匹配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I/Q 增益失配校准ADC 下变频混频器信道选择滤波器Q 通路频率综合器下变频混频器信道选择滤波器I 通路1/2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晶体振荡器ADC 晶体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16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具有较高的增益,用于将信号进一步放大至符合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量程.本文提出的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集成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中.零中频接收机中通常需要I/Q增益失配消除电路,以确保模数转换器输出给数字基带的I/Q两路信号具有相同的幅度[9-12].本文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设计了一种I/Q增益失配自动校准电路,无需数字基带电路参与即可实现增益失配的自动校准.图2为集成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架构.该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由五级放大级组成.其中,第一级到第三级采用相同的电路,每级实现0~15dB的增益,增益步长为5dB.第四级采用固定4dB增益加上0dB、4dB和8dB三档可调增益.第五级采用6dB增益加上0dB、1dB、2dB和3dB四档可调增益.通过适当的数字编码,可将放大器的6位增益控制位对应到各放大级的增益控制位,实现10~66dB的增益调节范围和1dB的增益调节步长.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包括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如图2所示,三个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分别位于第二级放大级输出与第一级放大级输入之间、第四级放大级输出与第三级放大级输入之间和第五级放大级输出与输入之间.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位于第五级放大级,用于消除模拟型直流偏移电路3产生的残留直流偏移.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将分别在第2节详细讨论.2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2.1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图3为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放大级和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为了简明起见,图中以第五级放大级为例,即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位于同一放大级输出与输入之间.其它各级放大级和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采用与此类似的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放大级采用差分电阻反馈放大器架构,通过反馈电阻R f与输入电阻R i的比例确定放大级的增益,以实现精确的增益控制.控制电阻连接的开关由PMOS管和NMOS管并联组成的传输门实现,置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这是由于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闭环工作时,输入端为“虚地”点,信号幅度很小.因此,可以避免放大级输入的大幅度信号通过传输门开关时引起的非线性效应.保持导通状态的开关SW_dmy与反馈电阻R f串联,以提高反馈电阻与输入放大级INSW1SW nSW nSW1SW2R i2R inON++--SW_dmy R fOP IPSW_dmyR4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直流偏移检测放大器R1运算放大器++--VosR i1R i1R i2R inR fR2C2C1R3SW2图3放大级与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Fig.3Amplification stage and analog DC offset cancellation电阻间的匹配精度.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由电阻、电容和检测放大器构成.检测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分别连接放大级的输出和输入,以形成负反馈网络.这个负反馈网络会在放大级的输出与输入间形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1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2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3第一级:0/5/10/15dB第二级:0/5/10/15dB第三级:0/5/10/15dB第四级:4+(0/4/8)dB第五级:6+(0/1/2/3)dB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ONOPINIP图2集成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架构Fig.2Architecture of programmble gain amplifier with hybrid DC offest cancellation 162第2期郭慧民等: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消除和自动增益校准成高通频率响应,从而消除输入和放大级自身的直流偏移.通过调整电阻R 1和R 2值和电容C 1和C 2值,可以调整高通频率响应的-3dB 频率点位置.在调整增益时,可以将R 1和R 2旁路以减小响应时间.R 3和R 4用于将检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转化成电流,控制放大级的输出直流偏移.图4示出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供电电源启动时各种工艺角(FF ,TT ,SS ,SF ,FS )和高低温度(-40℃,27℃,125℃)组合下的瞬态仿真结果.仿真时设置放大器输入为直流信号,输入直流偏移为40mV ,增益为最大值,以考察最差情况下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性能.可见,在所有工艺角和温度组合下,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差分输出电压都不会出现饱和,并且都可以在1µs 内稳定到接近输出共模电压.这反映出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快速响应的特点.1.21.11.00.90.80.70.60.50.40.30.20.10电压/V2.12.22.3 2.42.5 2.62.7 2.82.93.0时间/µs图4各种工艺角和温度下的瞬态响应仿真结果Fig.4Simulation result of transient responseunder various process corners and temperatures 虽然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具有响应时间短、无需数字基带电路参与等优点,但它是基于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中的检测放大器对放大级输出直流偏移的检测结果进行补偿的.由于器件的匹配精度所限,检测放大器并不是一个理想放大器,其自身也存在直流偏移.如图3所示,检测放大器自身的直流偏移可以等效为放大器输入端存在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V OS .它会被检测放大器放大后进入放大级反馈环路,进而被放大级放大,导致放大级输出残留的直流偏移.该残留直流偏移无法通过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消除,必须由其它校准电路对其进行补偿才能消除.而且,检测放大器的直流偏移值主要由器件的匹配精度决定,呈现随机分布的特点.实际电路设计中,即使牺牲面积,将检测放大器的晶体管尺寸设计得非常大,仍难以在量产时将所有芯片的最大输出直流偏移减至5mV 以下.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产生的残留直流偏移不仅存在于第五级放大级输出,同样也存在于第二级和第四级放大级输出.但分析表明,它们不会对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最终输出直流偏移产生贡献.如图5所示,来自前级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入直流偏移会被位于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的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1补偿.它产生的残留直流偏移1可以看作第三级的输入直流偏移,将会被位于第三级和第四级之间的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2补偿.类似地,残留直流偏移2会被位于第五级的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3补偿.因此,它们不会构成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最终输出直流偏移.但是,由于第五级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最后一级放大级,其后不再有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如果没有其它补偿措施,它产生的残留直流偏移3就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最终输出直流偏移.如前文分析,第五级的残留直流偏移由检测放大器的输入直流偏移和放大级的增益共同决定.虽然不同芯片产生的残留直流偏移值会随机分布,但是对于每个确定的芯片,检测放大器的输入直流偏移是固定不变的.放大级的输出残留直流偏移只会随放大级增益不同而变化.由于第五级放大级只有四档增益控制,如果能够针对每档增益控制进一步补偿残留直流偏移,就可以使整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在所有增益控制下的输出直流偏移都减为最小.因此,本文在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的基础上,在图5残留直流偏移消除原理Fig.5Principle of residual DC offset cancellation被补偿残余直流偏移2输入直流偏移INIP 残余直流偏移1+++---被补偿被补偿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1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2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3被补偿+-OP ON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残余直流偏移3163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最后一级设计了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通过自动校准进一步消除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残留直流偏移.2.2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图6示出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放大级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的架构.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由自动归零比较器、控制状态机和数模转换器组成,仅应用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最后一级.自动归零比较器用于比较放大级的输出OP 端和ON 端的电压,将比较结果经过控制状态机处理后输入8位数模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的输入连接至放大级的运算放大器输入端,以控制放大级的输出直流偏移.进行校准时,首先通过导通开关SW0连接放大级的输入IP 和IN 端,使校准过程中放大级不受前级输出影响.自动归零比较器比较OP 端和ON 端的电压,控制状态机根据比较器的输出通过二进制搜索算法将控制字输出给数模转换器,用于调整放大级的输出直流偏移.经过8次比较后可以得到优化的8位数模转换器控制字,使OP 端和ON 端的电压差值,也就是放大级的残留直流偏移减至最小.由于输出残留直流偏移会随放大级的增益不同而变化,所以需要针对放大级的每档增益控制分别进行一次校准.全部校准完成之后,将得到的数模转换器的控制字存储于芯片的寄存器中.正常工作时,使用与增益控制对应的8位控制字作为数模转换器的输入,即可实现对放大器残留直流偏移的精确校准.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自动归零比较器放大级SW0SW n SW n SW1SW2ON R i1R in SW_dmy++--SW_dmy R fOP数模转换器控制状态机R i1R i2R i2SW2SW1R in R f图6放大级与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Fig.6Amplification stage and digital DC offset cancellation图7(a )示出了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中的自动归零比较器电路.自动归零比较器由采样电容、放大器和由非交叠时钟CLK 和CLKN 控制的开关组成.相位1时,CLK 为高电平,CLKN 为低电平;相位2时,两者相反.相位1时,SW2断开,SW1和SW3导通,放大器闭环形成一个单位增益放大器.只要放大器的增益足够高,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就近似等于V REF ,形成一个“虚地”点,将IP 端的电压采样至电容上.在相位1时,放大器中的SW0也保持导通,形成密勒补偿,保证闭环放大器的稳定性.在相位2时,SW2导通,SW1和SW3断开.将IN 端电压连接至采样电容左端.由于采样电容上的电荷保持守恒,IP 端和IN 端的电压差值将表现为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和V REF 的差值,实现了对IP 端和IN 端电压的比较.在相位2时,由于SW3断开,放大器开环工作,起到比较器的功能.同时SW0断开,密勒补偿不再起作用,提高了比较器的响应速度.密勒电容SW1(CLK )SW2(CLKN )SW3(CLK )CLKNDOV OSV REF V X+-IPSW0OUTIN IPIN(a )自动归零比较器电路V REFPD 7R R R R RR R R R R R RR D 2D 1D 0R R R R R R R R RR R f -++-Ro Ro OUTNOUTP RRRV REFNR fD 7D 2D 1D 0(b )差分R-2R 数模转换器图7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中的主要模块Fig.7Key modulesin digital DC offset cancellation与模拟型直流偏移电路中的检测放大器类似,自动归零比较器中的放大器也存在输入直流偏移,在图7(a )中等效表示为在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存在一个直流电压V OS .记V X 点的电压在相位1时为V X 1,在164第2期郭慧民等: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消除和自动增益校准相位2时为V X2.则相位1时,运算放大器闭环工作,得到公式V REF=V X1(1)相位2时,根据采样电容电荷守恒,得到公式V IP-V IN=(V X1+V OS)-(V X2+V OS)=V REF-V X2(2)可见,由于在对IP和IN端电压的两次采样中都包含了放大器自身的输入直流偏移V OS,理论上可以将V OS完全消除,实现高精度的电压比较.实际电路中,自动归零比较器的比较精度可以小于1mV.图7(b)示出了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中的数模转换器电路.数模转换器采用8位差分R-2R架构,有利于减小电阻的总面积和简化放大器的设计[13-15].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经过输出电阻R O转化为输出电流,反馈至放大级中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以控制放大级的输出直流偏移.控制状态机采用传统的二进制搜索算法,逐次逼近到最优的输出控制字.最终的校准精度由自动归零比较器的比较精度和数模转换器的转换精度共同决定.3I/Q增益失配自动校准由于接收机的输入信号的功率大小会受到发射机信号发射功率变化以及信道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接收机需要具有自动增益控制机制,以将图1中ADC的输入信号幅度调整至适合ADC采样的范围.通常,自动增益控制算法由数字基带电路实现,不包含于射频接收机中.数字基带电路根据ADC输出的多位数字码计算出ADC输入的模拟信号的幅度,通过负反馈控制系统,调整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增益值,直到ADC的输入信号幅度达到预期值.自动增益控制要求接收机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具有单调的增益控制,以形成有效的负反馈控制系统.在零中频接收机中,I通路和Q通路的增益失配会导致I、Q两路信号发生混叠,造成有效信噪比降低.传统的增益失配补偿方法通常由数字基带电路实现[16-18].但是,数字基带电路只能处理模数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计算精度会受限于模数转换器的转换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无需数字基带参与的增益失配自动校准方法.图8(a)示出了该电路的架构.I 通路和Q通路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通过一个电压幅度检测器将放大器输出的中频信号幅度转化为直流电压.使用图7(a)所示的自动归零比较器比较I通路和Q通路中电压幅度检测器的输出直流电压的差值,就可以得到I通路和Q通路的增益差值.PGA_QPGA_I电压幅度检测器自动归零比较器控制比较器I/Q增益精细调节SM(a)增益失配自动校准电路SW14INIPCMR sR p14R p2R p3R p1SW3SW1SW2ONSW1SW2SW3SW4R p14R p3R p2R p1OP R s(b)I/Q 增益精细调节电路ctrl<4∶0>=10000i=4ctrl<4∶0>=10000Startcomp=1?Nctrl<4∶0>=01111ctrl<i-1>=1ctrl<i-1>=0ctrl<i-1>=1i=i-1ctrl<i-1>=0i=i-1ctrl<i-1>=1i=i-1ctrl<i-1>=0i=i-1comp=1?YN NYN NYFinishi=0?i=0?comp=1?(c)控制状态机流程图图8增益失配自动校准及状态控制机Fig.8Gain mismatch automatic calibration andcontrol state machine在传统电阻反馈放大器中,反馈电阻或输入电阻通常与控制开关串联以实现增益控制.但是常用的传输门开关会引入随工艺和温度变化寄生电阻,进而影响增益精细调节的单调性和准确度.图8(b)165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示出了本文提出的采用电阻分压阵列实现的增益精细调节电路,它位于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第三级与第四级之间和第四级与第五级之间,共有5位数字控制.其中R p1~R p14远大于R s .当只有开关SW1导通时,输出差分电压V OUT 为V OUT =V OP -V ON =[R p1/(R p1+R s )]·(V IP -V IN )(3)对应的电压增益G 为G =20·log [R p1/(R p1+R s )]dB(4)例如,当R s /R p1=1/126时,对应的增益值为约-0.07dB .由于R p 远大于与其串联的传输门开关的导通电阻,传输门开关的导通电阻值及其随温度的变化对增益的影响都可以忽略.设计中只要确保R p14<R p13<…<R p1,就可以实现单调的增益精细调节.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I 通路和Q 通路各自具有步长约为0.07dB 、调节范围约为2dB 的增益精细调节功能,能够将接收机的I/Q 通路的增益失配校准到小于0.1dB .图8(c )示出了控制状态机的流程图.通过控制状态机中的二进制搜索算法,分别控制I 通路和Q 通路的增益精细调节电路,使增益差值达到最小.校准时,可以依次对I 、Q 通路进行校准,直到得到最小增益差值所对应的控制字.将控制字存储于寄存器中后,可以关闭校准电路以节省功耗.由于中频信号是由射频输入信号经过整个接收机通路产生,因此可以实现对接收机总增益失配的校准.4测试结果图9示出了集成直流偏移消除和增益校准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测试样片照片,包含完全相同的I 通路和Q 通路电路,以对称布局排列,总面积为0.4mm 2.中间部分为I/Q 通路的共用电路,包括电流偏置及控制位译码器等电路.图9测试样片照片Fig.9Die micrograph of testing sample图10(a )示出了9块样片中仅开启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和开启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两种模式下测试得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直流偏移值.可见,仅开启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时,有些样片中的输出直流偏移也可以低至2mV ,个别样片可以低至1mV .这是由于部分样片中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3中的检测放大器本身的输入直流偏移已经很小.但是,也有些样片的输出直流偏移超过2mV ,甚至达到12mV .这体现出了检测放大器的输入直流偏移值受器件匹配精度影响而出现的随机分布特点,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一致.在开启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也就是经过数字校准后,全部样片的输出直流偏移值都不超过2mV (其中9号样片为0mV ).这表明混合型直流偏移电路中的数字校准电路达到了设计预期的性能,进一步补偿了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引入的残留直流偏移.输出信号线性度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放大器由多级闭环放大级组成,当每级放大级设置为最大增益时,反馈深度最小,所对应的线性度也最差.图10(b )示出了使用频谱分析仪测试得到的样片编号/号码121086420-2-4-6-8输出直流偏移/m V123456789仅开启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开启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a )9个样片在不同模式下的输出直流偏移值100-10-20-30-40-50-60-70-80-90功率/d B m51015202530基频:3.95dBm三次谐波:-60.69dBm频率/MHz(b )输出信号线性度测试图10输出直流偏移值及信号线性度测试Fig.10Output DC offset and signal linearity measurement166第2期郭慧民等: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消除和自动增益校准最大增益下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频谱,以评估在最差条件下放大器的线性度.可见当输出频率为8MHz ,输出幅度约为4dBm 时,最大谐波为三次谐波,其值小于-60dBm ,谐波抑制比超过64dB ,表明放大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如第3节所述,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增益控制的单调性对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至关重要.图11(a )示出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增益控制单调性测试.可见,在整个增益调节范围内,增益调节步长在0.7dB 到1.2dB 之间,满足约1dB 步长的设计要求,并且增益控制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增益步长的误差主要来自每级放大级中反馈电阻与输入电阻之间在制造工艺中的失配以及各放大级之间的绝对增益值的失配.图11(b )示出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在不同增益设置下的增益精细调节测试.可见,在各种增益下,增益精细调节都可以保证单调性,自动校准后的输出I/Q 增益失配小于0.1dB .1.21.00.80.60.40.20增益步长/d B11203040506066增益设置/dB(a )增益单调性测试706050403020100增益值/d B 1815222936435057647178859299106精细步长调整控制字/号码(b )增益精细调节测试图11增益测试Fig.11Gain measurement表1示出了本文提出的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与文献报道的电路关键参数性能比较.可见,由于结合了模拟型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技术的优点,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能够同时实现最小的直流偏移和最短的响应时间.表1关键参数性能比较Tab.1Comparison on performance of key parameters文献[5][6][7][8]本设计直流偏移消除方法模拟型模拟型模拟型数字型混合型残余直流偏移电压<14mV ——<5mV <2mV响应时间<21.3µs ——0.7~5.7ms <1µs5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该电路结合了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实时补偿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自动校准的优势,同时实现了精确直流偏移消除和对输入直流偏移变化的快速响应.I/Q 增益失配自动校准电路能够独立工作,无需数字基带参与,只需开机自动校准即可消除I/Q 增益失配.对多个样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增益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直流偏移为2mV ,增益步长在0.7dB 到1.2dB 之间,增益调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并且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和输出信号线性度都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经过自动校准后的放大器输出I/Q 增益失配小于0.1dB .与传统直流偏移消除和I/Q 增益失配校准电路相比,该电路具有输出直流偏移小、响应时间短、无需数字基带参与等多项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下一代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ax-2021等宽带通信系统中.参考文献[1]IEEE 802.11ax-2021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1:En⁃hancements for High-Efficiency WLAN [S ].New York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21:36-704.[2]MIKHEMAR M ,KAHRIZI M ,LEETE J C ,et al .A Rel-122G/3G/LTE-Advanced 3CC cellular receiver [J ].IEEE Journal ofSolid-State Circuits ,2016,51(5):1066-1079.[3]AHOLA R ,AKTAS A ,WILSON J ,et al .A single-chip CMOS167。
解决零中频架构直流漂移的自校正方案
摘 要: 对零中频接收机中直流漂移的解决提出新的方案, 利用通讯的等待时段检测, 通过自校 正电路扣除直流漂移量。 这个方案不需要在信号通路上引入额外的电路模块, 电路简单, 引入的噪 声小于 011 dB , 对直流漂移抑制达到 97% , 芯片面积增加 20% , 附加功耗小于 5 Λ W 。 采用 T SM C 0125 Λ m CM O S 工艺参数进行 H SP ICE 模拟仿真, 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零中频; 接收机; 直流漂移; 自校正 中图分类号: TN 402 文献标识码: A
2 直流漂移的来源和对策
由于 DCR 结构是将信号频带的中心频率移到 零频率 ( 即直流点) 上, 这样容易产生额外的直流漂 移, 再经过每级的放大, 使下级电路饱和, 导致不能 正常工作。
211 直流漂移的来源
直流漂移的来源主要有: 1 ) 版面的器件失配造 成直流点漂移; 2) 自混频效应, 这是 DCR 结构中直 流漂移的主要原因, 如图 3 所示。
116
范 俊等: 解决零中频架构直流漂移的自校正方案
2005 年
入点。 无论直流漂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它对于这个 节点的影响可以从两种现象进行分析: 1 ) 共模电压 漂移, 2) 差模电压漂移。 如图 4 所示, 假设后继电路为增益控制模块 (V GA ) , 直流漂移发生点为 V in + 和 V in - 。 其共模电 压漂移和差分电压漂移两个分量会在 V GA 模块的 输出点引起相应的直流偏移分量 (V c 和 V d ) , 有: ∃V ou t+ + ∃V ou t2 ) 2 v d = ∃V ou t+ - ∃V ou t 式中, ∃V ou t+ = V ou t+ - V o , ∃V ou t- = V ou t- - V o , V o 是在输入电压 V in+ 和 V in- 未发生直流漂移时相应输 1) v c = 出点 V
基带直流影响及消除策略
2020.32科学技术创新基带直流影响及消除策略侯力秩(翱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1概述随着RF 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成熟的手机RF 前端设计方案都采用了零中频架构。
零中频方案,避免了镜像干扰,节省了镜像滤波器设计成本,同时滤波放在基带进行,省去了中频变频模块和中频带通滤波器,降低了功耗和对ADC 精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大大简化了整个接收机的设计。
但是零中频接收机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IQ 不平衡,直流DC 偏移、灵敏度、互调和寄生抑制。
这些影响对于接收机的性能来说都有严重的影响,需通过相应的方法处理去进行估计和消除。
由于射频通常存在误差,模拟中频下变频器件等模拟器件的不理想性造成相位和幅度失真,产生镜像信号和幅度不平衡,会造成性能的下降。
除了调校射频,设定合适的参数来尽量减小这些不利影响外,基带可以在射频补偿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偿,尽量弥补这些缺陷,来提高接收机性能。
本文就是基于此种情况进行考虑研究,首先总结了工程中如何去判断数据中有无直流及直流所造成的后果影响,然后描述如何对DC 进行估计与补偿。
2DC 的表现与影响在接收端直流会造成接收机性能的下降,那么如何判断接收链路中是否存在直流及造成那些性能的下降就十分有必要,下面就结合在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2.1直流的判断方法2.1.1星座图法。
对接收到的数据,从输入数据的星座图判断,如果星座图的中心点偏离了坐标圆点,就说明数据中是有直流的,否则就是没有直流。
如下图1所示,输入数据的中心点明显沿着横轴向右偏移了,即I/Q 路数据对圆点有偏移,说明数据中有直流存在。
图1存在直流的星座图2.1.2计算均值比法。
将输入数据的I 和Q 路分开计算其均值比,如果其均值比大于某一个门限(比如5%)则认为是有直流的,如图2所示。
图2中所示的是两组不同的8帧输入数据,每组每帧数据中只存在一个时隙,分别计算每帧数据的实部和虚部直流均值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数据的实部和虚部都明显存在着直流分量。
零中频接收机DC偏移和IM2消除的探讨
零中频接收机DC偏移和IM2消除的探讨
方俊;赵秋明;莫玮
【期刊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4)003
【摘要】由电路的不平衡和非线性引起的直流漂移(DC offset)及混频器RF信号泄漏引起的二阶互调干扰(IM2)是零中频接收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低频干扰信号IM2的带宽与射频信号的幅度调制特性有关,因而很难通过固定的滤波器移除.通过对混频输出中的干扰信号进行估计,使用DSP自适应非线性均衡的方法产生一个矫正信号,与混频器输出信号对消,以达到消除缓变DC漂移和IM2失真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小信号情况下是有效的.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方俊;赵秋明;莫玮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51
【相关文献】
1.零中频接收机及其直流偏移抑制方法 [J], 龚克;范春凤;刘百超
2.具IIP2优化及DC偏移消除功能的30MHz至1.4GHz宽带I/Q解调器可改
善零中频接收器性能 [J],
3.零中频接收机中的直流偏移抑制技术 [J], 胡雪惠;白献林;雷梁
4.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对消电路的设计 [J], 沈金成; 李万昌; 辛鹏
5.零中频直流偏移消除技术比较与分析 [J], 唐琴;吴建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流偏移对于手机零中频接收机之危害
Introduction由于现今智能手机要求的RF功能越来越多,这连带使得零件数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要求轻薄短小[1,4],下图是零中频架构的接收机[4],由于零中频架构,去除掉了中频的零件,具备了低成本,低复杂度,以及高整合度,这使得零中频架构的收发器,在手持装置,越来越受欢迎。
但连带也有一些缺失,典型的缺失之一,便是DC Offset[2-3]。
由[5]可知,零中频架构的接收机,便是直接将射频讯号,降频为基频的直流讯号,而DC Offset之所以成为零中频架构的难题,在于它们会座落在频谱上为零之处,或其附近,很难滤除,因此会直接干扰到主频,且其强度甚至有可能大过讯号本身[3]。
由[9]可知,DC Offset会造成相位误差。
而解调时,会以EVM来衡量相位误差的程度,如下图左。
而DC Offset会使星座图整体有所偏移,如下图右,换言之,DC Offset会使接收机的EVM变大[10-11] 。
而由[12]可知,若EVM变大,则同样的SNR,对应到的BER会升高,其解调结果会变差,亦即DC Offset会使灵敏度变差。
由[13]可知,接收机的LNA,其Gain皆非单一固定值,即VGA(Variable gain amplifier) 架构,如下图:以灵敏度的角度而言,之所以希望透过AGC机制,以及VGA,来缩减LNA输出讯号的动态范围,主要便是希望ADC的输入讯号,其强度大小能适中,使讯号在解调时,不会因讯号过小而导致SNR下降,也不会因讯号过大,使后端电路饱和,Noise Floor上升,而导致SNR下降[4]。
而高通的RTR6285A,GSM四个频带的LNA,都采用Gain-stepped架构,有五种Gain Mode,其Gain Range示意图如下[14]:Gain Mode 0 Gain Mode 1 Gain Mode 2 Gain Mode 3 Gain Mode 472.5 dB 58.5 dB 41 dB 29 dB 11.5 dB五种Gain Mode,皆有其Gain Range,分别应用于不同强度范围的接收讯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由于现今智能手机要求的RF功能越来越多,这连带使得零件数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要求轻薄短小[1,4],下图是零中频架构的接收机[4],由于零中频架构,去除掉了中频的零件,具备了低成本,低复杂度,以及高整合度,这使得零中频架构的收发器,在手持装置,越来越受欢迎。
但连带也有一些缺失,典型的缺失之一,便是DC Offset[2-3]。
由[5]可知,零中频架构的接收机,便是直接将射频讯号,降频为基频的直流讯号,而DC Offset之所以成为零中频架构的难题,在于它们会座落在频谱上为零之处,或其附近,很难滤除,因此会直接干扰到主频,且其强度甚至有可能大过讯号本身[3]。
由[9]可知,DC Offset会造成相位误差。
而解调时,会以EVM来衡量相位误差的程度,如下图左。
而DC Offset会使星座图整体有所偏移,如下图右,换言之,DC Offset会使接收机的EVM变大[10-11] 。
而由[12]可知,若EVM变大,则同样的SNR,对应到的BER会升高,其解调结果会变差,亦即DC Offset会使灵敏度变差。
由[13]可知,接收机的LNA,其Gain皆非单一固定值,即VGA(Variable gain amplifier) 架构,如下图:以灵敏度的角度而言,之所以希望透过AGC机制,以及VGA,来缩减LNA输出讯号的动态范围,主要便是希望ADC的输入讯号,其强度大小能适中,使讯号在解调时,不会因讯号过小而导致SNR下降,也不会因讯号过大,使后端电路饱和,Noise Floor上升,而导致SNR下降[4]。
而高通的RTR6285A,GSM四个频带的LNA,都采用Gain-stepped架构,有五种Gain Mode,其Gain Range示意图如下[14]:Gain Mode 0 Gain Mode 1 Gain Mode 2 Gain Mode 3 Gain Mode 472.5 dB 58.5 dB 41 dB 29 dB 11.5 dB五种Gain Mode,皆有其Gain Range,分别应用于不同强度范围的接收讯号。
当接收讯号较大时,LNA会采用Low Gain Mode,一方面节省耗电流,另一方面避免后端电路饱和。
而接收讯号较小时,会采用High Gain Mode,确保有足够的能力去驱动ADC[13]。
前述可知,DC Offset强度甚至有可能大过讯号本身,尤其是当接收讯号很微弱时,加上此时LNA会采用High Gain Mode,换言之,以高通的RTR6285A为例,此时DC Offset可能会被放大72.5 dB,这样的强度会使ADC饱和,Noise Floor 上升,而导致SNR下降,以至于灵敏度下降[2,16-17]。
Nonlinearity而由[6]可知,如同谐波一般,DC Offset也是非线性效应之一,如下式:亦即若射频前端的P1dB不够大,或输入讯号过大,便会产生DC Offset。
因此以WCDMA为例,其接收测项有一项为Maximum input level,便是在衡量接收端的最大承受输入功率(且BER不得大于0.1%)[5]。
原则上,接收讯号的强度,是不至于会使射频前端饱和,换言之,会使射频前端饱和的,多半是外来噪声,以GSM为例,其Blocking的测试中,其带外噪声的强度,甚至高达0 dBm[4]。
而WCDMA的Blocking测试,其带外噪声的强度,虽然没有GSM来得强,但最大也有–15 dBm,更重要的是,因为WCDMA的发射跟接收会同时运作,会有所谓的Tx Leakage,其PA输出,最大可达28 dBm[5,8]。
因此,倘若LNA的线性度不够,则Tx Leakage与外来噪声会使其产生DC Offset,干扰降频后的讯号,影响解调结果,如上图。
然而因为Mixer处理的讯号,是经过LNA放大后的讯号,因此其P1dB必须比LNA更大,否则即便LNA的线性度够,但若Mixer的线性度不够,一样会因饱和而产生DC Offset,如下图[4,5,8,13]。
Self-Mixing理论上LO端要与LNA以及Mixer有着无限大的隔离度,若LO与LNA以及Mixer 的隔离度不够大,会产生LO Leakage,即LO会由天线辐射出去,成为其他接收机的外来噪声,或是泄漏至LNA与Mixer的输入端,导致LO与LO混波,称之为Self Mixing,产生DC Offset,干扰降频后待解调的讯号[2-3,5]。
而前述提到,由于WCDMA会有Tx Leakage,因此Tx Leakage也可能产生Self- Mixing,产生DC Offset,干扰降频后待解调的讯号[8]。
而外来噪声也可能产生Self- Mixing,产生DC Offset,干扰降频后待解调的讯号[5]。
LNA Gain接收机整体的Noise Figure,公式如下[18]:由上式可知,越前面的阶级,对于Noise Figure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从天线到LNA,包含ASM、SAW Filter、以及接收路径走线,这三者的Loss总和,对于接收机整体的Noise Figure,有最大影响。
因此原则上须在LNA输入端,添加SAW Filter,避免带外噪声劣化接收机整体性能。
但有些接收机,其SAW Filter会摆放在LNA与Mixer之间,如下图[4]:上图的PCS与WCDMA,之所以将SAW Filter摆放在LNA之后,主要也是为了Noise Figure考虑,假设SAW Filter的Insertion Loss为1 dB,LNA的Gain为10 dB,若将SAW Filter摆放在LNA之前,则接收机整体的Noise Figure,便是直接增加1 dB,但若放在LNA之后,则接收机整体的Noise Figure,只增加了1/10 = 0.1 dB[18]。
虽然此时LNA前端并无SAW Filter,故带外噪声可能会使LNA饱和产生DC Offset,但其DC Offset会被LNA后端的SAW Filter滤除。
另外由Noise Figure公式可知,若LNA的Gain增加,可使Noise Figure下降,有助于灵敏度的提升[4]。
然而由前述可知,Mixer处理的讯号,是经过LNA放大后的讯号,亦即其线性度需更为要求。
如上图[19],若LNA的Gain太大,会导致Mixer输入讯号过强,有可能会使Mixer 饱和,其Noise Floor上升,SNR下降,一样会使Noise Figure上升。
而由于讯号经过Mixer后,会降频为基频的直流讯号,前述已知,DC Offset之所以成为零中频架构的难题,在于它们会座落在频谱上为零之处,或其附近,很难滤除,因此会直接干扰到主频。
所以LNA的Gain不宜过大,否则会使Mixer饱和,产生DC Offset,如下图[7] :Cancellation前述已知DC Offset对零中的作法,便是在Mixer后方然而由下图可知,不论是若想滤除DC Offset,则其但由[20-22]可知,电容值合度的需求。
而对于GSM 收模式的切换速度变慢[23的EVM增大,使其灵敏度讯号都一并被滤除掉,因此或是用电路方式来滤除,前述提到Self Mixing也会造成DC Offset,因此有些接收机,会将LO的频率与射频频率,设计成不一样,如下式[7] :亦即将LO频率,设计成射频频率的整数倍,或是将射频频率,设计成LO频率的整数倍,如此便可避免Self Mixing造成的DC Offset,同时也可避免VCO Pulling[4,25]。
然而最常见的方式,还是靠后端的DSP,透过校准算法,在后端DSP单位,将DC Offset有效抑制下来。
以高通的RTR6285A为例,其接收机后端,便内建了DC Offset的校正机制[14]。
由[26]可知,校正完后,其DC Offset确实下降许多。
由于DC Offset会使后端电路的线性度下降,因此透过DC Offset的抑制,连带也提升了线性度,如下图[8] :另外,为了得到良好的频谱利用率,到了数字通讯时代,多半会利用IQ讯号,来达到SSB (Single-Sideband) 的调变方式,因此接收讯号在降频前,会开始分成两路径,I讯号跟Q讯号。
又因为IQ讯号会影响到调变与解调的精确度,因此不管是发射还接收电路,其IQ讯号都会走差分形式,避免调变与解调精确度,因噪声干扰而下降[27]。
因此其DC Offset,会个别载在I+、I-、Q+、Q-四个路径上[25]。
当然由[27]可知,使用差分讯号的好处,就是具错误更正效果,因此若I+、I-、Q+、Q-四个讯号的DC Offset,大小都相等,原则上最后会相消。
但可能会由于Layout未能遵守差分讯号要求,导致其DC Offset无法相消,因此其IQ差分讯号的走线,要尽量遵守等长的原则[16, 27]。
Reference[1] WCDMA零中频发射机(TX)之调校指南与原理剖析, 百度文库[2]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direct-conversion receivers, IEEE[3] Direct-Conversion Radio Transceiver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IEEE[4] GSM射频接收机灵敏度之解析与研究, 百度文库[5] WCDMA之零中频接收机原理剖析大全, 百度文库[6] Rf Microelectronics, razavi[7] DC Offsets in Direct-Conversion Receivers: Characterization and Implications[8] WCDMA之Tx Leakage对于零中频接收机之危害, 百度文库[9] EFFECTS OF IMBALANCES AND. DC OFFSETS ON VQ DEMODULATION[10] IQ讯号与信噪比对手机灵敏度之影响, 百度文库[11] IQ讯号简介, , 百度文库[12] SIGNAL CONSTELLATION DISTORTION AND BER DEGRADATION DUE TOHARDWARE IMPAIRMENTS IN SIX-PORT RECEIVERS WITH ANALOG I/Q GENERATION[13] 增益(Gain)对手机射频接收机灵敏度之影响, 百度文库[14] RTR6285A RF Transceiver IC, Qualcomm[15] 高通平台之GSM Rx校准原理_简中, 百度文库[16] A CMOS DB-LINEAR VGA WITH DC OFFSET CANCELLATION FORDIRECT-CONVERSION RECEIVER[17] 应用于5.8GHz 频段之低电压,高线性度CMOS 降频混频器及应用于Ka频段之对称式次谐波混频器[18] 噪声系数(Noise Figure)对手机射频接收机灵敏度之影响, 百度文库[19] 30MHz to 1.4GHz IQ Demodulator with IIP2 and DC Offset Control[20] 上集_磁珠_电感_电阻_电容于噪声抑制, 百度文库[21] 中集_磁珠_电感_电阻_电容于噪声抑制, 百度文库[22] 下集_磁珠_电感_电阻_电容于噪声抑制, 百度文库[23] DC Offset Auto-Calibration of TRF371x, Texas Instruments[24] 零中频接收机中的直流偏移抑制技术[25] GSM之调制与开关频谱(ORFS)解析与调校大全,百度文库[26] Digitally Removing a DC Offset: DSP Without Mathematics[27] 差分信号之剖析与探讨,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