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腹部01-局解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讲义腹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讲义腹部PPT课件
参与形成以下结构: 腹直肌筋膜 腹股沟管后壁 腹股沟管深环 窝间韧带 精索内筋膜
8
腹前外侧壁
层次
➢ 腹膜外组织
又称腹膜外脂肪或腹膜外筋膜
➢ 壁腹膜
在脐以下形成5条皱襞: 1条脐正中襞(内含脐尿管) 1对脐内侧襞(内含脐动脉索) 1对脐外侧襞(内含腹壁下动脉)
5条皱襞间形成3对小凹: 膀胱上窝
腹股沟内侧窝
34
结肠下区
介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主要有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等。
❖空肠和回肠
➢ 位置与形态结构
总称系膜小肠
35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 肠系膜
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
斜向右下,止于右骶髂关节前
方,长约15cm。
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
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
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
➢ 血管
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
24
结肠上区

➢ 位置、毗邻与体表投影
25
结肠上区

➢ 韧带与膈下间隙
1.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肝裸区) 左、右三角韧带
26
结肠上区

➢ 韧带与膈下间隙
2.膈下间隙
镰状韧带
肝上间隙 左三角韧带
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 膈下腹膜外间隙
窦内感染易蔓延至盆腔。
右肠系膜窦:位于肠系膜根、
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
2/3之间,呈三角形近乎封闭,
窦内感染不易扩散。
36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 血管、淋巴和神经
肠系膜上动、静脉 肠系膜上淋巴结

局解课件-腹部

局解课件-腹部

腹外斜肌腱膜
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
后层 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或半环线
(二)白线和脐环: 3块阔肌腱膜在中线 上会合。上宽下窄,少 血管。在脐周形成脐环。
(三)腹股沟区
1、境界: 上界:髂前上嵴至腹直肌外侧缘水平线;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 下界:腹股沟韧带 2、层次结构:1、皮肤、浅筋膜; 2、腹外斜肌腱膜; 3、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5、腹膜外筋膜;6、壁腹膜
反 转 韧 带
3、腹内斜肌 4、腹横肌 1)腹股沟镰(联合腱) 2)提睾肌
(四)腹横筋膜: 形成结构:腹直肌筋膜、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管深环、凹间 韧带和精索内筋膜
5、腹膜外筋膜:
腹膜外脂肪:填充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脂肪组织此层 疏松,且易与周围组织分离,临床上作膀胱等手术时,可在 腹膜外进行而无需经过腹膜腔。 内有髂外血管及 分支,髂外淋巴结, 生殖股神经,脂肪 等。在下腹部男性 有输精管。
近的皮肤外,其它部位的皮肤移动性较大。
(二)浅筋膜: 腹壁下部(脐平面以下)分两层: 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肪 深层称膜性层(Scarpa 筋膜),富有弹性纤维,在中线与白 线相连,两侧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附着股部的深筋膜 (阔筋膜),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膜层并不附着,而继续 向下至阴囊,与阴囊肉膜和会阴部浅筋膜的深层Colles筋膜相延 续,Scarpa 筋膜下隙与会阴浅隙相交通。
(四)腹股沟管
是腹外斜肌腱膜 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裂隙。有4壁2口。 内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前壁:腹外 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浅环: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上壁:腹内 斜肌和腹横肌下缘 腹股沟管下壁:腹 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后壁:腹横 筋膜、联合腱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腹部局部解剖

腹部局部解剖

2、十二指肠:
3、肝
(1)肝门与肝蒂 第一肝门:横沟。 第二肝门:肝后缘腔静脉沟上缘处,有3条肝V。 第三肝门:腔静脉沟下段处,有副肝右V。 肝蒂内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从前到后为肝管,肝固有动脉支,门静脉。 肝蒂内主要结构分叉或汇合点高低的排列关系: 从上到下为肝管汇合点、门静脉分叉点、肝固 有动脉分叉点。
(6)淋巴回流:淋巴管由内向外汇集到胃周淋巴结, 共4组,均回流到腹腔淋巴结。 1)胃左(上)淋巴结 2)胃右淋巴结、幽门上淋巴结 3)胃网膜左淋巴结(胰脾淋巴结)、脾淋巴结 4)胃网膜右(胃下)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
(7)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抑 制胃运动和分泌,迷走神经 促进胃运动和分泌。 迷走前(左)干的胃前支: 沿途发出 4-—6个胃体前支 1—3支终末支 (胃窦前神经或“鸦爪” 支) 迷走后(右)干的胃后支: 沿途发出 4-—6个胃体后支 2—4支终末支 (胃窦后神经或“鸦爪”
1、浅动脉:
脐以上:肋间动脉 的分支 脐以下:股动脉的 分支。 1)腹壁浅A 2)旋髂浅A 2、浅静脉:
脐以上:胸腹壁V
脐以下:腹壁浅V
旋髂浅V
3、皮神经:T7-12及髂腹下神经的皮支 (1)外侧皮支 (2)前皮支
(三)深筋膜
分四层。前三层位于3块阔肌的浅面,向前移行 为腱膜。第四层在腹横肌深面,称为腹横筋膜。
左前方:肝固有动脉 右前方:胆总管 后方:门静脉。
3、网膜孔:
前壁——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壁——下腔静脉及其腹膜 上壁——肝尾叶 下壁——十二指肠上部
4、网膜囊:
前壁——小网膜、胃、胃结肠韧带 上壁——肝、膈 后壁——胰及其腹膜 下壁——横结肠及其系膜 左侧毗邻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二)系膜
1、小肠系膜 2、横结肠系膜 3、乙状结肠系膜 4、阑尾系膜

局部解剖学(三十)腹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三十)腹部局解

(三十)腹部局解1.腹壁的层次及腹股沟管区(一)皮肤腹前外侧壁的皮肤薄而富有弹性,与皮下组织连接疏松。

临床上常选择腹前外侧壁皮肤(尤其腹股沟附近的皮肤之移动性比较小,且可供吻合的皮血管丰富)为游离皮瓣的供皮区。

感觉神经分布的节段性:第6肋间神经;剑突平面。

第8肋间神经;肋弓平面。

第10肋间神经;脐平面。

第12肋间神经;髂前上棘平面。

第1腰神经;腹股沟平面。

(二)浅筋膜浅筋膜主要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与身体其它部位相比,脂肪相对较厚,其厚度随人的胖瘦而异。

在腹壁的下部(约在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称为Camper筋膜,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又称为脂肪层,向下与股部的浅筋膜相互延续;深层称为Scarpa筋膜,是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在中线处紧紧附着于白线,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大约一横指处,紧紧附着于股部的深筋膜(阔筋膜),但在耻骨结节之间并不附着,而是越过耻骨联合继续向下到阴囊,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延续。

浅筋膜内有腹壁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

1.腹前壁的浅动脉可分为3组:腹侧壁来自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比较细小;正中线附近的腹前壁来自腹壁上动脉和腹壁下动脉的分支;下半部有两条比较重要的浅动脉: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起自股动脉,越过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走向脐部,外径大约1.0mm;在腹壁浅动脉的外侧,还有同样起自股动脉而走向髂嵴的旋髂浅动脉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lex artery,外径大约 1.2mm。

2.腹前外侧壁的浅静脉比较丰富,吻合成网,在脐区尤为明显。

脐以上的浅静脉经过胸腹壁静脉回流入腋静脉,脐以下的浅静脉经过腹壁浅静脉汇入大隐静脉,再回流入股静脉。

从而构成了上、下腔静脉系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在病理情况下,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一旦发生阻塞,借此途径可回流部分血液。

局解腹部

局解腹部

腹部第一节概论一、境界与分区(一)境界上界:剑突、两侧肋弓下缘,经11、12肋游离缘直至12胸椎棘突连线。

下界:耻骨联合上缘、两侧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壁髂前上棘、髂嵴、髂后上棘至第5腰椎棘突连线。

(二)分区以两侧腋后线的延长线为界,分为前方的腹前外侧壁和后方的腹后壁。

腹部九分法: 上水平线—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下水平线—两侧髂前上棘或髂结节连线;两侧垂直线—过两侧腹直肌外侧缘或腹股沟中点二、表面解剖(一)体表标志1、耻骨联合:左右髋骨在前方连结处,由纤维软骨构成。

是小骨盆上口的标志。

2、髂嵴: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是重要的腰穿标志。

3、半月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体表投影,又称Murphys点第二节腹前外侧壁一、层次:皮肤→浅筋膜→肌层→股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一)、皮肤:除腹股沟附近的皮肤外,其它部位的皮肤移动性较大。

腹部皮肤的神经分布如下:肋间神经:7—剑突平面;10—脐平面;12—髂前上棘平面腰神经:1—腹股沟平面(二)浅筋膜:含大量脂肪,但脐处无脂肪。

腹壁下部(脐平面以下)分两层: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肪深层为膜样层,称Scarpa筋膜,后者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附着于阔筋膜,在中线附着于白线、也可以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连。

(三)肌层1、三层扁肌◁3层扁肌不同方向的交错排列,可增强腹壁对内脏的保护作用,防止腹壁疝的发生。

◁外科手术分离肌层时应循肌纤维方向进行。

2、腹直肌♢位于白线两侧、腹直肌鞘内♢是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有3~4条腱划,此处常有血管通过。

♢在腱划处与腹直肌鞘前层结合紧密,但与腹直肌鞘后层结合疏松。

3、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的鞘状结构♤由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形成♤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构成。

腹直肌鞘形成的结构(1)白线linea alba由两侧的腹直肌鞘在腹前壁正中线上交织形成特点:①上宽下窄②坚韧而少血管③约在中部有一脐环(2)半月线seminunate line由腹直肌鞘前、后层在腹部直肌外侧融合而成,呈凸向外侧的弧形(3)弓状线acuate line♤位于脐下4~5cm处,是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弓形♤此线以下鞘的后层全部转移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即此线以下缺乏鞘后层。

第四讲腹部局解

第四讲腹部局解

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 应
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蒂 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胆囊的位置、毗邻,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 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胆总管的分段
胰的位置、分部与毗邻
小肠的分部、空、回肠的位置、形态、血供特点 大肠的位置分部、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 阑尾的位置及其变化、阑尾根部的投影,阑尾的动、
脾 Spleen
(一)位置及毗邻 (二)韧带
1. 胃脾韧带 2. 脾肾韧带 3. 膈脾韧带 4. 脾结肠韧带
第五节 结肠下区
介于横结肠及其系膜 与骨盆上口之间。
包括空、回肠、盲 肠 、阑尾、结肠
结肠的动脉:
1.回结肠A 2.右结肠A 3.中结肠A 4.左结肠A 5.乙状结肠A
第六节 腹膜后隙
毕罗(Billroth)氏Ⅰ式
毕罗(Billroth)氏Ⅱ式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 5 )贲门淋巴结
Retroperitoneal viscera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网膜 系膜 韧带 皱襞、隐窝及பைடு நூலகம்凹
网 膜 Omentum
与胃小弯和胃大弯相连的 双层腹膜结构。
网 大网膜 膜 小网膜(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五、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腹膜腔借横结肠及其系膜 分为结肠上、下区

《人体局解腹部》PPT课件

《人体局解腹部》PPT课件

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起始部的交角处。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h
19
2、肾静脉
(1)肾内静脉无节段性分布,
有广泛吻合。
(2)左、右肾静脉的属支不同:
右肾静脉:无肾外静脉汇入
左肾静脉属支有:
左睾丸(卵巢)静脉、左肾上腺
静脉;可与周围的静脉吻合,左
肾静脉约有半数以上与左腰升静
脉相连,经腰静脉与椎内静脉丛、
腰交感干、腹主动脉壁支。
3、左侧:腹主动脉
4、右侧:右腰大肌、右输尿管、
右肾、右肾上腺。
(三)属支:肝静脉、肾静脉、
右睾丸(卵巢)静脉、右肾上腺
宜 春

变异:双下腔静脉


陈洪制作
h
25
七、腰交感
(一)组成:3~5个神经节和节间支。
(二)位置与毗邻:在脊柱与腰大肌
高度、肾的上端。
(二)毗邻
1、左肾上腺
前面:上部借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隔;
下部与胰尾和脾血管
后面:膈;内侧:腹主动脉
2、右肾上腺
前面:肝;后面:膈;内侧:下腔静

(三)动脉:肾上腺上、中、下动脉
(四)静脉:左肾上腺静脉汇入左肾
宜 静脉: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春 少数入右膈下静脉、右肾静脉或副肝
学 院
右静脉。



陈洪制作
h
23
五、腹主动脉
(一)走行
(二)毗邻:前方:胰、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系膜根;后方:第1~4腰椎
及椎间盘;右侧:下腔静脉;左侧:左腰交感干;周围:腰淋巴结、腹腔
淋巴结、神经丛。
(三)分支
1、不成对的脏支:①腹腔干:L1 或 T12

局解腹部PPT课件

局解腹部PPT课件

3. 反转韧带:从外侧脚开始,经精索与内侧脚深方,返折向上,止于腹
白线。
腹股沟区1 2 3 4 5 6
4. 腔隙韧带:由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腱膜折向后下方,附于耻骨梳内侧 份。
3. 腹内斜肌: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在手术中,容易识别。
4. 腹横肌:肌束方向横行
5. 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有关的结构:
1. 腹前壁内面下部的襞:
1. 脐外侧襞:腹壁下动脉 2. 脐内侧襞:脐动脉 3. 脐正中襞:脐尿管
2. 腹前壁内面下部的窝:
1. 腹股沟外侧窝:正对腹股沟深环 2. 腹股沟内侧窝:正对腹股沟浅环 3. 膀胱上窝
腹膜腔的间隙——结肠上区
即膈下间隙,可分为7个间隙,如下表所列。
右肝上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肝裸区所 在部位)
两条水平线肋弓最低点连线和髂结节连线和两条垂直线腹股沟中点垂线分为九个区左右季肋区左右外侧区腰区左右腹股沟区髂区腹上腹部局部结构腹壁层次结构9层右下腹阑尾切口
Regional anatomy of abdomen
.
腹部境界与分区
界境: 1. 上界:即胸部下界,由剑突、肋弓、第11和12肋下缘、 第12胸椎构成。 2. 下界: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和 髂嵴至第5腰椎棘突的连线构成。 3. 腹壁以腋后线分为腹前外侧壁和腹后壁两部分。
4. 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进入大网膜前两层之间, 沿胃大弯左行。
5. 胃短动脉:3~4支,发自脾动脉末部或其脾支,经胃脾韧带,分 布于胃底的前、后壁。与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吻合。
6. 胃后动脉:多为1支,在脾动脉左、中1/3交界处发出,出现率 约为72%,分布于胃底与贲门部的胃后壁。

局解—03腹部

局解—03腹部
九分法——为定位腹腔内脏器
二、分区(Regions)
局解分部
腹前外侧壁 腹壁
腹后壁 腹腔 腹腔内容物
三、体表标志(Landmarks)
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 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 髂 嵴(iliac crest) 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髂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 脐(umbilicus) 半月线(linea semilunaris)
腹侧壁浅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浅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浅层结构
(二)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浅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脐周静 脉网
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旋髂浅静脉
浅层结构
(二)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3.皮神经
节段性明显: 第7肋间神经——剑突 第10肋间神经——脐 第12肋间神经——髂前上棘 第1腰神经——腹股沟
深层结构
(一)肌层
腹直肌
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下4~5cm处缺如,而形成一凸 向上方的弓形线称弓状线。
腹直肌鞘
弓状线以上
深层结构
(二)深层血管
动脉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静脉—与动脉同名伴行
深层结构
(三)深层神经
第7-12胸神经前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深层结构
(四)特殊结构
1.腹横筋膜

腹部局解【图文精华版】

腹部局解【图文精华版】

腹部局部解剖学秘笈绪论腹腔分区:第一部分腹前外侧壁(一)浅层结构1、皮肤2、浅筋膜:脐下 Camper筋膜、Scarpa筋膜Camper筋膜:向下与股部的浅筋膜相延续;Scarpa筋膜:在中线处附着于腹白线,其两侧则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横指处,与股部阔筋膜相连续。

但在耻骨联合及耻骨结节间继续向下至阴囊,与会阴浅筋膜相连。

浅筋膜内有腹壁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走行。

3、浅动脉:前壁:腹壁上、腹壁下a.分支侧壁:肋间后a.、肋下a.、腰a.分支脐下:腹壁浅a.、旋髂浅a.(起自股动脉)4、浅静脉:脐上浅v.→胸腹壁 v.→腋静脉 (上腔)脐下浅v.→腹壁浅v.→大隐静脉 (下腔)海蛇头:门脉高压→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腹壁浅v.→与体循环v.交通→脐周静脉曲张5、皮神经:前皮支、外侧皮支节段性7→剑突平面10→脐平面1→腹股沟韧带上方(二)深层结构1、肌肉:两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外肌肉、前内腱膜,约占肌肉1/4~1/3)中间:腹直肌、腹直肌鞘、弓状线✿腹直肌鞘:弓状线以上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弓状线以下前层:三扁腹肌腱膜后层:增厚的腹横筋膜腱划(腹直肌):血管多白线:血管少※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下端游离缘2、血管5对肋间后a.、肋下a.、4对腰动脉 (侧面)腹壁上a. (胸廓内动脉终支之一)腹壁下a.、旋髂深a. (起自髂外动脉)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点与脐连线3、神经:髂腹下神经(起自T12、L1前支):耻骨上方皮肤髂腹股沟神经:出浅环后,阴囊(唇)前部皮肤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出浅环,提睾肌与阴囊肉膜腹前壁切口:正中切口: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膜旁正中切口: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膜经腹直肌切口: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膜麦氏切口: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中、外1/3交点处切开,切口与腹外斜肌纤维走向一致。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1〕动脉:脐平面以上来 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的 分支〔细小〕;脐平面以下 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即腹壁 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
腹壁浅A 旋髂浅A
一、层次构造
〔2〕浅静脉:脐以上经胸腹 壁V→胸外侧V →腋V ;脐以 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股 V。 腹前外侧壁的浅V是上、下腔 V与肝门V间重要的吻合支, 在脐区,浅V经过附脐V与肝 门V相交通……。 当上、下腔V脉之一有阻塞 〔高压〕时,血液可取道另一 腔V途径回流……。 〔3〕浅淋巴管:〔略〕
腹部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向 两侧经肋弓下缘、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为耻骨结合上缘向两侧经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嵴至第5腰椎 体下缘的连线。腹部的体表境界与腹 腔的境界并不一致……。 〔二〕分区 用的有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三、肾 上 腺 和 下 腔 静 脉
1.肾上腺:左侧为半月 形,右侧为三角形。 肾上腺上动脉〔始自膈下 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自 腹自动脉〕;肾上腺下动 脉〔自肾动脉〕。 2.下腔静脉
四、腰 交 感 干
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左腰交 感干与腹自动脉左缘相邻; 右腰交感干的前面有下腔 静脉覆盖。
腹腔NG
腰交 干NG
二、胃
2.淋巴 3.神经:迷走神经前、后干。
三、十二指肠
1.分部及毗邻 2.血管:胰十二指肠上前、后A及胰十二后A。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Treitz韧带
四、肝
1.位置与毗邻 2.韧带和膈下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
左肝上间隙 左肝上后
右肝下
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

腹部局部解剖

腹部局部解剖

膀胱③上(腹窝股沟管)腹环
腹股沟=内内环侧=窝深环
腹股④沟精外索侧内窝筋膜
(21)浅深血管、神经、淋巴
浅动动脉脉 上肋半部间动肋脉间(/下下A5分对支) 下肋半部下动腹脉壁(浅1/对旋髂)浅A
浅静脉 上腰腔静动脉脉(4对下)腔静脉 肝腹门静壁脉上动脉腔静脉
浅淋巴 脐腹以壁上下动脉腋淋巴结 脐旋以髂下深动腹脉股沟浅淋巴结
腹腔脏器在腹前壁的投影
右季肋区 右半肝大部 胆囊 结肠右曲 部分右肾
右腰区 升结肠 回肠袢 右肾下部
右腹股沟区 盲肠 阑尾 回肠末端
腹上区
右半肝小部 左半肝大部 十二指肠 胰大部 肾、肾上腺 部分胃
脐区
横结肠 十二指肠 空、回肠 大网膜 输尿管
腹下区
回肠袢 充盈的膀胱 妊娠子宫 乙状结肠 输尿管
左季肋区 左半肝小部 部分胃 胰、脾 结肠左曲 部分左肾
腹部局解
regional dissection of abdomen
解剖学教研室
一、腹部概述 二、腹前外侧壁 三、腹膜与腹膜腔 四、上腹部脏器 五、中下腹部脏器
境界 上界 下界
腹壁 腹前外侧壁、腹后壁 腹壁的主要功能 ①维持腹式呼吸 ②调节腹内压 ③运动脊柱 ④保护腹内脏器
腹腔 固有腹腔、盆腔
腹 部 分 区
皮神静经脉 节与段同性名分布动脉伴行
淋巴 上部 脊髓节段 中部
肋间淋巴结 体腰表淋水巴平结
T6
下部 剑髂突外平淋面巴结
T8神经 肋间神剑突经—(脐下连5对线中)点平面
T10 肋下神经(1脐对平)面
T12
髂腹下脐—神耻经骨联合中点平面
L1
髂腹耻股骨沟联神合经上方一横掌区域
1.腹股沟管 2.腹股沟区与腹股沟疝

腹部解剖_精品文档

腹部解剖_精品文档

Formation of the inguinal canal in females
(四)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腹膜鞘突 睾丸引带
腹膜 鞘突 闭锁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睾丸鞘膜积液
Inguinal hernias
An inguinal hernia is a protrusion of parietal peritoneum and viscera such as part of the intestine through a normal or abnormal opening from the abdominal cavity.
(五)疝的修补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direct inguinal hernia
Femoral hernia
The fascial coverings of the spermatic cord
六、睾丸和精索被膜的层次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腹膜
腹横筋膜 腹横肌腹前外侧壁 腹内斜皮肌肤 精索外筋膜 腹外斜浅肌筋膜 提睾肌筋膜
第三节 腹腔脏器的血管和淋巴结
1. 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2.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其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
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3. 熟悉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浴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 第四节 腹腔的重要脏器
1. 掌握胃的位置毗邻、血管供应和了解其淋巴回流。 2. 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及各部的毗邻。 3. 掌握胰腺的位置和毗邻。 4. 掌握肝的位置和毗邻,肝蒂的构成及其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
腹精横索筋膜
联合腱
腹横肌
腹壁下 动脉
腹环 腹股沟

008局解

008局解

局解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和耻⻣结节间向后上⽅反着增厚的部分耻⻣梳韧带(Copper韧带):腔隙韧带向外延⻓,附于耻⻣梳构成耻⻣梳韧带Glisson系统:肝⻔静脉、肝动脉、肝管在肝内的分⽀和属⽀被结缔组织纤维鞘包绕似树状分布于肝内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处左右各⼀,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位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腹股沟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附近的腱性融合胃床:胃后壁隔⽹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与横结肠及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肝⻔:肝脏⾯中部呈“H”的横沟Calot三⻆的边界:肝下⾯、胆囊管,肝总管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头静脉、胸肩峰⾎管、胸外侧神经锁胸筋膜:张于喙突,锁⻣下肌和胸⼩肌的深筋膜Nelaton线:髂前上棘和坐⻣结节的连线⼤隐静脉五条:股内侧、外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三⻆: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内侧缘、⻓收肌内侧缘有股⾎管股神经痛过坐⻣神经在腘窝上⻆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切腹:⽪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腹横筋膜、壁腹膜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点: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肱⻣肌管:⼜称绕神经管,有肱三头肌和肱⻣桡神经沟共同形成⾃内上到外下的管道,内有桡神经和肱深⾎管股前⻣筋膜鞘内有:股前肌群,股⾎管,股神经,腹股沟深淋巴管腘窝境界:外上界为股⼆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外下界为腓肠肌外侧头,内下界为腓肠肌内侧头,窝内由浅⾄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以及外上⽅的腓总神经⾎管腔隙的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内界为耻⻣肌筋膜及耻⻣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外界为髂耻⼸;腔隙内有股管、股⾎管、⽣殖股神经股⽀、腹股沟深淋巴结。

肘窝外侧界:肱桡肌,内侧界旋前圆肌,上界:肱⻣内、外侧上踝连线,窝底为肱肌、旋后肌以及肘关节囊,窝顶为深筋膜和宫⼆头肌腱膜,内有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前臂的前⻣筋膜鞘肝胃筋膜,肝⼗⼆指肠韧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形成潜在
的肌筋膜裂隙------腹股沟管
1.腹股沟区层次结构
①腹外斜肌腱膜
②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提睾肌
腹股沟镰 (联合腱) ③腹横筋膜
④腹膜外组织 ⑤壁腹膜 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反转韧带 (陷窝韧带)
腹股沟韧带 脚间纤维 腹股沟管浅环 精索外筋膜
腹股沟韧带 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
一.腹前外侧壁
腹 浅层 浅筋膜 前 外 深筋膜 侧 壁 深层 肌层 腹横筋膜
皮肤
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
掌握浅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流注,皮神经的分布;
掌握腹直肌鞘; 理解外科切口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腹膜外组织
壁腹膜
腹 前 外 侧 壁 层 次
2m46s
1.浅筋膜
掌握浅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流注,皮神经的分布。
5.腹横筋膜
6.腹膜外组织
精索内筋膜
7.壁腹膜
睾丸鞘膜壁、脏层,形成鞘膜腔
腹股沟斜疝 手术方式选择: ①加强前壁----Ferguson法 ②加强后壁----Bassini法
腹股沟斜疝、直疝
腹股沟疝修补术3个要点: 1.疝囊高位结扎; 2.修复内环; 3.修补腹股沟管:
修补管前壁或后壁,
以增强前壁或后壁; 精索可原位和移位修补
Camper Fascia Scarpa Fascia
脂肪层 膜性层
向下与股部浅筋膜延续
中线处附于白线,向下附着于大腿 阔筋膜,并与阴囊的肉膜和会阴浅筋
膜(Colles筋膜)相续。
前尿道损伤,尿外渗至前外侧壁
“海蛇头”征(Medusa Head)
腋静脉
胸外侧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大隐静脉 “纵行”腹壁浅静脉曲张
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腹股沟疝手术时,应避免损伤,以免其支配的腹前下壁肌肉和提睾肌瘫痪。
4.常用腹部手术切口
理解外科切口与腹壁层次的关系。
纵切口
斜切口
横切口
切口选择的要求
正确的切口选择对于充分 显露手术野和保证手术的顺利 进行有重要意义。如切口的位 置不当,会造成手术的困难, 或带来各种并发症,因此选择 切口必须慎重考虑。
【本章思考题内容一】
1.试述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和内容。 2.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各由深而浅通过哪
些结构达到阴囊或大阴唇皮下?
3.试述阑尾手术麦氏切口的层次及注意损伤的神经。
腹前外侧壁皮神经节段性分布:
T7 ----剑突平面 T10----脐平面 T12----脐耻连线中点之间 L1-----腹股沟韧带上方 T10 T12 L1
临床上常借皮肤感觉缺失平面来确定 脊髓损伤平面或手术麻醉平面。
T7
2.腹壁肌层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腱膜 腱膜
白线
腱划 腹 前层 直 肌 后层 鞘 半月线
腹股沟镰 (联合腱)
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
⑤壁腹膜 脐正中襞—脐尿管 膀胱上窝 ③腹横筋膜 凹间韧带 深环(腹环) 脐内侧襞—脐动脉 腹股沟内侧窝 脐外侧襞—腹壁下血管 腹股沟外侧窝 ④腹膜外组织
精索内筋膜
2.腹股沟三角 Inguinal Triangle
海氏(Hesselbach)三角
4 .选择最佳的美容效果,避免切 口愈合后的瘢痕变宽,尽可能 与皮肤纹理走行一致。
二.腹股沟区
掌握腹股沟区的特点及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 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 掌握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体表投影及内容。 腹部薄弱区---疝好发解剖因素:
①腹外斜肌腱膜---裂口(浅环)
②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联合腱(镰)
腹壁下动脉
体表投影:脐与腹股沟韧带中内1/3的连线 临床意义:术中确诊直疝与斜疝的关键; 腹穿时注意勿伤及此动脉。
腹环(斜疝) 直疝三角 股环(股疝)
3.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
①位臵: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长约4~5cm的肌筋膜裂隙。
③内容: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髂结节
幽门平面:第9肋软骨尖、L1椎体下缘,相当于胆囊底、
胰体、左肾门和脊髓下界平面。
中脘
神阙
天枢
关元
脐平面:平对L3、4椎体之间,通过L2、3棘突之间。
【问题思考】
1.腹部不同部位手术切口分别经过哪些层次?
应尽量避免损伤哪些神经和血管?
2.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它们突出的部 位、经过的途径有何区别?如何进行修补?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腹 部Ⅰ
Abdomen Region Ⅰ
Copyright@ZhangJiankai’s Atelier
腹壁
腹 部
腹腔脏器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重点讲述内容】
一.腹前外侧壁
二.腹股沟区 三.腹腔、腹膜与腹膜腔 四.腹膜后隙及其血管神经
选择切口应遵循的原则
1 .切口位臵便于接近病变部位及 手术的器官,切口有足够的长 度,暴露充分;当手术野需要 扩大时,切口可向某一方向适 当延长。 2 .应尽量减少对各种组织,如肌 肉、神经、血管等的损伤,减后要牢固;避免术后 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如切口疝、 切口裂开、切口痛等。
弓状线
腹 壁 肌 层
2m45s
腹 直 肌 鞘
2m04s
3.腹前外侧壁深层血管神经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髂腹下神经
T12+L1前支 L1前支
髂腹股沟神经
二者平行或共干,行于腹内斜肌与 腹横肌之间斜向前下,至髂前上棘内侧 约2.5cm处穿过腹内斜肌,走行于腹外 斜肌腱膜深面,髂腹下神经于浅环上方 约2.5cm浅出腱膜;髂腹股沟神经在髂 腹下神经约一横指与之平行走行,入腹 股沟管后位于精索前上方出浅环。 L1+L2前支
②围成:两口四壁
4.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管的形成
4 months
8 weeks 11 weeks
8 months
腹前外侧壁各层与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各层对照
腹前外侧壁各层结构
1.皮肤
阴囊及睾丸、精索的被膜
皮肤
2.浅筋膜(脂肪层及膜样层) 肉膜 3.腹外斜肌腱膜 4.腹内斜肌、腹横肌 精索外筋膜 提睾肌
比较 突出区 突入部位
腹股沟斜疝 深环 腹股沟管或阴囊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三角 腹壁浅层
腹 股 沟 区
2m07s
【学习内容与要求一】
一.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
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腹股沟区
掌握腹股沟区的特点及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
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 掌握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体表投影及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