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建议讲座81页PPT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建议讲座8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e53dc902768e9950e738a7.png)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1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建议讲座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31张
![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0909a70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1.png)
二、题型上强调语言能力,稳中求变创新命题形式;试题关联教材,具有很 强的迁移性
(一)强调语言能力,稳中求变,创新命题形式文言文既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对文言文基础知识 的考查,向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试内容改革在强调能力立意的同时, 也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由知识习得到能力提升,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2023年新课标I卷文言文考点包括断句、文言实词、内容概述三道客观题 和翻译、文意理解两道主观题覆盖了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知 识点,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
赵襄子被围困于晋阳城中,解围后, 赏赐有功的五个人,第一个受赏赐 的是高赫。张孟谈说:“晋阳城解 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现在第一 个赏他,为什么?”赵襄子回答说: “晋阳被围的时候,我的国家形势 危急 ,社稷危亡啊。我的群臣们对 我都有骄傲轻侮之意,只有高赫没 有失去君臣应有的礼节,因此先赏 赐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善 于赏赐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而 使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 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赏 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韩非子·难一》|《孔丛子》
学习目标: 1.读懂文本,理解大意; 2.精准审题,规范作答。
【总体评价】
➢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文言文阅读选择了两则阅读材料,分别节选自 《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 的著作总集,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孔丛子》是继《论语》之后儒学的 一部重要文献,相当于“孔家杂记”,主要记述从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十几位 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今年 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文本共计655字,比2022年新高考I卷589字多了66字,阅 读量上略有增加,保持了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600字左右的阅读篇 幅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件54张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件54张](https://img.taocdn.com/s3/m/81ca7d1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a.png)
一、试题选取依据——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
名称
具体要求
课程 标准
1.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 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学习目标与内容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 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 的异同。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 论分析,撰写评论。
观点态度。
一、试题选取依据——考情变化
年份
卷别
传主
出处
选材
新高考Ⅱ 卷
海瑞
《明史》 勇于劝谏、关心国事的清官廉吏
2020
新高考Ⅰ 卷
左光斗
《明史》 为人刚直、忠于朝廷的优秀官员
全国Ⅰ卷
苏轼
《宋史》 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士大夫
全国Ⅱ卷 王安中
《宋史》 直言进谏、不畏权贵的优秀官员
全国Ⅲ卷 王彪之
《晋书》 敢于质疑、刚正不阿的实干家
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01 词义扩大
02 词义缩小
03 词义转移 05 词义强化
04 词义弱化
06
感情色彩 变 化
1.词义的扩大
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古义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今义泛指一切美好的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现代文文言文试题分析选讲课件20张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现代文文言文试题分析选讲课件20张](https://img.taocdn.com/s3/m/6c6c6f2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a.png)
考查目标 本题通过“逐步生发展开”的设问,引导考生关注子胥“所见所感” 的进程,考生将相关信息梳理出来就可以得分,题目难度不大。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选择性必修下册收入了冯至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篇散文同《伍子胥》 的写作属于同期,创作及思想意识比较接近,写作手法也同样是将思想的展开寓于 景物描写。如果日常学习中吃透了课文,对于这道题,考生触类旁通,完全可以作 出恰当的回答。
参考答案
(1)我国收成不好已经两年了,如今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
(2)如果燕国不救援魏国,魏王会屈己下人割让土地,以魏国的一般送给秦国,秦 国一定会撤兵离开。
解题思路 第(1)题的关键词语有“岁不熟”“且”两处。“岁不熟”表示年成 不好,“且”表示将要。第(2)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折节”“去”两处。“折节” 表示屈已下人,“去”指离开。这些考点都是古文中常见字词的常见含义,难点消 除之后,句意自然就明确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 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
(人物本身)②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注重教材知识积累,以考促教、促学
C
解题思路 本题在A、B两项各设有一处错误。“魏献盟于秦”应合为一读,不可分断, “于秦”属下则文意不顺,故A项错误。B项“所以”是固定搭配,“此文之所以忠于大 王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是“这就是我田文所用来效忠大王的方法”的意思, 不可分断。D项兼具两项错误,所以正确选项为C。 试题亮点 试题中所设两处断句错误,均与教材中的文言句式相关。第一处错误既与魏 敢盟对象有关,也与“是……也”的句式理解有关,“是……也“”表示肯定判断,是 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寡人之于国也》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陈情表》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理解了这一句式,就不难作出正确判断。 第二处的“所以”,表示“所用来……”的意思,教材中常见相同或相近的句式,如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本题意在让认真学习教材的学生在高考中 有明确的获得感。
参考答案
(1)我国收成不好已经两年了,如今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
(2)如果燕国不救援魏国,魏王会屈己下人割让土地,以魏国的一般送给秦国,秦 国一定会撤兵离开。
解题思路 第(1)题的关键词语有“岁不熟”“且”两处。“岁不熟”表示年成 不好,“且”表示将要。第(2)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折节”“去”两处。“折节” 表示屈已下人,“去”指离开。这些考点都是古文中常见字词的常见含义,难点消 除之后,句意自然就明确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 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
(人物本身)②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注重教材知识积累,以考促教、促学
C
解题思路 本题在A、B两项各设有一处错误。“魏献盟于秦”应合为一读,不可分断, “于秦”属下则文意不顺,故A项错误。B项“所以”是固定搭配,“此文之所以忠于大 王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是“这就是我田文所用来效忠大王的方法”的意思, 不可分断。D项兼具两项错误,所以正确选项为C。 试题亮点 试题中所设两处断句错误,均与教材中的文言句式相关。第一处错误既与魏 敢盟对象有关,也与“是……也”的句式理解有关,“是……也“”表示肯定判断,是 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寡人之于国也》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陈情表》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理解了这一句式,就不难作出正确判断。 第二处的“所以”,表示“所用来……”的意思,教材中常见相同或相近的句式,如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本题意在让认真学习教材的学生在高考中 有明确的获得感。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课件(共35张PPT)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e59d91aa00b52acfc7ca85.png)
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考做人做事
考解决问题
知识在真实情 境中的灵活与 创造性运用
应对解决陌生、 复杂、开放的 真实情境问题
(素养导向)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高考命题经过 40余年的探索,渐趋科学,考查重心逐渐由知 识向能力、素养转变。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读
核心价值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
我们学校及时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两本书,张福涛校长先在全校大会上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出详细的解读,同时安排 年级组织每位教师都认真研读,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每次集体备课时先有2-3名教师分享心 得体会,年级在每周的备课组长会上再安排三名组长进行分享,对《高考评价体系》全校 形成一股人人研读,人人分享的风气。让教师充分明确新高考靠什么,怎么考,对平时的 教学备考进行精准指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 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 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 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 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 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 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
胸中有丘壑,眉眼显山河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汇报主题
一、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研读 二、探究高考题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关系 三、高考真题回顾 四、如何应对新高考文言文阅读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考做人做事
考解决问题
知识在真实情 境中的灵活与 创造性运用
应对解决陌生、 复杂、开放的 真实情境问题
(素养导向)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高考命题经过 40余年的探索,渐趋科学,考查重心逐渐由知 识向能力、素养转变。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读
核心价值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
我们学校及时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两本书,张福涛校长先在全校大会上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出详细的解读,同时安排 年级组织每位教师都认真研读,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每次集体备课时先有2-3名教师分享心 得体会,年级在每周的备课组长会上再安排三名组长进行分享,对《高考评价体系》全校 形成一股人人研读,人人分享的风气。让教师充分明确新高考靠什么,怎么考,对平时的 教学备考进行精准指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 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 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 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 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 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 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
胸中有丘壑,眉眼显山河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汇报主题
一、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研读 二、探究高考题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关系 三、高考真题回顾 四、如何应对新高考文言文阅读
202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I文言文评讲 课件19张
![2023年高中语文新课标I文言文评讲 课件19张](https://img.taocdn.com/s3/m/3b1e730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9.png)
参考答案:B 解析: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 词义相同。 第11题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考查,A、B两项与统编教材中 内容衔接,C项可通过上下文推测得出,D项与现代汉语常用语 相比较。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 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 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 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 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 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 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 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欢迎下载使用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谈到最高的事物)必以极天(指天之极远处) 为称(称述;称说),言下者(谈到最低的事物)必以深渊为名(称说, 说出),好事(爱兴事端,喜欢多事)而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 具有某种意思)者,必言经以自辅(佐助),援(引用)圣以自贤(把自己 当作贤人肯定自我),欲以取信(赢得信任)于群愚而度(使效法)其 说也。
12.参考答案C 【解析】“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他们援引 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高明,他们想以此让愚昧的民众相信自己的 话,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不是“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 贤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故吾以(认为)是默口(缄口不言)于小道(礼乐政教以外的学说),塞 耳(堵住耳朵,谓有意不听)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量长短)天, 植(竖立,树立)寸指以测渊,朦(迷惘,愚昧)大道(正道,常理。指 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而不悟(明白,领悟),信诬说(指没 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之 辞”并不一样)以疑(怀疑)圣,殆(大概)非所望也。" 译文:所以我对于韩非这样的小道闭口不言,堵住耳朵很久不听诸子的语录。 而你立一尺表来测量天高,竖起一寸的手指而测深渊,不明大道更谈不上真 理,相信邪说而怀疑圣仁,大概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甲卷文言文精讲课件-2023年5套高考真题文言文评讲课件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甲卷文言文精讲课件-2023年5套高考真题文言文评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cec2e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d.png)
《隆平集 ·儒学行义》——文本精讲
• 尧卿为人简重( )不校( ),有慢( )己者,必厚为礼以愧 ( )之。居官禄虽薄,赒( )宗族( )朋友,罄( )而 后已。所至称治( ),民有去思( )。尝知( )汀州宁化 县,提点刑狱( )杨纭入境,微伺( )刺史( )善否, 有被刑( )而耘苗( )者,纭就( )询( )其故 ( )。对( )曰:“贫以( )利故( ),为( )人直 ( )其枉( ),令( )不可欺( ),而我欺之,我又何 怨( )?”纭至邑,不复他察( ),第( )以所闻( ) 荐( )之。
《隆平集 ·儒学行义》——文本精讲
• 其于昆弟( ),尤笃( )有爱。执母丧( ),倚庐 ( )三年,席薪枕块( ),虽( )疾病不饮酒食肉。或 ( )勉( )之以礼( ),曰:“《礼》‘老病不止酒肉’ ( ),意( )或不胜( )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 葬之先期,躬( )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 ) 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 )?”泫然( )流涕曰:“过是 ( ),虽( )欲竭力( ),复可得乎?”
• 考(研究。)经指归(主旨,意向。),而见毛、郑(汉代《诗经》学者大、小毛公及 郑玄的并称。)之得失,曰:“毛之《传》欲(想要。)简(简洁。),或(有时候。) 寡(少。)于义理(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 (详细。),或(有时候。)远(远离,引申为“违背”。)于情性(人情人性。), 非“以意逆志’者也。是(这。)可以无去取(舍弃或保留。)乎?”
《隆平集 ·儒学行义》——真题解惑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 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杨纭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 来推荐他。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54张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4db7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a.png)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用法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偏义复词
高考真题 翻译下列句子(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安徽卷]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2)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陈亮《诸葛孔明》)[湖南卷]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穿衣戴帽
嫁给
像鸟的翅膀一样
向东
在风里、在露天
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宝
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与...交好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为将
把...当成伴侣,把...看作朋友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统一
数词作动词
总结1: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积累】高考常见常考的文言通假字1. “案”通“按”,审察,察看。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倍”通”背”,背叛。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3.“屏”通“摒”,摒弃。例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4.“辟”通“避”,躲避。例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5.“知”通“智”,明智,聪明,智慧。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用法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点:(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偏义复词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理解文言实词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理解文言实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1c8f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8.png)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 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 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头看看苦胆,吃饭喝 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 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 菜,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对 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 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
文言文中使用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按照古义进行翻译。特 别注意单音节词和复音节词的不同。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 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 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当然,也 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 右”“足下”等。
【参考译文】 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考中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 军队讨伐交趾,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 漫,应当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 杖打百姓,徐绩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 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诫,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 怒,想要连同徐绩一起弹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 能让他改变主张。
偏义复词在意义上偏向其中一个语素,完全由特定的语言环境决 定,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偏义的,因此判定偏义复词的“偏义”和 “正义”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上下文词语的照应;联系前后文相 承贯通的句意;考虑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忽略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 连带提及的偏义词。对于偏义复词,翻译时,要将“陪衬义”去掉。
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34《陈情表》《项脊轩志》
![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34《陈情表》《项脊轩志》](https://img.taocdn.com/s3/m/29aa06f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7.png)
(3)察孝廉:汉代实行的官员推荐制度。“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 一种科目,推举_孝__顺__父__母__、__品__行__方__正__的人。 (4)太守:__郡__的最高行政长官。 (5)刺史:__州__的最高行政长官。 (6)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 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__内__室__。
①而刘夙婴疾病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则告诉不许 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⑤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被动句,婴:被缠绕 判断句,无标志词 被动句,许:被允许 判断句,无标志词 被动句,焚:被焚毁
6.文化常识 (1)“表”是古代的一种_奏__章___,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动之以 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 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 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_《__出__师__表__》__、李密的《陈情表》。 (2)期功:“期”指_穿__一__年__孝__服__的亲族,“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 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板 块
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
五
学案34
《陈情表》《项脊轩志》
1.通假字 例句
①零丁孤苦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同“伶仃”,孤独的样子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古义:_成__人__自__立__
①成立 至于成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
④奔驰
奔驰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古义:_辛__酸__悲__苦__ ⑤辛苦 臣之辛苦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三层级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三层级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fddb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5.png)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针对训练] 1.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 (2020·全国卷ⅱ) 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 节度使、河北河东燕 府路宣抚使、知燕 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选项] 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 府任职,与辽 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了病,传驿召曹彰,曹彰还没有赶到,曹操就过世了。曹丕继王位,曹彰与诸侯 各去自己的封国。黄初二年,晋封公爵。三年,封为任城王。四年,曹彰进京朝 见,病死于官邸,谥号为威。
角度(四) 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设 无中 故意添加原文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 误 生有 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方 以偏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 式 概全 型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 [分析] × 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原文“归燕”意思是“归还燕地”,而选项表述 为“归顺”。
参考译文: 人来朝归还燕地,朝廷谋求帅臣(去守卫燕地),王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在皇上面 前称赞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 府路宣抚使、燕 府知府, 王安中与辽国投降的将领郭药师共同主持府事。
参考译文:
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函谷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从事 音乐的人家,移居在州府内外。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 那儿告状的,名目繁多。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太行 以东有名 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每季最后一 个月召集学生,(梁彦光)亲自出题考试。特别勤奋好学、聪明有美名的学子,在 厅堂设置宴席招待他们,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 无成的学子,让他们坐到庭院中,摆上粗劣的饭食。于是人们都克制私欲,力求 上进,风俗有了很大改变。
[针对训练] 1.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 (2020·全国卷ⅱ) 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 节度使、河北河东燕 府路宣抚使、知燕 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选项] 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 府任职,与辽 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了病,传驿召曹彰,曹彰还没有赶到,曹操就过世了。曹丕继王位,曹彰与诸侯 各去自己的封国。黄初二年,晋封公爵。三年,封为任城王。四年,曹彰进京朝 见,病死于官邸,谥号为威。
角度(四) 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设 无中 故意添加原文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 误 生有 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方 以偏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 式 概全 型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 [分析] × 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原文“归燕”意思是“归还燕地”,而选项表述 为“归顺”。
参考译文: 人来朝归还燕地,朝廷谋求帅臣(去守卫燕地),王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在皇上面 前称赞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 府路宣抚使、燕 府知府, 王安中与辽国投降的将领郭药师共同主持府事。
参考译文:
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函谷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从事 音乐的人家,移居在州府内外。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 那儿告状的,名目繁多。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太行 以东有名 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每季最后一 个月召集学生,(梁彦光)亲自出题考试。特别勤奋好学、聪明有美名的学子,在 厅堂设置宴席招待他们,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 无成的学子,让他们坐到庭院中,摆上粗劣的饭食。于是人们都克制私欲,力求 上进,风俗有了很大改变。
2022届高考复习——2021年新高考1卷古诗文阅读10-16题 课件(30张PPT)
![2022届高考复习——2021年新高考1卷古诗文阅读10-16题 课件(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3a57f05f0e7cd185253617.png)
【第④层】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 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 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 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选D. “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比如:2021年6月7日高考语文时间——辛丑年 甲午月 丙戌日 癸巳时
文化常识:天干地支 纪年、月、日、时
文化常识:宗室、海内、庶务
宗室,是中国、日本、缅甸、朝鲜、越南等亚洲文化圈国家,对君主血亲的称呼。
庶务,意思是古时指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解释:1、各种政务;各
种事务。2、旧时特指机关总务部门主管的各项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 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 就此规定不一。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大宗伯”、“宗正”、“宗正 寺”、“宗人府”等。
海内,是指国境之内。古代传说,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天是半圆形罩在四方形的
大地上,大地的四周是四海:东西南北海,故,古人称国境为海内。
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41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分古今义究源流
![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41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分古今义究源流](https://img.taocdn.com/s3/m/556ebfd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f.png)
3.纪传体 (1)高考所选传记,其传主 都是历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 无论哪类人物,其品格不外乎 “忠、孝、仁、义、礼、智、 信、勇”。 (2)人物传记有基本的范式: (3)人物传记以事实说话, 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其 中也蕴含对传主的评价,常常一字寓褒贬,即用“春秋笔法”。
乙卷 贵德》 小说 选文虽都出自课外,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教材有一定的关联
性,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师生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
④选文篇幅:600~700字,文字浅显。
新高考 《贞观君臣论治》
Ⅰ卷
①选文体裁:趋于多样化。 由考查十几年的纪传体到2021年的纪事本末体,再到
新高考
Ⅱ卷 2021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中心是叙事,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以详写叙述 一件事:开头写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中间是事件经过,结尾是其结 果、影响、评论。2021年全国甲卷选的《契丹盟好》与新高考Ⅱ卷选的 《祖逖北伐》均是此类。二是叙述前后有关联的几个小事件。如2021年 全国乙卷围绕唐太宗君臣论治这个关联点,先后叙述了唐太宗采纳戴胄 守法的建议、李乾祐论罪定罚的建议、唐太宗加强死刑覆奏制和魏征讨 论君臣关系四件事;而新高考Ⅰ卷同样以唐太宗君臣论治为关联点,叙 述了唐太宗接受封德彝不劳百姓养活宗族的建议、不用重法止盗、采纳 张玄素分臣任事的建议和裴矩禁绝“钓鱼执法”的建议四件事。
①策士给统治者讲述寓言或
历史故事。
①语言生动精炼,简明
②先叙策士献策等背景,再
流利,富有形象性。
某国发生
国别体 写献策经过(言语游说过程),
②语言风格独特(雄辩的
了某事。
后叙献策结果。
论说,尖刻的讽刺,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考情分析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考情分析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c467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f.png)
(2)文言文文本形式
新课标 2 Ⅰ卷 0 2 新课标 1 Ⅱ卷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 末·贞观君臣
论治》
641
贞观时期任人唯贤、减赋爱民、 反腐倡廉的大唐精神
由以往单一文本,变成 2023年双文本。
(3)文本内容侧重议
论性。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 645 祖逖矢志收复中原,与将士同甘
末·祖逖北伐》
共苦,严于律己的精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第12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年设题方式,考点均未改变。
关注细节理解。第12题文本内容概述选择题 常见的一个设错点就是对文本关键词等细节 的理解。 如:新课标Ⅰ卷 第12题C选项“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 贤来成就自己”理解有误。结合上文,通过 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的是“好事 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 要能理解选项中的细节,就要找准各个选项 涉及的内容区间,并进行仔细地理解和比对。 这个题实质上是为解答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 中的简答题做准备,因为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才能完成整合加工文本信息的能力要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3分)
文言断句由客观变主观,更有 效考查综合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 断句的能力,重在疏通语境意的基 础上进行新旧联系的分析判断。
2023年新课标Ⅰ卷、Ⅱ卷、全 国甲卷和乙卷第10题断句题都设置 为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 正确的题型,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 以往选择题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 技巧作答的可能,更有效地考查学 生利用文言知识断句的能力。并且 评分时会有0分、1分、2分、3分层 级的区别,更好地体现了学生能力 水平的层次。
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31《〈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
![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31《〈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https://img.taocdn.com/s3/m/d5768a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6.png)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①死而不亡者寿 ②自胜者强/自知者明
判断句,无标志词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胜自者 强”“知自者明”
③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定语后置句,标志词:有……者
④请买其方百金
状语后置句,“百金”前省略了“以”字, “以百金”为状语
⑤子自爱/亏父而自利 ⑥察此何自起
不可数计(《与妻书》)
④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5)数
⑤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
音shuò,屡次 数目,数量
⑥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商君书》) 技艺,方法
⑦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小石城 音cù,密,与“疏”
山记》)
相对
⑧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列举罪状
4.词类活用
例句 ①自是者不彰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 ③不贵难得之货 ④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⑥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⑦吴王使之将
同“悦”,取悦 劝说、说服
讲、谈
同“现”,显露 表被动 用在动词前,表示 对自己怎么样
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认为正确
(4)是 ②是以圣人无为
这
③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与妻书》) 表判断
①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
表示约数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规律,命运
③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计算
(三)基础双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 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 难识。庄子散道德,要亦归之自然。老子深远矣。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高考真题文言文评讲课件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高考真题文言文评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07e3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b.png)
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 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 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 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 实与否。 【评分标准】共 4 分。“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 ”(仔细考察)、“信”(真实)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先之。 •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 10.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 之类□是也。
( )寸指以测渊,矇( )大道(
)而不悟( ),信诬说
(
)以疑( )圣,殆( )非所望也。
课堂小任务——尝试解释红色字体 • 昔我先君(称自己的祖先,这里指孔子)以(在的时候)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去世),至二十七年苟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返回),是(这)时夫子 卒(死,去世)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才)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竟然)无怍 (zuò, 惭愧)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 (一类人),皆非(韩非)之罪(罪过);故吾以是(因此)默口(缄口不言)于(对于) 小道(礼乐政教以外的学说),塞耳(堵住耳朵,谓有意不听)于(对于)诸子(诸子 的学说)久矣,而子立尺表以(来)度(量(长短))天,植(坚立;树立)寸指以测 渊,矇(蒙昧)大道(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而不悟(明白; 领悟),信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捏造事实毁坏 他人名番)之辞”并不一样)以疑(怀疑)圣,殆(大概)非所望也。
•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 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 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 实与否。 【评分标准】共 4 分。“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 ”(仔细考察)、“信”(真实)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先之。 •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 10.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 之类□是也。
( )寸指以测渊,矇( )大道(
)而不悟( ),信诬说
(
)以疑( )圣,殆( )非所望也。
课堂小任务——尝试解释红色字体 • 昔我先君(称自己的祖先,这里指孔子)以(在的时候)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去世),至二十七年苟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返回),是(这)时夫子 卒(死,去世)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才)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竟然)无怍 (zuò, 惭愧)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 (一类人),皆非(韩非)之罪(罪过);故吾以是(因此)默口(缄口不言)于(对于) 小道(礼乐政教以外的学说),塞耳(堵住耳朵,谓有意不听)于(对于)诸子(诸子 的学说)久矣,而子立尺表以(来)度(量(长短))天,植(坚立;树立)寸指以测 渊,矇(蒙昧)大道(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而不悟(明白; 领悟),信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捏造事实毁坏 他人名番)之辞”并不一样)以疑(怀疑)圣,殆(大概)非所望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四层”的具体内涵
一是更契合时代需求。如阅读能力。信息时代对阅读能
坚持考查“必备知识”,力学的生要长求期发学生习了变的化知。识由储注备重中精的读基转础向性强、调精通读用、性泛知读 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等及各终种身阅读学策习略所的必灵须活掌运握用的;,由与注高重对校文课本程内密容切的关理联解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三)“四层”在语文高考的文言文中的具体要求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学科素养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核心价值
5.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胸中有丘壑,眉眼显山河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汇报主题
一、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研读 二、探究高考题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关系 三、高考真题回顾 四、如何应对新高考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考什么?
考能力
考Hale Waihona Puke 识知识的内 化和理解知识的 应用
学会做事: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能从更广泛 的意义上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 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
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考做人做事
考解决问题
知识在真实情 境中的灵活与 创造性运用
应对解决陌生、 复杂、开放的 真实情境问题
(素养导向)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高考命题经过 40余年的探索,渐趋科学,考查重心逐渐由知 识向能力、素养转变。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读
的内容。
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
深入考查“关键能力”,力指。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
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二要是求强调的具能备力学,习主能要力包的括重独要立性。思即考在、未逻来辑获推取理新、知信识、 息加工、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构力建、新的创知新识能体力系等的。学习能力。
我们学校及时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两本书,张福涛校长先在全校大会上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出详细的解读,同时安排 年级组织每位教师都认真研读,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每次集体备课时先有2-3名教师分享心 得体会,年级在每周的备课组长会上再安排三名组长进行分享,对《高考评价体系》全校 形成一股人人研读,人人分享的风气。让教师充分明确新高考靠什么,怎么考,对平时的 教学备考进行精准指导。
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二)“四层”明确高考考什么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学科素养是即将进入高等 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 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 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 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 法,有效地组织整合学科的相 关知识,调动运用学科的相关 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主要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 索、思维方法。
目 录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考题注重设置情景,要求学生关注语文学习备考的情景化,关注语文生 活化,关注语言运用的情境性,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学科素养和价 值观的迁移能力,这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研究的重点。
通过设计典型任务,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
5
课标的修订、考纲的取消、高考评价体系的颁布、试题的调整,所涉内容极广,如核 心价值、阅读素养、传统文化、审美鉴赏、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都是
1 2 3 4
试卷长度的增加,阅读题量的增加,必然要求阅读效率的提升,关注阅读品质和思维 品质,不然将有一部分学生答不完试卷,这将使语文成为最拉分的学科,这必将使语 文学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起关注。
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单纯考查知识的题目越来越少,综合考查知识、 能力、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突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和关键能力。
(三)“四层”在语文高考的文言文中的具体要求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1. 默写常见的名篇 名句( 64篇) 2.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实词)
学科素养
3.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8个虚词) 4.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词类的用法
核心价值
5.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文言文阅读 课件( 共35张 PPT)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内涵(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 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 么考”的问题。
“四层”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明确了考查内容,回答 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创新性(探究性、开放性)”这四个方面的考 查要求,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全面考查“学科素养”,指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或科学研究的复杂情境中,
能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处理并解决复杂任务的综合品
质,它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综合。
注重考查“核心价值”,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综合。
核
学
心
科
素
素
养
养
(三)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VS 学科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 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 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 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 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 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 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