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xx杯”物理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中物理组x号考生。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合成与分解》,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本节编排在位移、速度、加速度、三种基本性质力之后,学生会在本节课学习矢量运算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而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
因此,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育人为本,分析学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学生已经接触过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但是不会对互成一定角度的力进行合成。
此外,学生已接触过位移、速度等矢量,对矢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之前学习的都是代数运算,因此学生学习矢量合成时会存在困难。
此外,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此时已能较为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换的思想。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知道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相加遵从算术法则。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演示、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
同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我将展示两幅场景,场景一:吊灯分别用一根绳子和两根绳子悬挂在天花板保持静止;场景二:两个小孩和一个成年人将完全相同的一桶水从地面提到同一高度。
请学生观看两幅场景,并思考场景一中吊灯分别受到几个力,场景二中水分别受到几个力,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力的合成》说课稿
《力的合成》说课稿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力的合成》说课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力的合成》说课稿的全部内容。
泉港六中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生基础都比较差,执教本节课的鲁月华老师能通过身边的小物品来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新课的导入处理得比较好;在新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关系、做好知识铺垫,尽管条件简陋,还是能安排随堂实验进行适当的探究(或验证),并介绍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让学生顺利地接受了合力的概念,得出平形四边形定则。
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条理性强,突出重点和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结构合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为扎实,教学效果较好,是一节比较成功的高中物理新课程观摩课.不足之处是:本节课的引入可以创设更有悬念的物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针对学校和学生现状采用在老师适当引导下的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气氛较为活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堂课以力概念引入,引导学生用力的作用效果来间接感知力的大小和方向及作用点。
通过等效替代法引入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通过等效替代法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因此,本堂课在学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归纳法--通过重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探究、归纳总结。
力是如何分解的物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7页
第8页
三、拟定分力原则
按力所产生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比如:重力
效果一:使物体沿斜面下滑 效果二:使物体紧压斜面
体会重力作用效果
第9页
用力F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拉一个物体
依据力实际作用效果分析,斜向上拉 力,同时产生两个效果:
一个是水平向右拉物体,另一个是竖 直向上提物体。
F2
θ
F 因此,力F能够分解为: 一个是沿水平方向分力F1;
ìïïíïïî
Fx Fy
= =
F F
cos q sin q
F=
Fx2
+
F
2 y
第18页
例:三个力F1、F2与F3共 同作用在O点。如图, 该
如何正交分解?
y
F2
F1y F2y
F1
F2X
O
F3y
F3x F1x
x
F3
第19页
五、三角形定则
C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
从而求出合矢量办法叫做
A
B
三角形定则。
注意: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是同样。
合力F
1、力分解是力合成逆运算
注意:几种分力与本来那个力是等效,它们能够互相代替, 并非同时并存!!!
F1
F
F2 2、力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 点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两个分力.
第6页
假如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能够作出无数个不同平行四边形.
使物体紧压斜面
第14页
b
Fa F
拉力F产生效果
a
b
Fb F1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75
6
第6页
; / 梦幻西游私服 lps82hkm
大。”我说:“兴许是你想多了呢。”世间万物都有他们各自宿命,而等候我们终究是什么呢。我们来到白蛇旁边,这条白蛇比普通蟒 蛇大了不止一倍,我想我要是遇见这么大一条预计早就到忘川喝着孟婆汤了。这里蜈蚣也早已不知所踪。山神看着这条白蛇,应该说是 忘川物象化会更加好一点。只见山神拿出那把冒着火剑将白蛇从喉咙一直划到尾巴,令我惊奇是这条蛇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山神说: “你把天珠放进去。”我拿出天珠放进蛇肚子里,我认为会像之前那样,天珠会自己悬在半空中,不过此刻天珠就像丢入水里石子一样, 不见踪迹,里面还涟漪阵阵,山神说:“看来这里也被封住了。那术士为了那几千个灵魂是下了狠功夫。”我说:“那该怎么办,天珠 掉进去就不见了。不能像刚才那样了。”山神说:“其实还有方法,我们进去里面”。说完山神就先跳了进去,我在想我要不要进去呢, 可是我也不会游泳啊,万一里面都是水怎么办,可是我在这里守着,万一我又碰到什么妖精鬼怪之类,直接就死翘翘了,想着我一闭眼 也跟着跳了进去。去到里面其实并没有水,这里一片虚无,一片黑暗,什么都没有,就像电视里播放宇宙黑洞一样,这里也没有地面, 感觉这个人都是浮在这里。我警觉看着四面叫山神,这里没有回音,声音飘出去就了无踪迹,在这里我感觉自己也成了鬼魂,就这么四 处浮荡着,我一直向前飘去,一直找不到山神。我想会不会是就因为我迟下来了几秒钟空间就发生了转变,山神在另一个空间,假如真 是这么,那真是被自己害死了。我这么想着,这里气流开始转变,在我旁边地方有一个个小小旋涡,应该是有什么东西要过来了,片刻 后,飘过来了一队“人”,两边都是女穿着古代衣服,全都是红衣黑发,有挽着发髻,有披散着头发,面容清秀,脸上没有血丝,中间 是一队穿着白衣男子,手持灯笼,这么一个队伍出现在这里,且排列整齐,在队伍中间我看到了山神,在这么队伍中,他身上麒麟尤其 惹眼,从我身边经过后,他从队伍里出来,来到我身边,拉起我手对我说:“暮雨,我在等你。”然后他拉着我飘到了队伍里面,我问: “我们去哪啊。”山神看着前方说:“去你想去地方。”说这句话时候,我在想山神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温柔了,我看着山神却感到了意 思不对劲,山神脸在扭曲,是,他五官在脸上拧在了一起,然后随意变换位置眼睛地方换成了鼻子,鼻子地方换成了眉毛,就这么变换 着,我停下来,周围人也停下来看着我,山神转过来,脸又恢复了原样说:“怎么了。”我看着这些“人”意外地我看到了我死去母亲, 他们都看着我,然后露出狰狞微笑说:“不走么,现在不走也来不及了”。然后
2024力的合成说课稿(公开课)范文
2024力的合成说课稿(公开课)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力的合成》,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以及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初中物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力的合成在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掌握力的合成的方法和规律。
②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力的合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意愿。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能够应用力的合成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是:理解力的合成的向量性质,能够准确计算力的合成的结果向量。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探究法。
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实验的实施,探索力的合成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器材、课件和教具等教学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展示。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足球比赛的图片,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用力将球传给队友?通过讨论,我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的概念。
环节二、实验探究我将进行一个力的合成的实验,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和测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力的合成的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合成的规律和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力的合成的向量性质。
环节三、知识讲解与巩固在讲解力的合成的方法和规律时,我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说课稿:《力的分解》说课稿范文
高中物理说课稿:《力的分解》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分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合成,对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它为后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力的分解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遵循的原则以及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力的分解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分解的必要性。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力的分解的方法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合成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力的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在心理方面,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验和探究。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掌握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分力。
(3)了解力的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分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力的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力的合成和分解》优课一等奖课件
拓展提高
1、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能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 C、合力F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拓展提高
F2 F1
F2
F3
F1
新知讲解
2、合力和分力 看下面图片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F2
F
F1
F
F1
F2
水桶所受拉力示意图
吊灯所受拉力示意图
新知讲解
两个小孩分别用力F1、F2共同提着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用 力F提着这桶水,都能产生让水桶保持静止的效果。
用拉力为F的一根线悬挂吊灯和用拉力分别为F1、F2两根线悬 挂吊灯都能产生使吊灯保持静止的效果。
典型例题
【例题2】如右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分解为F1、F2 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 压力; B.物体受到重力mg、N、F1、F2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N的作用;
D.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N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新知讲解
A
(2)用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
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
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O
(3)用铅笔从O点沿着两绳的方
向画直线,作出两个力F1和F2 的图示。
新知讲解
(4)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
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
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
O
的方向,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研
力的合成与分解说课稿
说课稿一)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一.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探究态度.二.重点难点分析,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三、关于力的分解的教材分析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力的分解,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力的分解,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把课桌倾斜上面放个物体,然后动画演示)让学生分析。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
四.学法指导根据模拟实验探究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运用数学几何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通过前一节课研究的怎样求合力的相关知识引入,既复习了合力既平行四边形法则,又通过互逆的关系知道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从而引入了新课怎样分解力。
2.新课进行:首先明确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合成与分解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力的合成与分解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力 的合成遵照平行四边形定则。
作图法求解:
[例题]
力
F
=
1
4
5N
,
方
向
水平向右。 力F2=60N,方
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
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例4. 若两个分力F1、F2夹角为α(α≠π),且α保持
不变,则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C)D
A. 一种力增大,合力一定增大 B. 两个力都增大,合力一定增大 C. 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可能减小 D. 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大小可能不变. 解析:当α>90°时,画出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示, 一种力增大,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如图示, 。 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可能减小或不变,如图示,
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性
例1.如图所示,物体在五个共点恒力的作用下
保持平衡。如果撤去力Fl ,而保持其它四个力 不
变。这四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的?
F4
F5 F1
F3 F2
力的合成与分解
例2.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的斜劈A的斜面 上,一物体B沿斜面对上做匀减速运动,那 么,斜劈受到的水平面给的静摩擦力的方 向如何?
三角形作图法求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力 的分解遵照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的 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种分力的 大小和方向,求:另一种分力的大小和 方向。
③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一种分力的 方向和另一种分力的大小,求: 这个分 力的大小和另一种分力的方向。
力的合成与分解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力 的合成遵照平行四边形定则。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高中物理高一《力的合成与分解》赛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参赛教案设计教师案例名称力的合成与分解授课课时2学时任教课程物理任教专业工作单位2(用时)活动活动新课引入情境创设(5min)由车陷泥潭的情景引入中学生运用一根绳索和附近大树就把汽车救出泥潭。
信吗?通过三位学生的拔河游戏,女生轻易的同时拉动两位男生来类比求证,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设情景引疑问做游戏课程实施引出概念设置陷阱(10min)思考:效果是否一致?“等效替代”?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resultant force),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components of force)。
问题1:如果两个小孩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大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问题2:合力与分力是否为F=F1+F2?PPT展示教师讲授引导点拨对学生进行点评学案引导与教师进行互动大胆假设实验求证(18min)实验一:播放课件学案引导教师指导点评学生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展示实验1、学生假设:F=F1+F2或2、实验求证:步骤见学案及参考视频及教师微博。
1)认识器材2)组装器材(图如学案)3)同时用两个成一定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筋到某个位置,画出力的方向并记录力的数据。
4)用一个测力计拉拉橡皮筋到同一位置,画出力的方向并记录力的数据。
(作图法,注意力和图的比例关系)3、得出结论:4、为什么合力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分力的数值相加呢?和两个分力的什么有关——角度21FFF+≠21FFF+≠3设计方案自主探索(15min)实验二:播放PPT课件Flash动画巡回指导点评反馈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展示实验1、学生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实验探索:根据学案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方案,规范操作(参照实验1,改变力大小和分力之间的角度)3、数据分析:对实验得出的图形进行分析。
4、学生数据结合flash动画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乘热打铁逐层深入(8min)问题1、两分力在同方向的一直线上的合力大小为?问题2、两分力在相反方向的一直线上的合力大小为?两个分力的夹角可以在0-180之间变化,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固定不变,只有夹角改变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falsh动画)PPT课件Flash动画教师引导点评反馈学生观察动画根据教师引导讨人得出结论峰回路转逆向思维(15min)力的分解播放PPT课件Flash动画讲授引导点拨点评学生思考观察动画讨论与教师互动1、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力的合成2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力的合成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力的合成精选2篇(一)各位教师,大家好!我今天将要为大家分享一堂高中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力的合成。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力的合成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力的合成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其中难点是如何进行力的合成的图解法和正交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力的合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力的合成的图解法和正交法;3.力的合成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引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呈现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力的合成的规律;讲解相关知识,介绍力的合成的图解法和正交法;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来验证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配备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以及示范教具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节高中物理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谢谢大家!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力的合成精选2篇(二)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中的一种基础运动形式,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从一个物体自由地从某一高度落下,到最终撞击地面的过程,无论是在运动学还是动力学上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实例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自由落体是指在只有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形式。
全国“xx杯”物理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过程
①
②
③
④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知识技能 力的相关基础知识,
对矢量已有初步认识。
优点 思维活跃,有充分的
好奇心,对实际现
象比较感兴趣 。
抓住学生优点合理引导
2013年10月
5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情感 态度
1、理解力的合成 与分解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 形定则,并能对生 活中遇到的相关问 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些机电专业的问 题。
分力有唯一解的条件: 实际作用效果
2013年10月
25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生活
实验
应用
物理无处不在
2013年10月
26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 实验探究 数据分析 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学
生
主
体
学习方式
教
探究方法
师
突破方向
生活
10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信?
2013年10月
11
设计思路 新课引入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信?
2013年10月
12
设计思路 课程实施
情境展示
教学策略
合理引导
教学过程
引出概念
年最新高中物理精品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必考内容 第二章 第第322页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固 定铰链,若在 A 铰链处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力 F,则由于力 F 的作用,使滑块 C 压紧物体 D,设 C 与 D 光滑接触,杆的重 力及滑块 C 的重力不计。压榨机的尺寸如图甲所示,l=0.5m, b=0.05m。求物体 D 所受压力的大小是 F 的多少倍?
必考内容 第二章 第第62页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归纳领悟 1.合力的大小及方向
必考内容 第二章 第第72页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已知两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 F1、F2,其方向之间的夹角 为 θ,由图知合力的大小为
F= F21+F22+2F1F2cosθ 合力的方向 tanβ=F2+F1Fsi1ncθosθ 讨论:(1)在 F1、F2 大小不变的情况下,F1、F2 之间的夹 角 θ 越大,合力 F 越小;θ 越小,合力 F 越大。
OD 表示 300N,∠COO′=30°。在三角形 OCO′中,OO′
=OCcos30°。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各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
小,则有F2 =F1cos30°,所以合力
Hale Waihona Puke F=2F1cos30°=2×300×
3 2
N=519.6N≈520N。
必考内容 第二章 第第321页讲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第 2 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必考内容 第二章 第第12页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0月
6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教学
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重点 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理解
教学 难点
突破
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案的 设计与实施
递进式的实 验设置
多元引导
2013年10月
3、完成教学博客的评价表
2013年10月
23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课堂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2013年10月
2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课前资 源共享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课中教 学引导
实验
课后作 业整合
2013年10月
3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多元化的引导
联系专业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2013年10月
4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对象 中职一年级 机电专业
不足 基础知识不足,团 队合作意识薄弱 。
教学过程
①
②
③
④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知识技能 力的相关基础知识,
对矢量已有初步认识。
优点 思维活跃,有充分的
好奇心,对实际现
象比较感兴趣 。
抓住学生优点合理引导
2013年10月
5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情感 态度
1、理解力的合成 与分解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 形定则,并能对生 活中遇到的相关问 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些机电专业的问 题。
物理
……
力的合成与分解
设计思路
物理
教学策略
力的合成 与分解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2013年10月
1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第一章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内容要点
处理
合力与分力 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范围:
F1 F2 F F1 F2
力的分解: 作用效果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程实施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车陷泥潭 拔河求证
引出概念 设置陷阱
大胆假设 实验求证
实验一
F=F1+F2
设计方案 实验探索
实验二
力的合成 与分解
趁热打铁 逐层深入 F1 F2 F F1 F2
峰回路转 逆向思维
力的分解
2013年10月
生活
结合专业 驾轻就熟
吊机分析
物理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课程实施
设计方案 实验探索 实验二:
探索平行四边形定则
环节
难点
. 学生猜想 实验探索
数据收集及分析
对实验 数据的
分析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突破
➢制定合理 的实验方案
➢规范操作 ➢图像对比
学生展示
2013年10月
实验数据图形
15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课程实施 设计方案 实验探索 实验二:
13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课程实施 大胆假设 实验求证 实验一:
环节
难点
. 学生假设
F=F1+F2
F F1 F2
实验求证
对实验 探究的 盲目性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突破
➢器材展示 ➢器材组装 ➢学案引导 ➢巡回指导
本实验中:F F1 F2
角度
2013年10月
14
设计思路
7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实 验 探 究
教学 法法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实验
.
猜实分归总 想验析纳结
2013年10月
8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6min
2min
• 新课引入
62min • 布置作业
20min
• 板书设计
• 课程实施
• 评价反馈
2013年10月
9
设计思路
讨论
分力有唯一解的条件
2013年10月
20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课程实施 峰回路转 逆向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讨论
分力有唯一解的条件
根据力的实际 作用效果确定
F1 F cos F2 F sin
G
2013年10月
F1 G sin F2 G cos
21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得出结论: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2013年10月
16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程实施
趁热打铁 逐层深入 合力随分力间夹角变化而变化
力的合成 与分解
抽象
2013年10月
17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程实施
趁热打铁 逐层深入 合力随分力间夹角变化而变化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生活
10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信?
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信?
2013年10月
12
设计思路 课程实施
情境展示
教学策略
合理引导
教学过程
引出概念
教学反思
设置陷阱
F F2 F1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 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 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 上产生的效果相同,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
等效替代 力的合力(resultant
force),而那几个 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 力(components of force)。
如果两个 小孩施加 在水桶上 的力都是 200N,那 么一个大 人需要施 加多大的 力才能等 效替代?
力的合成
与分解
过渡引导
合 力 与 分 力 是 什 么 关 系
2013年10月
课程实施 结合专业 驾轻就熟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车出泥潭、拔河游戏的奥秘 四两拨千斤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学案练习 巩固知识:
结合专业:
2013年10月
带着理论去实践更 能发现知识的真谛 A
C
B
G
22
设计思路 课后作业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1、完成课本后作业1、2、3题 2、完成学案
抽象
2013年10月
把想象变为现实
F1 F2 F F1 F2
18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课程实施 峰回路转 逆向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力的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2013年10月
19
设计思路
教学策略
课程实施 峰回路转 逆向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力的合成 与分解
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
1、采用“等效替代” 思想来理解合力与分力 的概念并在这一思想指 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来 体验 “力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的发现过程。
2、运用教学博客帮 助学习进行课前预习和 课后反馈。
3、通过动画的展示 形象生动的克服学生的 思维局限。
1、通过生活情景的展示 及游戏的开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2、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 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 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 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