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完整版
钛合金热处理
![钛合金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d4fa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8.png)
钛合金热处理概述钛合金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性好等优点的重要结构材料。
然而,钛合金的性能还受到热处理工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钛合金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常见工艺以及热处理后钛合金的性能变化。
热处理工艺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时效处理和固溶处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原理和步骤。
退火退火是钛合金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之一,通过加热和持温使材料晶粒长大,消除应力和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退火的具体步骤如下:1.加热:将钛合金材料放入炉中,以逐渐升高温度的方式进行加热。
2.保温:在达到合适的退火温度后,保持材料在该温度下一定的时间。
3.冷却:将材料从炉中取出,在大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通过合理的时间和温度控制,使合金中的相发生相互转变,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蚀性。
时效处理的步骤如下:1.固溶处理:将预处理好的钛合金材料加热至固溶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溶解相均匀分布。
2.快速冷却:迅速将材料从固溶温度快速冷却至较低温度,比如水淬或油淬。
3.时效处理:将快速冷却后的材料再次加热至时效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相转变发生。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固溶体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中的溶质完全溶解,然后通过快速冷却将其固定。
固溶处理的步骤如下:1.加热:将钛合金材料放入炉中,以逐渐升高温度的方式进行加热至固溶温度。
2.保温:在固溶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溶质彻底溶解。
3.快速冷却:迅速将材料从固溶温度快速冷却至较低温度,比如水淬或油淬。
热处理后钛合金的性能变化钛合金经过热处理后,其性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硬度、强度和耐蚀性等。
以下是热处理对这些性能的影响:硬度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钛合金的硬度可以显著提高。
固溶处理可以使固溶体中的溶质溶解,消除溶质对晶格的影响,提高硬度。
时效处理则可以通过相转变的方式使钛合金的硬度进一步增加。
强度热处理对钛合金的强度也有显著的影响。
退火处理可以消除材料中的内应力,提高韧性和韧性与强度的平衡。
钛合金相变知识(整理)
![钛合金相变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c8eca01a37f111f1855bbb.png)
钛合金的固体相变(整理版)钛的主要相及其结构纯钛在固态下有两种同素异构体,常温下以密排六方(hcp)晶格结构存在,称之为α钛。
hcp单元晶胞如图1-1左图所示,在室温下点阵常数a=0.295nm,c=0.468nm。
纯钛的c/a=1.587,小于理想hcp结构的c/a值1.663,(0001)是称为底面(basal plane),为密排面;(1010)称为棱柱面,(1011)称为棱锥面;a1、a2、a3轴是密排方向,即<1120>方向。
当温度升到882.5℃以上时,变成体心立方(bcc)晶格结构,称之为β钛。
bcc单元晶胞如图1-1右图所示,(110)为密排面,密排方向为<111>,900℃时,点阵常数a=0.332nm。
图1-1 α钛和β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钛合金两相间的具体的转变温度会受间隙和置换元素含量的强烈影响,所以钛的合金元素被分为α稳定元素、中性元素和β稳定元素,如图所示:α稳定元素提高α/β转变温度,置换式的Al和间隙式的C、N、O都是强α稳定元素,这些元素含量越多,则钛合金的α/β转变温度越高。
Zr,Hf和Sn 等属于中性元素,因为它们含量很低时略微降低α/β相变温度,当们含量增加时,又会提高α/β相变温度。
β稳定元素能够降低钛的同素异型转变温度,扩大β相区并增加β相在热力学上的稳定性,这类元素包括间隙式的H和大量的置换式元素,其中置换式β稳定元素又分为β同晶元素和β共析元素,这取决于所产生的二元相图的细节。
钛合金的相变钛合金热处理是钛合金学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分枝。
其典型特征为: 淬火过程中发生了马氏体相变,或保留高温组织,合金的塑性韧性稍有升高,强度硬度稍有降低。
在随后时效过程中,由于亚稳定相和中间相的生成,合金硬度、强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
对过渡阶段的每一种亚稳相和中间相都有其产生的条件和相应的性质,钛合金热处理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其淬火和时效过程中中间相的研究。
钛合金的热处理基本原理(一)
![钛合金的热处理基本原理(一)](https://img.taocdn.com/s3/m/8f74342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9.png)
钛合金的热处理基本原理(一)钛合金的热处理基本1. 什么是钛合金的热处理?钛合金是一种轻巧、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材料。
然而,由于钛合金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材料内部存在一些不稳定晶相或缺陷,因此需要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不同方式改变钛合金的晶体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所需的材料性能。
本文将介绍钛合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钛合金的热处理原理钛合金的热处理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固溶处理原理固溶处理是指将钛合金加热至其固溶温度以上,使合金中的溶质原子均匀地溶解在基体晶格中。
通过固溶处理,可以消除钛合金中的不稳定相,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相变处理原理相变处理是指在固溶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冷却速度使钛合金的晶体结构发生相变。
相变处理可以改变钛合金的晶体结构和晶界形貌,从而调整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种。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钛合金热处理的基础步骤,它可以消除钛合金中的不稳定相和缺陷,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固溶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加热:将钛合金加热至其固溶温度以上,一般在摄氏度范围内。
•保温:保持合金在固溶温度下足够长的时间,使溶质原子充分溶解在基体中。
•冷却:迅速冷却合金至室温,固定溶质原子在基体中。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钛合金热处理方法,通过控制冷却速度,使合金的晶体结构发生相变,从而调整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时效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固溶处理:按照固溶处理的方法对钛合金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
•时效处理:将处理过的钛合金再次加热至合金中存在的稳定相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冷却:迅速冷却合金至室温,固定相变后的晶体结构。
钛合金的热处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
通过热处理,可以增加钛合金的强度和保持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5. 结论钛合金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可以调整钛合金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钛合金相变及热处理
![钛合金相变及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6bde0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7.png)
钛合金相变及热处理一、钛合金相变及热处理的基础知识1. 钛合金这玩意儿可神奇了呢。
咱们先来说说它的相变吧。
相变就像是钛合金的变身魔法一样。
在不同的条件下,钛合金会从一种晶体结构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
比如说,温度的变化就会让它发生相变。
想象一下,钛合金就像一个超级敏感的小生物,温度稍微一变,它就“嗖”地一下改变自己的结构了。
2. 热处理呢,就像是给钛合金做一场超级SPA。
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这些步骤,可以让钛合金获得不同的性能。
就好比我们人,通过不同的保养方式,皮肤会变得不一样。
钛合金经过热处理后,它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都可能发生变化。
比如说,有的钛合金经过热处理后,强度变得超级高,就像一个大力士一样,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3. 那钛合金的相变和热处理之间有啥关系呢?其实啊,相变是热处理的基础。
热处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是利用了钛合金的相变特性。
就像你做饭的时候,知道食材的特性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一样。
如果不了解钛合金的相变,那热处理就可能会搞砸,做出的钛合金产品性能就不咋地了。
二、钛合金相变的影响因素1. 温度对钛合金相变的影响那可是相当大的。
不同的温度范围会促使钛合金发生不同的相变。
就像不同的季节,植物会有不同的生长状态一样。
在低温的时候,钛合金可能是一种结构,到了高温,就变成另一种结构了。
2. 压力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当压力变化的时候,钛合金内部的原子排列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相变。
这就好比我们在拥挤的地铁里,人挤人的时候,大家的姿势都会发生变化。
钛合金在压力下的相变也是类似的道理。
3. 成分也很关键哦。
钛合金里如果添加了不同的元素,就像往汤里加不同的调料一样,会影响它的相变。
有的元素会让相变更容易发生,有的则会抑制相变。
比如说,加入铝元素可能会让钛合金的相变温度发生改变。
三、钛合金热处理的方法1. 退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这就像是让钛合金放松一下。
把钛合金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慢慢冷却。
钛合金相变及表征方法共19页
![钛合金相变及表征方法共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aa6f17a04693daef5ff73d1d.png)
探测介质 分辨率
穿透能力
可见光 ~200 nm 表面 /内部 (透明物体)
电子
~1 nm
表面
电子 ~0.05 nm
内部
离子
~10 nm
悬臂梁探针 ~0.1 nm
悬臂梁探针 ~0.1 nm
表面 表面 表面
1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性能特性
• 塑性及疲劳性能高于魏氏组织 • 断裂韧性低于魏氏组织
网 篮 组 织
8
双态组织
形成途径 • 在α-β区上部温度以一定速度冷却,或在两相 区上部温度进行变形形成双态组织 主要特征 • 既存在等轴的初生α,又存在片状的α-β 性能特性 • 与魏氏组织相反,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和塑性
双态组织
9显微镜 Optical Microscopy
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聚焦离子束 Focused Ion Beam (FIB)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钛合金
一、钛合金的分类
α钛合金 α+β钛合金
工业纯钛 TA1、 TA2、TA3、 TA4
近α钛合金
TC4、TC11、TC21
图 1: TA1板材650℃/h退火状态: 等轴α+少量晶间β
β钛合金
高温合金
其他类型
α2合金
γ合金
图 2: TC4800℃退火状态: 白色等轴α+灰色晶间β
钛合金相变和热处理
![钛合金相变和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c2e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9.png)
钛合金相变和热处理钛合金相变和热处理钛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由于其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乃至医疗等领域。
然而,钛合金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钛合金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热变形、热裂纹等现象。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钛合金的相变和热处理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钛合金相变1.1 α、β相钛合金有两种最重要的晶体结构—α相和β相,其中β相是在高温下稳定的相,而α相则在低温下稳定。
因为在两相之间存在一个相变温度范围,所以经过一定的热处理,钛合金可以发生相变,从而对其性质产生影响。
1.2 钛合金的变形机制由于钛合金属于典型的自由刃转式金属,其变形主要是通过晶间滑移和晶内滑移来实现。
晶间滑移的产生势必会导致晶粒的增长,从而导致强度的降低。
二、钛合金热处理钛合金的热处理是为了在完全可控的条件下,通过调控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质,去满足钛合金在不同应用场合下的各种性能要求。
2.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的目的通常是增强钛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以及提高其热加工能力。
固溶处理主要利用固溶元素在在母相中溶解来改变钛合金的性质。
2.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目的是在固溶处理后,通过加以热处理及定时保温,使强度达到最高的状态。
时效处理的工艺参数和过程控制对钛合金的性能和成本影响较大,必须严格控制。
2.3 稳定化处理由于钛合金热变形发生的条件较苛刻,通过稳定化处理可以调节相的转变,以提高钛合金的热加工性能。
稳定化处理的方法包括多元元素稳定化处理和超塑性稳定化热处理。
三、总结综上所述,钛合金相变和热处理的研究对于钛合金的应用至关重要。
合适的热处理(如固溶处理、时效处理以及稳定化处理)对于钛合金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方法研究钛合金的相变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
![第四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2fb9c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1.png)
第四章钛合⾦的相变及热处理钛合⾦的相变及热处理-第四章.第4章钛合⾦的相变及热处理可以利⽤钛合⾦相变诱发的超塑性进⾏钛合⾦的固态焊接,接头强度接近基体强度。
4.1 同素异晶转变1.⾼纯钛的β相变点为882.5℃,对成分⼗分敏感。
在882.5℃发⽣同素异晶转变:α(密排六⽅)→β(体⼼⽴⽅),α相与β相完全符合布拉格的取向关系。
2.扫描电镜的取向成像附件技术(Orientation-Imaging Microscopy , OIM)3.α/β界⾯相是⼀种真实存在的相,不稳定,在受热情况下发⽣明显变化,严重影响合⾦的⼒学性能。
4.纯钛的β→α转变的过程容易进⾏,相变是以扩散⽅式完成的,相变阻⼒和所需要的过冷度均很⼩。
冷却速度⼤于每秒200℃时,以⽆扩散发⽣马⽒体转变,。
转变温度会随所含合⾦元素的性试样表⾯出现浮凸,显微组织中出现针状α′质和数量的不同⽽不同。
5.钛和钛合⾦的同素异晶转变具有下列特点:(1)新相和母相存在严格的取向关系(2)由于β相中原⼦扩散系数⼤,钛合⾦的加热温度超过相变点后,β相长⼤倾向特别⼤,极易形成粗⼤晶粒。
(3)钛及钛合⾦在β相区加热造成的粗⼤晶粒,不像铁那样,利⽤同素异晶转变进⾏重结晶使晶粒细化。
钛及钛合⾦只有经过适当的形变再结晶消除粗晶组织。
4.2 β相在冷却时的转变冷却速度在410℃/s以上时,只发⽣马⽒体转变;冷速在410~20℃/s时,发⽣块状转变;冷却继续降低,将以扩散型转变为主。
1.β相在快冷过程中的转变钛合⾦⾃⾼温快速冷却时,视合⾦成分不同,β相可以转变成马⽒体α′或甥??、ω或过冷β等亚稳定相。
(1)马⽒体相变①在快速冷却过程中,由于β相析出α相的过程来不及进⾏,但是β相的晶体结构,不易为冷却所抑制,仍然发⽣了改变。
这种原始β相的成分未发⽣变化,但晶体结构发⽣了变化的过饱和固溶体是马⽒体。
②如果合⾦的溶度⾼,马⽒体转变点M降低⾄室温⼀下,β相将被冻结到室S温,这种β相称过冷β相或残留β相。
钛合金相变[整理版]
![钛合金相变[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84d1f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5.png)
钛合金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 in titanium alloy)钛合金的固态组织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由于纯钛具有两种同素异晶体,因此其固态相变类型繁多,性质复杂,远超过铜、铝、镍等其他有色金属。
概括起来,钛合金的固态相变可归纳为3大类:在一般连续加热和冷却条件下进行的同素异晶转变;在淬火过程中发生的非扩散性转变,即马氏体α’、α“和ωa相的形成;各种亚稳相的分解,即亚稳β相、过饱和的α相和马氏体在等温或时效处理中的沉淀过程。
连续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同素异晶转变纯钛加热时在882.5 ℃发生α→β转变。
合金化后该转变温度(Tβ)将随合金元素的性质和含量而变化。
钛合金加热转变的主要特点在于α→β转变的体积变化效应小(约0.17%),相变应力值低,且因体心立方β相自扩散系数高,故转变迅速,不易过热,合金一旦进入β相区,晶粒尺寸迅速增大,因此难以利用相变重结晶方式细化晶粒,这一点与一般钢材有明显差异。
钛合金从β相区连续冷却时,α相通常呈片叶状析出,粗细程度与合金性质和冷却速度有关,但其基本形貌是相似的。
大量试验证明,α相与β基体之间存在严格的伯格斯(Burgers)晶体学取向关系,即{0001}αll{110)β、<112¯0>αll<111>β。
因每一{110)面族包含6个晶面,又各有2个<111>取向,故片状α相有12个变体,由此构成分布十分规则的显微组织形貌,即魏氏组织(图la),这也是绝大多数钛合金自β相区缓慢冷却后的基本组织形态。
钛合金同素异晶转变产物保持着强烈的组织遗传性。
连续冷却后形成的魏氏组织,若重新加热至β相区,α相将转变成原始取向的β相,再冷却,则又形成固有的魏氏结构。
这种组织往往伴有粗大的原始β晶粒和网状晶界α,相应的拉伸塑性和疲劳性能较差。
为改变这种状况,获得细等轴组织(图1b)或双态组织(图1c),形变再结晶是最有效的途径,这也说明为何热加工变形在决定钛合金组织状态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钛及钛合金材料与热处理 教学PPT课件
![钛及钛合金材料与热处理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285f4f0029bd64793e2ce2.png)
4
金属材料热处理
1.1纯钛化学性能
•室温下钛比较稳定,高温下很活泼,熔化态能与绝大多数坩埚或造型材料发生作用。 • 高温下与卤素、氧、硫、碳、氮等进行强烈反应。 • 钛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下熔炼,如真空自耗电弧炉、电子束炉、等离子熔炉等设备熔炼。 • 钛在氮气中加热即能发生燃烧,钛尘在空气中有爆炸危险,所以钛材加热和焊接宜用 氩气作保护气体。 • 钛在室温可吸收氢气,在500℃以上吸气能力尤为强烈,故可作为高真空电子仪器的 脱气剂;利用钛吸氢和放氢的特性,可以作储氢材料。
钛 合 金 列 管 式 换 热 器
18
金属材料热处理
1.4钛合金的热处理
钛合金热处理类型:退火、淬火及时效。 1、退火 目的:1.消除内应力。
2.提高塑性,保证一定的力学性能。 3.稳定组织。 退火用于各种钛合金,是纯钛和α型钛合金的唯一热处理方式。 第一次退火温度高于或接近再结晶终了温度,使再结晶充分进行又不至于晶粒长 大,二次退火加热温度稍低,但保温时间较长,使β相充分地分解聚集,从而保证使 用状态组织及性能稳定。
5
金属材料热处理
1.1纯钛耐蚀性能
•钛的标准电极电位很低(E=-1.63V),但钛的致钝电位亦低,故钛容易钝化。 • 常温下钛表面极易形成由氧化物和氮化物组成的钝化膜,它在大气及许多浸蚀性介质中非常稳定, 具有很好的抗蚀性。
• 在大气、海水、氯化物水溶液及氧化性酸(硝酸、铬酸等)和大多数有机酸中,其抗蚀性相当于或超 过不锈钢,在海水中耐蚀性极强,可与白金相比,是海洋开发工程理想的材料。 •钛与生物体有很好相容性,而且无毒,适做生物工程材料。 • 钛在还原性酸(浓硫酸、盐酸、正磷酸)、氢氟酸、氯气、热强碱、某些热浓有机酸及氧化铝溶液中 不稳定,会发生强烈腐蚀。 • 钛在550℃以下能与氧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538℃以下,钛的氧化符合抛 物线规律。但在800℃以上,氧化膜会分解,氧原子以氧化膜为转换层进入金属晶格,此时氧化膜已 失去保护作用,使钛很快氧化。
第四章 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
![第四章 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b1545989eb172dec63b73f.png)
第4章钛合金得相变及热处理可以利用钛合金相变诱发得超塑性进行钛合金得固态焊接,接头强度接近基体强度。
4、1 同素异晶转变1.高纯钛得β相变点为882、5℃,对成分十分敏感。
在882、5℃发生同素异晶转变:α(密排六方)→β(体心立方),α相与β相完全符合布拉格得取向关系。
2.扫描电镜得取向成像附件技术(OrientationImaging Microscopy , OIM)3.α/β界面相就是一种真实存在得相,不稳定,在受热情况下发生明显变化,严重影响合金得力学性能。
4.纯钛得β→α转变得过程容易进行,相变就是以扩散方式完成得,相变阻力与所需要得过冷度均很小。
冷却速度大于每秒200℃时,以无扩散发生马氏体转变,试样表面出现浮凸,显微组织中出现针状α′。
转变温度会随所含合金元素得性质与数量得不同而不同。
5.钛与钛合金得同素异晶转变具有下列特点:(1)新相与母相存在严格得取向关系(2)由于β相中原子扩散系数大,钛合金得加热温度超过相变点后,β相长大倾向特别大,极易形成粗大晶粒。
(3)钛及钛合金在β相区加热造成得粗大晶粒,不像铁那样,利用同素异晶转变进行重结晶使晶粒细化。
钛及钛合金只有经过适当得形变再结晶消除粗晶组织。
4、2 β相在冷却时得转变冷却速度在410℃/s以上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冷速在410~20℃/s时,发生块状转变;冷却继续降低,将以扩散型转变为主。
1.β相在快冷过程中得转变钛合金自高温快速冷却时,视合金成分不同,β相可以转变成马氏体α′或α"、ω或过冷β等亚稳定相。
(1)马氏体相变①在快速冷却过程中,由于β相析出α相得过程来不及进行,但就是β相得晶体结构,不易为冷却所抑制,仍然发生了改变。
这种原始β相得成分未发生变化,但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得过饱与固溶体就是马氏体。
②如果合金得溶度高,马氏体转变点M S降低至室温一下,β相将被冻结到室温,这种β相称过冷β相或残留β相。
③若β相稳定元素含量少,转变阻力小,β相由体心立方晶格直接转变为密排六方晶格,这种具有六方晶格得过饱与固溶体称六方马氏体,以α′表示。
钛的热处理方法
![钛的热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3a5bc758f5f61fb73666d4.png)
钛的热处理方法一.钛的基本热处理:工业纯钛是单相α型组织,虽然在890℃以上有α-β的多型体转变,但由于相变特点决定了它的强化效应比较弱,所以不能用调质等热处理提高工业纯钛的机械强度。
工业纯钛唯一的热处理就是退火。
它的主要退火方法有三种:1 再结晶退火2 消应力退火 3 真空退火。
前两种的目的都是消除应力和加工硬化效应,以恢复塑性和成型能力。
工业纯钛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加工硬度效应很大。
图2-26 所示为经不同冷加工后,TA2 屈服强度的升高,因此在钛材生产过程中,经冷、热加工后,为了恢复塑性,得到稳定的细晶粒组织和均匀的机械性能,应进行再结晶退火。
工业纯钛的再结晶温度为550-650℃,因此再结晶退火温度应高于再结晶温度,但低于α-β相的转变温度。
在650-700℃退火可获得最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因高于700℃的退火将引起晶粒粗大,导致机械性能下降)。
退火材料的冷加工硬化一般经10-20 分钟退火就能消除。
这种热处理一般在钛材生产单位进行。
为了减少高温热处理的气体污染并进一步脱除钛材在热加工过程中所吸收的氢气,目前一般钛材生产厂家都要求真空气氛下的退火处理。
为了消除钛材在加工过程(如焊接、爆炸复合、制造过程中的轻度冷变形)中的残余应力,应进行消应力热处理。
消应力退火一般不需要在真空或氩气气氛中进行,只要保持炉内气氛为微氧化性即可。
二.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为了便于进行机械工业加并得到具有一定性能的钛和钛合金,以满足各种产品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需要对钛及钛合金进行热处理。
1.工业纯钛(TA1、TA2、TA3)的热处理α-钛合金从高温冷却到室温时,金相组织几乎全是α相,不能起强化作用,因此,目前对α-钛只需要进行消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和真空退火处理。
前两种是在微氧化炉中进行,而后者则应在真空炉中进行。
(一)消应力退火为了消除钛和钛合金在熔铸、冷加工、机械加工及焊接等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以便于以后加工,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应力存在而引起开裂破坏,对α-钛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
钛合金相变及表征方法
![钛合金相变及表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dec10152ea551810a687d5.png)
α-Ti 密排六方
4
2、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在快速冷却的过程中,β相转化成α相的过程中 来不及进行,β相转变成与母相成分相同、晶体结构不同的 过饱和固溶体。 马氏体特点:1、无扩散型相变,只发生晶格重构 2、转变无孕育期,转变速度极快 3、转变阻力大,需要较大的过冷度 4、晶格与母相有严格的取向关系
背散射
二次电子
伴生
特征X射线
俄歇电子
高的分辨率,1nm左右 很大的景深 制样简单
1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6
X射线衍射
17
板条马氏体
• 电镜下成板条状 • 亚结构为位错
针状马氏体
• 在合金浓度较高时成针状 • 亚结构为孪晶
6
7
片层组织(魏氏组织)
形成途径
主要特征 性能特性
• 在β相区进行热加工或者在β相区退火。
• 具有粗大等轴的原始β晶粒 • 断裂韧性高;在较快冷却状态下其蠕变抗力和 持久强度较高 • 塑性低,尤其是断面收缩率低于其它类型的
图 2: TC4800℃退火状态: 白色等轴α+灰色晶间β
图 3:Ti40合金850℃退火组织 等轴β组织 2
二、钛合金的相变与组织
1、同素异晶转变
2、马氏体相变
3、热处理典型组织 片层组织 网篮组织 双态组织
等轴组织
3
1、同素异晶转变
晶格常数 a=0.3306nm,b/a=0.87, 滑移系:12个
层片组织
8
网篮组织
形成途径
主要特征
• 在β相区开始变形,但在(α+β)相区终止 变形,原始β晶粒及晶界α破碎,冷却后形成 • α丛的尺寸减小,α条变短,且各丛交错排列, 犹如编织网篮的形状 • 塑性及疲劳性能高于魏氏组织 • 断裂韧性低于魏氏组织
(α+β)钛合金的相变和热处理
![(α+β)钛合金的相变和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7b952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2.png)
(α+β)钛合金的相变和热处理
张国才
【期刊名称】《钛合金信息》
【年(卷),期】1996(000)006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张国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66.5
【相关文献】
1.两相钛合金的相变特征和热处理规范 [J], 毛彭龄
2.钛合金固态相变的归纳与讨论(Ⅳ)——钛合金热处理的归类 [J], 辛社伟;赵永庆
3.TC10钛合金相变及热处理 [J], 董晓锋;张明玉;杨再江;杨学新
4.钛合金固态相变的归纳与讨论(Ⅶ)——钛合金热处理的归类(续) [J], 辛社伟
5.钛合金相变的电子显微镜研究(Ⅲ)——钛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 [J], 张廷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4章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可以利用钛合金相变诱发的超塑性进行钛合金的固态焊接,接头强度接近基体强度。
4.1 同素异晶转变1.高纯钛的β相变点为882.5℃,对成分十分敏感。
在882.5℃发生同素异晶转变:α(密排六方)→β(体心立方),α相与β相完全符合布拉格的取向关系。
2.扫描电镜的取向成像附件技术(Orientation-Imaging Microscopy , OIM)3.α/β界面相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相,不稳定,在受热情况下发生明显变化,严重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
4.纯钛的β→α转变的过程容易进行,相变是以扩散方式完成的,相变阻力和所需要的过冷度均很小。
冷却速度大于每秒200℃时,以无扩散发生马氏体转变,试样表面出现浮凸,显微组织中出现针状α′。
转变温度会随所含合金元素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5.钛和钛合金的同素异晶转变具有下列特点:(1)新相和母相存在严格的取向关系(2)由于β相中原子扩散系数大,钛合金的加热温度超过相变点后,β相长大倾向特别大,极易形成粗大晶粒。
(3)钛及钛合金在β相区加热造成的粗大晶粒,不像铁那样,利用同素异晶转变进行重结晶使晶粒细化。
钛及钛合金只有经过适当的形变再结晶消除粗晶组织。
4.2 β相在冷却时的转变冷却速度在410℃/s以上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冷速在410~20℃/s时,发生块状转变;冷却继续降低,将以扩散型转变为主。
1.β相在快冷过程中的转变钛合金自高温快速冷却时,视合金成分不同,β相可以转变成马氏体α′或α"、ω或过冷β等亚稳定相。
(1)马氏体相变①在快速冷却过程中,由于β相析出α相的过程来不及进行,但是β相的晶体结构,不易为冷却所抑制,仍然发生了改变。
这种原始β相的成分未发生变化,但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的过饱和固溶体是马氏体。
②如果合金的溶度高,马氏体转变点MS降低至室温一下,β相将被冻结到室温,这种β相称过冷β相或残留β相。
③若β相稳定元素含量少,转变阻力小,β相由体心立方晶格直接转变为密排六方晶格,这种具有六方晶格的过饱和固溶体称六方马氏体,以α′表示。
④若β相稳定元素含量高,晶格转变阻力大,不能直接转变为六方晶格,只能转变为斜方晶格,这种具有斜方晶格的马氏体称斜方马氏体,以α′′表示。
⑤马氏体相变是一个切变相变,在转变时,β相中的原子作集体的、有规律的进程迁移,迁移距离较大时形成六方α′相,迁移距离较小时形成斜方α′′相。
⑥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 ;马氏体相变终了温度Mf。
⑦钛合金中加入Al、Sn、Zr将扩大α相区,使β相变点升高;V、Mo、Mn、Fe、Cr、Cu、Si将缩小α相区(扩大β相区),使β相变点降低。
⑧β相中原子扩散系数很大,钛合金的加热温度一旦超过β相变点,β相将快速长大成粗晶组织,即β脆性,故钛合金淬火的加热温度一般均低于其β相变点。
⑨β相稳定元素含量越高,相变过程中晶格改组的阻力就越大,因而转变所需的过冷度越大,MS 、Mf越低。
⑩六方马氏体有两种组织形态。
合金元素含量少时,MS点高,形成块状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板条状马氏体;合金元素含量高时,MS点低,形成针状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呈针状马氏体。
板条状马氏体内有密集的位错,基本没有孪晶;针状马氏体内有大量的细孪晶。
钛合金的马氏体不能显着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钛合金的马氏体α′的硬度只略高于α固溶体,对合金的强化作用较小。
当合金中出现斜方马氏体α′′时,合金的强度、硬度、特别是屈服强度明显下降。
钛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属于无扩散型相变,在相变过程中不发生原子扩散,只发生晶格重构,具有马氏体相变的所有特点。
动力学特点是转变无孕育期,瞬间形核长大,转变速度极快,每个马氏体瞬间长到最终尺寸;晶体学特点是马氏体晶格与母相β相之间存在严格取向关系,而且马氏体总是沿着β相的一定晶面形成;热力学特点是马氏体转变的阻力很大,转变时需要较大的过冷度,而且马氏体转变的持续进行只能在越来越低的温度进行。
(2)ω相变①当合金中元素含量在临界浓度附近时,快速冷却时,将在合金组织中形成一种新相—ω相,ω相尺寸很小,高度弥散、密集,体积分量可达到80%以上。
ω相具有六方晶格,与母相共生,并有共格关系。
②当合金元素的原子与钛原子半径相差很小时,对ω相形状起作用的是表面能,ω相呈椭圆形;当合金元素的原子与钛原子半径相差较大时,对ω相形状起作用的是界面应变能,ω相呈立方体形。
③β→ω的转变是无扩散相变,极快的冷速也不能抑制其进行,晶格构造以无扩散的共格切变方式由体心立方改组为六方晶格,但ω相长大要依靠原子扩散。
④β稳定元素的浓度超过临界浓度的合金,淬火时不形成ω相,但可以得到亚稳定β相,亚稳定β相在500℃一下回火转变为ω相,称为回火ω相。
将回火形成的ω相加热到较高温度,ω相会消失。
⑤ω相硬度很高,脆性很大,位错不能在其中移动,显着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弹性模量,但使塑性急剧下降。
当ω相的体积分数达到80%以上,合金会完全失去塑性;如果ω相的体积分数控制适当(50%左右),合金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的配合。
⑥ω相是钛合金的有害组织,加入铝能促进回火时α相形成,降低ω相的稳定性。
(3)过冷β亚稳定相当β稳定元素含量较高时,淬火时将保留β结构,称为β′相,即亚稳定β相。
这种淬火属无多型性转变的淬火,即固溶处理。
由固溶处理得到的高强度合金化β′相在随后的时效时可使合金显着强化。
β′相在应力作用会发生马氏体转变使合金强化。
2.β相在慢冷过程中的转变(1)α相的析出过程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当冷却速度很慢时,由于产生的过冷度很小,晶核首先在晶界形成,并在晶界区长大成为网状晶界α,同时由晶界α向晶内生长,形成位向相同,并互相平行排列的长条状组织,一般称为平直的α组织。
(2)若冷却速度不够慢,则在晶粒内部也可形核,并长成α片丛;若冷速极慢,α在晶界形核,向晶内生长,贯穿整个晶粒。
3.钛合金的亚稳相图(1)t0Ck线为马氏体相变开始线,也称Ms线;(2)t0C1线为马氏体相变终止线,也称Mf线。
(3)合金元素含量大于临界浓度Ck,但不超过某些成分范围的合金,淬火所得的亚稳态β相,受到应力作用将转变为马氏体,称为应力诱变马氏体。
其具有低的屈服强度、高应变硬化速率及均匀伸长,并具有较高的塑性。
4.3 β相共析转变及等温转变1.共析转变(1)钛与β共析元素(铬、锰、铁、钴、镍、铜、硅)组成的合金系,在一定的成分和温度范围内发生共析反应,即:β → α + Tix M y(2)共析转变温度较高的合金系(钛与硅、铜、银等活性元素组成的合金系),共析反应容易进行而且反应极快,淬火都不能抑制其发生;共析温度越低,原子活动能力就越差,共析反应速度越慢。
(3)同一合金系中,β稳定元素含量越高的合金,共析反应速度越慢。
(4)与α-Ti形成间隙固溶体的元素氧、氮、碳降低β相的稳定性,加快过冷β相的分解过程;与β-Ti形成间隙固溶体的元素氢,阻碍过冷β的分解。
(5)共析转变产物对合金的塑性及韧性十分不利,并降低合金热稳定性。
2.等温转变(1)在高温区保温时,β相直接析出α相。
随等温分解温度降低,分解产物越细,α相弥散度越大,合金强度和硬度就越高。
(2)在低温区域(<450℃)保温时,由于原子扩散比较困难,β相不能直接析出α相而先形成ω过渡相,然后随等温时间的延长再转变为α相。
(3)随着加入的β稳定化元素含量的增加,C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4)若加入α稳定元素(铝、氧、氮)则促使α相形核,加速β相分解,C 曲线左移。
(5)提高固溶温度将增加过冷β相中的空位浓度,塑性变形则有利于α相在滑移带上析出,加速β相分解,C曲线左移。
4.4 时效过程中亚稳定相的分解钛合金淬火形成的亚稳相α′、α′′、ω即过冷β相,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加热会发生分解,最终的分解产物均为平衡组织α+β(或α+Tix My)。
在时效分解过程的一定阶段,可以获得弥散的α+β相,使合金产生弥散强化,这就是钛合金淬火时效强化的基本原理。
1.马氏体的分解(1)六方马氏体α′的分解①含β同晶元素的钛合金按α′→β+α 方式分解②含活性共析元素的钛合金按α′→过渡相→α+Tix My方式分解③含非活性共析元素的钛合金按α′→β→β+Tix My方式分解(2)斜方马氏体α′′的分解斜方马氏体在300 ~ 400℃即发生快速分解,在400 ~ 500℃可获得弥散度高的α+β的混合物,使合金弥散强化。
斜方马氏体在分解为最终的平衡状态产物α+β(Ti-β同晶型合金)或α+Tix My(Ti-β共析型合金)之前,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中间过渡阶段。
2.ω相的分解ω相是β稳定元素在α-Ti中一种过饱和固溶体,分解的最终产物是α+β相。
3.亚稳β相的分解(1)当加热温度较低时,亚稳β相将分解为无数极小的溶质原子贫化区与其相邻的溶质原子富集区;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或加热时间延长,则视β相化学成分不同从溶质原子贫化区中析出ω相或α′相,并最终形成α +β相组织。
(2)由于平衡的α相是在β相的溶质原子贫化区的位置上形核析出,而β相的溶质原子贫化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基体上(β贫高度弥散),所以可以利用低温回火细化合金的组织,获得高度弥散的α +β相组织,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
(3)合金浓度较低的合金在高温(>500℃)时效时,亚稳β相按β亚→α+β 分解,从β亚中直接析出α ;合金浓度较高的合金在低温(300~400℃)时效时,亚稳β相按β亚→ β+ω′→ β+ω′+α→α +β 分解,经过中间过渡ω相,并逐步转变为平衡组织α +β ;对合金浓度高或添加抑制ω形成元素的合金,当过渡ω相不能出现时,合金按β亚→ β+β′→ β+β′+α→α +β 分解,先形成过渡β相,然后再转变为平衡组织α +β。
(4)过渡β相的形状是尺寸极小的粒子,具有与亚稳β相相同的晶体结构。
(5)时效过程中形成的过渡ω相,其结构和性能与淬火形成的ω相相似,但时效时形成的过渡ω相的转变伴随有成分的变化,因此它属于扩散型转变。
4.5 钛合金的热处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1.钛合金热处理基础(1)少数钛合金系(Ti-Cu系,)可以进行时效析出金属间化合物强化:大多数钛合金只是通过热处理控制β→α 相变强化。
(2)ω相均匀细小,析出明显强(硬)化合金,但一般同时引起严重脆性。
因此,ω相沉淀硬化是难以接受的。
(3)通过不同冷却速度,可以得到不同形态的α相。
慢冷时,α由β相中析出,得到片层魏氏组织及沿β相晶界的α相;快冷时,含有较高β稳定元素的合金已得到一种篮网组织;再增加冷却速度,β相分解以非形核长大过程,发生无扩散马氏体相变,生成六方α′相(针状及块状)及正交马氏体相(溶质含量高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