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限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的限度ppt课件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间接依据:“定”
变量不变即平衡
【例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N2(g) + 3H2(g) 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2NH3(g),下列能表
(1)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不变 (2)2C(N2) = C(NH3) (3)容器内颜色不再改变 (4)固定容器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实验证明
演示实验
5ml 0.1mol/L的KI(aq) 分别加入试管内,再 分别向其中滴加5滴等 浓度的Fe3+(aq),再加入 2mLCCl4 振荡。
取上层清液,加入2滴 Fe(SCN)3 溶液。
实验现象
试管内液体分层, 下层为紫红色,上 层棕黄色。
溶液变成红色
结论
有碘单质生成, 碘溶于CCl4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逆、等、动、定、变
▪ 在500℃ 101kpa条件下,将一定量的SO2和O2充入含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二者
发生反应 2SO2 + O2
2SO3 随着反应的进行,用气体传感器测量各组分的浓度
(见下表)
时间(min) 0
C(SO2)/mol·L
10
C(O2)/mol·L
5
C(SO3)/mol·L
一、认识生活中的限度 限度:一定范围的极限。(范围内的最低到最高)
高炉炼铁之谜
二、化学反应有限度
【回顾可逆反应】
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 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双向
正反应
反应物 逆反应 生成物
两同
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共存
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存在。
反应物转化率小于100% 转化率=转化量/起始量
化学反应的限度PPT课件
❖ 【注意】 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 关。同一个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 同,平衡常数不同。如,
对于给定的化学反 应,正,逆反应的 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一个化学反应的某一浓度平衡常数或压强平衡常数表 达式与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一种表示形式相对应,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某一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多少。 且平衡常数的单位也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形式一一对 应。
>Kc,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 ❖ (4)影响K值大小的因素: K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不随浓度改变而改变。
二、平衡转化率
❖ 1、定义:
对于化学反应:
,
则反应A的转化率 表示为:
注:说平衡转化率时应指明具体反应物。原因 (因为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因反应物不同而不 同。因此脱离具体的反应物谈化学反应的平衡 转化率是没有意义。)
一、化学平衡常数(续1)
❖ 分析计算数据,得出规律:
(1)不管 、 、 的初始浓度多少,只要温度
不变,达平衡时,
为常数。
(2)研究其他平衡体系也有相似的结论。
❖ 1、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 是从逆反应开始,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最后 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方次积与反应 物浓度方次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该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符号:K
二、平衡转化率(续1)
❖ 2、关于化学平衡的计算
例题1,化学反应
是硫酸
制造工业的基本反应。将0.050mol二氧化硫
和0.030mol氧气注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反应
器,并置于温度为850K的恒温环境中,达化
学平衡后,测得反应器中有0.044mol三氧化
对于给定的化学反 应,正,逆反应的 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一个化学反应的某一浓度平衡常数或压强平衡常数表 达式与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一种表示形式相对应,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某一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多少。 且平衡常数的单位也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形式一一对 应。
>Kc,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 ❖ (4)影响K值大小的因素: K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不随浓度改变而改变。
二、平衡转化率
❖ 1、定义:
对于化学反应:
,
则反应A的转化率 表示为:
注:说平衡转化率时应指明具体反应物。原因 (因为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因反应物不同而不 同。因此脱离具体的反应物谈化学反应的平衡 转化率是没有意义。)
一、化学平衡常数(续1)
❖ 分析计算数据,得出规律:
(1)不管 、 、 的初始浓度多少,只要温度
不变,达平衡时,
为常数。
(2)研究其他平衡体系也有相似的结论。
❖ 1、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 是从逆反应开始,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最后 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方次积与反应 物浓度方次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该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符号:K
二、平衡转化率(续1)
❖ 2、关于化学平衡的计算
例题1,化学反应
是硫酸
制造工业的基本反应。将0.050mol二氧化硫
和0.030mol氧气注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反应
器,并置于温度为850K的恒温环境中,达化
学平衡后,测得反应器中有0.044mol三氧化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的限度ppt课件
知识 导学
(1)化学平衡的建立。
浓度
速率
反应物
生成物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反应起始状 态
_最___大__
_最___小__
_最___大__
_最___小__
栏
随着反应的 进行
最终状态
逐__渐___减__小_ 逐__渐___增__大_ 逐__渐___减__小_ 逐__渐__增___大_
不___变___
D.Z为0.1 mol·L-1时,Y为0.4 mol·L-1
典例 精析
解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可逆反应中的各种成分
是不能完全转化的。所以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0
<c(X)<0.2 mol·L-1,0<c(Y)<0.6 mol·L-1,0<c(Z)
栏
目
<0.4 mol·L-1。而当c(Z)=0.1 mol·L-1时,c(Y)=0.45
(5)对于有颜色的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颜色不 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典例 精析
(6)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 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栏 目 链 接
典例 精析
►变式应用
2.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 2HI(g)
状态的是_②__⑥___⑨__。
H2(g)+I2(g)一定达到平衡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H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栏
目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链
接
2.欲提高合成氨:N2+3H2
2NH3反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
行的是( D )
① 采用高温 ② 采用高压 ③ 使用催化剂 ④ 增大N2的浓度 ⑤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的限度》优秀ppt19 鲁科版
为0.10 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解析:设CH4的初始物质的量为x mol,
则
CH4(g) + H2O(g)===CO(g)+3H2(g)
初始浓度/mol·L-1 0 0
栏
平衡浓度/mol·L-1
目 链
K===27
接
解得:x=0.11
栏
物质的起始浓度而改变,仅取决于反应的本性。反
目 链
接
应一定,温度一定,平衡常数就是定值。在恒定的
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
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因此我们说平
衡常数是反应的特性常数。
(5)若用任意状态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用
Qc表示)与Kc相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
N2+3H2
2NH3。
(2)注意:
①可逆反应的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
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②表示方法: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 来表示; ③重要的可逆反应:盐类水解、酯的水解等;
”号 栏
目 链 接
④可逆反应的特征:难以进行到底,存在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 如下图所示:
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节化学反应的限度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栏 目
例如:在N2和H2的反应中,无论怎样改变反应条件
链 接
都不能使N2和H2完全转化为NH3。这是因为在N2和
H2生成NH3的同时,NH3也分解生成N2和H2。即:
化学必修Ⅱ人教新课标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件(64张)
答案
议一议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 )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 )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 )
答案
二、反应条件的控制 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目的:促进 有利 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 的化学反应。 (2)基本措施 ①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的浓度、气体的压强、 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催化剂的合理使用等。 ②改变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的浓度、 气体的压强等。
答案
2.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增大与空气中O2的接触面积, 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应速率快 ;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可以使 煤粉充 分燃烧,生成CO2,放出更多的热量 ;若空气不足,会造成煤燃烧不__完__全_, 生成 CO ,产生热量减少 ,且会造成污染。 (2)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 (3)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将燃烧后的废气 通过热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答案
(2)概念:对于可逆反应,如果外界条件( 温度 、 浓度 、压强 等)不发生改 变,当可逆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 与 逆反应速率 相 等 , 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 浓度 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 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所能进行 的最大限度。
mol O2(g)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其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如图所示。
答案
①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反应物浓度最大; 逆反应速率为0 ,原因是 生成物浓度为0 。 ②反应进行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逐渐减小 , 原因是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逐渐增大 ,原因是 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 ③反应一段时间(t1)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大小相等, 反 应 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生成物的浓度 不再改变 。
议一议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 )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 )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 )
答案
二、反应条件的控制 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目的:促进 有利 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 的化学反应。 (2)基本措施 ①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的浓度、气体的压强、 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催化剂的合理使用等。 ②改变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的浓度、 气体的压强等。
答案
2.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增大与空气中O2的接触面积, 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应速率快 ;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可以使 煤粉充 分燃烧,生成CO2,放出更多的热量 ;若空气不足,会造成煤燃烧不__完__全_, 生成 CO ,产生热量减少 ,且会造成污染。 (2)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 (3)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将燃烧后的废气 通过热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答案
(2)概念:对于可逆反应,如果外界条件( 温度 、 浓度 、压强 等)不发生改 变,当可逆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 与 逆反应速率 相 等 , 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 浓度 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 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所能进行 的最大限度。
mol O2(g)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其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如图所示。
答案
①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反应物浓度最大; 逆反应速率为0 ,原因是 生成物浓度为0 。 ②反应进行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逐渐减小 , 原因是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逐渐增大 ,原因是 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 ③反应一段时间(t1)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大小相等, 反 应 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生成物的浓度 不再改变 。
化学反应的限度pptPPT课件
第17页/共19页
小结: 1.可逆反应的特征
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转化率低于100%)、反 应物和生成物并存、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 条件相同、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等、动、定、变。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第18页/共19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在同一条件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 同时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用
表示。 例:
正反应: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
速率
含义
与浓度关系
V正
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决定于反应物浓度 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V逆
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增加 或生成物浓度的减少
决定于生成物浓度
第3页/共19页
可逆反应的特点: ①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 能达到100%,反应体系中得到的总是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②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练习
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气)+3B(气)
( AD )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 单位时间生成B的速率,与生成C的速率 相等 (数值)
D.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C
第16页/共19页
( AC )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第13页/共19页
【例2】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化学反应的限度ppt课件
所需用量,而且高炉顶部排出的气体中总含有没有利用的CO。
这使炼铁工程师疑惑不解。
猜想: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造成的。
措施: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以增加接触时间。
结果:高炉尾气中CO的比例竟然没有改变。
直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经过深入的研究,才
将这一谜底揭开。原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C + CO2 ⇌2C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B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⑤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3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④⑤
【应用体验3】经过化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高炉中:
Fe2O3(s)+3CO(g)⇌2Fe(s)+3CO2(g)是可逆反应,一定温度下,
23.1
31.4
/%
N2 +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压强/MPa
NH3
含量
温度/℃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0.1
10.6
19.1
D.单位时间内有1 mol O2生成, 同时有 2 mol SO3 生成 ;
E.单位时间内有2 mol SO2生成,同时有 2 mol O2 消耗 ;
这使炼铁工程师疑惑不解。
猜想: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造成的。
措施: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以增加接触时间。
结果:高炉尾气中CO的比例竟然没有改变。
直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经过深入的研究,才
将这一谜底揭开。原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C + CO2 ⇌2C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B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⑤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3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④⑤
【应用体验3】经过化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高炉中:
Fe2O3(s)+3CO(g)⇌2Fe(s)+3CO2(g)是可逆反应,一定温度下,
23.1
31.4
/%
N2 +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压强/MPa
NH3
含量
温度/℃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0.1
10.6
19.1
D.单位时间内有1 mol O2生成, 同时有 2 mol SO3 生成 ;
E.单位时间内有2 mol SO2生成,同时有 2 mol O2 消耗 ;
6.2.2 化学反应限度 课件 (共13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分析: 试管中同时 存在I2与Fe3+
环节一 · 感受反应限度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并非所有的反应都能进行到底, 一个反应在该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就是反应的限度
限度决定了该条件下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
(转化量/起始量)
环节二 · 探究 · 反应产生限度的原因
【工业 · 接触法制硫酸】
资料卡片1
S 16O 18O
SO2 + 18O2 → SO3
SO3 → SO2+ O2
环节二 · 探究 · 反应产生限度的原因
SO2与O2反应生成SO3的同时 , SO3分解得到SO2和O2
高温
2SO2 + O2
2SO3
催化剂
可逆反应
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 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可逆反应) 反应物
生成物
思考4-1
①、合成氨反应中,温度越低,氨气的产率越高,为什么工业 生产时选择用500℃左右的高温,而不用更低的反应温度?
②、工业生产时,确定反应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接触法制备硫酸的第二步,利用 SO2与O2反应得到SO3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发现,即 使通入过量O2,仍然无法使SO2完 全转化。 反应炉中始终同时存在SO2、O2、 与SO3
环节二 · 探究 · 反应产生限度的原因
思考2-1 为什么达到反应限度时,SO2、O2、SO3同时存在?
观点1:只有部分SO2与O2发生反应,而生成的SO3并未分解 观点2:SO2与O2全部转化成SO3后 ,部分SO3又分解生成SO2和O2 观点3:SO2与O2反应生成SO3的同时 , SO3分解得到SO2和O2
②、逆反应速率何时最小? 反应后,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化学必修Ⅱ人教新课标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共13张ppt) (共13张PPT)
多数反应为可逆反应,典型的可逆反应有:
催化剂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NH3 +H2O
NH3 ·H2O
SO2 +H2O
催化剂
2SO2+O2 高温 H2 + I2
H2SO3 2SO3
2HI
练习:
•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
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时
间后,18O原子( D )
(2)空气用量对煤燃烧的影响
空气不足,煤得不到充分燃烧;且污染环境。 空气过量,浪费能源,因为废气要带走能量
(3)应选择保温性能好,提高炉膛温度的材料
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失
(4)煤燃烧后废气中热量的利用
将废气通过装有冷却水的管道,充分吸收
(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 增大廉价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气体反应物的压强,以提
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 关于有害或人类不需要的化学反应
抑制
✓ 降低反应温度、使用负催化剂等,降低反应速率;
✓ 隔离会引发反应的物质,如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森林火 灾时制造隔离带等。
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为例
(1)煤的状态与煤燃烧的关系
使煤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反应速率越快。
一.化学反应速率
• 概念: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 计算公式: v =Δc/Δt •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外因——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
反应物的状态等。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ppt课件PPT课件
速
率
·正反应
ひ正=ひ逆 ≠ 0
O·时间ຫໍສະໝຸດ ·逆反应O时间
2SO2+O2
2SO3
探究2:从数据与图像中你得出的该反应进行过程中浓度、速
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第11页/共24页
从数据与图像中你得出的该反应进行过程中 浓度、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 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应速 率为零。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 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 应速率增大。
第4页/共24页
随堂练习
催化剂
18O2 + 2 SO2 △ 2SO3, 此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后,混合物中 含18O的粒子有 SO2、O2、SO3 。
第5页/共24页
研究素材
在一定条件下,有人将一定质量的胆矾放入它 的饱和水溶液中,过了一天之后再来看时,发现许 多小的颗粒不见了,而大的颗粒变得更大,取出干 燥后称量,发现质量却与原来一样。
第20页/共24页
3.在一定的温度下,可逆反应:A(g)+ 3B(g)
===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
21
第21页/共24页
4、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
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 )
•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 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化学反应的限度Pppt课件
(2)条件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会移动,但 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
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
N2(g)+3H2(g) 的是( )
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H.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3molH—H键
× I.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6molN—H键
√ J.断开1molN—N键的同时断开6molN—H键
(E)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28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衡状态的标志是( )
2AB(g) 达到平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AB同时生成n mol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B2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①V(正)=V(逆)时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时
试卷
其它的判断方法: 颜色、压强、密度等等不变时
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
N2(g)+3H2(g) 的是( )
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A.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3molH—H键 × B.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6molN—H键 √ C.断开1molN—N键的同时断开6molN—H键 × D.3V正(N2)=V正(H2) √ E.3V正(N2)=V逆(H2)
× E、消耗3molH2的同时,生成2molNH3 √ × FG、.Nc(2N的H浓3)度∶保c(N持2不)∶变c(H2)=2∶1∶3
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 N2(g)+3H2(g) 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的是( )
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
N2(g)+3H2(g) 的是( )
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H.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3molH—H键
× I.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6molN—H键
√ J.断开1molN—N键的同时断开6molN—H键
(E)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28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衡状态的标志是( )
2AB(g) 达到平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AB同时生成n mol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B2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①V(正)=V(逆)时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时
试卷
其它的判断方法: 颜色、压强、密度等等不变时
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
N2(g)+3H2(g) 的是( )
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A.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3molH—H键 × B.断开3molH—H键的同时生成6molN—H键 √ C.断开1molN—N键的同时断开6molN—H键 × D.3V正(N2)=V正(H2) √ E.3V正(N2)=V逆(H2)
× E、消耗3molH2的同时,生成2molNH3 √ × FG、.Nc(2N的H浓3)度∶保c(N持2不)∶变c(H2)=2∶1∶3
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 N2(g)+3H2(g) 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 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 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 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 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 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 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 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破阵子:词牌名。 ②挑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有一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 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⑦霹雳: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笑语盈盈暗香去。 代妇在, 灯火阑珊处。
⑦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⑧蓦然:突然,猛然。
⑨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这首词写了什么时节的什么情况?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 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 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 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 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 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 的女子结伴而来。
例1、下列那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N2+3H2 ( AD )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例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3B 2C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
速率的相对大小
爱国词人辛弃疾
英 雄 本 色
悲 歌 慷 慨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 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 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当增大 反应物的浓度时,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多,使有效碰撞 次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会使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增大,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是由于催化剂能够 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这样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 成为活化分子,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据有关文献记载:1129年十月,金兵侵 入江西,南宋的隆祐太后从江西沿赣江 南逃。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 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 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此事距离辛弃疾 登临造口只有40年。
有人说此词在情感上“一波三折”。
1、试分析作者在上阕中的情感。
2、下阕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 传诵千古的名句。但清江这一段的流向明明 不是向东,而是向南的。你觉得它寓含着什 么深层含义?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
方向进行的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
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各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化学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注: ①锦襜:(chán)锦衣。 ②燕兵:指金兵。 ③娖:(chuò)整理,此处为“取”的意思。 ④银胡簶:(lù)箭袋。 ⑤金仆姑:箭名。
上阕写了作者“壮岁”时的什么往事?
青年时期参与统领抗金义军,活捉叛将, 投奔南宋朝廷。
英雄本色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汉族人民 奋起反抗。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 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 任掌书记。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 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汉人一味循规蹈矩 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 侠义之气。
贺新郎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空垂 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 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臼,此时风味。江左沉 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 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在这样的热闹场中,“我”在干什么?
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知己。
意中人站在什么地方? 这说明 “她”和我有什么品质?
“灯火阑珊处”,即灯火稀疏、人群稀 少的地方。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本词运用了托寓手法。请根据“我”的 这一特点,说说辛弃疾借本词表达了什 么样的志向。
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 不肯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 报国的高洁品格。
总结:
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亦以英雄许人。 毕其终生,并没有真正放弃对功名事业 的进取,并没有放弃为国家民族作出大 贡献的追求。
悲剧的时代,只能产生悲剧的英雄。
歌曲羽泉_ 辛弃 疾.wmv
“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 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 泄。观其与陈同甫抵掌谈论,是何等人 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 一寄之于其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
黄而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
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 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 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 以婚约比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 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 法度等等,使情感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 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1162年奉命 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 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 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交给南宋处 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 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阅读下阕,说说辛弃疾如今的境 况。
投闲置散,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
坎坷仕途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 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 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 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 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 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
抒写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显示 词人的英雄本色,表现强烈的爱国主 义理想,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是辛 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色。
也正是因为这种爱国精神,辛弃疾超脱 了这个时代,成为了民族的英雄。
英雄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 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2、化学平衡的建立:
三、化学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一般用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 不同反应的反应限度不一样。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限度可能不同。 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改变同一反应的限度。
判断依据: a. V正=V逆 :
用具体物质的速率表示时: 要能确切代表V正和V逆 所代表的V正和V逆确实相等
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心境。
一个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 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心情 的矛盾苦闷当然可以想见。忽然有人在 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谈功名事业,这位 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叹又有点好笑了。想 起自己当年何尝不是如此满腔热血,以 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哪里知道并非如 此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 姑”用了什么修辞?说明当时的 战争情况怎样?
用了互文的手法。说明南奔时和金兵 的战斗很激烈。
立志报国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 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 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 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 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 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 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 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 报国雪耻的志向。
3、末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蕴含 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上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国 耻未雪的悲愤)。
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
比兴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 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 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 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 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 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 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自身因素 2、外因: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催化剂:正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反应的速率越大。 •其它:接触面积、光、超声波等。
P47.习题参考答案---可能原因
1.温度升高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高,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化 学反应速率增大。例如,在夏季食品更易变质。
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 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 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 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 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破阵子:词牌名。 ②挑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有一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 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⑦霹雳: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笑语盈盈暗香去。 代妇在, 灯火阑珊处。
⑦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⑧蓦然:突然,猛然。
⑨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这首词写了什么时节的什么情况?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 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 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 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 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 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 的女子结伴而来。
例1、下列那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N2+3H2 ( AD )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例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3B 2C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
速率的相对大小
爱国词人辛弃疾
英 雄 本 色
悲 歌 慷 慨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 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 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当增大 反应物的浓度时,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多,使有效碰撞 次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会使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增大,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是由于催化剂能够 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这样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 成为活化分子,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据有关文献记载:1129年十月,金兵侵 入江西,南宋的隆祐太后从江西沿赣江 南逃。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 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 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此事距离辛弃疾 登临造口只有40年。
有人说此词在情感上“一波三折”。
1、试分析作者在上阕中的情感。
2、下阕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 传诵千古的名句。但清江这一段的流向明明 不是向东,而是向南的。你觉得它寓含着什 么深层含义?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
方向进行的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
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各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化学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注: ①锦襜:(chán)锦衣。 ②燕兵:指金兵。 ③娖:(chuò)整理,此处为“取”的意思。 ④银胡簶:(lù)箭袋。 ⑤金仆姑:箭名。
上阕写了作者“壮岁”时的什么往事?
青年时期参与统领抗金义军,活捉叛将, 投奔南宋朝廷。
英雄本色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汉族人民 奋起反抗。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 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 任掌书记。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 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汉人一味循规蹈矩 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 侠义之气。
贺新郎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空垂 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 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臼,此时风味。江左沉 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 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在这样的热闹场中,“我”在干什么?
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知己。
意中人站在什么地方? 这说明 “她”和我有什么品质?
“灯火阑珊处”,即灯火稀疏、人群稀 少的地方。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本词运用了托寓手法。请根据“我”的 这一特点,说说辛弃疾借本词表达了什 么样的志向。
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 不肯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 报国的高洁品格。
总结:
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亦以英雄许人。 毕其终生,并没有真正放弃对功名事业 的进取,并没有放弃为国家民族作出大 贡献的追求。
悲剧的时代,只能产生悲剧的英雄。
歌曲羽泉_ 辛弃 疾.wmv
“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 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 泄。观其与陈同甫抵掌谈论,是何等人 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 一寄之于其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
黄而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
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 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 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 以婚约比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 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 法度等等,使情感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 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1162年奉命 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 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 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交给南宋处 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 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阅读下阕,说说辛弃疾如今的境 况。
投闲置散,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
坎坷仕途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 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 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 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 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 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
抒写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显示 词人的英雄本色,表现强烈的爱国主 义理想,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是辛 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色。
也正是因为这种爱国精神,辛弃疾超脱 了这个时代,成为了民族的英雄。
英雄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 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2、化学平衡的建立:
三、化学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一般用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 不同反应的反应限度不一样。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限度可能不同。 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改变同一反应的限度。
判断依据: a. V正=V逆 :
用具体物质的速率表示时: 要能确切代表V正和V逆 所代表的V正和V逆确实相等
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心境。
一个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 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心情 的矛盾苦闷当然可以想见。忽然有人在 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谈功名事业,这位 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叹又有点好笑了。想 起自己当年何尝不是如此满腔热血,以 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哪里知道并非如 此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 姑”用了什么修辞?说明当时的 战争情况怎样?
用了互文的手法。说明南奔时和金兵 的战斗很激烈。
立志报国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 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 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 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 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 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 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 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 报国雪耻的志向。
3、末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蕴含 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上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国 耻未雪的悲愤)。
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
比兴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 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 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 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 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 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 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自身因素 2、外因: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催化剂:正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反应的速率越大。 •其它:接触面积、光、超声波等。
P47.习题参考答案---可能原因
1.温度升高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高,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化 学反应速率增大。例如,在夏季食品更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