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ppt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aa221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a.png)
区域开展条件分析
区 区域开展的资源环境根底分析——第二章
域 区域开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
分
区域开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四章
析
区域开展的整体(zhěngtǐ)评价——第五章
区域优势及产业分析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七章
地 必须因地制宜,遵循产业结构开展和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
位
(guīlǜ),制定各具特色的区域政策,以求整个国民经济多层
次地、协调地持续开展。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
区
的影响,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表现在对商品、劳务
域
劳动力人口:总人口中,只有(zhǐyǒu)一局部人具备从事
区 域
社会劳动的能力,这局部人才能成为劳动力人口。
(qūyù)
劳 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年龄〔受法律规定的限制〕
动 力
上、下限之间的人口。
供 区域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与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大体一 给
分
致。
析
区域劳动力质量分析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指向性相同(xiānɡ tónɡ)的产业部门,受相同(xiānɡ tónɡ)条件吸
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农业区。
第五原因
劳动分工规律
经
济
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社会(shèhuì)经济按比
(jīngjì)
特
例开展的空间表现形式,也是地区布局条件差异性的客观反映。
区 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开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状况; 域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35002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f.png)
通过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
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通过政策支持,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
政策支持与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优化政策支持结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发展不 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 距较大,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 产业结构不合理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历史原 因
一些地区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 影响,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 发展活力不足。- 自然条件限 制
02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策
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 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策 • 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对策 • 人才引进与培养对策 • 政策支持与保障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区域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随着国家 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 断增强。-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 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方向发展。-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扩大人才总量
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增加人才总量,满足区域 经济发展的需求。
优化人才结构
通过调整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方向,优化人才结构 ,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6dfd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f.png)
国民生产总值
பைடு நூலகம்
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 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 最终成果。一个区域的常驻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 增加价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区域的常驻单 位,但也城市有经一济学部—分区域以经劳济分动析者课件报酬和资产收入等形式分配 给非常驻单位;同时,外区域的单位所创造的增加价值
技术水平指数= 地区工业劳动生 地产 区率 资金产出率 全国工业劳动生 全产 国率 资金产出率
⑧城市化水平:由下列公式算出
城市化水平=
区域城市市区人 区口 域城市市区工业产值 区域总人口 区域工业总产值
⑨居民生活质量:以居民消费水平指数表示。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区域居民消费
水平/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上述9个指标全部计算出来以后,再计算其几何平均数m,该几何平均数即区域
(二)综合性指标体系
1.UNRISD的指标体系。
UNRISD是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英文缩写(United N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该机构在1970年出版的《社会经济 发展的内容和衡量标准》一书中,提出了包括15个指标在内的区域发展衡量指 标体系。其中包括9项社会指标,6项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 寿命;人口中在2万人以上居民点居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人均每天动物蛋白消 费;中小学入学人数总和;职业教育入学人数;每千人中报纸发行份数;每一 居室平均居住人数;职业人口中有电、水、煤气的人的比例;工薪收入者在整 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量;人均 电力消费;人均钢材消费;人均能源消费;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人均外贸额。
我国现状ppt
![我国现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327687cc22bcd126ff0ce5.png)
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 况和条件。
中国跻身军事强国 军工科技进 步迅速
“歼-31”首飞标志中国军事现代化新进展据央视等媒体报道, 2012年,中国第二种隐形战斗机“歼-31”在沈阳成功首飞。 海外媒体认为,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同时试飞两款不同 隐形战机的国家。虽然中国军方并未透露有关该型战机结构和 特性的任何细节情况,但俄战略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对中国来 说,开发出类似F-22上所使用的先进技术是完全有可能的。美 国《空军杂志》月刊也报道,当有人问及中国最近出现的第二 款隐形战机原型机时——这架原型机与F-22极为相似,似乎经 过优化后具有很高的可操控性,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赫 伯特•卡莱尔上将承认中国技术进步迅速。他说:“在隐形能 力方面,他们落后于我们,但他们还会发展,会越变越好…… 不论我们在技术上有什么样的优势,这个优势也是不会长久 的。”
LOGO
我国经济发展走向
首先,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暗淡,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盟出现衰退是主要原因。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致认可,今年欧元区经济可能从去年的1.6%降至 0.5%的负增长,美国经济预计增长1.7%和去年持平,日本稍有起色,新兴国家经济略有减慢, 按市场汇率计算,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由去年的2.8%下滑至2.6%以下,按购买力计算将从 3.6%下降到3.3%。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受世界经济增速减慢、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中 东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居高不下。 其次,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和全要素 生产率三者确定。按照我的估计,我国资本积累增长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48个百分点;劳动 力增长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52个百分点,而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推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按照这些参数计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会降至8.5%左右,远低于过去三十年 的9.5%和“十一五”期间的10.5%的速度。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减小,劳 动力增长速慢,外需不振,人为保持经济高速度即不可能也没必要。 三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是稳中求进,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结构性减税提 高经济活力,预计今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为9000亿元左右。继续实施稳健的 货币政策,估计广义货币M2增长14%左右,社会融资总量在14万亿元左右。
2024版经济发展ppt课件
![2024版经济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8b5a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e.png)
探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 会变革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前景 展望。
2024/1/29
3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9
35
2024/1/29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分析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包括 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变革、国际金融市场波 动等。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 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政策选择。
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发展
分析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 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政 策措施。
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提升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24/1/29
26
06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探 讨
2024/1/29
27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背景和意义
1 2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产业绿色转型
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强绿色 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2024/1/29
低碳交通发展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优化交通运 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9
政策建议和措施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 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 方面的政策措施。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8577d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b.png)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理和自然资源的差异、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控,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探究,同时分析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1. 地区差异和资源禀赋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以沿海地区为主,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吸引大量外资和企业。
中部地区以内陆省份为主,资源禀赋相对较弱,但在农业和能源资源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但受交通不便和市场落后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随着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崛起,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传统制造业部分地区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具备先进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本集聚。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农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1. 创新驱动和技术革新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创新驱动和技术革新。
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政策支持。
2. 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劳动力市场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职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政府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培养适应新经济形态的人才,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和适应性。
3.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政府应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74f032a76e58fafab003bd.png)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邻近 港澳、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又有上海、广 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依托,区位条件优越。中部 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 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 地区虽也开通了一些对外贸易口岸,但由于与中国西部 接壤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无 力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另外,东部地区自然条件 较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 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 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 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 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 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19年地区工业 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 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 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 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 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 在10000亿元以上。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 民收入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 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2019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 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 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 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19年达到5850.0元。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5cc9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3.png)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
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区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结合相关数据和分析,探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例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其中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逐渐增加,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
但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却不高。
例如,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依旧存在产业结构粗放、公共服务不健全等情况,特别是在民生领域存在短板问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依然不足。
2、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较大在经济发展中,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距。
一些发达地区在技术、财力等方面领先,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例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基础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东部地区产业偏向高科技产业发展,中西部地区却依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这进一步加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
二、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区域差异,导致了一些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迁出、社会资源缺乏,而另一些地区则在人口、资源相对富裕的情况下,财富不断积累后更快速度地扩张、壮大。
同时,由于各区域的发展速度不同,带来的财务和财产积累的不同,进一步放大了区域之间的差距。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带来不公平感和不满。
2、资源配置的问题在现阶段,区域发展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开采和使用,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放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类资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c4d79c70066f5335b812178.png)
2021/6/16
7
• 2.中部
中部的经济实力明显弱于东部。中部以占 全国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的地区 生产总值,31%的一产增加值,22%的二 产增加值,21%的三产增加值。中部第一
产业的优势相对强于第二、三产业,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 的0.77倍。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黄河中 游经济区为11856元,略高于不足万元的长 江中游经济区
• 中部板块划分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 黄河中游经济区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组成,长江中游经济区 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组成,
• 西部板块划分为大西南、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 大西南经济区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组成,大西北经济区 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组成
• 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
2021/6/16
16
1.4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
• 1.东部 东部显示出较强的创新能力。R&D经费支出占全国的67%;R&D经费 支出占GDP比重为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 67%;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74%。 北部沿海经济区因为拥有北京这一全国科技中心,各项指标均较高。 R&D经费支出为708.7亿元,占全国的29%,其中北京为382.1亿元; 技术市场成交额为649.1亿元,占全国的42%,其中北京为489.6亿元;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为 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16%。 东部沿海经济区的创新能力也较好。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技 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6%、26%、24%,R&D经费支出 占GDP比重高于全国水平。上海、江苏、浙江的各项指标基本上均较 高且较均衡。 南部沿海经济区除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外,各指标在全国也都占 有较重要的位置。专利授权数较突出,占全国的25%。广东的地位突 出,其中专利授权数为3.69万项,在全国各省市居首位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6753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f.png)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是一个广大的国土,其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但在中国的区域经济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亟需加强发展平衡。
一、中国区域经济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陆地总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差距。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为代表,在经济发展上一直遥遥领先。
中部省份则因其地理位置的中心性而具有区位优势,其中以湖南、湖北、河南更为突出。
西部经济相对滞后,以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更为明显。
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上,沿海地区的城市高度集中,GDP总量也在不断攀升。
2018年,全国城镇GDP达到381.13万亿元,其中东部地区达到了248.55万亿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GDP分别为47.83万亿元和43.75万亿元。
此外,发展速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年均发展速度要高于其他地区。
虽然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
人口外流、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则受到投资不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限制。
二、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也各不相同。
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资金匮乏。
因此,未来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并引导民间投资流入这些地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速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许多城市的周边地区虽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发展缓慢。
未来需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让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58e1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仍面临 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需要采取 有效措施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 级。
消费升级与转型升级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 消费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消费升 级,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 服务型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
企业转型升级
面对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升级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 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
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等。
促进绿色发展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环保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能源结构调 整和优化,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制造等。
可持续发展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 用,促进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新业态不断涌现。
新技术革命的机遇
02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
的机遇和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
03
中国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
产权保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新挑战
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医疗保障体系面临压力 。
经济增速放缓与下行压力
总结词
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结构调整困难, 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
详细描述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结构调整的困难相 互交织,导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尽管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但仍然需要时间来 克服这些挑战。
中国人文地理(3区域发展格局)精品PPT课件
![中国人文地理(3区域发展格局)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6b94e3ad02de80d4d840d1.png)
➢ 继续加大黄河上中游优势能矿资源的开发力度。
应以京津冀地区为依托,以黄河及陇海—兰新铁 路为纽带,进一步大规模地开发黄河中、上游优 势能矿资源。重点建设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 的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陕西 榆林地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原材 料基地。继续完成黄河中上游梯级水电站的开发 与建设。在加大水火电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 快“西电东送”北通道的建设,为缓解我国缺电 做出贡献。
➢ 加快西南重化工业带的建设。
以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契机,以 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和澳门)、闽东南三角 洲、海南及北部湾为窗口,以西江航道和南防、 南昆等铁路线为纽带,打通出海口,深化川云 贵桂优势资源的开发,建成我国另一个大型综 合性的能源重化工业带。
➢ 进一步完善沿边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南北边 疆地带的发展。
1. 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 2. 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 3. 北部沿海地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 4.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5. 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6. 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 7. 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8. 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 四大政策区域板块: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 部崛起、东部率先”
• “π”形空间开发结构 “开”字形国民经 济发展总体布局的基本主干框架,形成以铁路、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走廊经济带
• 十大都市经济区(mega city region),其中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中国最具影响 力的三大巨型都市经济区
等4个重点地区。
其主要努力方向是加大国土综合治理工作 力度,尽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从而起到 保障我国重点区域国土生态安全的功能和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1c4d3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4.png)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东北等内陆地区之间尤为突出。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优势和早期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
这些地区的制造业和贸易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
同时,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较完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创新资源。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地区面临着资源禀赋相对不足、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等挑战。
同时,由于相对较低的产业转型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这些地区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的压力。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营商环境,提升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条件。
其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
同时,通过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减少区域间的贫富差距。
总的来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西部和东北等内陆地区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挑战。
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我们相信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会趋于均衡和可持续。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18ebd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7.png)
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
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推动科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和产业升级。
人才因素
人才培养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 持。
人才引进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 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 ,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 要素的自由流通。
推进区域创新发展
0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加 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 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
鼓励企业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推动产业转移 和升级,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 必然趋势,要求在经济发展中 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 调发展。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 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0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地区在 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ppt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a9ad624afe04a1b171de71.png)
贸易规模稳步扩张,贸易大国 地位日益巩固。贸易结构调整优 化,竞争力不断提升。外商投资 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对外投资 合作快速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成 效显著。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 球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提升。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显著 性成效?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工 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交通运输建 设成效突出,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形成。信息基础 设施服务能力大大提升,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增强,供应保障 水平不断提升。
-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发展模式?改革开 放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哪些阶
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受 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中央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协调发 展的政策正在一步步完善。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策略。 2006年春天,中央各部委出台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一系列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一、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以年均9.9%的速度上升,创造了世
界经济发展中的奇迹。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 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然而在我国整体 经济大幅增加的同时,全国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我国篇幅广阔、 地理状况差别大,使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浮现出各种不同方面的问 题,威胁着区域经济总体的可持续发展。
-
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哪 些阶段性变化?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开始酝酿。在党和 国家一些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一些重要文件中,开始出现“地区协调发展”的提法。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 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 区率先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一体化PPT参考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一体化PPT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8e6275083d049649a6658c8.png)
2021/3/10
授课:XXX
13
+ 艾尔伯特·赫希曼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 时在每一处出现,巨大的动力将会使经济 增长围绕最初点进一步集中,不平衡增长 是增长本身不可避免的伴生物和条件,增 长极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核心企业家善于发 挥聚集经济的优势和“动态增长气氛”。 他也提出了“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的概念。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 应占主导地位,区域差异会逐渐扩大;但 从长期来看,涓滴效应会缩小区域差异。
2021/3/10
授课:XXX
10
+ 1.非均衡发展理论
+
(1)艾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
(2)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3)戚廉姆森的倒“U”理论
+ 2.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
(1)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
(2)纳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2021/3/10
授课:XXX
11
+ 目前,学术界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主 要分为两大部分理论,一是,非均衡发展 理论;二是,均衡发展理论。在这一节, 笔者将对其主要理论进行介绍。
2021/3/10
授课:XXX
2
+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一体化的内涵 +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概述 +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 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一体化的具
体措施
2021/3/10
授课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 2.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
2021/3/10
授课:XXX
2021/3/10
授课:XXX
9
+ 区域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合作,笔者认为, 其内涵为:不同的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 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产生的市场一体化 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经 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状态 与过程、手段与目的统一。不同的区域背景 (经济、社会、文化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与演化进程具有不同的规律。然而,促成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 程最一般的经济规律是统一的。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课件PPT课件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ba191f3169a4517623a31c.png)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征程的第一阶段
谢谢指导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6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
(二)两大任务:
1、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 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 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 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的小康社会。
(1)不平衡:
主要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 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居民收入不平衡, 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 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 样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 入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 入较低。
(2)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 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 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 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 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 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 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有待加强。
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是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改革的根本举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并不是是当前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①不选。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是推进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改革的目的之一,并不是根本举 措,④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C。
5、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
3、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