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尺规作图数学史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尺规作图数学史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尺规作图数学史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初中尺规作图数学史

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

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

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

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

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

⑴ 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

⑵ 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

⑶ 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1

r 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

误作法结集成书.

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

⑴ 正多边形作法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

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

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

·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

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

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

题.

⑵ 四等分圆周

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

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

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

2.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

==.

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

4.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直线与弧交点、两直线交点,在已有一个圆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

五种基本作图:

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

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

3.做一角的角平分线

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

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

⑴ 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

两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

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

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

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

【例1】 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

A 、

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m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

m

【分析】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P 应满足两个

条件,一是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 应是它们的交点.

【解析】 ⑴ 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 或OE ;

⑵ 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FG ;则射线OD ,OE 与直线FG 的交点1C ,2C 就是发

射塔的位置.

⑵ 代数作图法: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

代数方法求出,然后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用这种方法作图称

为代数作图法.

【例2】 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

【分析】 设半径为1.

.我

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个长度.

.设法构造斜边

1

.

【解析】 具体做法:

⑴ 随便画一个圆.设半径为1.

⑵ 先六等分圆周.

⑶ 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同向作弧,交于一点.(“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两弧交点与“两个相对的

等分点”形成的是一个底为2

.可算出顶点距圆心距离

的长度等分圆周就可以啦!

⑶ 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

【例3】 已知:直线a 、b 、c ,且a b c ∥∥.

求作:正ABC ?,使得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

c b a

D'D

C B A

c

b a

【分析】 假设ABC ?是正三角形,且顶点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作AD b

⊥于D ,将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后,置于'ACD ?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

可以确定.从而点C 也可以确定.再作60BAC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

【解析】 作法:

⑴ 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AD b ⊥于点D ;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

⑶ 过'D 作''D C AD ⊥,交直线c 于C ;

⑷ 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b 于B (使B 与'D 在AC 异侧).

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

ABC ?即为所求.

⑷ 位似法作图: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

作出与其位似的图形,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

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满足全部的条件.

【例4】 已知:一锐角ABC ?.

求作:一正方形DEFG ,使得D 、E 在BC 边上,F 在AC 边上,G 在AB 边上.

C B A

G'F'

E'

D'G

F E D C B A

【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F 在AC 边上的条件,作出与正方形DEFG 位似的正方形

''''D E F G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正方形''''D E 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

【解析】 作法:

⑴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G ,过'G 作''G D BC ⊥于'D

⑵ 以''G D 为一边作正方形''''D E F G ,且使'E 在'BD 的延长线上.

⑶ 作直线'BF 交AC 于F .

⑷ 过F 分别作''FG F G ∥交AB 于G ;作''FE F E ∥交BC 于E .

⑸ 过G 作''GD G D ∥交BC 于D .

则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

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

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

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

【例5】 如图,过ABC ?的底边BC 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 ?的面积.

【分析】 因为中线AM 平分ABC ?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 平分ABC ?的面

积,在AMC ?中先割去AMP ?,再补上ANP ?.只要NM AP ∥,则A M P ?和AMP ?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PN 就平分了ABC ?的面积.

【解析】 作法:

⑴ 取BC 中点M ,连接,AM AP ;

⑵ 过M 作MN AP ∥交AB 于N ;

⑶ 过P 、N 作直线l .

直线l 即为所求. N

M P C

B A

l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绝对经典)汇编

B P A a O Q P N M O N M B P A 老师 姓名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名称 数学 年级 初一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尺规作图 教学重点 1. 掌握几种尺规作图的作法 2. 能利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要点) 1、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 2、五种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题目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 作法: (1) 作射线AP ; (2) 在射线AP 上截取AB=a . 则线段AB 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题目二: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已知:如图,线段MN. 求作:点O ,使MO=NO (即O 是MN 的中点). 作法: (1)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P ,Q ; (2)连接PQ 交MN 于O . 则点O 就是所求作的MN的中点。 (3)题目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OB , 求作:射线OP, 使∠AOP =∠BOP (即OP 平分∠AOB )。 作法: (1)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 分别交OA ,OB 于M ,N ;

N M B O A ③ ②①A' A' N'O' B'M'O' A' N'M' M' O' Q N D C P P M B A B A P A B B A P Q N D C M (2)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 的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AOB 内于P; (3) 作射线OP 。 则射线OP 就是∠AOB 的角平分线。 (4)题目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 ’O ’B ’,使A ’O ’B ’=∠AOB 作法: (1)作射线O ’A ’; (2)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OA 于M ,交OB 于N ; (3)以O ’为圆心,以OM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M ’; (4)以M ’为圆心,以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N ’; (5)连接O ’N ’并延长到B ’。 则∠A ’O ’B ’就是所求作的角。 (5)题目五:经过直线上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已知:如图,P 是直线AB 上一点。 求作:直线CD ,是CD 经过点P ,且CD ⊥AB 。 作法: (1)以P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M 、N ;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MN 2 1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Q ; (3)过D 、Q 作直线CD 。 则直线CD 是求作的直线。 (6)题目六:经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已知:如图,直线AB 及外一点P 。 求作:直线CD ,使CD 经过点P , 且CD ⊥AB 。 作法: (1)以P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M 、N ;

七年级下学期尺规作图汇总

七年级数学下尺规作图汇总 姓名 班别 座号 基本作图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 作法:(1)作射线AP ; (2)在射线AP 上截取AB=a . ∴线段AB 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基本作图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已知∠AOB 求作:∠A ’O ’B ’,使A ’O ’B ’=∠AOB 作法:(1)作射线O ’A ’; (2)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OA 于M ,交OB 于N ; (3)以O ’为圆心,以OM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M ’; (4)以M ’为圆心,以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N ’; (5)连接O ’N ’并延长到B ’. ∴∠A ’O ’B ’就是所求作的角 基本作图三: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如图).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CD . 作法:(1)分别以点A 和B 为圆心,以大于12 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 和D . (2)作直线CD . ∴直线CD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基本作图四: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已知∠AOB ,请作出它的角平分线OP. 作法: (1)以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AOB 两边于点M 、N . (2)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以大于2 1MN 的 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 (3)作射线OP . ∴射线OP 为角AOB 的角平分线. A B

基本作图五: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已知:如图,点A 在1l 上, 求作:直线2l ,使2l 经过点A ,且2l ⊥1l 作法: ①以点A 为圆心,以为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1l 于B 、C ②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以大于 21BC 为半径,在1l 一侧作弧,交点为D ③连接AD ∴AD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2l (2)过直线外一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已知:如图,直线1l 及直线1l 外一点A 求作:直线2l ,使2l 经过点A ,且2l ⊥1l 作法: ①以点A 为圆心,以大于点A 到1l 的距离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1l 于B 、C ②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以大于 21BC 为半径,在另一侧作弧,两弧交于点D ③连接AD ∴AD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2l 练习: 1、(2005长沙)请在图中作出△ABC 的 角平分线BD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3、已知:如图,∠AOB 内有两定点C 、D 求作:一点P 使PC=PD ,且P 到∠AOB 的 两边之距相等 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画一个等腰△ABC ,使得底边BC=a ,它的高AD=h .

三大尺规作图问题

引人入胜的千古难题 ——三大尺规作图问题 尺规作图是我们熟知的内容。尺规作图对作图的工具——直尺和圆规的作用有所限制。直尺和圆规所能作的基本图形只有:过两点画一条直线、作圆、作两条直线的交点、作两圆的交点、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交点。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已经习惯于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以下简称尺规)来作图了。在他们看来,直线和圆是可以信赖的最基本的图形,而直尺和圆规是这两种图形的具体体现,因而只有用尺规作出的图形才是可信的。于是他们热衷于在尺规限制下探讨几何作图问题。数学家们总是对用简单的工具解决困难的问题备加赞赏,自然对用尺规去画各种图形饶有兴趣。尺规作图是对人类智慧的挑战,是培养人的思维与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谓三大几何作图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传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雅典流行疫病,为了消除灾难,人们向太阳神阿波罗求助,阿波罗提出要求,说必须将他神殿前的立方体祭坛的体积扩大1倍,否则疫病会继续流行。起初,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满足这一要求会有多大困难,但经过多次努力还不能办到时,才感到事态的严重。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求教于当时最伟大的学者柏拉图,柏拉图经过慎重的思考,也感到无能为力。这就是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之一的倍立方体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已知一个立方体,求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两倍。 任意给定一个角,仅用直尺和圆规作它的角平分线是很容易的,这就是说,二等分任意角是很容易做到的。于是,人们自然想到,任意给定一个角,仅用直尺和圆规将它三等分,想必也不会有多大困难。但是,尽管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没能把看来容易的事做成。于是,第二个尺规作图难题——三等分任意角问题产生了。 正方形是一种美丽的直线形,圆是一种既简单又优美的曲线图形,它们都有面积,能不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一个给定的圆的面积?这就是尺规作图三大难题的第三个问题——化圆为方问题。 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既引人入胜,又十分困难。希腊人为解决三大几何问题付出了许多努力,后来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也一再向这三大问题发起攻击,可是,这三大问题却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悬而未决。问题的妙处在于它们从形式上看非常简单,似乎应该可以用尺规作图来完成,而实际上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们都要求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而且只能有限次地使用直尺和圆规。某个图形是可作的就是指从若干点出发,可以通过有限个上述基本图形复合得到。这一过程中隐含了近代代数学的思想。

(完整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绝对经典)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要点) 1、尺规作图的定义: 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 尺和圆规作图。最基本 ,最常用的尺规作图 通常称 基本作图 。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 作图组成的。 2、五种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题目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 a . 求作:线段 AB ,使 AB = a . 作法: ( 1) 作射线 AP ; (2) 在射线 AP 上截取 AB=a . 则线段 AB 就是所 求作的图形。 (2)题目二: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已知:如图,线 段 MN. 求作:点 O ,使 MO=N (O 即 O 是 MN 的中点) 作法: (1)分别以 M 、 N 为圆心,大于 的相同线段为半 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 P , Q ; (2)连接 PQ 交 MN 于 O . 则点 O 就是所求作 的MN的中点。 (3)题目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 ∠ AOB , 求作:射线 OP, 使∠ AOP =∠ BOP (即 OP 平分∠ AOB )。 作法: ( 1)以 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 分别交 OA , OB 于 M ,N ; ( 2)分别以 M 、N为圆心, 大于 的线段长为 半径画 ( 3) 作射线 OP 。 则射线 OP 就是∠ AOB 的角 平分线。 (4)题目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 ∠ AOB 。 求作:∠ A ' O ' B ',使 A 'O 'B ' =∠ AOB 教 学 过 程

数学史总结 ()

数学史概论期末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个把π计算到3.1415926<n <3.1415927 的数学家是( B ) A.刘徽 B.祖冲之 C.阿基米德 D.卡瓦列利 2.我国元代数学着作《四元玉鉴》的作者是( C ) A.秦九韶 B.杨辉 C.朱世杰 D.贾宪 3.就微分学与积分学的起源而言( A ) A.积分学早于微分学 B.微分学早于积分学 C.积分学与微分学同期 D.不确定 4.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着作中,最早的一部是( D ) A.《孙子算经》 B.《墨经》 C.《算数书》 D.《周髀算经》 5.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V+F-E=2这个公式叫( D )。 A.笛卡尔公式 B.牛顿公式 C.莱布尼茨公式 D.欧拉公式 6.中国古典数学发展的顶峰时期是( D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宋元时期 7.最早使用“函数”(function)这一术语的数学家是( A )。 A.莱布尼茨 B.约翰·伯努利 C.雅各布·伯努利 D.欧拉 8.1834 年有位数学家发现了一个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微的函数例子,这位数学家是( B )。 A.高斯 B.波尔查诺 C.魏尔斯特拉斯 D.柯西 9.古埃及的数学知识常常记载在( A )。 A.纸草书上 B.竹片上 C.木板上 D.泥板上 10.大数学家欧拉出生于(A ) A.瑞士 B.奥地利 C.德国 D.法国 11.首先获得四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数学家是( D )。 A.塔塔利亚 B.卡当 C.费罗 D.费拉利 12.《九章算术》的“少广”章主要讨论( D )。 A.比例术 B.面积术 C.体积术 D.开方术 13.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 A )。 A.美索不达米亚 B.埃及 C.阿拉伯 D.印度 二、填空题 14 15.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着作中,《周髀算经》是最早的一部。包含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16.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图表,在中学课本中称其为_杨辉_ 17.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全书共分13 卷,包括有(5)条公理、(5)条公设。 18.两千年来有关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五公设的争议,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 19.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的《代数学》第一次给出了一次和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并用__几何___方法对这一解法给出了证明。 20.被称为“现代分析之父”的数学家是(魏尔斯特拉斯),被称为“数学之王”的数学家是(高斯)。 21.第一台能做加减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是数学家帕斯卡于1642 年发明的。 22.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在整个二十世纪,这些问题一直激发着数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23.首先将三次方程一般解法公开的是意大利数学家(卡当),首先获得四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数学家是(费拉利)。24.欧氏几何、罗巴契夫斯基几何都是三维空间中黎曼几何的特例,其中欧氏几何对应的情形是曲率恒等于零,罗巴契夫斯基几何对应的情形是曲率为负常数。 25.中国历史上最早叙述勾股定理的着作是《周髀算经》,中国历史上最早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赵爽)。 三、简答题 26.简述莱布尼茨生活在哪个世纪、所在国家及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 答:莱布尼茨于 1646 年出生在德国的莱比锡,其主要数学成就有:从数列的阶差入手发明了微积分;论述了积分与微分的互逆关系;引入积分符号;首次引进“函数”一词;发明了二进位制,开始构造符号语言,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数理逻辑的思想。 27.写出数学基础探讨过程中所出现的“三大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答:一,逻辑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罗素和怀特黑德,主要观点是:数学仅仅是逻辑的一部分,全部数学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二,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希尔伯特,主要观点是:将数学看成是形式系统的科学,它处理的对象不必赋予具体意义的符号。三,直觉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布劳维尔,主要观点是:数学不同于数学语言,数学是一种思维中的非语言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内省式构造,而不是公理和命题。

(完整版)学生2014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总结(1)

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 五种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题目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使AB = a . 作法: (1)作射线AP; (2)在射线AP上以A为圆心a为半径, 截取AB=a .则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题目二:作已知线段的中垂线。 已知:如图,线段MN. 求作:点O,使MO=NO(即O是MN的中点). 作法: (1)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P,Q; (2)连接PQ交MN于O. 则点O就是所求作的MN的中点。 (试问:PQ与MN有何关系?PQ垂直平分线段MN) 题目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OB, 求作:射线OP, 使∠AOP=∠BOP(即OP平分∠AOB)。 作法: (1)以O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两 弧交∠AOB内于P; (3)作射线OP。 则射线OP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题目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请自己写出“已知”“求作”并作出图形,不写作法)

题目五: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b,c. 求作:△ABC,使AB = c,AC = b,BC = a. 作法: (1)作线段AB = c; (2)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弧, 以B为圆心a为半径作弧与 前弧相交于C; (3)连接AC,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六: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m,n, ∠α. 求作:△ABC,使∠A=∠α,AB=m,AC=n. 作法: (1)作∠A=∠α; (2)在AB上截取AB=m ,AC=n; (3)连接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七: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α,∠β,线段m . 求作:△ABC,使∠A=∠α,∠B=∠β,AB=m. 作法: (1)作线段AB=m; (2)在AB的同旁 作∠A=∠α,作∠B=∠β, ∠A与∠B的另一边相交于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图形(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用尺规作图》习题含答案

4.4《用尺规作图》习题含答案 1.下列尺规作图分别表示:①作一个角的平分线,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③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其中作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在△ABC中,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图正确的是( 3.下列关于用尺规作图的结论错误的是() A.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B.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C.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二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D.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4.如图,在△ABC,∠C=90°,∠ABC=40°,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E、F; 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 ③作射线AG,交BC边于点D,则∠ADC的度数为. 5.如图,在△ABC,∠C=90°,∠ABC=40°,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E、F; 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 ③作射线AG,交BC边于点D,则∠ADC的度数为.

4.4《用尺规作图》习题解析 1.【分析】利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进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作法正确; 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正确; ③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缺少另一个交点,故作法错误; 故选:A. 2.【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解答 【解答】解:BC边上的高应从点A向BC引垂线, 只有选项D符合条件, 故选:D. 3.【分析】A.根据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AAS或ASA,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B.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角,这个三角形不一定能作出; C.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二条边,HL或SAS,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D.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SSS,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解答】解:A.根据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AAS或ASA,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角,不一定作出这个三角形, 所以B选项符号题意; C.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二条边,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这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作出. 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中的作图步骤知,AG是∠CAB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解法一:连接EF. ∵点E、F是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AB、AC的交点,

数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古埃及数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 )。 A.埃及纸草书和苏格兰纸草书 B.兰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 C.莫斯科纸草书和希腊纸草书 D. 兰德纸草书和尼罗河纸草书 2.以“万物皆数”为信条的古希腊数学学派是( )。 A.爱奥尼亚学派 B.伊利亚学派 C.诡辩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3.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我国古代名著是( )。 A.《九章算术》 B.《孙子算经》 C.《周髀算经》 D.《缀术》 4.首先使用符号“0”来表示零的国家或民族是( )。 A.中国 B.印度 C.阿拉伯 D.古希腊 5.欧洲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期过后,第一位有影响的数学家是( )。 A.斐波那契 B.卡尔丹 C.塔塔利亚 D.费罗 6.对微积分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其发现者是( )。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开普勒 D.牛顿 7.对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 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 8.公元前4世纪,数学家梅内赫莫斯在研究下面的哪个问题时发现了圆锥曲线?( ) A.不可公度数 B.化圆为方 C.倍立方体 D.三等分角 9.《九章算术》中的“阳马”是指一种特殊的( ) A.棱柱 B.棱锥 C.棱台 D.楔形体 10.印度古代数学著作《计算方法纲要》的作者是( ) A.阿耶波多 B.婆罗摩笈多 C.马哈维拉 D.婆什迦罗 11.射影几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 A.音乐演奏 B.服装设计 C.雕刻艺术 D.绘画艺术 12.微分符号“d”、积分符号“”的首先使用者是( ) A.牛顿 B.莱布尼茨 C.开普勒 D.卡瓦列里 13.作为“非欧几何”理论建立者之一的年轻数学家波尔约是( )

七年级下学期尺规作图题练习(最新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尺规作图题练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基本作图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 基本作图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已知∠AOB 求作:∠A’O’B’,使A’O’B’=∠AOB 基本作图三: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如图).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CD .基本作图四: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已知∠AOB ,请作出它的角平分线OP. 基本作图五: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已知:如图,点A 在上, 1l 求作:直线,使经过点A ,且⊥2l 2l 2l 1 l 作法:①以点A 为圆心,以为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于B 、C 1l ②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以大于 BC 为半径,在一侧作弧,交点为D 211l ③连接AD ∴AD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2 l (2)过直线外一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已知:如图,直线及直线外一点A 1l 1l 求作:直线,使经过点A ,且⊥2l 2l 2l 1 l 作法:①以点A 为圆心,以大于点A 到的距离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于B 、C 1l 1l ②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以大于 BC 为半径,在另一侧作弧,两弧交于点D 2 1③连接AD ∴AD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2 l A B

B 练习: 1、请在图中作出△ABC 的 2、请在图中作出△ABC 的BC 边上的中点E.角平分线BD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3、已知:如图,∠AOB 内有两定点C 、D 求作:一点P 使PC=PD ,且P 到∠AOB 的 两边之距相等 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4、张庄A 、李庄B 位于河沿L 的同侧,现在河沿 L 上修一泵站C 向张庄A 、李庄B 供水,问泵站修 在河沿L 的什么地方,所用水管最少? 5、过点C 作一条线平行于AB 6、已知:如图,∠,∠,线段m . αβ求作:△ABC ,使∠A= ∠,∠B=∠,AB=m . αβ

数学史

1、简述数学的文化特点。 正确答案:数学以抽象的形式,追求高度精确、可靠的知识;数学追求最大限度的一般性模式特别是一般性算法的倾向;数学是创造性活动的结果,追求艺术和美的特征。 2、简述欧几里德《原本》中所确立的公理化思想。 正确答案:公理化思想是古希腊时期在欧氏几何中确立数学演绎范式。(2分)这种范式要求一门学科中的每个命题必须是在它之前已建立的一些命题的逻辑结论,(2分)而所有这样的推理链的共同出发点,就是一些基本定义和被认为不证自明的基本原理——公理或公设。这就是所谓的公理化思想。3、简述数学符号化在近代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数学符号系统化首先归功于法国防大学数学家韦达,由于他的符号体系指点入导致代数性质上产生重大变革。(2分)吉拉德的《代数新发现》和奥特雷德的《实用分析术》继承了韦达的做法,使采用数学符号的风气流行起来。(2分)笛卡尔对韦达所使用的代数符号进行了改进】 3简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正确答案:【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内引进所谓“坐标”的概念(2分)。借助这种坐标概念,把平面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x,y)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对实数(x,y)都对应于平面上的一个点,反之,每一个点都对应于它的坐标(x,y)。(3分)这样,可以将一个代数方程f(x,y)=0与平面上一条曲线对应起来,于是几何问题便可归结为代数问题,并反过来通过代数问题的研究发现新的几何结果。】 5、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最早的一部是() 正确答案:【周脾算经】 6、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 正确答案:【赵爽】 7、发现不可公度量的是() 正确答案:【毕达哥拉斯学派】 8、世界上第一个把π计算到3.11415926<π<3.1415927的数学家是() 正确答案:【祖冲之】 9、几何原本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欧几里得】 10、世界上讲述方程最早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中国的九章算术】 11、人类关于数概念的认识大致经历过身体指代、集合指代、刻痕记事、语言表达、()等五个阶段。 正确答案:【科学记数】 12、数学史的研究方法有考证方法、逻辑方法、动态方法、()等。 正确答案:【比较方法】 13、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顶峰时期为()。 正确答案:【宋元时期】 14、在进位制和计数法方面,罗马人采用()进制计数法。 正确答案:【十】 15、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最后一位几何学家是(帕普斯),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数学家是()。 正确答案:【希帕蒂娅】 16、中国古代数学中,分数计算理论称为(分数四则运算),比例算法称为()。 正确答案:【比率算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2.4 用尺规作图1试卷

《用尺规作角》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作图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A.画直线AB=10厘米 B.画射线OB=10厘米 C.已知A,B,C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 D.过直线AB外一点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平行 2.下列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A.用刻度尺和圆规作△ABC B.用量角器画一个300的角C.用圆规画半径2cm的圆D.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 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 C.直尺、量角器 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4.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A.以点O为顶点作∠AOB B.延长线段AB到C,使AC=BC C.作∠AOB,使∠AOB=∠αD.以A为圆心作弧 5.图中的尺规作图是作() 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C.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D.角的平分线 6.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A.作射线AB,使AB=a B.作∠AOB=∠a C.延长直线AB到点C,使AC=BC D.以点O为圆心作弧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OA于点B B.以∠AOB的边OB为一边作∠BOC

C.以点O为圆心画弧,交射线OA于点B 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BC=AB 8.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错误的是() A.作∠AOB,使∠AOB=3∠αB.作线段AB,使线段AB=a C.以点O为圆心画弧D.作∠ABC,使∠ABC=∠α+∠β 9.下列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A.用量角器画∠AOB的平分线OP B.利用两块三角板画15°的角 C.用刻度尺测量后画线段AB=10cm D.在射线OP上截取OA=AB=BC=a 10.下列关于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 A.作∠AOB的平分线OE=3 cm B.画直线AB=线段CD C.用直尺作三角形的高是尺规作图 D.已知A、B、C三点,过这三点不一定能画出一条直线 11.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A.画线段MN=3cm B.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 C.用三角尺作过点A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 D.已知∠α,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AOB,使∠AOB=2∠α 12.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错误的是() A.作∠AOB,使∠AOB=3∠α B.以点O为圆心作弧 C.以点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作弧 D.作∠ABC,使∠ABC=∠α+∠β 二、填空题 13.作图题的书写步骤是、、,而且要画出和,保留. 14.下列语句表示的图形是(只填序号) ①过点O的三条直线与另条一直线分别相交于点B、C、D三点:.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4 用尺规作图

2.4 用尺规作图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尺规作图的痕迹表示的是() A. 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 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C. 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D. 尺规作角的平分线 2.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 A. 延长射线AB到D B. 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 C. 作直线AB=3cm D. 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 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A.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 平分一个已知角 C. 在射线上截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 作一条直线的垂线 4.在直线m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10cm,BC=4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的长为() A. 3cm B. 7cm C. 3cm或7cm D. 5cm或2cm 5.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列作法正确的是() A. B. C. D. 6.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是根据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作的.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7.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用到下面选项的哪个基本事实()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8.如图,用尺规法作∠DEC=∠BAC,作图痕迹的正确画法是() A. 以点E为圆心,线段AP为半径的弧 B. 以点E为圆心,线段QP为半径的弧 C. 以点G为圆心,线段AP为半径的弧 D. 以点G为圆心,线段QP为半径的弧 9.在△ABC中,AB=AC,∠A=80°,进行如下操作: ①以点B为圆心,以小于AB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A、BC于点E、F; ②分别以E、F为圆心,以大于EF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③作射线BM交AC于点D, 则∠BDC的度数为() A. 100° B. 65° C. 75° D. 105° 10.如图,在△ABC中,∠C=9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AD=∠CAD B. 点D到AB边的距离就等于线段CD的长 C. S△ABD=S△ACD D. AD垂直平分MN 二、填空题

数学史(考试重点及答案)

1. 简述数学史的定义及数学史课程的内容。 答: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数学史课程的功能可以概括成以下四部分: (1)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学习关于数学的专门知识,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 (2) 复习已有知识:按学科讲述学过的数学知识,系统的提高对该学科的理解。 (3) 了解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数学各学科的发展,了解没有学过的学科的内容。 (4) 受到思想教育:通过了解数学家为数学而奋斗的高尚品质,陶冶数学情操。 2.简述数学内涵的历史发展。 答:数学的内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A数学是量的科学:公元前4世纪。 B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19世纪。 C 数学研究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与联系:20世纪50年代。 D数学是作为模式的科学:20世纪80年代。 1.简述河谷文明及其数学。 答:历史学家往往把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称之为“河谷文明”,因为这些国家是在河流的入海口建立的。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巴比伦文明;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国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产生较早,纪元前已经衰微,而印度、中国的数学崛起较晚,却延续至中世纪。 2. 简述纸草书与泥板文书中的数学。 答: 古埃及人在一种纸莎草压制成的叶片上书写,幸存至今,被称为纸草书。莱茵德纸草书(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中有84个数学题目;莫斯科纸草书(现存于俄国普希金精细艺术博物馆)中有25个数学题目;还有其他纸草书。 纸草书中的数学知识包括:(1)算术,包括加法运算、单位分数、十进制计数、位置法;(2)几何,包括面积、体积计算和四棱台体积公式。 美索不达米亚人用尖芦管在湿泥板上写字,然后将湿泥板晒干或烘干,幸存至今,被称之为泥板文书。出土50万块其中数学文献300块。 泥板文书中的数学包括:(1)记数,包括偰形文、60制、位值原理;(2)程序化算法,包括??1.414213;(3)数表;(4)x2–px–q=0 ,x3=a,X3+X2=a (5) 几何,测量、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勾股数值。代数学。 1.简述几何三大问题及历史发展。 答: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完成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1)画圆为方:作一个与给定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2)倍立方体:求作一个正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两倍; (3)三等分角:分任意角为三等份角。 历史发展:从古代希腊开始,人们对三大问题做了不断的探索但没有解决;直到19世纪人们才能用代数学等的知识彻底解决了;彻底解决证明是不可能的,有的人不了解历史有时仍然盲目的研究它。 2.简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答:欧几里德集古代希腊论证数学之大成,写成第一部典范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 前六卷相当于几何内容。第1卷首先用23个定义给出了点、钱、面、圆以及平行线等原始概念,接着提出了5个公社和5个公理,第2卷主要讨论几何代数,第3卷是与圆有关的一些问题,包括圆、弦、割线、切线以及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一些熟知的定理,第4卷在引入了圆的内接和外切圆形的概念以后,讨论了给定圆的某些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第5卷讨论了有关量的比例理论,第6卷主要是将激励理论应用于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相似三角形等。第7、8、9卷主要研究初等数论。第10卷讨论无理数。后3卷是立体几何的内容.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二课资料:尺规作图数学史

初中尺规作图数学史 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 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 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 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 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五种基本作图: 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 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 3.做一角的角平分线 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 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 ⑴ 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两 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 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 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 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 用尺规作图习题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2.4 用尺规作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尺规作图的痕迹表示的是() A. 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 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C. 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D. 尺规作角的平分线 2.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 A. 延长射线AB到D B. 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 C. 作直线AB=3cm D. 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 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A.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 平分一个已知角 C. 在射线上截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 作一条直线的垂线 4.在直线m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10cm,BC=4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的长为() A. 3cm B. 7cm C. 3cm或7cm D. 5cm或2cm 5.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列作法正确的是()

A. B. C. D. 6.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是根据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作的.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7.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用到下面选项的哪个基本事实()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8.如图,用尺规法作∠DEC=∠BAC,作图痕迹的正确画法是() A. 以点E为圆心,线段AP为半径的弧 B. 以点E为圆心,线段QP为半径的弧 C. 以点G为圆心,线段AP为半径的弧 D. 以点G为圆心,线段QP为半径的弧 9.在△ABC中,AB=AC,∠A=80°,进行如下操作: ①以点B为圆心,以小于AB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A、BC于点E、F; ②分别以E、F为圆心,以大于EF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③作射线BM交AC于点D, 则∠BDC的度数为() A. 100° B. 65° C. 75° D. 105°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尺规作图(绝对经典)

B P A a 老师 姓名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 名称 数学 年级 初一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尺规作图 教学 重点 1. 掌握几种尺规作图的作法 2. 能利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要点) 1、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 2、五种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题目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 作法: (1) 作射线AP ;

O Q P N M O N M B P A (2) 在射线AP 上截取AB=a . 则线段AB 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题目二: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已知:如图,线段MN. 求作:点O ,使MO=NO (即O 是MN 的中点). 作法: (1)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P ,Q ; (2)连接PQ 交MN 于O . 则点O 就是所求作的MN的中点。 (3)题目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OB , 求作:射线OP, 使∠AOP =∠BOP (即OP 平分∠AOB )。 作法: (1)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 分别交OA ,OB 于M ,N ; (2)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 的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AOB 内于P; (3) 作射线OP 。 则射线OP 就是∠AOB 的角平分线。

数学史知识点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1.周髀算经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周髀算经》是最早的一部。卷上叙述的关于荣方与陈子的对话,包含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我国最早记载勾股定理,中国历史上最早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赵爽。) 我国古代著作《周髀算经》中的“髀”是指竖立的表或杆子。 2.九章算术 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提出了各种多边形、圆、弓形等的面积公式;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完整法则。后者比欧洲早1400多年。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则,称为衰分术;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序基本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和分数开方法则。它奠定了中国在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九章算术》中的“阳马”是指一种特殊的棱锥) 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今有术、衰分术及其应用方法,构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复比例、连锁比例在内的整套比例理论。西方直到15世纪末以后才形成类似的全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了盈不足、盈适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的解法。这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传到西方后,影响极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由莱布尼兹提出完整的线性方程的解法法则。这一章还引进和使用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与现今代数中法则完全相同;解线性方程组时实际还施行了正负数的乘除法。这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数的范围,扩展了数系。外国则到7世纪印度的婆罗摩及多才认识负数。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与

数学史重点内容汇总

古埃及与古巴比伦部分 1.与其他科学相比,数学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重大理论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不去追溯古今数学思想方法的演变与发展,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真谛,正确把握数学科学发展的方向。正如法国注明数学家庞加莱所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数学的未来,最适合的途径就是研究数学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2.数学史主要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数学史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3.学习数学史的意义:首先,数学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伸性。科学史现实性还表现在为我们今日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教训和历史借鉴,遇见科学未来,使我们在明确科学研究方向上少走弯路或错路,为当今科技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总结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数学发展不无益处。因此,我国著名数学史家李文林先生曾经说过: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数学科学。 其次,数学史已经广泛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因而数学史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的人类文化史,又是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和价值取向。 再者,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了解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也忽略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和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历史。同时,数学史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既可以使数学类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数学专业训练的同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也可以使文科或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数学的概貌,获得数理方面的修养。此外,历史上数学家的业绩与品德也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4.保存至今有关数学的纸草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东方展室的兰德纸草书,由英国人兰德1858年搜集到的;另一种是收藏于俄国莫斯科美术博物馆的莫斯科纸草书,由俄罗斯人郭列尼舍夫1893年搜到的。两份纸草书都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作品,为古埃及人记录一些数学问题的问题集。兰德纸草书长544cm,宽33cm,共载有85个问题,莫斯科纸草书长544cm,宽8cm,共载有25个问题。 5.古埃及人使用的是十进记数制,并且有数字的专门符号,古埃及人的记数系统是叠加制而不是位值制。即,十进叠加记数制。 6.古埃及纸草书中出现的“计算若干”的问题,实际上相当于方程问题,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试位法。 7.古埃及人通过具体问题说明了高为h,底边长为a和b的正四棱台的体积公式是V=1/3(a*a+a*b+b*b)*h著名得数学史家贝尔形象的将这一古埃及数学杰出称为“最伟大的埃及金字塔”。 8.古巴比伦使用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的记数采用60以下十进制,60以上60进位值制。9.我们介绍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数学,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容都与那个地区的社会和生活的需要密切相关。古巴比伦人对天文学的研究比较感兴趣,因此,相对而言,他们的以60进位记数法为基础的的算术与代数较为领先。而古埃及人偏重于测量与建筑施工,因而他们的几何成果比较突出。 这些表明,数学从他的萌芽之日起,就是以实际需要为基础的,离开了实际需要,数学研究就缺少了直接动力,数学也就不能迅速发展了。需要指出的是,在古巴比伦或古埃及的数学中,虽然出现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数表和重要的公式,但他们的数学知识还仅仅表现为对于一些实际问题观察的结果以及某些经验的积累,数学学科所特有的逻辑思维与理论概括甚至还未被他们察觉,更谈不上掌握了。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代,数学还只是作为一种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与度量的问题的工具或者方法,其所给的仅仅是“如此去做”,而基本没有涉及到“为什么这样做”,这标志着他们的数学还远没有进入到理性思维的阶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史家M。克莱因在《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按这个标准说,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好比粗陋的木匠,而希腊人则是大建筑师。”真正科学意义下的理性数学,是由希腊人为我们提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