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教育的转变,小学德育工作逐渐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健康成长,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摇篮。

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应该通过德育工作组织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如道德讲座、班会活动、读书分享会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接受德育的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榜样。

家庭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为了构建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模式,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工作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们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方针和成果,了解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社会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社会情境,了解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社会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参与也是培养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与价值。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学校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小学生最主要的教育场所,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首要责任。

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德育课程和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集会活动、校园文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考评制度,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引导,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和秩序。

其次,家庭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家庭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承担者,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要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意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应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社会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社会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他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力量。

社会应当为学校提供支持与帮助,积极参与到小学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榜样和行为示范。

社会各界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向家长传递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履行教育责任。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可以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阳光、正直的人格。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小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识,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指的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育人的一种工作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家庭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的最主要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和塑造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行。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持。

社会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学习实践道德原则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环境。

社会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关心孩子的成长,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庭要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社会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德育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青少年一代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但德育却不是凭借这“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配合。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延伸。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相互合作,协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认识“三位一体”和谐德育,拓宽德育途径,整合德育资源。

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学校德育做到了计划性和课程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正确的道德知识的学习、各种情境的设置,走进工厂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具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明白生活中的对与错;《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学,教师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认知程度、适时渗透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不足,学校来抓好和谐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和谐德育工作中,给予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设立集体奖项进行表彰。

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劳动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逐渐增强。

学校教育中个别化教育不足,家庭教育中个别教育优势弥补。

学校教育虽然大力提倡开展个别教育,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育时,仍然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针对性。

这时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就成为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孩子是在家长的直接关心和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脾气、爱好、习惯等家长是十分清楚的,教育针对性更强。

因此,学校的和谐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通过家访、电话等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使家长更好地开展对孩子的教育。

[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

[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

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浅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模式广州市第八十三中学马炳均摘要: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任何的教育体系都是系统性极强的,这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创新传统德育理念,打破常规,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德育网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体了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这正是新形势下教育理念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一、德育新模式的实施背景所谓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式样。

传统德育的模式是以课堂灌输道理和校内简单教化为主的标准样式。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与国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同时,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发生的巨大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对学校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我校正努力探索和实践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这样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努力突破学校德育工作的局限性,多方面拓展德育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学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形成有效合理的德育运行机制,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变,学生的思想感情呈现了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倾向,学生违法违纪的现象日益严重。

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时的困难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其次,学生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口之家不断增加。

经济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独生子女占的比例急剧增加,学校德育工作和家庭教育都出现滞后社会经济经济发展的情况。

在网络游戏和各种传媒的负面影响之下,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的失当,学生的思想行为极易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

第三,社区教育缺失,学生校外生活德育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学生极容易误入歧途。

目前,城郊农村城市化步伐加速,学生生活的社区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

红寺堡中心小学德育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网络图

红寺堡中心小学德育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网络图

红寺堡中心小学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图红寺堡中心小学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如何在这三种教育想到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德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德育整体时效性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

学校与社区联手充分发挥社区德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格局,使学生在校与再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因此,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明确意义,加大宣传力度“三结合”教育指导思想鲜明、内容具体,有领导机构,并且制定学校教育职责,用过讲座、宣传等方式号召家庭、社会与学校相结合,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为教育下一代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各项活动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建立义务承诺制度,为此项活动开展得更好,效果更佳显著,人们同时发挥作用层层宣传,以增强家长和社会人群对学生教育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的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

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关在吸引儿童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四、做好活动中的“三位一体”联络学校掌握学生在学校及进社区后活动、学习的表现,及时得形式反馈到家长那里,将反馈信息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做好平时与学生所在的社区、家庭的联络,使学校、家庭、社会各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潜能,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使我校的教育再上新台阶。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校教育孤位、社会教育错位、家庭教育缺位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市“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需建设。

一、学校教育孤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教育显得很孤立,主要表现在:1、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充分的。

尤其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

他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对教育应有的投入、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的重视、支持。

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教育指责的多,关心的少。

2、许多家长也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

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3、就学校本身而言,管理者往往将学校定位为一个“小社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往自己头上加,缺少与社会、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等模式,在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校与社会、家庭更加孤立起来。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地发挥。

二、社会教育错位从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存在着两多两少:一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多,包括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洗头房、美容店、城市“牛皮癣”、淫秽光盘、淫秽图书、学生彩票、非法饮食摊点等等。

相对而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活动场所明显不足。

让我们细数一下孩子值得去的活动场所或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尴尬就一目了然了。

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管理体系

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管理体系

关于构建“三位一体”及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县教育部门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管理体系的文件精神,就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任务。

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探索和思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特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加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必然要在教育要求、内容和方式等多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

学校可以每周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总结反馈一周内的各类信息,表扬好人好事,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感化学生;可以通过制定阶段性小目标,循序渐进地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树立德育层次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还可以开展“阳光少年总动员”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每月主题(文明待人、主动学习、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行为常规和良好品质),围绕这些主题,组织学生针对性地自查自纠教育活动。

通过校园“童谣知规范、情景演示强规范”等有计划有组织的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行为常规。

二、加强家校联系,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学校可以自身的优势辐射到家庭。

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主题班会等活动,发动教师多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家长携手发现孩子的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化教育方式。

三、联合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德育网络。

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德育走向社会化已得到广泛认同。

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源和力量,通过建立校外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等,开展护绿、助残、国防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特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寻求在德育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使德育活动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获得情感认同,使学生个性与才华得到较完美的发展。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一、目标任务我们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为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同时,我们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我们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具体措施如下: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

同时,我们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

我们将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

每周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增强教育效果。

3、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

我们将动员选派工作责任心强、教育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4、学校教育资源要与村中共享。

我们将主动给村里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学校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并提供师资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我们要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帮扶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工作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以上措施,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

在实践中,德育工作需要“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这个模式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扮演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置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课程,如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意识。

这样学校就能为学生提供稳定、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家庭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补充,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倡导诚实、勤劳、友爱和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指导孩子认识自我、认知世界、接纳他人,增强孩子自我意识、自信心和自信心,加强家庭教育力度,从家开始教育,扩展到社区和单位,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

社会是学生的另一个重要教育环境,家庭与社会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如媒体、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等,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能够从多个层面培养孩子的道德思想和意识,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建设和谐校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发展,努力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_高一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_高一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_高一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近年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体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更是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来说,学校应该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持锻炼不放弃,教育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保持意志力和毅力,让品德的阳光照亮每个学生的成长之路。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家庭的影响尤为重要。

家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特长和习惯养成。

家长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慢慢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理解和支持孩子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家长要把体育运动看作是培养孩子身心素质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不仅仅是单纯的锻炼身体,更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

对于高中学生,从社会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社会应该注重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和活动,为学校和家庭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资源。

社会要组织各种体育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会协作、竞争、团结等社会价值观。

社会也应该加强体育教育的普及,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学生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体育课程,让更多孩子收获体育的快乐和健康。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学校5篇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学校5篇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学校5篇篇1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继续坚持“以德治校、以德养校”的办学思想,以“一日常规”和“星级评价”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六好”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德育工作网络化,加强德育队伍建设1.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我们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此外,我们还积极与社会相关部门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德育活动。

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是选拔和培养班主任队伍。

选拔那些年轻有为、乐于奉献、善于钻研、能起带头作用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学校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座谈、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加强师德教育。

师德是教师之魂,我们通过政治学习、师德演讲、师德考核等形式,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二、德育工作多样化,提升德育工作实效1. 注重常规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晨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 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如结合“学雷锋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结合“端午节”,开展“屈原精神伴我成长”等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德育工作特色化,彰显学校德育品牌1. 创建“星级评价”体系。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德育体系。

它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作为小学生德育的主要场所和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和教育方案,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指导和管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和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提供了许多德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小学生的德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要加强合作与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社区服务站等,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尊重、合作和奉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

学校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品德养成的主要途径。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通过各类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德育宣传教育,组织各类德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学校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团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家庭是小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在子女的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和价值观,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的发展。

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社会是小学德育的重要支撑,社会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补充。

社会教育应该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造精神。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感受社会情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支持,为学校和家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共同育人,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这个世纪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今日的未成年人终会成为明日的主力军。

“德者,本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新世纪人才的发展目标。

当今,“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家庭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学校有培育人才的任务;社会有“有用的人”的呼声;国家有“栋梁之才”的需求。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临着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内涵所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合力作用,使各渠道畅通,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方面当前,虽然中小学都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困难重重: “升中指挥棒”使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难以改观;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又遭遇安全责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效果易受社会的负面影响等。

(二)家庭教育方面因为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一味迁就,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___建立了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以更好地抓好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培养。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更加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育人方式。

因此,学校建立了多种德育工作机构和队伍,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德育思想,使学生的素质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学校方面,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工作。

思政、团委、班主任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育人局面。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学校还通过举办军训和入学教育,开展国防知识、革命传统、军队优良作风和良好行为惯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每周的班会课、德育课教学与研究、表彰大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中的先进份子,树立正气,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通过家长会、___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社会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总之,___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旨在更好地抓好学生的德育方面的培养。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工作主要通过“家访”来进行。

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

教育从来没有脱离家庭和社会而独立存在。

作为义务教育场所,学校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家访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

我们的领导认为,虽然学校是义务教育,但是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遭遇更多的挫折。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

构筑“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强化德育践行力

构筑“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强化德育践行力

构筑“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强化德育践行力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能够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与道德行为培养相结合。

需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为有效整合的实施途径,极大地帮助学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在共同奠定促进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人文品质等。

【关键词】三位一体;实施途径;德育为先;整合资源;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092-02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渠道。

德育活动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优秀品德的教育活动。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不把知和行以及经验和知识等对峙起来,而是辩证地把他们关联起来使之成为整体。

[1]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整合,能够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与道德行为培养相结合。

需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为有效整合的实施途径,极大地帮助学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在共同奠定促进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涵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人文品质等。

一、学校是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主体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知行统一,以做促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与价值观,体现出践行是检验德育目标的最好方式。

而学校教育作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主体,要做好整体规划,树立大德育观,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目标融入德育活动中,让德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实现德育资源的整合融通,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1.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涵盖了很多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民歌民谣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叉镇中心学校2011-2012年度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方社会一些不健康东西的涌入,特别是享乐、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学校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摇篮,对中小学德育建设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要认真落实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坚持德育首位,育人重育心,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的落实,主阵地又是学校这块热土,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

为此,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就落在了中小学。

要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思想,采取以中小学主要领导挂帅,共青团、少先队为龙头,学校政教和班主任为基础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德育环境建设为契机,狠抓学校德育工作。

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四个建设,三个教育活动。

l、德育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

各中小学必须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政治合格,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骨干担任德育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团队干部和政教干部,让其放手、放胆,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及系列活动。

2、德育基地建设。

德育基地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各中小学要以当地名胜或烈士陵园为学生爱国主义校外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中小学生,以学校政教、共青团、少先队牵头,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通过在烈士纪念碑下,讲革命传统、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同时,认真抓好学校内部德育基地的建设,如学校德育室、队部室、校史陈列室、科技活动室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爱学校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3、德育制度建设。

为更好地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

如团队主题性活动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每日升降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制度、学生违纪管理制度、与社会、家长联系制度。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落实,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

4 、德育环境建设。

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不仅教育部门要抓,而且全社会都要共同抓。

在这方面,必须从优化德育环境入手,坚持落实“三百”方针,组织学生看一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读一百本爱国主义书籍,唱一百首爱国主义歌曲,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内容的德育活动主旋律。

首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同时,狠抓校园内部德育环境建设,每天对学校发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宣传,对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评论,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达到督促规范自己的言行。

其次是利用学校张贴的宣传内容,名人名言、标语口号、名人名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校园宣传画以及学校公开栏,黑板报、墙报、壁板、科技成果展等,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健康、活泼向上。

再次是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及净化建设,校园坚持一日三扫,教室窗明几净,校园整洁美丽,处处赏心悦目,陶治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其尊敬老师,校内校外保持一致,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不打人骂人,关心爱护同学,热爱学校公益事业,爱护学校公物,不攀摘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持校园清洁卫生,校外不毁坏公共设施,不偷盗,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并要求中小学生不看黄色淫秽录相和书刊、不赌博、不迷信、不打游戏,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紧密配合,共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5、狠抓未成年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把它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单一到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中小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通过实施“三百”活动,利用德育“七个一”工程,认真开展“五自”活动和“两史一情”教育,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优势,挖掘教育内涵,发挥教育功能。

同时,各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6、争做“五好小公民”,开展育心教育。

五好小公民教育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育心教育的最好途径。

通过对“五好小公民”的评比和对未成年人的育心教育,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让学生处处以好的、积极的、健康的、美的东西为镜,时时对照自己。

“以人为鉴而明荣辱”,使未成年人随时以先进的人物为榜样,以真善美熏陶自己的心灵,主动与不良习气和不良行为作斗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的侵入,从而修正了自己的言行,促进了学生健康品质的形成。

7、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小评论活动。

各中小学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小评论活动,让学生对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进行评论,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

中学可开展班级和个人创星活动,每周评比一次,小学开展评选“文明学生”活动,每周表扬一次,并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同时,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当地标志性建筑和龙头企业,慰问孤寡老人和军烈属,体味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收集和观看反映社会主义辉煌成就的图片、数据、资料,通过算账对比,了解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裕,看社会主义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坚持法制进校园依法治校法制进校园,依法治校,这是时代的呼唤。

请校外法制课教师定期(每月一次)给学生上法制课,除给学生讲法律基本知识外,要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利用剖析的原理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从案件侦破,案件的性质,治安处罚,刑事责任的承担,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警示学生,防患于未然。

更要让中小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赔偿法》、《劳动法》、《防震减灾法》、《行政处罚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要积极建立“警民共建”学校,定期请武警、公安、交警到学校研究工作,请他们为学生讲社会治安、交通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为整顿学校秩序、防止社会干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到监狱进行参观调查,请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从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后的悔恨以及渴望重新做人的愿望,倾诉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深深地触动,为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法制教育方面,应不单纯只靠司法部门的配合,而在学校内部同样营造一片法制天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中小学普法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普法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普法与学校“三风”、“三化”相结合,普法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普法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做好宣传工作,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法律知识问答及时事政治问答,组织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在每个教室和德育室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五爱”、“五心”、“十情”、“文明学生标准”等,让学生随时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净化学生的灵魂,让不良行为自然泯灭。

通过法制建设进校园,在学生中普法、让学生懂法、守法、用法、规范学生的思想、言行,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守法,什么是犯法,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以“关教”工作为契机,以家长学校为基础,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教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份。

要充分利用其职能作用,配合学校抓好中小学德育教育。

1、抓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每年三月和九月,在新学期开始,可邀请当地家长委员会相关人员深入各中小学给学生讲革命传统,讲艰苦奋斗史,并协助学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教育他们要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听老师的话,教育大同学要关心爱护小同学,激励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学雷锋、做好事”,通过“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让学生比行动,比思想,看谁讲文明,看谁讲礼貌,看谁好事做的多,通过评比,有效促进中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2、抓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或名胜古迹进行缅怀先烈、历史考证等活动。

请关工委或家长学校领导配合学校为学生讲革命史,讲烈士事迹,讲英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勉励学生要好好学习,从小立壮志,踏着先烈足迹,去实现先烈未完成的遗愿,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

3、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实行延安精神进校园。

延安精神进校园,是强化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倡导艰苦朴素,不侈奢浪费,用延安精神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处处为集体着想,用延安精神磨练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时时牢记阶级苦,不忘革命人。

通过对中小学实施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延安精神系列教育,使学生普遍养成艰苦奋斗,爱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不侈著浪费,不攀比,不摆阔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4、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

减轻学生负担,不但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使其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