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大意,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明白亲情、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甜甜的泥土》的情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珍贵。

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甜甜的泥土》。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谈谈他们对“甜甜的泥土”的理解和感受。

(2)简介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感受。

(2)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关爱他人、感恩生活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关爱和感恩的作文。

(2)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如写一篇关于关爱和感恩的故事。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教案:《甜甜的泥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甜甜的泥土》一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o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o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母爱和亲情。

o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宽容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母爱和亲情。

•难点:通过分析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甜甜的泥土》的原文、关键段落、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场景布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教师活动:o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o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妈妈送的特别礼物?那份礼物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o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甜甜的泥土》,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来描写母爱的。

”2.学生活动:o观看视频,感受母爱的温暖。

o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诵读课文(约10分钟)1.教师活动:o指导学生正确诵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节奏。

o示范诵读,并邀请学生尝试诵读,及时纠正发音和语调问题。

2.学生活动:o认真聆听教师示范诵读,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

o尝试诵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的正确性,感受文章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约15分钟)1.教师活动:o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o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线索和主要情节。

2.学生活动:o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1《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爱”字,贯穿着一个“情”字,这就是父母之爱,手足之情。

这是世间最崇高最美妙最炽烈的情感。

它表达了人类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粹,表达了时代开展和前进的方向。

然而以我之见,现代作家写的《甜甜的泥土》一文,读来更让人撕心裂肺,更感人脏腑,更催人泪下。

从内容和主旨上来说,这篇小说是全新的,它首次涉及到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至爱至情的社会问题。

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它告诉我们: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而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同样能得到人们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望所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爱要倍加珍惜,愿天下父母和谐相处,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愿每个继母也像亲妈一样善待孩子,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精神家园。

从写作特色和技巧来说,本文有如下特点:1、立意上本文打破旧窠,另辟溪径,给人新颖独特之感。

2、结尾意蕴丰富深入,富有诗情画意,大大进步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令读者拍案惊奇。

3、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节节生辉,构造严谨,浑然一体。

4、妙用比照衬托手法,推动情节开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像,打分理处读者的心灵,令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迸射出灿烂的思想火花。

鉴于此,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唯一度的高度结合。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注重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如下:教学目的:1、能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构造思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3、能抓住关键、优美的词句进展品味,理解文章主旨。

4、注意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巧妙艺术构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相关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美好。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修辞手法。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2、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重点及难点: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2、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4、教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体会“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含义,导入新课:(我们刚才欣赏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歌中的那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个草”,可能引起许多同学思想上的共鸣,那就是“母爱”。

母爱,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垂手而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到底表现了怎样的母爱呢?)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一) 读准下列词语黯(àn)淡呆滞(zhì) 蹭(cèng) 蓦地(mò dì)愣怔(lèng zheng) 吮(shǔn) 涮(shuàn)净晕眩(yūn xuàn)(二)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试着概述。

过去的妈妈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奶糖融化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2、我们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3、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包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文中的王小亮就是你,那么你拿到母亲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5、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呆呆地凝视着”,此时此刻他想到了什么?明确:1、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她到学校来是给心爱的儿子送最爱吃的奶糖。

2、专心致志地等候放学后的儿子、见不到儿子后内心的悲痛;3、知道。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甜甜的泥土》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小说中个性鲜明、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2. 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技法;3. 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爱好文学作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说中的写作技法,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个性鲜明、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课前导学,预习小说《甜甜的泥土》中的主要内容,把预习的结果以日记形式呈现出来。

在上课时可以对自己的预习结果进行讨论,加深对小说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教学方式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小说内容,学生们需要一起合作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法,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三)教学内容1. 进入主题让学生读一遍第一章节,使用情感图谱,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小说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受,并分享给同学。

2. 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1)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小凤仙、马晓峰等,给出相关的情节描写,并分析描写的技巧。

(3)结合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班级展示。

3. 主题思想的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表现人性、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主题思想,并进行班级展示。

4. 写作技巧的应用(1)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

(2)结合小组分工协作,让学生们准备小说中的写作技法并进行展示,演示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

(四)作业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结果,写出关于小说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内在感受。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和原因。

2. 掌握灌溉的方法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

3. 能够掌握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二. 教学重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影响及其现状。

2. 灌溉的三种方法、灌溉方式的合理使用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

3.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及其方法。

三. 教学难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现状和影响的教学。

2. 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教学。

四.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教材课文和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 导入新课〇出示课程标题和图片,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及考察学生对本文话题的了解情况。

〇呈现一幅画面:一些农民挖沟引水沿着地势的山崖上放着几个水缸。

让学生想象在节水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〇引出话题: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各地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给什么样的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何?〇展开讨论:让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并参照当地实践和普及水资源知识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中。

3. 教学正文〇第一部分: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分配不均原因。

1. 观看探究活动1视频:安徽省双胜水库的受灾情况,了解中国水资源总量和分布区域。

2. 与学生交流同属一个省份的受水资源影响的情况,了解有多少地方存在水资源短缺及影响。

3. 阐释水资源平衡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

〇第二部分:灌溉的方式及现代化设施的应用。

1. 大屏幕展示三种灌溉方式(人工灌溉、雨养灌溉、坡耕田和输水渠),并与学生交流其各自使用的优缺点。

2. 授课并演示如何操作灌溉设施。

3. 分小组讨论现代化灌溉设施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并分享结果。

〇第三部分: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1. 环节导入:让学生解释什么是“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案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体会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导入。

二、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1、词语积累,读准字音:黯淡()愠色()晕眩()蹭着()呆滞()踉跄()()吮着()渗入()2、词义:踉跄:呆滞:惶然:三、整体感知学生配音朗读课文。

听读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写了表达了。

四、分层概括明确:线索是奶糖送奶糖-()-()-()-()-()-()五、合作学习思考题一: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2、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3、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你得到了多年未见的母亲特意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5、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很伤心,“呆呆地凝视着”,不一会后,“他又笑了”,他为什么笑?他除了想到了母爱,还想到了什么?六、生活链接家是:(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

)七、教师寄语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八、布置作业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能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增强对父母的尊敬和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相关教学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母爱有什么理解?母爱在你们生活中的体现。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不懂的字词进行圈点批注。

2. 学生合作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重点讲解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理解和分析,重点感受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让他们理解并珍惜母爱。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母爱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体现?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母爱的伟大。

3. 教师通过相关故事或实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他们对你的爱,并记录下来。

八、教学评价(课后)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一: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小小说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2.能够抓住细节,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伟大的母爱,进一步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导学过程:一.导入: 人世间,母爱让人感动,周围人的爱,更让人震撼。

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向我们讲述的故事《甜甜的泥土》。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黯()淡愠()色惶()然踉()跄().....呆滞()跌()跌撞撞嘀()咕愣()怔().....晕眩()蹭()着吮()吸蓦()地....涮()净.2.《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三.展示学习目标有目标,我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

四.新课导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说也具有一般小说的特点,下面我们先来理清故事情节。

(一)、理情节:问题探究(一)朗读课文,时间五分钟。

请你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检测(一)仿照第一个方框,在下面三个方框内填上恰当的短语,显示故事发展的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

→ → 故事:写一位离异的母亲给儿子送奶糖最终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二)、析人物:问题探究(二)让我们再细读文章、抓住细节,选择最感兴趣的人物,用“我最了解(人物),由文中第段(句子),可知他(她)是的人”的句式,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给同学们一些时间做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再读文章并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亲生母亲:爱子心切的慈母。

王小亮:渴望得到母爱,为人友善,坚强懂事。

机智聪明的小可爱的形象。

后妈:冷酷无情的恶母。

传达室老头:富有爱心,通情达理。

检测(二)读下面几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①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甜甜的泥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如生字词、成语、句式等。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恩、亲情和友情等美好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学期的课程进行导入。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甜甜的泥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甜甜的泥土》,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资料,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甜甜的泥土》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针对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点,如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收获。

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甜甜的泥土》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为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写一封感谢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较好,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词。

但在合作探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感恩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十二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二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_八年级语文教案

十二甜甜的泥土( 苏教版八年级上 )_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掌握文章中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

2、理解文中”甜甜的泥土的含义”。

3、领会母子之间的骨血亲情,品尝作品中朴素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课难点理清文章的构造,.总结文章的 .写作特点。

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此刻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母子之爱的文章,它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

选自台湾新地第一版社第一版的《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刻的蕴涵,回味无穷,我们共同学习这篇小说二、研习课文1、词语增补说明犹如:正像,仿佛。

愠色:愤怒的神色。

蹒跚:走路不稳。

猛然:预料之外地,忽然。

气概汹汹:形容震怒时很凶的样子。

2、通读课文,按小求情节的发展分为哪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提示:第一部分(1---5 段)破题。

经过光景描绘交代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季节。

第二部分( 6----8 段)故事的初步。

这一部分经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绘,表现她心里的震惊和沉痛。

第三部分( 19 段)故事的发展部分。

这一部分写王亮获取糖后的欢喜情形。

王小亮得糖后,惊喜极了,为何这样惊喜?因为”这最喜爱吃的奶糖许久没有吃尝过了”表现她失掉母亲已有很长时间了。

第四部分:故事的热潮。

这部分是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凌虐的状况。

矛盾矛盾发展到了顶点。

经过这部分的描绘出孩子希望离异家庭能言归于好的急迫希望。

这也是千万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共同梦想。

第五部分:( 22-24)故事的终结部分,也是矛盾矛盾的结果。

3.甜甜泥土的含义是什么?(同学们睁开谈论)这个故事照理是一个惨剧那甜甜的泥土寄望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内心,那甜甜的泥土,也包括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

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取了应有的爱和幸福,进而产生生活的盼望和动力。

4.你能概括本文的中心吗?这篇文章的要旨是什么?提示:这篇小说经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盼望获取母爱的激烈梦想,也告诉人间的至亲至爱应当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2. 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4. 合作学习(1)组内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组间交流: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进行课堂练习。

(2)教师点评、指导,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本课所学,进行课后练习。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的文学知识。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关于《甜甜的泥土》的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关于《甜甜的泥土》的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关于《甜甜的泥土》的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文章中情节开展的基本规律,十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了解文中"甜甜的泥土的含义"。

3、体会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品味作品中朴实而富于表现力的言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同窗们,如今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母子之爱的文章,它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

选自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的«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入的蕴涵,耐人寻味,我们共同窗习这篇小说二、研习课文1、词语补充注释宛如:正像,似乎。

愠色:恼怒的神色。

踉跄:走路不稳。

蓦地:出人预料地,突然。

气势汹汹:描画震怒时很凶的样子。

2、通读课文,按小说情节的开展分为哪几局部?各写了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局部〔1---5段〕破题。

经过景物描写交代自然环境和故事发作的时令。

第二局部〔6----8段〕故事的末尾。

这一局部经过对"她"的举动和言语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局部〔19段〕故事的开展局部。

这一局部写王亮失掉糖后的欢乐情形。

王小亮得糖后,惊喜极了,为什么如此惊喜?由于"这最喜欢吃的奶糖良久没有吃尝过了"表现她失掉母亲已有很长时间了。

第四局部:故事的高潮。

这局部是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优待的状况。

矛盾抵触开展到了顶点。

经过这局部的描写出孩子希望离异家庭能言归于好的迫切希望。

这也是千万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共同愿望。

第五局部:〔22-24〕故事的终结局部,也是矛盾抵触的结果。

3.甜甜泥土的含义是什么?〔同窗们展开讨论〕这个故事照理是一个喜剧…那甜甜的泥土寄予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养了小亮伤痛的内心,那甜甜的泥土,也包括着学校教员,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

…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取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发生生活的盼望和动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教育他们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甜甜的泥土”的象征意义。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通过上下文理解其意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2)分组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找出依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其含义。

(2)讲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解释其深层含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他们对“甜甜的泥土”的理解。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一篇略讲课文。

课时数一课时。

本文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该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开头是送奶糖,中间是吃奶糖、埋奶糖,结尾是化奶糖,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本文结尾新奇,不仅使读者拍案惊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

第三单元选有《背影》、《甜甜的泥土》等共5篇文章,编者编排这一单元教材之目的主要是“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这对于本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因为本单元所写的人物都是自己的亲人及所写的内容都是“至爱亲情”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本班学生学习自觉性高、集体观念强、有爱心,经常捐款捐物帮助有困难的人们。

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结合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思路是:
(1)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2)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3)以培养学习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
(4)以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及至亲至爱的宽广,陶冶自己
的情操为契机。

二、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1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意识,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根据该课文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法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反复朗读,问题导引,研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提升。

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研讨探究中主动去获取知识。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主要采用:主体思维法,研讨探究法,和拓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仔细看、专注听,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用课件“甜
甜的泥土”插入《爱的奉献》音乐)。

2、朗读课文,试着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叙述、描写、对话的不同语调语气。

3、展示问题,探究阅读。

(1)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

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2)研读句子,讨论问题
①“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2 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课文中有些故意省略的内容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明白。

你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她知道些什么吗?
②下午,这句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

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赏过了。

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课文结尾的这句话还有没有其他含义?你能把你的理解说给同学听听吗?
(设计这三道题目的是试图让学生在探究阅读过程中感悟“母爱”的内涵,和至亲至情的宽广。


4、想象写作: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
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100字。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为了强化个性体验,在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于是设计了想象创作题。


5、语文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下列二项活动,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1)关爱每个伙伴
3
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
(2)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请关心最近媒体的报道:某地有个孩子因家庭的原因而失学,某人因意外事故而落下终身残疾,某人突然患上重病却缺少医疗费用??,请你与同学讨论一下,我们应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然后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
色彩,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并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样学生对所描写的某物、人物、情节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设计两项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6、小结:播放《让世界充满爱》且让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
有关),表述自己对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五、板书
为了抓住文章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文章思路,体现教师的教路,激发学生的学路,我采用了图形板书,而且图形板书还具有易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记忆的功效,有助于对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利于诱发学生联想、想象、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的板书它像一条“帆船”航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告诉我们要永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爱心生活才更甜”,只有这样才能乘风破浪驶向人生4
理想的港湾。

附板书设计:
十二甜甜的泥土
黄飞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