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薛宝钗的悲剧因素
红楼梦研究论文:薛宝钗形象分析
薛宝钗形象分析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书中所塑造的人物众多,在书中众多的人物中,薛宝钗备受争议。
有人说她端庄温和,亦有人认为她虚伪无情,我们如何去看待这种现象呢?薛宝钗其人究竟如何?我们尝试着立足文本,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关键词:薛宝钗、品貌俱佳、才德兼备、封建礼教的殉道者。
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艺术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但读者对这个形象的解读却莫衷一是,同一人物形象读者见仁见智,争议已久。
我们要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抛开个人偏见立足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那么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到底是如何塑造宝钗这一形象的呢?一、薛宝钗形象(一)品貌俱佳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里,“千红”“万艳”,美不胜收,独薛宝钗“艳冠群芳”。
薛宝钗的形貌美,书中是逐步展现的。
先是她在随家人上京的路上,作者说她“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到了贾府,通过众人之眼,再点上一笔:“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到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她,才有一段细致细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宝玉觉得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兴儿说她“竟是雪堆出来的”。
到“出闺成大礼”时才“盛妆艳服”,而形貌是“丰肩愞体,荷粉露垂,杏花烟润。
”宝钗一向淡妆,只这次才是浓抹,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
宝钗不仅容貌艳冠群芳,还具有美好的品格。
其美好的品格体现在: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
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
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她热心帮助。
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因此,薛宝钗无论是在容貌还是品行方面都是十分出色的。
从宝钗的悲剧论其性格特征
从宝钗的悲剧论其性格特征文章解析了《红楼梦》中主角之一宝钗的悲剧性格。
对这一角色,曹雪芹无疑倾注着与黛玉同样多的笔墨与情感,而与黛玉的反叛精神不同,宝钗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克己复礼”的精神。
首先,“淡极”是宝钗的外貌特征;其次,宝钗的为人处世是用儒家至高之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再次,宝钗的爱情如轻雾般淡然,她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冷静与细致。
宝钗这样的性格特征,贯穿于她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也映射出其必然的悲剧结局。
标签:薛宝钗;悲剧;性格特征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后世虽常有尊钗抑黛或尊黛抑钗之争执,笔者却认为大可不必,二女性格截然相反,一为封建礼教的叛逆儿,一是封建传统的卫道士,两人同样的悲剧结局,只为印证作者对于他所生活的社会深深的失望与反抗的意识。
说起悲剧,薛宝钗与书中所有人物一样,无法逃脱社会悲剧映照下的个人的悲剧命运,而她偏偏又是从骨子里信服这个社会的一切道德规则并身体力行地维护着它。
宝钗性格的养成具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她的出身便是其中之一。
宝钗是个在生活的不如意中逐渐长大的早熟的孩子,与其他姑娘比,有不同的心态。
薛家不仅人丁单薄,连仆人也少得可怜,宝钗身边正经的侍女只有莺儿和文杏,用薛姨妈的话说“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能用得上的也只有一个莺儿。
而贾家其他小姐一出场,哪个不是一帮丫鬟婆子团团围着?贾府同一辈的姑娘中,唯有宝钗对钱财地位有着明确的概念,熟悉世俗生活。
也许就是这样的出身和家庭境况,培养了宝钗独有的性格特点——她有涵养,通人情,道中庸而极圆通。
所以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她始终能够得体、从容、进退有据。
然而要探究宝钗性格更深层的特点,还是来看看她自己精神追求的写照,著名的《咏白海棠》吧: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是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不仅仅体现了宝钗的独特审美视角,更是她性格的最完美阐释。
金陵十二钗悲剧命运要点
“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李锦文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指出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争夺贾宝玉的爱情婚姻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直接干预,林黛玉含恨而死,而薛宝钗也守活寡,使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信奉者同归于尽,这是封建社会大观园悲剧的高峰。
此外王熙凤和她的唯一的女儿巧姐,元春四姊妹,李纨和秦可卿,史湘云和妙玉等都因为处于封建社会的末世而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二重性格;封建末世;悲剧命运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文学史上艺术的顶峰,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悲剧,描写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悲剧故事和悲剧人物。
本文试图对“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作一初步探讨。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舅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两姨表姐。
在贾宝玉的爱情婚姻上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即所谓“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生得聪明俊秀,父母爱如掌上明珠,延师教训,因此从小知书识字。
但她命薄,幼年时死了母亲,贾母怜惜,接来身边抚养;不久又死了父亲。
从此林黛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虽说在外祖母家,也总觉得是寄人篱下,常常遭人白眼,受人冷遇,因此养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
她每每触事触景,想起自已孤独无依的苦楚;乃至想起李后主的话来:“此间日中只以眼泪洗面矣。
”但是林黛玉又不甘示弱,她在内心深处总想要和她的这种命运进行抗争,因此又特别显得高傲,一般不愿意与人周旋,特别是不愿意故作虚伪去逢迎别人,因此在别人的心目中,黛玉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就不愿意与她接近。
岂止是下人们,就是那些朝廷命官,王侯贵族,黛玉也一向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也不劝宝玉去求取什么功名,走什么“仕途经济”的道路,这是他们的思想相通之处。
但宝玉对北静王却很爱戴,将北静王所赠蕶零香串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
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生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庞大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妙细致的描写而著名,其中展现了众多悲剧性的人生故事。
本文将以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为例,探讨其中的悲剧人生。
1. 林黛玉:命运多舛,痛苦终生。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她天生丽质,却命运多舛,被逼与宝玉分离。
她的父亲因为权谋而使她成为荣府的使命,堕入尘世。
她受到的痛苦无尽无休,最终精神崩溃而离世,成为了悲剧的代表。
2. 薛宝钗:美丽背后的无奈。
薛宝钗是林黛玉的表姐,她天生美丽,聪明才智亦高。
然而,她的美貌成为了她无奈的代价。
宝玉对她的好感多于爱意,她的婚姻成了亲情和命运的牺牲品,她最终被迫嫁给了贾政之子。
这种背后的无奈使她的人生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3. 贾宝玉:深陷情感纠葛,无法自拔。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聪明伶俐,有着艳丽缤纷的人生。
然而,他对感情的纠结使他的人生变得苦不堪言。
他深爱黛玉,却被迫与宝钗结合。
他对于情感的困惑使他无法选择,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4. 贾母:苦心经营的家庭被破坏。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她是家族的负责人,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和繁荣,她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她经营的家庭最终因为内外的各种力量而崩溃瓦解,她的努力成为了徒劳。
5. 贾政:财富与家族的破产。
贾政是贾府的家主,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他致力于家族的繁荣和昌盛。
然而,他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导致了贾府的破产和衰落。
他的财富化为乌有,他的家族变得一文不值,他的人生被这个悲剧性的转变所毁灭。
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悲剧人生,他们在各自的环境和命运下经历了无尽的苦难和痛苦。
他们的人生故事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命运的无情和社会的阻碍。
红楼梦通过悲剧人生的描写,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生不仅仅是故事的展开,更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苦难,悲剧人生成为了人生必然的一部分。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华文学的巅峰之作。
其中,描绘了许多令人感慨万分的爱情悲剧,使读者深陷其中。
本文将从几个明显的爱情悲剧角度展开,探讨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
1.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富家小姐,她与贾宝玉无疑是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情侣。
然而,尽管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却因命运安排的不公而无法走到一起。
贾宝玉生性多情,对薛宝钗颇有情意。
但由于家族背景和婚姻安排,贾宝玉最终娶了另外一人,与薛宝钗失去了幸福的机会。
这个爱情悲剧的发生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和婚姻制度对个人情感的束缚和摧残。
读者由此可见到贾宝玉和薛宝钗深爱却无法在一起的痛苦,也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无情感到思考。
2. 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女性角色,她聪明、敏感,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尽管这对表兄妹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但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林黛玉深爱着贾宝玉,但她不幸被订下了婚约,且因家族的变故而无法与贾宝玉走到一起。
尽管贾宝玉一直对林黛玉怀有深情,然而最终他因命运的安排而与别人结婚,使得林黛玉的爱情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痛楚。
林黛玉爱情悲剧表达了红楼梦中女性命运的脆弱和无奈,触动了读者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不公和束缚的思考。
3. 贾宝玉与迎、探、惜、晴的爱情悲剧贾宝玉是书中的男主角,他与林黛玉之外还有其他几位女性角色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也构成了红楼梦中的又一个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迎、探、惜、晴皆有情意,却又无法满足她们所有人的期望。
他的花心和态度不断伤害着她们的心,最终也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这一爱情悲剧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问题,揭示了男性生活的自由与女性感情纠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总结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重要构成之一,通过描写不同人物之间深情的爱恋和无法实现的命运纠葛,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限制,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以及男女感情之间矛盾和冲突。
薛宝钗的悲剧
薛宝钗的悲剧薛宝钗的命运也同林黛玉的命运一样是一个悲剧;自有红楼梦二百多年来,薛宝钗是争议最多的;我无意对薛宝钗作一个褒贬的评价,只想从薛宝钗的遭遇和命运来认识和理解她,或许能更好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现实意义;林黛玉是个为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面丧生的叛逆女性;她的悲剧足以令人为之涕泪;而薛宝钗则是按照封建礼法的要求,规规矩矩作人而遭致不幸命运的封建淑女;林黛玉死了,薛宝钗活着却比死还难,其不幸同样令人伤悲;一个具有民主意识的叛逆性格的林黛玉被封建宗法势力所毁灭,提示了封建制度的反动;一个封建道德化的完人,却也遭到不幸命运,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封建思想及其制度的没落和不可救药;伟大的曹雪芹,也许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薛宝钗这个人物重大现实意义,然而,无论对薛宝钗腐败的争议如何多,也无论批评家们对作家对薛宝钗的态度作何种理解,曹雪芹笔下的苍翠宝钗形象从封建制度本身提示其腐败,给封建礼教以最后的,致使的一击,这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封建的完人如果说林黛玉是在恋爱,那么薛宝钗是在做人;薛宝钗的一生始终按照儒家的要求作一个封建完人;她主张男子应当读书世进,为国效忠;女子则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不应看杂书,以免移了性情;她在广告上处处谨慎,从无越轨之事;她残酷地抑制自己的感情,精细地处理着一切;元妃省亲时,要姊妹们作诗,她看到贾宝玉写了“绿玉”两个字,就提醒宝玉元妃不喜欢“红香绿玉”的字样,叫他把“绿玉”改成“绿蜡”;贾母喜欢热闹,看戏时宝钗就专点西厢记、打山门之类的闹戏;湘云请客又没钱,她就从自家店里要些螃蟹来开螃蟹宴;金钏挨打投井而死,王夫人心里懊恼,宝钗却解释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旁边玩,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正为要赏一套装裹衣服给金钏而为难,宝钗立刻答应自己有两套新作的衣服可以拿来用,而自己是从不忌讳的;宝钗不仅作事谨慎小心,能讨得很多人的欢心,而且善于避害;王熙凤是贾府独揽大权的女霸王,宝钗决不去碰她,使她在王熙凤的眼中是个“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人;凤姐病了,王夫人让探春管家,并让宝钗参加管理,这对宝钗来说是个难题;但她在探春把园子承包给几个婆子时,就进一步把承包方法加以完善,提出收入作为经管人的补贴外,还应分些给其他的婆子媳妇们,这样公家省了钱又尘粒得吝啬,其他未经手的人们得了利益,也不致抱怨或暗中破坏别人,于是各方面都欢喜感谢服;作者称这是“小惠全大体”;宝钗从不说刺激人的话,从不做妨碍人的事,有一次她高兴扑蝶到滴翠亭下,听见亭子内小红正和另一个小丫头密商与贾云换手帕的事,她知道一时躲闪不及,便立刻装作来找林黛玉,巧妙地躲避了嫌疑;大观园人事复杂,情弊日多,危机四伏,宝钗地得清清楚楚,可她从不指责人什么;到了绣春囊事发查抄大观园,虽然例外地不抄她的蘅芜院,她却乘势假托母亲有病无人照看,毫无痕迹地搬回家里去住,从此再不回来;薛宝钗的为人得到贾地上下异口同声的称赞;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她的主张、言行都有诸多矛盾之处;她反对女孩子看邪书,她却无年不知,什么时候西厢记、牡丹亭之类,她是从小看过的,而且熟记在心;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才高八斗,无所不通,是唯一能和林黛玉比美、被宝玉称之为“无书不晓”的;她为贾母点戏以及金钏之死的一番话,都违反了她的真心,所以,她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宝钗是把封建的伦理道德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规范,为了做一个封建的完人,残酷地抹杀着自己的天然本性;作者在开篇不久就说2说宝钗是“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言守拙”;薛宝钗本也爱着宝玉,但拘于封建礼教,从不表现为黛玉式的热情;他有时帮助贾政以宝玉进行,致使宝玉骂她“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蠢之流”;宝玉和黛玉在一起,她就装作没看见,低着头过去,把一颗心紧锁着,我们不难体会到宝钗的内心有一种无名的痛苦,特别是在她看到宝玉明显地向着黛玉的时候;宝钗本来也和黛玉一样关心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尽管用封建礼教强制压抑自己的感情,却也还是常常不自学地流露出来,表现为忘情;宝玉挨打,她第一个手托一丸药去看望,并且说走了嘴,透露了内心的疼爱之意;听到袭人说宝玉挨打与薛蟠有关,回到家里就向薛蟠大发作起来;薛蟠桃说她作事尽向着宝玉;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宝玉正睡中觉,她坐在宝玉床边,看袭人的乡工,顺手拿起蝇甩子替宝玉赶蚊子,我们难说她有心还是无心,难以分辨是矫情还是忘情;宝玉有一次因要看她手上的香串,视她那丰润白嫩的手腕发呆,使宝钗羞红了脸;宝玉要参禅,她就和黛玉、湘云一起联合作战,使宝玉收了痴心;然而,她是谨慎地做着这一切,从不露任何追求宝玉的痕迹,难为她小小年纪,有此良苦用心;但是宝钗深知封建婚姻的;能否最后占用黛玉的关键,不在于宝玉的心向着谁,而在于贾府最高权力拥有者的心向着谁;薛宝钗的处事法则正好和她的爱情追求相一致,因而她能够处处按着贾母们的意愿行事,得到她们的欢心;如果说林黛玉是把自己的血和小只倾注向定语主一人,薛宝钗由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适应贾府主子们上面;她谨慎行事,欲擒故纵;然而她是封闭着自己的情思,蹂躏着儿女真情,是一种痛苦的追求,爱的扭曲;三悲剧的结局从宝钗的生活经历看,和黛玉一样,她是个悲剧色彩很浓的人手;她虽然有一个金锁,确定了她命定的婚姻,并且由于贾府最高统治者的裁决,得到了宝二奶奶的席位,但她始终没有欢娱的爱情;她永远不会消除宝玉对黛玉的爱,以及她同宝玉间的思想距离;宝钗希望她的丈夫是个能干的士途中人,而这种人正是宝玉所痛恨的“禄蠢”、“国贼”;宝玉所设想的爱侣应当浪漫多情,超凡绝俗,而薛宝钗却认为这种人是被浪漫传奇诱导坏了的女性;宝玉是个爱情至上者,而宝钗却专注于如何做人,与情人永远保持着距离;宝玉对宝钗的钟情是由于薛宝钗的美丽对宝玉的引诱,是潜意识中美和情的警扰,而不是思想感情深处的爱恋,正因为如此,宝玉说宝钗“入了国贼禄囊之流,而宝钗说宝玉是“无事忙”,“富贵闲人”;他们之间的思想裂痕是无法弥补的;林黛玉放任个性,只钟于爱情,失掉了婚姻,把自己推上了死亡之路;薛宝钗收敛修改,按照封建道德做一人个完人,得到婚姻,却失掉了爱情,同样把自己推上了可悲的结局;宝钗在和宝玉结婚时的情景是十分难堪的;宝钗明知新郎爱的是林黛玉,却利用宝玉扮演的精神状态,冒充情敌去行结婚礼,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她已经身不由己了,按着她平时的品德,不应当承担这种可悲而双滑稽的角色,在封建掌权者们的操纵下,她只好承受着,这既符合她的行为法则,又与她一贯的自尊相违;请看结婚时的情景:那新人坐了帐就要揭盖头的----------宝玉------------便宜走到新人跟前说道路:“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见了;盖这劳什子做什么”欲待要揭去,反把贾母急出一身冷汗来;宝玉又转念一想道;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了;又歇了一歇,仍是按捺不住,只得上前揭了盖头; ------------宝玉一看,好象是宝钗,心中不信,自己一手持灯,一手擦眼一看,可不是宝钗么-------------宝玉发了一回怔-------------自己反以为是梦中了,呆呆地只管站着;-----------两眼直视,半语全无;-------------凤姐尤氏请宝钗进入里间坐下;宝钗此时自然是低头不语;--------------宝玉悄悄拿手指着道路;“坐在那里的这一位美人是谁”袭人半日才说道:“那是新娶的二奶奶;”---------------宝玉又道:“好糊涂,说‘二奶奶’到底是谁”袭人道:“宝姑娘”;宝玉道:“林姑娘呢”袭人道:“老爷作主娶的是宝姑娘------------”宝玉道:“我刚才看见林姑娘了么,你死我活这都是做什么时候玩呢”--------------便宜也不顾别的,口口声声要找林妹妹去,---------------宝钗置若罔闻,也便和衣在内暂歇;这就是宝钗所得到的洞房花烛夜,她用全力争取来的现实性,就是如此一种残酷的惩罚婚礼后的几天,新郎昏迷不语更加严重,哭着要去和林姑娘列在一处;我们这位温柔敦厚美丽计策的薛宝钗随着的精神压力,心都揉碎了,她比昏迷的宝玉更痛苦;在她把黛玉的死讯告诉了宝玉,宝玉放声大哭错死过去又死了心一样麻木了好一阵,病才渐渐好转;只有这时,宝钗的才貌才又对宝恢复了吸引力,夫妻间才得以圆房;但时隔不久,宝玉便冲破美貌的引诱,伦理的高压,“金玉良缘”的命定,做出了果断的选择:你们不许我得到黛玉,我也不许你们得到我;没有爱情只有婚姻的薛宝钗名位是到手了,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青春生命付与了一个出走的丈夫和一个遗留下的胎儿,从此过着孤独冷清的艰难岁月;这就是宝钗所得到的一切;作者不仅讽刺了封建的现世功利主义的智巧,同时也坞地提示了封建主义行将就木的命运,这就是薛宝钗提供给我们的红楼梦的伟大意义;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受害于封建的礼教和伦理道德,同样为爱情走上了可悲的结局,所以同样值得我们同情;只是因为黛玉之死令人感愤,人们就把对黛玉的同情转换为对宝钗的愤恨,而忽略了她同样也是封建主义的牺牲品;而加一部分人只重宝钗品格的实用性,没有看到宝钗内心的扭曲及痛苦;宝钗的形象是和黛玉正好相反的方面地而出,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这种认识不仅可以较深刻地理解薛宝钗形象的意义,而且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的真意;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相对于黛玉的感性而诗意的美,宝钗的美是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人们无法简单的将她划入“好人”或“坏人”的行列;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从“人”的角度讲,她遵从着她认可的道德、信念、理想,与时俯仰地活着;从艺术魅力上说,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从未停止的争论,成为文学史上“反角正写”的经典;而从思想意义上看,宝钗的形象对整部作品主题的表现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宝钗动人的一面代表着世俗礼教“温情”、“美好”的表象,是极具诱惑力的;但读者可以通过宝玉对她由昵而敬之到弃之而去的过程,领悟到了所谓世俗理想的本质,在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背后,竟是如此的庸俗和冷酷;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节;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芙蓉花也即莲花;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种花来分别比喻两人呢我们可以从宋代周敦颐所写的影响深远的爱莲说中找到答案:“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正契合了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宝钗代表着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美德”,她的广受好评,正如人们对牡丹的爱,是“宜乎众矣”;但作者对此却是不屑的,他独爱芙蓉花的真性情;所以,作者撇开了众多称颂牡丹的诗句,单挑了全唐诗中唯一说牡丹无情的诗来配宝钗,无疑是饶有深意的;一、宝钗的“动人”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黛玉、宝钗无疑是美中魁首;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她“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怪不得宝玉为她的雪白一段酥臂,竟然魂悠悠出窍,被黛玉讥为“呆雁”;曹雪芹把宝钗的美表现为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代表的是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正与她的“安分随时”的性格相契合;论才情,她也堪与黛玉比肩;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她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应物之淡雅,温庭蕴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除此之外,她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如此才情卓着,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然而,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在这方面,率性而叛逆的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无有不说她好的;连深爱黛玉的作者也忍不住赠了黛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释放着她的性灵;而宝钗则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那个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这也是当时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但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二、宝钗的无情红楼梦中,黛玉是最为感性的人物,她游离于世俗之外,只管诗意的活着;而宝钗却是最理性的人物,她是现实的活着,努力于“做人”而非“做诗”;理性的冷静不仅使宝钗在活色生香的大观园兀显了“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也给她笼上了“无情”的色彩;宝钗的无情首先表现在对待自己的情感上;在第三十四回,她去探望受笞的宝玉,情切之下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得急了,不觉就红了脸;这处描写是最传神的;宝钗毕竟是个怀春少女,但她所接受的教育和行事哲学使她不得不将自然的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而潜意识中的至情所在,却不是森严的礼教和严苛的自律能抵制的了得,所以在某些场合,宝钗的真情就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当然这种“失态”会很快被她根深蒂固的理性发觉并制止;她惯于“装愚守拙”,“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不开口”,宁可泯灭自然天性,生生将自己变成一个随时俯仰,随俗媚俗的“木美人”;这般毁心弃性,丧失自我,已不是一句“无情”所能负载;它既是她个人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整个人性的悲哀;在对待他人方面,宝钗的冷静与理智也很令人惊异;“悍妇”如王夫人,尚且对逼死金钏感到不安;无恶不作的“薛呆子”也对好友的“冷遁”感到伤心;而青春年少的宝钗在这两件事上的反应却是无比冷静,她没有表现出一点人性的怜悯和同情,只想着如何安慰王夫人,如何安顿跟随哥哥的家人;滴翠亭外,她以“金蝉脱壳”之计全身而退,远离了祸患,却是以牺牲无辜的黛玉为代价,让黛玉在一众下人中更失人心;如果说明哲保身尚有可原,这等损人利己行径已彻底暴露了她人性中虚伪冷酷的阴影;封建礼教所期望她的以及她自己所追求的“完美人格”,在自欺欺人的鲜美外衣下,掩不住可怜而可卑的本质;甚至对待自己的爱情,宝钗也能做到“无情”;她的一生并不是为恋爱而来,而是为一场理想的婚姻而来;所以在理智与情感的对峙中,她总能将情感掩藏在理智之下,呈现出“无情”的淑仪风范;世事洞明的她,早已看出宝黛之间的爱情,却仍能置若惘闻;她的确常常巧妙地排挤黛玉,但更多的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骗婚闹剧中,她任由家长将嫁衣披在自己身上,居然没有发出一点声息;以至当她已身为宝玉的合法妻子,而宝玉却以众所周知的方式怀念黛玉时,她所想到的也只是如何才能使他恢复正常的心智,以考取功名,让她得到梦寐以求的夫贵妻荣的结局;怎奈宝玉是情根深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失去了人生最后的慰籍,他终于也遁却了红尘;留下宝钗,独自品味着“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的凄凉;三、宝钗与黛玉、熙凤的对比大观园里,最“动人”的莫过于钗黛二人;宝钗的美貌多才使人自然而然地将她与黛玉进行对比,但她以自己的“无情”区别于黛玉;如果说林黛玉体现了曹雪芹精神上的理想追求,薛宝钗便是他世俗理想的具体化;这样理解就能明白,宝玉爱黛玉而娶宝钗是必然的;钗黛两人性格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一种彷徨;一方面,他反叛自己出身的阶级,以及这个阶级所代表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他对这个阶级并非没有一点留恋;他在进退之间无法决断;只有当他终于挣脱了宝钗精心编织的温柔乡后,他的理想才能得到最终的升华;所以,宝钗的形象对作品思想意义的深化,起着比黛玉更为重要的作用;换句话来说,宝钗“动人”的一面越突出,宝玉最后取黛舍钗的思想意义就越大;宝钗对旧式大家庭的管理能力和心计又会使人想到王熙凤;但宝钗又以她的“动人”区别于王熙凤;使宝钗这个形象更具魅力的是,她的无情并没有表现得像王熙凤一样裸,她的冷酷与势利是完美地掩藏在大家闺秀的优雅中的;因此尽管她与王熙凤有着许多本质相似之处,贾府上下却从来没有人拿她们对比;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里,使宝钗和凤姐一样,养成了算度精确的习惯;但王熙凤的目光显然要短浅得多,以致给人以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劣印象,为自己种下祸根;宝钗是懂得“小惠全大体”的,她不但能确保统治者的利益,而且能使上下人等“欢声鼎沸”;这种精妙的技巧,正是宝钗寓无情于动人中的具体表现;红楼一梦悲金悼玉;作为传统道德的信奉者和追随者,宝钗虽想竭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争取理想的婚姻生活,但最终还是难脱罗网,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者;薛宝钗的悲剧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悲剧: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条,却仍难免成为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这是强弩之末和末世辉煌的矛盾,体现历史更替时期人们的茫然和困顿;找不到合适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标准,就不可能摆脱命运的悲剧结局;。
美的自我湮灭——薛宝钗悲剧及其原因分析
做 的针线活揽过来 , 暗中接 济贫寒 的邢岫烟 , 这种
对 人 的帮助 和 同情 , 值得 赞美 的 。她 追求 一 种素 是 净 淡 雅 的美 , 认 为“ 极始 知花 更 艳 ” 自 己不施 她 淡 , 粉 黛 , 薰香 , 日家 居 ,一色 半新 不 旧 , 去 不觉 不 平 “ 看 奢 华 ”她 身 上 没有 脂 粉 气 、 贵气 而“ 止 娴 雅 ” , 富 举 。 她 的居 处也 是 陈设 简单 , 素淡 雅 。 《 朴 庄子 ・ 运》 天 t “ 素而 天下 莫 与之 争 美 ”苏轼 则认 为 绚烂 之 极 归 朴 , 于 平 淡 。薛宝钗 追求 这种 素净淡 雅之 美应该 与上 面
收稿日期 :0 2 0 — 6 2 1- 70 作者简介: 周哲 良(9 7) 男, 16 _ , 四川蓬溪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
・ 3 ・ 1
周哲 良
美的 自我湮灭—— 薛宝钗悲剧及其原 因分析
前 面 所 读 的 内容 来 看 , 该 是 知识 、 理 , 即 《 应 道 也 四
如水杏, 脸如银盆, 眉不画而翠, 唇不点而红 ”确实 , 天生丽质 。她生来聪明, 小时父亲“ 令其读书识字, 较之乃兄高过十倍” 。后来博闻强记, 博古通今 , 她 知 =‘ i‘ 萱 绿蜡 “ 典 的出处 , 山 f> 《 生草》 曲能 一 《 -中 寄 9 一 随 口背 诵 , 引禅 宗 语 录 恰 到 好 处 , 些 都 得 到 同 援 这 辈女子们称羡。同时, 她还很懂得语言运用技巧, 精 炼 而 富于 表 现力 : 诗 , 为要“ 论 认 善翻 古人 之 意 ”绘 :
画 艺术 , 为 “ 子 里有 几 幅丘壑 ” 认 肚 的人才 能做 出取 舍 , 行创 造 性 的布 局 。 当然这 些 才 能表 现 在 一个 进
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目录目录: (1)论文摘要: (2)关键词: (2)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3)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5)(一)、贾宝玉的性格 (5)(二)、林黛玉的性格 (6)(三)、薛宝钗的性格 (7)三、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8)(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8)(二)、当时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9)参考文献: (12)论文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为我国古代堪称第一的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其艺术造诣之精妙,犹如一座艺术宝库。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看法的现象,对宝、黛、钗三人爱情婚姻悲剧原因的争论,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
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独特性必然性仕途经济社会根源试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指导老师:作者:准考证号:《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济、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的、完美的、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他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因此《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名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大家都认为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论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
论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贾宝玉是《红楼梦》里众多男性中最出色的一个,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与贾府甚至是当世其他男子皆不同,他身上体现出了极大的叛逆性,他厌弃仕途,不喜读书,把八股文斥责为“饵名钓禄之阶”。
身为男子,却最厌恶男子,生于贵胄之家,却厌弃仕途,不喜读书。
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贾宝玉生活在一个“女儿国”里,最喜欢和女儿们一起顽笑,是一位终日游顽于富贵温柔乡里的多情贵公子。
因此,他与《红楼梦》里的许多女性都有情爱纠葛,本文将就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进行简单分析。
标签:宝黛钗;情爱纠葛;悲剧命运贾宝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多情公子”,他博爱一切女性,他似乎对所有女子都有情,尤其是他与宝黛之间的感情,更是令人说不清道不明。
他多情,对待爱情不专一,他“博爱”所有女性,但却无法对其中任何一个女子做到真正的从一而终。
一、贾宝玉与林黛玉小说中,贾宝玉对众女儿似乎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但唯独对黛玉的情感是最特殊的。
宝黛并非今世方知,而有“木石前盟”。
“黛玉的前身是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株仙草,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诞日月。
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身,修得女体。
后因神瑛侍者下凡历劫,触动得她五内郁结着一股缠绵不尽之情,乃随同下世为人,是以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以报昔日灌溉之恩。
”绛珠下世降生为林黛玉。
而贾宝玉的前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因常常行走于灵河岸边,见岸上有一株绛株仙草,楚楚羸弱,乃日以甘露灌溉,使其久诞岁月,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修得女体。
”后神瑛侍者下凡历劫,降生为贾宝玉。
绛世为人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因黛玉之母亡故,其外祖母賈母怜悯黛玉,便把她接到贾府,故而黛玉和宝玉自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
由于二人志趣相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便迸发出了男女情爱的火苗。
林黛玉爱使小性子,说话尖酸,为人刻薄,多疑,都是因为她太爱贾宝玉。
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试论薛宝钗形象的悲剧性
更别说追求 了, 她顾 忌别人的议论 , 只好掩饰 自己的愿望 和感 情 , 蕊十二两 ” “ 雨水这 1 3的雨水 十二钱 、 白露这 1 3的露水十二钱 、 霜降
跋扈 ; 有过爱情又拼命压抑; 嫁 了不爱 自己的丈夫也 留不住他 的人。她容颜艳冠群芳 、 才华不让 黛玉、 能力可 比熙凤 、 品德堪 为典 范, 却 得 不到 幸福 , 守活寡一生。 她克制 自身欲望、 恪 守封建礼教 、 不求不要 , 却仍逃 不脱被吞 噬的命运。 她的一生反映 了在封建 社会 一个想要
明。是啊 , 世事 的艰难 又岂是处于深 闺中的公子小姐所知 , 他们关 病 了, 又烧香还愿 , 赐福消灾 ; 今才好 些 , 又管林姑娘 的姻缘 了。你
1 7 5
家与作品研究
新课程 学 习 N E W C O U R S E S ’ S T U D Y
说忙得可笑不可笑? ” ’ 她其 实促进 了宝黛的感情 , 也增添了 自己悲 时名花花蕊 和雨露 霜雪 为配料 , “ 春天开 的白牡丹 花蕊十二两 、 夏
可怜她磨平棱角低眉顺眼只渴望相夫教子求一种平凡的幸福但品貌皆优四德俱全的她委曲求全的嫁了不爱自己的丈夫于家族大厦倾斜之时勉力支撑对外尽心竭力对内举案齐眉恪尽好妻子好媳妇的职责却挽不回宝二爷的心留不住宝二爷的人摆脱不了被遗弃的命运
课程 学 习 N E W C O U R S E S ’ S T U D Y
可悲的是她 自己却对这样 的命运安之若素 ,毫无怨尤。从这一点 在她看来 , 女孩子的婚姻要 靠父母 、 兄长作 主, 争夺不符合礼教 、 丢 看 ,曹雪芹对薛 宝钗形象所赋予 的悲剧色彩恐怕 比林黛玉更有过 人。 所以二十七回她见黛玉去J 冶红院, 自己就躲开 ; 二十八 回写她的心
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内容摘要《红楼梦》中,薛宝钗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定性的人物。
她有名门淑媛的美德,深谙处世从俗之道;她有洞察世情的智慧,注重现实的功利法则;她资质聪慧、才华横溢,热爱青春、热爱生活……因此,由于宝钗的近乎完美,有些人认为宝钗是阴险狡诈之人。
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恰恰是因为这些“完美”,宝钗才成为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艺术形象:宝钗的美,是一种健康、丰满而高贵的美;宝钗的美,是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
“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她“冷”——冷静、理智,她“香”——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她“热”——热情、反叛。
薛宝钗的悲剧实际上是“女夫子”的悲剧。
宝钗成为“女夫子”根源不在自己而在她所处的社会环境。
宝钗的才学、情感等都在这畸形的社会中被压抑得只剩“小荷尖尖角”。
如果说杀死迎春的是封建势力这把“硬刀子”;那么扼杀宝钗本性的就是封建礼教这把“软刀子”了。
关键词“冷”“香”“热”“女夫子”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成就了伟大,感动了世人。
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淡淡地写出了他心中的美,写出了美的毁灭,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悲叹和无尽的思索。
他把一大批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不同的生活遭际推上了历史舞台,结合封建社会极其复杂、错综的典型生活环境,为后人创作了出了许多有血有肉、有哭有笑,让人难忘、令人思索的经典人物形象。
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许多至今争议很大,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
今天我以“浅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为题,谈谈我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几点理解。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多侧面的、复杂的。
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即她有优点,也有缺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作者既写了她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和平的性格,又展示了她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
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了她性格中的弱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分析出它存在的原因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太深,无法摆脱这沉重的约束,其实这与薛宝钗的生长环境有关。
欲做奴才而不得_简析薛宝钗人物的悲剧性
文学摘要: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人们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薛宝钗成长背景、处事方式的分析,揭示其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伦理观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从而诠释薛宝钗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剧性,她虽然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与帮凶,但也是被封建势力压迫的受害者之一。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形象悲剧性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1)05-0081-03作者简介:秦恬(1979—),女,江苏靖江人,教育硕士,现为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语文教师。
◆古典品藻2011年5月语文教学通讯May.,2011第630卷第5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 ol.630No.5秦恬欲做奴才而不得(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上海200083)———简析薛宝钗人物的悲剧性鲁迅讲过,封建社会中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一类是欲做奴隶而不得的。
笔者把它延伸到《红楼梦》中看薛宝钗,她是克制自己欲望想做理想奴才而不得的。
出身于皇商之家,有着良好教养的豪门闺秀尚且不能通过近乎自虐的方式获得自己满意的出路,更何谈其他人?所以,笔者认为,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的形象时并不如后人所推测的情感“复杂”,而是对现实摧毁人理想感到至悲至切———在封建社会中,人不能为“人”:顺从如宝钗,叛逆如黛玉,最后都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即使是封建社会的卫道者,都不为这个社会所容,不能在这个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命运。
这就说明这个社会是毫无希望的。
”[1]这是一个悲剧的命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两个典型女性:黛玉和宝钗。
黛玉是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中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剧,宝钗是洞察世情的现实社会中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剧。
黛玉可以与不符自己理想的社会抗争,哪怕为此牺牲也显其价值。
可是,宝钗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而将自己的性情、才智、兴趣、爱情统统掩藏,培育出了符合封建社会道德的理性,最后却被自己推崇迷恋的社会埋葬,这不是最大的悲剧吗?而将她推向毁灭道路的竟是自己的至亲,这不是悲剧的极至吗?宝钗的家教和天资都不错,父亲的百般宠爱和督促教育让她拥有了超出一般男子的才情。
浅析宝钗的性格及其爱情悲剧
浅析宝钗的性格及其爱情悲剧薛宝钗作为曹雪芹笔下封建社会的“完美淑女”,她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内心矛盾,更有着一种独特的涵养。
通过薛宝钗的为人处事中所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封建社会相沿已久的思想、道德、心理、习惯对女性的毒害。
本文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她的性格特点及其一定程度上所引发的爱情悲剧性。
标签:薛宝钗性格特点;本性;“世故”;爱情悲剧性《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创作的顶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而在这众多艺术形象中,薛宝钗的这个人物却是让人又爱又恨,也是争论较多的。
通过深度的了解她多方面的性格特点,我们会发现其爱情悲剧的形成。
一、薛宝钗的性格特点1.薛宝钗性格中的本性她尽管偶尔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但是也会有一时失态,流露真情的时候。
《红楼梦》里对于薛宝钗相关方面的描写有很多处,那么总结下来的话大概会有下面这几种情况:(1)、她天真无邪的童年。
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有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一段对白:“你当我是谁?我原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她说自己和同龄人一样也不愿意看“正经书”,而《西厢》、《琵琶》等这些“禁书”都背着家人偷偷的看过。
我们可以从她的语言中看到她并非生来就世故,她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
可见她也是有着小女生的一些好玩的心情,家庭也是相对比较的民主与和谐。
(2)、她面对美丽的景色。
在第二十七回中,对薛宝钗捕蝶时可爱的状态,有着大量的描写,读来就很是美好。
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但也就是在这,让我们看到了她不好的一面,或许有人欣赏她的应对能力。
而我觉得,更多的显示了她的自私,从后来红玉以及坠儿对她和黛玉的态度就可以看的出来。
她们本来就对黛玉有芥蒂,宝钗却选择这种方式让她们更加的抵触黛玉。
所以,我是很不喜欢这一块的,更多的可能是她其实都知道黛玉的性格,就像坠儿她们所讨论的那样。
(3)、在平时生活的简单接触中。
浅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浅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浅《红楼梦》中宝钗的人物形象摘要:宝钗美丽多才,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标准淑女,也是一个被束缚了思想、扭曲了灵魂的“冷美人”。
全书不着一句褒贬之词,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了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
该人物形象寄托了作家的美学思想、爱憎倾向以及对封建社会深沉有力的控诉和抗议。
关键词:束缚扭曲性格特征悲剧结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
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寥寥数笔就构造出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一大批独特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借鉴。
一在这里,我就谈谈对宝钗的一己之见。
出身于皇商之家的宝钗,在贾府这样一个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以袭人之奸猾、湘云之豪放、黛玉之聪慧、凤姐之狡诈,宝钗都能与之和谐相处,其容人之量非一般人可比。
宝钗接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处处以封建卫道者的面目出现。
贾宝玉的叛经离道,宝钗是极其不满的,她劝贾宝玉讲究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将来好“金殿对策”。
小说中的宝钗口口声声“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该做些针纺织的事才是”,作者却着力描写宝钗懂得禅机、深知戏曲曲词之妙,精通绘画之道。
没有半句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的褒贬词汇,宝钗为人之虚伪,读者尽收眼底。
狄德罗指出:“人们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
”宝钗依靠着“会做人”的诀窍,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
在她的“容貌美丽”、“端庄贤淑”的外表下,掩盖着一个封建主义信奉者极为虚伪的性格。
她很善于奉承、迎合,而又做得自然。
寄居在贾府,她首先博得了贾母的欢心。
在贾母替她做生日时,她投其所好地点了几出贾母爱听的戏,取得了贾母的“更加喜欢”。
元春从宫里送出来一个灯迷,她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但却要“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
在滴翠亭边,她偶然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心话,引起了她内心对一连串封建大道理的联想,但为了自身的利害,却使‘金蝉脱壳’的法子,嫁祸于林黛玉。
《红楼梦》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引导语: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刻画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
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
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
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
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
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浅析薛宝钗的人物性格4
浅析薛宝钗的人物性格摘要:薛宝钗品格端正,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
这个名门淑媛必须的美德,被她诠释得淋漓尽致。
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对封建礼教绝对信奉与遵从。
虽然她深受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欢迎,却仍逃不脱家庭奴隶和封建道德殉葬品的悲惨命运。
这是一个悲剧,不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
通过对薛宝钗内在的思想与外在行为气度的分析,对其性格的复杂性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及其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人物性格引言: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丰满的人物当中,薛宝钗无疑是最难给予评价的一个。
你无法像对其他小说人物那样简单的把她归入“好人”或“坏人”之列。
一方面,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而且稳重温柔,识大体顾大局,是完美无瑕的大家闺秀的典范;另一方面,她在骨子里是一个追求现实功利的现实主义者,并且她的现实主义价值观又不像王熙凤那样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面前,而是深深地隐藏在封建淑女的外衣之下,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1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使薛宝钗这一人物性格具有了更多的文化阐释意义。
下面将从个人外貌,生活环境,复杂又多变的个性及作者对她的态度来进一步分析薛宝钗的人物性格。
一、貌由心生,外貌描写首先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是怎样描绘薛宝钗的形象的。
《红楼梦》第八回中就有对她外貌的正面描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而众人对她的评价。
“绝色的人物”,可见她的美丽。
当然,在大观园中,黛玉无疑也是美中翘楚,但是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而她的这种美又是在淡妆素服之下的一种自然美,这些从文中对她日常装扮的描写可以初见端倪:2“水绿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文章第七回中薛姨妈说她:“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她自己也说:“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并且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
论《红楼梦》里薛宝钗的思想与性格本科论文正文
论《红楼梦》里薛宝钗的思想与性格内容摘要: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淑女形象,是最成功也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才华出众,容貌美丽,知书达礼,雍容华贵,不满黑暗政治,蔑视贪官污吏,厚待下人,其言行都体现出一些仁政思想,她身上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人格,所以她也是封建礼教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是被封建礼教用作牺牲品的悲剧典型。
关键词:薛宝钗;人际交往能力;儒学;殉道者对《红楼梦》中薛宝钗性格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两百年的历史,争议颇多。
观点主要分为两类:一,对薛宝钗的性格持贬抑态度,全盘否定薛宝钗,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王昆仑先生。
①王昆仑先生认为,宝钗的性格特征是:虚伪、阴险、奸诈。
②二,在后来的研究中,有很多学者为薛宝钗平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周思源、李希凡等。
③归纳周思源的观点如下:一方面,宝钗有一些很好的性格。
善于言谈,幽默风趣;安分守己,比较内向;理智、美丽、博学多才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但另一方面,宝钗也有一些不好的性格。
缺乏生命意识,恪守封建礼教;谨小慎微而过于隐藏个人情感。
特别一提的是,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薛宝钗的性格进行了探讨。
比如,王如意认为,薛宝钗的性格特征有:与人为善、稳重平和、善解人意、恃才不傲等。
④我们主要探讨薛宝钗身上的儒家思想及悲剧意识。
《红楼梦》中薛宝钗出身“书香继世之家”,由于父亲酷爱,“令其读书识字”,受过正规的封建教育,习过封建礼法和儒家经典。
她将儒学思想融入到公关活动中,自然能够博得满堂彩。
儒学思想提出了“孝悌”、“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论,教育人们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做起,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和谐而其中“孝”、“仁”、“和”的儒学思想在薛宝钗的待人接物中得到了完美诠释。
儒家伦理道德非常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
古人说“以孝治天下”,要天下太平就要提倡孝悌之道,希望人人孝悌,家家和顺。
因此“善事父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前提,把对待父母的态度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 副本
学生姓名:王杨用户名:wangyang1003所属教学服务中心:马鞍山电大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张国风宝黛爱情,为什么最终会走向毁灭的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原因是造成宝黛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婚姻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长包办婚姻制。
而宝黛之间的爱情是自由恋爱。
他们的爱情触犯到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因此,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他们的爱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各自的性格缺陷,也成为阻碍他们爱情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贾宝玉性格中的软弱性,使得宝黛爱情在面对封建传统势力侵害的时候,无法形成坚定的反抗。
林黛玉从小寄养在贾母家中,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享受着贾母的万千宠爱,但是由于家道的衰落,以及寄人篱下的现实处境,使得林黛玉养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情。
黛玉的尖酸小性使她说话常常伤着别人,引起别人的反良好的交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而林黛玉在这方面显然无法与八面玲珑的薛宝钗想媲美。
薛宝钗是封建正统观念下培养的女性,不仅善解人意,深受族中长辈的赏识,同时待人亲近,使得下至丫鬟婆子各个都爱戴她。
因此在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拉锯战中,薛宝钗良好的人缘是她的一个优势。
林黛玉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使得她在于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最终导致最后她的爱情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三,家族的原因,林黛玉自身与贾氏家族的利害冲突。
林黛玉所具有的优势却难敌自身的致命弱点。
而这些致命弱点又恰恰犯了贾氏家族的忌,终于林黛玉丧失了她全部的优势,也决定了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必以悲剧告终。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
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婉唱。
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薛宝钗的悲剧因素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薛宝钗的一生也是悲剧,她的悲剧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她的性格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性格又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她的生活环境是她人生悲剧的原始基础。
关键词:悲剧;命运;性格;原因The Reasons For Xue Baochai’s TragedyAbstract:Dream in the red Chamber is a large tragedy. Xue Bao chai’s life also is a tragedy.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tragedy.Her character is an importantone,and character is formed in an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base of her tragedy. Keys:tragedy; destiny; character; reason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命运之路各不相同,但终归是悲剧,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她们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让历来喜欢红楼的人值得深思的一点。
《红楼梦》给我们塑造那么多的丰碑式人物,他们的悲剧也是各有原因的。
关于造成薛宝钗悲剧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她的性格,即我觉得她的悲剧是她的顺从的性格所造成的,从这一点上说,她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性格悲剧是悲剧的一种类型。
即悲剧是由主人公自身的性格或由这种性格导致的过失造成的。
传统的性格悲剧是把悲剧造成的直接原因仅仅归诸于人物性格,比如莎士比亚悲剧中奥赛罗的忌妒,我国作家巴金对此有所突破。
在巴金的性格悲剧中,人物性格只是一个内在因素,他更注意于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客观的外在因素,即便写人物悲剧性格,他也非常注意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客观的外在因素。
在婀娜秀美的金陵十二钗就如同那各具形体、棱角分明的奇珍异石,幻发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气质与秉性。
而惟独宝钗是一块晶莹剔透、温润圆滑的宝石。
这样一位贤淑敦厚、善解人意的宝钗,大概是众多红楼女儿中最受世俗小儿女欢迎的了。
如果用花来形容她,宝钗则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花中精品———牡丹。
她不仅有朱唇翠眉、体态丰盈的外在之美,还有文雅高贵、成熟练达的内在气质与能力。
宝钗可谓是多才多艺、知书达理、成熟练达、治家有方。
海棠诗社,她谈诗论道,见解独特,不落窠臼。
对待姐妹和下人,她关怀体贴,热心相助。
春寒料峭之时,为换了单服的邢岫岩悄悄地赎出冬衣,体谅针黹活做到深夜的湘云,对穷酸猥琐的赵姨娘母子也一视同仁。
不学无术的哥哥打架滋事,受到母亲娇惯纵容,是她在长辈面前一番温柔劝谏化解了矛盾。
协理大观园,又是懂得“使之以权,动之以利”的宝钗提出了独创性的改革措,即便是铁腕凤姐比她也要逊色几分。
“静慎安详,望之如春。
以凤姐之黠,湘云之豪迈,袭人之柔奸,皆在所容,其所蓄未可量也!”然而,“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善恶必书,是为实录”,雪芹将宝钗的妄图青云之志、功名利禄之心、冷漠鄙俗都蕴藏在其中庸的外表之下,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她的主要的性格。
我在讨论薛宝钗的悲剧因素时,主要从她的性格入手,这是造成她的悲剧的直接的原因,同时,也不会忽略了造成她的这种性格的客观的外在的因素,以便能更全面的认识造成她的悲剧的相关因素。
在第五回开始,在我们还对宝钗一无所知的时候,作者就通过贾府人的眼光对宝钗的品行进行了总体的概括:“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1]这是对她的品行方面的总括,我们从后面还知道宝钗和黛玉的才华不分上下,有了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就有在咏海棠时以“含蓄浑厚”而胜的蘅芜君,并且她们在生活情趣上也是都不缺少小儿女的乐趣的,有“杨妃戏彩蝶”,便有“飞燕泣残红”,而宝钗又最是会做人的,连赵姨娘也说:“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来看果然不错。
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
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1](第六十七回)她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完美者的形象,做女儿时她是一个标准的淑女,做妻子时她便又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宝钗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她也做到了,可是她的结局最终却还是逃不过悲剧一场。
(一)“随分从时”的薛宝钗随分从时的性格既让她易得人心,又容易失去自己的个性。
对于宝钗来说,随分从时既是识时务,也是一种表面上的安分守己。
为什么说是表面上的安分守己呢?在第二十八回中,“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我们在读这样的一段文字时,可能会觉的宝钗真的是一直在躲着宝玉,可是,当我们可能会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曹雪芹却又来让我们怀疑了,第二十六回,晴雯抱怨宝钗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第三十六回,“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她只是心里想着要远着宝玉,而在行动上却并没有如此,不仅不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有反常的情况出现,例如这样的一幅香艳的画面,别说是深通人情事故的宝钗了,就连黛玉和湘云都觉得可笑,那宝钗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有此行为的呢?我们当然不能绝对的说宝钗不安分守己,但有一点我们还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宝钗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安分守己。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妇女都要受到“三从四德”的约束,而“随分从时”正是宣扬“三从四德”的正统封建礼教对妇女言行的具体要求。
薛宝钗的“随分从时”是符合当时的正统礼教对女子的要求的。
贾府求婚,薛姨妈问宝钗“愿意不愿意”,书中这样写宝钗的反应与回答:宝钗反正色的对母亲道:“妈妈这话说错了。
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
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问哥哥。
怎么问起我来?”[1](第九十五回)她的这话说的是句句在理,正统礼教是已经渗透到她的骨子里去了,她并不是不知道宝玉心中只有一个黛玉,她大概也知道要宝玉忘掉黛玉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她的母亲或许不知,但她心里却是一清二楚的,但是她却仅凭母亲做主,真的“竟像不与自己相干的”,及至她母亲告诉她:“我已经应承了”时,她却“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她是不愿意,或者是感到委屈?很有可能是二者都有。
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只知道遵母命和兄命,把自己的幸福完全的付于他人,这一点可以看出宝钗确实又是随分从时的,她并没有越过女儿的本分,即使是关系到她自己的幸福的时候,也是这样,她是完全的按照封建时代对女子“三从”的要求的。
而二人新婚之后,宝钗便发现宝玉不正常了,“宝钗也明知其事,心里只怨母亲办得糊涂,事已至此,不肯多言”,她的“随分从时”真是到骨子里去了,以前是不干己事不开口,现在是事关自己的终生幸福也不开口了。
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她的“随分从时”是自觉的:首先,薛宝钗在思想意识上是合乎时宜的,她的言谈举止都具有很浓厚的封建正统色彩。
比如她总是在劝说别人的话“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等等的“女儿经”;劝戒史湘云、林黛玉恪守封建妇道,如林黛玉念了两句《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句子,她教训道:“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识得了字,既又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正经书看也罢了。
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1](第四十二回)比如她一次又一次的对宝玉立身扬名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劝说,甚至不顾她的淑女身份,由此可见,宝钗的确是“作为一种时代的代表人物而提出的”。
与宝钗相比,黛玉就真的大大地不合时宜了。
她从来没有劝过宝玉立身扬名,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把功名利禄放在眼里。
但是她读起《西厢记》来却爱不释手,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
她的居室里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案上设着笔砚,竟使刘姥姥认定是“那一位哥儿的书房了”。
黛玉的头脑中从来就没有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
这不仅是二人的不同,而是两种类型的人的不同,是两种人的思想的不同。
其次,宝钗不仅在思想上和时代上保持着一致,她的说话行事也“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合乎世俗的时宜。
自己过生日,却要点贾母喜吃的食物,爱听的戏文;当着贾母的面便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引得贾母大发感慨;猜元春灯谜,虽觉“并无新奇”,却要“故意多思”,只说“难猜”,送礼物也是周周到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
与宝钗的随分从时,世故机巧相比,黛玉是大大的不合潮流。
在众人心目中,她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做事一任自真情,很少考虑到错综复杂的方方面面。
黛玉从未在自己的外祖母跟前说过讨好的话;元春归省时命宝玉及众姐妹赋诗,黛玉也是一心只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
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宝钗确实是一个“随分从时”的“时”宝钗。
宝钗之“时”,一方面反映了在思想观念上她自觉地和时代保持着一致,是一个封建正统的人物,同时也反映了宝钗这个人物在本质和灵魂上的世故和机巧,而这一点,则是更重要的。
但是,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不论单纯还是成熟,热情还是冷漠,宽和还是清高;正直的人总是喜欢纯洁、真率、热情坦荡的人。
因为在这种人身上保存着更多的真善美的东西;而世故、做作、机巧、冷酷则是对人的美好天性的一种扭曲。
宝钗的这种自觉的顺从社会和适应社会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她的性格中的不知自己争取幸福部分。
她太理智,太世故,太无情。
不仅是对别人,对她自己也是一样的。
(二)“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味冷香丸,到底要医治什么病?冷香丸是宝钗的标志,它与宝钗是行影不离的。
作为一个随分从时的人的典型代表,宝钗是“不干己事不开口”的,她是一个贞静的大家闺秀,所以,在《红楼梦》里她的长篇大论非常少,然而说到她常吃的冷香丸,她却是来了篇长篇大论的: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1](第七回)这冷香丸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治疗效果?竟然可以把先天的热毒给压住了!“冷香丸其实不是对症下药的药丸”“这个冷香丸的名称和药方,在中国的药书上是查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