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9章 疾病预后研究(8版

合集下载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叶临湘主编,《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疾病预后研究精品课件

疾病预后研究精品课件
疾病预后研究
可修改
提纲
• 一、疾病预后与预后因素 • 二、预后研究 • 三、预后研究的评价标准
可修改
一、疾病预后与预后因素
• (一)疾病自然史与病程 • 1.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
可修改
⑴定义:是指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自然过程。
• ⑶病情轻重
病情轻重与预后密切相关。
• ⑷患者身体素质
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
可修改
• ⑸医疗条件
医疗条件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 ⑹社会与家庭因素
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 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化教养,以及患者职业、 行为习惯、文化教养与心理因素等均影响疾病预 后。
图 1 疾病自然史四个发展时期
可修改
痊愈、致残 或死亡等。
⑵意义:研究疾病自然史有助于
• • 1)早期诊断; • 2)判断疗效; • 3)探讨病因; • 4)疾病预防。
可修改
2.病程(clinical course)
• ⑴定义:是指疾病的临床期,即首次出现
症状、体征,直到最终结局所经历的全过 程。
该方法计算简便,但观察例数较少时抽样误差较大,常出现倒置现象。
可修改
⑵间接法(寿命表法、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寿命表法是描述生存率的最常用也较准确的方法,多用于大
样本。观察病例较少时可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法。
生存率
A:10个患者
B.100个患者
100
100
80
80
60
• (一)评价预后指标
可修改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与评定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与评定

0-
247 131(53.0)
1051
年龄 15-
573 431(75.2)
367
156.4 <0.01
(岁) 60-
208 182(87.5)
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
38
➢1975年,国际医学文献检索系统正式把生命质量作为一个 关键词用于检索。
➢1992年,出版了专门的生命质量研究杂志(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1994年,成立国际性的研究协会ISOQOL(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召开一年一度的国际会议。
4
一、预后的概念
疾病预后(prognosis): 指某种疾病发生后出现的可能结局或后果,包括
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死亡等
预后的结果通常以概率表示,如治愈率、复发率、 5年生存率,死亡率等
5
二、预后研究内容
• 无特殊治疗措施:观察疾病的自然转归 • 有干预措施:研究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 • 研究影响疾病共同预后因素:如年龄、病情、 并发症 • 疾病的特殊预后因素:如病理类型、功能等疾 病特征 • 改善预后的措施
0.642
0.115
<0.001
1.94
CNSL
0.472
0.156
<0.001
1.64
M3
-0.169
0.083
0.041
0.84
M5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9疾病预后研究

9疾病预后研究

26
Logo
二、生存率的计算方法
实例:急性白血病A疗法缓解时间的随访资料,以周 为单位记录见表9-1 。 第(1)栏:X为研究对象生存时间,以周为单位。 第(2)栏:d为X对应的死亡人数 第(3)栏:W为终检数,包括失访者、观察时间不到 者与死于其他原因者。 第(4)栏:n为期初生存人数。如6周n为21,7周n为 21-死亡数-终检数=21-3-1=17,10周的 n=17-1-1=15,余类推。 第(5)栏:P为生存比或生存概率P=(n-d)/n。6周 P=(21-3)/21=0.857,7周P=(171)/17=0.941,余类推。
15
Logo
一、疾病预后研究的常用方法
4.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病例暴露 病例未暴露 对照暴露 对照未暴露 过去
16
病例 研究人群 对照
现在
Logo
一、疾病预后研究的常用方法
5.疾病预后研究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疾病预后研究的始点 (2)研究对象的来源 (3)研究队列成员的随访率和失访率
完全数据和截尾数据一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4二生存资料收集的内容及特点开始观察日期终止日期结局相关的研究因素等一般为正偏态分布常存在截尾数据效应变量有两个生存资料收集的内容生存时间资料的特点生存时间结局一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5二生存率的计算方法常用的生存率计算方法有三种
临床医学八年制规划教材《临床流行病学》配套讲义
第九章 疾病预后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 时景璞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重点
疾病预后、预后因素、疾病自然史、疾病病程的概念 以及疾病预后因素的种类; 疾病预后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和预后分析中常用的一 些指标以及注意问题; 用直接法、寿命表法及Kaplan-Meier曲线法进行疾病 预后的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进行两个以上的生 存率的比较; 学习用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和COX模型分析影响疾 病预后的因素; 学习疾病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

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

(2) 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有多大(定量)?
(3) 什么时候会发生(定时)?
(4)
对预后问题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这三方面来进行。
(5) 而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仅凭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主观推断,还 必须有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第一页,共57页。
疾病预后研究
概述
预后研究设计及其偏倚控制
预后评估常用指标 生存分析
第二页,共57页。
✓ 了解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从而帮助临床医 师做出治疗决策:采用何种治疗方针和治疗方案、 治疗迫切性如何;
✓ 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改变疾病的 结局
第五页,共57页。
相关概念 (Concepts)
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是指在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 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前,死亡以脑死亡为标志。这个标志是否恰当,有待生物医学的发展再作定 论。
第九页,共57页。
若干概念
预后因素(prognostic factors)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可称为预后因素。
若患者具有这些影响因素,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 率就可能发生改变。
预后研究就是研究这些因素对于预后的影响。
预后研究的研究对象最好是处于临床疾病的早期阶段,至少应 该选择在同一病程阶段的患者,预后研究的结果才具有真实性。
如中风的预后研究应只包括首次中风患者,而不是多次 中风患者。当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如果仅想了解疾病的 晚期预后,应该收集同一晚期阶段的病人。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4)确定研究对象(determination of research subjects)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第8版流行病学复习提纲图文

第8版流行病学复习提纲图文

流病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简介)1、流行病学概念: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定义要点:人群观点;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疾病、健康促进;以研究疾病分布为起点;研究病因及流行因素;预防疾病;消灭疾病;既是一门实用医学又是一门方法学。

2、流行病学发展:学科形成前期(希波克拉底、威尼斯港检疫法、英葛朗特)学科形成期(英James Lind、英Jenner、法国革命、John Snow)学科发展期(现代流行病学)3、我国流行病学成就:伍连德博士—鼠疫、苏德隆—血吸虫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5、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对比;概率论;社会医学观;多病因论观点。

6、流行病学用途: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及其分布特点;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疾病诊断、治疗与防制的效果评价;揭示疾病完整自然史;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卫生决策和评价。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结合实习讲义)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

因为疾病的分布特征受病因所左右,所以它可提供病因、问题或假设的线索。

(2)通过对疾病分布的描述,可帮助我们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诊断很有价值的一个重要信息。

(3)对疾病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的分析有助于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治、保健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2.1 发病指标比较(复习实习讲义,加深理解)2.2 死亡指标比较(复习实习讲义,加深理解)3、疾病流行的强度4、疾病的三间分布第三章病因与因果推断一、病因及病因模型1、病因概念的发展:迷信阶段(鬼神、上帝、天意)——朴素唯物主义阶段(金木水火土气)——生物学病因萌芽阶段(活的传染物、人;病原物、环境、宿主;机体、生物、物质、社会)2、病因概念(risk factor):指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

3、病因分类4、病因模型5、病因研究三部曲:(1)建立病因假设(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生态学)(2)检验病因假设(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队列研究)(3)验证病因假设(实验法:临床试验、社区干预、现场试验)二、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1、假设演绎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2、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3、因果性实验中的对照法则三、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1、疾病与暴露因素关联的形式2、因果关系推断进程提出假设排除偶然排除虚假前因后果E与D 有统计关联否有偏倚否有时间先后否3、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1)关联的时间顺序: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2)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流行病学》第9章 疾病预后研究(8版 (1)

《流行病学》第9章 疾病预后研究(8版 (1)
37
疾病预后
小结
① 预后研究是对疾病发展的不同结局的可能性 及其预测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② 预后因素能预测疾病某种结局发生时间与概 率,或者能改变结局发生进程与概率的因素; ③ 预后的评价应包括反映短期结局的指标,及 反映长期结局的指标; ④ 生存分析同时考虑了结局及结局发生的时间, 是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暴露组 无目标结局 的患病人群 非暴露组
No Yes No
流行病学
15
疾病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以同一疾病有不同 结局的患者作为病 例组,以无该种结 局的患者作为对照 组,追溯产生该种 结局的有关因素。
流行病学
OR是常用的评价 指标。
16
疾病预后
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
5
第一节 概 述
疾病预后
一、疾病预后结局
流行病学
6
第一节 概 述
疾病预后
二、疾病自然史
疾病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指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疾病自然发
生和演变的过程。
流行病学
7
第一节 概 述
疾病预后
疾病自然史包括三个时期
起始期(initial stage)
累积生存率(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 生存率
表示病人经过ti个单位时段之后仍存活的概率
。一般用S(t)表示。
• S(t)有两种计算方法:
流行病学
28
疾病预后
(1) 如果不含有截尾(删失)数据,则S(t)为 • S(t) = tk时刻仍存活的例数/观察总例数
(2)如果含有截尾数据,各时段生存概率为P1,P2,P3...Pk,

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知识讲解60页PPT

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知识讲解60页PPT
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识讲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28
疾病预后
() 如果不含有截尾(删失)数据,则()为 () 时刻仍存活的例数观察总例数 ()如果含有截尾数据,各时段生存概率为,,,则()为 () ...
此式通过校正例数方法处理截尾数据; 由此可见,生存率是从至多个时段的累积生存概率;而生 存概率是单个时段的概率。
流行病学
29
疾病预后
3
目录
医院感染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预后研究设计、实施及其偏倚控制 第三节 预后评估常用指标 第四节 生存分析
流行病学
44
疾病预后:疾病发生后,预测 其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局及 其频率。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5
第一节 概 述
一、疾病预后结局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6
第一节 概 述
二、疾病自然史
疾病预后
患者特征
流行病学
12
第二节 预后研究设计、实施及其偏倚控制
一、设计类型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研究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13
队列研究( )
疾病预后
疾病自然史研究 预后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为常用的评价指标
流行病学
14
时间顺序
是否暴露某个待分析的预后因素
无目标结局 的患病人群
暴露组 非暴露组
③ 预后的评价应包括反映短期结局的指标,及 反映长期结局的指标;
④ 生存分析同时考虑了结局及结局发生的时间, 是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流行病学
34
疾病预后
生存分析的适用范围
① 远期临床疗效的评价:如肿瘤治疗后 生存期、器官移植后生存时间、死亡 率较高的慢性病(心肌梗死、脑卒中 等)医疗干预后的生存时间等。
② 人群卫生保健措施的效果评价:如健 康教育的效果、对疾病危险因素采取 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等。
流行病学
35
生存分析方法
流行病学
31
第四节 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 )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32
疾病预后
哪种药物治疗对某癌症的预后效果较好?

生存率 药
生存率高于
生存率低于 生存率
流行病学
33
疾病预后
生存分析( )
是对预后进行评价中,不仅要了解疾 病的最终结局,还要了解在观察期内不 同时间患者的变化情况,将两者综合考 虑进行分析,用以反映疾病在不同时期 的预后情况。
疾病预后
属于实验流行病 学范畴。
是评价相关预后 因素对疾病结局 影响的金标准。
流行病学
18
时间顺序
无目标结局 的患病者
随机分组
干预组 施加或终止 预后因素
对照组 对照措施
流行病学
疾病预后
结局
19
第二节 预后研究设计、实施及其偏倚控制
疾病预后
二、实施要点
提出问题 1
确定研究 设计类型
2
确定研究对象 样本量
举例:手术治疗例肺癌病人,手术后,,年的死亡数分别 为,, 例,无截尾值。求各年的生存概率和年生存率。
() , () , ()
按 () 时刻仍存活的例数观察总例数
年生存率()
此计算方法不能处理截尾数据
按() ...
年生存率× ×
流行病学
30
生存曲线( )
疾病预后
• 指在直角坐标中,将各个时刻的生存率所对应的点 连接在一起的曲线图。
3
资料收集 4
流行病学
20
第二节 预后研究设计、实施及其偏倚控制
三、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疾病预后
常见偏倚
零点偏倚( ) 集合偏倚 ( ) 失访偏倚 ( )
其他偏倚 ( )
流行病学
21
疾病预后
失访偏倚 ( )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观察时间较长,研 究对象中有人因种种原因退出研究队列,到 研究终止时,能够分析结果的人数远远少于 研究设计时确定的观察人数,影响结果的真 实性,由此产生偏倚。通常要求失访率不应 超过%。
疾病预后
结局
流行病学
15
疾病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
以同一疾病有不同 结局的患者作为病 例组,以无该种结 局的患者作为对照 组,追溯产生该种 结局的有关因素。
是常用的评价指标。
流行病学
16
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
疾病预后
比较
人数 有关因素
研究对象
ac
合并肾


bd

无并发 症
流行病学
17
实验研究( )
流行病学
22
偏 倚 控 制 方 法
流行病学
限制()
配对() 分层()
标准化()
多因素分析( )
疾病预后
23
第三节 预后评估常用指标
指标种类
结局事件发生率 生存相关指标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病情变化指标
流行病学
疾病预后
24
预后评定指标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25
生存率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26
疾病预后
疾病自然史 ( )
指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疾病自然发 生和演变的过程。
流行病学
7
第一节 概 述
疾病自然史包括三个时期
起始期( )
疾病预后
亚临床期( )
临床期( )
指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一直到
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流行病学
8
动脉硬化性疾病自然史 — 始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9
第一节 概 述
《流行病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九章
钟秋安,副教授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流行病学
1
问题的引出
肿瘤治疗之后
流行病学
2
疾病预后研究包括四方面问题
疾病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定性) 发生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定量) 什么时间会发生?(定时) 受哪些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36
1.00 生 存
0.75 率
0.50
0.25
group 2 group 1
疾病预后Βιβλιοθήκη 0.00 0流行病学
200
400
600
800
随访时间
两组手术方式生存率()曲线
1000
37
小结
疾病预后
① 预后研究是对疾病发展的不同结局的可能性 及其预测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② 预后因素能预测疾病某种结局发生时间与概 率,或者能改变结局发生进程与概率的因素;
时段生存概率( )
• 生存概率
• 表示在某单位时段开始时存活的个体到该时 段结束时仍存活的可能性大小。一般用表示。
• 某时段生存概率的计算方法为: • 生存概率 活满该时段 的人数 某时段开始的
人数。
流行病学
27
疾病预后
累积生存率( )
• 生存率 • 表示病人经过个单位时段之后仍存活的概
率。一般用()表示。 • ()有两种计算方法:
疾病预后
三、预后因素( )
能预测疾病某种结局发生时间与概率,或者 能改变结局发生进程与概率的因素。
心肌梗死()前具有高血压较正常血压更能 增加其缓解期后各种原因的死亡。
流行病学
10
第一节 概 述
疾病预后
流行病学
11
第一节 概 述
年龄 性别
营养 体质
免疫 功能
心理
经济 状况
依从性
疾病预后
遗传 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