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五、《其他简单机械》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人新课标教版
课 题13.5 其他简单机械课 型新 授知识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初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滑轮、斜面和轮轴特点的探究。
教学用具滑轮组一套、滑轮、钩码、测力计等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情境引入观察69页图13.5—1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漫画中的情景。
问题:小轮子在图中起了什么作用?合作探究下面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想办法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
器材:一个滑轮、细线、一个钩码、铁架台用图形画出你所采取的方法(找两名学生画到黑板上)。
你能找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1、定滑轮:在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叫做定滑轮。
2、动滑轮:在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再给同学一个测力计,能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的特性: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特性: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观察图思考图中发生的事情。
学生分组实验探讨提起钩码的方法并用图形表示。
学生观察图形找不同,在提起钩码时,(1)滑轮的运动状态不同.(2)同学用力的方向不同。
学生继续实验,观察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测力计的示数与所提钩码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举出生产、生活中见到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地方。
通过故事讽刺不懂科学而闹出的笑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兴趣开始学习滑轮。
让学生从事实及平常观察到的定滑轮、动滑轮,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学会描述、总结事物特征。
能分辨出定滑轮与动滑轮。
通过进一步实验,得到其各自用力的特点。
举出生活中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子。
九年级物理 第13章 力与机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3章力与机械教案一、【自主学习】(一)弹力弹簧测力计1、物体的或的改变,叫做形变,它分为形变和形变。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_______。
3、弹力是物体由于产生的力。
比如、等。
4、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物体的形变就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测量的工具。
5、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2)认清和;(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
(二)重力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2、重力的计算公式:(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重力跟质量成。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叫重心。
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三)摩擦力1、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和压力;(2)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四)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_______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作力臂的方法:先找到支点,再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再画出垂直的符号即可。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
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可知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是的,若动力使杠杆做顺时针转动,则阻力就使杠杆做转动。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费了。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省了。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既也。
(五)其他简单机械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5 其他简单机械
§13—5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会根据要求组装和使用滑轮组。
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具准备: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
分析讨论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
再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即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时可以使用滑轮组。
了解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杠杆之外,滑轮、轮轴、斜面等也是常用的简单机械。
看课本图13.5---1中的科学漫画。
图中的滑轮是定滑轮。
说明:左图说的是一个瘦子,看到一个胖子正在用定滑轮把重物拉上楼去;中图表示胖子让瘦子替自己拉着重物,自己上楼去取重物;右图表示胖子到了楼上,看到瘦子没有拉住重物,反而被重物拉上了楼。
这个故事是讽刺两个不懂得定滑轮作用的人在使用定滑轮时闹出的笑话。
那么,到底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有什么作用呢?(二)新课教学:⒈定滑轮和动滑轮: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同学们一定注意过红旗在徐徐上升的过程中,旗手是如何拉绳子的?是向下拉绳子的,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会使旗子升上旗杆呢?是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5节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5节其他简单机械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特点。
2、了解轮轴和斜面。
个人感悟教学重点滑轮的特点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自主学习】1、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轮子叫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例如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例如________。
4、发明制作的一种方法就是组合法,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_________。
5、轮轴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书上P71页的轮轴中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轮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斜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62、合作存在的问题:1、2、3、4、5、63、展示成果。
【实验探究】1、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物重拉力物距拉力距定滑轮动滑轮2、结论:定滑轮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_______3、滑轮组:分析书上P70页图,甲图由______段绳子吊着动滑轮,F=_____G,s=_____h;乙图由______段绳子吊着动滑轮,F=_____G,s=_____h。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五、其他简单机械》公开课_1
(5)实验结论:
(6)交流与评估:①实验中为什么要匀速拉动?
②实验测量中数据有哪些问题?
实验中还有哪些问题?
5、活动六: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分析物体所受的力,进一步归纳“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三)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能够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讨论并完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方案画出来,并能够动手组装。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水平,也有较强的独立思维水平,但抽象思维水平尚未成熟。通过一年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水平。他们乐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教学准备
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升起来,你能有几种方法?
2、活动三:画一画:把刚才小组组装的不同滑轮画下来。
(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巡视。)
收集部分作品,展台展示并点评。
3、活动四:说一说:这两类滑轮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并归纳)
总结:滑轮的分类。
4、活动五:认真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做好实验现象记录,组长组织对实验现象实行分析:
(1)提出问题: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同一物体时,谁省力?谁省距离?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器材:测量的物理量:
思考: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了距离?3、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实验步骤: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老而现代的力学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五、其他简单机械》教案_8
滑轮和滑轮组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2.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4.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示意图;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设计滑轮组。
难点: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计滑轮组。
三、复习课时:一课时四、复习过程39.滑轮与滑轮组认识①动滑轮、定滑轮与滑轮组的概念及作图;②用动滑轮、定滑轮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③滑轮组和斜面的省力原理。
42.机械效率理解经历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②机械效率的概念、范围及测量方法;③有关功和机械效率实例的判别和解释;④会计算机械效率;⑤在具体实例中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⑥经历测量杠杆、滑轮、斜面的机械效率。
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①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组装滑轮组方法:“奇动偶定”的原则。
(三)、作图练习GG G(四)、滑轮组特点G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的组合,强调承担物体的绳子根数。
2.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的组合,强调承担物体的绳子根数。
3.滑轮组中有用功和总功的基本认识总功:拉力做的功;W总=Fs有用功:对重物做的功;W有用=Gh其中: s = n h4.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5.应用:常见考法一: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和摩擦常见考法二:不计绳重和摩擦常见考法三:滑轮、绳子的重和摩擦都要计6.常见变形练习: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教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1、识记内容:①什么叫弹性?②什么叫塑性?③什么叫测力计?④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2、能力目标:①理解弹性与塑性的联系与区别;②理解正常弹性物体的使用是有条件的;③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④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用具:橡皮筋、弹簧、尺子、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要说明本章知识结构及特点2、了解学生对弹性物体的已知状况①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弹性?②哪些物体没有弹性?③哪些好像有好像又没有?二、本课时目标实现过程1、简要说明本课时目标2、认识弹力①演示弹性——用橡皮筋、弹簧演示什么叫弹性,比较有弹性的物体用木块演示什么是塑性②小结:弹性和塑性没有明显的界限。
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使物体受到破坏,而不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
我们把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就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3、认识弹簧测力计①学生回答什么叫测力计?②什么叫弹簧测力计?(教师强调)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教师要求学生识记该原理。
1分钟完成)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并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A首先要看清测力计的量程;B其次要认清分度值;C再看指针是否在零刻度。
如果不在零刻度,就要调节刻度盘使指针指向零刻度;不能调节时,可将测力计的挂钩沿测力计弹簧的轴线方向来回拉动几次看是否再能回到零刻度,不能回到零刻度而能回到某一定点,就要几下零度误差(什么是零度误差,前面已讲)。
3、探究——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按实验小组分发弹簧测力计;②宣布实验要求:(测力计各不相同,应注意观察,并保护好实验器具。
除按课文要求做到外,还要估测和体验力的大小。
)③实验开始(教师巡回指导)④实验评估——教师抽查,评析。
⑤小结:这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学生要把操作与所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讲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达标检测】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d、挑东西的扁担:。
3、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2.轮轴是(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
3.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列举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斜面是(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但要。
5.实践探索:骑自行车爬同一个陡坡,第一次按直线上爬,第二次按“S”型上爬,比较哪一次更省力?试说明原因。
【小结】
大家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感受?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
请帮小红评估一下,实验结果与分析不一致,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最好能提出改进实验的合理化建议。
教后记(教学反思):
课题研究材料(过程性资料积累)
小组讨论拿出最佳方案。
2.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用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做实验来验证是不是又省力又改变了力的方向?
3.利用桌面上的器材,你还有上面样的组合方式?试在同学间交流你的成果。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及航天资料片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观看航天资料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
新课教学1.重力的产生教师: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2.重力的方向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3.重力的大小(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力和机械完整教案
第十二章 力与机械一、单元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理解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4)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5)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6)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二、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设计滑轮组。
难点: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计滑轮组。
三、知识梳理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节 弹力用在轮上省力杆,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物体上升高度数,表示承受重物的绳子段,其中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用在滑轮组上的动力可改变力的方向,作滑轮组成,即能省力又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方向。
一半的力,不改变力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动物h n h n S G G n F )(1⎪⎩⎪⎨⎧=2211L F L F 杠杆平衡条件:用线的距离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杠杆绕固定轴转动的硬棒叫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教具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学生活动后汇报)[生]钢尺或钢锯条,在用力弯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生]我们平时用的橡皮用力扭时也会发生形变,松开手后又会恢复原状.[生]女同学扎辫子用的橡皮筋也是用力拉时能变长,松手后恢复原状.[生]用力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松手后恢复原状.[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生]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生]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生]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师]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有塑性的物体.二、进行新课1.弹力[师]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c),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师](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师]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生]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师]进一步向同学们说明,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师]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演示),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同学们讨论后汇报交流)[生]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生]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生]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生]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生]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生]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生]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大家能说出这么多利用弹力的例子,说明在乎时的生活中大家一定是注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了,以后还要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老师今天正好带来了一个拉力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师]在他们拉这个拉力器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生]他们拉得不一样长,女同学拉得较短,男同学拉得较长.[师]拉力器被拉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生]可以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师]同学们可不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来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试一试.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交流)[生](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师]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吗?[生]将0.5 N、1 N、1.5 N、2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生]我们组把弹簧下面加了一根线,可以方便挂上物体测量.[生]我们组在弹簧的最大端固定了一根指针,可以使读数更方便.[师]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生]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师]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生]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师]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学生演示,结束后同学们交流)[生]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生]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师]生活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小结与板书设计: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elastic force )应用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制作(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1)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2)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随堂练习:1、(2007年大连市)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________成正比;弹簧测力计能否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其他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
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绳、剪铁皮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
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投影。
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皮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二、进行新课
引言:看课本图11—15。
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糟的轮子。
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看课本图11-15和11-16,分辨哪个是定滑轮。
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11-17和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图2 图3
(4)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
(1)看课本图11-18,分析该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11-17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图3乙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
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图2乙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图3乙中的动滑轮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参照图11-18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板书:“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说明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分析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在使用定滑轮时,不能省力,但却能改变力的方向,即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在使用动滑轮时,能省一半的力,但却要费一倍的距离,即省力费距
离。
从图4看,若要让动滑轮升高一个h ,两边的绳子各减少h ,这就意
味绳子A 端要上升2h ;而重物是由两段绳子共同提升的,所以用一个动滑轮时能省一半的力,但却多费一倍的距离。
⒉滑轮是杠杆的变形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滑轮也有与杠杆类似的作用,那么滑轮是不是杠杆
呢? ①定滑轮:我们把定滑轮一点点演化能得到一个等臂杠杆。
②动滑轮:我们把定滑轮一点点演化能得到一个动力臂等于二倍阻力臂的
省力杠杆。
虽然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那么可不可以即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3.滑轮组
(1)提问:看课本图11—20,小明为什么能轻松地拉起摩托车?
教师指出:小明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摩托车,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
轮组合成的滑轮组。
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板书:“3.滑轮组:
①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提问: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
(3)学生实验:按图5所示组装由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重物用4个钩码表示。
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挂钩码,称出物重。
再用弹簧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拉钩码匀速上升,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动力F 的大小。
研究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动力大小与物重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动方向。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实验中,重物由4段绳子吊着,拉力的大小约是略大于物重的四分之一。
这是因为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
在不考虑动滑轮重的情况下,提起重物的拉力大
图4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