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译文: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云横秦岭家何在?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 既惊痛与其父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诀,又舆致走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 道撼顿(动荡
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困顿),失食 饮节,死于商
挐(rú)圹(kuàng)
南层峰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①内心郁愤②前途未卜 的感伤情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女挐圹
韩愈
白话译文:
铭》中追述道 “愈既行,有
一封朝奏九重天,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 司以罪人家不
夕贬潮州路八千。 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可留京师,迫
欲为圣明除弊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 遣之。女挐年
肯将衰朽惜残年! 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十二,病在席。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 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松楸、禾黍都是 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 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 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 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 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 于尽的慨叹。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是必修内容,通过诗词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①。
谢公②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③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①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即曹娥江上游。
②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
③訇(音哄)然:形容大声。
我想根据传说梦游一趟天姥山,梦中我一夜就飞渡了月下的镜湖。
湖上是我月光下的身影,一直陪伴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在,溪流清澈,猿猴高歌。
穿上谢公游山时穿的那种木屐,我开始攀登直入云霄的山路。
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啼鸣。
曲曲折折的路没有一定的方向,观赏这奇花异景,不觉已经天黑。
山泉的响声如熊在怒吼、龙在叫唤,幽静的树林也为之战栗,层层山岩也为之震惊。
黑云沉沉快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烟雾。
突然闪电迅雷,山峦都要崩裂,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的天空蔚蓝无际,日月共同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宫殿。
神仙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他们用彩虹做衣,把清风当做马;老虎弹琴,鸾鸟驾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如麻。
【梦游之美】这首诗重点描写了李白的梦境:他早就听说天姥山被云雾遮绕,偶尔才能看见,于是久思成梦,梦见自己到天姥山会神仙去了。
节选的这一段,就是他看到众神时的情景。
外面是电闪雷鸣,里面却是其乐融融的仙境,仙人们衣食住行都不同于常人,就连乐师都是禽兽。
读者也似乎和李白一同梦游了一番。
梦醒之后,李白感叹人生短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作指导】生活中有种种现实的约束,但是作文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约束的。
高三语文选修 唐宋诗词鉴赏(语文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单元 03. 第三单元 05. 第五单元
02. 第二单元 04. 第四单元 06. 第六单元
0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 胜色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 军旅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感谢聆听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 抒怀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 写真
04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 感慨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 别绪
05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第九课 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 相悦 第十课 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 景色
06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 志咏怀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 时伤事
F
生查 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鹧鸪天
扩展阅读
菩萨蛮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
鉴赏知识 词律
破阵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 前——山水胜色
06
水龙吟 登 建康赏心亭
01
望海潮
05
满江红 写 怀
02
扩展阅读
04
定风波
03
鉴赏知识 词的章法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
A
鉴赏知识 意象
D
关山 月
B
石壕 吏
E
扩展 阅读
C
卖炭 翁
F
鉴赏知识 意境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作为一种可歌唱的、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对其词体魅力的探究也不断地深入。
店铺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唐宋诗词鉴赏篇1菩萨蛮①【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者】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
唐玄宗时供奉翰林。
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
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拢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
《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
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逊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王步高 唐宋诗词鉴赏
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
王步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尤其擅长唐宋诗词的鉴赏。
他在唐宋诗词方面的研究和评论具有深厚的造诣,对于诗词的艺术特点、意境和文化内涵有着独到的见解。
王步高主张诗词鉴赏应注重对作品艺术造诣的欣赏,注重审美感受和体验。
他认为诗词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形式,其意蕴和表达方式需要通过鉴赏者的领悟和共鸣来体现。
他对于唐宋诗词的解读和分析注重内涵的发掘和情感的体验,强调作品的深意和思想的意境。
王步高的唐宋诗词鉴赏作品包括:《唐宋诗词鉴赏》、《鉴赏古典诗讲义》等。
在这些著作中,他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析,以及对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的解读,呈现了对唐宋诗词的全面鉴赏和深入理解。
王步高的研究和评论方法广受好评,他在鉴赏唐宋诗词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欣赏和理解唐宋诗词的重要参考和指导。
文学_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精选
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精选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一)《滕王阁序》作者: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仙人一作:天人;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唐宋诗词鉴赏
“思华年”——美丽青春,华年盛景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杜甫《曲江对 酒》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
在庄周的梦里,庄子即蝴蝶,蝴蝶即庄子,人与 蝴蝶同体,飘飘然进入随心所欲之境。在那样的境界 里,人生梦想如蝴蝶一般五彩缤纷。
颔联: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传说中国 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后来禅位 退隐,不幸国亡生死, 死后魂化为鸟,幕春 啼哭,至于口中流血, 其声哀怨凄悲,动人 心腑,名为杜鹃。
诗人们往往喜欢把瑟根哀怨的情调连在一起,如 “何时昭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杜甫《曲江 对酒》)
鉴赏:
首联:〈起〉:锦瑟:古瑟,也叫古弦,有五十条丝弦,后
来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 例:“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宋) “佳人锦瑟怨华年!”——元好问《青玉案》 无端: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首联连用了多个数量词,读来不但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反而会 产生一种神奇的美感,为什么? 答:由于诗人对数词作了巧妙的组合,诗人不指明弹奏者和 听众是谁,也不说明弹奏的曲目和现场的氛围,从而使“一 弦”“一柱”有了一种朦胧之美和多义之美。同时,在这首 诗中,数词的使用还有一种音韵美,“一弦一柱”、“一音 一节”、“一顿一韵”和谐匀称。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 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思考:
颔联中为什么要使 用“庄生梦蝶”、“望 帝托鹃”的典故呢?
美好的理想和情思或许 是虚幻的梦,无论是梦是真, 都不要让自己的“春心”自 生自灭。即使死去,也要像 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 自己的悲哀。
思考:
颈联第一句的核心 在一个“泪”字,为什 么有“泪”呢?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唐宋诗词鉴赏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唐宋诗词鉴赏的欣赏角度与方法》1. 引言1.1 概述唐宋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鉴赏唐宋诗词需要一定的欣赏角度和方法,以准确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并从中获取审美愉悦。
本文将探讨唐宋诗词鉴赏的合适角度与有效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探讨。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与目标,同时介绍了唐宋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唐宋诗词的鉴赏角度与方法,包括艺术表达手法、文化背景解读以及作者情感体验分析。
第三部分将以具体实例展示这些鉴赏角度与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涵盖唐代选段鉴赏、宋代詞选择评析以及唐宋诗词比较研究等内容。
第四部分则论述了欣赏角度与方法对于唐宋诗词的意义和影响,包括丰富文学传统理解和认知、开阔审美视野和提升审美能力,以及探索个体情感共鸣与自我发现的可能性。
最后,第五部分总结回顾了全文的观点和内容,并展望了唐宋诗词鉴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唐宋诗词鉴赏的合适角度与有效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对艺术表达手法、文化背景解读以及作者情感体验分析等方面的介绍,读者将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和感受唐宋诗词的内涵与魅力。
同时,本文也试图强调欣赏角度与方法对于个体审美体验和情感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拓展自己在唐宋诗词领域中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享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2. 唐宋诗词的鉴赏角度与方法2.1 艺术表达手法在欣赏唐宋诗词时,我们需要关注和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表达手法。
唐宋时期的诗人们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音韵格律等。
首先,修辞手法是唐宋诗词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段。
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仅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还能够通过隐喻和联想传递深远的情感或意境。
其次,音韵格律是唐宋诗词极为讲究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平仄、押韵及句式节奏等方面的处理,作品能够呈现出优美和谐的声音效果,并与内容相得益彰。
唐宋诗词鉴赏及历史背景分析
唐宋诗词鉴赏及历史背景分析1. 唐宋诗词的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其中以唐代和宋代的诗词创作尤为著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唐宋诗词的特点以及其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1.1 唐代诗词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诗人擅长抒发豪放、壮美、飘逸的情感,主题涉及自然景物、社会风貌和个人感情等。
其中杜甫尤为著名,他以真实揭露社会弊端和表达民众苦难而闻名。
1.2 宋代诗词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文艺作品形式多样且充满了内涵。
宋代的诗人注重审美意境与技巧运用,他们崇尚婉约、清新、含蓄的表达方式。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女性独立意识而著称。
2. 唐宋诗词的历史背景2.1 唐代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强盛的王朝之一。
在唐代,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繁荣。
这种相对安定的环境为唐代诗人们提供了创作的良好条件。
2.2 宋代历史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朝代之一。
北宋时期,统治者注重政治稳定与改革,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南宋时期由于遭受金朝入侵而导致国土沦陷,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表现出抒发失落、忧国忧民之情。
3. 唐宋诗词鉴赏3.1 神韵婉约的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琵琶曲词,表达了作者深情的个人情感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通过描绘如梦般的幻境,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短暂和人生离别的思考。
3.2 壮丽豪放的杜甫《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向往和胸怀壮志豪情。
4. 唐宋诗词鉴赏与历史背景关系分析唐宋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更体现出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政治、社会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态度。
从唐代到宋代,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变迁,这些变迁也深刻地影响着诗人们的写作主题和表达方式。
唐宋时期的诗词鉴赏与解读
唐宋时期的诗词鉴赏与解读一、背景介绍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也是诗词创作最为繁盛的阶段。
唐代以其大气磅礴的风格和华丽辞藻而闻名,宋代则注重细腻含蓄,以婉约清新的风格引人入胜。
本文将围绕这一时期的诗词进行鉴赏与解读。
二、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隋唐文化显得空前充实和丰富。
在这个时期,文人雅士追求艺术成就成为主要关注点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三、唐宋诗词鉴赏方法1.语言风格:唐宋时期的诗词语言优美而精炼,使用了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作者使用的意象、比喻、描写等手法来感受其表达方式。
2.抒情主题:诗歌是文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媒介,探究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主题与背景。
3.音韵格律:唐宋时期的诗词有严格的格式要求,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了解其韵律规则以及对整体效果造成的影响。
四、著名唐宋诗人及作品选析1.李白: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李白创作了许多具有豪放风格和超凡意境的作品。
比如《静夜思》、《将进酒》等。
2.杜甫: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揭示了唐朝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并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苦难。
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3.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才华横溢,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非凡影响力。
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壮与豪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怀古》等。
五、唐宋诗词的影响和意义1.文学艺术价值: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2.社会意义:这一时期的诗人通过创作表达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民众命运。
3.审美享受:鉴赏唐宋诗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时期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六、结语唐宋时期的诗词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眼球,在长久岁月中保持着活力。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唐宋诗词就像那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当我沉浸在唐宋诗词的鉴赏中时,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那些伟大的诗人词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我还记得,最初接触唐宋诗词,是在小学的课本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短短二十个字,却把游子的思乡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的我,还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诗词越来越多,我才渐渐感受到了唐宋诗词的博大精深。
比如说,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描绘了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
以前我只是从老师的讲解中知道,这是在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
但当我真正去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去想象当时百姓的苦难,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是他心头滴下的血和泪。
再来说说苏轼的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就气势恢宏,让人仿佛看到了那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在他的词中,既能感受到他的豪迈洒脱,又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柔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他对亡妻的思念,真挚而深沉,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还有李清照,这位南宋的女词人,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充满了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开头连用七个叠词,把那种孤独、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极为贴切。
读她的词,就像是在倾听一位女子的倾诉,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
我曾经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本唐宋诗词选集,细细品味着那些优美的词句。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页上,仿佛也在与我一同感受着诗词的魅力。
当我读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时,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波澜壮阔的春江画面,潮水涌动,明月高悬,心中顿感开阔。
唐宋诗词鉴赏优秀6篇
唐宋诗词鉴赏优秀6篇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
山草香分享了6篇唐宋诗词鉴赏,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唐宋诗词鉴赏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唐宋古诗词篇一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赏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大概写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因为当时他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所以,心中郁闷孤寂,借这首诗一发心中的抑郁之情。
《月下独酌》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在首句描绘了一幅独饮的画面,为整首诗提供了一个背景。
在花丛间摆放着一壶美酒,这是一个很优美的环境,如果此时两三个好友相邀在这里谈笑欢饮该是很惬意的事情,但是一个“独”字,遏制了这种可能,诗人是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这美丽的景色反衬了诗人孤独的身影,诗人越发显得孤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自己形单影只,但是诗人并不甘心这样寂寞地独饮,他看到了天空的明月,还有自己的影子,这样再叫上自己,那么不就是三个人了吗?此句一出顿时打破了开场单调孤寂的氛围,场面变得热闹起来。
这里诗人想象奇妙,立意新颖,且又自然合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虽然诗人盛情邀请明月和自己一起饮酒,但是,月亮毕竟是不懂酒的,而影子也只是空随诗人,不会饮酒。
诗人写到这里又让人心中为之一紧,这该怎么办呢?也许写到这里诗人可能会陷入孤独愁苦的情绪吧,但是,没有。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豁达写就一笔,暂且让它们陪我喝酒,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及时行乐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饮酒渐渐进入醉态,开始载歌载舞起来,诗人歌唱时,看到月亮在天空中徘徊不去,好像倾听着他的歌声。
身舞影动,因为诗人在酒醉中舞姿很不规范,所以,在月光下诗人的影子也变得零乱,在模糊中好像诗人在和影子一起跳舞,这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啊。
精选唐宋诗词鉴赏共76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精选唐宋诗词鉴赏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谢谢!
76
唐宋古诗词鉴赏名篇_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唐宋古诗词鉴赏名篇_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唐宋诗词巨细无遗、真切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景,它们告诉我们祖先曾经是怎样生活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古诗词鉴赏名篇,供大家参考。
唐宋古诗词鉴赏1闺怨·赏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闺怨诗主要描写少妇登楼赏春时,见景而悲的心理变化过程。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这本是写闺中愁怨,但是诗人在开始却写少妇不知道愁,还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精心打扮自己,盛装登翠楼赏春。
这里没有一点闺怨的愁闷、抑郁气氛,反倒给我们描绘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妇形象,我们不禁想问,难道少妇真的不知道愁吗?不是的,诗人笔锋一转,在三四句写到少妇的愁。
“忽见陌头杨柳色”,这句是少妇感情变化的关键。
“忽见”表现的是少妇情感变化。
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少妇情感变化那一瞬间。
在古代,柳不仅是春季的象征,在亲朋离别时,人们经常折柳赠离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所以,柳树在这首诗里就显得不再寻常,它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
少妇看到柳树,突然就想到与丈夫的离别情形,想到曾经和丈夫在一起时恩爱幸福的日子,而现在无人和她共同欣赏大好春景,也可能会想到自己青春年华在孤寂中慢慢枯萎,想到征战丈夫在外的情况……总之,这普通的柳树,却勾起了少妇无限的愁绪,一发不可收拾。
难道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柳树就使少妇产生了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其实,这些离愁别绪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一旦受到外界柳色的挑动,内心积怨就汹涌而出了,所以,少妇心情发生突然变化也就在情理之中。
诗中的大好春光越发衬托少妇的孤寂,其中酸楚之情自然流露。
最后少妇发出“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深深的叹息,体现了少妇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少妇幽怨的情怀,也回扣了“闺怨”这个题目。
这首七言绝句,诗人巧妙地运用透过一层的写法,不直写悲,而由喜急转写悲,心理上急剧变化,使前后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极具震撼的效果,使悲情更悲。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鉴赏辞典著名唐诗宋词如下唐宋诗词鉴赏:1、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舂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唐宋诗词鉴赏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写满了唐宋诗词解释写满了唐宋诗词解释唐宋诗词鉴赏大全(六)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唐宋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分析
唐宋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分析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诗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唐宋诗词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对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以及艺术特点方面的差异和互补。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具个性和创新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作独具风格,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运用华丽的辞藻和瑰丽的景象,将自然和个人情感相融合,给人以宏大和奇幻的感觉。
李白的诗作以自由奔放的形式为特点,他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比喻,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
他的诗句通常长度较短,用词直接而有力,使人印象深刻。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几个简短的词语通过美丽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此外,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诸多主题,包括山水田园、饮酒作乐、仙境神话等。
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常常以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自然相互交融。
李白的诗作还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他常常表达对自由和个人情感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对人生的热爱。
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深沉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而著名。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将社会中的不公和苦难描绘得淋漓尽致。
杜甫的诗作以平实朴素的形式为特点,他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通常较长,充满了辞章之美,使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思考。
杜甫的诗作主题广泛而深刻,涉及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个人命运等多个方面。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宋诗词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唐宋诗词鉴赏1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宋张孝祥)霜日①明霄水蘸空,鸣鞘。
②声里绣旗红。
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
③浊酒戍楼。
④东,酒阑。
⑤挥泪向悲风。
[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四川人。
高宗时进士,殿试第一。
曾因触犯秦桧,下狱。
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
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
有《于湖集》。
[注释]①霜日:秋天。
②鸣鞘(shāo):响鞭。
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
③尊:通樽,酒杯。
④戍楼:军队驻守的城楼。
⑤阑:将尽。
[赏析]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张孝祥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守荆州。
秋高气爽,约友登高,不由感叹中原沦陷,遂写成这首《浣溪沙》。
上片写景,烘托边塞气氛和作者心情。
时当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远处水天相接。
景是乐景,此处以乐景反衬哀情。
诗人登监的是荆州城,荆州本是祖国内地的一座城池,而今却成边塞之地,时时有被胡虏侵略的危险,这本身就是让人痛心的事。
诗人又有满腔爱国热忱,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危局,哪里还有心思欣赏秋日美景?更何况,极目远望,鸣鞘红旗,烟尘滚滚,金人的响鞭声声撕人心肺,作者心情就更加沉痛了。
而澹烟衰草,满目萧疏,自然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下片抒情,表达对中原故国的怀念。
眼前遍地烽火,而大好河山,万里中原还在遥远的北方,受金人的践踏。
作者思念故土,思念中原父老,心情愁闷,只好借酒浇愁。
可一樽浊酒怎能消除满腔悲愤呢?酒尽愁不尽,面对萧瑟秋风,作者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全词虽短短的四十二字,但写情真切,烘托巧妙,意境浑成。
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
②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作者简介]顾况,字逋翁,浙江海盐人。
肃宗至德进士。
曾任江南判官,著作郎、司户。
高中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唐宋诗词鉴赏篇1:月夜朝代:唐代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鉴赏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
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篇2:雨霖铃寒蝉凄切朝代:宋代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鉴赏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词鉴赏”教法探究树德怀远中学刘勇摘要: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文本时,无论是教学思路、教学设想还是教学步骤等方面都有着与必修文本不同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追求,文本的特点给老师们提供了创造性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徜徉领略唐诗宋词艺术魅力的平台。
关键词鉴赏讨论探究教法辉煌的唐诗宋词,不仅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同时也是各种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学习唐诗宋词能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性智慧。
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唐诗宋词的学习都是一个难题。
课堂上老师讲得是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是无精打采。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又怎能提高呢?而高考时,诗歌鉴赏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高二时,要求学习《唐诗宋词鉴赏》(选修),全书12个章节,89首诗,涉及49个诗人。
容量大、时间短、难度大,怎么教?如果全部让学生下课学习,效果不好检查,甚至会无人理会;如果全部上课来教,时间肯定不够,光学完都不行,更不用说再深入讨论和交流了。
所以,教什么?怎么教?是摆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首先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1、联系作品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2、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
3、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鉴赏古典诗词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
4、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
不难看出,其关键字是“理解”“感受”“鉴赏”“探究”,这四步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而在教学参考书上有这样的要求:“把切实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作为课程中心目标,把阅读分析作品放在课程的中心位置。
”由此可见,这本书的编写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一面。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时作了一些尝试,现整理如下,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专题研究性学习与小组讨论学习法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根据爱好自愿结合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协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选修教材分为“唐宋诗”“唐宋词”两个大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又按诗词内容分为若干专题。
如:唐宋诗下又分为“山水胜色”“边塞军旅”等七个专题。
很明显,编写者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明白每一类专题的特点。
所以,教学时归纳每个专题的特点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介绍每一类专题的特点、鉴赏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去鉴赏。
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每个专题的特点,而且能节省时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法,一方面让学生少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往往印象不深刻,很快就会遗忘。
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初衷。
正如卡莱尔•科西克所言“以传授已有的确定知识为直接目标的知识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课堂生活内容和意义被简化还原为陈述性知识的接受;不仅学习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被大大缩减,更重要的是,课程学习的这种状况使得他们习惯了被动进入预定程序和预定结果的生存方式,而难以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生命。
”所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同类诗歌,进而归纳此类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是必要的。
我在教学第一个专题“山水胜色”时,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总结。
阅读《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汉江临眺》《庐山谣寄卢御虚舟》,思考以下问题:(1)、分析三首诗的意象、意境、情感之间的关系。
(2)、这些山水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3)、了解诗人的心态及人格特点,理解诗人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情感的关系?问题(1)意图在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入手,理解山水诗借意象营造意境,进而表现情感的特点,这也是分析山水诗情感的重要方法;问题(2)意图是引导学生体会山水诗所写景物的特点,体会古典诗歌语言技巧;问题(3)意图是引导学生明白诗歌鉴赏需要知人论世。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
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对于以上问题,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小组讨论,形成结论。
选出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这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一方面也培养了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思考掌握的知识就会记得更牢。
以下是学生对问题1的解答:学生在完成这个表格之后,再引导他们来分析意象、意境、情感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学生对问题2的解答: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后,我再指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按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将其分类,并对每一类手法进行补充。
这样,学生就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学生对问题3的解答:让学生查阅孟浩然、王维、贾岛的生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诗人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情感的关系,即让学生明白鉴赏诗歌需要“知人论世”。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孟浩然生活在开元时代,那是一个追求功名的时代而他一生未做过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与实际生活经历的双重作用下,造成了孟浩然一生中矛盾的隐士心态。
所以,他的诗歌在表达功业欲望之时,往往也流露出隐逸情趣。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在途中写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他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非常含蓄,这正是诗人矛盾的隐士心态的体现。
学生经过以上的自主研究学习,明白了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都会在他的诗歌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形成特定的情感模式。
如果我们循着这一印痕,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只有把这首诗置于诗人一生命运的起伏中,置于诗人这一时期众多的作品中,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才有一种解读的大气。
然后我又有针对性地补充了三位诗人的几首诗,让学生运用刚才了解到的诗人生平及诗风去解读诗歌,以加强学生对诗人心态、人格的理解。
二、重整合归纳、忌逐篇讲解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培养实践能力,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空间”。
这决定了选修课的教学要走与必修课不同的路子:在使用教材时,教师应具备对教材进行独立加工的能力,能找到解读文本的独特门径;同时,要能对教材筛选、补充、整合,形成系列,体现专题特色,从而构建起打上了教师独特印记的选修课程。
因此,选修课的教学应注重对多个相关文本同一解读角度的寻觅,可以围绕一个专题作螺旋式探究解读,以开阔学生视野,细化知识结构,深化阅读认识,升华思想。
对选修教材的教学处理不能像必修课那样面面俱到,每个专题只选一、二个知识点进行研究学习就行了。
如“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专题侧重于学习意象、意境、情感的关系,并让学生归纳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专题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咏物诗的意象,明白“一草一木总关情”,学习托物言志手法;“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专题侧重于归纳寄托乡思的意象,体会怀乡诗中凝聚的中国诗人的共通的文化情怀:对和平安静生活的向往、家国通一的志士情怀、温馨淳美的人伦情味;“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专题,侧重于让学生围绕"咏史怀古的忧患意识"去解读诗,寻出咏史怀古的常见意象、修辞手法,理解咏史怀古的艺术特征,如议论方式、情景结合方式和对比婉讽方式等,同时联系其他朝代的同类诗歌进行比较,走入作者灵魂的深处,思考他们是如何思考历史,如何把握现实。
这样对不同的专题,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教学,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学时间不足与教学内容繁重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借一苇而渡大江。
三、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加强语言训练新课标要求“把切实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作为课程中心目标,把阅读分析作品放在课程的中心位置”。
语文课的性质决定了语言训练的主体地位。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致教师》一文中,也明确指出:以“写”促“读”,推动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也就是说,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可以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诗话、词话,扩写、拟写对联,改写唐诗宋词(如改为新诗、小小说、分镜头剧本)等精短文章的写作,也可以结合作品进行想象文、赏析文、评论文的写作。
(一)、写诗评从学生做诗歌赏析题出现的问题来看,有的学生对赏析的认识,并不明确。
为此,在讲解写作技巧之前,应该让学生对赏析有感性的认识。
我印发一些课本上诗词的优秀赏析范文,并给学生讲解赏析文的一般模式。
让学生了解到赏析一般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且基本是按照知人论世法、全诗概说、诗联赏评、情感体味,主旨探求和诗风评价的程序来写的。
然后请学生挑选课本上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布置作业。
学生作业:《咏怀古迹》杜甫整首诗借王昭君的遭遇、怨恨突出自己内心的不满,以及自己同王昭君那犹为相似的遭遇,作者对王昭君的同情暗示着自己也一样可怜,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首联写了王昭君出生的地点,那“群山”“万壑”的情景,幽静、美丽、雄伟的地方,不正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吗?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的景象,孕育了王昭君的美丽、清俗、与众不同。
颔联写出了王昭君的怨恨,一离开宫廷就到了北方的沙漠,只留下昭君墓面对着黄昏的天幕。
“独”字甚好,“独”字写出了王昭君的寂寞、愁苦,也突出了昭君的思乡之情、怨恨之情。
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
此句“空”字用的甚妙,“空”是徒然的意思。
这里写出王昭君的寂寞、无奈的心情,此句有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对昭君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尾联写王昭君在汉宫受到冷遇,有恨不能发泄,只好把怨恨寄托于歌曲之中。
这一联正面写出昭君的怨恨,这是一个远嫁异乡的女子对故乡的情感。
作者当时远离故乡、漂泊地西南的遭遇与昭君十分相似,这既是对昭君的同情,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伤。
这篇诗评虽然不是很深刻,但对于高中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像这样的学生习作还很多。
(二)、诗歌散文化读写一体能使学生的思想与语言高位运动、高速转换,所以诗歌散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要想象力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