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 观后感
![延安 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49e83b1ad02de80d5d840b0.png)
延安观后感感悟延安精神的珍贵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
7月上中旬到延安参加培训学习。
穿越时空,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
学习,在艰苦环境中养成自觉。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
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
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及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
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
参观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最重要的思想原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及战略问题》、《发刊词》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及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章。
延安精神讲座有感(精选5篇)
![延安精神讲座有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8ee92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6.png)
延安精神讲座有感(精选5篇)第一篇:延安精神讲座有感《延安时代》观后感《延安时代》是一部记录我党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西之后,面对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均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作出战略转移和战略反击的纪实。
延安时期是我党一个蜕变的时期,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强大的敌人,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在延安运筹帷幄,制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因此作为战略大后方,延安在革命年代,在红色记忆中,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地点,更是一个永久难忘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代言,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延安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那个峥嵘岁月,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更需要我们继承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代表我们无法忘记延安时代,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更不能忘记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时代之声,是那个战争时代的最强音。
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延安代表的是长征的胜利结束,也是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赢得战争胜利,洗刷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岁月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班子在这里运筹帷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当时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指明方向。
在战争年代,延安发出的声音均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方向,在这里我们找到了革命的真理,找到了我们为之奋斗的方向,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终于知道了理想该去如何实现,找到了革命成功的道路。
延安精神是思想之旗,延安时期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从当初的稚嫩走向成熟。
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放下与国民党的恩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一个伟大的举措,正是因为有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才会有八年抗战最后的胜利!后期发生的“皖南事变”,中共选择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同时向国民党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共产党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的支持,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而后经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提高了一大步,党内团结空前提高。
延安岁月第一集观后感
![延安岁月第一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1c6b4b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c.png)
延安岁月第一集观后感篇一延安岁月第一集观后感嘿,朋友!你知道吗?最近我看了《延安岁月》的第一集,那感触可真是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一开始,我其实没抱多大期望,心想:“这能有多精彩?”可看着看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那画面里展现的延安,充满了朴实和坚韧的气息。
也许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延安就是个穷乡僻壤,但当我真正看到片中的场景时,我才发现我错得离谱!那些人们啊,脸上虽然带着生活的艰辛,可眼睛里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我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信念和勇气,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也许是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是心中那份坚定的理想。
看到他们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汗流浃背,我不禁问自己:“我要是在那种环境下,能撑得住吗?”我觉得我可能够呛。
片中的窑洞,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孕育出了伟大的思想和力量。
这难道不神奇吗?这就好比在沙漠里开出了娇艳的花朵。
我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可有时候还不知足,还抱怨这抱怨那。
和当年的延安岁月相比,我们是不是太矫情了?这一集让我明白,幸福不是理所当然的,是无数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
我们得珍惜啊,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的付出?总之,这第一集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敬意。
你呢,你看了会有啥感受?篇二延安岁月第一集观后感哎呀妈呀,看完《延安岁月》第一集,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你说当年的延安,条件那么艰苦,咋就能迸发出那么强大的力量呢?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
可能是因为那里的人都有一股“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劲儿吧!看着画面里的山川沟壑,我就在想,这地方咋就成了革命的摇篮呢?也许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也许是因为它的厚重深沉。
那些革命先辈们,吃着粗粮,穿着补丁衣服,却有着无比坚定的眼神。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要是处在那个年代,能有他们那样的决心和勇气吗?”我觉得我可能会打退堂鼓。
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还能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还能为了理想拼命奋斗。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_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_](https://img.taocdn.com/s3/m/7cb199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b.png)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_参观延安心得体会在参观延安的这段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革命圣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革命精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伟大先辈们的精神家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
作为参观的游客,我们首先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这些东西真实地呈现了延安革命时期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场景。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党中央在延安坚持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政权和发展经济的过程,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实、执着、奋斗,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而自强不息,为国家的民族独立而舍生忘死。
他们的伟大精神鼓舞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他们的牺牲也提醒着我们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参观了解过后,我对延安的印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参观之前,我认为延安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城,但在实地了解后,我发现,这里是党和军队进驻的中心和统一指挥的基地。
在保卫延安的同时,革命先辈们还积极开展了各种社会事业和富民生产。
辽源古建筑、马蹄壁遗址、井岸山等著名旅游景点也为延安添加了浓郁的人文历史气息,增添了参观的兴趣和感受。
除了思考历史之外,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现实。
由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文化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许多变化和维度,中国正迈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延安先辈的革命精神,秉承历史的先进,发扬其红色基因,不断创新,积极参与新时代的建设。
总之,参观延安让我深深地感动和震撼,增强了举目无余的思考力,看清了祖国的伟大,接受了精神的熏陶。
我们应该在延安的热土上汲取精神的灵感,积极为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这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延安岁月观后感300字
![延安岁月观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4d2832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png)
《延安岁月观后感》小朋友们,我看了关于延安岁月的一些东西,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受,想跟你们说一说。
在延安的那段时间里,条件可艰苦啦。
那里的人们住的房子不漂亮,吃的东西也不多。
但是他们都特别坚强,特别勇敢。
我看到好多叔叔阿姨,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每天都努力地干活。
他们不怕累,不怕苦,就想着能把事情做好。
有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
有个小朋友,家里很穷,但是他还是很努力地学习。
每天早早起来,走很远的路去学校。
他说,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为大家做贡献。
看到这些,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啦。
我们有漂亮的书包,有好多好吃的。
所以我们要珍惜,要好好学习。
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延安岁月观后感》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延安岁月。
我知道在延安的时候,大家都很团结。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起想办法解决。
比如说,没有足够的粮食,大家就一起种地,一起想办法让粮食变多。
还有啊,那里的人们都很乐观。
虽然生活不容易,但是他们总是笑着面对。
我还听说,有个爷爷,他受伤了,但是他还是坚持工作,不想休息。
他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幸福,可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哟。
《延安岁月观后感》小朋友们,我再跟你们讲讲我的感受。
延安岁月里,有好多勇敢的战士。
他们为了保护大家,不怕危险,和坏人战斗。
我看到他们穿的衣服都破破的,但是他们的眼神特别坚定。
有一次,下了很大的雨,路很难走。
可是大家还是坚持往前走,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我们现在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开心地玩耍,都是因为他们的努力。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这些,要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95a8b9dd88d0d233d46aa9.png)
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7月上旬,我们一行50多人赴延安参观学习,这是一次典型的红色之旅。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
这种精神是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
延安的宝塔山下,我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延安文艺座谈会址和党的七大会址,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感受,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延安时期,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
延安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酿造而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其核心和主题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是我党长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战胜了最凶残的日军,并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时期;是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多方面的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伟大革命实践的结晶,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是艰苦卓绝的斗争时期。
经过千辛万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抵延安时,人民军队的主力不足三万余人,白区的工作几乎损失殆尽,我党几乎陷入绝境。
紧接着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进入了空前残酷的阶段:一方面,日寇对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清乡”、“蚕食”、“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图缩小以至摧毁我抗日根据地。
另一方面,留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大批投降日寇后,大肆向解放区进攻,国民党顽固派也加强了对解放区的封锁,企图把解放区军民“困死”。
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
![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285b394b35eefdc9d33313.png)
文化视野417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尹彤瑶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有幸观看了《延安时代》纪录片,使我受益匪浅,提起笔来,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迟迟不能下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表达心灵上受到的启迪。
影片回首烽火漫天的中国抗日战争,通过一些革命前辈回忆或者后人口述,讲述了由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革命党人在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寻求真理,不畏艰难困苦,向我们展示了谱写了一支壮丽的革命颂歌。
从中所体现的“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瑰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417-01“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片神圣的革命土地,在战争年月不仅是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落脚点,还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1935年至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运筹帷幄,挥斥方遒,领导并指挥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在此期间,培育了光照千秋万代的“延安精神”,在理论上对党进行了科学思想武装,从而使我们政党不断发扬壮大,也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建设发挥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所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既是“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在延安时期,我们党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建立更加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坚持党的七大路线。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时代》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61944bfc4ffe473368ab5b.png)
《延安时代》观后感作者:杨月娟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8期摘要:第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延安时代》,令我感到十分的震撼。
观看的过程中,记录了很多,但是现在提起笔来,思绪却很零乱,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因为我觉得任何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表达出我对延安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敬爱,无法诠释延安精神的光辉。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时代;观后感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285-02作者简介:杨月娟(1993-),女,汉族,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延安精神》共分为五集,第一集是《时代之声》,主要讲了在国民革命军的围追堵截下,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红军在这样危难的时刻,选择了条件最为艰苦的延安,从此延安便成为了我们的强有力的后盾。
毛泽东用他独特的战略眼光,将革命的总后方驻扎在延安地区,为中国红军指引了明亮的道路,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第二集是《思想之魂》,主要讲的是遵义会议之后,党内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作用,否定了长期以来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象征着中国革命走上新的征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实践。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延安时期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论作。
第三集是《奋斗之路》,这一集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带领延安人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时在物资极其匮乏,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延安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开垦荒田,是什么支撑着领导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是信念,是一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信念。
第四集是《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就是因为紧紧的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当时的条件下,国民党的力量要比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强大很多,再加上有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是结果却被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原因在哪里?在广大人民群众,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秉性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024年我们从延安走来的观后感
![2024年我们从延安走来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fd75b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6.png)
2024年我们从延安走来的观后感随着历史的进程,我们回顾了过去的辉煌与艰辛时刻,我们在延安,这座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找到了让我们再次燃起斗志的力量。
在延安,我们了解了我们党的光荣历史,也看到了我们未来的希望。
延安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从红军长征时期,延安就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的希望。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目标。
党的领导者们在这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为我们赢得了新中国的解放。
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沉浸在那段历史的回忆中。
展厅里陈列着党的领导者的手迹、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珍贵的实物。
这些展品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艰难时期的革命斗争。
我们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伟大领导人的照片和文字,感受到了他们为了中国人民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
在延安,我们也参观了中国革命纪念堂。
这座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在中国革命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
纪念堂的墙上刻着无数革命志士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无私奉献的革命者。
站在纪念堂前,我们肃立默哀,向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延安的抗战纪念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详细地记录了那场英勇与牺牲并存的抗日战争。
我们看到了许多抗战时期的历史照片和实物,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和困苦。
在这里,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延安也是文化的瑰宝。
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是为了纪念在延安时期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建。
陵园占地广阔,墓碑上刻着无数烈士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段光辉的革命历史。
我们在这里默默地思考,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而他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前行。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根。
我们在这里汲取到了革命的力量和智慧。
我们看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看到了信仰坚定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ww延安精神照亮前行的道路 ——观电视纪录片《延安时代》有感
![ww延安精神照亮前行的道路 ——观电视纪录片《延安时代》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8ee21300b4c2e3f572763fd.png)
延安精神照亮前行的道路——观电视纪录片《延安时代》有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宁静五集文献电视专题片《延安时代》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而制作的,并在全社会引起了很高的反响。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该片主题鲜明,思想导向正确,史实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准确,理论视野开阔,结构气势宏大,谋篇布局完整,节奏把握适当,采访到位、剪辑精当,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这部专题片。
在恢弘画面的背后,我们聆听到了其中所深刻蕴含的唱响热爱共产党、弘扬延安精神的主旋律,也让在座的所有同学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革命教育。
《延安时代》由时代之声,思想之旗,奋斗之路,力量之源,圣地之歌五部分组成,分别图文并茂的展示了由长征到新中国成立的一段艰辛辉煌的探索史。
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素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电视画面以及形象的艺术手段和生动的电视语言,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陕北、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史。
该片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长征为起点,依托延安这片红色土地,生动感人的在一件件历史史实中彰显了中国的红色道路。
并按照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一二八事变、中央红军长征、华北事变、遵义会议、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实现、平型关大捷、中共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直到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系列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段段令人震撼的曾经都是我们党在奋斗的历程中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重要保证。
在纪录片不断对历史过程的梳理当中,我明白了什么是延安精神,什么是中国道路,并且对当今时代党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找到了其历史依据,也使我们更加懂得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不易和生活于此的幸福。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精选3篇)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39b6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4.png)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精选3篇)参观延安篇120xx年5月6日,我参加了市检察院组织的“红色文化延安行”活动。
通过听党课,实地参观,重温了,感受了延安精神,使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党的伟大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将终身难忘。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从儿时起我就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
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当我们乘车前往这块心中久仰的圣地,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脑海里浮现的是宝塔山、是窑洞、是延河、是枣园、是南泥湾、是棉纺车,这些特殊的符号和标志,勾画出我的延安印象。
经过多半天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地方。
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风光,也明白她还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当我们踏上延安的土地,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以往延安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就是绵延的黄土高原散发出的空旷与贫瘠,总是和满山窑洞、黄土高坡、乡间小路、高粱玉米等联系在一起。
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却惊喜地发现,延安已加快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清洁的大道,形色各异的橱窗,傲然挺立的钟楼,花团锦簇的公园,川流不息的车辆,南腔北调的游客,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文明正渐渐渗透到了延安的每个角落。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间,亲眼目睹了当时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领导中国革命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
简陋的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让我想起了有关当时的生活写照: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
但就是在这里——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延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却成了中华民族翻身求解放的希望所在。
因为在这里,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却涌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打江山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时体现为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可以克服任何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念。
延安参观学习感悟
![延安参观学习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5f28103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a.png)
延安参观学习感悟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近日,我参观了延安,参观学习了延安革命圣地的历史和文化,让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在参观时,我了解到延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
1935年,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红军长征到达延安。
此后,延安成为了红军和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延安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组织建设。
在延安,我参观了毛泽东故居、中央党校等地,亲身感受到了当时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下进行思想理论研究和组织工作的情景。
延安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延安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深深感染了我。
无论是在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还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那些历史照片、文件和实物都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家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他们在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后依然坚持信仰,坚持斗争,坚持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给我以极大的鼓舞。
其次,延安的民风淳朴和互助精神让我深有感触。
在参观延安老城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看到了当地人勤劳朴实的生活。
在红军广场上,我看到了人们对革命英烈的追思和纪念,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延安的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乐于助人,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这种互助精神让我深感温暖。
最重要的是,延安的参观学习使我意识到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优良品质。
在延安,我看到了许多著名的红色文化景点,如宝塔山、青年街等。
宝塔山是一个革命圣地,当年许多革命英雄在这里完成了伟大的壮举。
而青年街则是许多青年志士的居住地,他们在这里接受党的教育,接受艰苦的训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历史故事和红色经典让我深感自豪和自强不息的决心。
延安的参观学习也让我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延安的革命历史和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珍惜和传承下去。
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也更加理解了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延安时代
![延安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27d07c21a32d7375a517800c.png)
《延安时代》观后感看完《延安时代》这部视频后感触良多,体会到当时的人民的生活条件,生活精神,生活面貌。
那时的人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
那时的人民是信仰高于一切。
可以看出延安在中国共产党来之前和之后的明显变化。
自从有了红军,有了党,延安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精神的象征。
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延安的历史延安是一个陕西小地方,是一个Y子型的城市。
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在红军没来之前,地方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温饱都达不到,而且当地的人民精神空虚,没有信仰,也不知道啥是信仰。
自从红军也就是我们共产党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来到这里之后,带来了生命之火,带来了希望,带来了信仰,带来了知识,最主要的是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精神。
可能当时的人民不知道啥是马克思主义。
但是自从有了红军,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宣传和教授知识,当地人民明显有了改观,不再是精神空虚,没有信仰。
知道了啥是马克思主义,啥是共产主义。
人民有了理想和信念。
并且我们党还带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
让当地有了民主和科学。
在延安这个地方,之前是有阶级有压迫。
自从来了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人平等,没有阶级,没有压迫。
并且自从有了共产党延安不再是以前的默默无闻的小地方,延安成了个时代精神。
是当时中国最神圣的地方,是精神之地,精神之源,也是信仰之地,信仰之源。
延安就像个吸铁石,吸引中华民族千千万万有信仰,有理想信念的中华儿女。
是所有有理想和抱负的时代青年的朝圣之地。
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到延安来。
为当地更新充满活力的血液,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
延安不仅仅吸引着中华民族的儿女,他还吸引这海外的有共产主义精神,为了理想信念而献身,为了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外国人。
延安已经成为了个代名词,是当时的红色之都。
延安的新时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治理,延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里的人们生活很幸福,大家人人平等。
由原先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大生产运动,红军战士既是战士也是劳动者,为了让当地的人民吃饱饭,努力的开荒种地,并且全员都去生产务农,当时的劳动积极水平极高,经过大生产运动后,当地的人民有饭可吃,有衣可穿。
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
![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7ec79e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1.png)
文化视野417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尹彤瑶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有幸观看了《延安时代》纪录片,使我受益匪浅,提起笔来,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迟迟不能下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表达心灵上受到的启迪。
影片回首烽火漫天的中国抗日战争,通过一些革命前辈回忆或者后人口述,讲述了由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革命党人在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寻求真理,不畏艰难困苦,向我们展示了谱写了一支壮丽的革命颂歌。
从中所体现的“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瑰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忆苦思甜;《延安时代》;观后感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417-01“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片神圣的革命土地,在战争年月不仅是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落脚点,还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1935年至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运筹帷幄,挥斥方遒,领导并指挥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在此期间,培育了光照千秋万代的“延安精神”,在理论上对党进行了科学思想武装,从而使我们政党不断发扬壮大,也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建设发挥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所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既是“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在延安时期,我们党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建立更加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坚持党的七大路线。
关于文献纪录片《延安时代》观后感范文
![关于文献纪录片《延安时代》观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bcd8dc763231126fdb1143.png)
关于文献纪录片《延安时代》观后感范文篇一:文献纪录片《延安时代》观后感范文看完了延安时代,影片留给我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散去,那一段光辉的历史正是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历史,其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在历史的天空永远的璀璨夺目。
我们从第二集思想之魂开始,从湖南湘潭韶山冲启程,从毛主席的出生地开始探寻延安精神的起源。
当年那个本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个农民的孩子虽未达成心愿,但他最终成为了全中国的领袖,带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在橘子洲毛泽东面对万里长空吟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万丈豪情使得一位伟人胸怀天下的形象就此凸现。
在井冈山的黄洋界,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拥有的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气魄,更有在困境中不悲观失望,反而能用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克服困难的精神。
那些教条主义嘲笑毛泽东是“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而恰恰是教条主义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红军走上了1 / 6长征之路。
为了挽救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最终,并且在1937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奠定了哲学基础。
他提出的人民群众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确立,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中国的革命也终于由于毛泽东思想的的成熟而变得无往而不胜。
思想之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道路确立的过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当我们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时,中国的革命就能在它的指导下克服一切阻力前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路。
经过漫漫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扎根之时困难重重,那一片荒芜的南泥湾,紧缺的物资,更有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延安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那里所有的人都得参与劳动,所有的战士、领导都和当地的人们一道参与劳动,真正体现了军民一家。
延安观后感怎么写100字
![延安观后感怎么写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8ef5a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2.png)
延安观后感在华北腹地,有着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延安。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承载着无数历史的记忆和革命的情怀。
我有幸前往参观延安,这次观后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厚重。
首先,延安的革命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参观中共中央旧址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激情与豪情。
一间简陋的房间,见证了革命家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孜孜不倦的奋斗。
他们在这里开会、商讨,制定了革命斗争的重要决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
其次,延安的红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我被延安独特的红色文化所吸引。
延安这座城市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更是艺术家和文化人才们的聚集地。
在红军院子里,我看到了那些革命艺术家们的创作精神和革命情怀。
他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抒发着对革命和人民的深沉情感。
延安的红色文化传承至今,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第三,延安的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延安不仅有着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址,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黄帝陵游览时,我被这片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
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神奇的仙境。
在延安的山水间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延安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延安人民都为这座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还是现代的普通市民,都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把延安打造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
在延安的街头巷尾,我看到了人民的笑脸和幸福的生活。
他们勤劳奋斗,乐观向上,是延安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财富。
延安,这座充满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豪情壮志,也感受到了人民的真诚与善良。
延安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这座城市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我心存感激地离开了延安,但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却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延安岁月观后感
![延安岁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4916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09.png)
延安岁月观后感在观看了关于延安岁月的种种资料和影像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拽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延安,那是一块充满传奇和力量的土地。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希望与勇气的光芒。
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艰难困苦中绽放出的绚烂之花。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窑洞。
想象一下,在那黄土地上,简陋的窑洞一个挨着一个。
走进窑洞,里面的布置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一张土炕,一个破旧的桌子,可能还有几个木头凳子。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数的革命志士挑灯夜战,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奋笔疾书,谋划着宏伟的蓝图。
那微弱的油灯灯光,在黑暗中摇曳,却照亮了他们坚定的脸庞。
当时的生活条件之差,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
吃的东西,常常就是那粗糙的小米饭,配上一点简单的蔬菜。
有时候甚至连蔬菜都没有,只有干巴巴的小米饭。
可战士们、干部们,没有一个人抱怨。
他们端着碗,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工作、战斗的事情。
穿的衣服那就更别提了,补丁摞补丁是常有的事儿。
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冬天的时候,寒风刺骨,可他们就穿着那单薄的、满是补丁的棉衣,在雪地里行军,在寒风中站岗。
但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的畏惧和退缩,只有坚定和勇敢。
我还记得看到过一张照片,是一群孩子在延安的山坡上玩耍。
他们的脸上脏兮兮的,衣服也破破烂烂,但他们的笑容却是那么的纯真和灿烂。
他们在山坡上奔跑、嬉戏,仿佛忘记了周围的艰苦环境。
也许在他们心中,延安就是最温暖的家,哪怕生活艰苦,也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再说说那时候的生产运动吧。
为了能够自给自足,大家纷纷拿起锄头、铁锹,开垦荒地,种上庄稼。
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战士,都挽起袖子,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有的人原本根本不会种地,但也跟着有经验的同志一点点学,不怕吃苦,不怕累。
那一片片新开垦的土地,就像是他们的希望之田,播下的不仅仅是种子,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看完了延安时代,影片留给我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散去,那一段光辉的历史正是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历史,其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在历史的天空永远的璀璨夺目。
我们从第二集思想之魂开始,从湖南湘潭韶山冲启程,从毛主席的出生地开始探寻延安精神的起源。
当年那个本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个农民的孩子虽未达成心愿,但他最终成为了全中国的领袖,带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在橘子洲毛泽东面对万里长空吟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万丈豪情使得一位伟人胸怀天下的形象就此凸现。
在井冈山的黄洋界,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拥有的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气魄,更有在困境中不悲观失望,反而能用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克服困难的精神。
那些教条主义嘲笑毛泽东是“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而恰恰是教条主义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红军走上了长征之路。
为了挽救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最终,并且在1937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奠定了哲学基础。
他提出的人民群众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确立,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中国的革命也终于由于毛泽东思想的的成熟而变得无往而不胜。
思想之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道路确立的过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当我们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时,中国的革命就能在它的指导下克服一切阻力前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路。
经过漫漫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扎根之时困难重重,那一片荒芜的南泥湾,紧缺的物资,更有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延安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那里所有的人都得参与劳动,所有的战士、领导都和当地的人们一道参与劳动,真正体现了军民一家。
在这艰苦的环境里所有的人都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
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过冬,素日里那样和善温和的周总理对扔了半截铅笔的战士发了脾气,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这里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震撼,这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伟大之处。
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共产党人尚且坚持信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在我们物质生活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要继承延安精神,扛起先辈们留下来的伟大旗帜,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奋斗之路,中国共产党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站稳了脚跟,在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无数共产党人还在浴血抗战之时,蒋介石通过《中国之命运》一书宣称要在两年内
解决中国共产党,但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的力量之源便是它根植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求福利,在解放区采取了精兵简政,减租减息,民主选举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人民民主,这些与国民党的统治的去的一党独裁截然不同,并且使得先进文化在中国得以传播,使得边区成为了全国最进步的地方,陕甘宁边区也就成为了办新民主主义的模范。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人民也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家复兴。
而且,从美国来的来访团更认为延安是与贪污成风的重庆迥然不同的地方。
在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最终结束,人民为迎来和平而欢呼之时,蒋介石确毅然发动了内战,内战的枪声终于打响,一位民主党派人士说道:“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内战的打响打碎了人民群众想要和平的愿望,人民群众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时的中国共产党选择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边”,同劳动人民一道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在1947年冬天,毛泽东撰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动员令,就在同一天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还田于民,希望“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另一方面在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处于饥饿与死亡的边缘,国民党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最终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相继展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内战的胜利。
国内战争的胜利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站在最广大人民一边的路线的正确性,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
中国革命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这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精神的内涵,正是我们对那个艰苦时代最深刻的怀念,是我们对圣地延安最深沉的赞美。
从思想之魂到奋斗之路再到圣地之歌,成就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史。
回望过去,江山依旧却早已换了人间,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斯诺,在中国度过是三年的史沫特莱,还有在中国定居的夫妇寒春阳早,无数有理想的人来到陕北寻求真理,还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先后重回陕北,更有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怀念延安的光荣传统。
2002年江泽民来到延安,提出应该始终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更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
看完了延安时代,那嘹亮的信天游依旧徘徊在耳畔,那气势磅礴的黄河依旧奔腾在眼前,影片留给我的思考仍旧继续。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清醒认识到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环境我们更有必要发扬延安精神,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延安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续写那红色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