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概述及治理措施
第9章噪声污染与防治措施
![第9章噪声污染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6118e8c312b3169a551a49e.png)
(1) n个相同噪声级合成的总噪声级
L=10lg( 10 0.1L1+10 0.1L2+… +10 0.1Ln ) =10lg(n 10 0.1L1 )=L1+10lgn
当n=2时, L=L1+10lg2= L1+3 即表示两个相同的声压级相加,能量增加一倍,
例1 室内洗衣机工作时,测得噪声声压p= 0.02Pa;电冰箱单独开动时声压级是54dB,试计 算两者同时开动时的合成声压级。
解:洗衣机单独工作时声压级为:
L1=20lg0.02/(2×10-5)=20×3=60dB 电冰箱声压级L2=54dB L1- L2=6dB,所以△L=1dB
则两者同时工作时L=60+1=61dB
噪声冲击指数(NII)
针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评价中,不仅要考
虑噪声对个人的影响,还要对评价区域中
的人口数加以计权,这样就对不同区域的
噪声影响的比较提供了依据。
NII
WiPi Pi
其中:Pi---噪声影响范围内的人口数;
Wi---干扰因子,有昼夜等效声级Ldn决定。
三、噪声标准
噪声标准主要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 及技术方法标准三类。
(二) 环境噪声评价量
A声级(LA) 噪音主要是人对声音的主观听觉感受,人
耳对声音的感受不仅与声压级有关,也与频 率有关。声压级相同,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 响。因此,在声学测量仪器中,设置“A计权 网络”,使接收到声音中低频部分衰减,而高 频部分不衰减甚至放大,从而使测得的噪声 值较接近人耳的感觉。这样测得值单位称为A 声级。
声的三要素:声源、介质、接收器 产生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噪声来源: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
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措施
![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cb64c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6.png)
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城市环境噪音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其身体健康,城市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噪音控制措施。
首先,减少交通噪音是城市环境噪音控制的重点。
交通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噪音源之一,车辆行驶、喇叭鸣响等都可能带来噪音污染。
因此,对于交通噪音的控制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加强车辆排放标准管理,提高车辆的噪音控制水平;另一方面是规范交通秩序,减少交通拥堵和红绿灯等交通干扰因素,从而减少噪音源。
其次,建设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减少环境噪音的关键。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布局,避免噪音源与居民区的过近距离,从而减少居民受到的噪音干扰。
此外,加强对于工地施工、机器设备等建设工程产生的噪音管控,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于噪音治理设备和技术研究也是城市环境噪音控制的重要手段。
隔音墙、隔音窗、隔音材料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噪音;减振设备、减振材料等也可以在源头上减少噪音传播。
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对城市环境噪音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的必由之路。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也是城市环境噪音控制的重要方向。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市民自觉保护环境、减少噪音污染。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开车行驶、合理使用器具等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环境噪音产生,实现环境与居民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城市环境噪音控制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城市环境噪音,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相信在未来,城市环境噪音会得到更好的控制,居民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环保行业工业噪声治理方案
![环保行业工业噪声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cd24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6.png)
环保行业工业噪声治理方案第一章工业噪声治理概述 (2)1.1 工业噪声治理的背景与意义 (2)1.2 工业噪声治理的目标与原则 (3)1.2.1 目标 (3)1.2.2 原则 (3)第二章工业噪声源识别与评估 (4)2.1 工业噪声源分类 (4)2.2 工业噪声源识别方法 (4)2.3 工业噪声源评估标准 (4)第三章工业噪声治理技术 (5)3.1 隔声技术 (5)3.2 吸声技术 (5)3.3 减振降噪技术 (6)第四章工业噪声治理方案设计 (6)4.1 治理方案设计原则 (6)4.2 治理方案设计流程 (6)4.3 治理方案设计要点 (7)第五章噪声治理设施选型与安装 (7)5.1 噪声治理设施选型 (7)5.1.1 选型原则 (7)5.1.2 设施选型要点 (7)5.2 噪声治理设施安装 (8)5.2.1 安装准备 (8)5.2.2 安装流程 (8)5.3 噪声治理设施维护保养 (8)第六章工业噪声监测与评估 (9)6.1 工业噪声监测方法 (9)6.2 工业噪声评估指标 (9)6.3 工业噪声监测与评估结果分析 (10)第七章工业噪声治理项目管理 (10)7.1 工业噪声治理项目策划 (10)7.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10)7.1.2 项目范围与内容 (10)7.1.3 项目预算与投资 (10)7.1.4 项目进度计划 (11)7.2 工业噪声治理项目实施 (11)7.2.1 前期准备 (11)7.2.2 噪声源识别与评估 (11)7.2.3 治理方案设计 (11)7.2.4 施工与验收 (11)7.3 工业噪声治理项目验收 (11)7.3.1 验收标准 (11)7.3.2 验收程序 (11)7.3.3 验收结果处理 (12)第八章工业噪声治理法律法规与政策 (12)8.1 工业噪声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12)8.1.1 法律层面 (12)8.1.2 行政法规层面 (12)8.1.3 地方性法规层面 (12)8.2 工业噪声治理政策解读 (12)8.2.1 国家政策层面 (12)8.2.2 部门政策层面 (12)8.2.3 地方政策层面 (13)8.3 工业噪声治理法律法规执行与监督 (13)8.3.1 法律法规执行 (13)8.3.2 监督管理 (13)8.3.3 社会监督 (13)第九章工业噪声治理案例分析 (13)9.1 成功案例分析 (13)9.1.1 项目背景 (13)9.1.2 治理措施 (13)9.1.3 治理效果 (14)9.2 失败案例分析 (14)9.2.1 项目背景 (14)9.2.2 治理措施 (14)9.2.3 治理效果 (14)9.3 案例总结与启示 (14)第十章工业噪声治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工业噪声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工业噪声治理市场需求分析 (15)10.3 工业噪声治理行业前景展望 (15)第一章工业噪声治理概述1.1 工业噪声治理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9c1c2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8.png)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确立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原则、措施和法律责任。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生存权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同时也是对噪声污染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首先需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源头上避免噪声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包括生态保护、工艺改进、技术升级等,实现噪声污染的最小化。
2.谁污染、谁治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污染者是第一责任人,负有主要责任,应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3.公开透明、参与共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要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工作,参与共治,实现公开透明的治理过程。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1.环境噪声污染的标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了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时间的环境噪声标准,并且明确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的噪声限值。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建设项目之前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3.监督管理和处罚制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设立了行政监督机构,对污染者采取行政处罚和诉讼制度。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针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技术措施的规范,包括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加强生产安全防范、采取降噪措施等,并对于城市噪声防治实施了详细的措施。
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意义1.保障人民健康: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和生存权。
特别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和交通化的快速发展下,此法的实施使人们生活在更为安宁的环境中。
2.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也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律文件,使国家得以规范环境保护区域管理、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激发环保意识的普及等。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cbd84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a.png)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噪音,它来自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噪声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今天,我们将从噪声污染的危害出发,谈谈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噪声会引发人们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的干扰还会加重人们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因为噪声污染而受到损害。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疲倦、易怒、精神紧张,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们的精神疾病。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噪声污染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噪音会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时还会导致人们的情绪波动,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难题。
二、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1. 提高法律法规的意识要有效治理噪声污染,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噪声污染管理条例,规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
增强舆论宣传,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危害,共同参与到噪声治理工作当中来。
2.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频繁发生的噪声污染问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要建立健全的噪声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噪声源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污染问题。
噪音扰民法律规定(3篇)
![噪音扰民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ba58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d.png)
第1篇一、引言噪音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了规范噪音行为,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解读我国噪音扰民的法律规定,旨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维护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二、噪音扰民的定义及危害1. 定义噪音扰民,是指人为产生的、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
2. 危害噪音扰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影响睡眠质量:噪音干扰睡眠,导致生物钟紊乱,使人白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
(2)损害听力: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3)诱发疾病:噪音污染可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疾病。
(4)影响儿童成长:噪音对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三、我国噪音扰民法律规定1.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关于噪音扰民问题的基本法律,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2008年12月29日修正。
该法规定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监测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是我国关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的标准,于1993年9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区域不同类别的环境噪声限值。
3. 噪音污染防治条例各地方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噪音污染防治条例。
如《北京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
4. 噪音扰民投诉举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环境噪声污染进行投诉和举报。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并依法处理。
四、噪音扰民法律责任的承担1. 法律责任主体噪音扰民的法律责任主体包括噪音产生单位、个人以及物业管理企业等。
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烟尘及其他污染、扬尘治理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烟尘及其他污染、扬尘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d45a11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6.png)
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烟尘及其他污染、扬尘治理措施一、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措施在该工程施工中,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使工程能得以顺利建设,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法律,切实达到符合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主要措施有:1、因建筑工程的需要,出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地政主管部门申报,对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尽量不同时开启,或尽量避开夜间和午休时间,尽可能地将噪声污染控制在国家规定之内。
2、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但对于本工程施工中必须连续作业的工序,及时到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开具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
3、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方法,减少噪音。
日常施工过程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拆模板、振捣和机械。
3.1采用新型模板技术,大大降低施工噪音。
3.2平台模板采用覆膜大模板施工,消除施工噪音。
3.3梁、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快速支撑技术,简化传统钢管的支撑程序和减少传统钢管的用量,从而降低了支模过程中的噪音。
3.4采取隔音、消音措施,减少机械噪音污染。
3.5砼浇捣方面,提高同频低噪音振动棒的使用频率,提高使用效率,平板采用无噪音的平板振动器。
3.6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3.7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
3.8木工棚及高噪音设备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
二、对烟尘污染的控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在本工程施工中,积极防治烟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护公民身体健康,烟尘污染防治必须完全达到市区有关规定,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工地工人食堂大灶、茶水炉等均采用电器产品。
2、各种炉、灶建设竣工后,报请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未经检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炉、灶不得投入使用。
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手册
![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79a30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1.png)
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手册第一章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概述 (2)1.1 噪音污染现状 (2)1.2 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的重要性 (3)第二章噪音源识别与评估 (3)2.1 噪音源类型及特点 (3)2.2 噪音源识别方法 (4)2.3 噪音污染评估标准 (4)第三章噪音治理基本原理 (4)3.1 噪音传播原理 (4)3.2 噪音治理技术原理 (5)3.3 噪音治理材料特性 (5)第四章噪音治理技术方案设计 (6)4.1 噪音治理方案设计原则 (6)4.2 噪音治理技术方案制定 (6)4.2.1 声源治理 (6)4.2.2 传播途径治理 (6)4.2.3 受体防护 (6)4.3 噪音治理方案实施与调整 (6)4.3.1 实施步骤 (6)4.3.2 调整措施 (7)第五章噪音治理工程实施与管理 (7)5.1 噪音治理工程实施流程 (7)5.2 噪音治理工程管理方法 (7)5.3 噪音治理工程验收与维护 (8)5.3.1 验收 (8)5.3.2 维护 (8)第六章噪音治理设备与应用 (8)6.1 噪音治理设备类型及特点 (9)6.1.1 吸声设备 (9)6.1.2 隔声设备 (9)6.1.3 减振设备 (9)6.1.4 排声设备 (9)6.2 噪音治理设备选用原则 (9)6.2.1 根据噪声源类型选择设备 (9)6.2.2 根据噪声敏感区域选择设备 (9)6.2.3 考虑设备功能及经济性 (9)6.2.4 考虑设备安装及维护方便性 (10)6.3 噪音治理设备安装与调试 (10)6.3.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0)6.3.2 安装过程 (10)6.3.3 调试 (10)第七章噪音治理材料与应用 (10)7.1 噪音治理材料分类 (10)7.2 噪音治理材料选用原则 (10)7.3 噪音治理材料应用案例 (11)第八章噪音治理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1)8.1 工业噪音治理需求分析 (11)8.2 工业噪音治理技术方案 (11)8.3 工业噪音治理案例分析 (12)第九章噪音治理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2)9.1 交通噪音治理需求分析 (12)9.2 交通噪音治理技术方案 (13)9.3 交通噪音治理案例分析 (13)第十章噪音治理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13)10.1 建筑噪音治理需求分析 (13)10.2 建筑噪音治理技术方案 (14)10.3 建筑噪音治理案例分析 (15)第十一章噪音治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 (15)11.1 环境噪音监测方法 (15)11.2 环境噪音评估技术 (16)11.3 环境噪音治理案例分析 (16)第十二章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2.1 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17)12.2 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市场前景 (17)12.3 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政策与法规展望 (18)第一章环保型噪音治理技术概述1.1 噪音污染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校园内噪声治理措施方案
![校园内噪声治理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fa3f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c.png)
校园内噪声治理措施方案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良好居住环境的追求,校园内噪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有效的校园内噪声治理方案,以提高校园环境的品质和生活质量。
1. 引言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其环境质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噪声作为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安静学习,还会对学生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校园内噪声进行治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噪声来源分析在校园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噪声、校园建筑施工噪声、学生活动噪声等。
针对不同来源的噪声,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1. 交通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来自校园周边的车辆行驶和喇叭声。
对于这种噪声,可以采取隔离带和屏障来隔绝交通噪声,同时控制车辆的速度,减少喇叭声的使用。
2. 建筑施工噪声:校园内的建筑施工也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噪声干扰。
对于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可以采取在施工场地设置隔音设备和降噪器材,将施工噪声减至最小。
3. 学生活动噪声: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中也会产生噪声,如课堂上的交谈声、楼道里的奔跑声等。
对于这类噪声,可以采取加强宣传教育的方式,鼓励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发出过多的噪声。
3. 治理措施校园内噪声治理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教育手段。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1. 建立噪声监测系统:在校园内建立噪声监测装置,对校园内的噪声水平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噪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2. 加强建筑隔音设计:在校园内的建筑设计中,注重隔音材料的选择和隔音结构的设计。
采用吸音材料、减震材料等,使建筑物具备较好的隔音性能。
3. 设立静谧区域:在校园内划定一些静谧区域,例如图书馆、自习室等,严禁在这些区域内发出噪声。
对于违规者,可以采取警告、罚款等措施进行约束。
4. 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校园管理力度,对噪声问题加强执法检查。
对于违反噪声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罚,并督促其改正。
环保及减少噪音、扬尘治理的措施
![环保及减少噪音、扬尘治理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f5e8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6.png)
环保及减少噪音、扬尘治理的措施1环保管理制度1.1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
1.2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自我监控体系的领导者和责任者。
把环境责任作为考核项目经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3加强检查,加强对施工现场粉尘、噪声、废气的监测和监控工作。
要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一起检查、考核、奖罚。
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和污水的污染。
1.4环保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声、社会活动的污染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烟尘、污水、噪声污染。
另一方面,要求建设单位应该负责协调外部关系,同当地环保部门加强联系。
1.5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组织施工过程中都要执行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有关防止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环境保护措施2.1加强对所有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环保法规,特别注意对水源的保护。
2.2按照国家的有关文物管理等保护法规,对在施工现场所挖掘的有关文物等,应做好现场保护,并配合工程师及业主人员,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2.3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必须及时清理垃圾,并将其运到制定的地点进行掩埋或焚烧处理,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期清扫处理。
2.4完工后对施工场地和生活场地按工程师制定要求进行清理、清除。
2.5施工现场混凝土肥料及杂物影响到环保的,施工时集中堆放处理。
2.6施工中水泥袋等影响环保的建筑垃圾,集中堆放时再处理。
2.7民工与管理人员生活区设厕所及垃圾箱,生活垃圾统一处理。
3粉尘控制措施:3.1由于其他原因而未做到的硬地化部位,要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2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3.3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润湿和在仓库内进行。
建筑工地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建筑工地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abd6c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c.png)
建筑工地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多种污染,如扬尘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这些污染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建筑工地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些主要措施。
一、扬尘污染治理措施1、设置围挡在建筑工地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 18 米的硬质围挡,围挡要坚固、稳定、整洁、美观,能够有效阻挡施工扬尘向外扩散。
2、场地硬化对建筑工地内的主要道路、材料堆场、加工场地等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混凝土、沥青或砖石等材料,减少地面扬尘的产生。
3、洒水降尘配备洒水车或安装喷淋系统,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特别是在干燥多风的天气,要增加洒水频次,保持地面湿润,抑制扬尘飞扬。
4、物料覆盖对施工现场的土方、砂石、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进行覆盖,使用防尘网或塑料布等材料,防止物料在风的作用下产生扬尘。
5、车辆冲洗在建筑工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进行冲洗,确保车辆不带泥上路,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6、密闭运输对于土方、渣土等散装物料的运输,要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防止物料沿途抛洒遗漏,造成扬尘污染。
二、噪声污染治理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如夜间、中午)进行高噪声施工,尽量将高噪声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
2、选用低噪声设备优先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如电动工具、液压设备等,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噪声排放。
3、安装隔音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隔音棚等隔音设施,将高噪声设备隔离起来,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控制施工工艺采用低噪声的施工工艺,如静力压桩、钻孔灌注桩等,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产生。
5、加强人员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大声喧哗和不必要的噪声。
三、水污染治理措施1、施工废水处理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
噪声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管(三篇)
![噪声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管(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635e7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8.png)
噪声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管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的危害日趋严重。
据统计,我国有1000万工人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作业,其中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耳聋。
人们在强噪声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会引起听力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力可以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
在强噪声环境中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听觉疲劳继续发展,可导致听力下降或永久性听力损失。
噪声除影响听觉系统外,还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神经衰弱、血压不稳、肠胃功能紊乱等。
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污染,按产生的机制作业环境中的噪声可分为:①机械噪声:由机械的撞击、摩擦、传动而引起的,如纺织机、电锯、冲床、破碎机等发出的噪声。
②空气动力噪声:由空气压力变动引起的,如鼓风机、空气压缩机、汽轮机等发出的噪声。
③电磁性噪声:由电磁的空隙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动机、变压器发出的噪声。
目前影响工人健康,严重污染环境的10大噪声源是:风机、空压机、电机、柴油机、纺织机、冲床、木工圆锯、球磨机、高压放空排气和凿岩机。
这些设备产生的噪声可高达120~130dBA。
对噪声作业环境的管理措施主要有:1.研制和选择低噪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从而降低发生体的辐射声功率。
2.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如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
3.设立隔声间,使工人与噪声环境隔离。
4.缩短个人在高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合理安排作业与休息时间。
对接噪工人实行工种轮换制。
5.采用合理的个人防护用品。
6.制定并实施工厂听力保护计划。
噪声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管(二)劳动保护管理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
针对噪声作业环境,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劳动保护管理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是一个劳动保护管理范本,包括噪声作业环境劳动保护管理的基本要点。
一、噪声作业环境劳动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 预防为主: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污染,减少噪声对劳动者的危害。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47ce5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3.png)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比较刺耳的声音,通常来源于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场所等。
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和减少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们患上听力损伤、失眠、头痛、精神紧张、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病的人群,噪声污染的危害更加严重。
噪声污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一些动物和植物对噪声非常敏感,噪声污染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和繁衍,甚至导致它们的灭绝。
水下噪声污染也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噪声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高噪声环境下,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都会受到干扰,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对噪声污染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加强立法和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噪声排放标准和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力度。
加强环境管理和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合理规划交通、工业和居住区的布局,通过合理设置隔音设施、绿化隔离带、降噪墙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采用技术手段减少噪声排放。
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应该采用先进的降噪设备和技术,减少噪声排放,保护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噪声污染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关注度,倡导节约能源、低碳出行,减少噪音污染的源头。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推动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噪声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噪声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治理噪声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立法和监管,推广先进的减噪技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噪声控制环保措施
![噪声控制环保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c8fa0b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b.png)
噪声控制环保措施噪声是指在生产、建筑、家庭、交通等方面产生的声音,噪声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人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噪声。
本文将介绍一些噪声控制的环保措施。
噪声控制的必要性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人类可能会患上听力损失、心理紊乱、健康状况恶化、睡眠障碍等疾病。
噪声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野生动物死亡或者迁移。
环保措施声波隔离声波隔离是一种有效的噪声控制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隔音材料来隔离噪声源和受到噪声影响的区域之间的声波传输。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减少音乐会、球场、机场、火车站等场所的噪声污染。
在城市的工业区、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建立隔离带,则可以将噪声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周边环境的安静。
噪声降噪耳机噪声降噪耳机是一种新型的噪声控制方法,带有降噪技术的耳机可通过控制声波相位差,造成反向相消效应,从而实现降噪。
使用这种耳机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噪声的干扰,保持用户的健康和安全。
噪声检测与监控噪声检测与监控可以帮助环保机构和企业监测和控制他们的噪声排放。
在这个过程中,监测设备会自动检测噪声水平,并记录下来。
管理层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识别噪声污染的来源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
噪声防治法规噪声防治法规是政府的治理措施,旨在通过法规和规范来减少噪声污染。
政府可以设立噪声限制标准,以保护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
该法规可以强制实施,采取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例如要求像工厂、电力站和建筑工地等需要噪声控制措施。
结论噪声控制措施是环保的一部分,通过科学技术和法规管理来降低噪声污染的危害。
然而,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始终不如没有产生噪声更好,因此,人们还应该在设计、生产和建筑方面寻求环保的解决方案避免噪声的产生。
工程噪音治理方案
![工程噪音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faec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4.png)
工程噪音治理方案一、综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活动都会产生噪音污染,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噪音控制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就工程噪音治理方案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工程噪音的影响1.对人体的影响长期受到噪音污染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头痛、失眠、听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
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影响更为明显。
2.对环境的影响噪音会扰乱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
也会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工程噪音治理的原则1.依法治理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噪音污染进行治理,确保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2.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对噪音进行治理,包括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
3.科学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噪音污染的影响,合理规划建设项目,减少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四、工程噪音治理方案1.建立噪音监测系统在施工、生产等工程过程中,建立全方位的噪音监测系统,定期对周围环境的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
2.采用低噪音设备在施工、生产等工程过程中,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工艺,减少噪音的产生。
3.声屏障设计在需要进行大型开挖、钻孔等作业的工程项目中,可以设计合理的声屏障,将噪音有效地隔离出去,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4.施工时间控制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夜间或者居民活动频繁的时间段进行施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5.噪音减振措施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降低设备和机械的振动强度,减少噪音的传播。
六、结语工程噪音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逐步解决工程噪音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面对噪音污染,我们要本着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切实减少噪音污染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噪声工程治理方案详解
![噪声工程治理方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9ffe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2.png)
噪声工程治理方案详解一、噪声工程治理概述1.1 噪声工程治理的定义噪声工程治理是指针对噪声污染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包括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控制、环境噪声监测和评估、噪声管理与规划等多方面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和控制噪声,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居民健康。
1.2 噪声工程治理的目标主要目标是降低噪声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具体包括减少工业设施、交通工具、建筑物等噪声源的发声量和噪声传播,提高周围环境的噪声容限,提高噪声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噪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1.3 噪声工程治理的原则噪声工程治理应遵循减少污染、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公众参与等原则。
二、噪声工程治理方法噪声工程治理主要包括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控制和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估三方面内容。
2.1 噪声源控制(1)技术措施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噪声源的发声量。
需要根据不同的噪声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对机械设备进行声源消声处理、优化工艺流程,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原材料等。
(2)管理措施通过管理手段减少噪声源产生的机会和程度。
例如加强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生产产量和时间,合理安排生产设备运行时间,提高员工的噪声环境意识,加强噪声源管理等。
2.2 噪声传播控制(1)技术控制采用声屏障、隔音墙、隔音窗等物理措施,减少噪声传播到周围环境。
(2)管理控制通过合理规划和综合环境管理,减少噪声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
例如合理布局建筑物和交通线路,减少噪声从源头向周围环境传播的可能性。
2.3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估(1)监测通过噪声监测仪器对环境噪声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噪声污染的实时情况。
(2)评估通过噪声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评估噪声污染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噪声工程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噪声工程治理的应用3.1 工业噪声治理对于工业生产中的噪声问题,应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如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减少噪声源的发声量,通过隔音墙、隔音窗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范围,通过噪声监测和评估掌握噪声污染的实时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工业噪声治理方案。
噪声专项治理措施方案
![噪声专项治理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437f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7.png)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有效治理噪声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噪声专项治理措施方案。
二、治理范围1. 工业噪声:包括各类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2. 建筑施工噪声:包括施工工地、装修现场等产生的噪声。
3. 交通运输噪声:包括机动车、铁路、民航等交通噪声。
4. 社会生活噪声:包括商业活动、文娱活动、公共场所等产生的噪声。
三、治理措施1. 工业噪声治理(1)对现有企业进行噪声源排查,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2)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
(3)推广低噪声、环保型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噪声排放。
2. 建筑施工噪声治理(1)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加强施工噪声监管。
(2)推广应用低噪声施工技术,如使用低噪声机械、选用低噪声材料等。
(3)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噪声治理(1)加强机动车噪声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改装机动车、非法改装汽车尾气排放等违法行为。
(2)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噪声。
(3)加强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噪声治理,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社会生活噪声治理(1)加强商业活动噪声治理,限制高音喇叭等噪声源的使用。
(2)加强文娱活动场所噪声监管,规范活动噪声排放。
(3)加强公共场所噪声管理,如公园、广场等,设立噪声举报热线,及时处理噪声扰民问题。
四、组织保障1. 成立噪声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噪声治理工作。
2. 加强噪声污染监测,建立噪声污染数据库,为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3. 加大执法力度,对噪声污染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噪声污染防治意识。
五、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个月):开展噪声污染现状调查,制定噪声专项治理方案。
2. 第二阶段(3个月):组织实施噪声治理措施,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整治。
噪音控制预案
![噪音控制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10ab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2.png)
噪音控制预案标题:噪音控制预案引言概述: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为了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噪音控制预案至关重要,以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一、噪音来源及影响1.1 工业设备和机械:工厂、建造工地等产生的机械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
1.2 交通噪音: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1.3 社会生活噪音:包括商业活动、娱乐场所等引起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歇息和睡眠造成干扰。
二、噪音控制方法2.1 设备维护和更新: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业设备和机械,减少其运行时的噪音产生。
2.2 隔音措施:在建造物周围设置隔音墙、窗户等,减少交通噪音的传播。
2.3 时间限制:对于社会生活噪音,可以规定其活动时间,避免在夜偶尔早晨时段产生过多噪音。
三、法律法规和标准3.1 噪音排放标准:制定相关的噪音排放标准,规定不同行业的噪音限制值。
3.2 噪音控制法规:建立相关的噪音控制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3.3 环境评估要求:在建设项目前进行噪音环境评估,确保项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多噪音影响。
四、社会参预和宣传教育4.1 公众参预:鼓励公众参预噪音控制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
4.2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宣传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噪音问题。
4.3 教育培训:开展噪音控制的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噪音管理水平。
五、监测和评估5.1 定期监测:建立噪音监测系统,定期对各种噪音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2 效果评估:对噪音控制预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5.3 公众反馈:鼓励公众对噪音问题进行反馈,及时解决居民的投诉和建议。
结论:噪音控制预案是保障人们生活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手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噪音控制,减少噪音对人们的影响。
整治地面噪音工作方案
![整治地面噪音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ef0d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6.png)
整治地面噪音工作方案1. 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面噪音成为了城市生活中的一大问题。
人们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增加等健康问题。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地面噪音整治方案。
2. 分析2.1 噪音来源:地面噪音主要来自于城市交通、建筑施工、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
2.2 影响范围:地面噪音的影响范围往往超出了直接噪声接收者的周围区域,影响到的是整个城市居民。
2.3 效果评估:整治地面噪音需要科学评估效果,可通过噪音监测仪器进行现场测试,结合居民反馈进行综合评估。
3. 工作方案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整治地面噪音的工作方案:3.1 交通噪音整治- 限制交通流量: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如限号、限行、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等,减少机动车辆,降低交通流量,从根本上减少交通噪音产生。
- 交通路面改造:对城市主要道路进行改造,采用静音材料铺设路面,减少汽车和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降低交通噪音。
- 缓冲绿地建设:在高噪音交通场所周边建设绿化带、公园等缓冲绿地,利用植被的吸音作用减少噪音传播。
3.2 建筑施工噪音整治- 严格管理施工过程:加强对施工场所的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不会产生过高的噪音。
- 采用静音设备:推广使用静音设备,如静音搅拌机、静音起重机等,减少施工噪音。
- 合理施工时间安排:对于噪音敏感区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施工。
3.3 社会活动噪音整治-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宣传,提高公众对噪音危害的认识,增强对文明行为的重视。
- 设立噪音监测网格:建立噪音监测网格,对噪音超标区域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 加强管理执法:加大对违反噪音管理规定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噪音管理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噪音污染行为。
4. 实施措施为了有效实施上述工作方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4.1 制定法规政策:制定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地面噪音管理,明确责任主体,为整治地面噪音提供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扬尘治理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扬尘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667c3e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c.png)
环境保护措施1渣土及时外运措施1.1渣土及时外运措施渣土运输直接关系到了工程建设的环境形象问题,及时清运现场产生泥浆及渣土,有效的控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污染,从而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企业良好的施工形象。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建筑渣土清运车辆和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工地渣土外运的监督和管理,特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渣土外运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2.对每日产生的渣土,安排专人指挥,定点进行堆放,并及洒水时覆盖。
3.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渣土清运协议,办理渣土清运证,每日夜间定时清运当日产生的渣土。
3.现场产生的泥浆必须在工地凉干后方可装车拉出,并按规定倒入渣土办指定的弃土场;4.作业时,设专人统一指挥,相互配合,由机械现场调度员统一指挥,配合机械作业人员。
各种施工、操作人员须经安全培训,不得无证上岗,各种作业人员应配带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劳保用品。
严禁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5.所有车辆在上路前必须先停放在工地出入口的洗车池上,待冲洗完毕,符合要求后方可上路,严禁车辆带泥上路;6.必须严格检查每辆出入工地的车辆(车箱密闭,不洒不漏),保证符合要求,并及时对土方外运情况,车辆牌照号,上路冲洗情况进行详细登记;7.所有车辆在运输行驶过程中,必须限制车速,严禁抛洒;8.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服从项目部监督和管理,严禁车辆未冲洗就直接上路。
此外应特别注意夜间渣土外运的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9.车辆冲洗设备应定期维护,沉淀池定期清理,确保能正常洗车;10.加强渣土外运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凡不服从项目部管理的,应在必要的情况给以处罚或是清除出场;11.加强对渣土清运人员安全和环保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和环保意识。
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措施1减少噪音措施1、进场前与建设单位和附近居委会取得联系,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订立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2、贴出“安民告示”主动邀请居民代表开会,介绍开、竣工日期和各项环保措施,建立起互相理解信任、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关系;3、现场施工机具要经常检查维修,保持正常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摘要:环境噪声是指发生在周围环境中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各种声音,是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是人们不想听到的有害声音,是当代社会的最大污染,较强的噪声可以导致耳聋,这是众所周知的,人类生活的空间内,每时都为各种噪声所充满,除自然噪声外,尚有人为的噪声,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噪声,无论其种类、强度都日益俱增,已成为人类公害之一,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能引起听觉、心血管、神经、消化、代谢功能紊乱和疾病。
由于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污染,不像其他污染那样留下任何污染物,也不会积累,往往容易被忽视。
但噪声污染同水污染,空气污染一样是重要的污染之一,且噪声源分布广。
难以控制,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休息、语言交流,而且对人体部分器官产生直接危害,引发多种病症,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噪声对人体很有害,必须进行防治。
关键词:环境;噪声;危害;人体;防治1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不断增加,不断有新的事物涌现,就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也就有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工业化和现代化不断的推进,环境污染随之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大主要的环境问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的数量不断的攀升,这些交通工具带来了大气的污染的同时也带来了噪声污染,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建筑工地的响声、鞭炮声、KTV、酒吧、迪厅的音响声等都是成了噪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所以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1]人们的生活不断进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升,对噪声的要求不断提升,噪声的控制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并产生了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对噪声污染加以控制,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不断探究噪声污染控制的新材料,噪声污染控制的新方法,用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
产生了噪声污染评价技术及方法,噪声污染监测的方法,来防止高噪声污染的企业和设备运行,来评价企业和设备的噪声无染情况,督促企业不断改进其设备及生产方式,进一步改善声音环境。
在国内对噪声污染的研究不是太多,所以,现阶段,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比较缓慢,人类对噪声的了解不甚全面,对于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环境噪声的危害2.1 环境噪声的危害当人们进入强噪声环境是,就会感觉到噪声刺耳难受,离开噪声环境后,耳朵还会嗡嗡作响,甚至出现听觉的敏感性下降,听阀提高,听不清一般的说话声。
如果这种境况持续时间不长,脱离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不久就会恢复,这是生理上的适应。
在强烈的噪声持续作用下,听力减弱较大,听觉敏感性的恢复所需时间亦长,从数分钟至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这种现象叫作听觉疲劳。
这是听觉器官功能性变化,并未招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
但是,长时间受到过长的噪声刺激,引起内耳感音性器官的退行性变化,就会由功能性影响变为器质性损伤,听力下降,称为噪声性耳聋。
[2]一般情况下,环境噪声很少能达到听力下降的程度。
但不能低估暂时性听觉疲劳或长年累月因噪声刺激引起全身性反应的危害。
2.2 环境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的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
根据噪声强度、性质的不同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不同程度变化。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后,可能出现头疼、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
有人调查接触高频噪声后,表现出疲倦、易激怒(燥性神经衰弱症)。
检查时,发现大脑皮层功能表现为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脑电图 a 节律消失,视觉运动反应潜伏期延长,视觉分析功能下降,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
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血压不稳定,血管张力改变。
[3]2.3 环境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噪声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尤其是原来血压波动大的人,接触噪声后,血压变化更为明显。
据有关报道,城市中居民因交通噪声的困扰,血压有所增高。
在噪声作用下,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心电图有改变,脑血流图也有异常改变,波动的幅度和流入时间延长,表现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2.4 环境噪声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经研究,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 分贝)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在大强度(100分贝)噪声作用下,则功能减弱。
动物实验在噪声影响下,初期卵巢功能亢进,后期功能下降,性周期紊乱,生仔率下降。
[4]2.5 环境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噪声可引起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胃液分泌异常,胃蠕动减弱,食欲下降,甚至发生恶心、呕吐。
2.6 噪声对其他生理方面的影响噪声对生理方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在飞机发动机噪声(115分贝)作用下,机体暗适应光感度下降20℅,色觉敏感度发生变化;并对视野有所影响,表现为绿色视野增大,金红色视野缩小,且噪声强度愈大,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愈低。
研究指出,噪音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
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
噪音对视力的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
而在高音喇叭大声播放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只不过是震耳欲聋的强噪音)时购物,往往烦燥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混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的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噪音影响视力造成的的。
[5]2.7 环境噪声对孕妇的影响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而高分贝的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损,并严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
[6]2.8 环境噪声对幼儿的影响婴幼儿经常受噪音的刺激、会引起精神委靡、烦躁不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现象,并使内分泌发生紊乱,防碍婴幼儿身心健康与智力发育,噪音还会影响视力,诱发眼病。
婴幼儿的眼睛器官娇嫩,更需要保护。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婴幼儿需要配戴眼镜的因由之一。
若在80 分贝以上发育阶段的婴儿来说,噪音的危害尤其明显。
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7]2.9 环境噪声对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影响环境噪声主要影响居民的休息和睡眠。
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危害大,夜间噪声比白天噪声影响更大。
有人做过实验,发现在40~45 分贝(A)的噪声刺激下,睡眠人的脑电波就出现觉醒反应。
说明45 分贝(A)的噪声级会产生干扰,使人睡眠深度下降,多梦、熟睡的时间短;也有人发现长期暴露在强噪声的环境中即产生软弱无力、想睡觉,但又不能熟睡,离开此环境进入安静休息的环境,则有兴奋起来。
据上海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研究室调查,居住菜市场附近的市民,夜间受到61~70 分贝(A)噪声影响,被吵醒和不易入睡者占调查人数的70%左右。
噪声对休息的干扰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据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物理教研室1960 年在上海地区对住宅的噪声进行调查,测定各类住宅噪声的声压级并询问居民反映。
当声压级在35 分贝以下时,大部分居民反映为“静”,在45~65 分贝时,则反映“还算静”和“闹”,而在65 分贝以上时,则反映“很闹”和“不能容忍”。
噪声还会干扰工作、谈话。
普通的谈话声时60 分贝,大声谈话为70~80 分贝。
因此,当噪声达到65 分贝以上时,就会干扰谈话。
噪声达到90 分贝,就是大声喊叫也听不清。
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会降低工作质量。
有人对电话调动台进行调查,发现噪声从50 分贝降到30 分贝时,差错率减少42%。
在噪声影响下,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
[8]3 环境噪声的防治3.1 运用技术措施防治噪声污染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噪声,制订不同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对消声、隔声、减振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制订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工程建设活动,保证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和设施建设质量,发挥防噪降噪的作用。
3.2 营造隔音林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
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
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
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
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
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9]3.3 运用规划手段防治噪声污染规划是噪声污染防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的许多噪声污染问题都是由于过去不合理的规划造成的,或者说是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噪声污染因素而产生的。
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注重区域功能布局,从空间地域上避免噪声对可能影响对象的污染,应作为今后噪声污染防治的首选措施。
3.4 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城市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区域噪声源种类和强度的增加,但是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旧区改造、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改造,都为改善城市区域声环境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完善的、分工合理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城市区域具有良好声环境的前提。
[103.5 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管理法规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是保证城市宁静环境的重要措施。
交通噪声源噪声级别高且流动性大,污染范围广。
加宽道路、以立交桥代替平面交叉、在城市的主次干道强化对机动车的禁鸣管理、限制车速、在交道口处安置测声器和数字显示器等措施,均可以降低交通噪声级。
另外,由于有些居住区的环境噪声级已接近甚至高于工业、建筑施工噪声,亦必须有管理办法严加控制,其中包括加强对居民的环境意识、社会公德的教育。
3.6 单体建筑设计和技术措施从声环境质量考虑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乃至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材料和构造,都可以防止或减弱噪声干扰。
[11]3.7 声屏障的应用声屏障技术在降噪应用中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为了避免和减少交通噪声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声屏障、障壁建筑物和优化的土地使用规划来达到降噪的效果。
声屏障在日本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至1993年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的隔声屏障总长度为33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