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翻译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英语翻译常识介绍PPT课件

英语翻译常识介绍PPT课件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 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 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 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 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 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 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 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2)静态与动态
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汉语 是非屈折语(non inflectional language),相 对而言,英语语言形态丰富。动词形态变化繁 复,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牵制,而 名词就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名词在英语中占优 势,名词的优势导致了介词的伴随优势。汉语 词类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 动词的动态感强,名词则较为凝滞,所以在汉 语中动词极为活跃。
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
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
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
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
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
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
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
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 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 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Here at home in England, under the fire of the Germany, we do not forget the ties and links unite us to France, and we are persevering steadfastly and in good heart in the cause of European freedom and fair dealing for the common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for which, with you, we drew the sword.

《姚斌英汉视译》课件

《姚斌英汉视译》课件

文化差异的处理
总结词
文化差异是英汉视译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求译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详细描述
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差异,原文中涉及的文化元素在汉语中可能没有对应表达或存在理解障碍。因此,译者需充 分了解两种文化背景,准确传递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同时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确保译文的可接受 性和理解性。
视译的技巧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快速阅读
视译过程中需要快速阅读 原文,理解其含义,并迅 速进行口头翻译。
准确传达
译者需准确传达原文的意 思,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
流畅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保 持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
视译的重要性
促进跨文化交流
视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 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不同 语言的人们更好地沟通和 理解。
03 英汉视译的难点与策略
语言差异的处理
总结词
掌握语言差异是英汉视译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灵活的 应变能力。
详细描述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词汇选择、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要求译者具 备较高的语言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视译过程中,译者需快速识别语言差 异,准确理解原文含义,并用地道、自然的汉语表达出来。
《姚斌英汉视译》ppt课件
• 视译简介 • 姚斌的视译风格 • 英汉视译的难点与策略 • 视译实践与案例分析 • 视译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视译简介
视译的定义
01
视译是指将书面材料(如文件、 报告、讲话稿等)边阅读边进行 口头翻译的过程。
02
视译要求译者不仅具备扎实的语 言基础,还需掌握一定的翻译技 巧和策略。

认知翻译

认知翻译


根据Gutt关于直接翻译的理论,原文的音韵、 词汇、结构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表现其风格 特征的交际线索。在直接翻译中,为了再现 原文的风格特征,译者必须努力保留这些交 际线索。从原词看,在音韵和词汇方面,给人 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口气用了七个叠音词, 其中有四个词的声母含有/i/音(觅/mi/,清 /qing/,凄/qi/.戚/qi/,其中三个是入声,充满 了压抑凄凉的气氛。


“这断子绝孙的阿Q!......”
《阿Q正传》



Ah Q,may you die sonless!... Ah Q,may you die sonless!( a curse intolerable to ear in China)... (amplification adopted to guide the search for relevance)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The beginn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ributions (the progress) P302-303 The shift from…to… (p303;307)
4. Sample study


(1) Willy: I don’t play that kid of game! Charley (turning to him): You ought to be ashamed of yourself! Willy: Yeah? Charley: Yeah?(He goes out) Willy (Slamming the door after him):Ignorance!

语言和认知.ppt

语言和认知.ppt
7
For example, we may use morphological rules to decompose a complex word like rewritable the first few times we encounter it and after several exposures we may store and access it as a unit or word.
Access to words
Conceptualization: what to express Word selection: a competitive process Morpho-phonological encoding: target words
20
Written language production
11
Lexical factors in comprehension
The human sentence processor is primarily guided by information about specific words that is stored in the lexicon.
33
3.3 Image Schema
Johnson, Mark. 1987.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Chicago:
Similar to spoken language. Orthographic form instead of
phonological form. However, phonology plays an

翻译的基本知识65页PPT

翻译的基本知识65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翻译的基本知识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翻译概论PPT

翻译概论PPT
而文艺学派认为翻译是艺术活动,追求的是再创造。
18
2.4 研究视角的多元整合
勒弗维尔指出:“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 而是在两种文学传统的语境下进行的。译者作用于特 定时间的特定文化之中。他们对自己和自己文化的理 解,是影响他们翻译方法的诸多因素之一”。9
语言对比和价值评判层面
两种文化
2.就翻译学研究而言,对语言之外的各种要素的关注 都是应该而必须的,但是如果要建立起翻译学的知识 体系,语言要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任何翻译活动 都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
3.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家们为推动译 学研究的发展做出的积极探索,但是也要认识到译学 研究的语言学探索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深涉,深 度和广度也有待加强。9
4. 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 汉语学习. 1994.
9
奈达的对等理论:
奈达对翻译理论提出指导原则,阐明了形式对应和动 态对等(即功能对等)两个概念。其核心是:译文措 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读者反应相似。5
形式对应即译者直接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译者把重 点放在原文或源语的表达形式上,译者尽可能的使目 的语的表达形式与源于的表达形式一样。6
5.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6. 赵丹丹. 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 文中教育(中). 2011.
10
奈达的对等理论:
所谓“动态对等”, 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 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tors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s lan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Nida, 2004:24)

认知与翻译

认知与翻译

❖ 翻译毫无疑问是一个原型范畴。把翻译看成 是一个原型范畴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不仅 林纾和庞德等所谓“边缘”的翻译也被纳入 了翻译研究的范畴,而且许多在过去不能登上 翻译研究大雅之堂的应用翻译近年来也被纳 入到翻译研究的范畴。(王仁强、章宜华, 2004)
原型理论与翻译策略
❖ Neubert&Shreve (1989)采纳了篇章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篇特 征包括以下7个方面:意图性、接受程度、情景性、信息性、连贯 或意脉、衔接或文脉和互文性。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在目标 语篇中可以用来整合这7个语篇特征的语言手段,而这项任务必须 在目标语文化原型或规范中予以实施。
“论概念整合模式下翻译的主体间性”(尹富林,2007)《外语与外语教学》 概念整合模式下的翻译活动中,各主体之间既存在对话交流关系,
又存在角色转换关系,同时还存在一种映射关系。映射是概念 整合理论的核心概念。整合理论强调的是概念,是对具体事物、 具体认识的抽象。源语作者在形成源语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 对“生活世界”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悟运用符号(语言)进行 自由、自主的认知、概括、描述和表达,最后形成了具有意向 性的文本语言,从而完成了自己主体性的劳作,形成源域。译 者在解读源域中这些“概念”和“符号”时不是将源语逐字 逐句翻译过来的,而是将之以概念的形式并参照给定的语境映 射到“的域”的译语中。比如,我们在解读英语中动词“致使” 概念结构时,这一结构首先作为“致使事件”概念映射到汉语 中,进而促发了“使、让、把”等句法概念结构,否则就会出 现不可接受的译文。这种即时映射随翻译活动的深入呈在线 (on-line)发展模式,以使翻译活动得以延续。
隐喻——亚里士多德在《论修辞》中定义为“将属 于一事物的名称用来指另一事物”。因此,隐喻 被看做是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一种语言运用现象。

英汉翻译基础知识ppt课件

英汉翻译基础知识ppt课件

英汉句法对比
先看一组英语句子:
It was a bit of a shock when I received the telegram sending me for my first teaching appointment to a school in a suburb that I had never heard of .
11. 5〕汉语的句式非常复杂,英语句式都由最根本的句 子构造衍生而成〔详见附1〕;
12. 6〕汉语语序较为固定,英语语序那么较灵敏。
附1
英语句子的树式构造:
1. SV
Someone was laughing.
2. SVO
My mother enjoys parties.
3. SVC
The country became totally independent.
• 翻译的规范 • 严复:信,达,雅。 • More standards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 the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 the needs of the client • the reader for whom the translation is
• 句子扩展方式
• 汉语句子的句首开放性:

对。不对。他不对。我以为他不对。我通知过他
我以为他不对。我明明通知过他我以为他不对。我昨
天明明通知过他我以为他不对。我昨天开会时明明通
知过他我以为他不对。
• 英语句子的句尾开放性:
• He is reading. He is reading a book. 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Mark Twain. 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Mark Twain in the reading-room. 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Mark Twain in the reading-room of our library.

英汉汉英翻译课件PPT幻灯片

英汉汉英翻译课件PPT幻灯片

20
翻译中的选词和选义 Die & “死

To go to sleep To be no more To close one’s eyes To lay down one’s life To pass away To breathe one’s last To go west To come to a violent death To give up the ghost To kick the bucket To kick up one’s heels To release souls from
译:1)这是一位举止得体的姑娘。(不宜译成:有好举止的姑娘) 2)这些都被标为新鲜的鸡蛋。(不宜译成:好鸡蛋) 3)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忠实朋友。(不宜译成:好朋友) 4)纳赛尔是个高明的棋手。(不宜译成:好棋手)
18
词的搭配意义 ——“sophisticated”
Sophisticated man Sophisticated woman Sophisticated columnist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device Sophisticated man weapon
出席会议的有4国政府的首脑。
16
一词多译 “man”
Man and wife Officers and men His man Friday Man-of-war Be a man!
丈夫和妻子 官和兵 他的仆人“礼拜五” 战舰 要像个男子汉!
17
一词多译 “good”
14
一词多译 “head”
1) He was badly wounded in the head. 2) You should use your head a bit. 3) He has a good head for mathematics. 4) The dinner cost us five dollars a head. 5) He was standing at the end of the staircase. 6) Let’s discuss the question under five heads. 7) Heads or tails? 8) Where is the head? 9) Go and ask the head of our department. 10)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ere the heads of government of the four

汉英翻译基础知识课堂ppt课件

汉英翻译基础知识课堂ppt课件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姚斌英汉视译 PPT资料共42页

姚斌英汉视译 PPT资料共42页
第6单元 同位语的视译 第7单元 状语的视译(Ⅰ):状语 短语 第8单元 状语的视译(Ⅱ):状语 从句
第9单元 句子成分的转换 第10单元 被动语态的视译 第11单元 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视 译
第12单元 It句式的视译 第13单元 There+be句式的视译 第14单元 长句的视 译(Ⅰ) 第15单元 长句的视译(Ⅱ) 附录一 自主训练参考答案
+ 我想真心赞叹格林威治大学,赞叹这所许多年前成立的英国第 二家理工学院,赞叹(重复)它从创建之日起就一直走在创新 的前沿(名变动)。格林威治大学现有学生23,000人,它扎根 本地社区,从胜利走向胜利(寻求动态对等),它不仅享有教 师培训的盛名,而且(增添)还创造了许多独具慧眼的机会, 激励当地年轻人踊跃进入大学学习。(顺译)
词性转换
+ The willingness of China to share its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with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this training center and also learn from them is a demonstr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itment to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improve their development status.
视译材料的选取原则
+ 现场文本与网络文本相结合 + 题材、内容多元化 + 国别多样化 + 材料难度循序渐进
视译的原则
+ 1、顺句驱动,断句成章;2、灵活调整, 重组信息。(《英汉视译》)
+ 1、不重复;2、不停顿;3、不罗嗦;4、 不晦涩。(《视译基础》)

认知翻译学

认知翻译学

10.6对传统译 论中一些问题
的再思考
10.7小结
11.2关联理论的基 本思想
11.1引言
11.3翻译的关联理 论解释
11.4翻译中的 关联重构
11.5小结
12.1引言 12.2语篇认知观
12.3语篇翻译的认 知视角
12.4小结
13.1引言
13.2作为跨学科的 认知翻译学
13.3认知翻译学主 要研究领域
2.5小隐喻研究 综观
3
3.3翻译的认 知隐喻观
4
3.4隐喻翻译 策略
5
3.5小结
4.2概念转喻理论
4.1引言
4.3翻译的概念转 喻观与转喻翻译
4.4转喻的翻译
4.5小结
5.2多义性概念
5.1引言
5.3词义演变的动 因
5.5多义词的翻译
5.4多义词义项之 间联系的认知理据
5.6小结
6.1引言
6.2句法象似性的基 本内涵
6.3象似性原则在翻 译中的体现
6.4小结
7.1引言 7.2主观性与主观化
7.3翻译中的主观性 与主体性
7.4翻译中的“主观 化对等”
7.5 “主观化 对等”对文本 理解和翻译的
制约
7.6小结
1
8.1引言
8.2框架的定 2
义、构成及基 本属性
3 8.3框架视角
13.4认知翻译学研 究趋势展望
作者介绍
这是《认知翻译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认知翻译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认知翻译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认知翻译

认知翻译

在一天之中,我们要做的大多数事情对于组织记忆的简单意义是我们倾向于将我们的一天有组织的分割为部分。

例如,你可能会想到你的一天:首先,你要去上学,然后去书店,然后去找验光师,接着去杰克的聚会。

依次将这些活动要求你记住更详细的活动例如记住去携带你希望还给书店的那本书。

更广泛的组织记忆有助于众多的细节的记忆。

当时用记忆技巧大多数人似乎认为他们的记忆需要改进,但是在我们加工水平的背景下讨论,这些信念在人群中是不准确的。

另一方面,死记硬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极其困难和痛苦的,这一事实可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美国人避免学习额外的语言。

反复记忆还没有进化为死记硬背并且在任务中任何援助都是受欢迎的。

我们描述的记忆技术可以提供这样的援助,但是记忆术不是完善和容易记忆的魔法药水。

正如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记忆术在任何使用是都必须是有效的和容易解码的检索。

此外,你可以看到记忆技巧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努力。

这些都不是设备你可以在飞行中实施。

这样的事情如购物清单,我们建议你做一张清单并且随身携带。

其他活动如公开演讲和词汇习得、精心开发和实践记忆可能十分有用。

摘要编码编码记忆是确定可记忆信息的类型的心理活动。

一般包括:变换编码的输入信息,或通过添加或删除信息。

编码过程是很重要的理解因为他们决定什么是可能想起事件。

什么是真正的记忆,然而,通过访问或检索存储在编码信息的能力确定。

任何变量的编码效果也必须通过对检索的影响来解释,而我们的下一个主题。

检索方法确定的可用性的信息编码到内存中的,但事实上使用现有的经验,它也必须是可访问的,这是必须的,你能够把它带进你的思想中。

可达性是检索的职责。

例如2001年11月21日上午10点你在做什么?乍一看,这可能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但是我们会给你一个线索让你去思考。

11月21日是感恩节的前一天是星期三。

现在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吗?当记忆是用来回答问题例如刚刚列举的哪一个我们通常会缩小一组替代的感觉知道我们找到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翻译
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on and cogniti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s cognitive process.(p302)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The beginn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ributions (the progress) P302-303 The shift from…to… (p303;307)




Some basic concepts: The inferential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交际的 推理性) Informative intention (信息意图)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交际意图) Semantic representation语义表征 A mental representation (or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心理或认知表征 Propositional forms命题形式 …
2. relevance theory

by Sperber and Wilson Emerged since 1980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in the west


Relevance and cognition
Relevance is the universal goal of cognition while cognition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achieving the relevance.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is a cognitive and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3.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Gutt用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概念、最佳关联、 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一些基本概念,对翻译 进行阐释.


Question in p332: How do you explain the notion of interpretive resembl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ranslation? P326;






1.3 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对交际的影响 Contextual effects and processing effort Processing effort p311-312

Contextual effect 语境效果是话语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 一种关系。



话语蕴含的新信息和现有的语境假设(旧信 息)有三种可能的关系,产生三种不同的语境 效果: p313 1.新信息和现有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新的 语境含义 2.新信息加强现有语境假设; 3.新信息与现有语境假设互相矛盾,排除现 有语境假设
Gutt and his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Ernst-August Gutt (格特): a pioneer to begin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1991)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relevance theory
2.1认知语境是交际的前提 Context in 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context What is it and what does it include? P310-311



2.2 互明(Mutual manifestiness)是交际的 必要条件 由于个体所处外部环境和认知能力的差异 ,个体的概念表征就会存在差异。关联理 论指出,成功的交际不是建立在共有知识 基础之上,而是以相互显映为必要条件, 即“互明”。“互明”使交际双方对交际的认知 环境能彼此明白,从而对交际时认知环境 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做出共同的认知 和推理。
P328-329

So Charles has lost his car keys. After all, Charles has lost his car keys.
Wife to husband: Fred has broken a window. Wife to husband: Your son has broken a window. Original utterance Mary: The back door is open. Original context If the back door is open, thieves can get in.



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从它对认知环境产 生的语境效果来看。 p316 relevance=contextual effects/processing effort

1.4 Principle of relevance Optimal relevance p316


关联原则作为交际的指导原则 关联理论认为所有话语都是有关联的,只是有大有 小的问题。话语的理解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 小的语境总找不到,就得借助大的语境,直到找到为 止。因此,关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依赖于交际主 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语境。 人们的交际是受关联原则指导的。关联原则是人 们交际的指导原则,并不是说,人们总是以其来有意 识地衡量自身的交际行为, 它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话 语关联,即追求交际的最佳关联,这是人与生俱来的 本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