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4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防灾减灾工程学简述与地质灾害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灾害是人类生存、生产和文明建设的大敌。
灾害常以其巨大的能量无情的袭击人类,把无尽的灾难肆意的撒向人间。
往远来说,近25000万年来,差不多每隔2600万年就有一次全球性的灾难性浩劫。
往近来说,自有人类之后,灾害与人相伴,世界各地区和不同国家浩瀚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无数惨痛的灾难记录。
关键字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正文一、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主要内容自古以来,灾害就与人类共存,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人类也为防止灾害和减轻灾害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近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大量向城市集中,一旦受到灾害袭击,会造成巨大的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灾害对公众来讲并不陌生,在媒体上经常有灾害的报道;各级政府对灾害也特别重视,一旦一个地区有灾,当地的领导常常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
同时,我国政府对防灾减灾的法规建设十分重视,陆续颁布了《人民防空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等。
为使土木工程和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使专门从事防震减灾工程的研究生掌握防震减灾的基本原理的专门技术,编写一本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防震减灾学”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内容包括:1、灾害学总论2、火灾灾害以及治理防范3、地震灾害以及治理防范4、风灾害以及治理防范5、地质灾害以及治理防范6、城市防灾减灾概要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发展趋势防灾减灾是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同时,也要充分推广应用现有各类成熟先进的技术,切实提高工程结构。
前者是个长期的工作,要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积累和储蓄,后者要大对现有良好技术的推广,把我们目前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1.深入基础理论的研究,增强知识和技术储备(1)通过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防灾减灾理论体系,解决我国土木工程实践中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问题,是我国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水平与我国的土木工程大规模建设热潮相适中,并更多与国际潮流融合。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土木工程抗震摘要: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的发展中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遭遇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简单论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及一些抗震措施。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正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一般震级较大,危害很大。
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而引起的。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发大规模的陷落和塌陷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通常级数低,危害小。
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诱发地震。
大多数是人为的诱发。
一、地震及其破坏作用众所周知,地震可分为火山地震、塌落地震、诱发地震及构造地震四种类型,但是,由于构造地震的发生概率高、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建筑抗震一般会将构造地震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构造地震亦称为“断层地震”,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引起的。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构造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类型可分为:⑴孤立型: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⑵主震-----余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
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地震叫余震。
⑶双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⑷震群型: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80%以上。
土木工程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土木工程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损失。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土木工程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 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建设,可以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力。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和水文地质情况,可避免建设在地震带、洪水区等高风险区域。
另外,高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应该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例如,建设抗震的桥梁和建筑物、抗洪的排水系统等。
2. 土木工程在城市防洪抗洪中的作用洪水是城市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容易给城市带来重大破坏。
土木工程在城市防洪抗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蓄洪区的建设可以调节河道水流,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危害。
此外,构建交通水利工程,例如建设堤坝、挖掘运河和排水系统等,也是有效的防洪措施。
通过这些土木工程建设,城市的抗洪能力得到增强,灾害损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 土木工程在城市抗震减灾中的应用地震是世界各地都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之一。
土木工程在城市抗震减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地震建筑设计和工程实施时的严格把关能够大大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合理的结构布局、科学的材料选择以及抗震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相对较低的破坏程度。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土木工程网络的布设及时发现并告警地震,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城市的抗震能力得到提升,降低了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土木工程在城市火灾防控中的实践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灾害,它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重大影响。
土木工程在城市火灾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建造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土木工程灾害论文
土木工程灾害论文关于《土木工程灾害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土木工程建设者应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处理问题,对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逐渐提升对土木工程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监控水平与抗灾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土木工程灾害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土木工程灾害论文一摘要:土木工程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但受某些因素影响也会引发很多灾害。
土木工程灾害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不同类型的灾害具有不同的特征。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但人为灾害是可以有效规避的。
之所以许多土木工程灾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防御能力不强,防御灾害的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选址不合理、设防标准不科学、设计不当、违规操作以及后续管理不善。
为了减轻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本文将深入探究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做好土木工程灾害监测与预防工作,提升防御设计能力与灾后处理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将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
关键词:土木工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有效措施1引言土木工程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尤其在建造过程中极易遭遇灾害。
为了将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要厘清灾害的类型以及其具有的特点,还要对无法防御的因素与预防的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据此准确地制定出有效的防御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土木工程建设者应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处理问题,对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逐渐提升对土木工程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监控水平与抗灾能力。
2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土木工程灾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种灾害具有不同的特征。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界引发的,主要是因某些地质运动和物质改变而导致的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以及次生灾害。
例如,震级较大的地震可以使房屋瞬间坍塌,变为废墟,导致家破人亡;暴雨乃至洪涝可毁坏农田和村落,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使人无家可归;过度干旱容易致使土地干裂,导致农民颗粒无收,无法保证人们的生存问题;泥石流导致山体滑坡,冲毁房屋与村落;火山喷发的高温岩浆可以将所经地的一切事物烧毁等等,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经济财产的损失,还会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威胁。
土木工程中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措施研究
土木工程中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措施研究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建设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对土木工程的破坏,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致力于地震防灾与减灾措施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措施的相关研究。
一、地震前期的预测与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之前,研究人员通过地震学的知识,通过监测地壳的变化、地震波的传播等方法来进行地震的预测。
这些预测结果可以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降低地震对工程的破坏。
同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发出警报,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避难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二、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结构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工程师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震设计措施。
首先,采用适当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其次,设置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例如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防震减灾技术,如加装防震设备、设置缓冲器等,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
三、地震时的紧急避难与疏散计划在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紧急避难与疏散计划是地震防灾与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这些计划可以根据地震预警系统的信息,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紧急避难和有序疏散。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培训应急救援队伍等,以应对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紧急情况。
四、建立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体系为了及时了解地震灾害情况并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监测地震灾害的范围和损害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快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地震灾害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土木工程抗震设计的水平。
总结:土木工程中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措施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第一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地震认识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
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只如蝼蚁。
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
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
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
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
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
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
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
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灾,发生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时四十七分,震中在北纬二十三电八七度东经一百二十点七八度,位于南投县集集镇,震源深度八公里,里氏规模达七点六,持续一百0二秒,全岛均感到明显震感。
防灾减灾论文讲解
浅谈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措施姓名:李保汀班级:土木1104学号: 132013年6月6日目录一、摘要二、关键词三、地震定义四、中国地震灾害及构造五、抗震概念设计六、中国防震减灾发展战略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摘要:近40年,中国共发生4次大地震,分别是唐山、澜沧、汶川、雅安。
共造成4万人死亡,受伤22万,经济损失超百亿。
地震给国家、人民带来不尽的损失和伤痛。
所以防震减灾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地震防震减灾工程抗震概念设计字典里有个我们十分不想看到的成语,那就是“天灾人祸”。
何谓天灾呢?天灾实质就是那些自然界中的灾难。
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会作用于我们人类社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构成了所谓的灾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我们要想战胜这些自然灾害,把损失降到最少,就必须要了解它,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的来监测和预防。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学生,对于自然灾害了解的是必须的,所以防灾减灾工程学是大学任选课程中很重要的学科。
地震,是我所认为的最大的灾难。
我见过的地震虽然只有汶川和雅安大地震,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但那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难以平静。
在学过防灾减灾工程学后,我了解到了地震的可怕性,也了解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地震定义: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及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土木工程 防灾减灾 地震 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防灾减灾工程学概述及地震的危害与防治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关键字防灾减灾工程地震危害防治正文一、防灾减灾学科的主要内容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防灾减灾工程学系统介绍了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是一本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实用与创新并重的教材。
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概论,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火灾害与防火减灾对策,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等。
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1)灾害学总论(2)火灾害与防火减灾对策(3)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4)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5)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6) 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7) 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8)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二、防灾减灾学科的发展趋势2013年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管理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灾害形势日益严峻,城市防灾减灾存在着观念误区、法律制度不健全、标准滞后、协同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城市脆弱性凸显,灾害风险不断积累加剧。
法治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的城市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城市防灾意识淡薄。
城市防灾减灾未获得应有的关注。
城市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被忽视,重经济发展轻防灾减灾。
2. 灾害应对法律制度不健全。
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现有规则散见于各个法律文件中,既缺乏综合性、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又缺乏足够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通用13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篇11灾害属性及其严重性恐怖袭击首属美国纽约世贸大厦911事件。
此次恐怖事件共造成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死亡人数3000多人,此事件之后,虽然掀起反恐热潮,但恐怖袭击案仍居高不下,呈日益严重趋势。
生态失衡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的,不合理开发资源将导致资源日益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将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国是一个灾害高发的国家,洪涝、干旱、地震等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财损失,各种灾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西北地区尤其严重。
人口的过度膨胀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老年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使中青年压力增大,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的短时间高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过度开采及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应的在生产中,是否安全生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2.1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任务人类社会只是整个地球上的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人类不可能独自存在,只有依赖于其他部分人类才能存活在地球上,大气、生物、水资源等等。
这些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地球家园。
对于每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圈”,比如大气圈,任何一个圈的平衡遭到破坏,都会对其他圈的生存平衡造成影响。
因此,每一个圈都应该稳定的运行,过度的失调必将导致灾害的来临。
比如,人类社会如果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不善加利用就会破坏岩石圈的平衡;人类大量捕捉动物就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破坏生物圈的平衡,最终会引发人类社会圈的失衡。
生态破坏、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问题将会日益严重,造成不可挽回的灾害。
人类社会圈与其他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其他部分的变化发展,反过来,其他部分的发展变化也会制约人类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_______2011年 6 月 12 日目录1、摘要2、关键词3、地震定义4、中国地震灾害及构造5、抗震概念设计一、背景材料二.主要内容6、中国防震减灾发展战略一、坚持防御为主,综合防震减灾二、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三、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依法减灾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摘要:近40年,中国共发生3次大地震,分别是唐山、澜沧(耿马)、汶川。
共造成4万人死亡,受伤20万,经济损失百亿。
地震给国家、人民带来不尽的损失和伤痛。
所以防震减灾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地震损失防震减灾抗震概念设计在汉语词典中,有个词语是我们大家都不希望遇到的,那就是“天灾人祸”。
何谓天灾呢?天灾实质就是那些自然界中的灾难。
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会作用于我们人类社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构成了所谓的灾害。
灾害,尤其是自然灾害往往是不可预知、不可避免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是勇敢的战胜它还是回避呢?我们同学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我们要想战胜这些自然灾害,把损失降到最少,就必须要了解它,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的来监测和预防。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对于自然灾害了解的是必须的、所以防灾减灾工程学大学任选课程中很重要的学科。
地震,是我所认为的最大的灾难,我见过的地震虽然只有汶川大地震,虽然只在电视上看过,但那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动容,是什么力量摧毁了那么对房屋建筑,是什么力量带走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在学过防灾减灾工程学后,我了解到了地震的可怕性,也了解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地震定义: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土木工程产业在其影响下逐渐成为了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发生频繁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由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说为了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必须要做好土木工程的灾害防护工作,防患于未然。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谈一谈自己的认知。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措施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地震、火灾、地质灾害等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而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情况。
除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灾害源不断产生,致灾隐患越来越多。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威胁。
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工作。
1灾害概述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
灾害的产生,实际上是致灾体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单来说,如果承灾体无法抵抗致灾体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引发灾害。
反之,如果承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强,就不会轻易地产生灾害。
致灾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认为致灾体是天意,是无法抗拒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灾害地了解又来越丰富,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承灾的工作,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土木工程的设计者应当做好灾害的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和伤害。
2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容易受到的灾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所谓的自然灾害,指的是自然界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
其一,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其中一种,比如说台风、森林火灾、洪灾等等。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策略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策略土木工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为我们创造舒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地震、洪水、飓风、火灾等灾害可能会对土木工程结构造成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在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
一、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地震是土木工程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强烈的地震波会导致建筑物和桥梁的倒塌、结构的损坏以及地基的液化。
例如,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由于建筑物抗震设计不足,地震发生时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也是常见的灾害之一。
长时间的暴雨或河流决堤会导致水位上升,淹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洪水的冲击力和浸泡作用会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导致地基下沉和结构的损坏。
飓风和台风等强风灾害会对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产生巨大的风荷载,可能导致结构的失稳和破坏。
此外,火灾在建筑物中也时有发生,高温和火焰会破坏结构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早期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灾害风险,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选址,尽量避免在灾害高发区域建设重要的工程设施。
2、综合治理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工程措施包括加强结构的抗震、抗风、抗洪能力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等。
3、经济合理在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选择既能够有效减轻灾害影响,又具有经济可行性的方案。
4、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策略应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灾害风险,还要考虑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对灾害风险的影响。
三、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具体策略1、结构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计算方法,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抵抗各种灾害荷载的作用。
例如,在抗震设计中,采用延性较好的结构体系,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土木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高楼大厦到桥梁隧道,从水利设施到能源工程,无一不是土木工程的杰作。
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工程背后,隐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土木工程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抗震要求。
合理的结构选型是关键,例如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体系。
同时,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通过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构件,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其强度和韧性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增加支撑、加强节点连接等方式提高其抗震能力。
洪水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设施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合理规划河道走向和堤坝高度,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排泄。
对于桥梁等跨越河道的建筑物,要充分考虑洪水的冲击力,设计足够强度的桥墩和基础。
在城市建设中,完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导致的内涝灾害。
同时,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风灾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和高层建筑中。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外形和结构形式,减少风的阻力。
对于高层建筑,采用风洞试验等方法评估风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风措施,如设置抗风支撑、加强连接节点等。
在桥梁设计中,注意风致振动的问题,通过安装阻尼器等装置来减小振动幅度。
除了自然灾害,火灾也是土木工程中需要重点防范的灾害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划分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如防火涂料、防火板材等。
同时,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论文土木工程防灾的发展与趋势0.引言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危害、经济严重损失等,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由于成灾的机理和灾害的载体不同,灾害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土木工程防灾是指针对以土木工程为载体的灾害,通过工程技术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从灾害种类上来区分有:地震、强风、火灾、爆炸、地质灾害、洪水等等;从涉及的学科上来区分,它包括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学科;从其包含的科学问题上来讲,它包括:灾害源的发生机理、灾害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工程结构的抗灾力学分析、工程结构的抗灾性能与现代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的灾害模拟与控制等。
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包含众多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工程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防灾,既涉及诸多的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等),又涉及各类科学问题(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问题不仅包含的内容和学科众多,问题复杂,也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本文拟以其主要的科学问题为主线,同时重点讨论地震、强风等动力灾害,探讨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主要阐述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工程结构抗风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
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讨论研究工程结构抗灾防灾的基本性能、分析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构灾害的物理机制和灾变过程,结构抗灾性能设计理论和结构防灾减灾措施。
1.灾害日趋严重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一次灾害会导致千百万人乃至上亿人受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惨痛的教训。
以我国地震灾害为例,1556年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造成83万人遇难;1976年通海地震,造成1.6万人遇难;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近8万人遇难。
据统计资料,1949~1959年,因灾害死亡人数94 914人,年平均8 629人;1960~196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43084人,年平均5 386人;1978~199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131 511人,年平均6 576人。
减灾防灾论文
减灾防灾论文题目:在灾难中土木工程结构抗灾的重要性摘要本文从最近的灾难,如:九江大桥被撞塌和广东近日来受暴雨袭击,还有由于暴雨造成的洪水灾难,还有地震、泥石流等引发对土木工程减灾防灾的必要性,和灾难的影响还有应该怎样做好建筑的减灾防灾,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去分析和去讨论加强减灾防灾的能力。
在种种灾难的影响下力求新的技术来减灾防灾已经是迫在眉睫,加上环境问题,灾难的危害越来越大,只有技术提高将灾难的影响减到最低。
AbstractThis text is from the recent disaster, if: nine rivers big bridge's being bumped to fall be assaulted by rain-storm with Guangdong recently, also having because the rain-storm results in of flood disaster, also have earthquake, mudslide...etc. to cause the necessity to reduce the 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with the calamitous influence still have how should work well to reduce a 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architecturally, analyze and discuss to strengthen an ability of reducing the 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management and technique etc. Try hard for a new technique to reduce a disaster disasterprevention under various calamitous influence is already an of the utmost urgency, plus an environment problem, the calamitous bane is more and more big, only the technique exaltation reduce the calamitous influence to lowest。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
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
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
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混合流体。
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对抗震问题分析论文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对抗震问题分析论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对抗震问题分析论文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且易对房屋建筑等产生消灭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人员伤亡等严重事故。
因此,为了减小土木工程建筑所受到的地震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抗震性予以充分考虑并积极落实。
以此为根底,本文以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原那么为根底,对其具体落实方案作出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实现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抗震化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发生是由地壳的剧烈运动所导致的,在发生时地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抖动现象,极易威胁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平安性及稳定性,再加之其发生频率较高且难以预测,所造成的损失更是严重。
联系实际可知,地震带来的损失多半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所导致的,因此,要想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减少人类由于地震而遭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就应当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充分保障地震时人类的生命财产平安,防止造成恐慌。
2.1实现结构形状的简化及精确化对于设计复杂的土木建筑工程来说,一旦地震发生,其受力情况会十分复杂,所存在的薄弱之处也就会越多,十分不利于建筑的稳定性。
并且,复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也难以对其受力情况进行准确的计算,也就难以评估结构设计的牢固性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更是难以保障建筑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设计者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并在此根底上对其受力情况及外力抗击情况进行精确地计算,解决其中的薄弱环节,以此来保障土木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提升,增加其在地震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平安性。
2.2坚持结构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科学化及合理化是保障其在地震环境中维持稳定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根据地震所产生外力的情况合理地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尽可能地实现建筑物整体在地震环境中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火灾的特点、救援及防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郭樟根
2013-06-08
前言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一直致力于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高层建筑存在的许多隐患,尤其是火灾这方面。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
我们在火灾中付出过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消防安全管理供水措施疏散通道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容易扩大
1.1.1 烟囱效应
高层建筑向高空发展,竖直高度大,含有较多的竖井,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火势蔓延。
我们要知道火势竖向蔓延速度是横向蔓延速度的5倍,所以所有的竖井就像一个个高耸的烟囱使大楼的火灾形成立体大火。
1.1.2 可燃物多
高层建筑多为办公楼、酒店,其中有大量物品是可燃的,一旦着火,火势迅速蔓延。
而且这些可燃物中大部分都为有机物,燃烧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影响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1.1.3 风力作用
高层建筑所承受的巨大风力也是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实测建筑物在10m处高时,风速一般为5m/s,而在90m高处,风速能够达到15m/s。
所以高层建筑高处强大的风力因素会让小火源迅速扩大,成为火灾。
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工作中的困难
2.1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内部空间大、人员较多,垂直距离大,加之发生火灾时人们的恐慌心理使火灾发生时的疏散工作非常困难。
而且高层建筑中主要的上下交通工具为电梯,但火灾发生时供电系统有可能发生故障,电梯多为不能用,这时电梯成为了主要的疏散通道。
由于电梯间在火灾时充当了烟囱的角色,加快了火势蔓延,气流会带动燃烧产生的烟气(烟气中多为有毒)在楼梯间向上流窜,严重影响人员疏散。
短时间内疏散情况下也难免会发生摔伤、踩踏类事件。
2.2 火灾扑救难度大
2.2.1 外部救援困难
由于高层建筑周围往往都设有裙房,妨碍到登高车全方位靠近建筑物进行灭火救援。
所以高层建筑火灾时,外部直接性灭火是很有难度的。
2.2.2 登高困难
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登高车能达到110m,中国唯一一辆101m的登高车在武汉。
然而高层建筑较多,消防设施不完善。
一旦发生火灾,供电系统就有可能发生故障,这就意味着消防队员只有负重爬楼梯。
实验表明:在负重、烟雾大的情况下,消防队员在登了6、7层楼后就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这对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非常不利。
2.2.3 排烟困难
据统计分析,火灾中70%~80%的死亡人员是因为吸入烟气而不是因为燃烧造成的。
室内大量的有机物燃烧后会产生有毒的烟气,烟气被人吸入呼吸道后会造成呼吸困难以及中毒一些致命的伤害。
不仅如此,浓重的烟气会影响能见度,火灾中的人们由于紧张和烟气的困扰,会判断不清方向,行动缓慢,甚至无法行走。
因此在进行疏散设计的时候,室内排烟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考虑到室外风力的因素,破窗自然通风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加大空气进入,有可能会加大火势,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若采用室内机械排烟,不光是供电系统是否能够工作,室内外压力的不同,会对排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2.2.4 供水高度不够
垂直距离大是高层建筑在火灾中最大的弊病,室外消防队员无法进行有效的喷水灭火行动。
从国内外发生过的火灾来看,室外供水应该要达到每秒上百升左右,由于输水带耐压有限,以及消防车水泵产生的水压有限,高度太高的高层处着火,室外的喷水救援几乎是无效的。
3.高层建筑火灾的防范对策
3.1 安全疏散工作
所谓安全疏散是指人们能迅速安全地退出他们所在的场所。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室内人员因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受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同时消防人员也要迅速接近着火部位。
为完善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
以便将受灾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有利条件:
3.1.1允许疏散时间
建筑物内允许疏散时间,即能保证起火后大量人员安全地完全离开建筑物的时间。
一般说来,允许疏散时间不长,仅仅有几分钟。
影响允许疏散时间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起火后火灾烟气对人的威胁。
火灾中的烟气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丙酮等有毒气体。
另一个方面是建筑物的倒塌。
建筑物倒塌不仅严重影响扑救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阻碍疏散通道,给疏散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允许疏散时间是衡量安全疏散的标准。
3.1.2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出口距离的长短,将直接影响疏散需要的时间。
为了满足允许疏散时间要求,可以通过计算,求得由房间到安全出口允许的最大距离。
因为超过了这个距离,疏散所用的时间就要超出安全疏散所允许的限度。
在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外,除了疏散时间外,还要考虑到人流的宽度和疏散速度,疏散的快慢,与人员是否拥挤及走动的速度有关。
3.1.3安全出口的数量
发生火灾时,为了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建筑物应设有足够的安全出口,因为正常条件下的疏散是有秩序进行的,而紧急疏散时,由于人们惊恐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出现拥挤、混乱等意想不到的现象,造成平时使用的各种内
门、外门、楼梯等在火灾事故中不能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中应设有足够的数量的安全出口,以保证起火时安全疏散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防火安全疏散的需要布置门、走道和楼梯。
设计中要研究安全出口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同时使它们都能有天然来光、有防火隔墙和顶板的保护,便于行走、有利于很快离开火场。
3.2 加强消防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是预防高层火灾的重要环节,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楼层高、人员多、蔓延快、扑救和疏散困难,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
3.2.1 严格电器、燃气管理
在建设大楼时,应选用安全可靠的的电器设备和燃气设备,不使用明火或电路丝裸露在外的电器。
电气设备要按照规范铺设与管理,不私自乱接。
3.2.2 操作规范化
对于明火、电器、燃气的一系列设备的使用要设定操作规范,操作人员都要进行前期的培训,使其操作能力达到规范要求,并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3.2.3 消防设备规范配置
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备必须满足发生火灾时的供给,即使发生火灾能尽量把火灾控制在萌芽之中。
高层建筑中必须按规定配置相应消防设施有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淋、自动报警系统、蓄水池、消防泵、防毒面具、防排烟以及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设施。
这些不同类型的消防设施,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程度选择使用。
3.2.4 明确消防工作
1.建筑的使用或管理单位,必须确定一名负责人主管消防工作,配备专职消防干部,制定火警应急预案并组立义务消防队。
为了有效地应对高层建筑发生火情时能及时应对,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所管辖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上,制订火警应急预案,对义务消防队员分工明确,还要定期实地演练,搞好协同配合以便紧急情况下有序的开展灭火和救援。
2.建立消防岗位责任制。
高层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普及消防知识。
对消防电梯、防排烟、安全疏散、电气、报警、灭火等各种设施,要分片包干,明确职责,定人管理。
3.高层建筑改建、改造时,要报当地公安部消防部门批,建筑物内各主要用房不能随意改变使用性质或拆除、更改建筑构件和消防设施,禁止未经批准在防火墙上开设门、窗孔洞。
禁止在主体建筑物内增设可燃气体管道,存放易燃可燃液体,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检查,严格执行动火制度。
4.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每个月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楼梯间、走道上不准放杂物,疏散门不准封锁,避免发生火灾时逃生受阻,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5.对于建筑内还存在对消防工作来说先天不足的地方,在使用后就应当及时进行补救,如建筑内电梯井、管道井,它都是从下至上直通的,一旦发生火灾,就以有起到烟筒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对消防设施存在故障、缺陷要及时维修、更换和整改,消灭这些火灾隐患。
结语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说法,今后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要养成良好的防火安全意识,不仅仅局限于防火设计的规范化,从我们思想上做到安全第一才能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徐志胜《防灾减灾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霍然、胡源、李源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杨金铎《建筑防灾与减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王学谦《建筑防火》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