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教案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
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⑴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⑴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
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三峡》教案(精选12篇)
《三峡》教案(精选12篇)《三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1、激发爱好、导入(1)、(老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消失什么?(2)、同学汇报(会消失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漂亮的长江三峡,今日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的小船,一同去巡游三峡。
(板书:28船过三峡)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思索:游三峡里发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同学汇报(发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奇)(4)、师小结并板书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著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爱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同学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奇四个内容分组自学)4、老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爱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现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同学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老师指导。
(4)、同学分组汇报,老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老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同学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观赏了三峡的风光,领会了它的漂亮和奇妙。
最终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爱的话和老师一起读:师一起读:三峡美长江美,最美是三峡,山奇水急风光好,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长江三峡》优秀教案教学设想:本文编排在苏教版“祖国土”的板块,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感,再借本篇继续赏析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本文的阅读也没有什么难度,教学时还是以朗读体会为主,品味文中对三峡的描写,进一步感受散文的取材和写法。
目标要求:1、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2、理会本文的取材和写法,进一步了解“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
3、朗读品味语言,了解作者和作品风格。
课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作者和作品风格,归纳分析,了解文章的取材。
过程:一、导入二、了解作者和作品风格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的散文诗意更多表现为壮美、明快,充满哲理。
《长江三日》中,作者以游踪为引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奇伟壮丽的三峡。
作者笔下的长江一会儿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会儿安静温柔,像微微拂动的丝绸;一会儿万瀑悬空,砰然万里;一会儿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
仿佛长江在高唱、在低吟、在咆哮、在深思。
那云雾变幻、朝晖夕照、电闪雷鸣,更给这显示大自然生命力的河流增添了无限的诗意。
作者把我们带到了那变化莫侧的水上世界。
作者还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把这种经历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
“我觉得这是我们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
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由于这一思想的熔铸,江轮便成为我们整个革命事业的诗意象征了。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师:上课!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
请大家看屏幕。
(CAI显示三峡风光)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
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
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
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
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
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
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
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
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
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
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
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
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提高写景状物的写作能力。
(3)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和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段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长江三峡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三峡景色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生动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三峡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长江三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讲述课文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长江三峡的哪些方面?4、精读课文,赏析美景(1)分组讨论: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三峡的景色?分别描写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感受三峡景色的魅力。
5、探究情感,理解内涵(1)思考:作者在描写三峡景色的同时,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赞美之情。
刘白羽长江三峡教案
刘白羽长江三峡教案教案标题:刘白羽长江三峡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2. 掌握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探究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
2. 分析长江三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的相关资料。
3. 与长江三峡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三峡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长江三峡有了解吗?它位于哪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地理环境。
2. 讲解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包括地质构造和长期的水流侵蚀等因素。
三、思考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长江三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水利、交通、旅游等方面。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进一步介绍长江三峡的文化背景和保护措施。
2. 观看长江三峡的相关纪录片或进行虚拟实境体验,加深学生对长江三峡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以刘白羽长江三峡为主题,撰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长江三峡的认识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长江三峡的文化和保护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刘白羽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通过作文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语文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2. 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术语,如“长江三峡”、“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等。
3. 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和信息提取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3. 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4. 黑板、白板笔、课件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三峡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此地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和视频中所展示的景观,引发对话,了解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初步认识。
步骤二:呈现(2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地理环境和特点。
2. 将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步骤三:合作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方面的内容,如三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历史变迁等。
2. 学生们在小组内查找相关资料,并就各自方面进行探究和讨论。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彼此所了解的内容,从而获取全面的知识。
步骤四:信息提取(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所获得的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三峡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文化意义等。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整理和总结,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五:拓展应用(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长江三峡的保护与利用”、“您对长江三峡的看法”等,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陈述理由。
步骤六:总结归纳(15分钟)1. 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们所达到的目标。
2. 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建议,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提供借鉴。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和信息提取,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信息整理和总结的能力。
幼儿园阅读教案:《长江三峡》
幼儿园阅读教案:《长江三峡》教学主题:《长江三峡》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长江三峡》的相关知识,并能通过阅读理解其含义。
2.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勇气、毅力、互助等品质,培养自己的个性,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3.培养幼儿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加强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观念。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首先,设计一些开场的话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
引导幼儿们回忆一下去过的旅游胜地。
如果有去过中国的长江三峡的幼儿,那麽就可以问问长江三峡的情况,为今天的教学主题做一些铺垫。
2.讲解(10分钟):显示一些图片,讲解三峡大坝,介绍三峡大坝的背后故事以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其它如:武斗九年、船闸、水位等。
3.阅读故事(20分钟):读故事之前,先引导幼儿们做一些预读工作。
可以询问一些问题,如:说说布爷和小熊在故事中做了什么,他们在一路行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以及最后如何克服。
然后,引导幼儿读故事,鼓励幼儿尽量多回答问题,让他们流畅地朗读。
4.讨论故事(10分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来分享自己的看法,历经长途跋涉、风吹日晒,每当偶有困顿时,小熊总能站出来,给布爷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前行,完成了这一艰苦的旅程。
这里可以有几个讨论问题:1)小熊为什么要一起帮助布爷呢?2)如果没有小熊,布爷还会继续前行吗?3)为什么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呢?5.丰富课堂(10分钟):可以利用一些“补充资料”或“教育视频”,小小报告或歌曲,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三峡》。
6.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类,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熊和布爷的角色,为大家展示故事。
布爷代表的小组展示了克服困难的处理方式,小熊代表的小组展示了小巧的方法和助人的精神。
7.结束语(10分钟):教师可总结今天的学习的内容,再引导幼儿们分享他们的经验。
幼儿们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今天你觉得学到了什么?为什么?你能告诉我们你学到了哪些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让幼儿了解《长江三峡》的相关知识。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了解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2.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步骤二: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30分钟)教师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步骤三: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并与学生一起查找相关知识。
步骤四: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展示相关案例和材料。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按照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由讨论并提出他们对于长江三峡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步骤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资源:1.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2.相关的地理和文化知识材料;3.小组合作活动任务卡。
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2.学生对于长江三峡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延伸:。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三峡》教案(优秀5篇)
《三峡》教案(优秀5篇)《三峡》教案篇一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
《三峡》 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分享的《三峡》教案(4篇),仅供借鉴。
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三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之歌》导入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
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课文《长江三峡》教案
课文《长江三峡》教案课文《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二)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分析: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二)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分析: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三)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分析:(1)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
(2)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
本文引用了许多古人诗句、神话传说及民歌民谣,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
作者从三峡雄奇瑰丽的景色中得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是其哲理。
(四)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1)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
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险”。
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写景有序。
按作者游踪顺序写。
(3)《长江三峡》除了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外,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更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
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
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篇一:《长江三峡》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学情分析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主要学法与教法课前准备学生为旅游管理专业,语文基础相比较其他专业较好。
可通过角色变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合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法问答法音频、ppt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导语设计】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展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展示幻灯片)了解长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本研讨——环节一】(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长江三峡?(让去过三峡的同学谈谈对三峡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长江三峡是怎样的。
梳理文章思路1、学生速读课文,根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思路。
2、文章线索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时间:日出前━━上午(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3、分析文章思路(1)、第①段,总写游历三峡的感受。
(2)、第②段,写瞿塘峡(3)、第③——⑤段,写巫峡(4)、第⑥——⑨段,写西陵峡【文本研讨——环节二】研讨第一部分(展示幻灯片)刘白羽曾经说过: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
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4一、教学目标(一)(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二)培养高效阅读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进程设计(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出处是______。
2.“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3.“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
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
“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5.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
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6.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7.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______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8.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9.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1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测试记录: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理解率:______%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二)激疑质疑。
1.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2.诗情、画意、哲理的统一,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试说明这个特点。
3.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三)精读导引。
1.精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是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的感受,可作第一部分;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三峡的,可以三个峡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概括内容。
《三峡》教案(7篇)
《三峡》教案(7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读好三峡文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
我来挑战读准齐读:屏显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泪沾裳(释“裳”齐读)读懂齐读:屏显准确解释我能行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自阙?奔霜?绝?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三生分)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二)读赏三峡景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明确?提示山:怎样的山?连绵高峻高峻美(雄壮美)夏水:有什么特征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奔放美?《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清幽美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寂静凄婉美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峡》教案(通用10篇)
《三峡》教案《三峡》教案(通用10篇)《三峡》教案篇1总体设计: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
教读第一课时,宜采用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分四个环节:1、导入;2、确定目标;3、分步诵读;4、反馈检测。
第一环节:导语设计由《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依据: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
所以本课在导入时采用生声情并茂的视频课件,创设了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阅读的方法,由学生个体设计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删繁就简,总结归纳三维目标,板书。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壮美,培养爱国的深厚感情。
设计依据: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师平等对话,体现了《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环节:实施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模式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投影)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这是我们初二语文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我对这一模式的处理: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实施步骤: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3、提问朗读;4、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抓住特点教学难点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诗文简析、作者简介、研习第一部分一、解题1、《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
《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2、《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3、读《长江三日》。
4、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
二、诗文讲解“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
全诗是: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
丹阳在秭归县东。
始封: 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
长江三峡 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长江三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探索长江三峡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识。
4.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2. 理解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学会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撰写关于长江三峡的文章。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撰写有关长江三峡的文章。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与长江三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料。
3. 学生练习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长江三峡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思考与长江三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探索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1. 分组让学生自行查找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包括三峡的名称、位置、河流特征、山脉特征、动植物资源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分享所找到的信息,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强调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探索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 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了解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江三峡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撰写关于长江三峡的文章: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撰写一篇关于长江三峡的文章。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如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历史故事、文化传承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3.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文章的质量。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特点。
2.掌握长江三峡的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旅游景观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美丽的景区。
(2)提问:谁知道长江三峡在哪里?长江三峡有哪些著名的景点?2.学习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强调其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
(2)展示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图,讲解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特点。
(3)讨论:长江三峡的地形地貌对其旅游景观有什么影响?3.学习长江三峡的旅游景观(1)展示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图片,如白帝城、神女峰、三峡大坝等。
(2)讲解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
(3)引导学生感受长江三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4.学习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1)讲解长江三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托孤、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等。
(2)介绍长江三峡的诗词文化,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等。
(3)讨论: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对旅游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有何影响?5.学习长江三峡的环境保护措施(1)讲解长江三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持水质、保护生态、防止污染等。
(2)介绍长江三峡的环境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加强旅游管理等。
(3)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长江三峡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四、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长江三峡的旅游攻略。
2.搜集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及环境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教师版)课题:《长江三峡》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瑰.丽() 震慑.()离弦.() 绛.紫() 婀娜..() 隽.秀()旋涡.() 秭.归() 汩.罗江() 颤.抖() 停泊.() 跋.涉()怪诞.() 滟.滪.() 熊绎.() 踱.步() 溪涧.() 夔.州()答案:ɡuīshèxián jiànɡēnuójùn wō zǐmìchàn bóbádàn yàn yùyì duójiàn kuí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
缥渺()嗫服()战粟()挑望() 启锭()巅簸()嶂碍() 对恃( )答案:渺—缈嗫—慑粟—栗挑—眺锭—碇巅—颠嶂—障恃—峙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对应的成语。
(1)比喻威力极大。
() (2)山峰重重叠叠,连绵起伏。
()(3)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4)清秀美丽,(姿态)柔软而美好。
()(5)同“亭亭玉立”。
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文中用来形容三峡的高峰。
答案:(1)雷霆万钧(2)层峦叠嶂(3)云蒸霞蔚 (4)俊秀婀娜(5)亭亭笔立4.文学常识填空。
刘白羽,中国______作家,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辑、拍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________。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__________。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
作品以________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有特写集《早晨的太阳》等。
答案:现代斯大林文学奖通讯特写散文二、课文探究导引:1.《长江三峡》是从刘白羽《长江三日》中节选出来的,是现代散文的名篇。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瑰丽的三峡。
全文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提示: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游历三峡时的内心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在瞿塘峡所见到的雄壮景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巫峡神奇秀美的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西陵峡之险。
2.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提示: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 前进。
3. 本文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可从修辞、表达方式入手来考虑。
) 提示:(1)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
(2)诗情、画意、哲理完美地结合和统一。
本文引用了许多古人诗句、神话传说及民歌民谣,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
作者从三峡雄奇瑰丽的景色中得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哲理。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教案课时编号:003 课题:《长江三峡》第一课时主备人:武传胜备课时间:2011年2月17号使用时间:课时编号:004 课题:《长江三峡》第二课时主备人:武传胜备课时间:2011年2月17号使用时间:课题:《长江三峡》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过关检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眺.望(tiào)逶迤..(wēi yí) 绛.紫(jiànɡ)喑呜叱咤..(chì zhà)B.崔嵬.(wēi)隽.秀(jùn) 炽.热(zhì)果实累累.(lěi)C.塑.像(sù)瑰.丽(ɡuì) 倚.靠(yǐ)芊.芊莽莽(qiān)D.对峙.(zhì) 曲.折(qū) 气氛.(fèn) 一绺.头发(liǔ)答案:A 解析:B 炽热的“炽”读“chì”,“果实累累”的“累”读“léi”;C “瑰丽”的“瑰”读“ɡuī”;D “气氛”的“氛”读“fēn”。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缤纷瑰丽苍茫云蒸霞蔚B.婷婷亭亭玉立峨冠博带C.缥缈小心翼翼群山万壑D.婀娜层峦迭嶂雷霆万钧答案:D 解析:D 层峦迭嶂—层峦叠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一组词语是()(1)江面渐趋________,“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
(2)千百年来,张家界的美景一直________在荒野蔓草之中。
(3)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________。
(4)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________,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A.辽阔埋没望航船B.广阔湮没张望风帆C.宽广淹没遥望帆船D.广阔埋没张望船答案:B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B.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C.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答案:D 提示:D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引用,其他三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二、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8题。
三峡(节选)(余秋雨)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
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是以白帝城开头的。
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时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
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
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
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握着手细细叮咛。
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
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
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了一团,把人震撼。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抑扬有致的声腔漂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
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
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
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
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
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
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
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有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
他们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
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余光中《寻李白》诗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
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
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
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
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
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摘自《文化苦旅》)5.本选段与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表达的重心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本选段不重在描写白帝城的自然景观,而是重在表达对三峡沿途的古迹所产生的感悟。
6.“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头开得真漂亮”?参考答案:因为白帝城为我们打开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与古代诗人一道去体验生命的激情。
7.作者用一段文字写童年时对“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的误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以童年误解诗句引出童年的幻想和美好的回忆,为下文作铺垫。
8.在文末作者说,“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那么你认为怎样的“模样”才属于诗人?参考答案:诗人应具有敢于以生命向自然挑战的勇气,体验生命的激情,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为自己的生命,并通过自己的歌喉吟唱出来。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课题:《长江三峡》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瑰.丽() 震慑.()离弦.() 绛.紫() 婀娜..() 隽.秀()旋涡.() 秭.归() 汩.罗江() 颤.抖() 停泊.() 跋.涉()怪诞.() 滟.滪.() 熊绎.() 踱.步() 溪涧.() 夔.州()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
缥渺()嗫服()战粟()挑望() 启锭()巅簸()嶂碍() 对恃(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对应的成语。
(1)比喻威力极大。
() (2)山峰重重叠叠,连绵起伏。
()(3)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4)清秀美丽,(姿态)柔软而美好。
()(5)同“亭亭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