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必修3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必修3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735b33b31126edb6f1a1043.png)
世界防治荒漠和干旱日:
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6月17日
3月22日 7月16日
世界保护臭氧层日:
世界粮食日:
9月16日 10月16日 2月2日
?
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 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 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 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P46活动题1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 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 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业 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 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 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 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 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 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 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崇明东滩、杭州西溪湿地、太湖湖泊湿地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 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作用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湿地的美称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以太湖湖区为例
一 湿地的概念及分布
1、 湿地
2、 湿地的分布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68e0ac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f.png)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一章: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湿地的概念1.2 湿地的类型与特征1.3 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重要性1.4 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2.1 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2 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与技术2.3 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4 湿地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第三章: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3.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3.2 国际湿地保护的现状与趋势3.3 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3.4 湿地保护的政策与法律体系第四章: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4.1 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4.2 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4.3 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4.4 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第五章: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5.1 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5.2 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状况5.3 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5.4 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第六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6.1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6.2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6.3 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6.4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实践案例第七章: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7.1 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7.2 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与步骤7.3 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7.4 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案例第八章: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8.1 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8.2 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8.3 湿地保护项目的中期检查与调整8.4 湿地保护项目的成效评估与经验借鉴第九章: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9.1 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9.2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9.3 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9.4 湿地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第十章: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10.1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0.2 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0.3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活动设计与实施10.4 湿地保护教育的实践案例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湿地生态功能与重要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2: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的特点湿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重点环节3: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的阐述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的解读重点环节4: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的操作要点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的分析重点环节5: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的描述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的评价重点环节6: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的构建重点环节7: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的制定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的解析重点环节8: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的流程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的掌控重点环节9: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重点环节10: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与方法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的实施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16b4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6.png)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 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 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 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 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 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 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 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 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 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ee7223ccbff121dd368355.png)
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滩涂
河流
沼泽
高原湿地
高山湿地
红树林
湖泊
人工湿地——稻田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活动一: 请说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
东北湿地
海南红树林湿地 鄱阳湖湿 地
我国湿地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二、湿地的功能- 地球之肾
读教材2—10、2—11,说出其含义,并针对这些 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10:过渡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这 种做法会使河湖海中的鱼,繁殖能力下降,导致 鱼产量下降。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11;滥捕滥猎,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 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当采取休渔制度,限制网眼等措施,以保证 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后人的需要。严禁滥 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三江平原为什么会由“北大荒”变为“北大 仓”? 建国后,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 决定对北大荒进行大规模开垦,相继建立了一 大批国营农场,使耕地由原来的40万公顷变为 370万公顷。 • 为什么“北大仓” 又将变为“北大 荒” ? 土壤肥沃的北大仓如今因大量的水土流失而 变得沟壑纵横,经过50年的开发,黑土层几乎 变薄了一半,土壤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肥力 下降。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
1. 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2. 治理保护措施 结合P45 “洞庭湖变大了”阅读材料,分析: • 过去人们是如何治理洞庭湖的,现在 人们对洞庭湖的治理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退耕还湖、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防 止湿地水污染;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 垸行洪、疏浚河道;以工代赈、移民建镇、 加固干堤
• 活动:阅读P42页材料,回答: 1. 谈谈对洞庭湖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如 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影响? (生物物种繁多; 使鸟类失去生长、栖息和繁 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2.从自然条件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 条件?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 同期;地形:地势低平的冲积原、土壤肥沃; 水源: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
湿地保护与开发技术
![湿地保护与开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c8f4e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e.png)
湿地保护与开发技术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维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湿地的退化和消失已经成为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系列技术手段,以实现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目标。
第一节:湿地保护技术湿地保护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被动保护和主动保护。
被动保护是通过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来防止湿地遭受破坏和开发。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限制工业和城市化的进程、禁止伐木、禁止过度放牧等。
这些措施可以防止环境受到过度破坏,保护湿地自身的生态系统功能。
主动保护是通过改善湿地的环境条件来对湿地进行保护。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对水库和水文系统的调整、人工植被覆盖、植被再生、施肥和灌溉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增加湿地的自然资源产值。
第二节:湿地开发技术湿地开发技术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保护性开发和开发性开发。
保护性开发是指在湿地保护的前提下,利用湿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湿地旅游、湿地农业和湿地渔业等。
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湿地的多元化利用,同时不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开发性开发是通过对湿地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拓展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种方式通常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被普遍认可。
第三节: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湿地治理技术,它主要利用人工构建的湿地来模拟天然湿地的功能。
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将污染物和废水过滤掉,净化水质,保护自然环境。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环境中,用于地下水和雨水的处理。
人工湿地技术也可以用于生态系统恢复,提高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我们可以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结论:湿地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在选择保护和开发技术时,我们必须考虑到生态和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政治因素。
我们需要平衡这些因素,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开发的双赢目的。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96ad140beff9aef8941e06ad.png)
•
1997年的主题是:“湿地是生命之根”。 ——“ 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
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水与湿地; 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 200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
——一个等待发现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 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 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 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 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 态系统的160倍。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
从北大仓再到北大荒,可发挥湿地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使湿地生态系统趋于平 衡,更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浙江舟山:引进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废污水
定海六中目前共 有师生千余名, 他们的日常生活 污水每天通过管 道,流进长满芦 苇、菖莆的人工 湿地,经过处理 过滤,流出来的 水清澈透亮, 用于洗车、冲洗教室、冲厕所都没问题,目前,学 校将处理后的水直接用于浇灌绿地。
长江中下 游湿地
云贵高原 湿地
沿海湿地
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 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 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 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防止海岸侵蚀, 防御台风和风 暴潮,维护生 物的多样性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4f490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d.png)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丰富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形成面积广大的城市湿地,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洁净,杂质和水汽含量少,降水较少,故答案选B。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答案】D【解析】湿地系统开垦发展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将会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环境保护,是最不可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而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都有利于保护湿地。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生态生态系统的保护。
2.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据此题【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围湖造田,二是上游破外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湖泊所致。
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
![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e36be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5.png)
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背景湿地是指在地表下沉或涨潮时,积水深度不超过6米的土地区域。
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在全球广泛分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全球湿地面积的日益缩小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全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扩大,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给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与许多生物群落的存续与繁荣直接相关,而且还对很多物种的生命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外,湿地还可以调节水文,调控气候,维持生命的平衡和稳定。
湿地如此重要的作用,然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三、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挑战湿地是一个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的特殊生态系统。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特殊性,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难题。
一方面,在技术和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亟待解决。
但是,开发湿地资源往往会对湿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会引起湿地生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消失等问题,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另一方面,湿地资源的保护过程十分复杂,需要进行长期、全方位的投入,而且成效的显著度不高。
这就使湿地保护的工作抵抗了很大的压力。
四、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方法与策略为了在湿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平衡,需要运用具体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包括:1、实施湿地资源的分类保护。
即对不同类型的湿地采用不同的保护策略。
对于湿地保护最重要的是保证湿地水文系统的运转,维持湿地生态平衡。
2、增加湿地普及度。
通过推广湿地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认知水平。
3、实行立体化的湿地保护。
采用多种不同的措施,包括土地、水、生物多样性、景观等所有因素的保护,呈现湿地多样性的比例,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
4、改变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引入生物多样协作的发展方式,鼓励新型产业类型的达成,发展适合局部特定地区。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7efa401a8114431b90dd8fb.png)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
洞庭湖的面积、容积变化
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 的原因是哪些?
洞庭湖湿地
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面积萎缩
阅 读
原 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萎缩的洞庭湖
治理措施
阅 读
原 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泥沙淤积, 湖床抬高 围湖造田 中上游植被破坏
沼泽
滩涂
河流
湖泊
水库
稻田
洋湖
年嘉湖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湿地概况
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概况
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类型
天然湿地 人工湿地
湿地概况
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类型
天然湿地 ——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人工湿地
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为什么有大面积沼泽集中分 布?试从气候、地形、地势、土质、 土层等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
【备选要点】 我国几种典型湿地的成因
湿地名称 东北三江
湿地形式
形成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 下有冻土存在,水分不易下渗;
平原湿地
沼泽湿地
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
洼,排水不畅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
萎缩的洞庭湖
治理措施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阅 读
原 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泥沙淤积, 湖床抬高 围湖造田 中上游植被破坏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990fa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5.png)
白鳍豚 大天鹅
合作探究1
阅读P42《洞庭湖湿地旳主要价值》,思索:
1.你以为洞庭湖有哪些主要价值?
2.假如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旳影响? 3.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旳了解
? 4.有人说,“湿地水分旳蒸发,可在附近地域形
成降雨,具有调整区域气候旳作用”。你赞成 这种说法吗?
1.你以为洞庭湖有哪些主要价值?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 水充沛,雨热同期。 (2)地势低平旳沉积平原, 土壤肥沃。 (3)河湖密布,水产养殖 业发达。
鱼米之乡
2、看一看洞庭湖旳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 变化旳原因是哪些?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原因
泥沙淤积, 湖面减小
对策 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旳 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降低泥沙淤积
• 湿地旳作用
湿地美称
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 产品等
“资源旳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 调整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生命旳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 为多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 “鸟类旳乐园”
殖提供条件
湿地功能总结
生态功能
经济功能 (产出功 能) 社会功能
——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世界湿地日旳由来
•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旳拉姆萨尔签
订了一种全球性政府间旳湿地保护公约《有
关尤其是作为水禽栖息地旳国际主要湿地公
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初针对
一种特定生态系统旳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 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红树林另一主要生态效益是它旳防风消浪、促 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旳功能。盘根 错节旳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降低近岸 海域旳含沙量;茂密高大旳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 城,有效抵抗风浪攻击
高考地理 总复习 第4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修3)
![高考地理 总复习 第4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03d2699c850ad02df80416a.png)
12
(1)简析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 自然条件。 解析 抓住“自然条件”这一 关键词,从海水浅、多港湾、 泥沙多等自然条件和西风带风 大,推动风车排水等方面展开 说明。
答案 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 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形成泉水的过程。 解析 注意审题,本题要求利用水循 环原理说明,故应从水循环环节角度 考虑,另外应明确泉水是地下水的出 露。所以整体思路应为西北地区的地 表水转变成地下水再出露成泉水。 答案 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 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 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形成泉水。
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 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 湖沼,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 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 渡性现象。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小 B.水鸟栖息地面积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解析 2000~2004年该区域湿地面积增加。随着湿地面积的增加,该区域 物种多样性增加,水鸟栖息地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湘教版)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ef91787fd5360cba1adb52.png)
教 倒 选 登
、 — —
/
'
“ 开发和 湿地1 源的 保护" 教学设计( 教版 湘
●赵 一晏 / 西南 大 学 附属 中学 ( 0 7 40 1 6)
一
、
教材 分析
学生收集 、 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 情感、 态度与# 4X, rl ̄ 通过 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 , J : t 激发 学生探究地理 问题 的兴趣 和动机 ; 结合案 例分 析 , 强化学 生资 源意识 、 环境保 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 引导学生正确看 待我
过 程 与 方 法 : 过 读 图 2 7了解 我 国 湿地 的 分 布 ; 过对 通 — 通
四 、 法学 法 教
读 图分析法 、 分组讨论 、 合作探究。
五 、 学用具 教
多媒体课件 、 有关湿地的素材。
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 的讨论 , 高学 生分 析问题 、 提 解决 问 题 的能力 ; 过对湿地资源 的利用和保护 等问题的讨论 , 通 提高
,
提
理轰宵 21 年第9 02 期
教 例 选 登
展 示资料 : 国以来, 国约有 23的滨海滩涂湿地 建 我 / 不复存在 , 1 %的湖泊 已经消亡。 约 3 黑龙 江三江平原
湿 地 丧 失 了 约 7 %的 天 然 沼 泽 湿 地 .洪 湖 水 生 植 物 种 类 8 减少 了 2 种 O余 鱼 类 减 少 了约 5 O种 . 大 水 系( 七 松
、
通过 直观的数 据
、
触目
资 源
问
题
花江 、 河、 河、 辽 海 黄河 、 淮河、 长江、 江 ) 2 3 讨论湿地资源利 用状 况。 珠 有 / 的 总结天然湿地的数量不断减 少, 惊心 的现 象, 学生很 自 河段 水质污染问题 突出。目前 , 一些天然湿地相对 在 质量在不断下降,湿地 生态系统 的功 能和 效益得 不到发 地 获得 湿地 资 源 利 然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07b46fc4dd3383c4ba4cd244.png)
(2) 怎样才能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 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思考
(1)田纳西河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对航运有 什么影响?
(2) 怎样才能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
不同时期的洞庭湖范围
20世纪初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不同时期的洞庭湖范围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
1. 洞庭湖为例:
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 的原因是哪些?
1. 洞庭湖为例:
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 的原因是哪些?
洞庭湖缩小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自然 原因
思考:如果不保护沼泽地会有什么样的负 面影响?
三、湿地的利用和保护
2. 三江平原沼泽地为例 ③危害:
思考:如果不保护沼泽地会有什么样负 面影响?
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 盐渍化土壤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威胁到 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发展。
三、湿地的利用和保护
滩涂 河流
湖泊
红树林
人工湿地
3.我国湿地的分布
青藏高原
三江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部沿海
防止海岸侵蚀, 防御台风和风暴 潮,维护生物的 多样性
鄱阳湖
青藏高原
三江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 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东部沿海
防止海岸侵蚀, 防御台风和风暴 潮,维护生物的 多样性
3.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4.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 5.保护生物多样性; 6.提供农副产品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优秀教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4bd7d987c24028905fc3b7.png)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反思永兴二中胡水平《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了解湿地的有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但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上好这节课是一个挑战。
通过自己上课和各位老师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也给我留下许多反思之处。
一成功之处1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本课可分成三部分,一是湿地的概况,包括了湿地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二是湿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如何保护和开发湿地。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对于湿地,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中取的平衡点。
2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在课堂上,先介绍湿地的概况,对于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让学生展开辩论会,分成正方和反方,双方同学从自己的论点出发,激烈交锋,是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特色,耳目一新。
丰富多彩的画面、影像资料,动态的直观演示,大量色彩清晰的地图、数据、图表及巩固练习题可整合到一起,不仅使教学进程简捷便利,而且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努力方向,需要完善1继续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实施乡土地理教育本节课中应该加大湖南湿地的学习,以洞庭湖湿地为例,让学生能感受到身边的湿地,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生产劳动意识,使教育更好地为湖南经济建设服务。
2教学手段还可以再灵活一些,比如辩论会的组织,可以不指定正反方,让学生自愿组队,这样的话,辩论效果会更好一些。
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学生主体,老师主导”。
新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9008d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8.png)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我国两块著名的湿地分布图材料二 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是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被称为“北大荒”。
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是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分别阐明A B 两大湿地形成的原因。
( 6分)(2)以B地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4分)【答案】(1)A :纬度高,降水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低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河流凌汛,导致洪水蔓延,造成土壤积水B: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水来源主要是冰雪溶水;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地下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
(6分)(2)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已经盐渍化、沙化(退化)的湿地。
(4分)【解析】(1)读图,结合材料二分析,A湿地的纬度高,降水较多。
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底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
河流有凌汛现象,导致洪水蔓延,造成土壤积水。
由材料二可知,B湿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水来源主要是冰雪溶水。
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地下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形成沼泽湿地。
(2)湿地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所以要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要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
恢复已经盐渍化、沙化、退化的湿地。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读下面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A.南水北调B.城市面积扩大C.围湖造田D.毁林开荒【答案】C【解析】从图中分析,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小,是因农业用地占用水域。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4238089581b6bd97e19ea4f.png)
4、降解功能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5、其他功能 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连一连
湿地的价值
湿地的美称
“资源的宝库”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们称为“地球之肾”,主要原因是因为湿地能够( )
p43活动
(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 的环境和场所,植物、鸟类、水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多。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p43活动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 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湿地的生态污水处理厂被许多企业看好。模拟湿地的污水处理厂
主要是利用了(
)
A.生物能与有害物质的反应 B.生物能吸收氮、磷等矿物质
C.生物能制造大量的氧气
D.生物能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二、湿地资源问题
二、湿地资源问题
阅读P43:“萎缩的洞庭湖”
数量减少 质量下降
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洞 庭 湖 为 自然: 什 泥沙淤积 么 人为: 萎 围湖造田 缩 了 ?
洞庭湖
“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 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 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
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试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等要点分析)
)。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链接】三江平原地区的湿地资源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于夏秋的冷湿气候,径流 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促使地 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 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 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 著称,在1949年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 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建国后,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垦耕 作,“北大荒”已一跃而成“北大仓”,成为我国最大的农垦 区,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联系效益,分析影响。 通过回忆湿地的功能来进行说明,从调节径流、调节气候、生 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 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 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 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 量)减少等。
4.措施的归纳总结 对于不利的变化经常会考查其治理的措施,要注意两点: (1)保护不是不能开发,而是要合理开发。 (2)除退田还湿之外,还要注重管理和法制建设。
2012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旅游”,以此呼应 2012年6月在罗马尼亚召开的湿地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 湿地、旅游与休闲。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景观不属于湿地的是( )
【对点演练】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 湖1825~2006年间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 严重削弱其哪些方面的功能?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关键是掌握如下两点:一是明确洞庭 湖水位的变化趋势;二是会分析洞庭湖湿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湿地资源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区域 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考点,考查的角度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进 行判读分析。综合近几年高考,判断方法归纳如下: 1.数据的对比分析 结合表中所列举的各项数据,逐一分析归纳,观察其变化,如 上面例题中三个年份数据的分析。再如:下图(2011·安徽文综) 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 用类型,对比数据可以判断,湖泊面积明显缩小。
大气
水文 土壤 生物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吸收……”可总结为“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降 低……,吸附……”可总结为“防风固沙”; “蒸腾水汽……”可总结为“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根系 固持土壤” 可总结为“保持水土”; “……吸收一定量的降水”可总结为“涵养水源”;“……物 种提供栖息地”可总结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意义:具有较高的_生__产__力__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三 “水 ”: 提 供 水 资 源 、 涵 养 水 源 、 调 蓄 洪 水
2.湿地的作用 二 “化 ”: 美 化 环 境 、 净 化 水 中 污 染 物 质 调 节 _气__候___, 保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2.影响的利弊分析 结合数据变化的判读,观察湿地面积是增加还是减少,联系所 学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影响,联系设问要关注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答题要全面。 3.语言的合理组织 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学会合理地组织语言答题。如(2011·北京 文综)读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概述森林的生态 效益。
4.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3选C,4选B。第3题,“一条线”、“一大片”反映 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第4 题,“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 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 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位降低。
四、保护湿地 1.意义: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_退__田__还__湖___、平 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__疏__浚__河__道__ 【点睛】湿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应采取多种措施,如法律法 规、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湿、合理开发等。
湿地含义
湿地作用 湿地破坏 湿地保护
类型 特点 生态功能 经济效益
意义 措施
洞庭湖湿地的利用与保护 【问题导引】 1.洞庭湖湿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洞庭湖湿地? 1.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 湿地价值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答案:(1)变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养殖、航运等功能。 (3)退田源变化图表的判读 【典例】(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1976 1986 2005
湿地斑块数目 (块) 2 251 3 721 1 973
湿地总面积 (hm2) 88 893 39 639 19 230
湿地比率 (%) 42.99 19.17 9.30
阅读材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 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 (1)对比数据,描述变化。 结合设问“不同时段”,对比表格中1976~1986年、1986~ 2005年两个时段的各项数据,分析推断提炼问题,选用合适的 语言描述其变化特点,如1976~1986年斑块数目上升,湿地 总面积下降,可以推断湿地破碎。1986~2005年面积、数量 都减少,可以推断湿地萎缩。
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不是湿地。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 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 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2011年12月份调查显示,鄱阳湖自 然保护区内的越冬候鸟共有52种,数量超过50万只。据此完成3、 4题。 3.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解析】本题以洞庭湖面积变化资料导入,考查湿地的价值、 面临问题与保护措施。第(1)题,洞庭湖1825~2006年间湖面 面积呈减少趋势,说明湖泊萎缩,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造 成其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第(2)题,湖泊的萎缩,使其蓄水防 洪、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下降,并且导致水源减少、航道淤积, 造成养殖、航运等经济价值降低。第(3)题,制定保护湿地的措 施应对照造成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从恢复其生态功能角度回 答。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三年6考
高考指数:★★★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
保护措施。
一、湿地概念 1.概念:水位__经__常__接__近__地__表__或__为__浅__水__覆__盖__的土地 2.类型:沼泽、_滩__涂___、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 湖泊、水库、稻田等 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陆__地__与__水__体__之间的过渡带
5.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同江市与 抚远县交界处。保护区主要保护水生、湿生和陆生生物及其环 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2002年1月 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目前我国仅有 的36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结合洪河自然保护区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试分析图中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作用。 (2)近年来,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面临面积减小问题,结合图文 材料,你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该地区的湿地?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洪河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 地区,湿地的形成条件有:降水充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 渗等。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要结合地区特点相应分析。第(2)题,结合图中的信息及所学知 识回答。第(3)题,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点睛】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 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 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三、湿地资源问题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湿地资源问题突出,并且对人类产 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自然 灾害
【点睛】湿地破坏造成的功能下降,体现在生态功能和经济功 能下降两方面。生态功能下降主要是调洪能力、生物多样性等 方面,经济功能主要是航运、生物资源等方面。
2.湿地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下列旅游资源以湿地为主题
的是( )
A.三江源
B.黄山
C.锡林郭勒草原
D.三江并流地区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中的沼泽、池塘、水田都属
于湿地,而森林不属于湿地。第2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以保
护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旅游的主题。黄山是山岳景观,
锡林郭勒是草原景观,三江并流虽然有河流湿地,但三江并流
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
表现 湿地植被类型、野生生物多
调蓄洪水 提供农副产品
丰水季节减小洪水威胁, 干旱季节还水长江,确保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