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8章行政执行
第八章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行政法治
2、专门监督——行政监察
专门行政监督: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各级行 政监察机关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专业性监督——行 政监察 行政监察:是指政府内部设立专门行使行政监督权的监察机关,对 所有公共行政部门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 面的监督 它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行政监察由政府中履行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行政监察机 关实施。国务院设立监察部,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 的行政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察厅、局分 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监 察机关的领导下,主管本行政区的行政监察工作。 第二,行政监察的对象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 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及其一切行政行为。 第三,行政监察的范围广泛 第四,行政监察是一种法律行为。
(二)行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包括监督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标准等四个方面。 1.行政监督主体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性质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行政监督主体。 中国现阶段的行政监督主体,包括国家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的行政 监督两个方面。 国家的行政监督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行政 监察和审计部门等。 社会的行政监督包括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组织、社会团体 、公民和新闻媒体等。 2.行政监督客体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 依法拥有行政管理权力、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非行政组织及其工 作人员,也属于行政监督的客体。
广义 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 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 府和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的监察和督促行为。 狭义 行政监督是指按行政系统的组织层级或专门的监察 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行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行政决策一、概念题1.行政决策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
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2.经验决策答: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
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
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
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3.科学决策答:科学决策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决策方案的活动与过程。
科学手段的运用使现代决策呈现出决策分析方法数学化、模型化和分析手段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决策的数学化,就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
所谓模型化,是指建立决策模型,即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把两者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求模型的数学解来选择合理方案。
所谓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是指在决策时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逻辑计算工具进行解题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科学决策方法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方法。
4.战略决策答: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行政管理考研北航行管考研核心章节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章节第八章行政执行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一、行政执行的概念缘起和定义行政执行(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特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诸活动的总称。
二、行政执行的特点(一)行政执行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二)行政执行是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三)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性(四)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五)行政执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三、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一)行政执行是公共行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二)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展开和继续(三)行政执行是检验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四)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诸方面的集中反映四、行政执行类别(一)依据行政执行任务的性质(二)依据行政执行任务的渊源(三)依据行政执行的主体(四)依据行政执行效果第二节行政执行的能力与有效性行政执行的能力和有效性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问题的起源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学术背景,探讨行政执行能力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学者们关注的主题之一。
一、行政执行能力与有效性的概念和缘起行政执行能力是政府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能力。
行政执行能力的相关因素是什么以及如何提升行政能力是行政执行研究的核心问题。
行政执行的有效性是行政执行主体通过行政执行过程达到国家意志、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和结果。
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行政执行能力走低会导致政策失败和行政执行有效性的降低。
二、影响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的因素第三节行政执行研究的线索、途径和模型行政执行的研究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历经了三代的发展;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和综合研究途径三大途径。
一、行政执行研究的基本线索第一代研究:1973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
第一代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行政执行)
第八章行政执行[视频讲解]8.1 本章要点■什么是行政执行?■什么是行政执行的能力与有效性?■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有哪些?■行政执行研究的相关理论有哪些?8.2 重难点导学一、什么是行政执行[定义、特点、地位、类别、方式]1.行政执行的定义[1]执行在公共管理学科文献中,执行一般指称公共活动领域当中涉及落实和实施活动的总称,一般被看成公共管理程序性机制当中的一个环节,即决策和评估的中介环节。
[2)行政执行的缘起长期以来,学者们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官僚组织的过程上,认为只要遵循行政过程和原则就能达到高效的执行结果,以至于70年代之前行政执行研究成为“遗漏的环节”。
行政执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其缘起。
①理论方面:古典时期[政策等于执行)—修正时期[管理就是决策)—创新时期[行政执行成为重要研究领域)②实践方面: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美国开始推行国家干预主义,直至“里根革命”之前,美国政府陆续制定了许多政府规划项目,这些目的正当、公共财政投入巨大的工程却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70年代开始,学者们逐渐开拓了“政策制定和行政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的研究领域。
[3)行政执行: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等诸活动的总称。
[4]行政执行与政策执行:行政执行的概念包含了政策执行的概念。
2.行政执行的特点[1]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2]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①行政执行价值的多样性;②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③行政执行结果的多样性。
[3]直接现实性[4]灵活性和经常性[5]相对独立性3.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执行是公共行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连接行政决策和行政评估的中介环节];[2]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展开和继续[决策是充满了利益冲突的价值确定过程];[3]行政执行是检验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4]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诸方面的集中反映[涉及资源的保有、调动和配置,组织的运作和流程,领导的素质和能力,行政执行决策的恰当和及时等等方面]。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标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课后答案P571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
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
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 2 )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
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
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2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重点,北科06研,北理05研)答: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 2 )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
答: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与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机关当中都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务存在,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应该是广义的政府。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依据此说法,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4.三权分立答: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_笔记 第一章
6、治理理论
第二十一章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
1、典范革命
2、“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
3、“威尔逊—韦伯范式”官僚制度批判
第二十二章政府理论创新
1、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
2、新公共行政学
3、重塑政府、政府再造、撤出制高点
4、创新公共行政
第二十三章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1、福利国家、公共管理与改革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2、市场化、社会化与改革
3、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国家案例:英国、美国、新西兰
第二十四章问题与争论
1、关于“企业家政府”的批评
2、政府职能与“钟摆”
3、公共行政(学)的任务
详细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行政决策一、概念题1.行政决策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
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2.经验决策答: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
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
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
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3.科学决策答:科学决策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决策方案的活动与过程。
科学手段的运用使现代决策呈现出决策分析方法数学化、模型化和分析手段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决策的数学化,就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
所谓模型化,是指建立决策模型,即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把两者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求模型的数学解来选择合理方案。
所谓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是指在决策时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逻辑计算工具进行解题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科学决策方法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方法。
4.战略决策答: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8章行政执行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8章行政执行第8 章行政执行二、思考题1 . administration , implementation , enforcement , execution 的联系和区别?答:administration 是伍德罗?威尔逊公共行政学的创始文献《行政学研究》一文中指称行政现象的语词。
威尔逊认为行政是与政治和宪法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一个研究领域:“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
”“公共行政就是公法的明细而系统的执行活动。
”一般认为,enforcement 与execution 两词都有执行的含义,意思也有交叉和相互注释的地方。
但是学者们一直没有将这两个语词作为一个行政学的研究领域来看待。
implementation 这一语词则因为杰弗瑞?普雷斯曼和奥洛?威尔达夫斯基在1973 年出版了《执行》一书,揭示了政策制定(目标)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偏差,而成为指称政策科学和公共行政学的一个特定的研究范畴的语词。
3 .如何理解行政执行主体多元化问题?答: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扮演掌舵者的角色,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落实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当中,形成了行政执行的多元主体格局。
行政执行的主体扩大到企业、第三部门、社会团体、社区等。
可以从以下凡个方面来理解行政执行主体多元化:( l )行政执行主体的多元化由行政执行本身的特点决定。
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性、执行价值的多样性和执行客体的复杂性的特点。
这意味着行政执行要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和客观条件完成政策目标,这个过程是包含着多种价值冲突和妥协的过程,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民主、公正、权利保护、效率等价值,这些价值本身之间存在冲突,需要对多元价值冲突进行协调,相关利益团体也会借助自身的力量影响手段和执行决策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都要政府来亲自实施,行政机关的效率低下和机构膨胀可想而知,所以在某些领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其他组织成为行政执行的主体。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职能一、概念题1.公平答: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
在政府行政职能的领域,公平通常和效率一起作为政策设计的目标,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进行抉择。
公平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三种公平形式有时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尽可能对三种公平加以平衡。
2.守夜人答:“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概括。
具体内容是: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
3.凯恩斯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被学术界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理论的要点包括:①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②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③国家干预理论: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一代经济学家,并成为那个时期西方国家政府基本公共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以至于20世纪30~70年代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凯恩斯本人因此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9章行政方法-
第9 章行政方法二、思考题1 .从哲学的、实证的、技术的意义上,论述行政方法的内涵。
答:行政方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履行行政职能、开展行政工作、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绩效,而采用的各种管理手段、措施、办法、工具、技术、路径的总和。
行政方法的内涵可以从哲学的、实证的、技术的意义上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 l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行政方法本质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行政主体作用于行政客体的桥梁,是行政思想转变为行政实践的中介,体现了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行政生态环境、行政事务和行政行为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把握、总结和概括,即行政中规律性的东西。
( 2 从实证的意义上讲,行政方法是目标与结果的统一,是架设于行政目标与行政绩效之间的桥梁和通道。
只有通过一定的行政方法,才能将既定的行政目标经由一定的系统转换输出为行政绩效。
离开了行政方法,要实现行政目标和取得行政绩效,无疑就成为海市厦楼一般的虚无缥缈。
( 3 从技术和操作的意义上讲,行政方法就是将行政决策、行政实施中的各种行政行为进行通约之后的必然结果。
2 .简述行政方法的价值和功用。
答:行政方法作为沟通行政理念、行政价值选择与行政目标、行政政策措施的通道和桥梁,在行政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功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l 行政方法是履行行政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取得行政绩效所必经的桥梁和途径。
( 2 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国家法权主体确定的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 3 行政方法是行政组织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 4 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必要条件。
( 5 行政方法是各行政单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微观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 6 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我国当前克服行政管理中现存各种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弊端,实施全面改革的迫切需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执行、行政方法【圣才出品】
第八章行政执行一、名词解释1.行政执行(北科2004年)答: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行政执行是行政人员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行政执行全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为了实施决策,同时又可以验证和修正决策,并为下一个决策提供必要的经验。
行政执行的内涵包括:①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②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③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④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⑤行政执行活动具有强制性。
2.行政执行的有效性答:又称有效执行,是从行政执行的结果来考量行政执行,即行政执行主体通过行政执行过程达到国家意志、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和结果。
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行政执行能力走低会导致政策失败和行政执行有效性的降低。
3.软政权答:软政权,又称为“规范疲软症”,是指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行政命令贯彻能力的退化、行政实施效率的低下和法律规则被任意破坏而引起的综合现象。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最早提出软政权的概念。
他把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中心的权力运作能力分为“硬政权”与“软政权”两种类型;前者在政治运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整合效能、稳定性与发展战略的宏观导向性,后者则相反。
缪达尔认为,软政权不是政权缺乏强制力,或缺乏对社会的控制力量,而是行政无能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各级公务人员不遵从规章制度和指令,并常常和那些本应该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的人们串通一气。
4.府际关系模型答:府际关系模型是指从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研究政策执行的模型。
这一模型是由高锦等人在1990年提出的。
其前提假设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具有冲突或合作关系;州政府具有自主裁量权,可以解释联邦计划的内容,也能够了解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时间或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行模式。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第3版)答案详解是复习考研--重点专题
29 .简述克服变革阻力的经常性方法。
答:在实践中,变革的阻力来自许多方面,对阻力的克服也有许多对策。
这些对策常常是交替或混合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 )创造和谐的变革气氛。
这一方法关键在于使人们感觉到变革势在必行、迫不得已和公平合理,从而建立理解和支持变革的基础。
这种方法强调和风细雨的工作方式,通常具有慢节奏的特征。
( 2 )力场分析。
力场分析这是一种目标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技术。
将变革过程中的力量分为推动力与抑制力两种,认为同时增强驱动力与削弱抑制力是强化变革成果的有效途径。
( 3 )广泛的参与。
具体措施是让与变革相关的行为主体直接参加关于变革的讨论、决策和实施。
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博采众人之长,也有助于使相关行为主体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同时可以增加相关者对变革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加强关于变革的主体意识,主动承担责任,努力推动变革。
( 4 )建立群体规范。
组织高层领导人利用群体的准则、规范、压力和一致性意识来克服变革的阻力。
在这里,群体既指正式的工作团体,也指非正式的人群组织。
( 5 )强制力。
组织高层领导人使用行政决定、行政命令、行政法规、行政决策等强制性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变革的进行,强力克服阻力。
( 6 )利用个人威望。
通过德高望重的行政首长的个人号召力或非正式群体“天然领袖”的个人影响力可以达到减轻甚至克服阻力的目的。
( 7 )讲究领导方式和合理处臵方式。
这有两个要点:一是注意采用讨论和协商的办法处理分歧,减少对抗的力度。
二是合理设计变革的进程,避免强行加速所可能带来的震动和逆反心理及抵制。
( 8 )加强组织沟通。
即及时和有效地开展关于变革的正确性、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以避免由于不了解情况而可能产生的误会、歧义和抵制。
真诚的感情沟通有利于增加对变革的关心和责任感,密切的工作沟通可以避免阴差阳错,有利于形成变革的合力优势。
( 9 )加强革新性行为。
组织高层领导人公开表现出对变革所必须的新观念、新态度、新技术、新行为的充分肯定,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具体方式来体现这种肯定。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9章)【圣才出品】
第八章人事行政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事行政概述1.人事行政的含义(1)广义的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各类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管理。
(2)狭义的人事行政是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
2.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1)人事行政的地位人事行政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它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
(2)人事行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①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人事行政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③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3)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①公平竞争原则。
既是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人事行政的根本原则之一。
②功绩制原则。
强调对公务员的管理要注重实绩,按照功绩实施晋升。
③依法管理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是人事行政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人事行政法制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沿革1.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1)发生阶段(从传说中的尧舜至春秋战国)①原始的贤能制。
②以贤能为标准,通过让贤的方式来产生首领继承人的禅让制。
③以宗法血亲关系为特征的世袭制,即世卿世禄制;王位继承实行父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为主,弟继承为辅。
(2)发展阶段(从秦朝至南北朝)①秦朝以郡县为基础的君主集权制;采用立功进仕、招聘等多种方式,招揽人才,选拔官吏;建立官吏的考核制度;实行俸禄制;设立官学和私学,培养人才;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三公九卿”。
②从两汉到南北朝汉朝的选官制度主要有:a.察举,又称荐举或乡举里选。
指由皇帝每年下诏征求人才,诏书规定所需人才的种类、数量和要求。
b.征僻。
指由中央高级官吏和地方官直接征聘人才,作为自己官府的属吏或向皇帝推荐。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依法行政(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第十三章依法行政13.1 复习笔记一、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1.依法行政的发展阶段(1)依法行政的缘起依法行政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及封建法统下保护私有财产的意愿。
这一时期依法行政的释义严格限定为:一切政府公共行政行为,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
其基本的思想是,要对以国王为主导的政府及其行为实施严格的限制,以防止专制重来、自由受限、财产受损。
(2)依法行政的形成依法行政形成于资产阶级完全控制国家权力,并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之后,依法行政的概念变得宽泛:凡行政机关限制人民的权利或使人民承担义务时,必须有法律的依据,此外可由行政机关自由决定,即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保留”。
(3)依法行政的发展依法行政发展形成于垄断资产阶级主导政治权力的欲望及法的规范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的情况。
依法行政概念变得空前宽泛:只要不违反法律范围,行政机关就可以自由决定,而不是行政机关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法律的依据。
2.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变迁特点(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2)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三百余年法制(治)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3)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三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恣意妄为。
二、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1.依法行政的思想源流(1)自然法理论。
它是近代人权理论的基础,自然法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2)契约论。
它是在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为了消除自然法统治下的自然状态存在的一些缺点,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公民社会即国家。
2.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1)财产私有制。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考研笔记
4.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
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பைடு நூலகம்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_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_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_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_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_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60年代初,没有明显的标志,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发表于1961年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为启端。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y)和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现象和现实、尖锐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公共管理及时和有效地加以应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应运而生。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五章~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首长制答:首长制又称首长负责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由于行政首长权力集中,所以,指挥高度统一、命令上下贯通,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的速度都比较快,因而行政效率较高,行政责任也比较明确,因而为多数国家政府所采用。
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由于行政首长个人的局限性而贻误决策,或者滥用权力、独断专行、营造私利,而置国民利益于不顾。
在现代国家政府中,在普遍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同时,往往还同时通过法定制度,建立和强化了权力决策程序和监督制约机制。
2.委员制答:委员制,又称集体制或会议制,是指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委员制体现民主精神,有利于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集思广益,也有助于防止和克服舞弊现象。
缺点是: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出现职责不清、争功诿过、决策迟缓、行动不力等现象,并可能由于法不责众而妨碍行政责任的落实和行政纪律的执行。
3.分级制答:分级制,又称层级制或系统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
在实行分级制的组织体制中,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在性质上都是普遍的和完全的,在范围上或领域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
分级体制是典型的层级节制结构,其优势点在于:结构严谨、事权集中、指挥灵活、行动统一;缺点是:如果层级节制过严,有可能抑制下级的主动精神,并使行政首长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无暇顾及调查研究和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4.分职制答:分职制,又称职能制或参与制,是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
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与分级制相反,分职制所形成的每一个部门,在性质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在范围上和领域上却是普通的和完全的。
其优点是:分职制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也有利于行政首长将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谋略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 章行政执行二、思考题1 . administration , implementation , enforcement , execution 的联系和区别?答:administration 是伍德罗•威尔逊公共行政学的创始文献《行政学研究》一文中指称行政现象的语词。
威尔逊认为行政是与政治和宪法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一个研究领域:“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
”“公共行政就是公法的明细而系统的执行活动。
”一般认为,enforcement 与execution 两词都有执行的含义,意思也有交叉和相互注释的地方。
但是学者们一直没有将这两个语词作为一个行政学的研究领域来看待。
implementation 这一语词则因为杰弗瑞•普雷斯曼和奥洛•威尔达夫斯基在1973 年出版了《执行》一书,揭示了政策制定(目标)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偏差,而成为指称政策科学和公共行政学的一个特定的研究范畴的语词。
3 .如何理解行政执行主体多元化问题?答: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扮演掌舵者的角色,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落实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当中,形成了行政执行的多元主体格局。
行政执行的主体扩大到企业、第三部门、社会团体、社区等。
可以从以下凡个方面来理解行政执行主体多元化:( l )行政执行主体的多元化由行政执行本身的特点决定。
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性、执行价值的多样性和执行客体的复杂性的特点。
这意味着行政执行要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和客观条件完成政策目标,这个过程是包含着多种价值冲突和妥协的过程,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民主、公正、权利保护、效率等价值,这些价值本身之间存在冲突,需要对多元价值冲突进行协调,相关利益团体也会借助自身的力量影响手段和执行决策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都要政府来亲自实施,行政机关的效率低下和机构膨胀可想而知,所以在某些领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其他组织成为行政执行的主体。
( 2 )行政执行主体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自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至60 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节奏明显加快,出现了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学科、新技术、新行业、新文化、新财富,推动着人们形成新的需求和新的价值观念,同时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日渐增多、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尚没有足够的通过连续不断的公共政策,合理而有效地调节广泛社会利益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包括调节公共利益关系的机制。
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不失为解决的良策行政执行的主体多元化并不表示行政权力的分割,只是对于某些解决成本过高或政府自身解决效果不好效率不高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实现政策目标。
( 3 )行政执行主体的多元化是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共行政的发展也要求政府运转简单化和公共财政经济化;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职能分权,而行政执行研究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克服行政执行偏离国家意志的现象,提升执行能力和有效性。
社会事务不断膨胀,如果为执行政策目标而使公共部门漫无目标地膨胀、扩展,会导致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角色界限得模糊不清。
把执行权授予对公共政策的支持者,是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
综上所述,行政执行主体的多元化实质上是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导性的主体,通过政治、管理、法律、市场等途径使得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行政任务的贯彻和落实的执行。
国家行政机关扮演了安排者和掌舵者的角色,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基础,维护一个公正的执行环境,建立公私伙伴关系,形成公共事务的良好治理。
多元的行政主体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是掌舵和划桨的关系,是公共产品的安排者与公共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受法律的约束。
4 .政策执行与行政执行的关系是什么?答: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而政策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执行公共政策的行政执行,即对公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体现在:( l )行政执行包含着政策执行的概念。
执行一般指称公共活动领域当中涉及落实和实施活动的总称,一般被看成公共管理程序性机制当中的一个环节,即决策和评估的中介环节。
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执行公共政策;而政党、一些社会组织也兼有执行公共政策的职能,因此行政执行包含了政策执行的概念。
( 2 )政策执行体现了政府的行政执行能力。
依据行政执行任务的渊源可将行政执行分为执行法律的行政行为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行政行为,即行政执法和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在行政执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因为行政执法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式;而公共政策因其复杂性、灵活性和现实性,使得执行公共政策成为展现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的重要舞台。
5 .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行政执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l )行政执行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一直被认为是行政执行的唯一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扮演掌舵者的角色,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落实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当中,形成了行政执行的多元主体格局。
行政执行的主体扩大到企业、第三部门、社会团体、社区等。
其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是掌舵和划桨的关系,是公共产品的安排者与公共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受法律的约束。
( 2 )行政执行是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行政执行是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贯彻和落实业已形成的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
行政执行不同于一些目标不明确的、不能事先预见的活动。
行政执行的目的性很明显,没有确定的目标就谈不上行政执行的启动。
但是行政执行达到目标的手段却是多样的,这导致了行政执行的多样性。
①行政执行价值的多样性。
行政执行是多种价值冲突和妥协的过程,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民主、公正、权利保护、效率等价值,这些价值本身之间存在冲突。
②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
行政执行的主体的多元化、执行客体的复杂性、价值的多样性导致了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
③行政执行结果的多样性。
作为决策和评估的中间环节,相同的目标会通过不同的执行,得到不同的执行结果。
同一法律、政策在不同的行政机关会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 3 )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性公共政策、法律和国家意志都是一种精神性的、抽象的存在,需要通过行政执行将这些精神性的、抽象的存在变为现实,这就需要行政执行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表现为行政执行活动过程当中,需要行政主体针对正在形成或业已形成的公共问题,调用资源,基于效率、可行、公正等价值的考虑,据以时势,采用恰当的方式,改变社会现实,使得公共问题得到解决。
( 4 )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落实行政执行初始目标的过程就是不断执行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执行主体的价值和手段的过程,也就是说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的特点。
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的特点的含义还在于: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涉及众多利益的调整,相关利益团体必然会借助自身的力量,不断地影响执行决策和执行手段的选择。
( 5 )行政执行具有相对独立性行政执行的相对独立性是由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性质和执行的特点决定的,行政执行组织活动和行政执行过程保持相对独立性,可以保证执行过程免受不必要的干扰,保证国家意志的贯彻实施。
6 .简述行政执行的分类。
答:根据研究的需求和实践的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行政执行进行分类,这是行政执行综合性、多样性的体现。
( l )依据执行任务的性质可以将行政执行分为常规性行政执行和非常规性行政执行。
常规性行政执行主要指行政执行主体对日常的、相对定型化的、例行化的任务的执行。
常规性行政执行比较简单,往往通过行政管理的习惯和常识就能解决。
非常规性行政执行主要指行政执行主体对于一定时期新产生的特定项目、特定任务或者突发事件、非常态事件等危机状态下的任务的执行。
非常规性行政执行仅靠行政管理的习惯和常识是不够的,需要运用新的知识进行执行的决策分析,创设新的组织机构,启用新的执行人员,改变常规的执行方式等等,才能事尽其功。
( 2 )依据行政执行任务的渊源可将行政执行分为执行法律的行政行为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行政行为。
执行法律的行政执行又称作行政执法,就是行政机关落实和适用法律的过程。
即行政机关采用具体的、直接影响相对方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或者对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的行为。
执行公共政策的行政执行,就是行政机关对公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落实公共政策的行政执行又称作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在行政执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因为行政执法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式;而公共政策因其复杂性、灵活性和现实性,使得执行公共政策成为展现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的重要舞台。
( 3 )依据行政执行的主体可以将行政执行分为行政机关作为单一主体的行政执行和多主体的行政执行。
行政机关作为单一主体的行政执行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单一的主体直接完成行政任务的执行。
多主体的行政执行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导性的主体,通过政治、管理、法律、市场等途径使得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行政任务的贯彻和落实的执行。
国家行政机关扮演了安排者和掌舵者的角色,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基础,维护一个公正的执行环境,建立公私伙伴关系,形成公共事务的良好治理。
( 4 )依据行政执行效果可分为成功的行政执行和失败的行政执行。
成功的行政执行指的是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以及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执行。
失败的行政执行是指那些扭曲、改变、不能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以及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执行。
7 .简述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
答: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凡个方面:( l )行政执行是公共行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行政执行在公共行政的程序性机制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连接行政决策(公共政策)和行政评估的中介环节。
但是长期以来,学者们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官僚组织的过程上,认为只要遵循行政过程和原则就能达到高效的执行结果,导致长期以来行政执行研究成为遗漏的环节。
( 2 )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展开和继续行政行为是一个不断确立价值前提,选择工具的有限理性的过程。
行政决策阶段是行政价值前提确立的阶段,而行政价值的确立过程当中充满了诸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是利益相关人通过博弈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参加这一博弈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执行的受众、专家团体等等,分别代表不同的价值和需求。
行政决策所形成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能否被执行,不是行政决策阶段能解决的问题,要在行政执行阶段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