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曹操教令文通脱本色之成因

合集下载

解析一代枭雄曹操的成功八大原因!

解析一代枭雄曹操的成功八大原因!

解析一代枭雄曹操的成功八大原因!本文导读:曹操其一,曹操有雄心壮志。

曹操是个有大胸襟的人,他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和平昌盛富足的社会。

正如他的一首诗里描绘的那样: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曹操渴望自己的国家是和平安定富足和谐,在这个国家里国君贤明,君民平等,执法公正,讼狱不兴,一切都那么尽善尽美。

其二,有胆有识。

曹操是个有胆有识的人,他痛恨那些害民贼,因此在任职之初,曾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剪灭扰乱社会治安的洪流中。

当时有个叫蹇硕的大太监,权势炙手可热,他的叔父也为所欲为。

曹操当时才23岁,正赶上做洛阳的北部尉,就自制了五色大棒,没想到正遇到蹇硕的叔父夜晚外出,因为正属于戒严阶段,曹操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方给结果了。

此举让人对曹操刮目相看,都认为他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其三,不怕困难。

曹操是个宁折不弯的人,当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当董卓要迁都长安的时候,好多诸侯只是置酒高会,唯有曹操带兵攻打,最后虽然吃了败仗,仍然不失英雄面目。

其四,和当时的盟主袁绍不同,曹操骨子里喜欢玩深沉的人。

当年袁绍曾经问曹操如果讨伐董卓失败,该怎么办?曹操没有直接回答,反问袁绍你该怎么办。

袁绍答:“吾南居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袁反问曹,曹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可看作是曹、袁二人早期的志向自白。

任用天下有才能的人,而不是凭借所谓的天险取胜,可见曹操是非常的有魄力。

其五,曹操洞晓人心,知道如何去推销自己,消除自己不利的影响。

比如官渡之战胜利之后,曹操下令把所有给袁绍通信的证据全部销毁,并且说在那个时候我都自身难保,更何况在座诸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文学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文学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单选题】曹操今传诗作皆为(A) A 乐府诗 B 杂律诗 C 格律诗 D 骚体诗 文字解析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 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 20 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 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故答案为 A 考核考点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一节首开风气的曹操 2.【单选题】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是(D) A《蒿里行》 B《燕歌行》 C《野田黄雀行》 D《步出夏门行》 文字解析 此题考查建安诗歌曹操的诗作,A 选项曹操《蒿里行》写诸侯起兵伐董卓而内讧事,生动地再 现了当时民生凋弊的苦难现实;B 选项《燕歌行》是中国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选项 D《野 田黄雀行》是三国诗人曹操的作品之一,诗人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 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 考核考点: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一节首开风气的曹操 3.【单选题】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B) A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B 曹操《观沧海》 C 陶渊明《读山海经》 D《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文字解析 此题考查建安诗歌的相关知识.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 然景物的山水诗.故选 B 考核考点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一节首开风气的曹操 4.【单选题】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A) A 曹操
D 何妥 文字解析 嵇康的诗风峻切旷放,托喻清远.答案选择 B 考核考点: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三节其他建安诗人 12.【单选题】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B) A 曹操《短歌行》 B 曹丕《燕歌行》 C.曹植《野田黄雀行》 D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文字解析 此题考查建安诗人的相关知识.曹丕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 诗学开一新纪元,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考核考点: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三节其他建安诗人 13.【单选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C) A《文心雕龙》 B《七略》 C《诗品》 D《文赋》 文字解析 此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相关知识,《诗品》是由南朝作家钟嵘创作的,它是在刘勰《文心 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 考核考点: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14.【主观题】左思风力 文字解析 太康时期左思的诗歌风格,语出钟嵘《诗品》,多为咏史诗,以历史典故抒情,结合身遭遇, 刚健有力,文典以怨。 考核考点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三节其他建安诗人 15.【单选题】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C) A 陆机和潘岳 B 何晏和丁谧 C 阮籍和嵇康 D 司马懿和夏侯玄 文字解析

风清骨峻 通脱无束——曹操“令”体文的特点

风清骨峻 通脱无束——曹操“令”体文的特点

蒋济的高度信任 。 蒋济任扬州别驾不久 , 曹操又任他 煊 示孔融罪状邻 说 “ 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 , 为垂相主簿西曹属 。 僻 蒋济为垂相主簿西曹属哪 然世人多采其虚名 , 少于核实 , 见融浮艳 , 好作变异 , 说 “ 舜举皋陶 , 不仁者远 , 减否得中 , 望于贤属 眩其诬诈 , 不复察其乱俗也 。此州人说平原称衡受传 矣 。 意思是说 舜用皋陶掌管刑法 , 不仁的人就疏远 融论 , 以为父母与人无亲 , 辟若瓶器 , 寄盛其中 , 又 ” 了。 、 好 坏之人得到公正的评价 , 就有望于你这位贤 言若遭饥镬 , 而父不 肖 , 宁瞻活余人 。 融违反天道 , 明的属官了 。曹操又把蒋济比作公正无私的皋陶 。 败伦乱理 , 虽肆市朝 , 犹恨其晚。 更以此事列上 , 宣 “ 望于贤属矣 ” 是曹操对蒋济寄托期望 , 比 “ 吾无忧 示诸君将校椽属 , 皆使闻见 。 意思是 孔融是士族中 ” 矣” 写得更为动情。 的拥汉派 , 他维护东汉政权 , 反对曹操专权 。他建议 “ 严明 ” 则表现为曹操 “ ” 令 体文的权威性与其个 恢复 “ 王欲之制 ” 即京城周围千里之内属朝廷直辖 , ,
观念成为文坛的一个风向标 , 深刻影响着建 安文风的 令 。第一个命令是 栋 袁 谭钓 敢哭 之者 , 戮及 妻 转型 。鲁迅就 曾经高度 肯定过曹操的创作实践 , 赞扬 子 第二个命令是 做 袁 氏同恶邻 其 与袁氏 同恶
他是 “ 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 这一 “ 改造 ” 昭示了 者 , 与之更始 。第一个命令说 “ 有敢哭袁谭的人 , 曹操追求新变的精神 , “ 祖师 ” 则突出了他开启一代 就把他的妻子、 孩子一起杀掉 。 这道命令显然是为了 ” 文学新风的历史作用。曹操的诗文创作不拘前人案臼 , 打击袁氏集团中的顽固分子 。第二道命令说 “ 与袁

桥玄论曹操文言文翻译

桥玄论曹操文言文翻译

桥玄,字公祖,颍川许昌人也。

汉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桥玄独能明识时务,知人善任,遂显名于世。

时曹操崛起,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

桥玄遂作《论曹操》一篇,以明其志。

原文:桥玄曰:“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也。

少好兵法,长于权谋。

自黄巾之乱,曹操起兵讨伐,转战千里,所向披靡。

今者,曹孟德雄心万丈,欲平定四海,一统天下,非同凡响。

”“曹孟德之所以能成就大业,盖有三端。

一则天时,二则地利,三则人和。

天时者,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英雄并起,曹操乘时而起,得天时之助。

地利者,曹操占据中原,四通八达,兵源粮草,源源不断,得地利之便。

人和者,曹操善于用人,广纳贤才,得人心之向背。

”“曹孟德虽勇猛果断,然其心机深沉,善于隐忍。

常言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此乃曹操之性格,亦是其成功之道。

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孟德亦有其短处,然其长处足以盖过其短。

”“吾观曹孟德,颇有项羽之风。

项羽豪气干云,勇猛无匹,然终因自大而败。

曹孟德虽勇猛,然其智谋过人,善于审时度势,故能屡战屡胜。

若曹孟德能改过自新,慎终如始,则天下可定,功名可成。

”“吾闻曹孟德言:‘宁为鸡头,无为凤尾。

’此言甚是。

曹孟德不慕虚名,务求实效,故能成就大业。

今者,曹孟德已占中原,兵威四震,若能继续努力,则天下不难一统。

”翻译:桥玄说:“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

少年时喜好兵法,擅长权谋。

自从黄巾起义以来,曹操起兵讨伐,转战千里,所向披靡。

如今,曹孟德雄心万丈,想要平定四海,一统天下,非同寻常。

”“曹孟德能够成就大业,原因有三:一是天时,二是地利,三是人和。

天时指的是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英雄并起,曹操趁此时机崛起,得天时之助。

地利指的是曹操占据中原,交通便利,兵源粮草,源源不断,得地利之便。

人和指的是曹操善于用人,广纳贤才,得人心之向背。

”“曹孟德虽然勇猛果断,但心机深沉,善于隐忍。

常言道:‘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这正是曹操的性格,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曹操作为作文素材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曹操作为作文素材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1.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

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

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

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

这体现他的“忠信”。

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

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

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

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

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

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

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

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

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以及领导者,曹操带兵打仗和管理部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那么曹操的领导艺术到底有哪些呢?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

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一、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鲁人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细节定成败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素材

鲁人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细节定成败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素材

高中语文细节定成败: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素材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

司马光(1019—108 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史学家。

【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江苏省东台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东台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东台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水成说”“风成说”等观点争论了100多年。

到今天,已故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先生创立的“新风成说”已基本成为共识。

按照新风成说的理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

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

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

建造舞台的第二步是在地基之上砌盖主体结构。

那么主体结构的材料从何而来呢?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大气环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开始形成。

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

地基选好了,建筑材料有了,由谁来开始搭建呢?此时季风作为“建筑师”出马了。

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上会产生沿纬度分布的风带——南北纬30°和赤道间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带,南北纬30°到60°之间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这就迫使西风带分成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以南向东流动,北支沿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并向南扩展到大约北纬30°左右。

它首先经过的是比较干旱的地带,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风会把地面的颗粒物吹扬起来,沿着山间低地形成的通道直接输送到今黄土高原地区。

在到达黄土高原地区时,风力渐渐减弱,于是粗颗粒先被抛撒下来、然后是粒径中等的颗粒、最后是小颗粒物,所以今天黄土高原上粒径由大到小的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与风的方向相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辛勤的“建筑师”就这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搬运着、抛撒着、堆砌着。

语文教学中“浅阅读”流弊的成因与矫正

语文教学中“浅阅读”流弊的成因与矫正
, 语 , 闹闹 ,戏 说 ” 满银 屏 ,水 煮 ” 进 有环保意识! “ 充 “ 走 几百万斤烟渣冲人大海 文 味 ”或根本 没有 了“ 文味 ”有 的
石灰冲人大 语文课过度表演竟成 了表演课。 书市 , 还有另类篡改甚至恶意歪曲的 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 位教师在执教 《 赤壁之战》 最 《 Q版语文》竟也成了畅销书 ,真是 海 , 对大海动植物的危害更大! ;背 ”《 后 一节 时 。 导学 生 想 象 表演 : 名 引 一 “ 你方 唱 罢我登 场” 。于是 , 人们 惊 呼 影 卜 “ 作者 2 岁 了上火 车还要 0多 另一 名学 生扮 演 “ 浅阅读时代” 到来了。对此 , 人们仁 父 亲 送 , 娇 气 了 ? 自清 的 父 亲 违 学 生扮 演战地 记者 , 太 朱 狼狈不堪的曹操 ,华容道 “ 者见仁 , 观点各异 , 褒贬不一 。 但这股 反交 通规 则 ” …面对这 些脱 离文 本 丢盔弃 甲、 …

就这样诞 生 了—— “ 浅阅读”之风已经确确实实吹进了 主 旨, 游离文本语境的天马行空式的 采 访记 ” 校 园 , 响 了语 文教 学 , 响 了学 生 “ 特体 验” 如果我 们教 师不 果 断地 影 影 独 , 记者 : 你现在 想到 了什 么? 曹操 : 我很 后悔 轻 易相信 了黄 盖 语文 素养 的形成 与发展 。拒 绝 “ 阅 加 以纠偏 , 浅 任其蔓延 , 那么学生 的价 读 ”返璞 归真 , , 还语文 本 色将成 为 我 值 观 和人 生观 就会迷 失方 向 。 然一 的话 。现在 只好逃 命 了! 虽 们新课 改 中 的一 个重要 的研 究课 题 。 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但

记者: 你现在 的心情 怎 么样 ?
曹操 : 很 惊 慌 , 我 怕他 们 追 上 来 千个哈姆雷特终究还是哈姆雷特 , “ 阅读 ” 指一 种浅 层次 的 、 而 不是 哈利波 特 ! 浅 是 以 把 我抓 住 ! 他说 话 的语 气不慌 不忙 , ( 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 的 殊不知 , 新课标 中要求尊重学生 就站在原地 ,丝毫没有想逃跑的意

我努力读懂曹操范文精选10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我努力读懂曹操范文精选10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我努力读懂曹操范文精选1000字_初三作文范文曹操在世人心目中乃一代奸雄,都只看见他收拾三国众雄的狠毒,阴险狡诈,但他体恤天下的柔情,仁义的圣人情怀,却无人问津。

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不禁疑惑道。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被抓入狱。

当时,一位名叫陈恭的官员因为非常欣赏曹操的正气,便暗中释放了他,辞去了县长的职务,跟着孟德四处奔走,逃到曹松父亲的好友吕伯舍家中。

由于误会,曹操利用吕伯舍外出买酒的机会。

曹操不顾深厚的友谊,杀死了吕伯舍的家人。

他们匆忙逃走了。

在村门口,他们碰巧遇到了吕伯舍,吕伯舍买了酒回来,狠狠地杀了他。

没想到,曹操骄傲地对陈恭说:与其教世人忍受我,不如教我忍受世人!听了这话,陈恭很沮丧,鄙视曹操的忘恩负义。

他离开了他,跟着敌人吕布一起对付曹操。

即使曹操打败吕布,也没有出路,曹操试图说服吕布,但他没有改变主意。

曹操对帮助他的人也很残忍。

他在亲信面前忘恩负义。

他们远离自己。

他们为什么不为自己受苦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对曹操产生了强烈的厌恶。

我讨厌他的忘恩负义和冷酷无情。

我甚至不懂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个个问号装满了我的头脑,想要去解答它。

虽然我学过历史,但我还是不相信一个狡猾的人怎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越来越引起我对曹操生活的进一步了解。

他年轻时很淘气。

一天,半夜,他非常兴奋,拿起了他的哈萨马斯将军(斗鸡),爬过墙去找他的朋友Cai Mao。

在路上,何宇绑架了他。

贺瑜说,一些官兵追赶他,让曹操找个地方躲起来。

曹操放下心爱的人,冒着生命危险把他带到另一个院子里藏起来。

当他在外面平静下来时,他看着浑身是血的他。

年轻时,他看起来无所畏惧。

听到他的烦恼后,他安慰了他,并为他准备了逃跑的衣服。

他没有因为他是个罪人而谴责他追求名利。

为了感谢萧阿辉的帮助,贺雨送给他一把精致的剑。

黎明时分,曹嵩认出这把剑是贺煜的刀,一怒之下,他派阿烈到乡下的七舅那里抚养他四年。

尽管如此,曹操还是信守诺言,没有告诉父亲他要去哪里。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曹操用人之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

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

”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

既出,遂亡归吕布。

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以为鲁相。

兴平四年,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举魏种孝廉。

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

”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既下射犬,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材料二:建安十五年,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注]?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二十二年,下令曰:“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

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材料三:武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

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

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

故能艾刈群雄,几平海内。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注】盗嫂受金:指谋士陈平,因魏无知举荐而得刘邦赏识,曾经被人指责“盗其嫂”“受诸将金”。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下)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下)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下)《世说新语》崇礼第二十二元帝朝会引王导【原文】元帝[1]正会。

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2]。

中宗[3]引之弥苦。

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4]同辉。

臣下何以瞻仰!"晋元帝【注释】[1]元帝:即司马睿。

[2]固辞:执意推辞。

[3]中宗:晋元帝司马睿的庙号。

[4]太阳与万物:喻指君主与臣民。

【译文】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

王导说:"如果太阳和万物一起发光,臣下又怎么瞻仰太阳呢!"【评析】晋元帝司马睿能登上皇位,王导是最大的功臣,所以司马睿肯定是拿王导当大恩人了,于是在朝会的时候,硬邀他同坐御座,但是王导也把握得很有分寸,用赞扬的话婉言拒绝了司马睿的邀请,严格遵守君臣之间的规矩和礼仪。

袁宏参军释疑惑【原文】桓宣武[1]尝请参佐入宿,袁宏、伏滔[2]相次而至,莅名[3],府中复有袁参军,彦伯疑焉,令传教更质[4]。

传教曰:"参军是袁、伏之袁,复何所疑?"【注释】[1]桓宣武:即桓温。

[2]袁宏:字彦伯。

伏滔:字玄度。

袁、伏二人都是桓温手下的参军,当时并称为"袁伏"。

[3]莅(lì)名:通名;通报来人的姓名。

[4]传教:传达教令的属吏。

质:查问。

【译文】桓温曾经请他的属官入府值宿,袁宏和伏滔接连来到。

签到值宿时,因府中还有个袁参军,袁宏怀疑名单上的袁参军是不是自己,便叫传令官再查问一下。

传令官说:"参军就是袁、伏的袁,还怀疑什么!"【评析】袁宏只是当了个小小的参军,并没有想到会得到桓温这样的礼遇,因为桓温一向都是个高高在上的人,袁宏不敢相信桓温邀请的就是自己,小吏的回答才让他确定了。

其实袁宏文笔典雅,才思敏捷,早就深受桓温器重了。

髯参军,短主簿【原文】王珣、郗超[1]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2]。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分层作业(第二课时)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分层作业(第二课时)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一、阅读《青梅煮酒论英雄》(译文),完成第1~5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译文)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莱,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羽、张飞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羽、张飞不在,玄德(就是刘备)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带了数十个人到菜园里对刘备说:“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有甚紧事?”许褚说:“不知。

只教我来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

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

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

”曹操说:“刚才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

’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

现在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

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经设还好杯盘:盘里放着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聚雨将至。

随从遥指天外的龙挂,曹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曹操说:“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玄德说:“愿闻其详。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

请说说看。

”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拉。

”玄德说:“备得到陛下的恩宠和庇护,得以在朝为官。

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

”曹操说:“既然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

”玄德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玄德说:“河北的袁绍,四代中有三代是公卿,家门中有很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绍这个人色厉胆薄,好计谋却没有决断;干大事却爱惜性命,看见小利却不顾性命:不是英雄。

让县自明本志令分析

让县自明本志令分析

第三部分举出齐桓、晋文、文王、乐毅、蒙恬等古人行事 的例子,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却无代汉自 立之心。 第四部分,申明不能放弃兵权是自卫,也是卫国,万全计 受恩封以自固。天下未平,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让出, 也可以减少诽谤。
本文用典故及其含义
(1) 齐恒、晋文之所以垂称至今日者, 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2)《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 能以大事小也。 (3)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图燕。乐 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 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 然后矣,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 乎!” (4)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 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 (5)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 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 故。 (6)孤闻介推之避晋封。 (7)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 有以自省也。
全文结构为四个部分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三个自然段 第二部分是第五自然段 第三部分是第六自然段 第四部分是第七、八两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以自己起初只想作好郡守来建立名誉,后隐居以 待天下清,初举兵时"不欲多之",三个方面写出自己原 本就是"志有限"。 第二部分写自己在董卓之乱后屡建功业,身为宰相,已经 大大超过了自己的本意和愿望。
曹 操
让 县 自 明 本 志 令
京 剧 白 脸 曹 操
赵 云 大 战 长 坂 坡 曹 操 望 而 叹 之
曹 操 建 安 文 学 代 表 作 家
文学常识
本文又名《述志令》,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 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建安十五年 (210),曹操五十六岁。他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政权逐渐巩固,继而想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 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 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 实为汉贼 ”,“欲废汉自立” 。在这种政治形势 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 名,表明自己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文中概述 了曹操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以平定天 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写得坦白直率, 气势磅礴,充满豪气,表现出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

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七上历史第九课教学设计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标要求】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能力目标: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熟悉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自学课文,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学派姓名历史地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兵家孙武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材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2.走近历史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3)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

(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请你分别用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春秋》B.《尚书》 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六、中考连接1.(2010•浙江义乌)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狡释曹操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曹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

”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话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

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操教徐晃、张邵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究火而去。

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

曹操得脱。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

忽然大雨倾盆,;显透衣甲。

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

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仓,寻觅火种。

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

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

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弄陵山路。

"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

”操教走南彝陵。

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

操教前面暂歇。

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

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

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

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

众官问日:“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

如今为何又笑?”操日:“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

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

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

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说间,前军E军一齐发喊。

操大惊,弃甲上马。

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

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徳,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

许褚骑无轶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

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

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

文言文阅读训练: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违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

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结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运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付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腾》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

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令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选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更欲A受之B非欲C复D以为荣E欲F以G为外援H为万安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曹操列传》理解性默写

《曹操列传》理解性默写

《曹操列传》理解性默写
《曹操列传》是《三国志》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东汉末
年著名历史人物曹操的生平事迹和个人特点。

通过阅读《曹操列传》,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

曹操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他精于用兵,善
于运筹帷幄,能从变局中把握机会并取得胜利。

曹操也是一个善于
利用人才的统治者,他重用了许多有才华的人,使自己的势力逐渐
壮大。

在《曹操列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耐心和谨慎。

他能够
忍耐和谅解别人的过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合适的策略。

他善于分析情势,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是他能够在乱世中立于不败
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曹操列传》也反映了曹操身上的一些缺点和权力欲望。

曹操常常采取强硬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他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权力而不择手段。

这种权力欲望导致了他身边的亲信和
部下之间的猜忌和纷争。

总而言之,《曹操列传》通过对曹操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优点和缺点。

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曹操的塑造,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智慧和勇气的体现。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字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字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800字对曹操的评价: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

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

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

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

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

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

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

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

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

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

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

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

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

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

语文文学常识试题

语文文学常识试题

语文文学常识试题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此难”指什么?曹操怎样“脱此难”?请简述。

(5分)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

【答案】(1)曹操在华容道被关羽的伏兵堵截。

(1分)曹操上前求情,关羽想起曹操以前对他的许多恩义,便把马头勒回。

曹操等一齐冲将过去。

(2分)关羽想起军令状,大喝一声。

曹军皆下马哭拜;(1分)后看到张辽又动故旧之情,于是就放了他们。

(1分)【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

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小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反映了中世纪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现实,揭露了反动教会的虚伪和淫恶。

B.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斗鲨”情节中有一句:“吃吧,星鲨。

做你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一个人吧。

”表现了老头儿蔑视对手,不甘心失败的内心世界。

C.《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

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D.《鲁宾逊漂流记》是美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

讲述了英国青年鲁宾逊不安于中产阶级的安定平庸生活,三次出海经商的故事。

其中赞美劳动、颂扬人对自然斗争的描写,至今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E.《家》是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郁悒的贵族小姐梅,贤惠的长孙媳瑞钰,善良而柔中有刚的贫贱丫鬟鸣凤。

虽然她们的性格和社会地位不同,但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解读曹操之教令文
姓名:杨露露(补修)
学号:1201000822
系别: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2级
指导教师:杨娟娟
2015年6 月2日
文献综述
一、摘要
曹操在公文写作上一改两汉靡丽、骈文化的公文文风。

这在公文写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通脱的文风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读。

本文拟分析历代以来诸多学者对其成因的多角度解读并且重点从文体互参的角度对曹操文章的通脱之风进行诠释。

关键词:曹操;公文;通脱文风;文体互参
二、前言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从曹操所撰公文的角度来看,可谓当之无愧。

曹操所撰公文以教令文为主。

其教令通脱之文风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曹操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通脱大体指文章通达,不受约束,即笔下所作皆言为心声。

可以说,曹操的教令文通脱本色一扫汉末教令文浮华之风。

许多学者就其独具特色的通脱文风对世风及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过研究。

而历代以来对其教令文通脱本色之成因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

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从社会思潮文化、作家个体特征等出发进行阐释说明,对于文学自身特征的关注则相对不足。

本文试就已有对其通脱文风的多角度解读进行梳理并拟从文体互参的角度对曹操文章的通脱之风进行诠释。

以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照。

三、主体
1、文化思潮和士人精神风貌变革角度
鲁迅在《鲁迅全集·而已集》中说,曹操提倡通脱是为了矫正汉末“清流”的固执,“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而曹操“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再如周勋初先生在《周勋初文集·文史探微》中提出“曹氏集团中人……不再重视那些烦琐无用的经学儒术,而是竞相写作抒写胸怀的文学作品”,曹操的“诗作也开启了一代新风……与两汉士大夫衿重虚矫的习气多么不同”。

梁祖苹在《简论曹操的散文》中提出“曹操的散文表达了对东汉以来社会的弊端进行改革的思想”。

钱钰玫在《论曹操公文的写作特色和成就》中指出“曹操治国安民的志向和他卓越的政见在他的公文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类观点都揭示了通脱之风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

2、曹操军事统帅地位及军事思想的角度
熊礼汇在《先唐散文艺术论》上册中就指出,通脱之风与“曹操位尊,告语对象多为子弟和部属有关”,“与他戎马倥偬,无暇修饰文字、详言其事有关,与他尚法术、性格刚强有关”。

再如李剑锋在《军旅生活和军事思想对曹操诗文的影响———兼论建安诗风和士风变化的军事原因》中从军事思想的角度对通脱之风的解释,认为曹操军事思想中非常有特点的是因任自然形势、灵活机动地争取
战争胜利的思想。

当然也就影响了他的政令散文,使他的散文思想新颖大胆,敢于冲破旧思想和礼教道德的束缚,在形式上就是显得洒脱随便,不受传统拘束。

王俊杰在《兵家浸染对曹操文风的影响》中说“曹操军旅生涯对其文风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战争的破坏性成就‘改造文章的祖师’,军事统帅地位导致文风通脱,用兵无常势促就行文奇诡,军中持法促成清峻文风,军事教令实际功用促使文风尚用、尚质、尚简”徐莹在《军旅生涯对曹操文风的影响》中也详细阐明了军家身份以及曹操一生的军旅生涯对其文风的极大影响。

这些观点注意到了曹操军事家的身份,是较为新颖也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3、文学自身特征角度
芦春艳在《曹操文章通脱之风的文体互参解读》中十分详细的从诗文互参角度阐述了曹操通脱之文的一个关键成因。

她认为,曹操诗、文在叙述方面也呈现出通脱之风。

“叙事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创作中服务于文章的主要观点。

曹操的创作很好地利用了叙述的这一功能。

他筛选了有利于自己情感、观点表达的重要事件及关键情节。

简练、直接地表述观点或抒发情感。

使文章观点显得更加鲜明、合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学者认为,曹操乐府诗多用宽韵,这是建安文学文化上的洒脱、奔放在曹操诗歌中的表现。

这虽未直接论及曹操文章的通脱之风,但却提供了从文章形式入手解释通脱之风的思路。

总之,从文体互参的角度看,曹操散文创作的思路对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集中表现为诗与文中显示出的重表意特征。

曹操的诗、文并不执着于用典修辞精练、博雅的文学功用,在叙述时还表现出主客观表达方式之间的不平衡。

突破形式限制,完成表意目标是曹操的写作宗旨,其文章的通脱之风也因此产生。

像这一类从文学自身角度入手解释通脱文风成因的观点十分新颖,但这类研究资料相对来说也比较欠缺。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历代以来诸多史家学者对其文章通脱本色成因的多角度解读的研究成果。

从社会思潮文化、作家个体特征以及文学自身特征出发等角度进行阐释说明。

现有的大部分研究资料集中于从社会思潮以及作家个体特征的角度。

忽视了文学自身特征对曹操通脱文风的重要影响力。

因此本文将重点从这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有助于加强对一代枭雄曹操的了解及其通脱文风的深入解读。

笔者希望本论文可以借此弥补这一方面的研究欠缺,以丰富并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五、参考文献
[1]顾震.曹操公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2]胡元德. 古代公文风格简论[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12:63-66+2.
[3]刘晓阳.曹操散文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刘腊梅.论曹操教令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104-108.
[5]陆惠解. 曹操所撰教令之特色[J]. 秘书,1994,02:42-43.
[6]梁祖苹. 简论曹操的散文[J]. 宁夏社会科学,1999,03:76-79.
[7]芦春艳. 曹操文章通脱之风的文体互参解读[J]. 中国文化研究,2015,01:120-127.
[8]王永平. 论曹操之“通脱”及其对世风的影响[J]. 南都学坛,1999,04:1-5.
[9]王海青. 鲁迅论“三曹”[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92-95.
[10]李剑锋. 军旅生活和军事思想对曹操诗文的影响——兼论建安诗风和士风变化的军事原因[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10-113.
[11]马晓超.曹操公文特点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
[12]潘景岩.曹操“令”体文研究[D].延边大学,2010.
[13]潘景岩. 风清骨峻通脱无束——曹操“令”体文的特点[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1:62-64.
[14]钱钰玫.论曹操公文写作的历史贡献[D].广西师范学院,2011.
[15]施建军. 建安文学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
[16]吴婉霞.曹操公文的艺术特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97-98.
[17]王鹏廷.建安七子述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8]王巍.曹操的文艺思想与文艺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24-29.
[19]王俊杰. 兵家浸染对曹操文风的影响[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97-99.
[20]王永平. 论曹操家族门风及其影响[J]. 学术月刊,2005,10:71-79.
[21]许善述.曹操文章的艺术特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01:77-80+95.
[22]徐莹,白晓东. 军旅生涯对曹操文风的影响[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Z1:163-165. 社会科学版),2003,03:24-29.
[23]徐琼.通脱自然风骨兼备——简析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艺术特色[J].应用写作,2000,04:47-48.
[24]张亚新.曹操散文的艺术特色[J].求索,1983,05:65-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