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曹操教令文通脱本色之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解读曹操之教令文

姓名:杨露露(补修)

学号:1201000822

系别: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2级

指导教师:杨娟娟

2015年6 月2日

文献综述

一、摘要

曹操在公文写作上一改两汉靡丽、骈文化的公文文风。这在公文写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通脱的文风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读。本文拟分析历代以来诸多学者对其成因的多角度解读并且重点从文体互参的角度对曹操文章的通脱之风进行诠释。

关键词:曹操;公文;通脱文风;文体互参

二、前言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从曹操所撰公文的角度来看,可谓当之无愧。曹操所撰公文以教令文为主。其教令通脱之文风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曹操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通脱大体指文章通达,不受约束,即笔下所作皆言为心声。可以说,曹操的教令文通脱本色一扫汉末教令文浮华之风。许多学者就其独具特色的通脱文风对世风及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过研究。而历代以来对其教令文通脱本色之成因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

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从社会思潮文化、作家个体特征等出发进行阐释说明,对于文学自身特征的关注则相对不足。本文试就已有对其通脱文风的多角度解读进行梳理并拟从文体互参的角度对曹操文章的通脱之风进行诠释。以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照。

三、主体

1、文化思潮和士人精神风貌变革角度

鲁迅在《鲁迅全集·而已集》中说,曹操提倡通脱是为了矫正汉末“清流”的固执,“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而曹操“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再如周勋初先生在《周勋初文集·文史探微》中提出“曹氏集团中人……不再重视那些烦琐无用的经学儒术,而是竞相写作抒写胸怀的文学作品”,曹操的“诗作也开启了一代新风……与两汉士大夫衿重虚矫的习气多么不同”。

梁祖苹在《简论曹操的散文》中提出“曹操的散文表达了对东汉以来社会的弊端进行改革的思想”。钱钰玫在《论曹操公文的写作特色和成就》中指出“曹操治国安民的志向和他卓越的政见在他的公文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类观点都揭示了通脱之风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

2、曹操军事统帅地位及军事思想的角度

熊礼汇在《先唐散文艺术论》上册中就指出,通脱之风与“曹操位尊,告语对象多为子弟和部属有关”,“与他戎马倥偬,无暇修饰文字、详言其事有关,与他尚法术、性格刚强有关”。再如李剑锋在《军旅生活和军事思想对曹操诗文的影响———兼论建安诗风和士风变化的军事原因》中从军事思想的角度对通脱之风的解释,认为曹操军事思想中非常有特点的是因任自然形势、灵活机动地争取

战争胜利的思想。当然也就影响了他的政令散文,使他的散文思想新颖大胆,敢于冲破旧思想和礼教道德的束缚,在形式上就是显得洒脱随便,不受传统拘束。

王俊杰在《兵家浸染对曹操文风的影响》中说“曹操军旅生涯对其文风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战争的破坏性成就‘改造文章的祖师’,军事统帅地位导致文风通脱,用兵无常势促就行文奇诡,军中持法促成清峻文风,军事教令实际功用促使文风尚用、尚质、尚简”徐莹在《军旅生涯对曹操文风的影响》中也详细阐明了军家身份以及曹操一生的军旅生涯对其文风的极大影响。这些观点注意到了曹操军事家的身份,是较为新颖也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3、文学自身特征角度

芦春艳在《曹操文章通脱之风的文体互参解读》中十分详细的从诗文互参角度阐述了曹操通脱之文的一个关键成因。她认为,曹操诗、文在叙述方面也呈现出通脱之风。“叙事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创作中服务于文章的主要观点。曹操的创作很好地利用了叙述的这一功能。他筛选了有利于自己情感、观点表达的重要事件及关键情节。简练、直接地表述观点或抒发情感。使文章观点显得更加鲜明、合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学者认为,曹操乐府诗多用宽韵,这是建安文学文化上的洒脱、奔放在曹操诗歌中的表现。这虽未直接论及曹操文章的通脱之风,但却提供了从文章形式入手解释通脱之风的思路。

总之,从文体互参的角度看,曹操散文创作的思路对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集中表现为诗与文中显示出的重表意特征。曹操的诗、文并不执着于用典修辞精练、博雅的文学功用,在叙述时还表现出主客观表达方式之间的不平衡。突破形式限制,完成表意目标是曹操的写作宗旨,其文章的通脱之风也因此产生。像这一类从文学自身角度入手解释通脱文风成因的观点十分新颖,但这类研究资料相对来说也比较欠缺。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历代以来诸多史家学者对其文章通脱本色成因的多角度解读的研究成果。从社会思潮文化、作家个体特征以及文学自身特征出发等角度进行阐释说明。现有的大部分研究资料集中于从社会思潮以及作家个体特征的角度。忽视了文学自身特征对曹操通脱文风的重要影响力。因此本文将重点从这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加强对一代枭雄曹操的了解及其通脱文风的深入解读。笔者希望本论文可以借此弥补这一方面的研究欠缺,以丰富并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五、参考文献

[1]顾震.曹操公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2]胡元德. 古代公文风格简论[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12:63-66+2.

[3]刘晓阳.曹操散文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刘腊梅.论曹操教令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104-108.

[5]陆惠解. 曹操所撰教令之特色[J]. 秘书,1994,02:42-43.

[6]梁祖苹. 简论曹操的散文[J]. 宁夏社会科学,1999,03:76-79.

[7]芦春艳. 曹操文章通脱之风的文体互参解读[J]. 中国文化研究,2015,01:120-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