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核医学期末复习总结重点(1)(1).docx

合集下载

中国医科大学核医学期末复习重点(1)(1)(1)

中国医科大学核医学期末复习重点(1)(1)(1)

核医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核医学概述1.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研究的学科。

在内容上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第二章核物理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6.放射性核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分为α,β,γ三种类型7.α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α粒子的衰变类型。

每次衰变,母核失去2个质子和2个中子,即为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8.β衰变:主要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1)β-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电子的衰变类型(2)β+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正电子的衰变类型(3)电子俘获EC:指的是原子核吸收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从而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和中微子的衰变类型。

9.γ衰变:指的是激发态的院子核放出γ光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或者低能状态的衰变类型。

有三种基本方式为γ辐射,内转换和电子对内转换。

10.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在自然衰变的过程中,所有的原子数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物理性质。

11.生物半衰期:是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2.有效半衰期: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因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的双重作用,在体内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核医学: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相同,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为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生物半衰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时间。

放射性活度: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的原理:通过化学方式,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与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分子连接而成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参加相应生物活动,同时发出正电子射线,湮灭后形成的能量相同(511keV)方向相反的两个γ光子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放射性药物的特点:具有放射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计量单位和使用量,脱标及辐射自分解光子量范围100~250keV最为理想,目前使用较多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方式是β-衰变组织内的射程在纳米水平,在这样短的射程内释放所有能量,其生物学特性接近于高LET射线,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不能太短,也不宜过长,以数小时或数天比较理想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辐射防护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放射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设置屏蔽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方法特点:1.灵敏度高2.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与定位的相对研究相结合 5.缺点与局限性方法学原理:1.合成代谢:根据甲状腺内131I分布的影像可判断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特异性结合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到达高峰且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局部显像:仅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显像全身显像:利用放射性探测器沿体表做匀速移动,从头至足依序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将它们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影像平面显像:将放射性显像装置的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的一定位置采集某脏器的放射性影像断层显像: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放射性探测装置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像数据,再由计算机重建成为各种断层影像的显像方法。

(完整版)核医学重点

(完整版)核医学重点

核医学第一章1。

放射性核素:是一类原子核能自发的,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变成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2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3元素: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化学性质都相同的同一类原子.4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核素。

5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同位素。

6同质异能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7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

8激发:原子的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脱离原子,而只能从内层轨道跳到外层轨道,是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的作用。

9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自为0。

511MeV的y光子而自身消失的现象。

10光电效应:y光子和原子中的内层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成为自由光子的过程。

11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y光子与原子核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而y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2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3放射性核素的特点是什么?放射性核素具有核衰变和物理半衰期两个特点。

(1)核衰变是指不稳定的核素自发放出射线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包括a,B+,B—,y衰变。

(2)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4核衰变的方式?a衰变:不稳定原子核放出a粒子(即一个氦核)转变成另一个核素的过程。

每次衰变母核便失去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B+衰变:指放射性核素放出B+的衰变。

每次衰变时核中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及一个中微子。

B—衰变:指放射性核素放出B-的衰变。

核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核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核素: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3.全身骨显像:是指给患者注射显像剂一定时间后,利用核医学显像设备(如γ相机,SPECT)的探测器沿患者体表做匀速运动,从头至足(或从足至头)依次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显像剂分布信息,组成一幅完整的前位和后位的全身骨骼系统影像4.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

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

5.代谢性骨病:是指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综合症,畸形性骨炎等。

通常弥漫性累及全身骨骼,并伴有血清甲状腺旁激素的升高以及骨转换率的增高。

6.甲状腺静态显像:口服放射性碘后,通过观察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分布,可判别甲状腺病变,即甲状腺静态显像。

7.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品。

8.放射性核素纯度:放射性核素纯度是指放射性药品中所要求的放射性核素其活度占样品放射性总活度的百分比。

9.肾图:静脉注射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外应用肾图仪连续记录双肾的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以反应双肾血流灌注、肾实质功能及尿液排泄的的生理过程,称为肾图10.小肾图:双侧对比,一侧肾图正常,而另一侧肾图幅度明显减低,峰值差>30%,但曲线形态保持正常,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一侧肾脏发育不良。

11.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与物理衰变共同作用而致在生物体内放射性活性降低到一半所需的时间。

12放射性活度: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核医学重点知识整理

核医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我国核医学分为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

核素(nuclide):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同位素(isotope):是表示核素间相互关系的名称,凡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或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极为稳定而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变化或者变化的几率极小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变化,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核衰变(nuclear decay):放射性核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核衰变实质上就是放射性核素趋于稳定的过程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

α粒子的电离能力极强,故重点防护内照射。

β-粒子的射程较短,穿透力较弱,而电离能力较强,因此不能用来作显像,但可用作核素内照射治疗。

γ衰变(γdecay):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发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也称为γ跃迁。

γ衰变只是能量状态改变,γ射线的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

电子俘获衰变:一个质子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

电子俘获时,因核外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电子跃迁到内层去补充,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跃迁中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称其为特征x射线,若不放出特征x射线,而把多余的能量传给更外层的电子,使其成为自由电子放出,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ation)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除发射γ射线外也可将多余的能量直接传给核外电子(主要是K层电子),使轨道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后脱离轨道成为自由电子,此过程称为内转换,这种自由电子叫做内转换电子衰变公式:Nt=No e衰变常数: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核在单位时间内自发衰变的几率它反映该核素衰变的速度和特性;λ值大衰变快,小则衰变慢,不受任何影响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λ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即单位时间的核衰变次数;A=dN/dt放射性活度是指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每秒衰变的原子数,目前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为贝克(Bq),也就是每秒有一个原子衰变,一克的镭放射性活度有3.7×1010Bq。

核医学复习重点归纳

核医学复习重点归纳

临床核医学: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影像核医学:一门研究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诊断疾病并探索其机理与相关技术理论的学科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放射性药品: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标记其药品。

在我国获得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放射性药物称为放射性药品,分为放射性诊断性药品和放射性治疗性药品同质异能素: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能级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早期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内2h内进行的显像延迟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内2h后进行的显像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准确度:指测定值与已知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称为准确度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并处于同一能级的原子当量剂量:按辐射的质加权后的某一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称为当量剂量电离: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变成离子对过程称为电离体外分析:是指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以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共同的生物学基础,以结合反应动力学规律为共同的方法学为基础,并以放射测量技术为共同的定量手段,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超微定量分析的总称放射性核纯度:放射性药品中所要求的放射性核素其活度占样品放射性总活度百分比核医学显像:将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体内,实现脏器、组织、病变的功能性显像方法炎症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显示局部这种损伤和对损伤的复杂反应情况的方法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素称为放射性活度照射量:是直接量度辐射场强度的一种物理量称为照射量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生物靶区:由一系列生物学信息决定的解剖学靶区内不同生物学表现的区域,这些区域均可通过影像技术来显示称为生物靶区比活度:单位质量物质的放射性活度称为比活度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所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称为吸收剂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四时相骨显像:三时骨显像加上一次24小时静态骨显像闪烁现象:一些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骼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病灶部位的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但患者的临床表现则有明显好转。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以下是根据老师给的重点总结的,内容有点多,有些遗漏的请同学们告知我,我会再补充上去的。

考试题型是选择题单选50分,多选20分(每题1分),简答题3道30分。

简答题老师说从各论出,重点放在显像原理和应用方面,老师不愿透露具体哪几章出题。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老师都没给重点,我下面就没总结了,我觉得这三章挺重要的,大家根据老师上课重点和课件复习吧。

还有就是李贵平老师最后几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吧。

第一章总论核医学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

核医学三要素:研究对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一、核物理基础(一)基本概念: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变化,同时从核内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具有放射性和放出射线)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

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质量数相同,能量不同,如99mTc和99Tc)(二)核衰变类型四种类型五种形式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释放。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

β衰变后,原子序数可增加或减少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EC)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γ衰变后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只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随时间发生衰变,衰变是按指数规律发生的。

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呈指数规律递减。

核医学复习重点

核医学复习重点

一、前三章:1、基本概念:①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②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③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④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⑤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⑥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⑦SPECT: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⑧PET: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⑨小PET:即经济型PET,也叫SPECT_PET_CT,是对SPECT进行稍加工后,使其可行使PET 的功能。

⑩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⑾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⑿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2、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加速器生产、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

3、核衰变的类型和用途:①α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α射线的衰变,射程短,穿透力弱,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因此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有潜在优势;②β衰变:指原子核释放出β射线的衰变,穿透力弱,可用于治疗;③正电子衰变: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β+射线)的衰变,可用于PET显像;④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可能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因此可用于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和放射性核素治疗;⑤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γ光子的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穿透力强,电离作用小,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

核医学 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核医学 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第一张绪论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

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

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

指数衰减规律e-λtN = N(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N0: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

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

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第一章核物理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3、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4、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5、同位素(isotope)——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6、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7、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8、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9、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10、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11、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2、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γ光子与介质原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而发射出来,而整个光子被吸收消失。

r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哪些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13、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核医学应用越来越广泛。

核医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医学领域,它不同于其他医学科目,使用的主要是放射性核素技术和核物理技术。

本文将对核医学知识点进行笔记复习整理,让读者更直观地掌握核医学知识。

1. 核医学基本知识核医学是通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医疗方式。

核医学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可以用各种成像技术进行定量和定位,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核医学具有较高的生物学等效性。

放射性核素可以被身体吸收,利用放射性相互作用,植入到体内的精确位置,起到精确的定位和治疗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核素有28种,其中放射性浓缩剂、伽马光谱仪、计算机处理和图像分析成为核医学影像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 核医学影像学技术核医学影像学技术主要分为伽马相机等诊断影像学和内照射等治疗影像学两部分。

伽马相机是核医学最为基础的诊断影像学设备。

通过伽马相机和放射性核素手段,可以对身体内部的病变进行诊断。

一条伽马相机会对应一个放射性核素,因此不同的伽马相机能看到不同的肿瘤和内部病理变化。

内照射治疗是核医学影像学技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内照射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找到肿瘤细胞区域,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内照射可通过植入核素、口服核素和静脉注射模式进行,植入核素最常被使用,且效果较佳。

3. 核医学应用范围核医学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1) 乳腺癌检测:常用探针是标记放射性核素的集合体,它们被注射到体内,然后通过伽马相机扫描整个身体,以发现分布在放射性核素内的信号。

2) 神经系统疾病:可使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进行检查,可检查痴呆,脑缺血,脑炎等疾病。

3) 心力衰竭:除了使用SPECT检查器检测血流量以外,还可以使用PET检查器检测心肌代谢及运动的情况。

PET检查器获得的影像图像更为清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子水平的代表性评价更好。

4)癌症治疗:经经典的使用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植入探针或植入细胞进行乳腺癌等癌症治疗。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复习整理

一、核医学基础核医学使用的射线为核射线,包括α、β-、β+、γ四种;而放射科使用的射线为X射线。

A、原子结构核素(nuclide):具有特定的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态,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测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及核子数而核能态不同的核素为同质异能素。

B、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不稳定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衰变(radiation)/核衰变(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射线,并转变成新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β―衰变(β―decay):因核内中子数过多,中子、质子数不平衡,由中子转化为质子的同时由核内放射出β―射线的过程,核素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增加1。

β+衰变(β+decay):因核内质子数过多,质子、中子数目不平衡,由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由核内放射出β+射线的过程,核素的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

γ衰变(γdecay):是一种能量跃迁。

激发态的原子核以放出γ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而跃迁到较低能量级的过程称γ衰变,也称γ跃迁。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活度(activity):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单位时间为“秒”。

其单位为贝可(Bq),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一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即1Bq=1/s。

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在单一的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其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物理半衰期,简称半衰期(T1/2)。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某生物系统中某单一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由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而使放射性活度减少至原有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 c)。

C、射线与物质的作用电离(ionization):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同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原子失去轨道电子而形成自由电子(负离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电离。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资料

第一章核物理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3、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4、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5、同位素(isotope)——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6、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7、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8、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9、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10、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11、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2、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γ光子与介质原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而发射出来,而整个光子被吸收消失。

r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哪些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13、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1. 核医学的基本原理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子数或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不稳定,会发出粒子或电磁辐射进行衰变,这种衰变过程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征。

核医学主要有三种应用方式:核医学诊断、核医学治疗和分子影像学。

核医学诊断主要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特点,来观察生物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核医学治疗则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作用,直接破坏肿瘤细胞或者调节机体的生理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分子影像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来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2. 核医学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碘-131、钴-60、钴-57、镉-109等。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碘-131广泛用于甲状腺诊断和治疗。

在甲状腺诊断中,碘-131被甲状腺摄取,通过放射性衰变产生γ射线,从而实现对甲状腺功能和结构的评估;在甲状腺治疗中,碘-131被甲状腺直接摄取,在体内发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钴-60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源,广泛用于放射治疗、癌症治疗等。

钴-57可用于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

镉-109可用于骨矿物质密度测定,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3. 核医学的临床应用核医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核医学可以通过肿瘤的代谢活性和血液灌注情况等特征,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例如,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CT)可以实现对肿瘤的精准定位和评估,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2)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核医学可以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脏功能评价等技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核医学复习重点

核医学复习重点

核医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

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

常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

2.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3.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显像剂分布高于正常组织的异常影像(稀疏或缺损)“热区”显像,如急性心梗病灶、骨骼病灶。

4.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动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5.同位素:同一元素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

6.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

7.填空题:1.甲状腺结节类型分为温结节,热结节,凉结节,冷结节。

2.脑血流灌注显像(rCBF)的显像剂特点:99mTC-ECD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带电荷,脂溶性高,通过血脑屏障。

3.心肌灌注显像剂分为:静息显像,负荷显像。

4.肾静态显像显像剂:99mTC-DMSA;肾动态显像显像剂:肾小球滤过型--99mTC-DTPA(首选),肾小管分泌型--131I-OIH(经典)。

5.肝脏主要显像方法有:肝胶体显像、肝血池显像、血流灌注显像。

6.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适用于肿瘤病人,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7. 核医学中国际制单位:Bq(贝克)惯用单位:Ci(居里)8.脑血流灌注显像适用于癫痫,TIA等疾病的诊断。

9.癫痫发作期显像表现:稀疏。

发作间期:增强。

简答题:1.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诊断肺栓塞时影像特点:肺栓塞早期即可出现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结果不匹配,即出现局部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

2.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99mTC-MDP;原理:把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沉积在骨骼内。

在体外用SRECT 探测核素所发射的射线,从而使骨骼显像。

核医学总复习(1)

核医学总复习(1)

1.核医学定义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特点:“分子、靶向”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显像诊断、靶向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靶向、灵敏特点进行医学研究。

2、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及核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元素(共108种)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但能态不同→同质异能素质子数、中子数及能态均相同→核素同一种元素可包括若干种核素,目前已知的核素有2300多种,分别属于108种元素。

3.稳定性核素与放射性核素的基本概念。

稳定性核素(非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稳定不变状态,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和能级的变化。

目前仅发现274种。

放射性核素(不稳定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4.核衰变及α衰变、β—衰变、γ衰变的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能自发地、不断地发生衰变,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核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发射出1个α粒子[氦核(42He)]并转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β-衰变(负电子衰变)是指核衰变时放射出β-粒子(即负电子),其实质是原子核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

γ衰变是指原子核从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较低能态跃迁,并发射γ光子的过程,仅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故又称为同质异能跃迁。

5.物理、生物、有效半衰期的定义。

物理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或放射性活度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半衰期(T 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衰期(T e f f):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由于从体内排出(T b)和物理衰变(T1/2)两个因素,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6、带电粒子、γ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带电粒子(α、β—粒子)与物质的作用:1.电离与激发作用2.散射作用3.韧致辐射4.湮没辐射5.吸收作用(多选)γ光子与物质的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7、电离作用、激发作用和光电效应的定义①电离作用:射线有足够大的能量,使电子脱离原子核而成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核医学概述1.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研究的学科。

在内容上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第二章核物理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I.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1和1271;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6.放射性核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rfl 丁•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口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分为a, P,丫三种类型7.a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a粒子的衰变类型。

每次衰变,母核失去2个质子和2个中子,即为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8.B衰变:主要包括b •衰变,B+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1)P •衰变:指的是原子核屮放射出一个电子的哀变类型⑵P +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正电子的衰变类型(3)电子俘获EC:指的是原子核吸收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从而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屮子和中微子的衰变类型。

9・丫衰变:指的是激发态的院子核放出丫光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或者低能状态的衰变类型。

有三种基本方式为Y辐射,内转换和电子对内转换。

10.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在自然衰变的过程中,所有的原子数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I'可, 是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物理性质。

II.生物半衰期:是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原來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2.有效半衰期: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因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的双重作用,在体内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3.放射性活度:表示单位吋间内发生的核衰变的次数。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是Bq,定义为每秒发生一次核衰变。

10=3.7X10的10次方Bq。

二.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带电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1)电离:是具有足够能量的带电粒子与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发生碰撞引起的。

原子内的轨道电子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是的轨道屮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脱离原子,造成原子的电离, 形成正负离子对(2)激发:是指原子内的轨道电子从入射的带电粒子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电离,只能使低能级的轨道电子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上去,是的整个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的过程。

(3)轲致辐射:高速带电粒子在原子库伦场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带电粒子的部分动能转变为联系能谱的电磁辐射,这种辐射为轲致辐射。

(4)散射:人设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屮原子核库仑场作用而改变速度和运动方向,但不辐射光子,也不激发原子核的过程。

(5)湮没辐射是指一个粒子与其反粒子发生碰撞吋,其质量可能转化为Y辐射的能量的过程(6)切伦科夫辐射:当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介质中以大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运行时,带电粒子的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2.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效应(3)电子对效应第三章核医学仪器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s)是指药物的本身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丁•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特殊药物。

试述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考过)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被引入人体后,以菲特异、相对特异或特异性方式,通过弥散、选择性摄収或排泌、细胞吞噬或拦截、代谢、生物区分布等方式,浓聚于正常系统、脏器或组织内,或浓聚于病变脏器或组织内,在体外采用核医学显像装置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的Y射线, 可在一定时相内显示人体某一系统、脏器和组织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达到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定期的诊断目的。

第五章放射辐射生物学和防护1.吸收剂量:定义为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单位为GY。

戈瑞,1GY 表示一千克受涉嫌照射物质吸收射线能量为1焦耳。

2.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稈度与所受计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一般是在短期内接受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3.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计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主要是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4•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2)个人剂量和危险度限制(3)放射防护的最优化5 •外放射防护的一般措施(1)时间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积累剂量是虽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

(2)距离防护:距离增大一倍,照射量率就减小为原来的1/4(3)屏蔽防护:在人和放射性物质之I'可设置屏蔽以吸收射线的能量。

分为两类,一类为高原子序数的金属材料如铅铁鹄,另一类为低分子序数的通用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砖,土。

(4)公众的防护:对于非接受诊疗的个人在患者治疗期间所受的照射不能超过5msv.第八章核医学诊断概论1•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核医学显像也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将放射性核素或者其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基于核素示踪原理,釆用核医学成像设备(如Y相机,SPECT,PET)探测机体内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状态,实现组织,脏器及病变的功能代谢显像方法。

用于核医学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分为单光子核素和正电子核素,根据使用核素的类型不同分为单光子显像(99mTc 1311设备SPECT)和正电子显像(18F设备PET)o2•显像剂聚集的机制(1)细胞选择性摄取分为合成代谢1311,特价物质代谢产物和异物99mTc(2)特异性结合(3)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99mTc-MDP骨显像(4)微血管栓塞99mTc-MAA肺显影(5)通道,灌注和生物区分布3•核医学显像的类型和主要特点(1)单光子显像和正电子显像(2)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静态显像:将显像剂引入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当显像剂在体内达到平衡后进行图像采集的一种显像方式动态显像:在注射显像剂的同时进行的一种连续,动态的数据采集方法,获得连续,动态的图像序列,可以观察显像剂在体内的时I'可和空I'可变化,评价在体内的分布过程(3)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3)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4)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早期显像:显像剂引入机体后在组织脏器摄取的5-30分钟进行的图像釆集延迟显像:是指在早期显像后经过一-定吋问间隔进行的显像检查,一般选在早期显像后的1.5-2.0小时。

通过与早期显像进行比较,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5)阳性显像和阴性显像阳性显像:病变组织对显像剂的摄取虽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使得病灶部位的放射性分布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也称为“热区”显像如脑胶质瘤11C-蛋氨酸pet显像,骨转移瘤99mTc-MDP 显像阴性显像:病变组织对显像剂的摄収量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组织,使得病灶部位显示放射性分布减低或者缺损的影像,又称为“冷区”显像,如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肝脏胶体显像。

(6)静息显像和负荷显像静息显像:受检者在静息状态下,引入显像剂或者进行图像采集的显像方法,如静息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负荷显像:受检者在负荷状态下,引入显像剂或者进行图像采集的显像方法,在心肌显像中最常用,如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7)门控显像(8)图像融合第九章神经系统一.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和原理(考过)99mTc-ECD (双半胱乙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剂。

它具有如下特点(1)为脂溶性高,电中性和分子量小的化合物(2)静脉注射后,依靠单向被动扩散等途径穿透血脑屏障,其入脑量与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呈正相关。

摄取高峰一般在注射后1分钟(3)进入脑实质后迅速失去脂溶性和电中性,变为带电荷的亲水性化合物,使其较长时间停留在脑内(4)对脑和全身的内照射剂量低,安全性好(5)脑组织具有正常功能是摄取显像剂的重要基础,常规在给药后5-15分钟进行SPECT扫描。

99mTc-HMPAO (六甲基丙烯胺肪),123I-IMP (异丙基安非它明)也可用于脑血流显像二.正常显像的特征1.脑代谢和脑血量影像的匹配性2.显像剂的生理性分布增高区和减弱区皮质明显高于白质3.各层结构左右两侧对称性4.脑代谢,脑血流半定量和定量测定的止常值三.异常影像的基本特征(1)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2)局限性放射性浓聚或升高;(名解)(3)交叉失联络(crossed diaschisis)现象,也称为远隔功能抑制,远隔效应或者失联络现象。

表现为一侧大脑皮质局部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的同时对侧大脑或小脑放射性分布也明显减低;是某些脑部病变(脑梗死,脑肿瘤放疗后,癫痫等)的一种特殊表现(名解)(4)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现象;脑梗死时,梗死周围可出现放射性异常增高的区域,脑缺血后缺血性血管扩张和血管反应性增强引起脑血流灌注升高可能是其原因。

(5)白质区扩大;(6)中间结构移位;(7)全脑缩小、皮质变薄,白质和脑室扩大;(8)脑内放射性分布紊乱。

四.脑梗死时,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可以见到那些特征性表现1 •盗血现象:在放射性缺损区域周围存在一部分放射性分布减低区,是由于梗死缺血局部的脑组织向周边临近的血管盗血。

2•病变范围大于X・CT或MRI,较早期发现病变3・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梗塞血管再通,周边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再生4.远隔效应(remote effect, diaschisis)五.脑肿瘤:多不聚集显像剂,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I型仅有辐射坏死和组织水肿,表现为屮度或者明显的片状显像剂摄取减低。

II型为肿瘤复发与辐射坏死,组织水肿并存。

表现为片状显像剂分布减低区中间结节性,包快或者不规则形,环状或者半环状的轻度或者明显显像剂摄取增高灶。

六.脑脊液循环显像的显像剂和原理将无菌,五毒,无热源,对脑膜无刺激,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显像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它可以随脑脊液循环,再用SPECT跟踪并加以显示,便可得到各脑池的显像,称为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

常用的显像剂为99mTc-DTPA第十章心血管系统一.心肌灌注显像的显像剂和原理(考过)原理:静脉注射心肌灌注显像剂,或通过心肌细胞膜钠■钾・ATP酶主动转运,如201TI,或通过单纯的跨膜弥散,如99mTc-MIBI,被正常心肌细胞摄取。

局部心肌细胞摄取显像剂的多少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呈正比,通过显像观察局部心肌放射性分布和运动的变化,可对心肌的血流、功能、室壁运动、活力等进行评价。

SPECT 201TI(轮)99mTc-MIBI (甲氧基异丁基异月青)99mTc-tetrofosmin 99mTc-teboroxime PET 13N-NH3 15O-h2O二.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诊断放射性分布降低和缺损静息负荷延迟介入心肌缺血(・)或(+)(+) (+)(-) (+)(-)心肌梗死(+)(+) (+) (+)三.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1.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诊断2.评价左室重构3 •冠心病预后的估测4.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的评价5.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术的病例选择和疗效评价&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7.心肌病的鉴别诊断8•心肌炎的诊断四.心肌灌注显像的异常表现(1)显像剂分布稀疏或者缺损,提示心肌缺血或者心梗(2)负荷和静息显像图像对比,显像剂分布固定性异常(两次显像存在同等程度的显像剂粉笔稀疏或者缺损)或者可逆性异常(静息显像的显像剂分布不比运动显像增加)(3)运动显像左心室一过性增大,提示冠脉多支病变或者严重的心肌缺血(4)当右心室负荷加重时,静息显像右心室心肌清晰可见(5)201TI显像时,肺摄取显像剂增加,提示心功能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