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修订解析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修订解析1. 修订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2024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 修订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目标修订后的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训练外,还加入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从原来的“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拓展到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健康意识和综合素质”。
2.2 课程结构2024年版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体能训练、运动技能、健康教育等内容,选修课则包括各种运动项目、体育艺术、户外探险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3 课程内容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许多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项目。
例如,在运动技能方面,除了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外,还加入了电子竞技、攀岩、瑜伽等时尚的运动项目。
在健康教育方面,新增了心理健康、网络安全等内容。
2.4 教学方法2024年版课程标准强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引入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现代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2.5 评价体系修订后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3. 修订的意义2024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修订,对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69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完整版)(最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012(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公司代理发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北师大出版社独家出版,同时配套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丛书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及教学和评价建议。
2001年,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目前,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并交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
书名印张定价书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5.259.00978-7-303-13317-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1.518.00978-7-303-13324-6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711.50978-7-303-13336-9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5.759.60978-7-303-13328-4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1.753.60978-7-303-13320-8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24.00978-7-303-13315-4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1.753.60978-7-303-13327-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8.514.00978-7-303-13310-9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47.00978-7-303-13314-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4.257.50978-7-303-13313-0书名印张定价书号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4 7.00 978-7-303-13305-5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5.75 9.60 978-7-303-13335-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3.25 6.00 978-7-303-13326-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25 4.50 978-7-303-13319-2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3.25 6.00 978-7-303-13334-5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4 7.00 978-7-303-13318-5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2.5 4.80 978-7-303-13316-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2.5 4.80 978-7-303-13332-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4.257.50978-7-303-13307-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丛书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指导,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丛书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世纪十年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解读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从实验稿的研制、实验,到实验稿的修订全过程所坚持的改革理念,取得的显著成就。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得原则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得正确方向2。
坚持《课程标准》就是指导性文件而不就是指令性文件得思想3。
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得说明(3)除对四个方面得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得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就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就是在每一个具体得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得评价要点与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与评价、(4)在对“体能”得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得衔接、(5)考虑健康教育得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方面得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与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得必修课程。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得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得意识与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与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得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二)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根据可评价得原则设置可操作与可观测得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得达成与学习评价得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得、可观察得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得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得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与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得体育态度、心理品质与社会行为、(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得要求保证课程内容得可选择性(五)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得学习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得学习,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学习与锻炼;3体验运动得乐趣与成功,形成体育锻炼得意识与习惯;4具有良好得心理品质、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5形成健康得生活方式与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得人生态度。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1. 引言本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实施本标准,学生将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并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培养运动技能,提高运动素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应用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2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理解体育运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 过程与方法:培养运动兴趣,发展运动能力,学会运动方法,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3. 课程内容3.1 运动技能- 基础技能:跑、跳、投、传、接、挡等基本运动技能。
- 专项技能: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
3.2 体育知识- 体育保健知识:运动生理、运动卫生、运动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 体育运动知识:各类体育运动的历史、规则、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3 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如晨跑、健身操、瑜伽等。
- 竞技比赛: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竞技比赛,如校运会、联赛等。
4. 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模仿、实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评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技能掌握等。
-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如技能水平、知识掌握、综合运用能力等。
-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能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1年10月25日颁布的一项教育用标准,旨在规范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确保学生受到全面良好的体育和健康教育。
根据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习,应熟练掌握体育项目和相关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运动价值观,与课堂教育一起为终身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规定,体育课程共包括九大方面:体育项目与技能教育,综合体育教育,体育心理教育,体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运动休闲教育,运动中锻炼身心非常重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详细确定了九大方面的具体教学内容与要求,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拥有可操作性,尤其是在运动休闲教育中加入新元素,以满足当今生活节奏加快、重视健康,注重发展体育与健康文化的需求,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塑造健康身心与良好的运动表现。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全面协调的体育和健康教育服务,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形成良好的运动价值观,打下基石,为学生走向健康的未来奠定基础。
(完整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二、学习领域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课程评价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附录一、名词解释二、附表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一)课程性质(1-12'GYM'1.1.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完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最新版]义务教育体育和健康课标[2013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开展工作而制定的一项教育标准。
2024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充分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义务教育的特点,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下面将对该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课程目标的设定。
课程目标是明确指导课程开展的方向和目标,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新版标准中,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更加契合。
其次是课程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是指课程教材中涉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新版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包括了体育运动基本技能、体育游戏、体育健身和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加强了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健康素养。
第三是教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在新版标准中,强调了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最后是评价方法的规定。
评价方法是指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新版标准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实际操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评价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该标准的实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1.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体育课程标准。
本标准旨在指导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和价值观,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2 具体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3. 课程内容3.1 体育与健康1. 体育运动知识:介绍各种体育运动的项目、规则和方法。
2. 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健康生活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体育技能1. 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的素质。
2. 运动技能:教授各种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3. 体育游戏:设计各种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体育理论与实践1. 体育理论:介绍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2. 体育实践: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5. 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和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形式,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中国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基础层次、拓展层次和专项层次。
在基础层次,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远、投掷等,以及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如饮食平衡、锻炼方法等。
在拓展层次,学生需要进一步发展技能和知识,如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等。
在专项层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深入学习,并参加相关的比赛和活动。
根据课程标准,每个学期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
在课程中,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选择。
课程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学生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信心。
此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和要求。
学生需要定期参加测试,以评估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
通过测试结果,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强调了班级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
班级和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体育比赛、运动会、健身活动等,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风气。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课程和标准,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身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同时,课程的实施还要求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使学生从小就享受到体育与健康带来的益处。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是该标准的概要:
一、总则
1.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2. 体育与健身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动作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和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
1. 基础知识与技能: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如规则、基本动作等。
2. 运动项目:开展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身体训练:进行科学的身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
4. 课外健身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四、课程要求
1.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灵活性。
2. 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预防和减少体育运动相关疾病。
3. 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荣誉责任感。
以上为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简要概述。
详细内容可参考原始标准文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程标准修订组从2007年4月开始启动至2010年8月完成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在此期间,修订组多次组织了由部分或全体成员参加的各种座谈会和规模不等的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网站等各类媒体上的大量有关信息,并召开了10次由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高度负责、字斟句酌地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2008年5月已基本完成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10年1月部分成员对08修订稿再次作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全体成员又一次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认真修改,并最终形成此送审稿;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根据对多方面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确定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修订原则如下: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热烈拥护的见十年回顾报告;因此,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修订时必须继续坚持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等;当然,由于少数教师对一些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概念,可能在理解上会发生偏差或认识不到位,在修订时需要进一步明晰有关论述,努力帮助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新课程;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由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较大差异,课程标准不是过去教学大纲的延续或翻版,而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这既完全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用“大一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标准,不能解决各地、各校复杂的实际问题;虽然一些教师还习惯于过去那种按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方式,但经过几年的实验,大多数体育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创编教学方法,从而产生出许多富有创意、颇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体育课;课程标准是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涉及过于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应由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指南、质量标准、教材、教学指导用书等资料来解决,同时一线教师也应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需要,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帮助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上出受学生欢迎、使学生满意的体育课;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修订时将针对一线教师的需要,适当增加对课程内容的具体描述,以有利于教师更准确、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实验稿是2001年制订的,已进行了近10年的实验,修订时将根据实验区教师和教研员以及专家所提出的、针对课程标准本身的意见表述,在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进行了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课程标准实验稿主要作了以下方面的修改:1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部分,从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相应内容的修改;1对原有五个学习领域进行调整,主要是将原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四个学习方面,分别是: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2对“具体目标”的陈述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将“具体目标”改为“分目标”,这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统一格式的需要;另一方面把对每个学习方面的阐释性文字列在“分目标”之前,并对阐释文字进行了必要的修改;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6为了使所有学科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格式统一,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重新调整和适当地增加了对评价建议的描述,并在附录中增加了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案例,以加强指导,拓展教师的思路;8对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作了较大的文字修改,主要是取消了一些过于具体的描述,以便更简明扼要地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关系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和案例,同时增加了对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建议和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指导意见;三、未采纳的意见和理由主要未被采纳的意见主要有以下两点:1.部分专家建议在“内容标准”中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分为必修的基本内容和选择内容、身体素质与锻炼方法,重新进行划分和列举,同时建议在初中阶段按年级确定内容并规定教学时数;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主要理由是:1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也存在较大差异;2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分化程度很大;3运动项目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联系性;4学生在体育基础、教育经历和运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也很大;因此,作为国家的课程标准,不宜过分具体地规定全国统一必修的教学内容,更不宜严格按年级规定统一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时数;2.部分专家还建议在课程标准中提供地方实施方案及水平、年级、单元教学计划的案例;我们认为,这些内容还是放到课程标准解读里比较合适,课程标准应以阐明原则性、共同性的重要问题为宜;四、建议1.建议将课程标准的名称全日制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统一改为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目前,全世界主要国家普遍在小学阶段开设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课程,并编写出版了相应的教材;鉴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严峻现实和迫切需要,建议在小学阶段编写“健康教育教材”;3.鉴于现行课程和教材培训方式无法承担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建议专门对小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体育老师的培训工作予以特别安排;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2010年8月30日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的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不旷课,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等;评价要点上课出勤率、参加课内外体育与健康学习与活动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的情况;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目标: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如知道跑步、篮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名称,以及滚翻、仰卧起坐等常见身体运动动作的名称或术语;评价要点能够描述所学项目名称或动作术语;评价方法举例教师或学生做出一些动作,让学生尝试说出动作的名称或术语;2体验运动过程并初步了解一些运动现象;如体验速度、节奏、力量、方向等运动现象;评价要点对运动现象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在运动体验中描述力量大小、方向变化、速度快慢等运动现象;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学习目标1: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熟练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跑步时的身体姿态和动作;学习目标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如学习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评价要点参与球类游戏活动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打鸭子”游戏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2学习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横队和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站立、蹲立、仰卧、俯卧、纵叉、横叉等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作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柔韧性和协调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韵律动作的表现;3学习一些游泳或冰雪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水中呼吸、蛙泳的基本动作,或者冰上行走等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游泳或冰雪类活动基本动作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游泳中上肢、躯干、下肢和呼吸协调配合的表现;4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基本手型、抱拳、马步、蹬腿、冲拳等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3~5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动作组合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武术操的表现;5学习一些其他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滚铁环、抽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的基本动作;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踢毽子的熟练程度;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注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如注意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上课,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合理、正确使用体育器材;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会拨打求助电话等;评价要点掌握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的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安全运动知识;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三、身体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学习目标: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如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知道牛奶、豆类等食物的作用;按要求做眼保健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和龋齿预防方法;按时睡眠;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了解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等;评价要点了解所学保健知识的程度以及日常的个人卫生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能够做到哪些个人卫生要求;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学习目标: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知道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指出正确的坐、立、行姿态等;评价要点识别正确身体姿态的能力;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区别正确与不正确的身体姿态;2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和读写姿势等;评价要点在各种场合努力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在整队时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情况;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学习目标: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完成多种柔韧性练习;如完成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坐位体前屈和立位体前屈握脚踝等柔韧性练习;评价要点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质量;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横叉、纵叉的情况;2完成多种灵敏性练习;如完成8字跑、绕竿跑等灵敏性练习;评价要点灵敏性测试的成绩;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完成绕竿跑的速度;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学习目标:发展户外运动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户外运动;如假期与家人一起进行户外运动等;评价要点参加户外运动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参加过哪些户外运动及其感受;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目标:努力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运动技能.30 三、 身体健康.35 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 运动参与 .42 二、 运动技能.43 三、 身体健康.47 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52 一、 教学建议.52 二、 评价建议.55 三、 教材编写建议.60 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 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 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 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 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 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 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 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 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一一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一一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 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一一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 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一一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 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 课程基本理念(一)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 全面地发展。
(二)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 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课程在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一、 课程性质• 二、 课程基本理念.3三、 课程设计思路.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一、 运动参与 .11二、 运动技能• 11 三、 身体健康.15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 运动参与 .20二、 运动技能.20 三、 身体健康.24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30(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
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
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
(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的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水平一(1-2 年级)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如不旷课,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等。
【评价要点】上课出勤率、参加课内外体育与健康学习与活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