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大作业资料讲解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47b87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5.png)
第一章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特征五大功能构成要素: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五个子系统组成。
·2、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考虑方法:1) 机电互补法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
例如:用PLC或计算机取代机械式的变速器、凸轮机构、离合器等。
可简化机械结构、提高性能。
2) 结合(融合)法它是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
例如:将电机的转子轴作为扫描镜的转轴。
3) 组合法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故称组合法。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
2)适应性设计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3)变异性设计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第二章1.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与一般机械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1)较高的定位精度。
(2)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响应快、稳定性好。
(3)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大刚度。
(4)高的谐振频率、合理的阻尼比。
2.滚珠丝杠副特点具有传动阻力小;传动效率高(92%~98%);轴向刚度高;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缺点:但不能自锁;因而用于高精度传动和升降传动时,需制动定位装置。
3.消除和减小丝杠轴向间隙的主要方法: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特点:结构简单,刚性好,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 但不能精确定量调整。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0a5851afad6195f312ba65f.png)
某车床进行数控改造,其小拖板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已知进给系统行程为200mm ,快速移动的最大速度为1.2m /min ,最大切削进给速度为0.25m /min , 溜板和刀架的质量为20kg 。
滚珠丝杠的导程0l =6mm ,试回答和计算下列问题:图 数控车床小托板系统简图1. 本设计系统中的计算机拟采用PLC ,请简述其特点。
(6分)(1)可靠性高。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3)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4)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工作量少 (5)维修方便。
(6)体积小,能耗低2. 本设计系统中拟选择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驱动,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6分)设步进电机的三项分别是A 、B 、C ,将电脉冲加到A 相 ,A 相产生磁通,并对转子产生磁拉力,l 、3两个齿与定子的A 相磁极对齐。
而后再将电脉冲通入B 相励磁绕组,B 相磁极便产生磁通 。
使转子2、4两个齿与定子B 相磁极对齐。
如果按照A →B →C →A 的顺序通电,转子则沿反时针方向一步步地转动。
3. 本设计系统中的传感器拟采用光栅传感器,请简述该传感器的特点。
(6分)①精度高。
②可用于大量程测量兼有高分辨力;③可实现动态测量,易于实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F yF x④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⑤高精度光栅制作成本高,4.对于初步选用的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假设其步距角为0.6º/1.2º,采用三项六拍的通电方式工作,脉冲当量δ为0.005mm ,,请计算传动链中的传动比i 。
(8分)根据题意:2005.036066.036000=⨯⨯==δαl i5.设工作时丝杠轴向切削分力为N F y 1304=,垂直切削分力为N F x 3.1779=,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85.0=η。
(1) 计算切削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m N T F eq 。
(8分) ).(1).(100085.0214.3263.177920m N mm N i l F T x F eq ==⨯⨯⨯⨯=⨯⨯⨯=ηπ(2) 根据加工需要,选择燕尾形导轨,在良好的润滑情况下,其摩擦系数为0.1,计算切削运行时摩擦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m N T ceq 。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8fcd1260b4c2e3f572763f6.png)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在系统实际运行前,也希望对项目的实施结果加以预测,以便选择正确、高效的运行策略或提前消除设计中的缺陷,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际系统的运行水平,采用仿真技术可以省时省力省钱地达到上述目的。
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联系这三个要素则有三个基本活动:模型建立、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2.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的模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应用于系统设计的哪个阶段?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的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描述模型。
当仿真模型是物理模型时,为(全)物理仿真;是数学模型时,称之为数学(计算机)仿真。
用已研制出来的系统中的实际部件或子系统代替部分数学模型所构成的仿真称为半物理模型。
计算机仿真、半物理仿真、全物理仿真分别应用于分析设计阶段(软件级)、部件及子系统研制阶段(软件—硬件级)实时仿真、系统研制阶段(硬件级)实时仿真阶段。
3.PID 控制算法中比例、积分、微分部分各起何作用?答:P (比例)I (积分)D (微分)调节器是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
其中比例调节起纠正偏差的作用,其反应迅速;积分调节能消除静差,改善系统静态特性;微分调节有利于减少超调,加快系统的过渡过程。
此三部分作用配合得当,可使调节过程快速、平稳、准确,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分析题(第1题15分,第2题30分)1.系统采样周期的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从对调节品质的要求来看,应将采样周期取得小些,这样,在按连续系统PID 调节选择整定参数时,可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从执行元件的要求来看,有时需要输出信号保持一定的宽度。
如:当通过数模转换带动步进电动机时,输出信号通过保持器达到所要求的控制幅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要求计算机的输出值不应变化,因此,采样周期必须大于这一时间;从控制系统随动和抗干扰的性能要求来看,要求采样周期短些;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和每个调节回路的计算成本来看,一般要求采样周期大些;从计算机的精度来看,过短的采样周期不合适。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7386968762caaedc33d40e.png)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便携式折叠电动车设计说明书农机一班第六小组成员:潘江20126901吴正凯20121100张韬20126906刘威20121098许沛东20126897目录一、前言 (1)二、部分国家标准 (1)三、外形设计 (3)四、折叠机构 (4)五、尺寸设计 (5)六、动力部分 (6)七、电路设计 (6)八、结语 (7)一、前言随着经济发展,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现在折叠自行车以及电动车已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
虽然折叠自行车方便携带,但远不及电动车快捷,但电动车的缺点则是体积较大,在要换乘其他交通时会比较麻烦。
如果把电动车做成可折叠的,那既能集合两者优点,还可起到防盗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都有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有一些折叠电动自行车已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但是经过我们的调研,市场上现存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方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在中轴部位前后对折,折叠后形状很不规则,携带困难;也有一些产品,折叠后形状较为规则,但是折叠过程繁琐,且价格昂贵,不适合现在中国现在的消费群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设计了一款可折叠的便携式电动车,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同时在考虑安全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二、部分国家标准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罗列部分电动车技术要求,为更进一步设计打好基础。
5.1 整车主要技术性能要求5.1.1 最高车速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 m/h.5.1.2 整车质量(重量)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 g,5.1.3 脚踏行驶能力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 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 m,5.1.4 续行里程电动自行车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应不小于25k m,5.1.5 最大骑行噪声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作电动匀速骑行时(电助动的以1 5k m/h-18k m/h速度电助动骑行)的噪声应不大于62 dB(A)。
机电一体化专项知识讲座
![机电一体化专项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788cb43a195f312b3069a579.png)
三.步进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与性能指标
(3)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参数:主要指动态稳定区、启动转矩、矩-频特性、惯-频特性等。
动态稳定区:在步进电机从A相转换为B(或AB)相通电,不产生丢步时的稳定工 作区域θr。从图中可以得出,步进电机工作的拍数越多,稳定工作区域θr越接近静 态稳定工作区域θe,越不容易丢步。
特点:在这种细分电路中, 功率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功耗大,电源利用率低,但 所用器件少。
机电一体化专项知识讲座
iw w
阶梯波控制信号的产生与放大方法
先放大后叠加 先叠加后放大
律变化 功率放大器:将脉冲电流放大,驱动电动机运转
变 频 信 号 方 向 信 号分 脉 配 冲 器
功 率 放 大 器
机电一体化专项知识讲座
(1)环形脉冲分配器
步进电机的各绕组必须按一定的顺序通电变化才能正 常工作。完成这种通电顺序变化规律的部件称为环形 脉冲分配器。实现脉冲环形分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定子 2-转子 3-绕组
机电一体化专项知识讲座
按转子构成分类
混合型(HB)步进电机
是永磁型和可变磁阻型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故称为混合型步进电动机。 特点:具有VR型步进电动机步距角小、响应频率高的优点,而且还具有 PM型步进电动机励磁功率小、效率高的优点。
机电一体化专项知识讲座
(2)步进电动机的种类
步进电动机的输出角位移与输入脉冲成正比 θ= Nα
转速 步进电动机的转速与输入脉冲频率成正比 n = (α/360º)* 60f = αf/6
方向 步进电动机的转向由通电顺序决定
机电一体化专项知识讲座
三.步进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与性能指标
(1)分辨率 在一个电脉冲作用下(即一拍),电动机转子转
机电一体化课程大作业_1
![机电一体化课程大作业_1](https://img.taocdn.com/s3/m/1e9dcf1acc7931b765ce15ea.png)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浙江杭州310014)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其次点出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适应,并列举了一些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最后综述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发展趋势1 概述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技术。
这一多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
其各个组成部分(如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在综合成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这需要取长补短,严格要求,不断向理想化方向发展,使原来各种技术取长补短,更趋于合理性、科学性,在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适应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基础设施及其支撑技术等内容。
其中,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指采用某种工具(包括刀具)或能量流通过变形、去除、连接或增加材料等将工件制成满足一定设计要求的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中所需要技术的总称。
传统的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
21世纪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
可以说,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
其主要特征如下:(1)充分消化吸收和应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人因素,企业的工艺、装备、材料高技术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2)建立起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推广和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发展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3)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资源节约、无污染绿色等特征,具有与全球化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模式,并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097cfa40029bd64783e2c4e.png)
601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大作业责任教师高秋红学校: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学号:111100140 姓名:一、基础知识题(每题10分,共4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答: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按发展水平分:功能附加型初级系统,功能代替型中级系统,机电融合型高级系统按应用分: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办公机电一体化产品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试分析试说明图中的各个部分分别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哪一基本结构要素。
答: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图示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归类如下:(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键盘、计算机、显示(2)测试传感部分: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3)能源:电源(4)驱动部分:功放、电机(5)执行机构:联轴器、齿轮减速器、丝杠螺母机构、工作台3. 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二、综合分析设计题(60分)1.已知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位置控制系统,单个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如图所示。
要求:(1)说明单自由度驱动系统的两种测量方案;(20分)要求给出传感器的类型及具体安装位置。
(2)确定整个系统的控制方案、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40分)要求写出两种控制方案,方案一使用工业PC机完成系统的控制和方案二使用单片机完成系统的控制。
【全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题库资料(只有大作业)
![【全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题库资料(只有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0a43a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5.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作业一1直线运动导轨的基本形状有()。
(A)燕尾形(B)圆形(C)矩形(D)三角形[参考答案:ABCD] 分值:52机电一体化的基本要素有机械本体()等组成。
(A)动力与驱动部分(B)传感测试部分(C)控制及信息处理(D)执行机构[参考答案:ABCD] 分值:53步进电机的特点()。
(A)输出角与输入脉冲严格成比例(B)存在失步(C)转子惯量小(D)无误差累积[参考答案:ABCD] 分值:54导轨常用的材料有()。
(A)铸铁(B)钢(C)有色金属(D)塑料[参考答案:ABCD] 分值:55滚珠丝杆的外循环可分为()。
(A)端盖式(B)插管式(C)浮动式(D)螺旋槽式[参考答案:AB] 分值:56滚珠螺旋传动特点()(A)运动精度高(B)运动效率高(C)能自锁(D)具有传动的可逆性[参考答案:ABCD] 分值:57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A)与机电部件的接口功能(B)对控制软件运行的支持功能。
(C)实时信息转换与控制功能(D)人机交互功能[参考答案:ABCD] 分值:58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A)整体设计法(B)取代法(C)组合法(D)变参数设计[参考答案:ABC] 分值:59模拟信号采集通道一般由()等组成。
(A)传感器(B)A/D(C)调理电路(D)S/H[参考答案:ABCD] 分值:510微处理器的总线有()。
(A)控制总线(B)数据总线(C)地址总线(D)状态总线[参考答案:ABC] 分值:511多级齿轮副或蜗轮蜗杆等其它传动机构组成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
(A)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B)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院(C)转速最快原则(D)质量最小原则[参考答案:ABD] 分值:512伺服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组成。
(A)测量与反馈元件(B)调节元件(C)执行元件(D)比较环节[参考答案:ABCD] 分值:513机电控制系统由()组成。
机电一体化资料(一到四章)
![机电一体化资料(一到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2ba4e3174a7302768e993968.png)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定义传统机械:主要以力学为理论基础,以经验为实践基础;现代机械:以力学、电子学、计算机学、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经验、机、电、计算机、传感与测试等技术为实践基础。
机械:强度高、输出功率大、承载大载荷;实现微小复杂运动难。
电子:可实现复杂的检测和控制;但无法实现重载运动。
机电一体化和机械电气化的区别电气机械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或较少考虑电气与机械的内在联系。
机械和电气装置之间界限分明装置所需的控制以基于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属于强电范畴。
机电一体化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学科:机械学、电子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系统工程、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进步,则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Mechtronics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技术和产品两方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指包括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产品基础上创建出来的新一代机电产品。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调整和维护方便,使用性能改善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节约能源,减少耗材现代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目标提高精度增强功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改善操作性和实用性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简化结构,减轻重量降低价格增强柔性应用功能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在原有机械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使系统的性能提高,功能增强用电子装置局部代替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控制装置,以简化结构,增强控制灵活性用电子装置完全代替原来执行信息处理功能的机构,即减化了结构,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输内容,提高了速度。
机电一体化讲义-1
![机电一体化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6d99d3d9ce2f0066f5332299.png)
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通称“机电一体化”。
机械与电的溶合方式①在机械本体上采用电子控制设备实现高性能和多功能。
②用电子技术部分地代替原来由机械组成的控制部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最佳结合。
③以电子技术几乎全部代替机械式的信息处理机构④机械部分比较简单,以电子部分开发为主的电子与机械共存的产品,使机械结构大为简化。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构成硬件: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1.机械本体改善性能、减轻重量和提高精度。
(1)减轻重量(3)实现组件化、标准化和系列化(2)提高刚性(4)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2.传感器分类:检测自身内部信息传感器、检测对象的外部信息传感器。
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包括混合系统)等。
组成:由检测、转换、指示、信息处理、记录等部分组成。
传感信息方式有:光、电、流体、机械等。
评价指标有:功能、范围、灵敏度、分辨率、耐环境性、抗干扰性、可靠性等。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性方面。
提高可靠性与抗干扰有直接关系。
①为了避免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的趋势。
②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传感器向高级方向发展,主要实现功能元件化和智能化。
①所谓功能元件化,就是用一片集成电路功能元件,实现传感与信息处理一体化。
②智能化就是发展具有自修功能的传感器。
3.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或可编程控制器及其配套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和外部存储器。
◆存在问题:重量、处理速度、可靠性、抗干扰及标准化。
4.驱动技术◆动力源:液压、气动、电动三种◆前两种驱动系统比较复杂。
包括:泵、阀、油缸(气缸)、过滤器、管路等。
◆有待于研制内装编码器的电动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动机三为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5.接口技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各组成部分连接起来的元件就是接口。
◆接口标准化:不仅给信息传送和维修上带来方便,而且可以简化设计。
◆今后方向:研制成本低、高速串行接口,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耦合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积极引进光信号传输技术。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c2d81c8d1f34693dbef3e20.png)
实用标准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科目:机电一体化班级:机械工程五班成员:罗欣201325070530卢国文201325070501赵效鲁201325070509贾静然201325070502目录一、设计任务 (3)1、题目 (3)2、任务 (3)3、主参数 (3)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 (4)1、单坐标定位。
(4)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4)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7)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7)2、动力装置的选择 (7)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 (8)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8)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9)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9)2、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2)五、检测与传感装置的计算与选型 (15)1、速度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5)、2.位移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7)六、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20)1、速度控制 (20)2、CPU的选择 (26)七、工作台系统的功能框图 (27)八、工作台装配图的绘制 (28)九、部分源代码 (28)十、感悟与总结 (32)十一、参考文献 (33)一、设计任务1、题目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任务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手空间平动的工作台3、主参数(1)、X、Y、Z方向脉冲当量:= = =0.005mm/脉冲(2)、X、Y、Z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3)、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 = =3000mm/min (4)、工作台负载最快移动速度:= = =400mm/min (5)、工作台空间尺寸:500mm500mm500mm(6)、工作台工作空间尺寸:400mm400mm400mm (7)、空载启动时间:Δt=25ms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1、单坐标定位。
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本例中采用逐点比较法进行直线和圆弧的插补(1)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原理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思路是: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中,根据机械手当前位置与给定轨迹的偏离情况,并为消除这个偏离,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走一小步,这样一步步直到终点,每一步都是用给定轨迹对实际轨迹进行修正。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8a32477daef5ef7bb0d3c31.png)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与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与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学院:机械交通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年十二月十二日目录摘要目录,,,,,,,,,,,,,,,,,,,,,,,,,,,,,,,,,,,,, 1第一章绪论1.1 概述................................ (1)第二章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2.1 机器人用传感器. (1)2.2 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2)2.3 汽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技术 (2)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3.1 数控机床对传感器的要求 (3)3.2 位移的检测.......................... (3)3.3 位置的检测...................... . (4)3.4速度的检测.................. .. (4)3.5 温度的检测......... .. (4)第四章我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4.1 与国外的差距.................... .......................................................... (5)4.2 今后的发展趋势..................... .. (5)总结............. ................................................................... . .6参考文献........................ .. (7)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摘要】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处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系统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d9edb0316fc700abb68fca3.png)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水下机器人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
一般说来,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性、寿命等。
因此,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实际空间运行工具。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
执行机构即机器人本体,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
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
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驱动装置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
它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是线、角位移量。
机器人使用的驱动装置主要是电力驱动装置,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此外也有采用液压、气动等驱动装置。
检测装置的作用是实时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及工作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定信息进行比较后,对执行机构进行调整,以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符合预定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9e0c207daf1ffc4ffe47ac4f.png)
2015 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考核结果阅卷人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智能控制技术是研究复杂的不确定性被控对象(或过程)的问题。
它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有效地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状态转移的方法及其规律。
20世纪20年代,在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智能控制技术逐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
这对自动控制理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字: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1、智能控制技术的概念智能控制:intelligent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的定义一:智能控制是由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而智能机器则定义为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熟悉的或陌生的环境中,自主地或与3 人交互地执行人类规定的任务的一种机器。
定义二:K.J.奥斯托罗姆则认为,把人类具有的直觉推理和试凑法等智能加以形式化或机器模拟并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这就是智能控制。
他还认为自调节控制,自适应控制就是智能控制的低级体现。
定义三:智能控制是一类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自动控制,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
定义四:智能控制实际只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制具有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1966年J.M.Medal首先提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飞船控制系统的设计;1971年傅京逊首次提出智能控制这一概念,并归纳了三中类型的智能控制系统:(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性,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功能。
机电一体化1-5作业解答
![机电一体化1-5作业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3ffad1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4d.png)
第一章作业解答1、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那些重点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向是什么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的重点技术有:机械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办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整体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向是:1)智能化。
模拟人类智慧,拥有推理、逻辑思想、自主决议的能力。
2)网络化。
利用网络将各样独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联系起来。
3)微型化。
4)系统化、复合集成化。
2、试列举 10 种常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对此中一种剖析其所组成的 5 大体素。
常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有:数控机床,机器人,全自动洗衣机,傻瓜照相机,自动物料搬运机,自动取款机,自动售货机,智能水表,电子调速器,智能冰箱等。
(一般的洗衣机、冰箱、电电扇、电子秤、电脑、空调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为它们不包含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包含的6 项重点技术及 5 个组成因素。
)第二章作业解答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部分的要求是什么答: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除了应具备一般机械系统的要求外,还有以下要求: 1)高精度; 2)迅速响应性,即,机械系统从接到指令到履行指令任务的时间应短;3)稳固性要好。
2、齿轮传动为何要除去齿侧空隙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部分的要求是一定具备高精度,以知足自动控制的需要。
除去齿轮的齿侧空隙就是为了保证双向传动精度。
3、滚珠丝杠副轴向空隙对传动有何影响采纳什么方法除去它答:滚珠丝杠副轴向空隙影响反向传动精度。
除去滚珠丝杠副轴向空隙往常采纳的方法有:1)采纳双螺母构造调整两螺母轴向相对地点实现预紧除去空隙。
详细举措有:垫片调隙,螺纹预紧调隙,齿差预紧调隙等方式。
2)采纳单螺母构造用增大钢球直径的方式实现预紧以除去空隙。
4、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什么滑动导轨、转动导轨各有何特色答:导向机构是起支承、导向作用,并正确地达成特定方向的运动。
滑动导轨的特色有:摩擦系大,定位精度差(受摩擦力及温升影响),不可以预紧刚度一般,磨损大,构造较简单,稳固性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科目:机电一体化班级:机械工程五班成员:罗欣201325070530卢国文201325070501赵效鲁201325070509贾静然201325070502目录一、设计任务 (3)1、题目 (3)2、任务 (3)3、主参数 (3)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 (4)1、单坐标定位。
(4)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4)三、总体方案的确定 (7)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7)2、动力装置的选择 (8)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 (8)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8)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9)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9)2、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12)五、检测与传感装置的计算与选型 (15)1、速度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5)、2.位移的检测与传感装置 (17)六、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 (20)1、速度控制 (20)2、CPU的选择 (26)七、工作台系统的功能框图 (27)八、工作台装配图的绘制 (28)九、部分源代码 (28)十、感悟与总结 (32)十一、参考文献 (33)一、设计任务1、题目三自由度平动机械手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任务设计一种适用于机械手空间平动的工作台3、主参数(1)、X、Y、Z方向脉冲当量:∆x= ∆y= ∆z=0.005mm/脉冲(2)、X、Y、Z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3)、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xmax= ∆ymax= ∆zmax=3000mm/min(4)、工作台负载最快移动速度:∆xmax= ∆ymax= ∆zmax=400mm/min(5)、工作台空间尺寸:500mm×500mm×500mm(6)、工作台工作空间尺寸:400mm×400mm×400mm (7)、空载启动时间:Δt=25ms二、产品总功能的确定1、单坐标定位。
2、三平面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本例中采用逐点比较法进行直线和圆弧的插补(1)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原理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基本思路是: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中,根据机械手当前位置与给定轨迹的偏离情况,并为消除这个偏离,在其中一个坐标轴上走一小步,这样一步步直到终点,每一步都是用给定轨迹对实际轨迹进行修正。
每一步作为一个插补计算循环。
插补循环一般由偏差判别、坐标进给、偏差函数计算和终点判别四个工作节拍组成。
①、偏差判别首先要判断机械手当前点与其要求的运动轨迹的偏离情况。
具体方法是根据要求的运动轨迹设计一个偏差函数,该偏差函数是机械手坐标的函数,其函数值反映偏离情况。
②、坐标进给根据上面判断的结果,发出一个进给指令脉冲,控制机械手沿相应坐标轴产生一个脉冲当量的位移。
进给脉冲分配给哪一个坐标轴,正向还是负向,总的原则是用这个位移的结果纠正已有的偏离。
③、偏差函数计算用新的机械手位置坐标重新计算偏差函数的值。
④、终点判别判断机械手点是否到达轨迹的终点,如到达轨迹终点则插补结束,否则重复开始下一个插补循环。
(2)、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注:1.本例只介绍直线插补的方法,圆弧插补原理相似2.本例插补平面以水平面为例)为插补计算方便,通常建立与工作台坐标系平行的插补坐标系,插补坐标系与工作台坐标系是简单的平移变换关系。
直线插补时,插补坐标原点选在直线起点上。
在直线插补指令中,若终点坐标采用增量坐标给出,则与插补坐标系下坐标一致。
下面讨论机械手运动轨迹为XOY平面上第一象限直线的插补。
如下图所示,直线OA,起点O(0,0),终点A(X e,Y e),坐标单位为脉冲当量。
①、偏差函数将直线OA的方程X Y -X eY e=0改写成Y X e-X Y e=0设加工时机械手位置为P(X i,Y i)点,取偏差函数为F i= Y i X e-X i Y e (2-1)则当P点在直线上时,F i=0;当P点在直线上方时,F i>0;当P点在直线下方时,F i<0。
②、进给脉冲分配进给脉冲分配应使对应的坐标位移的结果纠正机械手位置P(X i,Y i)已有的偏离。
因此:当P点在直线上方,即F i>0时,向+X方向分配一个进给脉冲,即向X轴正方向走一步(一个脉冲当量的位移),简记为+ΔX;当P点在直线下方,即F i<0时,向+Y方向分配一个进给脉冲,即向Y轴正方向走一步,简记为+ΔY;当P点在直线上,即F i=0时,为使加工继续进行,规定按P点在直线上方情况处理,即向X轴正方向走一步。
③、偏差函数的递推计算由上述可知,若F i≥0,向X轴正方向走一步,则P点新的位置坐标及偏差为{X i+1=X i+1Y i+1=y iF i+1=Y i X e−X i+1Y e=F i−Y e(2-2)若F i<0,向Y轴正方向走一步,则P点新的位置坐标及偏差为{X i+1=X i Y i+1=Y i+1F i+1=Y i+1X e−X i Y e=F i+Y e(2-3)采用递推计算式(2-2)、式(2-3)代替式 (2-1)计算偏差函数,既可以简化计算,又可以缩短插补时间。
④、终点判别一般常用插补循环或进给的总步数来判断是否到达终点。
设插补循环或进给的总步数为E,显然有E=X e+Y e最简单的方法是每进行一次插补循环,就对E进行一次减1运算,当E等于0时,表明到达终点,插补结束。
三、总体方案的确定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1)、丝杠螺母副的选择根据设计及参数要求,该传动副能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且应满足0.005mm的脉冲当量和±0.01mm的定位精度。
由于滚珠丝杠螺母副效率高、精度高、响应快等特点,则应选择滚珠丝杠副。
(2)、导向机构的选择由于机械手负荷并不大,且工作台脉冲当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选用直线滚动导轨副。
它具有摩擦阻力小、移动效率高、安装预紧方便等特点。
(3)、减速装置的选用为圆整脉冲当量,放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降低运动部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转动惯量,需要具有消隙结构的减速装置。
因此采用无间隙齿轮传动减速装置。
2、动力装置的选择由于直流伺服电动机具有响应迅速、精度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负载能力大、控制特性好等特点。
因此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
3、.检测与传感装置的选择(1)、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因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在角度测量和角速度测量较绝对式旋转编码器具有更廉价和简易的优势,因此采用增量式旋转编码器。
(2)、位移检测装置因为光栅式传感器量程大、精度高,广泛应用于程控、数控机床和三坐标测量的机构体,因此采用光栅式传感器。
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选择(1)、电机转速的控制采用晶体管脉宽调制(PWM)调速,这种调速方式有频率高,电流脉动小,电源的功率因数高和动态硬度好等特点。
(2)、控制系统的选用①、CPU的选用为满足任务书给定的相关参数,和对步进电机的半闭环控制,选用MCS-51系列的8位单片机,AT89(52)作为控制系统的CPU。
②、其余辅助装置的选用驱动器、电源开关、存储器、I/D接口电路、A/D转换电路等。
注:由于工作台在X、Y、Z三方向的加工范围及工作载荷相近,为减少设计量,X、Y、Z三方向的机械传动、检测与传导装置、控制装置以及电机的选用均相同。
四、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已知平均工作载荷F m=1300N,丝杠工作长度l=0.5m,平均转速n m=100r/min,最大转速n max=10000r/min,使用寿命L h∙=15000h,材料为C r WMn钢,传动精度要求σ=±0.01mm。
(1)、求计算载荷F c:查表2-6——2-8得:k F=1.2,k H=1.0,k A=1.0,∴F c=k F k H k A F m=1.2×1.0×1.0×1300=1560N(2)、计算额定动载荷计算值C a ´:C a ´=F c ·√n m ×L h 1.67×1043=1560×√100×150001.67×1043=7029N 。
(3)、根据 C a ´选择滚珠丝杠副假设选用F c1型号,按滚珠丝杠副的额定动载荷C a 等于或稍大于C a ´原则,查表2-9,选用F c1-2005-2.5,C a =8030N 。
得丝杠副数据为:公称直径 D o =20mm ,导程 P=5mm ,螺旋角 λ=4°33′,滚珠直径 d o =3.175mm 。
按课本表2-1中尺寸公式计算:滾道半径 R=0.52× d o =0.52×3.175=1.651mm ,偏心距 e=0.07×(R-d o2)= 0.07×(1.651-3.1752)=4.445×10−3mm ,丝杠内径 d 1=D o +2e-2R=20+2×4.445×10−3-2×1.651=16.71mm 。
(4)、稳定性验算丝杠危险截面的轴惯性矩 I a =πd 1464=3.14×(0.01671m)464=3.83×10−9m 4,刚弹性模量E=206G P a ,μ为长度系数,即 μ=23。
则丝杠不会发生失稳的最大载荷即临界载荷F cr : F cr =π²E I a (μl)²=π²×206×109×3.83×10−9(23×0.5)²=70011N ,安全系数 S=F cr F m=700111300=53.85,查表2-10[S ]=2.5~3.3,∵S>[S ],∴丝杠安全,不会发生失稳。
(5)、刚度校核转矩T=F m× D o2×tan(λ+P),这里取tan P=0.0015,则P=8′40″。
所以 T=1300×20×10−32×tan(4°33′+8′40″)= 1.05N·m。
丝杠截面积 A=14πd12=219.30mm²=2.193×10−4m²丝杠的极惯性矩:J C=π32d14=π32×0.016714=7.65×10−9m4丝杠切变模量,钢G=83.3G p a则滚珠丝杠在工作负载和转矩共同作用下每个导程的变形量Δl0为:Δl0= PFEA+P²·T 2πG J C = 4PFπEd12+16P²·Tπ²G d12=( 4×5×10−3×13003.14×206×10−9×0.016714+16×0,005²×1.05·3,14²×83.3×109×0.016714)m=1.505×10−8m=0.015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