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导论教学大纲(通识2012)
《中国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导论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1.课程教学目的对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命题、以及与这些命题相关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的核心概念、基本立场以及理论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对这些命题与个人学说体系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对诸家在话语继承与理论创新有直观的认识,并能够超越具体话语的区别,从“问题”的角度把握不同思想家的不同论述;对同一时期针对同一命题所作的论述能够立足于新旧观念之间的冲突、个人立场之间的冲突、中国本土理论资源与域外思潮之间的相互促进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2.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掌握学生中国哲学史上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的核心概念、基本立场,形成基本认识,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树立“四个自信”。
3.先修课程《中国哲学史》4.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典著作中的宇宙演化论、本体论、天人关系论既与之相关的修养论、人性论等命题。
以及与这些命题直接相关的哲学范畴、核心命题,包括人与人之间、与论敌、师友之间的传承与攻讦。
与之相应的,学生应该了解与命题相关的历史事件、学术史背景、哲学家个人传记等知识。
难点: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与历史的统一;核心命题在不同人物及不同时代的分殊与统一;中国哲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以及历史上面对外来思想所做的反应及对当今的启示。
5.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师生互动、板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破题: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2学时)1.教学内容(1) 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意义有清晰的认识:(2) 能够在古今概念对比中了解上述命题;2.重、难点提示(1) 明晰“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对“中国”、“哲学”和所涉及的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具体掌握;(2) 联系现实区分以下概念:“中”的多重内涵,“国”的内涵变迁以及“国”与“天下”的对比;第2章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论与本体论(12学时)1.教学内容(1) 《易经》、《易传》与阴阳学说——兼论五行。
《教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教育导论课程名称(英文):Education principle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0405周学时:2总学时:18学分:1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授课对象:全校公共课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师范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师范生打好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教育素养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从主要内容来看,包括教育概述,教育的基本规律,学制,教育目的论,课程与教学,德育、智育,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等。
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夯实专业基础,此外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也有利于为学生日后成为优秀学科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管理者打好基础。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以介绍教育基本理论为主。
主要的核心知识:教育是什么、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教育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一些有记忆价值的事实。
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的形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结合教育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第一章教育概述1. 课时数2课时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本章主要介绍教育概念、教育科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以及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教育相关概念、教育功能3. 学生学习任务学习领会教育概念、教育科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以及教学方法。
重点理解:教育相关概念、教育功能。
4.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练习、讨论并课堂发表。
5.课外学习要求查阅资料;了解实际第二章教育发展1. 课时数2课时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以介绍我国的教育史为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号:02330000新课号:PHI-0-000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mroduction lo Philosophy)开课学期:秋季周学时:2 学分:2先修课程:无一、基本目的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
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題(“哲学”的含狡,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
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箱神境界的理解视野。
教学安排:(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15-17,21-25,29; 61-65,68-71 (苏),83-90 (哲学家):119-120 (亚); 361-365 (笛)。
(2)《资料》423—425 (泰利士),399-402 (普罗塔哥拉),426-428 (毕达哥拉斯)。
(3)《论语》2.4: 7 (述而):9 (子罕):5.28(好学),11.26 (吾与点也)。
[《附加材料》74左;86 86-3-86-5; 82 左.缺11.26](4)《老子》10, 15, 20o [《资料》147左,150右,155左]5 《庄子》6 (大宗师)。
[《资料》197左一202左]6 《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
[《资料》355 — 382]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
(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
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哲学导论讲课提纲第一讲
哲学导论讲课提纲1第一讲引言:为什么要学哲学?怎么学哲学?[参阅《大问题》:“导言”、“逻辑准备”、第一章]一.我们为何需要哲学?1. 作为生活于世界中的人,其独特性在于需要、而且能够追问生活的意义。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哲学恰恰是有助于我们审视生活意义的最佳途径。
2. 对于初入学术专业的大学生,哲学有助于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专业,因为揭示人类各种理智探索活动的合理性根据正是哲学的天职。
二.哲学究竟是什么?1. 词源考察:“爱智慧”(Philo-sophia,philosophy)(1)在古希腊语境中,“爱智慧”一词有一种特殊含义:参照“神—人—物”的文化框架来为“人”定位,即人是具有超越性的存在者,或者说,人是终有一死的爱智者。
(2)由此看,哲学着力于对人性的揭示,或者说,哲学的宗旨是揭示人在世界中的恰当位置,就像通常所说,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在汉语中,“哲”也与“智”相关,同样呈现出揭示人性的意向,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框架是“天—人—地”。
(4)以上简略的词源考察印证了《大问题》中的观点:“哲学与智慧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第5页)2.历史追溯:哲学的诞生和初期发展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惊奇。
对什么惊奇呢?按上述分析,当然应该是对宇宙和人性的惊奇。
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在哲学的童年时代发现从侧重于探索宇宙(自然哲学)到侧重于探索人性(精神哲学)的演变轨迹。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的概念、观点、原则和方法。
(1)自然哲学时期:“本原”(Principle)、“存在”(Being)、“逻各斯”(Logos)、“努斯”(Nous)(a)“本原/始基”在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和悲剧中已有“世界统一”的假定,不过,它们提供的理解方式是一些想象的故事。
哲学同样假定世界的统一性,但开辟出了理性的、概念化的理解方式。
《教育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吸收当代哲学的最新成果,借鉴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全面系统的反思,形成关于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教育主体、教育价值、教育理想、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等教育基本问题的新的观点、理论和思维方式。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全面系统地了解教育哲学基本知识,深入理解教育哲学特别是建构的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
过程与方法:掌握反思当下学校德育价值和目标的方法论和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善学校德育的内容;掌握和实践主体间性的生活化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对学校德育工作中问题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
追踪调查研究,案例分析,自由讨论,互助问答,主题探究
第六章:学校与班级管理哲学
1.了解历史上对学校形成的不同理解,了解对班级的不同理解,了解古今中外管理哲学和教育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了解学校和班级管理价值的演变历程。
郝文武
4
全部录制
第四章:课程教学哲学
第一节 知识与课程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三维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三维教学目标协同实现的有效课程教学方式
第四节 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有效课程教学方式
查阅—汇报—讨论法、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网络课程、面授、主题研讨
郭祥超
6
全部录制
第五章:德育哲学
第一节 道德与德育
3.掌握教育价值、教育需要、教育功能概念,掌握教育内在价值和教育外在价值概念、教育人文价值和教育科学价值概念、教育继承价值和教育创新价值概念、教育长远理想价值和教育现实价值概念、教育专门价值和教育公共价值概念,掌握教育的真善美利价值概念和自由民主公正价值概念。
4.应用教育价值理论,分析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教育的普遍价值和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及其对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普遍价值和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教育的普遍价值和民族特点、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哲学》 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小学教育四年级本科)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教育哲学Course: The Philosophy of Primary Education适用学生:本科三年级(小学教育专业)Designed for: The third year students Majored in Primary Education学分:2, Credit: 2学时:32, Class hour: 32二、课程简介《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本科四年制)是运用哲学的观念、思维方法分析、阐释小学教育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从教育实践出发以培养教师的教育人格与教育智慧为宗旨。
课程引导小学教育师范生思考儿童,思考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思考教师的教育身份与人格,思考教育行动的伦理特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儿童观、知识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形成以卓越的教育美德和教育智慧为基础的教师人格品质。
课程以哲学理论与现实教育问题的结合为出发点,通过哲学的反思、对话、辩理、讨论、叙事分析,引导师范生学会反思、审视、判断和评价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观念,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或教育哲学思想。
其探讨的主要议题有:教育目的是什么;儿童是谁;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的经验与教学;儿童与课程;小学教师是谁;小学教师的伦理与情感;小学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做热爱智慧的教育者,等等。
The course “The Philosophy of Primary Education” applies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thoughts to understand and analysis issues and problems within primary education. It aims to foster the ethical character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practical wisdom to complete the duty of education. It will help the student-teacher to think about the childhood and to deliberate the ideals and values of education, and to think over about the teacher identity and the educational life. The course will facilit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and help them to form their conceptions of children and childhood, creeds of education and what the good teacher should be. It will use some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eminar discussion, team dialogues, narrative writing, cases valuing, interviews with the outstanding exemplary teachers and help the student teachers to form their ow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三、教学目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哲学》课程旨在培育小学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品格,通过引导学生对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的规范性思考,通过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形成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形成教师的伦理认同,培育学生的实践慎思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过一种反思的、而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SJQU-QR-JW-033A0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SJQU-QR-JW-033(A0)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学分:【2】面向专业:【学前教育】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开课院系:学前教育系使用教材:【《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刘铁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参考书目:【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课程网站网址: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教育哲学》课程是师范生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教育哲学乃是对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和探寻。
本课程着眼于教育哲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从日常所及的教育问题出发,对问题情景进行解读、分析,深入浅出地阐释教育的目的、过程、方法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力求在梳理我们关于教育基本理念的同时,唤起我们对于日常教育问题的教育哲学思考的敏感性,形成初步的、带有哲学境界的教育心智,知道人是追寻意义的存在,人活着在于过有意义的生活,而“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论、教育方法论等内容。
三、选课建议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大一第二学期的院级必修课。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备注:XQ = 学前教育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六、课程内容第一单元教育哲学导论追寻有意义的生活探寻有意义的教育教育哲学的展开-臻于人性的完善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第二单元教育目的论教育的灵魂: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教育目的:以个体成人为中心成为健全的人成长为人:学会活在他人之中培育智慧的个体于爱的背景之中个体发展的基本阶段审美教育与教育之美教育回归生活与超越生活第三单元教育过程论走向个体生命的自我觉醒教育作为灵魂转向的技艺个体成长:走向爱与智慧的融合教育的过程:富于爱心的交往个体教育发生的两个层面教育之爱:成全学生自我发展成全孩子:何为成全、如何成全以儿童观儿童:保卫童年与保护童心教育作为农业:指向个体成长的教育第四单元教育方法论从个体发展的现实性出发学习如何促进发展爱是最好的教育兴趣何以是最好的老师培育学习之爱情景与自我生命力量的激活兴趣的提升与个体成长之苦与乐教学的客观性你就是你的教育学结语教育是难的七、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选填,适用于课内实验)列出课程实验的名称、学时数、实验类型(演示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及每个实验的内容简述。
教育哲学教案
绪论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育本体规律、教育本质规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教育本体是教学成人,理解教育本质的生成过程,从总体上形成对教育哲学的认识,激发学习哲学的兴趣。
[内容提要]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学成人;教育本质生成;教育本体规律;教育本质规律。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教育本体与教育本质的关系;教育本体是教学成人。
难点是深入理解教育本质的生成过程。
[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兼有课堂提问和师生对话交流。
一、教育本体是不变的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生成的教育“定在”教育本体是古今中外任何不同层面的教育都共同具有的绝对和不变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或教育区别于世界一切其他事物的根本特点。
教学成人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本质间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联系,是教育本质的本质,教育的本体,是教育区别于自然运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所有教育的原初或终极起始原因都是教学,最高追求或终极目标都是形成人或成就人。
教学本体与成人本体是统一的,教学为了成人,成人必须教学。
教育离开教学既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成就人。
教育本质是某个时代和某个区域的某个层面的教育具有的相对和变化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或一种教育区别于另一种教育的根本特点。
教育本体只说明和表现为教育区别于自然运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或根本存在方式是教学成人,而教育本质则不仅如此也要说明和表现为教育是如何教学和如何成就人的,是教育之变与不变的统一,是对教育本体的展开、充实、限定和具体化。
教育本质的变化过程是从具有人类永恒性的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具有特定规定性教育具体存在或“定在”、“限有”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教育本质生成是教育主体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建构性实践过程。
教育既不是没有统一规定性的任意变化的主观存在,也不是只有一种规定性的永恒不变的客观存在,而是教育主体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根据自我需要、价值观和理想的合理性建构,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教育哲学.pdf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教育哲学 3.学时/学分:51/3.04.开设课程系(部)、教研室:人文教育系综合教研室 5.先修课程:哲学;教育学 6.面向对象:人文教育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追问与反思,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生活进行的分析与批判。
教育哲学课程是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
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导言 哲学与教育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对“哲学是否为一门高深的学问”的形成正确地认识,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要求:了解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的性质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然性、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具体内容 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门吗 三、一般哲学可以替代教育哲学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育活动需要哲学码;一般哲学可以代替教育哲学码。
教学难点: (四)思考题1、教育为什么需要哲学?2、为什么说一般哲学不可以代替教育哲学?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哲学家和外国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 定义,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
正确地理解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21世纪教育哲学的新定义,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等特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
能够运用教育哲学的理念对教育价值的重估。
《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doc
《教育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教育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文科/理科)的学科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讨论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哲学问题,阐明教育的伦理、经验、理性、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哲学基础,并从这些哲学基础出发对先修课程所呈现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作批判性的反思及回顾。
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旨在提升学生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对深化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教育的自然及伦理基础(人生与教育)。
理解教育的正当性依据;理解生命的特性及死亡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2)掌握教育的经验基础(知识与课程)。
了解认识论概要;掌握教育分析的经验法则;理解人的活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3)理解教育的理性基础(理性与教学)。
理解思维的特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4)理解教育的心理/生理基础。
理解人的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了解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5)理解教育的价值观基础。
理解教育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教育中自由、民主和公正等概念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来反思、评析先前习得的各种教育概念、理论及观点,分析、论述切身的教学经验与事例。
(2)掌握运用哲学理论来分析、厘清一个教育主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精选教学材料的阅读,引发自由的讨论与问答,反思先在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切身的经验,将思维引导到科学的方向上来,尝试引领学生用情感去体悟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逐步养成批判和审慎的思维习惯,摆脱独断和专制的思维方式。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后续课程可以有:教育法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
先修课程为本课程提供反思及评析的先在概念、理论和观点;本课程在深化对先修课程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提供深一层的理论基础。
《哲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通论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通修课课程学分: 2 学分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课:32 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各专业教材:《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孙正聿著, 2012年2月,第2版开课单位: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文科基础理论课程,旨在使学生对哲学作为一门独特的研究领域有一个初步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论上的帮助。
主要内容是讲述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问题域及研究旨趣,讲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阐明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哲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哲学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途径等。
本课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域、中外哲学史基本知识以及哲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等。
本课程为通修课,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文科基本素质,扩展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不对哲学的专业问题做深入的讨论。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领域 4学时(1)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以及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基本派别;(2)熟悉哲学研究的特有领域和问题群;(3)了解哲学的起源;(4)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以及它和其他哲学问题的关系;重点:哲学问题的三个层面,即基本问题、重大问题和哲学家的特殊问题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2、哲学思维方法的特征 2学时(1)了解哲学思维的抽象性、普遍性、反思性和批判性(2)理解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宗教思维与自然科学思维方法的区别;(3)掌握哲学思维在人类文化中作用重点:哲学思维的四个个特征难点:哲学思维的四大特征及哲学在文化整体中作用3、西方哲学简介 8学时(1)掌握西方哲学基本脉络;(2)熟悉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及其基本观点;(3)理解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等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西方哲学的基本脉络和观点难点:哲学观点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哲学问题域的转变和演变的内在规律4、中国哲学简史 6学时(1)掌握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演变的基本脉络;(2)熟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及其基本观点;(3)了解中国哲学进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4)理解和体会中国哲学的内在旨趣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重点:中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的基本观点难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互塑性5、中西哲学比较 2学时(1)掌握中西哲学在概念、问题域、主旨、作用、思维方式等多方面上的差异。
23《教育哲学导论》-王海涛
教育哲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意在通过教育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深化重要教育问题及哲学问题的理解。
2.设计思路通过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教育哲学问题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重要教育哲学文献,分享同学们的简介。
3.无先修课程要求。
二、课程目标1.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问题,如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等。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们了解教育哲学思考的特征,学习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哲学的思考。
2.指导同学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文献,学习批判性理解和讨论哲学家及教育哲学家们的主要观点。
3.分享同学们的见解,帮助同学们获得基于理性思考的积极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经验。
4.结合课程的学习与问题的讨论,对同学们的内在成熟有所助益。
三、学习要求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根据指导修读教育哲学文献,完成作业及论文。
二、教学内容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新编教育哲学导论》,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3)崔相录著:《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4)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金生鈜著:《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周浩波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谢夫勒著:《人类的潜能》,石中英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Peters, R.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9) Hirst, .P. & White, P.,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AnalyticTradition, Routledge, 1988.五、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六、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哲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教育哲学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思维类、工具性课程。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公正与教育等知识,从哲学的角度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科学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3.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4.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为先行课。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
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论教育与哲学(2学时)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一)教育活动(二)教育活动与哲学(三)教育理论与哲学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吗(一)什么是哲学(二)哲学高深之所谓(三)哲学与生活三、一般哲学可以替代教育哲学吗第一章什么是教育哲学(3学时)1.教学内容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的价值;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
《教育技术哲学引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教育技术哲学引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9410008学分:2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教材:(技术哲学导论、乔瑞金、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选修课程之一,分别从工程学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人文关怀、社会批判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功能论解释和技术哲学的综合理论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技术哲学问题,尝试构建教育技术哲学内容体系。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基于工程学的技术哲学立场,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与特点;课程目标2:基于技术哲学人文关怀的相关理论,思考教育技术问题;课程目标3:基于社会批判的技术哲学立场,理解教育技术的实质与教育意义;课程目标4:基于技术哲学的功能论解释论,理解教育技术的内在品质与特点;课程目标5:基于技术哲学的综合论立场,对教育技术进行综合性诠释。
二'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工程学的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探秘(-)课程内容1.卡普:技术是人体器官的投影;2.德韶尔:技术是自然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体;3.工程学的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透视。
(二)教学要求1.理解技术的人体器官投影说;2.理解德韶尔的技术哲学思想;3.探究工程学的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的本质与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重点:理解工程学的技术哲学的相关理论。
2.难点:基于工程学的技术哲学立场,探究教育技术的本质与特点。
第二章人文主义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透视(一)课程内容1.芒福德:技术是生命形式之象征性的表现;2.海德格尔:技术是工具性和人类学的整体设置;3.艾吕尔:技术是人类活动中理性获得的拘囿绝对效率的所有方法;4.人文主义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哲学导论课程大纲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开课单位】教育系【课程模块】通识教育
【课程编号】009101221999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数】32 (理论32 实践)【学分数】 2
一、课程描述
(一)教学对象:全校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
1.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问题,如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等。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们了解教育哲学思考的特征,学习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哲学的思考,扩展和深化同学们对于一些重要教育问题乃至哲学问题的理解。
2.指导同学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文献,学习批判性理解和讨论哲学家及教育哲学家们的主要观点。
3.分享同学们的见解,帮助同学们获得基于理性思考的积极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经验。
4.结合课程的学习与问题的讨论,对同学们的内在成熟有所助益。
(三)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内容
(一)总论:哲学与教育
1、主要内容
(1)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
(2)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吗?
(3)一般哲学与其他教育学科可以代替教育哲学吗?
2、教学要求
(1)理解微观教育活动与哲学的关系
(2)理解宏观教育活动与哲学的关系
(3)理解教育研究活动与哲学的关系
(4)理解什么是哲学?
3、重点、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为什么教育活动离不开哲学?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二)第一章:什么是教育
1、主要内容
(1)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
(2)“教育”概念的定义分析
(3)“教育”概念的词源分析
(4)“教育”概念的隐喻分析
(5)有关“教育”的若干命题
2、教学要求
(1)了解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教育的元典精神与基本精神
3、重点难点:教育的元典精神与基本精神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三)第二章:教育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1、主要内容
(1)何谓教育哲学
(2)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介绍
(3)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想介绍
(4)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
(5)教育哲学新定义
2、教学要求
(1)了解东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及思想
(2)了解当前中国教育哲学学会的基本概况
(3)理解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及其对教育哲学影响(4)理解教育哲学的新定义
3、重点、难点
(1)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及其对教育哲学影响(2)教育哲学的新定义
(四)第三章:人生与教育
1、主要内容
(1)人的存在与教育
(2)人的形象与教育
(3)人的境界与教育
2、教学要求
(1)理解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
(2)了解历史上几种典型的人的形象
(3)理解人的境界与教育的关系
3、重点难点
(1)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
(2)人的境界与教育的关系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五)第四章:自由与教育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自由
(2)自由与人生
(3)自由与社会
(4)自由与教育
(5)教育中的自由及其限度
2、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对自由的思想和认识
(2)理解自由与人生、自由与社会、自由与教育的关系(3)理解教育中的自由及其限度问题
3、重点难点
(1)自由与人生、自由与社会、自由与教育的关系(2)教育中的自由及其限度问题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六)第五章:知识与课程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知识
(2)知识与人生
(3)人生与课程
(4)知识的性质与课程
(5)知识的类型与课程
2、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今中外关于知识的思想和认识
(2)理解知识、人生与课程的关系
(3)理解知识的性质、类型与课程的关系
3、重点难点
(1)知识、人生与课程的关系
(2)知识的性质、类型与课程关系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七)第六章:理性与教学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理性
(2)理性与人生
(3)理性与社会重建
(4)理性的教化
(5)教学的理性基础
(6)教学的理性化
(7)理性的教师
2、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对自由的思想和认识
(2)理解理性与人生、社会重建以及教化的关系
(3)理解教学的理性基础、教学理性化以及理性教师的特征
3、重点难点
(1)理解理性与人生、社会重建以及教化的关系
(2)理解教学的理性基础、教学理性化以及理性教师的特征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八)第七章:民主与教育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民主
(2)民主的价值
(3)民主公民的素质
(4)民主教育的概念和性质
(5)建设民主的学校
2、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对民主的思想和认识,正确认识民主的价值
(2)理解民主公民的素质结构
(3)理解民主教育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建设民主学校
3、重点难点
(1)什么是民主?如何正确理解民主的价值
(2)民主公民的素质结构
(3)民主教育的概念和性质
(4)如何建设民主学校
4、其它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
(2)课堂讨论
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如有实践环节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填写,如实验、上机、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其学时分配见下表。
《教育哲学导论》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
1、考核方式:提交论文
2.考试要求:(1)出勤、课堂参与成绩占30%(提问、参与讨论);(2)期末论文及答辩成绩占70%。
(3)无期末考试。
五、选用教材及必读参考书
1.教材:《新编教育哲学导论》,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3)崔相录著:《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4)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金生鈜著:《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周浩波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谢夫勒著:《人类的潜能》,石中英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Peters, R.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9) Hirst, .P. & White, P.,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Analytic Tradition,
Routledge, 1988.
六、撰写小组成员:王海涛撰写时间:2012年3 月26 日
七、审核人:李春荣
八、院(系)学术委员会签章:李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