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病人呼吸监测技术
危重症病人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为优化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预测病情变化,为制定 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呼吸功能监测对预后的影响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呼吸 功能异常,为治疗提供依据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 程度,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监测设备的选择
考虑病人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 01 监测设备
确保设备性能稳定,精度高,易于操 02 作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 03 测数据的准确性
监测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便于 0 4 与其他医疗设备进行数据共享和整合
监测参数的设置
呼吸频率:监测 病人呼吸频率, 了解呼吸状况
血氧饱和度:监 测血氧饱和度, 了解病人氧合情 况
演讲人
危重症病人呼吸功能监测的必要性
危重症病人呼吸功能监测是 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
A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制定合 理的治疗方案
C
B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及时发 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D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治 疗效果和预后
呼吸功能监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了解病人的呼吸状况,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2
因素影响,需确保准确性 监测结果的及时性:监测结果应及时
03
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结果的连续性:监测结果需连续
04
记录,以便观察病情变化趋势
汇报人:稻壳儿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为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呼吸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 果,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呼吸频率监测
1
呼吸频率的定义:每分钟呼吸 的次数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内容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内容
1.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观察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神志状态的观察:包括患者是否清醒,能否做出正确反应,有无精神异常等。
如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包括呼吸道通畅与否,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等。
4. 消化系统的观察:包括患者能否正常进食、消化道有无出血或者腹泻等情况,及时处理消化系统并发症。
5. 泌尿系统的观察:包括尿量、颜色等指标的监测,有无血尿或尿潴留等情况,及时处理泌尿系统并发症。
6. 皮肤黏膜的观察:包括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湿度等指标的监测,有无皮肤黏膜损伤、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皮肤黏膜并发症。
7. 其他全身系统的观察:包括肌肉、骨骼、神经、免疫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是重要的临床工作之一,只有充分监测和处理患者的各项指标,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1 -。
危重症病人呼吸监测

呼吸重症监护医学危重症病人呼吸监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曹照龙连续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便于预防与及时发现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并助于评估治疗的反应与判断预后1、胸腔压力的变化与容积变化的乘积或压力-容积曲线的面积表示呼吸功时,存在低估呼吸功不?A 会B 不会以前的呼吸监护基本上还就是原始的,主要依靠医生与护士的临床观察。
在过去10多年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就是电子传感器与微电脑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以及对呼吸衰竭病理生理特点的更深入了解,呼吸监护技术已经有了显著进步。
近年来,各医院纷纷成立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呼吸监护病房(RICU),将住院的危重病人与现代化特殊监测设备集中于ICU,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护技术人员对病人的呼吸及其她重要脏器功能进行连续监测,更促进了呼吸监护的普遍应用与监测技术的日臻完善。
在综合或各专科ICU,在实施心、脑、肺等重大手术的术中或术后,及急诊抢救中,如今都已普遍应用呼吸监护技术。
呼吸监护的目标就是检测肺的氧(O2)与二氧化碳(CO2)交换功能,评价呼吸力学与通气储备就是否恰当与有效。
当病情发生显著改变或出现严重迹象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通过连续地测定关键性指标以增加对基础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了解,指导各通气模式,特殊方式与通气策略的正确应用,便于预防与及时发现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连续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也有助于评估治疗的反应与判断预后。
呼吸系统各种并发症也可通过良好的监护来预防。
危重病人呼吸监护的目的对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包括通气泵功能(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与呼吸调节,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的强度与耐力,呼吸功肪氧耗)、肺摄取氧与排出CO2的能力与有效性、系统性疾病与各重要脏器功能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为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也为氧疗与其她各种呼吸治疗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
ICU目标监测实施方案

ICU目标监测实施方案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用于治疗危重病人的特殊病房,对于ICU病人的监测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ICU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我们制定了ICU目标监测实施方案,旨在提高ICU病人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1. 目标监测内容。
ICU目标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代谢、感染等方面的监测。
具体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意识状态、血糖、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监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并发症,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2. 监测方法。
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监测方法。
比如呼吸频率和心率可以通过监护仪实时监测,血压可以通过无创血压仪进行定时监测,血糖可以通过血糖仪进行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可以通过脉搏血氧仪进行定时监测等。
同时,我们还会定期对病人进行体温测量、意识状态评估、白细胞计数等监测。
3.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是ICU目标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了不同的监测频率。
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病人,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监测频率,一般为4-6小时一次;而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病人,则需要采取更为密切的监测频率,一般为1-2小时一次甚至更为频繁。
4. 监测记录。
监测记录是ICU目标监测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
监测记录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数值、病人病情及治疗情况等内容。
通过监测记录,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5. 监测评估。
监测评估是ICU目标监测的最终环节,医护人员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通过监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总结,ICU目标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ICU病人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严格执行ICU目标监测实施方案,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测和护理,为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危重症病人呼吸监测需要注意什么

危重症病人呼吸监测需要注意什么在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中,呼吸监测是一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呼吸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以此来最大限度保障危重症病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在危重症病人的呼吸监测中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这里就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一、危重症病人呼吸监测的意义1、可全面掌握和评价危重症病人的呼吸功能状态;2、如果危重症病人出现呼吸功能障碍,通过呼吸监测可明确诊断出其类型和严重程度;3、可实时掌握危重症病人的呼吸功能动态变化,以此来对其病情和治疗方案调整进行评估;4、可合理评估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危重症病人的呼吸监测1、人工气道监测(1)在危重症病人的人工气道监测中,主要的内容是气道插管深度和插管稳定性的监测。
通常情况下,应该将气道的插管深度控制在与门齿相距22-24cm之间,如果插管太深,则很容易插入到一侧气管内,如果插管太浅,则很容易导致气囊嵌入声门,对声带造成压迫,或者是气体外溢,进而引起气道的低压报警。
(2)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需要用宽胶带固定,但是如果患者容易口水外溢或者是容易出汗,则应该用绷带将插管固定在患者脑后,避免患者头部动作拔出插管。
(3)检测中,应做好气囊压力控制,如果压力过高,很容易导致患者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如果压力过低,很可能出现气囊漏气现象,让患者感到不适。
2、通气功能监测(1)潮气量监测:其中包括有效潮气量监测以及无效潮气量监测,只有保障有效潮气量,才能够保障有效的气体交换。
(2)分钟通气量监测:分钟通气量是潮气量和每分钟呼吸频率这两者的乘积,成人在每分钟内的通气量应该保障在6-10L。
(3)生理无效死腔和潮气量之间的比例监测:通过该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了二氧化碳潴留。
3、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监测(1)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指的是患者在呼气末的气道压不能够恢复零位,或者是高出PEEP设定水平的部分。
(2)如果发现患者的PEEP升高,应该将患者气道阻力合理降低,并对其呼吸比例做出合理调整,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通气效果。
ICU护理中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要点

ICU护理中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监测与护理要点呼吸功能是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呼吸功能的监测和护理对于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和康复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ICU护理中,正确的呼吸功能监测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极大地减轻病人的呼吸困难和疼痛,同时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监测和护理两个方面,详细介绍ICU护理中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呼吸功能监测1.1 呼吸频率监测呼吸频率是衡量病人呼吸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
ICU护理中,我们需要通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或呼吸频率计等设备来实时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并随时记录和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1.2 呼吸节律监测呼吸节律是指病人呼吸的节奏和规律性,正常情况下,呼吸应该是有规律的,没有明显的间歇或异常。
在ICU护理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如有不规律的情况出现,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通知医生。
1.3 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氧饱和度是反映病人氧合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的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
在ICU护理中,我们通常会使用脉搏血氧仪等设备实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并随时关注其变化情况。
若饱和度过低,需要及时采取一些呼吸支持措施,如给予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 呼吸功能护理要点2.1 保持通畅呼吸道危重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对于维护其呼吸功能非常重要。
在ICU护理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病人的气道通畅性,及时排除分泌物、异物等,使用必要的辅助呼吸设备,如吸痰器、气管插管等,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
2.2 呼吸辅助和支持对于有呼吸困难的危重病人,我们需要提供相应的呼吸辅助和支持。
这包括氧疗、机械通气、呼吸肌锻炼等措施,以减轻病人的呼吸负担,并保证其正常氧合。
2.3 监测液体平衡液体平衡对于维持病人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非常关键。
在ICU护理中,我们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液体入量和出量,并及时纠正液体不足或过多的情况。
危重患者监护技术

演讲人
目录
危重患者监护的重要性
01
危重患者监护技术分类
02
危重患者监护技术的应用
03
危重患者监护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04
1
危重患者监护的重要性
危重患者定义
3
2
4
1
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的患者。
危重患者监护技术包括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早期预警、及时干预等,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危重患者通常患有严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危重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
监护技术需求
实时监测: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1
预警功能:对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提前预警,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02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4
市场竞争: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市场挑战
THANKS
心电监测:通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尿量监测:通过尿量监测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
临床诊断技术
心电图:监测心脏功能,诊断心律失常等疾病
血压监测:监测血压变化,评估心血管功能
呼吸监测:监测呼吸频率、深度等,评估呼吸功能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康复治疗:针对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
3
危重患者监护技术的应用
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
急危重症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技术规范【名词定义】气囊压力监测是指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通过人工监测或仪器测定,保持固定气管导管的气囊气压在理想范围内,防止出现气囊压不足或过高引起系列并发症的技术。
【适应证】1.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于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患者。
【禁忌证】气囊压力监测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1.患者正进行机械吸痰操作或处于咳嗽咳痰。
2.患者处于紧急抢救时。
【目的】1.防止机械通气时气囊漏气,保证有效通气量,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反流,误入气道;防止气囊压力过高,避免气道黏膜损伤。
3.通过对气囊压的监测,可以判断患者气管导管固定情况,减少导管滑脱或非计划性拔管等事件的发生。
4.基于气囊压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通气不足等并发症。
【制度与依据】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2014年发布的《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该共识的制定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而进行。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将。
【准备】1.用物准备:治疗盘、气囊压力表、快速手消毒液,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配合操作。
【操作流程】(一)气囊压力表法测定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病房环境;了解患者所用导管的型号、插管深度及气囊充气情况。
5.操作前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说明,气囊压力测定的目的及意义。
6.检查气囊测压表:接一次性测压管连接三通,将三通打至不通状态,挤捏球囊使压力值达120CmH20,保持2〜3s,压力值不降,说明性能完好。
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监测

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是成功抢救呼吸衰竭和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环节。
通过呼吸功能监测可了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机理和严重程度,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恶化,采取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经动态监测,调整氧疗浓度和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客观地评价疗效和预后。
(通气功能监测)籍常用的肺量计或流量仪,随访患者的肺容量和通气功能,如潮气(VT)、呼吸频率(f)、每分钟通气量(V=VT×f)。
众所周知,只有进入肺泡的气才有机会与肺泡周围的毛细管进行气体交换,要知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就需测得生理死腔与潮气量的比值(VD/VT)。
采用何氏气体分析仪或红外线光谱仪测定收集呼出混合气的CO2浓度(FECO2),再计算出呼出气的CO2分压(PECO2),PECO2=FECO2×(大气压-47)。
用重复呼吸法测肺泡CO2浓度FACO2),进而计算出肺泡CO2分压(PACO2)。
OACO2=FACO2×(大气压-47)-6或采用动脉血气体分析测得动脉血CO2分压(PaCO2),因PaCO2接近PACO2.根据Bohr 方程式计算生理死腔与潮气量的比值(VD/VT),其公式如下:VD/VT=(PACO2-PECO2)/PACO2健康人VD/VT在0.33~0.45之间,若其比值>0.6时,提示患者需用机械通气支持。
测得VD/VT后,即可算出肺泡通气量(VA),其计算公式为VA=VE×(1-VD/VT)。
从公式中可看出,当VD/VT值增加时,在VE不变的情况下,肺泡通气量(VA)减退。
肺泡氧和二氧化碳浓度(FAO2、FACO2)主要受肺泡通气量的影响,肺泡通气量与肺泡CO2分压(PACO2)密切相关,故临床上以PACO2或PaCO2作为衡量肺泡通气量的客观指标。
此外肺泡氧和二氧化碳浓度还与吸入氧和二氧化碳浓度(F1O2、FICO2),以及机体代谢有关,即氧耗量(VO2)和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有关。
危重病人呼吸道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呼吸道管理要点在临床医学中,对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可以保证病人的氧合和通气功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重病人呼吸道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危重病人来说,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基本的要求。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a) 头部抬高:通过将病人的头部抬高,可以避免舌根后坠,减轻上呼吸道阻塞的程度。
b) 保持侧卧位:对于有咳嗽、咳痰或神志不清等症状的病人,采用侧卧位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增加通气量。
c) 吸引呼吸道分泌物:通过吸引器或吸引器管,定期吸除病人口腔和气道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d) 气道的吸痰和护理:对于有大量分泌物、病理性吸痰或气道阻塞的病人,可以采用吸痰管或者引流管进行吸痰和护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监测和维持呼吸功能a) 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通过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可以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
对于呼吸困难或氧合不良的病人,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充分的氧合和通气。
b) 维持适当的通气模式:根据病情和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如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或辅助通气等。
c) 氧疗和辅助通气:对于需要氧疗或辅助通气的病人,可以使用鼻导管、面罩或气管插管等装置,提供适当的氧气供应和通气支持。
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a) 防止误吸和肺炎:对于危重病人,误吸和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误吸,可以通过早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建立人工气道;同时,要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口腔和气道的细菌感染。
b) 防止气压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当使用呼吸机时,要注意调整适当的气压和通气参数,避免气压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c)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通过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可以及时评估氧合和通气情况,并采取必要的调整和措施。
d) 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适应病情变化和需要。
监护仪呼吸测量

监护仪呼吸测量1. 引言监护仪是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常见的设备,用于监测病人的生理指标。
其中,呼吸测量是监护仪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
本文将介绍监护仪中呼吸测量的原理、方法和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2. 呼吸测量的原理呼吸测量是通过监测病人的呼吸运动来获取相关的呼吸参数。
监护仪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和算法,将呼吸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呼吸测量原理包括:2.1 呼气流速测量呼气流速测量是通过流量传感器来测量呼气气体的流速。
当病人呼气时,监护仪会通过传感器感知气体流经的速度,并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
2.2 胸部运动测量胸部运动测量利用胸部运动的变化来间接测量呼吸。
常见的方法包括压力传感器和电阻应变传感器。
当病人呼吸时,胸部的运动会使传感器产生相应的信号变化。
2.3 血氧饱和度测量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的含量。
监护仪中常常也会测量血氧饱和度来评估病人的呼吸状况。
通过光学传感器,监测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3. 呼吸测量的方法3.1 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在进行呼吸测量前,首先需要选择和安装相应的传感器。
不同的监护仪可能对传感器的类型和规格有不同的要求。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病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
传感器的安装也需要严格按照监护仪的说明进行。
通常需要将传感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保证传感器和病人的身体接触良好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3.2 呼吸信号的采集与转换一旦传感器安装好,监护仪会开始采集呼吸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供后续处理和分析。
采集呼吸信号的方法和转换器的设置可能因监护仪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些监护仪会提供一键式的设置,以适应不同病人的需求;而其他监护仪则可能需要手动调整参数。
3.3 呼吸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呼吸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监护仪通常会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相关的呼吸参数。
常见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率、吸气时间、呼气时间、潮气量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呼吸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ICU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监测

ICU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监测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提供高度监测和护理的特殊病房,专门用于治疗那些需要严密监测和协助呼吸、心脏等机能的危重病人。
在ICU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提供及时的信息用于判断病情以及对患者的治疗进行优化。
呼吸频率是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呼吸频率的正常范围通常为每分钟12到20次。
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一些问题。
呼吸频率快速增加可能是由于病情的恶化,例如感染或者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反,呼吸频率过慢可能是由于镇静药物的作用或者神经系统的损伤。
通过监测呼吸频率,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率是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心率范围通常在每分钟60到100次。
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与患者当前的状态有关。
心率过快可能表示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或者存在某种疾病,如心律失常。
而心率过慢可能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或者由药物引起的。
通过监测心率,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判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血压是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中不可或缺的指标之一。
正常的血压范围通常是收缩压90到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到80毫米汞柱。
血压异常可能与患者的循环功能或者体液平衡有关。
血压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高血压或者心血管疾病,而血压过低可能是由于低血容量、心脏功能不全或者药物作用等原因。
通过监测血压,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调整治疗计划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体温也是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中的一个关键指标。
正常的体温范围通常是36°C到37°C。
体温异常可能与患者的体液平衡、感染或者其他疾病有关。
体温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发热或者感染,而体温过低可能是由于低体温导致的代谢率降低。
通过监测体温,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热平衡状态,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除了上述四个生命体征指标外,ICU患者的其他重要生命体征还包括血氧饱和度、尿量、意识状态等。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急诊危重症患者旳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一)目旳: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旳自助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 急救发生忽然、意外死亡旳患者。
(二)实行要点(1)评估患者:判断患者意识: 呼喊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立即呼救, 寻求他人协助。
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
)三步环节来完毕, 判断时间为10秒钟, 无反应表达呼吸停止, 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
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称于喉结旳部位), 旁开两指, 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钟。
如无颈动脉搏动, 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1)开放气道:①将床放平, 假如时软床, 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 将患者放置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 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 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 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 呼气时松开, 送气时间为1秒, 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 氧流量8-10升/分, 一手固定面罩, 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 每次送气400—600毫升, 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①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 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 手指并拢, 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 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旳正上方, 双肘关节伸直, 运用上身力量垂直压下。
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 而后迅速放松, 反复进行。
④按压时间: 放松时间=1:1.⑤按压频率: 100次/分(三)⑥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30:2.(四)⑦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 如已恢复, 进行深入生命支持;如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 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 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旳抵达。
危重病人呼吸应用-V1

危重病人呼吸应用-V1危重病人呼吸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重病人的治疗和呼吸应用也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在治疗危重病人的过程中,呼吸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畅通,而且还可以减轻危重病人的身体负担,促进康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危重病人呼吸应用的相关知识。
一、危重病人呼吸应用的分类危重病人呼吸应用主要分为机械通气(MV)和非机械通气(NMV)两种方式。
1、机械通气(MV):机械通气是使用呼吸机通过一个气管插管或口咽通道来控制患者的呼吸,并控制患者的氧和二氧化碳水平。
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病人,如ARDS、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患等。
2、非机械通气(NMV):非机械通气是指除机械通气外,通过其他方式来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如鼻导管、面罩、高流量氧疗、气管切开等。
NMV对于轻度或中度的呼吸衰竭患者或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是更为适合的治疗方式。
二、机械通气的适应症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于心血管、肺、代谢因素等原因导致呼吸道病理改变,从而引起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失衡和呼吸道功能紊乱的一种危重疾病。
2、呼吸衰竭:常常是由肺泡血管紊乱导致缺氧,而发生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控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达到适当的通气和氧合。
3、神经肌肉疾患:如多发性神经病、重症肌无力等,因患者肌肉功能减退,呼吸道功能受限,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需要采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
三、非机械通气的应用技术1、高流量氧疗:适用于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呼吸衰竭,需要较高浓度的氧供。
高流量氧疗能够保持较高的FiO2水平,同时避免过度干燥气道,从而减轻支气管痉挛。
2、鼻导管:一种非侵入性氧疗装置,能够辅助患者呼吸,避免气道封锁,并将氧分配至肺部。
3、面罩:面罩通过气路提供呼吸空气,雾化剂或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
面罩可以提供更高的FiO2水平,能够满足容量不足或患者发生呼吸困难时的需要。
四、总结危重病人呼吸应用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方法不同,需要根据病情、病人的体质和实际情况,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应用。
危重病人呼吸机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呼吸机护理要点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
正确的呼吸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呼吸机护理的要点,包括呼吸机设置、患者监测、合理的气道管理以及护理的安全措施。
呼吸机设置1. 首先,确保呼吸机设备的完好无损。
检查管路、面罩/气囊等部件是否有破损或松动,以免呼吸机失效或造成患者受伤。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呼吸机的参数。
调整呼吸机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通气需求,并根据医生的嘱托进行相应的调整。
3. 确保呼吸机的气道压力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过高或过低的气道压力可能导致气压伤害或通气不足,应及时调整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患者监测1. 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
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浓度。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2.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低血压等。
合理的气道管理1. 定期清洁和更换呼吸机的气道相关部件。
管路、面罩等部件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应遵循院内感染控制政策,定期清洁和更换这些部件,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应用适当的气道湿化和加热设备。
这有助于避免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和损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进行气道护理。
对于存在分泌物潴留的患者,可以进行吸痰、气道引流等操作,以保持气道通畅。
护理的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洗手消毒规程。
在操作呼吸机之前和之后,护士应当进行彻底的手卫生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保证呼吸机的固定和稳定。
呼吸机的管路应当牢固地固定在患者体表,防止误移或拔管。
3. 随时监测呼吸机设备的报警系统。
一旦出现报警,护士需要立即进行检查和处理,以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行。
4. 给予合适的镇静和麻醉药物。
对于需要长时间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和麻醉药物,以减少不适和焦虑感。
呼吸系统监测

EVLW PBV *
PVPI = EVLW/PBV >>>>
PVPI = EVLW/PBV
* PBV = 0.25 x GEDV
Sakka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0
Chest X-ray
双侧肺侵润性改变 ? 肺水肿
? 肺泡萎陷
? 胸腔积液
EVLW index = 9 mL/kg
? 呼吸监测具体包括如下项目:临床观察,物 理检查、放射线检查、动脉血气、潮气量、 通气量、吸气力量、生理死腔、死腔量/潮 气量、气道压力、气道阻力、胸廓 -肺顺应性、 分流率和气体成份测定等,有时还须包括肾 功能和循环功能监测。
一、 一般观察
1. 呼吸道的通畅:气道分泌物增加时应注意吸
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应预防痰痂堵塞
通气贮备能力的指标,同时还能反映
患者咳嗽清除能力。肺活量 <10ml/kg
时,提示有潜在的呼吸衰竭。
3 、每分钟通气量:由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 乘积获得,正常成人为 5~7L/min 。
4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为潮气量减去无效 腔量后再乘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不足可 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
气压的最大气压。正常值为 -7.35 至9.8kPa (-75 至-100cmH2o ),吸气力 下降,表示呼吸肌收缩力减退。
四、 吸入、呼出气体的监护
1 、氧:根据吸氧浓度及监测动脉氧分压, 可获得氧合指数 (PaO 2/FiO 2),正常应超过 350 ,由此评估肺泡换气功能。
2 、二氧化碳:通过特殊探头监测呼出气体 P E CO 2,由此可推算死腔通气、二氧化碳产 生量及其他生化指标。
管道,气管切开金属套管应防止气囊滑脱。 ① 气管套管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症病人呼吸监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曹照龙连续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便于预防和及时发现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并助于评估治疗的反应和判断预后以前的呼吸监护基本上还是原始的,主要依靠医生和护士的临床观察。
在过去10多年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传感器和微电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以及对呼吸衰竭病理生理特点的更深入了解,呼吸监护技术已经有了显著进步。
近年来,各医院纷纷成立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呼吸监护病房(RICU),将住院的危重病人和现代化特殊监测设备集中于ICU,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护技术人员对病人的呼吸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进行连续监测,更促进了呼吸监护的普遍应用和监测技术的日臻完善。
在综合或各专科ICU,在实施心、脑、肺等重大手术的术中或术后,及急诊抢救中,如今都已普遍应用呼吸监护技术。
呼吸监护的目标是检测肺的氧(O2)和二氧化碳(CO2)交换功能,评价呼吸力学和通气储备是否恰当和有效。
当病情发生显著改变或出现严重迹象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通过连续地测定关键性指标以增加对基础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了解,指导各通气模式,特殊方式和通气策略的正确应用,便于预防和及时发现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连续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也有助于评估治疗的反应和判断预后。
呼吸系统各种并发症也可通过良好的监护来预防。
危重病人呼吸监护的目的对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包括通气泵功能(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和呼吸调节,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的强度和耐力,呼吸功肪氧耗)、肺摄取氧和排出CO2的能力和有效性、系统性疾病和各重要脏器功能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为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也为氧疗和其他各种呼吸治疗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
机械通气时的呼吸监护:开始机械通气时,自主呼吸功能的监测是应用呼吸机的预设通气参数,通气模式的重要参考指标;机械通气过程的呼吸功能监测是检查通气效果,调节呼吸机参数的重要依据;撤机时的呼吸功能监测对预测撤机成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价值。
呼吸监护项目本文讨论临床上常用的呼吸监护指标,包括氧合和CO2排出的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和反映呼吸系统功能的其他各种指标,同时讨论临床上如何选用这些指标并解释其意义。
无论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或急诊抢救室,对这些监护指标的应用和解释并无差别。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呼吸监测项目总结见下表1、危重病患者的一般监测临床观察:需观察患者神志、自主呼吸频率(是反映病情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胸廓运动、心率、血压、口唇和甲床紫绀、球结膜水肿以及双肺的呼吸音是否对等。
重病患者尚需每日监测血、尿常规,血生化和电解质,监测便潜血和胃内容物潜血,对了解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尿量,可较好反映肾脏的灌注情况,间接反映心输出量的变化。
床旁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可了解肺内有无不张、气压损伤和肺内感染,对了解肺内病情的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和ST-T改变,可避免漏诊心肌梗塞。
2、人工气道的监测需监测气管插管的深度和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深度应距门齿22-24cm左右,太深易插入一侧气管,太浅容易使气囊嵌在声门,压迫声带,导致声音嘶哑,而且可使气体外溢,引起气道低压报警。
通常情况下,固定气管插管都是用宽胶布,但对易出汗或有口水向外溢出的患者,应用绷带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头后面,以免头部活动时将插管拔出。
气囊压力:气囊压力过高可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气囊压力过低可导致漏气和患者不适感。
3、通气功能监测包括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死腔通气监测。
潮气量:包括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现代新型呼吸机监测的均是呼出气潮气量,虽理论上两者应相等,但实际上它可大于或小于吸入气潮气量。
潮气量包括有效潮气量和无效潮气量,只有有效潮气量进行气体交换。
分钟通气量:为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乘积,成人每分钟通气量可设定为6-10升/分,并根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调节。
生理无效腔与潮气量的比例(VD/VT):生理死腔是指潮气量中没有参加肺泡内气体交换的那部分气体,包括解剖死腔和生理死腔之和。
健康人自主呼吸时,VD/VT约为0.3,主要是解剖死腔。
某些患者,增加主要是肺泡死腔(气体分布不均匀和肺泡无灌注),其比值可达0.7以上,成为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原因。
VD/VT的计算公式为:VD/VT =PaCO2-PECO2/PaCO2PECO2为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4、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监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是指患者的气道压在呼气末布能回复零位或比设定的PEEP水平高出的部分。
临床上实际监测到的呼气末正压实际为设定PEEP 和内源性PEEP之和。
发现PEEP升高时,应注意降低气道阻力、调整合适的吸/呼比例,以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患者通气需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也可加入适当的外源性PEEP,以抵消PEEPi(外加2/3PEEPi)。
5、气道压力监测包括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最大吸气压。
(1) 峰压(peak pressure)即气道峰压,是整个呼吸周期中气道的最高压力,在吸气末测得。
正常值9~16cmH2O。
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努力保持峰压<35~40 cmH2O,若高于此值,气压伤的发生率即显著增加。
测定时手按吸气末屏气(inspiratory hold)钮,才能使测出值准确。
(2) 暂停压(pause pressure)又称吸气平台压,是吸气后屏气时的压力,如屏气时间足够长(占呼吸周期的10%或以上),平台压可反映吸气时肺泡压,正常值5~13 cmH2O。
机械通气期间应努力保持平台压<30~35 cmH2O, 若高于此值,气压伤的发生率即显著增加。
近年认为:监测平台压比气道峰压更能反映气压伤的危险性,因为气道峰压主要作用于气道,而平台压才真正反映肺泡内的最大压力。
过高的平台压和过长的吸气时间也增加肺内血循环的负荷。
(3) 平均气道压在被动情况下,平均肺泡压和它的唯一可测定的类似指标:平均气道压(Paw),与驱动通气和保持肺扩张的力关系密切,当消散于吸气和呼气的压力相同时,整个通气周期的平均气道压在每一处,包括肺泡,应该是相同的。
此平均压是扩张肺泡和胸壁的平均压力,因此与肺泡的大小和复张以及和平均胸内压相关联。
平均肺泡压也是用于驱动呼气流的平均压。
肺水肿和肺损伤情况下,平均气道(平均肺泡)压直接与动脉血氧合相关。
对静脉血回流(因此对心输出量和周围水肿),以及对每分通气量有反向压力的作用。
(4) 胸肺顺应性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所引起的容量改变。
机械通气时需监测静态顺应性(Cst)和动态顺应性(Cdyn)。
Cst=VT/(Pplat-PEEP)Cdyn=VT/(PIP-PEEP)静态顺应性包括了肺和胸廓的顺应性,对同一患者的动态监测可较好地反映病情的进展。
动态顺应性包括了肺的顺应性和气道阻力两方面的因素,在评价患者肺顺应性改变时不如静态顺应性准确。
如在支气管痉挛时,动态顺应性可明显降低,而静态顺应性仍保持不变。
(5) 压力-容积曲线以功能残气量为基点,不同潮气量为纵坐标,相应的压力变化为横坐标,则可描绘出压力-容积曲线。
与正常值比较,静态和动态压力-容积曲线同时右移,考虑肺实质、胸腔和胸壁的病变;静态压力-容积曲线不变,而动态压力-容积曲线右移,考虑为气道病变。
一旦确立压力-容积曲线,则应确定低拐点(LIP)和高拐点(UIP),前者反映陷闭气道的扩张的最低压力,有助于选择PEEP,后者则反映胸肺的最大弹性扩张程度,指导通气参数和潮气量的选择,一旦超过UIP将显著增加肺损伤的机会。
PEEP的选择宜在上下拐点之间,最佳PEEP的水平应在低拐点的上方一点。
(6) 最大吸气压(Pimax)是指在功能残气位,用单向活瓣阻塞吸气口,并迅速进行最大努力吸气,用压力表直接或传感器间接测定的压力,其正常值位-50~-100cmH2O 。
Pimax小于-20 cmH2O,一般需要机械通气,而机械通气的患者,Pimax大于-25cmH2O 脱机容易成功。
呼吸功克服整个通气阻力(主要是气道和胸肺组织)所做的功,即呼吸功。
主要包括弹力功和阻力功,弹力功即克服呼吸系统的弹性所必须作的功;阻力功为克服呼吸系统阻力所必须作的功。
一般用胸腔压力的变化和容积变化的乘积或压力-容积曲线的面积表示,单位是焦尔。
但在存在内源性PEEP和较高气道阻力的情况下,呼吸肌的收缩和气流变化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用上述公式容易低估实际作功量,此时可用压力-时间的面积表示。
呼吸功也可用氧耗量来表示,正常人呼吸氧耗量占总氧耗量的1%-3%,剧烈运动时,呼吸氧耗量显著增加,但占总氧耗量的比值基本不变。
组织氧合监测1、全身氧合(1) 氧供VO2, 氧耗DO2全身感染时,VO2存在对DO2的依赖关系,VO2/DO2曲线斜率变得平缓,改善组织氧摄取能力的障碍,这种现象称为"病理性氧供依赖",表明组织在全身感染情况下对氧的需求增加。
氧输送VO2=CIxCaO2x10 正常值520-720氧耗DO2=Cix(CaO2-CvO2)x10 正常值100-180VO2和DO2计算公式中均存在CI,因此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数学偶联。
现在对吸入气和呼出气通过间接热量计测定VO2技术已在临床上应用。
(2) 肺泡气氧分压(PAO2)肺泡气氧分压(PAO2)取决于肺泡通气量,FiO2和肺毛细血管血摄氧能力这三者的联合作用,当由肺毛细血管血摄取和转运的氧量大于肺泡通气所提供的氧量时,PAO2将迅速降低。
(3)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或P(A-a)O2]P(A-a)O2常用来测定气体交换的效率,正常健康的肺,P(A-a)O2为15~35mmHg,因年龄而异,健康成人一般≤15mmHg,老年人可达35mmHg。
患病时,由于右→左分流,或通气/灌注(V/Q)比例降低,使得P(A-a)O2增加。
在概念上,将P(A-a)O2视为有灌注且通气正常肺泡血的氧含量与有灌注但无通气的肺泡血氧含量两者混合的结果是有用的。
(4) 血乳酸水平的测定血乳酸水平和危重病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全身性感染患者临床上明显的低血容量、心功能不全、低氧血症和贫血得到纠正后,组织仍然缺氧。
另外还可由于:糖酵解增加、乳酸清除延迟、蛋白转氨基作用增加和丙酮酸脱羧酶受抑制。
为区别需氧性高乳酸血症或厌氧性高乳酸血症,可计算血中乳酸/丙酮酸的比值,但丙酮酸测定在技术上较困难。
血乳酸浓度可反映组织的灌注情况,清除在肝脏中进行,故肝功能衰竭时血乳酸可以升高。
另外,内毒素中毒时,即使没有缺氧,血乳酸浓度也增加。
血乳酸水平监测的最大优点是方法简便,可抽血直接测定,其正常值是1mmol/L,当超过1.5-2mmol/L时,可考虑组织氧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