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
江苏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江苏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
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概述
本文档旨在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提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详细解析和复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内容
1. 教育学
2. 心理学
3. 学科教学能力测试
复大纲
教育学
-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评价与测量
- 教育管理与领导
心理学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 研究与记忆的心理机制
- 智力与人格发展
-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学科教学能力测试
- 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 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 学科教学评价与反思
- 学科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技术
时间安排
-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预计在招聘流程的哪个阶段进行?- 复周期建议为多久?
考试策略
- 提前了解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
- 制定合理的复计划,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 多做模拟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节奏
- 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 注意备考心理和调整好状态
以上是《江苏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的详细内容。
希望对您的考试复习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和目标《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针对教育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和选拔而设立的一门考试科目。
其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考生对教育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旨在选拔具备扎实教育理论基础和良好教育素养的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和发展历程。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教育学派别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2)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3、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
4、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内涵、层次结构和确立依据。
(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5、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
(2)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6、课程(1)课程的概念、类型和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7、教学(1)教学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基本环节。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8、德育(1)德育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
(3)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9、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的角色、职责和工作内容。
(2)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二)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心理的实质和主要流派。
2、认知过程(1)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风格。
3、情绪情感与意志(1)情绪情感的概念、分类、表现和调节。
(2)意志的概念、特征、品质和培养。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一、概述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是针对应聘四川省内中小学教师职位的考生进行的一次专业能力测试。
该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考试的复习大纲,为考生提供参考。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1、教育学:包括教育发展史、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原理、教师与学生等。
2、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动机与调控、认知与情感过程等。
3、教育政策法规: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与规划、学校管理等。
4、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班级管理等。
5、教育热点问题: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公平与质量、教育信息技术等。
三、考试形式与分值1、考试形式:笔试形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分值分配:各科目分值根据科目内容的重要性和难度进行分配,总分为100分。
四、复习策略与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个人复习进度,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2、多维度复习:从知识点的掌握、例题的解析、模拟练习等多个维度进行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刷真题与模拟测试:通过刷真题和模拟测试,了解考试形式和难度,找出自己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4、重点难点突破: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采取重点攻克的方式,结合多种复习资料进行反复学习。
5、形成知识框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理解各科目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五、结语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是一个重要的考试,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考试内容和复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中小学教师类类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中小学教师类(D类)正在陆续发布当中,为了帮助各位考生能够更好的备战事业单位考试,为大家准备了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备考资料,希望各位考生能及时查看,助您一臂之力。
更多关于,请及时查看。
一、《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1、考试性质和目标《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等部分。
2、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⑴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例题: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互补性 B.共同性C.顺序性 D.差异性答案:C⑵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
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
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
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答案:D例题2:从学校的角度上说,家长和学校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一、教育综合知识(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功能理解教育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明确教育的目的及其依据。
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了解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3、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掌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明确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教育制度熟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了解国外学制的发展趋势。
掌握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5、教育目的明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精神。
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要求。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了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认知过程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提高认知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3、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了解情绪情感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意志的品质和培养方法。
4、个性心理掌握气质、性格和能力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个性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1、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2、学习理论熟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能够运用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
4、学习策略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和特点。
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5、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类型和表征方式。
了解知识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基础1、教育法的渊源了解教育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掌握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和要素。
2、教育法律关系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能够分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2020年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为了全面、系统地考查考生在这方面的水平,特制定本笔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1、教育基础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关系。
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学生指导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方法与策略。
3、班级管理了解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班级活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4、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5、教学设计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6、教学实施能够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主要教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4)教育与人的发展掌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1)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掌握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3、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教育观察法了解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类型和实施步骤。
(2)教育调查法熟悉教育调查法的含义、类型和实施步骤。
(3)教育实验法掌握教育实验法的含义、类型和实施步骤。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你决定踏上教师招聘考试这条道路时,是不是感觉有点像要攀登一座高山,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别担心,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这公共科目复习大纲,给你的备考之旅来点实实在在的助力!先来说说教育综合知识这一块。
这部分就像是个知识大杂烩,啥都有!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到教育心理学的微妙洞察,再到教育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可真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就拿教育学原理来说吧,你得清楚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发展历程。
比如说,以前的教育可能就是先生拿着戒尺,学生摇头晃脑地背书,而现在的教育可讲究得多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教育心理学也别小瞧,它能帮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就像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小朋友,明明很聪明,可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行,成绩总是不理想。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他是对考试结果太在意,缺乏自信。
于是我就给他制定了一些小策略,比如考前放松练习,多给他鼓励和肯定,慢慢地,他的考试成绩就提高了。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咱们在复习的时候也要多想想这样的例子,加深理解。
再说说教育法律法规,这可都是些硬性规定,必须牢记在心。
比如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绝对不能侵犯的,老师也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公共基础知识也不能落下,这里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等等。
政治部分,你得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当下的发展方向。
经济方面,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和原理得搞清楚。
法律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法律法规都得心中有数。
人文和科技部分就比较有趣啦。
人文知识能让你在课堂上引经据典,给学生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你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给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复习的时候,可别一股脑地死记硬背,得有方法。
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多做些练习题,找找考试的感觉。
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招聘考试的公共科目复习就像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方法、有毅力。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附件2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最新版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正式版

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说明:①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②《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③有五角星、字体为红色的部分是考核要点要求重点掌握的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P3★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起教育影响的人。
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指各种教育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和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2.2三者关系: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P4[明确]3.教育的形态:非制度化和制度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的教育和近代的教育 P4[明确]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5[理解]5.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内部关系规律P6(二)[识记]6.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3)心理起源美国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明确]7.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8.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P9(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整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一、考试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
二、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等。
三、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00分。
四、考试复习大纲1.教育学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如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熟悉现代教育思想和主要教育流派。
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2.教育心理学熟悉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
掌握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
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情感和意志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掌握学生个性差异,如智力差异、人格差异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教育教学。
3.教育法学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教育法律法规。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了解教师权益和义务,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4.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行政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等。
了解教育财政法规和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规定。
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卫生条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标准》等。
5.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
掌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语言、仪表、仪态等基本职业素养,了解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熟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相关内容。
6.综合能力掌握常用文写作技巧,如计划、总结、报告等。
熟悉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大纲

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大纲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大纲参考内容:一、教育与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定义、特点与目标;教育的主要范畴与要素;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历史发展等。
2.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与记忆的原理;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与动机;个体差异与教育;教育评价与测量等。
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1.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师的角色与职责等。
2.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评价工具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反馈与改进等。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教学资源的筛选与组织;多媒体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三、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1. 学生发展理论: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学生发展中的关键期与特殊阶段;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2.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指导:个体差异的原因与表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与实践;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关注和辅导等。
3. 学生问题与解决:常见学生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学生自我调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等。
四、教育法律与伦理1. 教师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素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伦理问题与处理原则等。
2.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与适用;教育政策的目的与实施等。
五、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1. 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读等。
2. 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背景与需求;教育科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与素养等。
以上就是2023年下半年教资笔试的大纲相关参考内容,考生可以参考这些知识点进行准备。
另外,还应结合教育实际,加强对教育工作的了解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竞争力。
祝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完整版详解)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文旨在为准备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将详细解析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复习策略以及考试注意事项,以帮助考生充分了解考试要求,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做好准备。
一、考试概述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考查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笔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伦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教育实践案例分析等。
二、考试内容1、教育法律法规:考查考生对国家及地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2、教育学: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3、心理学: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4、教育伦理学:考查考生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伦理规范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教育统计学:考查考生对教育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
6、教育实践案例分析:考查考生对教育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考试形式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采用闭卷、机读答题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
四、复习策略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复习全面、到位。
2、梳理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建立,将各个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3、多练多做: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注意把握考试节奏和时间分配。
4、强化记忆: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口诀记忆、联想记忆等,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
5、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流程,提高应对能力。
五、考试注意事项1、提前到达考场:考生需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提前到达考场,迟到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2、遵守考试纪律:考试期间,考生需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得抄袭、作弊或协同作弊。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1、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2、教育的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手段(教育措施)。
①、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②、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此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主体性特征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公共课程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公共课程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体育和表演艺术类教师笔试大纲、德育教师考试大纲)笔试部分第一部分国家及我省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与文件精神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部分《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和本质2、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2、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几个方面?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2、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二)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五、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的规律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评价6、电化教学六、德育1、德育的概念和功能2、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3、中职德育的任务和内容4、德育的过程和原则5、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2、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三、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实质与类型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四、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概述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五、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概述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3、促进迁移的教学六、知识的学习1、知识学习概述2、知识的获得3、知识的保持七、技能的形成八、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特征及分类2、典型的学习策略3、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及方法九、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问题解决概述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表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时与功能固着;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创造性及其培养1、创造性概念: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4、创造性的培养十、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2、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观念要成为个人道德价值观的三阶段(选择、赞赏、行动)十一、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标准:2、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四、心理评估常用的方法:五、心理辅导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2、心理辅导目标: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十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一)设置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定义和意义2、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目标: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3、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教学目标(三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心理与行为想结合的目标(目标陈述法,两部分:一般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4、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二)组织教学过程(三)选择教学策略十三、课堂管理(一)课堂管理概述1、课堂管理定义: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2、课堂管理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3、课堂管理影响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二)课堂群体的管理(三)课堂纪律的管理十四、教学测量与评价(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教学评价2、教育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4、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十五、教师心理1、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职业成绩的关系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2、教师的期望效应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第四部分《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学生综合教育管理工程》一、班主任工作[要求]1.识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
2023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考纲

2023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考纲2023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考纲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教育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知识。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详细内容概述。
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部分主要涉及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原则等在内的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理解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部分需要考生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考生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掌握法律法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涉及学习与发展、个体差异与教育、教育评价与测量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了解不同个体在学习中的差异,以及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四、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部分包括教育教学原理、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评价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具备教育教学评价的能力。
考试要求:1. 考试采取闭卷形式,不允许携带任何学习资料进入考场。
2.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共计180道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180分。
3. 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考生需熟悉计算机操作。
4. 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在有效期内可多次报考。
考试安排:1. 考试时间: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
2. 考试地点:各省级教育考试中心指定的考点。
3. 考生需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进入考场。
4. 考试过程中,不得交流、传递任何信息,不得使用与考试无关的电子设备。
考试评分:1. 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并填涂正确答案。
2. 考试结束后将由专业评卷人员进行评卷,并公布成绩。
3. 考试成绩在成绩公布后一个月内可通过考试中心网站查询。
总结:2023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考纲囊括了教育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知识四个方面的内容。
吉林省长春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忧考为⼤家收集整理了《吉林省长春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纲》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长春市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作⼈员公共基础知识科⽬考试⼤纲(试⾏)为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招考原则和按照建设⾼素质事业单位⼯作⼈员队伍的要求,制定本考试⼤纲。
本考试⼤纲适⽤于长春市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作⼈员公共基础知识科⽬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和考场实⾏全封闭管理。
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试题类型客观化试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三种类型,以涂卡⽅式作答。
其他类型试题按试卷要求作答。
三、考试学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论。
2、⽑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道德修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理想与信念、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政管理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政府职能及其转变、⾏政领导、⾏政决策与执⾏、⾏政监督与协调。
5、法律基本常识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政法、⾏政诉讼法、劳动法、经济法、商法及治安⾏政管理等相关法规基本常识。
6、公⽂及写作公⽂概念、特点、作⽤、种类、⾏⽂规则与公⽂处理及写作。
7、基本国情与市情国情:国⼟与资源、⼈⼝与国民素质、⽣态环境等。
市情:历史与现状。
8、形势与政策中国政治、经济、⽂化建设与发展形势及国际社会关系、国内外发⽣的重要事件、重⼤问题和社会时事等。
9、其他相关基础知识注:本公共基础知识科⽬考试⼤纲(试⾏)应⽤过程中具体应试范畴根据岗位性质、招聘对象、⼯作要求等实际情况择⽤。
长春市⼈事教育考试中⼼⼆〇⼀三年七⽉。
徐水教师考试试题大纲

徐水教师考试试题大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的定义和功能2.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3. 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教育制度的演变和发展5. 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方法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认知过程及其发展3. 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4.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5. 心理健康与辅导三、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内容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内容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 学生权利与保护四、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4. 教学评价的设计5. 教学反思与改进五、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1.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 学生行为的观察与分析3.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4. 学生激励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5. 家校合作与沟通六、教育科研方法1.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2.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4.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与评价5. 教育科研伦理七、现代教育技术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4.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5.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结束语:以上是徐水教师考试试题大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关键领域。
考生应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以确保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
(2015年版)
中小学教师类(D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
2015年3月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
1、考试性质和目标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等部分。
2、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例题: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互补性B.共同性
C.顺序性D.差异性
答案:C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
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
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
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
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答案:D
例题2:
从学校的角度上说,家长和学校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
在家中,家长要担负起教育责任,不应过度地______校方教育。
家长和老师有着不一样的教育背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只有老师和家长做到真正的______,才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A.批评互动B.倚重配合
C.依赖沟通D.强调了解
答案:C
⑶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
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题型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学习有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经验为基础,形成对当前信息的认识;顺应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对自己原有体系和经验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信息,从而不断完善。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同化这种学习形式?
A.循序渐进B.触类旁通
C.集思广益D.与时俱进
答案:B
题型二: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题型三: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多年以来,教育界所流行的理论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给人带来成功。
这个理论使老师们倾向于在学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上都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一些过多的、含糊的“空表扬”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历时研究表明,相比外向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从教师真实的表扬中获得动力,从而建立自信
B.研究发现,对于教师们模糊的表扬,许多孩子们并不真正在意,他们更愿意获得同伴的肯定
C.相比含糊的“空表扬”,真实的赞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D.调查发现,类似“你真聪明”的表扬具有负面影响,那些经常因聪明而被称赞的学生更容易逃避复杂而困难的任务答案:D
⑷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例题1:
年
份
某班级的一次考试阅卷后,发现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有误,正确答案为A ,但是答案误写为C ,此题分值为3分。
修改分数时发现,此题本班未选A 、C 两个选项的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13,修改分数后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分,问本班选择A 答案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多少?
A .1
2
B .13
C .14
D .25 答案:A
例题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S 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及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为89.2%,优良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秀”和“良好”标准的人数比例)为64.2%
图1 2008~2012年S 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
图2 2011~2012年S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1.以下哪一年中,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同比增长的最多?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答案:B
2.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2012年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大幅上升
B.2011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优良率基本一致
C.2012年该市仍然有超过10%的初中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不达标
D.2012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达标率均高于优良率
25个百分点以上
答案:C
⑸策略选择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面对教育情境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恰当策略的能力。
这部分题目的题面陈述了一个教育情景,主要考查应试人员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例题1:
教语文的谢老师刚刚来到这所学校工作,今天是他第一次上课,由于太紧张,在上讲台前不小心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全班同学都笑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最为合适?
A.向学生承认:“我太紧张了”
B.对学生说:“你们说我是…差点摔倒‟还是…差点没摔倒‟?”
C.若无其事地直接开始本课的正常教学
D.严肃地告知同学们嘲笑老师是错误的行为
答案:B
例题2: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老师引导四年级小学生理解“目标的作用”这个问题时,下列哪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适?
①讲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是“目标”,有什么作用
②举若干个世界上伟人、名人成长的例子
③请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长远目标
④请学生陈述并分享自己本学期的目标
⑤分组讨论“什么是目标及其作用”
⑥组织学生做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目标及其作用”
A.②⑤⑥B.①⑥②
C.③④⑤D.⑥①④
答案:D
例题3:
某教师接到一名学生家长的电话,该家长向教师抱怨,认为教师对其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的处理有失公正。
为此,教师约定与家长直接面谈,处理该问题。
在教师与家长会面时,首先应该:A.倾听,让家长充分地表达观点及其情绪
B.告知,使家长了解学校相关的校纪校规
C.解释,给家长详细解释处理此事的充分理由
D.商讨,共同讨论如何缓解处罚对孩子的影响
答案:A
《综合应用能力(D类)》
1、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2、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师德与职业认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认知,能够按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依法施教。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能够主动学习和反思,自主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能够在各种压力情境下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3、试卷结构
试卷由主观性试题构成,主要题型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题、教育方案设计题等。
[郑重声明]
本大纲仅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和应试考生备考使用。
未经许可,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印刷出版、转载,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