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沙漠进军》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一种可以称为 " 游击战 ".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拨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 " 阵地战 " , 就是风 ( 甲 )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 乙 ) 的。当风速达到每秒 5 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民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显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 5 米到 10 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10.若将“移动 ` 推动”恰当地填在文段中(甲)、(乙)空缺处,应是:
(甲) _ _ 乙) __
11 .本文段的中心句出现在何处?()
A 段首 C .段尾 D .没有出现
12 .为使说明有条理,本文段在安排说明内容时采用了逻辑顺序。
13 .文段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4 .在“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句中:
①“主要”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答:因为去掉后,就不能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方式中主要的两种,就变成只有这两种方式了。与实际不符,这样表达不准确,不严密(周密)。②“主要”一词的使用,反映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请选择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
A 生动五形象 C .准确 D .通俗
1.沙漠的进攻给人造成哪些危害?(1)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2)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廓变成丘墟。
3.把风沙进攻比喻成“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进攻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阵地战:说明在风的推动下,沙子的威力是十分大的。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一场战役。人们必须打胜,才能存活下去。
游击战:到处都是沙子。很多
二、阅读测试题
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②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③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④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⑤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⑥其次是培植草皮。⑦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1.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9.不能去掉。去掉后,就不能表明防护林的作用中主要的是什么,就变成只有这一种作用了。这样表达不准确。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
3.抵御风沙袭击的办法是()。
A.培植防护林B.种植林带
C.培植草皮D.培植防护林和草皮
4.这段文字的说明方法中最主要的是()。
A.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C.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
D.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
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从原因到结果B.从主要到次要
C.从现象到本质D.从概括到具体
6.培植防护林的具体做法是
7.本段的中心句是①⑥
8.下列各组句与句之间的恰当关系是:
B.解说关系C.递进关系D.因果关系
(1)第①②③④⑤与第⑥⑦句(A.并列关系)
(2)第①句与第②③④⑤句(B.解说关系)
(3)第④句与第⑤句(D.因果关系
(4)第⑥句与第⑦句(B.解说关系)
9.文中加点词“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9.不能去掉。去掉后,就不能表明防护林的作用中主要的是什么,就变成只有这一种作用了。这样表达不准确、不周密。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1)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
..,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2)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
..,到解放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榆林城也受到袭击
(3)征服
..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
..……水源。
..的胜利
“侵占”、“侵入”、“袭击”都是贬义词,都是沙漠进犯人类所使用的动词;“征服”、“进军”、“胜利”都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所使用的词语。这和作者把人类征服沙漠比作一场战争相符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课后练习第四题《沙尘暴十袭京城》,回答以下问题。
(l)“沙尘暴十袭京城”的原因是什么?
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警告不以为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南方存在着什么问题?
南方长江水网难保无虞,人们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踏和野蛮汲采是最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3)作者指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
修建集雨工程,用以解决或改善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样既节约水,又利用了水。
(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我们共有的资源。
死海不死》第6自然段。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①,东西宽5至16公里②,海水平均深度146米③,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④。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主要说明了死海形成的原因。
(2)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列的四个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其中运用确数的是句①③句,运用约数的是②④句。
(3)死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是地形②是物理变化;③是化学变化。
(4)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5)说明文的语言特别注重准确性。
“东西宽 5至 16公里的”的“至”能否改成“或”?(5)不能,\'至\'字能准确表达出死海宽度的范围。……
“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主要”删去后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 \'主要\'删去后改变了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