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我会写
佳节
jiā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佳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 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 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 直有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 日情景?(核心问题)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
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 情景?(串珠问题4)
年。 送来暖暖春意。
家家户户。 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
【千门万户】
【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旧符
jiù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日 组词:破旧 喜新厌旧 造句:妈妈这件衣服已经 陈旧了。
旧
书写指导:一竖在左边、不要写错 位置,日字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 时要顿笔、竖要重、往稍左收。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清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欲断魂】
【借问】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3)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 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 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总 把/ 新 桃/ 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 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 苏酒。
渲染: 紧扣题目,通过描 写响亮的爆竹声和饮酒 的感受,渲染出春节热 闹欢乐的气氛,让人感 觉到春天已经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的 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背诵。 默写指导:默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字,第三 句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不要写错。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 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 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 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 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
思念亲人
情景 交融
插茱萸
少一人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在
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 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抒发了深深的思乡情怀。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除夜》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___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______。 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____,每逢的氛围?衬 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句诗描写了烟雨蒙蒙的雨天,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思考并交流
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
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扫墓或踏青春游,而羁 旅在外的人孤身赶路,本就怀着伤感和追思之情,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 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此诗人用“断魂”二字来描写羁旅在外的人的心情。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吃蜜食
小蜜蜂飞啊飞,飞到花朵之间。
看到花蜜很多蜜蜂开心万分的样子。
它们争先恐后地品尝,口水直流。
可是,蜜蜂们应该记住规矩,
品尝蜜糖,要有节制。
妈妈告诉小蜜蜂们,
飞到花朵上就好好地品尝,
不要贪多嚼不烂。
吃蜜食是滋养身体的时刻,
但也要有分寸和限制。
大雨下
大雨下,真大雨啊!
小草躲在大树下。
花朵也躲在家园,
希望雨过天晴再绽放。
水洗大地干净了,
飞禽们打伞出行,
小鱼儿游得高兴极了。
雨水滋润土壤,
让大地更加美丽。
大雨虽然有时候让人心烦,
可是它给大地的滋润是无限的。
下雪了
天空飘下银色的雪花,
小金鱼期待着冬天的到来。
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像小雪人一样可爱。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
一团团,两团团的好看极了。
仿佛世界都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大雪纷飞的景色更美。
看着外面的雪花纷飞,
心情也变得愉快。
这是三首古诗的原文,通过这些美丽的诗句,我们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小蜜蜂品尝蜜糖的时候要有节制,而大雨和雪花给大地带来了滋润和美丽。
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些美妙的时刻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元日》品读释疑课件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
积累练笔: 请你试着写几个像“千门万户”这样的词语。
千言万语 千丝万缕 千山万水 千变万化 千头万绪 千真万确
归纳小结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起句紧扣题目,写出春节人们放鞭炮的 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次句写了人们饮屠苏酒的节日习俗, 新年气氛浓厚。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紧接着上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 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 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兄弟
jiǔ
喝酒
bèi
加倍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屠苏( sū shū ) 兄弟( kiōng xiōng )
识字开花
屠
魂
苏
酒 牧
兄倍
同音易混字
何 hé
河
字义:代词,表示疑问。 组词:(如何)(为何)(无可奈何)
字义:水道的通称。 组词:(小河)(河流)(气吞山河)
课文图示
元日
放爆竹 喝屠苏酒
除旧迎新 幸福祥和
换桃符(贴春联)
主题感悟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 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 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 奋发精神。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初读感知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学法导读
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抓 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以及诗中蕴含的 思想感情。学习《元日》时,要抓住农历正月初一有 代表性的过节细节来理解体会:燃放爆竹,饮屠苏酒, 换上新桃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用纸卷火药,点燃 元日 引线爆裂发声的东西。 [宋]王安石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9古诗三首学生预学案设计学内容预习字词1.认真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符()苻()号⎭⎬⎫洒()酒()家⎭⎬⎫导()异()地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元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清明》中描写天气和人们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
资料搜集1.搜集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的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阅读质疑1.例:“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的一人是谁?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1. 《春晓》-孟浩然2. 《悯农》-李绅3. 《静夜思》-李白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中,有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和李白的《静夜思》。
这些古诗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妙的诗意体验。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三首古诗。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悯农》-李绅饥饿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田地已枯槁,只得种苦荞。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三首古诗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春晓》描述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氛围。
《悯农》则是抒发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村的忧虑,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而《静夜思》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出孤寂和惆怅的情感。
这些古诗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通过欣赏、解读和朗诵这些古诗,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结合诗歌的背景故事,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此外,古诗也有助于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欣赏和思考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和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除了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这些古诗还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通过朗诵这些古诗,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内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孩子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情感,启发想象,享受美的享受。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古诗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欣赏古诗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生活的深刻意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类文阅读-9古诗三首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先选择后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词语看出来的。
A.清明B.中秋C.七夕D.元宵2.诗中的()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A.冷B.秋C.夕D.卧3.这首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
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霜鬓:白色的鬓发。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A.中秋节B.除夕C.大年初一D.元宵节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
A.异乡家里B.故乡家里C.异乡旅馆D.故乡旅馆3.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
A.对新一年的希望B.对岁月流逝的伤感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D.对家乡的思念和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4.试着翻译前两句古诗。
类文阅读-10纸的发明春联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 古诗三首 元日-人教部编版
爆 竹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入”字有多种意义,在 “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中 是什么意思呢?
(1)进去。 (2)参加。 (3)收入。 (4)畅饮。
瞳瞳日
桃符,用桃木制成, 上面绘有神像。农历正月 初一时,古人把桃符悬挂 在门旁,用来驱鬼镇邪。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一、选择题
古诗《元日》描绘了( A )时欢乐祥和的情景。 A.春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二、比一比,再组词。 爆(爆竹 ) 屠(屠苏) 符(符号) 暴(暴雨) 暑( 暑假) 筏(竹筏)
梅花
(宋)王安石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爆 竹声 中 一 岁 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总千
春
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②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9.古诗三首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7.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译文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春联取下,换上新的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杜牧(803-825)字 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 诗人。人们把他与李商 隐称为“小李杜”。
整体感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欲”的拼音是yǜ。( × )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爆竹声中 春风送暖 千门万户 总把新桃
曈曈日 一岁除 入屠苏 换旧符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 我国古代新年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 去看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清 明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 日或4日。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候温暖,草 木萌翠,雨水较多。
牧童
xiōnɡ
兄弟
jiǔ
喝酒
bèi
加倍
识字方法
加一加:口+儿=兄 云+鬼=魂
字理识字: 酒 + =
会意字。用水和粮食酿造的酒精饮品。
偏旁识字: mù
牧牜
牧童
放牛的孩子
我会写
jiù fú yù hún jiè jiǔ
旧 符 欲魂借酒
hé mù xiōnɡ dú yì jiā
何 牧 兄 独异 佳
生字归类
一岁:一年。
屠苏: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 在元日饮用。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新桃,旧符:新桃符,旧桃符。桃符 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 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
互动课堂
读诗句,想一想:诗中写到了 哪些节日情景?(课后第二题)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反思
古诗学习重在融入意境,体味诗情。
因而在教学本课三首古诗时,教师一方面注意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已有古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诗歌自主探究学习,让他们借助拼音、注释等初步感知了诗意,有效提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极力体现“以读代讲,读中想象”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将文字转化为画面,自然升华了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多种方式诵读,理解古诗意思。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学习古诗,目的是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理解并背诵古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这三首古诗时,我注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思。
在教学古诗时,采用多种方式读,如自由读、同桌读、范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使学生熟读成诵,从而慢慢喜欢上古诗。
2.诵读中注入想象,感受诗人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低年级学习古诗,要求能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而到了中年级,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想象《清明》中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和兄弟之间的思念,使其充分感受到了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团聚
热闹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清明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 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 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 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9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 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 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 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 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 《画学秘诀》。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完美版)
字词解释
倍(bèi)思亲:加倍地思念亲人。倍: 加倍。 遥:远。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茱(zhū)萸(yú):一种香气浓烈的植 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世 誉为“诗佛”。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题 称之为“山东”。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 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 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暝》《竹里馆》《送元 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课堂练习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__把__新__桃__换_旧__符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__童__遥__指__杏_花__村___。 独__在__异__乡__为__异_客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元日
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喝雄 黄酒、门上插艾蒿等。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等。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 饮菊花酒。
农历十二月初八 吃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再见!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 饰,春联的前身。
意思 千家万户被旭日的光辉普照着,每年 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人过春节的哪些习俗?
燃放 爆竹
饮屠 苏酒
换桃符
品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过新年感 受?
说一说,我们过年时的习俗:
放鞭炮 贴春联 吃团圆饭 拜年 守岁......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朗读古诗: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古诗 读通顺,试着把节奏读出来。
2.思考:这首古诗写了古代人 过春节的那些习俗?
元日 (宋)王安石 bào 爆竹/声中/一岁除,门/万户/瞳瞳日,
的前景,乐观自信。
主旨归纳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 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 感情,充满欢快与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 (宋)王安石 bào 爆竹/声中/一岁除,
túsū 春风/送暖/入屠苏。
tóng 千门/万户/瞳瞳日,
fǔ 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 节日情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古诗《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9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大胆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 读这样的文章感觉真有意思。
自己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鸟窝里。这样的想象很奇特。
在宇宙的另一边,想写关于风的习作,要先变 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 高……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大胆想 象,可以让我们拥有奇异的经历。
瞌睡虫的朋友是谁呢?
瞌睡虫:我能和你做朋友吗? 不行,不行,我要赶着去找食物呢!
不行,不行,我要忙着唱歌呢! 不行,不行,我要忙着练体操呢!
瞌睡虫:我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要想交到朋友,你就要加 入到朋友的活动中去!
瞌睡虫:是啊!我可以和小鸟一起去找食物, 也可以和知了一起唱歌,我还可以和螳螂一起练 体操。这样我不就有朋友了吗?
小女孩
大花猫
大象
根据这些手指 印的形状、大小等 特点进行联想的。
➢参考下面的手指印画,画出你喜欢的事物。
指印数
示例
我来画
1个指印
2个指印
多个指印
活动一Biblioteka 初试身手,故事接龙接龙编故事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 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顺着故事开头设计的场景,通过不断追问创编故事。
由此联想,颠倒村的特点是什么?
颠倒屋
一切都是颠倒的,和我们现实 中看到的不一样,是倒过来的。
请你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吧!
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 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 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根据开头续编故事。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
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 伸向天空……
瞌睡虫对小鸟说:
你能带上我一起去找食物吗?我可以给 你指路,我知道哪里有美味的果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9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窝囊)第二课时1.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课时1.读句子,写古诗。
(1)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把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饮食连接起来。
端午节(粽子)重阳节(菊花酒)元宵节(元宵)中秋节(月饼)春节(水饺)3.理解古诗,完成练习。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家乡和亲人)(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以叙述的口气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元日》教学反思《元日》这一课虽然上完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整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整理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中心思想:《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春江的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2课燕子(背1-3自然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中心思想:《燕子》:作者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在春光中飞行、休憩的燕子的动作的描写,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
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
戴茱萸的习俗。
茱萸
反义词
独——(众) 异——(同) 佳——(劣)
朗读指导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结构图示
雨纷纷——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振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 (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 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
古诗三首
我会写
fú yù hún jiè jiǔ
符 欲 魂 借酒
符号 食欲 灵魂 借口 酒家 音符 欲望 精魂 借书 喝酒
hé mù xiōng dú yì jiā
何牧兄 独异佳
何处 牧童 兄弟 孤独 异乡 佳节 何时 牧场 兄长 独立 奇异 佳音
朗读指导
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断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2.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显得失魂落魄的,那 么诗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心情是怎样的?
清明时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 彩浓郁的日子,诗人却独身在外,又被纷纷而下 的雨水淋湿了,无处躲避,内心愁闷。
3.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因为作者独身在外,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 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二 来可以饮点酒,驱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知识链接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的九月初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 氛日渐浓郁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 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人们在 重阳节这天,往往会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 花、遍插茱萸等,以求祈福避灾。
多音字
wèi:(为了) 为
王安石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 的诗文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 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 说理,精于修辞,内容反映社会现实。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别具一格 。散文雄健峭拔,列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存 世。
背景资料
《元日》作于作者初拜相,正要 进行新政改革之时。为摆脱宋王朝 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 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王安 石被宋神宗召见,随即上书主张变 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 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2.描写节日热闹场面的词语。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盛况空前 沸沸扬扬 川流不息 锣鼓喧天 万人空巷 张灯结彩 络绎不绝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3.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
春节: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唐)孟浩然
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 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区别于今天 的山东省。在这首古诗中,山东指华山以东,诗人 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课文解读
1.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 感到孤独呢?
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 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 异乡”,更添心内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 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 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结构图示
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举三首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4.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 为什么?
“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 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 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拓展延伸
清明节和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 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 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hónɡ)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唐)文秀
中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宋)苏东坡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课堂小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
6.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 ”本来 不是两 件事。 姑且拿 写字做 例来说 。小儿 学写字 ,最初 是描红 ,其次 是写印 本,再 其次是 临帖。 这些方 法都是 借旁人 所写的 字做榜 样,逐 渐养成 手腕筋 肉的习 惯。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贴对联,表达一 种美好的心愿。
新桃换旧符
课文解读
1.《元日》这首诗中,用的最精炼传神的是哪 个字(找出本诗的诗眼)?
“暖”字是本诗的诗眼,用的最精炼传神。暖字 既指诗中新年到来,“春风送暖”,也寄托了作者 渴望除旧革新,将新政改革带来的温暖送入千家万 户的美好愿望。
2.再读古诗,想想“春风送暖”的“暖 意”来自哪里,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 感受到暖?
•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屠苏的力量 暖暖的曈日 新春到来的温暖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新的一年到来了,人们贴桃符、燃鞭炮庆祝欢 呼。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对来年的美好祈盼中,诗人 见此情景,有感而发,渴望除旧革新,将新政改革 带来的温暖送入千家万户。
结构图示
炮竹别旧年——爆竹
元 日
举杯迎新年——屠苏酒 喜庆、欢乐
对联寄心愿——桃符
想到清明节本该和家人一起踏青扫墓,“我”却 独自在外被雨水淋湿,心情愈加愁闷。我向路过的 牧童询问何处可以饮酒避雨,牧童抬起手,指了指 杏花林后的村庄。
课文解读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说你从“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中,品读出行人怎样的 心情?
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 心失魂落魄,心情愁闷。
背景资料
此诗系诗人离开家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 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 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 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 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 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
5.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 ,其中 园亭、 花木、 湖山、 风月, 件件都 了然于 心,可 是我不 能把它 画出来 。我何 以不能 把它画 出来呢 ?因为 我不能 动手, 不能像 支配筋 肉一样 任意活 动。
拓展延伸
春节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之一。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 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 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九。在现 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的正月初一,但一般至 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新年才算结 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 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 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 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 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 远的精神支柱。
清明
杜牧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 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背景资料
清明节在仲春(农历二月)与暮 春(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 的4月4日——6日之间。清明本是是 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 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则是中国传 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踏青 出游、祭祖扫墓、缅怀先人。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 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后来,由于清明与寒 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 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课堂小结
总结《清明》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清明》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 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 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