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习作例文与习作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与习作(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习作例文的结构特点与表达方式,学会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积极表达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例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
2. 习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或自由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出有深度、有个性的作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新授:讲解习作例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及优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例文的看法和理解。
4. 写作指导: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分析:列出例文的主要结构、表达方式和亮点。
2. 写作技巧总结:总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3. 作文题目:板书布置的作文题目。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篇命题作文,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 选做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如日记、读后感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此教案旨在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通过导入、新授、讨论交流、写作指导、课堂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备课教案(第三单元)小结:一件事情中不同的阶段,情感会有很多变化。
(2)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前两篇课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3.试着在本子上画出自己选定的那件事的情感变化图。
4.画好之后,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融情于事)二、“借”助课文学方法(一)锁定重点,回忆心情,尝试先写1.请大家回忆事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
2.在本子上把这部分写下来。
提示: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景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
3.展示一个同学的片段,共同评价。
(1)读语段,猜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说说哪里表达出这种情感。
(3)说说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小结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直白表达自己的情感,事件的描写多为概述,有一些动作、语言等描写,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具体、自然。
4.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阅读例段,学习方法,修改片段1.再读学过课文中的语段,在比较中学习方法。
(1)学习“直接抒情”。
①出示: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能读出怎样的情感?明显吗?②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直接抒情”。
③找找本单元中还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表达。
(2)学习“融情描写”。
①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这个句子哪里表现出“惊惶”?②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融情描写”。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教学设计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
总(8)课时
课题
习作例文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写文来自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2)集体交流: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4.背诵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学习例文《别了,语文课》
1.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
5.总结: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当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叙述流露出的是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
三、分层作业
A优等生: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
B中等生:积累相关阅读方法。
C潜能生:积累好词佳句。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习作例文”包括两篇文章《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
《别了,语文课》中,作者用具体事例和内心独白来表达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阳光的两种用法》通过写母亲和毕大妈对阳光的不同用法的例子,把作者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过了很多的事情,并对其中的一些事情印象深刻。
这有利于学生选择素材,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表达真情实感。
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把握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抒发感情的方式;能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习作例文,探讨课后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
难点: 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通过不同的景物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学习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1.默读习作例文一,同桌交流:(1)第一篇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借助旁批,默读例文,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是怎样表达的。
(3)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来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呢?(4)文中作者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2.交流汇报。
(1)例文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语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
(2)借助旁批,说说“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变化:“我”从开始不爱学习语文、默书不合格,到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语文,最后下决心好好自修中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第1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
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
板书课题。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案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掌握写文章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交际内容1.读教材48页,说说这次的交流内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有时,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如《那个星期天》有一段叙述了“我”怎样“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2.读一读,找规律读一读,你收获了什么?读一读交流内容,我发现写文章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有:(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抒发感情的方法。
(1)“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4.我拓展,我积累。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心愿》写作指导教案范文点评与反思(含6篇范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心愿》写作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
2.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能够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愿望。
教学重点1.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
2.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学难点能够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愿望。
教学目标1.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
2.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一、畅谈心愿,揭示文题师:小鱼的心愿是拥有清澈的池塘,老师的心愿是学生健康成长。
你的心愿也许是去遨游太空,也许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许是……我猜不着你内心的小秘密,能在这儿说一说吗?生1:我希望得到爸爸送给我的显微镜。
生2: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世界巨商。
生3: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
生4:我的希望是能拥有三根魔棒为人类造福。
生5:我的希望是成为神医华佗。
生6:我的心愿是成为天文学家。
师:这么多美好的心愿,有的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有的心愿是是虚幻的,只能在想象中实现。
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都能借助我们的笔让它提前在心中实现。
今天的习作就是《心愿》。
(板书:心愿)二、拓展思路,构思写作构思之一:(一)说产生心愿的原因。
师:你们的心愿是美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师:请你具体说一说自己想要得到一个显微镜原因。
生1:记得在两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王府井书店看书,在查找书的时候,一台台显微镜映入了我的眼帘。
有的可以把事物放大400到1000倍的,有的可以放大1000倍到1500倍的,甚至还有现在最先进的光学复合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500倍,我看得心里直痒痒,假如我拥有其中一台那该多神气啊!师:你的心愿那么美妙,你的表述那么清晰,真是一个的聪明可爱的孩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教学设计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作例文的旁批,更好地了解表达情感的方式。
2.通过阅读作例文,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阅读批注,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法和学法:教法采用比较法和点拨法。
学法采用表格研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引入老师:同学们,___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生活中处处有美景,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作方法。
二、阅读课文1.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研究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从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无法再研究语文而“热泪盈眶”。
2.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海外华侨不忘研究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感知写法1.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2.全班交流,进一步感知方法。
四、总结写法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引导总结。
作例文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融情于事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
”这段话直接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心理变化,从讨厌到喜欢再到不舍的情感过程。
这段话可以稍加改写:“我心中的痛苦无人能懂!当我深深爱上语文课时,却不得不和它告别。
”文章选取了典型事例,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感情变化,如在课堂上哭泣和老师送书等,更能凸显“我”当时内心的不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备课时间2021.2.24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个内容, 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共有两篇。
例文《别了,语文课》写一直讨厌语文课的“我”忽然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说明了情感产生变化的缘由,抒发“我”对母语的热爱及对祖国的不舍之情。
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对阳光的两种用法,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两篇习作例文通过批注和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可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1. 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2. 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书本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和单元任务。
2.复习《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表达情感的方法。
(1)《匆匆》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文具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打动人,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2)《那个星期天》第四自然段,作者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等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感情。
二、交流,诉说感受。
1. 出示习作片段1,作者通过对风、乌云、乌鸦叫声的描写,让景物会说话,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感受。
2.出示习作片段2,作者用了一连串连续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看到女儿湿了鞋袜的紧张和对女儿内心的呵护,接着直接抒情,突出内心的温暖。
三、学习例文,习得方法。
1.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可谓是真情流露。
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呢?我们可以从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找答案。
2.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
板书
让真情自然流露
精描细绘见真情
万事求实显真情
直抒胸臆见真情
巧妙地安排结构
第一人称描写叙述
一、回顾单元所学,明确习作主题。
1.同学们读得那么自信,奖励大家玩个游戏吧,比比谁能鹤立鸡群。出示比赛规则:老师将出现4道题目,答对第一题半立状,答对第二题站立状,答对第三题站立一手上举。答对第四题站立一手举起一脚后伸做鹤立鸡群。
2.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体会了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1)《匆匆》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2)《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股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前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融人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3)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还欣赏了学生习作的范例。看着PPT你能回忆起来吗?
(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结尾:再次抒发情感,注意和主题及开头相呼应。
四、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三、指导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1.六年的小学习作你对开头一定很有方法?你想到什么?用上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关于“真情”的排比句,引出一件往事。(也可以用开门见山、声音法、情景描写、回忆法等开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练笔(小作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练笔(小作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再读读课文《腊八粥》的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大作内容及要求:家乡的风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的经历。
小作内容及要求: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再读读课文《腊八粥》的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训练结合点:学习课文写法,描写自己喜欢的美食,感受地方美食文化。
简要指导过程:一、回顾课文《腊八粥》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文字主要写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二、你喜欢吃的美食是什么呢?为什么那么喜欢它?交流:美食由哪些食材做的,它给你带来怎样的享受。
教师点拨。
三、出示习作要求,学生练笔:写下自己喜欢的美食。
(友情提示:可以写写美食的制作过程及感受哦。
)四、交流、评价。
例文:我最喜欢吃的是麻婆豆腐。
夹上一块豆腐,沾一些辣酱,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下咽,麻麻的,辣辣的,回味无穷啊。
麻婆豆腐不但好吃,还好做哦。
只要把豆腐切成正方形的小丁,先放到热水中暖暖“身”,然后捞起来,再用干辣椒、花椒和姜片、豆瓣酱等炸汤,最后放入豆腐用小火炖开就可以了,等到起锅的时候勾上淀粉、撒上葱花,这样会更好吃更好看。
嫩白的豆腐丁穿上用鲜红的辣酱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红红火火的,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绿色的葱花散落在盘中,如同一片片绿叶,沾着辣酱的豆腐丁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小红花。
加上阵阵诱人的香味,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第二单元“读书的孩子最可爱”。
相信六年级的你一定阅读了许多书籍,其中你最喜欢哪一本呢?请......大作内容及要求:写作品梗概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
小作内容及要求:“读书的孩子最可爱”。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技巧,增强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理解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写作方法: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2. 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和过渡。
3.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2. 难点:如何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习作例文、PPT、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
3. 写作方法的讲解:详细讲解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并通过例文进行示范。
4. 文章结构的讲解:分析例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和过渡,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5. 语言表达的讲解:分析例文中的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小型的写作练习。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2.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课堂练习。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写一篇短文。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与习作例文相似的文章,分析其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习作例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包括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的结构:介绍习作例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和结构。
2. 写作技巧:讲解和练习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3. 例文分析: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理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习作例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习作例文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写作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习作例文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让学生对习作例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例文分析: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2. 副结构与写作技巧3. 正文:习作例文的结构、写作技巧、例文分析等。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根据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阅读作业:阅读一篇与习作例文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习作例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调整。
---此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习作例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聊天导入师:刚刚你们站在教室外面的心情是什么?生:紧张,因为跟平时上课不一样,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师:还有吗?生:很期待,因为这是全新的课堂,是全新的老师,所以我很期待。
师:你呢?生:我很兴奋,因为我想在这堂课上流露我的真情实感,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
师:很好,刚刚你们抒发都是自己的?生:真情实感师:对了,我也说说我的情感体验。
师:当我迈进到罗江实验小学那一瞬间,我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
因为我听到一个男老师带领全校师生经典诵读,那声音富有磁性,诵读的内容是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学校虽小,但是特别有文化底蕴。
师:中午我和叶老师在这里小憩了一会儿,醒来的时候,身上有一张柔柔的,软软的围巾盖在我们的身上,当我抬望眼,看到的金校长那温柔的眼神,我知道是金校长送来的温情。
下午第一节,一个杯子从后排递过来,当我打开看时,咖啡的香味弥漫出来,热气腾腾的,一股暖流溢满了我的心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
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中弹琴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
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
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
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
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
”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
憾和懊悔。
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
”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
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
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
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抒发真情实感
1.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片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2.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根据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
3.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体验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