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5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系列影响人类生活和日益突现的环境问题。传统发展观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率的最大化,而很少考虑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其结果是人民福利水平下降,经济发展难以继续维持。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循环型发展道路。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04年和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建设循环型社会,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同时,“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发展循环经济符合资源有限性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很不乐观的发展中大国。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水平上的贫国。比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资源利用效率看,目前我国创造世界(3DP的4%,却消耗了世界上31%的钢、30%的煤炭和50%的水泥。我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从资源再生化角度看,我国资源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从资源消耗角度看,自2001年起我国万元,3DP能耗已经逐年下降,2004年又上升了14%。电力消耗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显然,今天重工业所必需的资源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和
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总体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传统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在地球上的态势已不再是西方经济学的“稀缺”概念,而是耗竭,即这种稀缺不是在一个地区或一段时间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永久性的。
为了减轻资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它并不是简单的废弃物再利用,而是要求转变生产方式,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自然资源,让入口保持在地理环境的承载限度内,使人类及其后代能够永续生存发展。
二、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对我国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否定,是对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标准和经济增长的重新思考
过去人们单纯用GDP指标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以牺牲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掩盖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用,导致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畸形特征。显然,不改变这种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方式和对环境的破坏,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人们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在计算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就时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环境作为“社会财富”和“潜在社会财富”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增长与环保的双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行不通的。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它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目的是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做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还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实现国家经济良性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生态系统蜕化,环境问题严重的可行途径
以往我国为了摆脱贫困落后,选择了效仿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作为
振兴国力的手段,这就使国内生态环境形势更趋严峻。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问题严峻:大气资源受到严重损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环境每况愈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上,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还在加剧。
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一样,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当人们不顾自然生态规律滥用环境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给现在的经济生活带来负作用的同时,还不断地将这类后果传递给子孙,这种时间上的后代沿袭,最终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的自然灾害和更多的物种灭亡。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防止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恶化,以较小的环境损失换取高效的经济增长和较高的环境治理能力。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二者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国发展环保产业的潜力巨大。发展循环经济可带动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或者说发展环境产业。它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和就业岗位新的强劲增长点,进而更好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可提高公众意识,加快建设人文型社会的步伐
当人们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忙碌,在关注食物、饮水、住房等方面的改进时,很少有人问津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概念似乎也不为人们所熟知。我们的消费品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威胁、环境面临着恶化的边缘。提出循环经济概念,正是让每个人都正确认识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要求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城市都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我国“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让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改善环境和关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提高国民素质。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倡导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人文消费;禁止过度包装,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产品;鼓励优先使用节能和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让群众热爱社会的热情付诸行动,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加大节约型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人文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如何谋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经济规模发展的越大,施加给地球自然极限的压力越大,这种不和谐造成的破坏就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