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2014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2014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出,上午()时到无锡.3.看钟面填空四、小结质疑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课后反思课时编号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难点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口算的正确率。
准备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34+8 32-10 3+7 61-6042-20 15+30 60+4 88-80(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春游坐船问题的情景图。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例1。
(2)分组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班和乘能否坐下,二(3)班和二(4)班能否坐下”。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小结】算法1、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算法2、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
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典型例题】(3)学习例2。
(4)分组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小结】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 揭示课题师:现在观察今天研究的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名汇报,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口算:【提高练习】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23=67 74-()=28 57-()=18 ()-46=382. 被减数是64,减数是47,差是多少?3. 一个数加上13等于98,这个数是多少?4. 一个数减去36等于34,这个数是多少?【拓展练习】1. 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2014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六、课时安排:秒的认识——1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课时巩固练习——1课时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P1页主题图,P1、P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录象、课件、各种钟表。
学生自备小型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每年除夕之夜我们都和亲人坐在一起收看新年联欢晚会的直播节目。
你看,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一)认识秒,知道1分=60秒1、拿出手中的表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同位交流,指名汇报。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归一”问题,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归一”概念,并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基本思路。
2. 培养学生运用“归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归一”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归一”方法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归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归一”的概念和基本思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归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归一”方法。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2. 教学内容:引言、讲解、练习、应用3. 教学目标:理解“归一”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4. 教学难点:理解“归一”概念、应用“归一”方法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2. 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归一”方法。
课后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概念和基本思路,并能够运用“归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过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2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及验算|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1.加法第2课时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及验算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8页例3及第38页“做一做”的相关题目,第39页练习八第5题。
内容简析例3教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解决连续进位的问题,同时教学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自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3.训练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类推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笔算方法。
训练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解决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利用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类推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迁移、对比、归纳等方法来学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加法的验算方法。
承前启后链复习:回顾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形如242+819=1061的算式。
学习:学会口算和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学会加法验算方法。
计算形如445+298=743的算式。
延学:学会口算和笔算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计算形如435-86=349的算式。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图像情景导入法:利用丰富的图片展示我国著名湿地的情况,我国湿地面积大,动植物丰富,重点展示湿地中的动物如: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等;植物如:水生美人蕉、香蒲、长瓣金莲花等。
然后锁定其中某一湿地,显示这一湿地野生植物有445种,野生动物有298种。
由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品析:用丰富的图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一方面在生动的情境中了解了我国湿地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另一方面,结合图片显示本课时有效信息,有助于提出问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2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篇1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
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小格大格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6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让学生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步行路线。
重点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沟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图形、语言与算式表征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类型实物操作型、小组讨论型、讲授型教学资源与环境PPT、CAMTASIA STUDIO软件、教室设计理念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先复习旧知,然后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出问题,接着提供操作提纲,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然后通过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交流与PPT的演示,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最后利用两题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得新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
这样逐步推进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设计思路与特色本节微课围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内容来进行,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口算乘法-人教新课标2014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口算乘法》,选自人教新课标2014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表内乘法(进位乘法)进行,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理解乘法的含义,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
2. 掌握进位乘法计算:在口算乘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进位问题,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乘法口诀表、练习题纸。
2. 学具:计算器(可选)、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日常实例引入乘法的概念,如分配糖果、排座位等,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的实际应用。
2. 探究新知:使用PPT展示乘法表,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乘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互动游戏:设计乘法口诀接龙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
5. 总结提升:通过具体例题,总结口算乘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正确处理进位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 乘法的定义和意义- 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进位乘法的步骤- 几个典型的例题作业设计1. 必做题:教材第15页练习题第1-5题,重点在于巩固表内乘法的计算。
2. 选做题:教材第16页思考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培养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考虑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及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2014人教版新版三年级上册 数学数字编码 教案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小学俸智勇设计数字编码共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初步学会探索数字编码中的“邮政编码”的简单排列规律及方法。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邮政编码的排列规律。
难点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教学准备几封信、收集本地的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学号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有没有写过信或收到过信?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封信,想不想知道这封信是谁的?谁写的呢?2、有没有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你知道信件的传递过程吗?(让学生交流)信件的传递过程:把信件投入邮筒——邮局把收集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能根据每封信上面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传递到收信人所在的邮局——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
(让学生翻开教材的插图观察)刚才,老师提到了,机器能分拣信件。
那是因为信件上有一些数字,这数字叫做邮政编码。
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的知识是数字编码——邮政编码(板书课题)二、探究邮政编码的规律1、学习邮政编码编排的规律。
(1)、课件出示已准备好的信封。
(2)、提问:信封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有什么?这个数字我们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呢?(让学生思考,产生质疑)怎么读?老师明确:信封上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这(“678400”与“650000”)六位数字在我们的数学上叫做“邮政编码”,它不是多位数,但只要是邮政编码都有六位数字组成,我们习惯性的读法是看到几就读几。
(3)提问:你是否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么编排的吗?请同学们自学教材77页投递员的解释。
(让学生和同桌一起学习,再指名一个同学读)(4)、教师讲解。
(课件演示: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轩岗乡678402)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为例,为您呈现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运算第一节:整数的认识第二节:整数的运算2. 第二章:几何图形第一节: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二节:平面图形的计算3. 第三章:量的计量第一节: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第二节:质量、时间的计量4. 第四章:数的进位与退位第一节:进位加法第二节:退位减法5. 第五章:分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一节:分数的认识第二节:分数的运算6. 第六章:小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一节:小数的认识第二节:小数的运算7. 第七章:方程与问题解决第一节:方程的认识第二节:问题的解决8.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第二节:数据的处理9. 第九章:简单的逻辑推理第一节:简单的逻辑关系第二节:逻辑推理的应用10. 第十章:生活中的数学第一节:货币的认识第二节:购物中的数学11. 第十一章:时间与日期第一节:时间的认识第二节:日期的认识12. 第十二章:总复习第一节:数的运算第二节:几何图形第三节:量的计量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能够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3. 熟悉量的计量,能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的计量与换算。
4. 学会数的进位与退位,能够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5. 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6. 理解小数的意义,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7. 学会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8. 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9.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10.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数据的处理。
2.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量的计量、逻辑推理。
【最新版】2014~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4~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时编号课题时、分、秒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重难点1、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
2、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准备录像、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
2014年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全套数学教案 (精选范文)
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小学三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四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法运算
–认识数的前后顺序
–完成简单的竖式计算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
•数的前后顺序
•简单的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中进位的处理
三、教学准备
1.课件:PPT或多媒体教学资源
2.教辅材料:练习册,习题
3.教学工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口算并给出答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
加法运算
•讲解加法运算的定义和性质
•示范简单的竖式加法计算
数的前后顺序
•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前后顺序,做简单的比较练习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重点训练竖式加法计算,加强数的前后顺序的训练。
4. 巩固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布置巩固练习和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学习成果,拓展思维。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加法运算和数的前后顺序,通过课堂练习和训练,学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
•数的前后顺序
•竖式计算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同学们认真复习!。
最新人教2014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最新人教2014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人教2014版三年级上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班学生只有少部分新转来的,从上学年老生的考试试卷分析,学生的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大部分学生的解决问题掌握基本良好,但是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也较差。
本学期首先还是要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及复习,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同时,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概念的掌握。
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奖励机制,让孩子齐头并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三、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十进制加减运算的理论和算法,并能熟练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况,由客户提出数学问题。
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因为教材中的插图没有注明文章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的形状给物品命名。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5分。
基本点。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
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
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数学,本班学生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
总体来说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
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
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
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本教案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共包括6个单元。
第一单元自然数和零学习目标:1.了解0、1、2.....自然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2.掌握零与自然数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3.能按大小关系将0、1、2、3、4从小到大排列;4.能正确快速地根据阿拉伯数字写出读音,按正确语音朗读。
教学重点: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能够按大小关系将0、1、2、3、4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拿出0-4的数字牌,让学生快速用手指数出数字顺序。
2.教师出示数学算式0+5=5,询问学生答案为多少,引导学生思考0的特殊性质并说明0+任何数字=该数字。
二、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出示数字0-20,介绍自然数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小手指在空中数出前20个自然数。
3.教师出题:你能不能数出前40个自然数?现在开始,看看谁数得最多。
三、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0,1,2,3,4数字牌,引导学生按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2.让学生自己写下0-20的数字码表,并能按大小关系将数字排列。
3.让学生三人一组,在码表上标出三个自然数大小的顺序,并在黑板上比较大小,检查答案。
四、计数积木学生使用计数积木,以轻快的节奏将积木放入桶中。
并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巩固数字的快速准确说法。
五、阿拉伯数字朗读1.让学生研究个位、十位和百位数的数字由哪些数字组成并自己写出自己的电话号。
2.教师呈现数字,让学生能从图中猜测数字,并指导学生正常朗读数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达数量学习目标:1.了解用“___个”、“___只”、“___条”等词汇表达物品的数量;2.理解类别的意义,并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3.能用算式表示物品的数量,具有正确的算术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___个”、“___只”、“___条”等表示物品数量的词汇,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四边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简单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分类四边形,并为后续学习四边形的面积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还停留在直观层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深入理解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四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四边形的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教学材料。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投影仪、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3.学习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桌椅。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四边形图片,如教室的窗户、篮球场地的边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四边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2014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
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
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
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课后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
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
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
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