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的体积 2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柱的体积计算,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原理,形成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圆柱模型、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圆柱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4《圆柱的体积》是本套教材中关于立体几何体积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圆柱的体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柱体积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推理等过程,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圆柱体积的理解和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推理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将圆柱切割、拼组,转化为学生已知的几何体积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实物等教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的概念。

2.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尝试将圆柱切割、拼组,转化为已知的几何体积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讲解圆柱体积公式:教师讲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圆柱的体积2_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圆柱的体积2_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练习2
教时
5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知识梳理,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学生基本知识、灵活应用等题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以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生通过复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径和高,该怎么求呢?
通过复习圆柱体积公式几种经过变换的形式,明白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活动二:
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4题。
2.完成练习三第5题。
3.完成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先仔细读题,再独立完成
先独立练习,在交流计算的根据
先猜想、再验证
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出计算的根据,师强调计算体积的两个基本条件。
活动一:知识梳理
不同的条件求圆柱体积
出示补充题
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只列式)
(1)r=3分米,h=5分米
V=
(2) d=4厘米,h=6厘米
V=
(3)C=18.84厘米
V=
(4)S=16平方米,h=5米
V=
学生观察。
学பைடு நூலகம்回答体积
计算公式。
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提问:
1、这个圆柱的体积怎么求?,师板书公式:V=Sh
1、小组讨论
2、独立尝试,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SH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 第五课圆柱的体积2-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 第五课圆柱的体积2-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五课圆柱的体积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圆柱的体积概念、学习如何求解圆柱的体积,并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柱的体积概念;•求解圆柱的体积方法。

难点如何将圆柱的体积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红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的鱼缸,她现在正想换一个更大的鱼缸来养金鱼,该如何计算新鱼缸的容积呢?2. 讲解圆柱的体积概念引入圆柱的体积概念,即“底面积和高的乘积”,并通过实际测量鱼缸的高度和底面积,带领学生计算出小红新鱼缸的容量。

3. 学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书面练习中自行完成以下两道题目:题目1:一个圆柱形桶,底面直径为30厘米,高为1米。

现在这个圆柱形桶填满了水,请计算这个圆柱形桶内共有多少升水?题目2:一个工业水管的内径为1.8米,高为2.5米。

如果这个水管被填满,那么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水?4. 课堂互动和小结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引导学生总结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点拨学生掌握的不足。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以及课堂互动师生交流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改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体积概念,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需要加强课堂互动和师生交流的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的体积-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的体积-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的构成和性质;2、掌握圆柱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3、能用公式计算圆柱的面积和体积;4、能通过实例应用圆柱的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问学生曾经看过什么样的圆柱物品,学生举手回答。

2、老师展示两个圆柱,并介绍圆柱的构造和性质。

第二步:探究圆柱的面积公式1、老师向学生解释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含义。

2、老师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长方体的面积公式,与其进行比较。

3、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新的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2πrh。

4、老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多个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半径等数据,来验证这个公式。

5、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在圆柱高相同的情况下,当半径发生变化时,圆柱的侧面积会有什么变化。

6、老师总结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参数的含义。

第三步:计算圆柱的面积和体积1、老师练习学生计算圆柱的面积和体积,例如:已知圆柱的高为10cm,直径为6cm,求其侧面积与体积。

2、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单位,提醒学生将单位标明。

第四步:实例应用1、老师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计算圆柱的面积和体积,例如:一个直径为8cm的塑料圆柱,高为12cm,求它的体积和侧面积。

2、老师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圆柱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方法。

第五步:归纳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整理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

2、老师让学生复习圆柱的构成、性质和公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圆柱的构成和性质,掌握圆柱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能用公式计算圆柱的面积和体积。

难点:学生需要理解侧面积的含义,能够通过借鉴长方体面积公式来理解圆柱公式。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可以示范计算圆柱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实例和操作来理解方法。

2、讨论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圆柱面积和体积公式中的参数含义和变化过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3、实践法: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圆柱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圆柱的体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圆柱的体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圆柱的体积》|苏教版教案:圆柱的体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97页,主要包括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体积公式的课件,圆柱模型。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柱模型,用于动手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圆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底面半径、高等。

2. 讲解:讲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3. 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圆柱模型,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4. 练习: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给定底面半径和高下的圆柱体积。

六、板书设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七、作业设计(1)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

(2)底面半径为8cm,高为12cm的圆柱。

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直径为20cm,容器中水的高度为15cm。

求水的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圆柱模型,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展示圆柱模型这一方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通过实物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圆柱的特征,如底面半径、高等。

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圆柱的体积计算不仅涉及到圆的面积的计算,还涉及到体积单位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圆柱的体积计算涉及到圆的面积的计算,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

2.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形象,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模型、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卡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模型、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圆柱体积的学习。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如饮料瓶、圆柱形的积木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然后,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
2、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学生交流,教师动画演示。(1)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2)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指名叙述: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你会操作吗?(学生演示教具)
(3)启发:如果把圆柱底面平均分的分数再多一些,比如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现在头脑中想象一下。
推导时可以联系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把圆柱切开拼一拼转化成长方体发现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积相等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也用底面积乘高
邗江区学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_主备学校:总第课时
课题
圆柱的体积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1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2题。《补充习题》第12页。
情境
激发
兴趣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我们学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5)观察比较,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
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V = S h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圆柱的体积(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doc

圆柱的体积(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doc

圆柱的体积(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二课时圆柱的体积(二)总第1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练习七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应用的价值。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检测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30厘米,高是60厘米。

(1)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如果1立方分米可装柴油0.85千克,这个柴油桶可装柴油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
一个圆柱形玻璃瓶,体积是75.3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合作探究
完成练习七第3题。

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并在小组讨论“题中的数据为什么要强调是从里面量的”。

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

汇报、交流、评价。

完成练习七第4题。

帮助学生审题。

指名说出自己想的过程。

生独立完成
投影展示、交流、评价。

完成练习七第5题。

指导学生分组量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从里面量)。

小组派出代表说出解题思路。

同桌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投影展示、交流、评价。

完成练习七第6题。

生独立完成
交流、评价。

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练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练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练习(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知识,对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式的灵活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正确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涵盖不同类型的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2.准备圆柱体积公式等相关教学素材。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柱物体,如饮料瓶、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回顾圆柱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柱体积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参数含义,如底面半径、高等。

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答案,并对错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柱体积公式。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体积 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体积 2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会正确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和练习。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整反思
梳理要点,引入课题。
教师可出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啊?
我们是怎样推倒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
引导学生猜猜,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分别求出三个杯子里的饮料的体积,再作比较啊?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在表中添上数据信息,让学生列出算式(不计算)
提出要求:如果不算出得数,你能从上面三个算式中比较出来吗?
讨论解答练习七第3题。
教师提问:题中给出的数据为什么要从保温桶里面量呢?
教师启发:要知道这个保温桶能不能盛水150千克的水,你怎么想?需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适当引导:算式中的“ ∏”可保留,不参加计算。
题中涉及保温桶盛水的问题,与保温桶的容积有关,所以应从保温桶里面量出有关的数据。
有时会运到求比较小的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我们就可以像这样,以大推小,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策略。
《圆柱的体积》 预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练习七的第1 --5题。
执教日期
2月27日,星期五
三维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区分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们充分感受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饮料放在圆柱形的杯子中,本身的形状就是圆柱形的,求饮料的体积,就是求圆柱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的体积(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的体积(2)教案 苏教版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教学难点
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准备
把圆柱沿地面等分成16份的教具。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复习引入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1)25-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体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探索和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体积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圆柱体积的计算练习题。

3.准备圆柱体积的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物体,如圆柱形的饮料瓶、圆柱形的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特点,从而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圆柱体积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圆柱的体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圆柱的体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圆柱的体积苏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2.3节“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二节,主要讲解圆柱的体积及其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圆锥、球体等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的难点是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重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圆柱形状的实物,如圆柱形的笔筒、饮料瓶等,还有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圆柱形状的实物,引入圆柱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的特征。

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计算,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接着,我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我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板书,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结论。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有关圆柱体积的计算的作业,包括一些实际的题目和一些拓展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生的反应还不错,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解释和引导。

我还想拓展一些有关圆柱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再次,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对于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6.评价反馈,激励成长:
-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
-布置与圆柱体积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圆的面积和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为圆柱体积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演示引导,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和动画辅助,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反思,拓展提升: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复习旧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又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状物品,如饮料罐、铅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2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2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2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4~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4题: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第5题: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为什么?第6题:要求1枚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50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

第7题:(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2)以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第(1)、(2)小题独立完成。

第(3)小题: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还是“去尾法”?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些面?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要求做蛋糕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是求什么?用彩带捆扎这个蛋糕盒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是求什么?动手操作:所用的彩带是几个高?几个直径?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4题。

这个大棚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塑料薄膜?它的空间大约是多少与什么有关?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5题。

长方体和圆柱的什么相同?已知体积和高,怎么求底面积?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6题。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圆柱的体积2_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圆柱的体积2_苏教版

5
日期
月日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
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重点 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

的容积。
难点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计算。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复习 3.14x 十几
1、出示 3.14 ×11~ 3.14 ×20
2、提问:圆柱的体积公
1、独立思考 2、独立思考后小组讨
每立方分米的刚重 7.8 千
克,这根钢材一共重多少
千克?
圆柱的体积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 V=SH
3/ 3
基本条件。 最后全班统一订正
思考: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 什么?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 么?
组织交流
2/ 3
1、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计 1、小组讨论 算体 积与 容积方法一样 吗?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 2、课外延伸,实践作业: 2、独立尝试,相互
伸、总结提 一根圆柱形钢材的底面直 交流。

径是 4 分米,高 1 分米,
(3)C=18.84 厘米 V=
学生观察。学生回答体积 计算 Nhomakorabea式。提问: 1、这个圆柱的体积怎么求?, 师板书公式: V=Sh 2、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径和 高,该怎么求呢? 通过复习圆柱体积公式几种经 过变换的形式,明白知识运用 的灵活性
1/ 3
(4)S=16 平方米, h=5 米 V=
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 选 择相 应的 计 算方
学生在小组内对以上
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活动三: 解 决实际生 2( 1)把圆钢竖着拉出水
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 行试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圆柱的体积_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圆柱的体积_苏教版

课题:2.2求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理解求解圆柱体积的原理。

2.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求解圆柱的体积。

3.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差别。

重点:理解求解圆柱体积的原理。

求解圆柱的体积。

难点:理解求解圆柱体积的原理。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1.什么是体积?2怎么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答案: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设计意图】回顾体积的概念,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记忆,便于后续用长方体的体积推到圆柱体的体积。

探究1下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2、猜一猜,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分析:(1)V长=S底·h V正=S底·h在底面积和高均相等的情况下,V长= V正回顾:(2)回顾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πr2则得出:圆的面积=πr2猜测:把圆柱转化为什么立体图形来推测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回顾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圆面积的过程,为通过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圆柱的体积提供思路。

想一想:答案: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问题:请找一找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从底面积来看: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从高来看: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从体积来看: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探索新知通过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论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得出结论当底面积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得出圆柱体积的求解公式,解答最开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计算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πr2·h根据推导:圆柱的体积=πr2·h【设计意图】通过长方体体积的求解来推导圆柱体积的求解公式,能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圆柱体体积求解过程的认识和记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圆柱的体积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圆柱的体积 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圆柱的图片)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一组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生:圆柱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二、新授1、猜想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谁有想法?预设生: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转化的思想,上学期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谁来说一说)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转化的过程。

(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2、操作验证。

(1)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具,拼一拼,摆一摆,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2)小组代表汇报: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他们的体积变了,形状不变。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③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在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拼才能使圆柱越接近于长方体?)3、归纳小结:(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板书。

4、说一说,圆柱的体积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三、课堂练习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40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让同学们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出错的同学向大家说出错的原因。

)四、量一量,算一算1、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学习单,量一量,算一算圆柱学具的体积),小组讨论主要分成三种类型:(1)量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出圆柱的体积?(2)量出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出圆柱的体积?(3)量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出圆柱的体积?2、小组汇报3、结论①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V=∏r2h②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V=∏()2h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V=∏(C÷d÷2 )2h五、你问我答谁来出一题,求圆柱的体积的题目(由学生出题当小老师)七、总结、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这节课你对哪位同学的表现感到满意?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先算出一枚硬币的厚度,再算出一枚硬币的体积。教师提示学生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任选一种策略算一算。
课堂作业、当堂反馈:
1.基本练习:
练习七第4题。
2.拓展练习:
将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的金属圆柱体,全部浸没在直径为40厘米的圆柱形的水槽中,水槽水面会升高多少厘米?
【板块一】
师:提出复习内容:今天这节课就在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完成练习七第1题。
教师引导审题:表中已知圆柱的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
教师补出示以下例题。
算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底面半径5厘米,高15厘米;
底面直径6分米,高8分米;
综合练习、解决问题。
讨论解答练习七的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中的3个杯子的图片,暂不出现数据。
引导学生猜猜,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
《圆柱的体积》预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练习七的第1 --5题。
执教日期
2月27日,星期五
三维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区分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们充分感受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饮料放在圆柱形的杯子中,本身的形状就是圆柱形的,求饮料的体积,就是求圆柱的体积。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思路:先求出保温桶的容积,再求出保温桶能盛水多少千克?最后与150千克作比较。
(2)学生独立算一算,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启发: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准确又方便的量出茶杯的内直径呢?
小组讨论方法。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分别求出三个杯子里的饮料的体积,再作比较啊?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在表中添上数据信息,让学生列出算式(不计算)
提出要求:如果不算出得数,你能从上面三个算式中比较出来吗?
讨论解答练习七第3题。
教师提问:题中给出的数据为什么要从保温桶里面量呢?
教师启发:要知道这个保温桶能不能盛水150千克的水,你怎么想?需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讨论练习七第5题。
教师:刚才说到,要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通常要从里面量出有关的数据。
教师出示茶杯,这个圆柱形茶杯要从里面量出它的高和底面直径,该怎么量呢?你估计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会说从里面量高可以,但量底面直径会有困难。
讨论练习七第4题。
教师提问:怎样算一枚硬币的体积?
策略有:①先算出这摞硬币的体积,再把结果平均分成50份;
适当引导:算式中的“∏”可保留,不参加计算。
题中涉及保温桶盛水的问题,与保温桶的容积有关,所以应从保温桶里面量出有关的数据。
有时会运到求比较小的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我们就可以像这样,以大推小,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策略。
明确方法:可以从茶杯的外底部量,但要去掉茶杯两端的厚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
学生交流。选择几组数据板书出来,再选择其中一组数据列式算一算这个茶杯大约可以盛水多少克?(可使用计算器)
教师追问:这里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两个字?
【板块四】
两项作业不作全班统一要求。班上的“数学尖子”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可以直接做作业2。
【板块二】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
集体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学生自行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指名学生扮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板块三】
教师:光靠眼睛看,能不能确定哪个杯子里最多?那用什么方法可以不把饮料倒出来又能准确的知道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
教师启发:要想分别求出三个杯子里饮料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会正确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和练习。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梳理要点,引入课题。
教师可出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啊?
我们是怎样推倒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
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就能算出圆柱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