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doc

合集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实践与研究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实践与研究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实践与研究摘要: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发挥着不同的教学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趣味课前导入,吸引学生自主参与。

并借助视频播放以及图片展示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实现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学生在长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双减”政策;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都得以全面提升。

要想保证“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有效落实到化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者,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将信息技术手段落实到课前导入、课中讲授以及课后复习的每个环节。

使得学生可以在熟练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化学思维,并获得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创新优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愿意自主参与到课程的探索学习中,从而获得化学思维以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

由于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部分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化学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

学生在进行化学问题思考以及化学实验操作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性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查询,从而实现整体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问题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会存在理解不透彻,不是从何入手的状况。

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化学知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理解与记忆,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化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 掌握使用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2. 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2.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 电脑、投影仪等信息化设备;
2. 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及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2. 讲解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 演示如何在网络上查找化学相关信息。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或个人尝试运用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讨论。

四、展示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的信息,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化学知识,并写一篇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化学信息化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化学知识资源,还能培养其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作者:王玉凤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0年第13期智慧教育是现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诉求,其发展奠定了智慧课堂的生成。

智慧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使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智慧能力的新型课堂。

本文根据笔者对智慧课堂的理解,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以“还人类洁净的空气”一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依托我校焦点智慧教室系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和五个环节,谈一谈如何打造初中化学智慧课堂。

一、课前微视频,助力课堂教师活动:教师推送有关环境问题的自制微视频发送到本班家校微信群。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并上传到焦点智慧教室系统的云平台。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完成预习任务,师生在线互动反馈。

设计意图:“还人类洁净的空气”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一课时。

教材中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表述为:“在当今十大环境问题中,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教师可根据此段表述搜集资料,对农村学生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师依据学情分析、预习检测反馈以及师生的在线互动,可以及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制订出最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课中真实情境,引入课堂教师活动:教师运用焦点智慧教室系统的iPad端点击“网络资源”功能,右侧页面显示已上传的网络链接,打开网络链接——扬州当日空气质量指数报告。

学生活动:认识空气质量指数AQI、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

教师活动:教师在iPad端利用“随机点名”或“抢答”功能,引发课堂讨论——如何防治这些空气主要污染物?学生活动:每位学生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课堂导入环节,直观、真实、接地气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作者:侯宪栋来源:《家长·下》2020年第04期摘要: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感,适应了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因此,信息化教学颇受师生欢迎。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技术;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一、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现状(一)信息化教学流于表面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非常实用,比如辅助实验教学,展示实验过程等。

但从教学实践可见,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技术的运用并不充足,很多化学课堂上信息化教学往往只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播放与呈现,以为这就是信息化教学,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教学误区。

化学课堂运用信息化资源不仅仅是为了更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也是为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深刻化,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而仅仅是做展示的信息化教学,就是流于表面的表现。

(二)学生学习环境创设不足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帮助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

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易理解,因此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要重视教学设计,设计好教学内容,设计好信息化教学技术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作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重视师生关系的协调,不要因为信息化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但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创设好教学氛围,看似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但实际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变化。

而且长期这样简单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学生也会觉得学习没有趣味,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疲劳感。

二、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一)運用信息化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具表现力,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方案旨在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化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教学对象初中化学学生四、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3. 化学信息检索与处理4. 化学应用案例分析五、教学策略1.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媒体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化学教学资源,如实验视频、动画演示、教学课件等。

- 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化学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创设真实、有趣的化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3. 实验操作与虚拟实验相结合- 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 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4. 信息素养培养- 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化学信息检索。

-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六、教学实施1.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源。

- 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教学课件和实验演示视频。

2. 教学实施- 按照教学计划,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328”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基于“328”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课堂聚焦新教育 上旬刊40新教育 上旬刊 2024•05 总第602期基于“328”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 陆圣德【摘要】介绍海口市第十中学“328”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基于该模式探讨了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三个关键对策。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最后,加强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328”智慧课堂;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产物,以其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的特点,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在智慧课堂背景下,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基于智慧课堂的作业设计模式。

“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要避免单调、机械、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或无效的作业。

作业应符合学生的年由封闭状态转向开放。

5.以教师自身经历诠释传统习俗和地方文化 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历代传承的特定心理定势、行为模式、礼节、信仰、规矩等。

与学生相比,教师自身经历的传统习俗更为丰富,成为教学中可取的课程资源。

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其中讲到元宵节的挂彩灯习俗,教师可以叙述自己的有关经历:“老师每年在我们海口的府城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元宵习俗。

当天的大街小巷挂满各具特色的大小彩灯,绚丽无比。

同时还举行历史悠久的换花活动,人们手持鲜花,互相交换,增进友谊,蕴含着换吉纳祥的寓意。

”通过教师的经验叙事,课本上看似遥远的历史文化习俗变得熟悉,学生也通过教师的生活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生活经验。

四、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教师生活史的一些策略和反思1.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教学关键节点,精选教师生活史 要避免引用教师生活史中没有代表性的内容,防止脱离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2.学习使用数字化实验进行化学实验操作;3.掌握数字化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实验设备与材料1.电脑或平板设备;2.数字化实验软件(如Virtual Lab);3.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和器材。

实验步骤1.下载并安装数字化实验软件;2.打开软件并选择对应的实验模块;3.根据实验要求,添加相应的化学试剂和器材;4.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加热、搅拌、酸碱滴定等;5.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6.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1.数字化酸碱中和实验:–软件模拟酸碱中和反应;–观察pH变化曲线;–计算终点和当量点。

2.数字化气体生成实验:–模拟氢气和氧气的制取;–观察爆炸现象;–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比例。

3.数字化溶液浓度实验:–模拟溶液的稀释;–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计算溶液浓度的变化。

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和结论等;2.学生参与实验讨论和分享实验心得;3.根据实验报告和讨论情况进行评分和评价。

注意事项1.实验时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则;2.电脑或平板设备使用时保持干燥,避免水和化学物质的接触;3.需要导师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是关于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数字化实验软件的应用,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提纲一、前言二、教材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个性心理特征2、媒体操作能力3、知识结构四、教法分析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2能力目标1.3情感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六、学习准备七、学习环境与资源八、学习情境创设九、教学过程流程图十、教学反思《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前言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于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比学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组织《走近乙醇》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学校局域网教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反馈评价→总结提高。

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讲授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走近乙醇》,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在网络教室使用TOP2000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乙醇》。

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上引入的。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作了铺垫,又为学习化学的学生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打好基础。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案例些灭火方法?引入燃烧条件:通过幻灯片展示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发现燃烧的必要条件。

讲解灭火原理:从化学角度讲解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灭火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各种灭火方法的效果和原理。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灭火方法的共性和灭火的原理。

学生活动思考灭火方法:学生观看幻灯片后,思考各种灭火方法,并进行交流讨论。

探究燃烧条件: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探究,发现燃烧的必要条件。

理解灭火原理: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验探究,理解灭火的原理和重要性。

实验探究: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实验探究各种灭火方法的效果和原理。

总结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老师的引导,总结归纳各种灭火方法的共性和灭火的原理。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燃烧与灭火》设计背景: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

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研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研究。

因此,在《燃烧与灭火》一节教学时,我设计利用多媒体及实验组织教学。

教学分析: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灭火的重要性的思考。

安排学生从图片中寻找灭火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各种灭火方法的共性。

从灭火条件得出燃烧条件,从而对燃烧下科学的定义。

因此,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研究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灭火方法,能从化学角度描述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

教学重点:从化学的角度描述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

初中化学教案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教案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教案信息技术
主题:氧化还原反应
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 通过实验,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硫酸、铜粉、硝酸铋、滴定管、酒精灯;
2. 化学药品:铜粉、硝酸铋;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通过举例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

二、理论学习(30分钟)
1.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包括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的计算等。

三、实验操作(40分钟)
1. 实验一:铜粉与硝酸铋反应
a. 将一小块铜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铋;
b.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参与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1.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并准备小测验;
2. 搜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写成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机制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07级化学四班杨少桐40707292氧化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双边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解决关于二氧化硫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和它的广泛应用,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

在知识上,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初中化学基础,在高中已经学习了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掌握了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学习方法。

在能力上,他们学过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探究意识。

在心理特点上,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1)针对二氧化硫相关问题,学习自己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2)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四、学习内容分析二氧化硫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二氧化硫对环境危害很大,可以运用环境污染的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家园的情感。

二氧化硫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可以使用网络资源展示相关内容。

二氧化硫的性质较多,内容丰富,适宜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但二氧化硫有毒,对人体危害大,所以可以用图片展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来演示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不断思考中获取知识。

五、学习资源与环境多媒体教室,电脑和可供利用的网络资源。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的视频,酸雨危害环境的视频及相关图片,央视记者暗访福建古田银耳变白内幕”的网页及图片,空气质量日报的图片,二氧化硫危害人体的网页,二氧化硫来源的图片,二氧化硫广泛应用的网页及图片,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的图片,二氧化硫的相关课件。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关注。

初中学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批接受者,也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以《制取氧气》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3.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理论授课:介绍氧气的性质、重要性、应用以及氧气的制备方法。

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对氧气进行实验验证。

2. 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注重实践探究和实验操作。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制取氧气实验,并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验认识。

四、教学设计1. 活动设计活动1:展示氧气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有关知识及应用,让学生了解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2:自主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完成工具材料的准备。

活动3: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

活动4: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学生利用刚刚制取的氧气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活动5:总结反思小组讨论答案,汇总实验数据,总结与分享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2. 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活动1:多媒体课件展示在教学前期,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探究。

活动2:网络调查在制取氧气实验前,利用网络调查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

收集学生的调查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科学证明这与二氧化碳有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观看并思考
PPT中超链接flash:意大利—“狗死洞”的故事。
讲授新课
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演示实验
播放录像
3、二氧化碳的用途部分:使用PPT展示:JPEG图片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真实直观,学以致用。
4、温室效应部分:播放科学纪录视频短片,内容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引起温室效应及危害。增强学生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的意识。
5、课堂练习部分:PPT上面列出一些判断是非题及填空题,进行课堂练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四、教学环境
巡视并指导
展示:二氧化碳用途的图片
播放视频:温室效应起因和危害
观察并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观看并思考
讨论:在人群密集处(如医院等)应注意通风。课间休息时,也应把教室的门窗打
开,保持空气新鲜。
回答:用灯火试验。
探究:1、把雪碧中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2、:把雪碧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奇妙的二氧化碳》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杨爱叶
电话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制取氧气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制取氧气
1、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总结提升
巡逻指导
小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出不足,相互完善
讲授
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认真听讲
多媒体展示实验注意事项
训练
出示题目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
小结
课堂总结
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
随堂检测
指导
认真检测
多媒体展示检测内容
拓展延伸
自学工业制取氧气资料
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评价》课题3;学案中的链接中考
引导探究
播放实验室制氧气的视频
观看实验室制氧气的视频并总结实验步骤
视频播放初中化学1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中考化.mp4
总结提升
巡逻指导
小结实验步骤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引导探究
巡逻指导
互相配合,制取两瓶氧气并用木炭和铁丝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
1、借助PPT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使用,利用幻灯片放映,解决了授课过程中课堂容量大、课堂时间紧张的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并能及时得到巩固。
2、利用电子白板自带的资料库、图形变性、自由组合展示创新过程和意图
3、视频: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如果在讲台上教师演示,下面的学生比较多,看不清,还会造成人为因素,用视频演示,学生都能看得清,并且准确无误,实验效果更好,学生兴趣更高,更容易接受。

基于信息化技术探究浓硫酸性质-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化技术探究浓硫酸性质-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化技术探究浓硫酸性质一、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

根据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实验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改为主动探究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浓硫酸性质的讲解基于当前的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介,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数字化实验、动画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在应用旧知识探讨新问题中感受到我也行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试图体现教改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利用实验学习总结性质。

(2)通过本节课学习后,能归纳总结出硫酸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稀硫酸与胆矾、纸片的对照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数字化传感器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分析实验图像,能得出准备结论。

(3)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了解黑面包实验的过程和总结现象,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4)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动手组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法关系。

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及科学实验方法。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讨,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材分析“氨硝酸硫酸”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的内容。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不断地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的一大教育趋势。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而在此大背景下,化学教学同样不能放弃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创新化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融合虚拟化实验技术,解决实验困难问题。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教育经费、设施条件等限制因素,许多实验都无法真正地让学生进行探究。

此时,虚拟化实验技术的出现大大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进行虚拟化实验,让学生观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虚拟化实验不仅能充分展示实验的内容,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实验安全性,解决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困难问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人们对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处理的能力不同,多媒体技术既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将知识进行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例如,在化学反应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动态化的PPT制作图形化,通过设计丰富的演示动画,达到说明化学反应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联合化学教学。

化学知识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的。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化学、物理、地理等相关知识进行联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跨学科的知识,而且能够将单一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

最后,化学教学需注重开发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许多信息资源丰富多样,在众多资源寻找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

信息素养是学生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化学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本方案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教学对象本方案适用于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尤其适用于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

四、教学资源1. 信息化教学平台:如微课、慕课、在线教育平台等;2. 化学实验设备:如试管、烧杯、酒精灯等;3. 化学实验教材及辅助教材;4. 网络资源:如化学实验视频、化学知识网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互动环节(1)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开展化学实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4. 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适应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2.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1: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陈艳玲电话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
单位将乐县白莲初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在九年级教材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原理、方法是中考检验的核心知识点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的选择,从而获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所以此节课不仅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能力以及今后化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及其
原理,难点是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二氧化碳制备过程融会贯通。

二、学生分析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学生较少、学生基础差、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对动手实践
都比较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

通过之前的实践经验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可是又不知道实验基本的操作方法,更不知道实验目的,就是在实验室“照猫画虎”根本达不到实验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掌握制备二氧化碳装置的组装及其原理并利用设计的装
置制取二氧化碳,同时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
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
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
力和动手能力,最终形成热爱科学、敢于探索创新的价值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鉴于本节课与实验结合,我采用实践探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用动画方式解释为什么不使
用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终引入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2HCl+CaCO3=CaCl2+CO2↑
+H2 O。

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备是根据什么选取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多媒体展示上述内容。

使
用模拟实验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去选择装置并组装,最终学生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动手
实验,教师需要观察指导学生实验仪器的使用。

最终利用多媒体对比(与氧气)总结形成表格
方便学生掌握。

通过多媒体总结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
入、讲授、
复习、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练、实验、
研讨、探
究、评价、
建构)
[演示]
创设情境
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
放一个鸡蛋。

这样的现象,其中的气体是什么?投影放大
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引入课题
检验生成气体。

温故知新[设问] 小组代表简述从所学知识及阅读的多媒体表格展
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示
方法有哪些?提供一个径。

(如: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
比较归纳最佳方案。

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
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
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
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
碳酸铜受热分解等)
[ 活动探究 ]
实验现象
①碳酸钠粉末 +稀盐酸→大量气泡,
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②石灰石 +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
速度适中。

[引导] ③鸡蛋壳 +稀盐酸→少量气泡,反应多媒体总结形速度较慢。

成表格,对比更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
④碳酸钠 +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加明显,使用动
石灰石、碳酸钠、鸡蛋
速度很快,不便于收集。

画形式重点解实验导学壳,请你通过实验,最
⑤石灰石 +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释为什么不使
终确定实验室制取 CO2
片刻停止。

用硫酸的原因,的最佳原料。

⑥鸡蛋壳 +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最终选择最合
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速度较慢。

适的方案
[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
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
应速度适中,节约能源,环保,利于
收集,操作简便。

综合比较,实验室制取料为
石灰石和稀盐酸。

[ 提供材料 ]
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
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
提供材料
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根据材料书写化学方程式。

动画讲述事实碳(动画讲述以上事CaCO3+2HCl=CaCl2+H2 O+CO2↑
解决悬念
实),如:碳酸钙与稀盐
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
碳和氯化钙。

CO2的最好原
[ 设置问题情景]
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
反应原理及原料,实验
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应放在哪里呢?
自主学习
[ 布置实验任务]
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
取的知识,体会实验室
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
条件。

然后从实验台上
给定的仪器中选择适当
分组探究
仪器,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并组装制取二氧化
碳的装置。

并比较几组
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
样设计的理由。

[ 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
置制取 CO2,用你设计的动手实验
收集、检验、验满CO2
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
总结归纳
二氧化碳气体。

并证
明该气体是二氧化
碳。

类比归纳[ 巩固与提升 ] [ 动手实验 ]
实验装置展示
充分利用模拟
实验软件的优
点,让分组代表
自由选择自己
组的实验装置
[ 展示交流 ]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
计的实验装置,介绍其优点。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
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
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
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
置。

[ 学生实验 ]
归纳操作步骤:
( 1)检查装置气密性;
( 2)加药品,连接仪器;多媒体展示(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利用多媒体师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生一起总结、对得出结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比、归纳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收集方法主
思路和方法。

填写实验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报告单。

[作业]
自己根据设计出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方案,尝试
回顾反思
用生活代用品(墨水瓶、课后实践可以
积极思考、响应。

塑料瓶、圆珠笔芯、饮借助网络资源
布置作业
料吸管等),自制一套制
取 CO2的装置,在家进行
家庭小实验。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
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200 字左右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教学设计充分应用这一理念,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亲身探究、
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能够较容易地得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
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促进了同学间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实践同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与动画综合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兴
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