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体味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1.1 体味文化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 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转化性 注意: 和两重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2、文化现象(时间上):
网 络 文 化 的 恶 搞
2、文化现象(空间上):
校 园 文 化
企 业 文 化
社 区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风景迥异的建筑艺术
艾菲尔铁塔(法国)
克里姆林宫(俄)
比萨斜塔(意)
泰姬陵(印度)
白金汉宫(英)
3.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3.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 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2) 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 文化对民族和国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产生阻碍作用。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不同的区域文化, 各有特色
穆斯林文化
斗牛文化 好 莱 坞 文 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 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 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道文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1)小王到市场上买了二斤猪肉和一把芹菜。 (2)李教授发现了淡化海水新技术 (3)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4)黄果树瀑布景色十分壮观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三《1.1.1体味文化》课件
4.全面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都不是文化
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意识形状部分和非意识形状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 纯自然的东西也不是文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先有人类社会,再
有文化。
知识梳理
④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的 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 逐渐培养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 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⑤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聚在 一定的物质载体当中。
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
品味文化
教学课件
文化情势
音乐
美术
舞蹈
影视
壹 知识梳理 贰 合作探究 叁 体系形成 肆 巩固训练
目 录
知识梳理
壹
知识梳理
1.文化情势: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 ① 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② 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文化生活:各具特点
知识梳理
纯经济和纯政治的东西
知识梳理
5.文化的作用:
双重性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气力,能够在人们认识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改造
世界的进程中转化为物质气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入 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 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合作探究
贰
合作探究
议题一:
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形,谈谈你对自己 最爱好的一种文化情势的认识。(提示:认识 可以从”是什么、为何、怎么做、影响“等方 面入手)
②精神气力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气力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
④精神产品也凝聚在一定的物质载体当中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 11体味文化 课件 (共35张PPT)
③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清明上河图
历史文物
文物、艺术品和
书籍承载着大量
(二)文化是什么(内涵及特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创造的特有
的 3 、文化素养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天生的 4、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离不开物质 载体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 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 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概念相近,如考古学中所讲的
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 “文化” 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 艺术的:(文学、音乐、建筑、绘画) 器用的:(生产、生活工具、技术) 社会的:(制度、风俗习惯)
龙图腾
守墓神阿努比在为法
老安葬前做法事
古今文化
摩崖石刻 中国印 芭蕾舞《天鹅湖》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空间上) 化
社 区 文 奥 运 文
校园文化
化
风景迥异的建筑艺术
白金汉宫(英)
故宫(中)
泰姬陵(印度)
苏州拙政园
比萨斜塔(意)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西班牙的斗牛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
一、体味文化
2、“文化”概念与“文明”含义相同( √
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
√
实践的产物。(
)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C
)
(2)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体味文化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的力量——作用的对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 就垮,没有民族的精神不打就垮。
杨叔子院士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 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2019·江苏卷)“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
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
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
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8)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自然现象) (9)小林参观燕都文化遗址
这些是文化吗?
深度理解文化的特点 (人化—实践、主动培养、与物质密切联系)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 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与物质密切联系。(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教师将结合课本内容,系统讲授以下知识点:
1.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介绍文化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功能,使学生了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文化的多样性:讲解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文化特点,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3.体味文化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感受文化、认识文化,提高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文化领域的理解和认知仍有待提高。他们对文化现象充满好奇,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较为表面,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教师应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文化相关的话题,如“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
5.结合所学知识,对家中或社区中的某一文化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其发展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社区的影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提示:(1)它们属于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一种 社会现象。
(2)属于文化,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 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 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
产品
人类社会
物质活动 社会精神
社会实践 物质力量
物质载体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连一连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想一想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提示:不能。(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而“精神变物 质”不是无条件的。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的。
|易混易错| 1.纯自然现象有时也是文化现象。(×) 点拨: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纯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 形成的。(×)
点拨: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 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 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3)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能认为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 人成长都有促进作用。文化在性质上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 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也不同。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体味文化课件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 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 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 为文化是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是”文 化“?我们还是从一些文化现象说起
一、文化“万花筒”
原
始
图
腾
中
国
龙
文
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6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60张PPT)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 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 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 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 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 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60张PPT)
建筑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6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60张PPT)
甲骨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1.1 体味文化 课件(共60张PPT)
简牍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 味 文 化-----节日文化(春节)
– 今年春节你在哪儿过的年? – 在你们家过春节的年俗有哪些? –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年俗是什么?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 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 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 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 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文化与经济、政治1)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节体味文化》教案.doc
第一节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1.1 体味文化 课件
• 1、知识目标: •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 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 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 2、能力目标:
•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 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 析问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 二、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 2、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 三、教法与学法
• 教法:情景教学法 讨论法 问题探究法 法 • 学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习 讲授
谁男 这 更青 两 有年 个 “和 镜 文稚 头 化气 中 ”未 , ?脱 西 的装 学革 生履 ,的
文化的特点之二: 文化是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这些雕塑、编钟属于文化吗?
文化的特点之三: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012 伦敦 奥运 会吉 祥物 文洛 克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时间化 奥 运 文 化
• 如果要说中餐与西餐的差异,恐怕人人都要举出 餐具的不同,即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西方人就 餐用刀叉。这两种不同的餐具简直就是两种不同 的饮食文化的形象标志。筷子和刀叉,这平时人 们最常用的东西里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
体 味 文 化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1.1体味文化 (共45张PPT)
二、文化是什么
(2)“文化”与“文明”: ①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思考:同样关于月亮,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2)从文化与人们的个体关系看—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在实 践活动中形成。(人接受教育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联系文化与物质的关系,谈一谈你如何理解“人丑就要多 读书”?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影响,即: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三、文化的力量
3、文化作用的表现
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平凡的世界》对一代人的影响);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把人引 向歧途(快手直播:无下限)。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答案 (2)(3)(5) (6)(7)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课本含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
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 等。
二、文化是什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课件
间接转化≠直接转化 正确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错误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性质:正促错阻)
学考链接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犹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 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 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 )
• A.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的总和 • B.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先天受教育的程度 • C.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D.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犹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空间上
想一想:滨湖公园里写有“文化”二字的展板是文化吗?
”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 )
正确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内容)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内容)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间接的)产生深刻影响。
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我们 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来了解古代的文化情况。
你认为你能从哪些地方体验到道教文化?
我们 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来 了解古代的文化情况。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表现在这 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 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和物质载体中。
高二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教案《体味文化》
9.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山东省兴起的农民“种文化”活动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
景观,农民通过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
芽、开花、结果。
这一活动不断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
可见文化素养的形成途径有
①天生具有、与生俱来②体验社会生活③参加文化实践活动④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08,广东高考)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11.(2007·广东高考)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
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09年春节期间,由于许多公共文化场馆推行免费措施,吸引了许多民众,新年有了更
多的文化味。
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书籍决定了文化的程度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 D.文化素养离不开免费阅读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高+考*试≦题α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高二政治必修三人教版《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共23张PPT)
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不同学科、不同学者中使用“文化”概念时含义 往往不同。《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 A。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 动及其产品 • B。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 其成果的总和 • C。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和人们 受教育的程度 • D。建筑、道路、文物、工具等一切已经 “人化”的自然 • 答案:( A )
•
• •
3,下列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与自然界同时产生的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 B。 C。 D。 答案:( C )
•
4,在都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在乡镇, 人们利益农闲的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目, 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 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 土气息。这说明 A。不同区域在文化上毫无相通之处 B。不同的自然环境早就了相同的文化环境 C。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D。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文化环境 答案:( D )
•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 美人”是台湾苗栗生产的一种名茶, 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 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 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 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 茶名有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 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 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 色若琥珀。这表明( )
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 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
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
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 •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 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 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生 活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作用 (对社会、对人)
人类文化的发展 文化传播(横向) 文化继承(综向) 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民族精神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体味文化
文化的转化性: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的两重性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3.认 识文 化的 力量
启示: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 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 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 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多样性)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 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关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 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 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 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 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 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 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 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联系生活思考:
我们是怎样获
得 各 种 文 化 的 ?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网络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 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3、特点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 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01、文化万花筒 02、文化是什么 03、文化的力量
目录 Contents
一、
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 学
影 视
艺 术 文化形式:
多种多样
建 筑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图腾文化
兵马俑文化
现代建筑文化
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3、文化现象无处不有
校园文化
社区文化
企业文化
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有
小结:文化的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 关系看 物。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 从文化与个人的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 是文化的享用者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
—— 作 家 、 文 学 家 钱钟书
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
• 广义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 神成果的统称。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 狭义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 “万花筒”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性)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特殊性)
体
味
什么是 文化的内涵:概念、内容
文
文化 文化的特点:从文化与社会、与个人、与物质三个角度概括
1、华山的山是文化吗? 2、将这些山开辟成旅游区称得上文化吗? 3、两者有什么区别?
3、特点
(1)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类 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
华山本身不称之为文化。华山风景旅游区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在于前者是纯粹 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 ,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 和国家的历史中。
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 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 途。
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 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判断: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a.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b.参加学校运动会
√
经济现象
c.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
d.购买水果蔬菜 经济现象
e.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
e.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 f.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
g.某国议员竞选 政治现
重点突破:
全面把握文化的内涵
探究:
从文化与物质的 关系看
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离开了物质载体,文化既
不能产生,也不能传承和发展
三、
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即:精 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注意: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关于月亮 ①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 某些东西,如盘子和镜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②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 ③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4、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傣
彝
族
族
泼
火
水
把
节
节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中 国 春 节
西 方 圣 诞 节
文化万花筒的具体表现
•(1)文化形式:多 种多样
•(2)从时间看: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
•(4)文化生活各具 特色
•(3)从空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 有
二、
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 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 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 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 是什么了。
思考:同样关于月亮,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 的感受?
3、特点
(2)从文化与人们的个体关系看—文化素养不是天生 的,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 逐步培养出来的。
探究: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