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专题复习策略
江苏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9 怎样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突破精品学案
考试说明中:要点很多,不一一展示,集中在三个方面:(1)原子结构与性质(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高考试卷中:江苏化学高考中“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并肩以非选择题的选做题登场,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根据调查反馈,学生以选做“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主流。
常考知识点有:(1)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成对未成对电子、全满半满(2)分子立体构型(3)氢键(4)晶体类型、特点、性质(5)分子的极性(6)性质比较:熔沸点、稳定性、溶解性、电负性、电离能(7)杂化(8)晶胞(9)配位键、配合物(10)等电子体(11)σ键和π键(12)周期表的分区等等。
答题过程中:认真审题,反复推敲,运用储备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对照题目要求准确答题。
牢牢抓住重点,高度重视细节,坚决把握尺度。
一。
能力展示1.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W的原子序数为29。
回答下列问题:(1)Y2X2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1mol Y2X2含有σ键的数目为。
(2)化合物ZX3的沸点比化合物YX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3)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4)元素W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3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 n W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探寻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探寻摘要:《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核心构成,有助于学生深层次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关联度。
其在高考内容中属于选考内容,多数学生会选取该模块试题,为保证学生解题准确率,需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掌握题型内在特征,有目的性采取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复习策略新课标深层次推进,注重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积极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要求以学生未来全方位发展考量,展示课程前瞻性及时代性。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深层次解读结构与性质间的关联性,发展本学科核心素养。
近年来,该知识模块高考题目日趋新颖,更考量学生整体解题能力,所以需掌握其试题特征,为后续复习采取措施提供便捷。
1《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1.强调基础,突出能力近年来,《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化学试题,展示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逐步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从更深层次衡量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关系掌握度;试题更立足于实际基础内容,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以此分析、解决问题。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均以三大主系列知识开展,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譬如2012年江苏卷,主要基于实际科研成果为试题背景,以此为中心延展多个小知识点,实际是考量三大主干知识,电子排布式、空间构型、杂化方式。
再如同年福建卷,试题综合性考察元素第一电能变化特征规律,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核心因素等,考量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
1.贴近生活,关注科技,重视实践高考试题素材离不开生活,更注重以科学、技术等为题材,注重现下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此与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具有时代性特征。
试题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环保、化工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充分展示化学与生活关联性。
化学各多个方面实际应用均体现在每一个考题中,促使可保证学生感受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间联系,感受人们生活离不开化学,从本质阐述“生活融入化学,化学走向社会”理念,此种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持续性学习提供驱动力。
2023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备考策略
一、理解与辨析能力掌握已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概念、原理等知识内容,并能融汇贯通辨识图形、图表等信息内容,从中提取关键内容并与有关已学知识进行整合辨析问题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并能解答化学问题。
二、分析与推测能力在化学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和分类等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或可能发生反应及产物;根据物质性质或反应现象等,判断物质的结构特征;结合化学原理,推测简单反应的过程和机理三、归纳与论证能力认识不同呈现方式的数据和信息,利用数学方法和数据进行转换,推导物理化学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归纳总结出变化和规律;比较不同方式得到结果,论证并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四、实验与探究能力主要指根据实验操作和过程,分析实验目的或预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在运用规律、原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践探素、科学研究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清晰、准确而有逻辑地运用化学专业术语、数据图表和模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案,科学而教材中物质结构相关重要考点物质结构考点图全国和各省试题考点对照表16原子排布式、排布图书√√√√√√√√√写(含价电子层和离子)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电离能√√√电负性√√√√成键方式√√√√共价键分类共价键参数(键能、键√√√√√角、键长)等电子体√全国和各省试题考点对照表16杂化理论√√√√√√√分子间氢键√√√√配合物√√分子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分子的极性√√无机酸酸性比较√溶解性√√全国和各省试题考点对照表16不同类型晶体的特性√晶体分类√晶体熔沸点比较√√挥发性√√√比较构成晶体粒子配位数√√√均摊法计算晶胞化学√√√√√式晶胞相关计算√√√√√√√√高考试题典例分析——原子结构部分例1(1)(2022年全国甲卷)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2)(2022年广东卷)Se与S同族,基态硒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物质结构与性质》二轮高效复习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二轮高效复习策略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要实现有效、高效,要认真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各考点知识一轮复习基本到位,如何克服知识间的相互干扰,熟练应用知识,减少无谓失分?二是各题型各热点考点强化训练基本到位,如何总结解题思维方法,防止答非所问,准确规范答题?三是如何合理安排理综考试时间,正常发挥水平,考后不留遗憾?在复习中,都要靠师生结合实际共同摸索、体会、积累、提高。
现就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谈点体会。
一、增强主干知识意识,全面构建知识框架。
主干知识是化学的“支柱”。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干知识有三大系列,不可忽视。
即: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晶体结构与晶体性质。
如:2012年省质检30题以碳、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为命题基础,实际上测试的就是三大主干知识:第(1)小题两问考查晶体结构部分:晶体类型、MgO熔点高于CaO的原因,第(2)小题两问考查原子结构内容:未成对电子、自由电子,第(3)小题考查分子结构与原子结构部分:杂化轨道、电负性,第(4)小题考查原子结构内容:电离能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纵观2009年至2011年三年省质检试题和三年福建省高考试题,其命题均离不开这三大系列的主干知识。
用心构建网络,解题方便提取。
完整的知识框架,清晰的知识网络,在知识脑海里根深蒂固,解题时就会紧扣信息要点,思维快速触及已储备知识,尽快调动出有用知识进行解题。
我省新课程后的高考化学命题越来越重视从知识点记忆的考查转移到知识运用的能力考查,这就要求二轮复习对主干知识要全面梳理,重在理解;要以干带支,重在贯通;要构建框架,重在应用,真正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请大家记住:整理知识网络不等于死记硬背,凡是未理解的知识点,均是经不起高考检验的。
记牢基础知识是关键,灵活应用知识是目的。
主要任务:如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高效复习,查缺补漏,提高成绩。
在二轮冲刺面前,一定要狠抓物质结构与性质重要知识点,设置有关小专题复习训练,强化主干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特点与复习策略ppt 苏教版
(2)神似形不似 09山东卷 (3)形、神都不似 09福建卷 有机化学试题能力要求高于物质结构与
性质
(4)神形都相似
5.能力测试 考纲中三种能力均可涉及,但主要是: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6.尽量避免死记硬背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摆脱题海战术, 体现能力测试,试题应该尽可能少考查学 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考题应重在对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试题特点与复习策略
上杭一中 赖增荣
一.试题分析及走势
1.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大 2.本身知识点不多,09年高考考试内容 分为3个大点,12个小标题 2. 试题难度不大,深度要求不高 招生形势、难题不一定区分度好、不一 定要难题才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物质变化本质 分子设计 预测或解析未知物质的结构(原子结 构、晶体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 分子间作用力)或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依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可 能的结构或用途。发现、寻找或合成 具有制指定结构或性质的物质
【案例】
4、确实把握考试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络合物要求有多高?配位化合物的电离情况 要求学生掌握吗?金属密堆积要求吗?等电 子原理要求吗? 知识、能力不要随意扩展,也不能随意降低 要求,遵循“到位不越位”原则。
5.防止教学绝对化 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对有机化学而言,老师、学 生都较为陌生,在复习或教学中不要随意将知 识绝对化,或随意总结这样或那样的“解题规 律”,以免产生科学性错误。 高考命题趋势之一就是对中学化学某些知识的 局限性进行设置试题(创新方向之一) 如: 双键都是sp2杂化吗?有sp2杂化的分子都是正 三角形结构吗?只有8电子结构的分子才稳定 吗?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自左至右一定是逐 渐增大吗?第5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一定大于 同周期第6主族元素吗?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专题剖析】新课程高考卷“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重在考查一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考试内容相对教学内容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
因此,复习过程中应切实把握考试说明要求,做到“内容不拓宽、能力不拔高、强化热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典型物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复习实效。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方法建议:(1)建立三条主线基本框架的复习法原子结构—构造原理(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分子结构—共价键(σ键和π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解释分子的稳定性、熔沸点、溶解性)晶体结构—构成晶体微粒—典型物质结构—微粒间的作用—决定晶体性质的因素(2)建立三个维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思想微粒间相互作用---物质结构---物质的性质(3)深刻理解概念和灵活运用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的概念抽象。
如电子云、能级、基态、激发态、原子轨道、杂化、σ键和π键、氢键、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晶胞。
复习中要准确理解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概念解释一些事实。
如:第一电离能要注意:气态、电中性、基态、失去一个电子、气态基态阳离子等关键性字。
(4)通过模型、多媒体演示、比喻、制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物质空间结构的认识。
【例题解析】1、(09年江苏化学·21A)(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
写出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复习该部分知识对于化学考试的顺利高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1.理清知识体系:《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首先需要理清各个章节和概念的关系和逻辑结构。
可以通过整理思维导图或制定大纲等方式来帮助理清思路。
2.制定学习计划:考虑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复杂性,制定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是必要的。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知识的分量,合理分配时间,并确保每个章节和知识点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
3.建立基础知识:在复习之初,需要回顾和强化基础知识。
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等基础概念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勤做练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科目,因此做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做习题、模拟试卷和真题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并提高解题能力。
5.多使用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的工具来辅助学习。
比如分子模型、化学演示实验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6.理论与实践结合: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需要与实验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参观实验室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合理利用资源: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加强学习效果。
可以阅读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和论文,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课程视频。
8.互助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相对难度较大的科目,可以邀请同学或老师一起学习,进行讨论和思考,相互促进学习效果。
9.多思考应用:当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要多思考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应用案例和文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0.错误总结: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
要及时总结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张云燕(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㊀243000)摘㊀要: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高考试题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ꎬ该模块高考试题的分析与有效复习对于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㊁化学键以及物质性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ꎬ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ꎬ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复习策略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ꎻ高考试题ꎻ复习ꎻ分析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8-0101-02收稿日期:2020-07-05作者简介:张云燕(1980.11-)ꎬ女ꎬ硕士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课程设计ꎬ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物质构成规律ꎬ加深学生对于原子和分子的学习理解ꎬ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基础上进行了内容的深入与扩展ꎬ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成绩.在此背景下ꎬ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ꎬ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考试题的分析ꎬ并制定出有效的复习策略ꎬ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改模块知识的学习.㊀㊀一㊁«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1.试题类型以及考点分布通过分析近些年的高考化学试卷ꎬ可以看出ꎬ«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知识点考察范围并不大ꎬ而且发散性比较弱ꎬ考点呈现比较集中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ꎬ是比较容易进行复习的.分析2013~2019年的高考化学试卷ꎬ«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考察主要以填空题为主ꎬ少数情况下会有计算题出现ꎻ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考点包括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㊁共价键㊁杂化轨道类型㊁电负性㊁晶胞化学式及配位数推断以及晶体密度㊁体积以及质量间计算等ꎬ尤其是其中的电负性以及原子轨道排列式ꎬ是近些年高考化学的必考知识点ꎬ应该重点关注ꎬ争取拿分.2.试题特点以及难易程度从近些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所表现出来的题目设计规律来看ꎬ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知识点的考查基本上都源于教材ꎬ并且要高于教材ꎬ涉及到的考查知识点并不多ꎬ并且难度适中ꎬ通过有效的复习和知识点梳理都可能完成高效的复习ꎬ达到复习目的ꎬ在考试中获得分数.例如ꎬ2017年高考理综合全国卷Ⅰ中的35题[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钾和碘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㊁医药㊁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K的焰色反应呈紫红色ꎬ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nm.A.404.4㊀B.553.5㊀C.589.2㊀D.670.8㊀E.766.5该题考察了学生对于波长范围的记忆ꎬ题目设置简单易懂ꎬ无需做过多的题目分析ꎬ学生只要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牢记紫色波长的范围在400~435nm范围之间即可作出正确的解答ꎬ解题过程十分容易ꎬ题目难度一般.学生在作«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试题时ꎬ要注意审题ꎬ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ꎬ例如本题中的 紫色 波长ꎬ而不是 红色 ꎬ该模块的知识点均属于基础的内容ꎬ是学生容易拿分的题目ꎬ但是也是学生容易因为审题不认真㊁知识点记忆不牢等而出现丢分的点.所以ꎬ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的时候ꎬ要通过大量的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ꎬ帮助学生进行记忆ꎬ坚实基础ꎬ争取在考试过程中拿到该得的分数.㊀㊀二㊁«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效复习策略1.精准把握教材ꎬ注重基础知识101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试题分析以及复习的过程中ꎬ要精准把握高中化学教材的深度与广度ꎬ准确定位考试方向以及考试大纲所设定的考查知识点ꎬ注重学生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首先ꎬ教师在制定详细的高中化学复习计划时ꎬ要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复习内容与高中化学必修内容摆在同样的高度上ꎬ要求学生给予其足够的重视ꎬ要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ꎬ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项复习计划ꎬ绝不能盲目的开展复习ꎬ随意的增减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ꎬ偏离复习的根本目的ꎬ使得复习内容杂乱无章ꎻ其次ꎬ教师要做好考试试题的分析工作ꎬ通过分析和讨论近些年的本地高考理综合试卷ꎬ找到具体的考试规律以及重点考点ꎬ然后进行标准化㊁规范化的复习ꎬ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的考点.例如ꎬ在进行共价键的复习时ꎬ通过分析以往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大纲ꎬ可以发现考试的要求与范围只涉及到σ键和π键ꎬ而没有考到π键的相关内容ꎬ所以ꎬ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ꎬ只需要着重进行讲解σ键和π键的知识点ꎬ而π键的知识内容可以作为补充进行简单带过即可.最后ꎬ教师要组成高考试题与复习研究小组ꎬ通过教学组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ꎬ总结考试经验ꎬ将试题类型进行汇总和分析ꎬ细化考点ꎬ发掘高考最新动态ꎬ从而确保复习工作可以高效㊁高质的落实.2.提高主干知识意识ꎬ建立复习体系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ꎬ试题的设置难度适中ꎬ设置原则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ꎬ试题具有基础性㊁综合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ꎬ但无论题型如何变化ꎬ其内在的考点是固定的ꎬ考查的是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题目分析能力.所以ꎬ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复习时ꎬ要带领学生回归教材本质ꎬ对教材中讲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梳理ꎬ提高学生的主干知识意识ꎬ建立良好的复习体系.例如ꎬ教师在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ꎬ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将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汇总ꎬ凸出考试重点以及高频考点ꎬ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复习架构.如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总结ꎬ如图1.图13.增加习题练习ꎬ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复习而言ꎬ由于其涉及到的考试重点与高频考点并不多ꎬ而且试题难度适中ꎬ大多数学生通过有效的复习都可以答对ꎬ但是在遇到综合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错误.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该模块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有限ꎬ并且运用知识点的能力不足所导致.所以ꎬ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ꎬ要帮助学生将主要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㊁细致化的整理ꎬ并在第一轮全面复习完成以后ꎬ将往年的各地区的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高考真题整理出来ꎬ制作成专项练习试卷ꎬ让学生进行作答ꎬ然后教师需要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薄弱点ꎬ再进行二次的专项复习教学以及错题解析等ꎬ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ꎬ并且找到正确的复习方法.同时ꎬ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去收集和整理经典的试题ꎬ增加学生的课堂练习ꎬ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与考试内容ꎬ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ꎬ可以自主的进行课后练习ꎬ巩固课堂复习过的知识点ꎬ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与质量ꎬ有助于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综上所述ꎬ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试题难度适当ꎬ考察题型以填空题为主ꎬ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运用情况.为此ꎬ教师在开展专项复习的时候ꎬ要立足于教材ꎬ从教材出发ꎬ注重教导学生基础知识ꎬ并且提高其主干知识意识ꎬ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ꎬ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相关知识点ꎬ实现高效复习的目的ꎬ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㊀㊀参考文献:[1]迟慧娜.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ꎬ2019.[2]蒲亚芹.高中化学选修3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3]付光.突破«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复习[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ꎬ2017(5):40.[4]陈芳.«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高考总复习教学方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ꎬ2017(12):36-37.[5]杜仕科.精研高考试题ꎬ预测高考走向ꎬ剖析物质结构与性质[J].读书文摘ꎬ2016(10):224-225.[6]贾红梅.例谈«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复习策略[J].高中数理化ꎬ2018(22):44-45.[责任编辑:季春阳]201。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作者:***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3年第11期從2023年开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成为广东高考的必考内容,长期以来,该模块一直作为选考内容,选考的学生较少,因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高三的复习备考,对师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希望通过分析课标、教材及高考试题,能给同学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一点帮助。
一、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与必修模块的联系《物质结构与性质》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但它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模块内容与必修模块密切联系(如表1),是必修模块内容的深化和提升,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同学们能从微观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不会孤立地看待该模块的知识点,而是将其作为学科思想或理论工具,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高考中的考查情况以往《物质结构与性质》只是一个选考人数很少的模块,因此对大多数师生来说,该模块的备考经验几乎是空白的,笔者通过分析近6年广东(含2018~2020年课标I)卷试题,从宏观上了解该模块的考查方式和常见考点,以期能让同学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
表2显示,在近6年的广东(含2018~2020年课标I)卷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主要考点是比较集中的,考点的考查频率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多数考点在6年中出现了4次以上,特别是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理论、晶胞的分析与计算等考点更加突出,值得重点关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前5年的试卷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是以单独的大题出现,在2023年试卷中,是将考点分散到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没有独立的大题,这一考查方式的变化,也说明了该模块是作为“化学思维或理论工具”的核心观点,是同学们深入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核心理论知识,因此,该模块的试题考查方式也将变得更加灵活,但无论如何,只要同学们掌握核心考点的必备知识,相信也能轻松驾驭该模块的试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高三复习中的教学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高三复习中的教学策略作者:尹丽娅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33期摘要: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在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安排才更有效,具体怎样实施教学,以多年的经验,谈谈在高三复习中对该模块内容的具体教学安排。
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策略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和“有机化学基础”并列的选修模块。
在高三复习阶段,怎样才能达到复习效率的最大化,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整合高中化学知识,进行知识的重组在一轮复习当中,笔者把“物质结构与性质”放在“元素周期表”和“有机化合物”两个章节之间,承上启下。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经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可以进一步理解副族和镧系、锕系的出现。
其二,进一步理解每一周期分别包含多少种元素,以及主族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与族序数的变化规律。
其三,通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学习,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可以分析常见的有机物的分子构型,比如,乙烯中的两个碳是sp2杂化,进而分子呈现平面形;乙炔中的两个碳是sp杂化,最终分子呈现直线形。
通过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前后联系,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
二、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该模块知识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考纲要求:了解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表示常见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和电子跃迁;了解电离能、电负性和元素的性质。
第二,分子结构与性质。
考纲要求:了解共价键和键参数;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了解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区别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三,晶体结构与性质。
考纲要求:理解离子键和金属键;了解四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能够判断不同类型晶体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通过归纳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和考纲要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2023年 高考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考真题 解题策略
2023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真题解题策略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2023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解题策略,并结合真题进行讲解,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重点知识回顾在深入讨论解题策略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
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合而成的。
2.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
3.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4.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发生组成变化时自身所表现的性质,如密度、熔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等。
解题策略针对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考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题策略:1. 理解题目要求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
分析题目中所提到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键词,看清楚题目是要求我们解答什么。
2. 确定解题思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我们分析某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根据该物质的成分和结构来分析其性质,然后再根据已知的性质来推测其结构。
如果题目要求我们判断某种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推理。
3. 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例如给出某种物质的结构式或已知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时要注意综合运用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不要仅凭直觉进行判断。
4. 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下面我们结合一道实际的高考化学真题来进行讲解,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解题策略。
新教材老高考模式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查与备考
新教材老高考模式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查与备考随着新教材的推行,高考内容也在逐渐调整,新教材老高考模式成为了考试的新趋势。
在化学科目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被广泛关注,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应用,考查内容较为广泛而深入。
本文将介绍《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查重点和备考策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考查重点1. 常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首先考查常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学习水的分子结构和氢键的形成,了解水的特殊性质,如高沸点、高凝固点等。
再如,通过了解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形式和在溶液中的细分散度等,来解释溶液的一些性质,如表面张力、溶解度等。
掌握常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理解化学现象的基础。
2. 物质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还考察了物质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中,可以通过了解分子的键长、键角等,推测和解释化合物的某些性质,如光学活性、溶解度等。
掌握物质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3. 物质结构与反应性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还重点考查了物质结构与反应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特性和反应活性,可以预测有关官能团的变化和反应性。
此外,还需了解物质的结构变化对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等影响。
掌握物质结构与反应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解答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规律的理解至关重要。
二、备考策略1. 掌握基础知识备考《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要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
重点关注常见物质的结构、宏观性质和反应性质之间的关系。
切勿简单地记忆知识点,而是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复杂问题的基础。
2. 运用实例进行思考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实例进行思考。
通过解析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将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可以结合化工、环境等领域的实例,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分析及教学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分析及教学建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分析及教学建议省丹中高二化学备课组一、《物质结构与性质》在江苏实施分析1、《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物质结构与性质》分析在国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础上,江苏省制订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各模块中每一个主题的“国家内容标准”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逐条进行了界定,提出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用适当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作为规范全省教学的标准文件,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提供保证。
该要求对认知性学习目标定为4个级别,其中4个级别要求的一系列行为动词的首项分别是“知道”、“了解”、“理解”、“应用”,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将4个级别要求分别表示为A、B、C、D,那么A、B就是属于较低层次的复述再现性的记忆类,是简单要求,C属于理解性要求,D属于应用类,是较高要求。
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详细教学要求分析见表1。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统计分析)表一:《物质结构与性质》认知性目标教学要求分析表2、江苏省2015年化学高考试卷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考题例:下列反应曾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2Cr2O72﹣+3CH3CH2OH+16H++13H2O →4[Cr(H2O)6]3++3CH3COOH (1)Cr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配合物[Cr(H2O)6]3+中,与Cr3+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填元素符号)。
(2)CH3COOH中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和。
1mol CH3COOH 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3)与H2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阳离子为(填化学式);H2O 与CH3CH3OH 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
解答:(1)1s22s22p63s23p63d3;O;(2)sp3杂化、sp2杂化,7mol或7×6.02×1023,(3)H2F+;H2O与CH3CH3OH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江苏)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纲要求] 1.原子结构与性质:(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2)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3)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2)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3)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4)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某些性质差异;(5)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6)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7)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8)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9)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简单晶体的晶胞结构特征(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10)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如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例谈《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复习策略
例谈《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复习策略佚名【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年(卷),期】2018(000)022【总页数】2页(P44-45)【正文语种】中文“结构决定性质”是基本的化学思想,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对物质结构的理解有利于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用途等.因而每年高考试题中都会对物质的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进行重点考查,笔者以一道高考真题谈一谈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从而找到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的策略.1 高考真题赏析例 (2017年江苏卷)铁氮化合物(FexNy)在磁记录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某FexNy的制备需铁、氮气、丙酮和乙醇参与.(1) Fe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2) 丙酮()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1 mol 丙酮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3) C、H、O 3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4) 乙醇的沸点高于丙酮,这是因为________.(5) 某FexNy的晶胞如图1所示,Cu可以完全替代该晶体中a位置Fe或者b位置Fe,形成Cu替代型产物Fe(x-n) CunNy.FexNy转化为2种Cu替代型产物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更稳定的Cu替代型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图1 图2本题综合考查了原子结构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的电负性等,分子结构如分子中化学键的个数和类型、分子中原子的杂化方式判断、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等,晶体结构如晶胞中的粒子数的简单计算及晶体化学式的推断等,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选修3》中所有的知识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研究元素性质的基础,高考中常考的就是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常见过渡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考查铬元素和铜元素时要特别注意洪特规则及其特例.铁是第2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简写为[Ar]3d64s2),在原子形成阳离子时,先失去能量高的外层电子,简单地说是由外向里失去电子,从而可以写出基态的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或简写为[Ar]3d5).(2)在分析原子的杂化方式时,我们可以简单地根据原子形成的σ键数和孤电子对数的总和进行判断,当总和为2时为sp 杂化,当总和为3时为sp2杂化,当总和为4时为sp3杂化.由丙酮()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中,有2个碳原子形成了4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这样的饱和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而碳氧双键中碳原子形成了3个σ键和1个π键,且无孤电子对,因此该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分子中的σ键数取决于原子之间的连接,每两个原子间连接有且仅有1个σ键(如果形成的是双键或是三键,其中也只有1个为σ键,其他为π键),所以只需要数出分子中原子间相连的数目,该分子中有6个碳氢相连、2个碳碳相连、1个碳氧相连,即含有的键数为9,则可得1 mol 丙酮分子中含有σ键为9 mol,其数目为9×6.02×1023个.(3)周期表中有关于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描述,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减小,但在实际比较中可以根据得失电子能力判断,即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其得电子的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比如C、H、O三种元素比较电负性时可以根据CH4、H2O、CO2 3种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比较出电负性C>H、O>H、O>C,从而可以得到O>C>H,在答题时要注意题中的问法,C、H、O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C>H或者H<C<O,若省略大于号或小于号时,更要注意书写顺序.(4)比较物质的熔沸点时,我们可以从晶体中影响物理性质的因素也就是形成晶体的粒子间作用力进行判断,乙醇和丙酮形成的晶体都属于分子晶体,所以影响其物理性质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但比普通的分子间作用力要大,会比较大幅度地提高物质的熔沸点),由于乙醇分子中存在羟基,从而使乙醇分子间形成氢键,但丙酮分子中不存在这样的结构,所以乙醇的熔沸点要比丙酮的熔沸点高.(5)由图1可以知道该晶体是立方晶胞,该晶胞中铁原子数为8×1/8+6×1/2=4,氮原子数为1×1=1,可得该晶体的化学式为Fe4N,但由于铁原子处于2种位置,一种是处于顶点的铁原子,计算得数目为1,另一种是处于面上的铁原子,计算得数目为3,则用铜代替其中部分铁原子形成新的化合物就有2种,即铜可以是取代a或b位置的铁原子,根据图2可知铜取代b位置铁原子形成的物质的能量高于铜取代a位置铁原子形成的物质的能量,所以如果要形成更稳定的Cu替代型产物就是用铜替代a位置的铁原子,即用铜替代处于顶点的铁原子,化学式为 Fe3CuN.2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复习策略由例题可以看出,高考中对物质结构的考查相对来说难度不算很大,但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记忆性知识,也会考查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所以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学会知识迁移,从而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做到如下的三点:2.1 强化基础知识在复习原子结构时要强化学生对构造原理的记忆,即“构造原理是……”,同时要注意洪特规则及其特例,特别是注意常见铬元素、铜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理解与记忆及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晶体类型(包括晶体类型判断、构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力)等.2.2 强化规则和方法在基础知识理解记忆牢固的基础上,要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这是解决问题的抓手,对于某些规则或是“程序性知识”,不仅是牢记,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将这些规则和方法的应用固定下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比如,比较粒子半径时,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比较: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3 适当变式训练,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在基础知识记忆到位,方法或规则性的知识固定下来后,要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设计变式训练时,不能滥用练习,而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训练巩固的目的.综上,我们要对基础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不断的强化和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记忆与知识迁移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专题复习策略
作者:李凤根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3年第07期
江苏化学高考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考查,是以一道大题(第21题)呈现的。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2013说明中看到,结构模块总共考查的知识点是17个。
根据江苏高考新模式实施的近五年高考的化学科试题显示,通过对近五年试题的认真分析,不难看出:试题难度上都属于中等难度;试题考查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书写1-36号元素原子及简单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或外围电子排布);
(2)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的判断;
(3)“等电子体”的寻找和“等电子体的原理”的应用;
(4)电子式或结构式的书写(有的需要找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去模仿),σ键或π键的数目;
(5)晶体结构和性质的考查包括: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分子晶体熔沸点往往受到氢键的影响;
(6)配合物组成结构的考查包括: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配合物结构示意图的表示,配合物中的各种化学键;
(7)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和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一些元素的反常。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要充分研究了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和要求,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训练,这道题考生在高考中一定可以拿到高分。
一、考题分析研究
例1 (2011年江苏高考)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形成化合物种最多的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W的原子序数为29。
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该题在应用元素周期表、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对元素进行推断的基础上,从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和简单分子的共价键类型和数目、氢键、等电子体原理的应用、晶胞结构和配合物组成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易错点:第(2)小题表达上的不准确,部分学生对氢键不能真正理解,会将此题答案表达成:NH3中存在氢键。
难点:配合物的考查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第(4)小题即使很容易,但学生解决时在心理上还是不够自信。
解析本题以“铜锰氧化物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为背景,分别考查学生对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根据等电子体原理书写结构式、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等。
二、教学应对策略
本专题知识点相对集中,重点内容比较容易把握,考查方式也相对固定。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宜过多的进行拓展和延伸,习题的选择以基础题为主,覆盖主要知识点,提高得分率。
而每年必考的有下列常用知识点:(1)电子排布式(2)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中键或键的数目(3)等电子体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包括结构式或电子式的书写)。
间断性考查的常用知识点有:(1)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2)晶胞的结构(3)微粒间的作用对分子或晶体熔沸点的影响。
当然也要关注近五年中没有考查的知识点:如分子的极性。
下面对结构复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提出一些应对方法和规律。
1。
把握关联,记部分带全局——实现杂化类型与空间构型之间的互推
(1)根据价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来判断ABn形常见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2)根据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来来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3)根据“等电子体原理”来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书写结构或电子式)
等电子体原理:含有相同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的分子或离子往往具有相似的几何构型(或相似的电子式或结构式)。
如图,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只要搞清此图就行。
示例分析(2008年江苏高考化学卷)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N、O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种配体分别是NH3、H2O,配位数之比为2∶1,而配位数为六,说明配体NH3为4个,配体H2O为2个,化学式就可写成了。
3。
复习尽量形象直观。
本模块主要探讨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微观结构抽象难以理解,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来降低这种难度。
模型的直观性,多媒体的形象性,教学语言的比喻性,实验、做模型的体验性等都可以改变教学内容的面貌,从而增加知识的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