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精选)
木材
质地坚硬,纹理自然,易于加 工。适用于制作结构稳定的立 体作品,如小雕塑、模型等。
塑料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良 好的可塑性。可用于制作复杂 的立体形态,如模型、装置艺 术等。
金属
质地坚硬,光泽度好,具有现 代感。适用于制作精细、小巧 的立体作品,如首饰、小雕塑
等。
材料选择原则与方法
根据作品主题和风格选择材料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教学。
时间分配
每周4课时,共16周,总计64课时。 其中,前8周进行理论讲授和实践训 练,后8周进行作品制作、展示与评 析。
02
立体构成基本概念与原理
立体构成定义及特点
立体构成定义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 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 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
根据作品的加工需求,选择易于加工的材 料,以降低制作难度和成本。
表现技巧指导与实践
色彩运用
合理运用色彩对比、调和等手法,增强作 品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注意色彩与作品
主题的协调性。
形态塑造
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手段,将 材料塑造出所需的立体形态。注意
保持形态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A
B
C
D
空间感营造
利用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等手段,营造出 作品的空间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质感表现
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表现出 不同的质感效果,如光滑、粗糙、柔软等 ,增加作品的层次感。
05
立体形态空间组合与变化规
律
空间组合方式探讨
线性空间组合
通过线性元素(如线条、杆件) 的排列、交错、叠加等方式,形 成空间感。这种组合方式简洁明
2024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材质运用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立体构成的表现力。例如,金属材质可 以表达出坚硬、光滑的感觉,而木质材质则可以表达出自然、质朴的感觉。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材质的表面处 理方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2024/1/28
10
03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Chapter
立体感
通过塑造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质感等要素,使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例如,运用光影效果和明暗对比,可以强调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细节,增强立体 感。
2024/1/28
9
色彩与材质运用
色彩运用
色彩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和饱和度等特性来表达情感、强调主题或创造特 定的氛围。例如,运用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运用冷色调则可以表达出冷静、理性的感觉。
2024/1/28
22
06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Chapter
2024/1/28
23
学生作品展示环节
展示形式
学生可以选择实物模型、照片或数字模型等形式 展示作品。
展示时间
每位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 创作灵感、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等。
互动环节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其他同学提问或发表看法, 以促进交流和讨论。
2024/1/28
24
作品评价标准及流程
评价标准
作品的创意性、技术难度、美观度和 实用性将是评价的主要标准。
评价流程
首先由教师进行初步筛选,选出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根据评价标准给出分数;最后由教师给 出综合评价和建议。
2024/1/28
25
立体构成的美术教案
立体构成的美术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1 立体构成的定义1.2 立体构成的分类1.3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1.4 立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训练2.1 观察与思考2.2 线条与形状2.3 空间与透视2.4 质感与量感第三章: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3.1 常见立体构成材料的特点与用途3.2 立体构成工具的使用方法3.3 材料与工具的选择原则3.4 材料与工具的购买与保存第四章: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4.1 创意构思与设计4.2 制作草图与方案4.3 材料与工具的准备4.4 立体构成的制作步骤与技巧第五章:立体构成的应用与实践5.1 立体构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5.2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5.3 立体构成在建筑与环境艺术中的应用5.4 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形式与风格6.1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式6.2 立体构成的传统风格与流派6.3 立体构成的现代风格与趋势6.4 立体构成的风格创新与实践第七章:立体构成的色彩与光影7.1 色彩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与运用7.2 色彩搭配的原则与技巧7.3 光影对立体构成的效果与影响7.4 光影处理的方法与实践第八章:立体构成的表现与表达8.1 立体构成的情感表现8.2 立体构成的寓意与象征8.3 立体构成的视觉传达与表现8.4 立体构成的个人风格与表达第九章:立体构成的评价与鉴赏9.1 立体构成的评价标准与方法9.2 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与评价9.3 立体构成的鉴赏技巧与修养9.4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与交流第十章:立体构成的拓展与应用10.1 立体构成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10.2 立体构成与数字技术的结合10.3 立体构成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10.4 立体构成的未来发展展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这些元素在空间中的组合与布局是立体构成的基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与空间组合教案从设计的角度理解立体、空间造型要素课前导入设计不是艺术这里所说的设计不是艺术并不是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而是把两者的区别明确。
我们可以用艺术的眼光审视设计作品,也可以用艺术的思想衡量作品的设计价值,但是对于设计师而言,首先要尊重设计所能完成的功能与实现的作用。
设计绝不像艺术那样随心所欲。
比如建筑,我们可以用雕塑艺术的眼光来衡量建筑的造型美感,也可以用雕塑艺术的眼光来衡量建筑的造型美感,也可以用观念艺术的思想来衡量建筑的精神价值,但是建筑的居住功能却必须符合设计的理性标准——力学、结构、空间、人体、工学等等的。
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阶段,明确设计于艺术的界限,能够有目的性地把设计的技术性学习与观念性学习分开,也许是我们学习这么课程的目的更加明确。
造型与空间并重很多时候学生会对造型和空间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
从广义设计的角度思考三维造型占有了空间以后,必然也会对空间(正负形)产生分割,空间(负型)也会随着造型产生变化。
造型与空间就行形与影的关系,一个产生变化,另一个随之变化。
但是从狭义的造型与空间的设计出发,在每个造型中,设计师都要考虑到立体造型的正负关系(造型美感与空间美感共生),使其融为一体。
就像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一定有一个富有空间美感的建筑外观,进入室内,也必然是一个结构合理的内部实用空间。
从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思考,造型与空间都是共同产生、互相变化。
立体造型学习的由简至繁在整个课程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从造型简单的方式开始,逐步加大难度。
因为初学者往往会把最终的造型理解的很复杂,因为在最终结果体积不变的状况下,学生都会觉得越复杂越能弥补空间变化的匮乏。
其实空间变化的丰富并不是变化的数量、体块的细节数量决定的,真是使之产生丰富效果的是空间穿插的巧妙、整体空间的对比与细节的处理美感(体积感、空间感、视觉感)。
空间的丰富性往往不仅仅是复杂所造成的。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1 立体构成的定义1.2 立体构成的分类1.3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1.4 立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2.1 观察与感知2.2 手工制作技巧2.3 模型制作与展示2.4 空间想象与创新第三章:几何立体构成3.1 立方体及其变形3.2 圆柱体及其变形3.3 球体及其变形3.4 几何立体的组合与分解第四章:有机立体构成4.1 生物形态的观察与分析4.2 有机形态的提炼与创意4.3 有机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展示4.4 有机立体构成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抽象立体构成5.1 抽象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点5.2 抽象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5.3 抽象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展示5.4 抽象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艺6.1 立体构成常用材料的特点与运用6.2 立体构成基本工艺介绍6.3 材料的创新应用与环保意识6.4 工艺实践: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第七章:立体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7.1 立体构成与雕塑艺术7.2 立体构成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7.3 立体构成与空间设计的关系7.4 案例分析:著名艺术家与立体构成的关联第八章: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8.1 立体构成与产品设计的关系8.2 立体构成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应用8.3 立体构成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8.4 实践项目:设计一个innovative 的立体产品第九章: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9.1 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的关系9.2 立体构成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9.3 立体构成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应用9.4 案例分析:著名建筑与立体构成的关联第十章:立体构成的创意与实践10.1 立体构成的创新思维训练10.2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策划与实施10.3 立体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思10.4 立体构成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立体构成,掌握基本元素的应用以及运用原则与方法进行创作。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训练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3.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包括堆叠、穿插、层叠、包裹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雕塑、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示范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提高其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方法和特点。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立体构成的创作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体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立体构成,提高其创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立体构成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图片或视频。
3. 制作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和应用领域。
3. 第三课时:分析立体构成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学时数】2(90分钟)【教学内容】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二、立体构成的概念三、立体构成的起源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涵义、概念,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区别,初步建立体的观念。
【基本要求】理解立体构成的涵义、概念,掌握其构成条件,学会收集有价值的资料,由感性入手上升至理性的分析。
【教学要点】与平面构成的区别,与机械制图的区别,鉴别误区。
不是某种材料的堆砌,更不是某种技法的游戏。
分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联系和区别,学会建立体的观念。
【教学方法】1、理论部分的讲述。
2、“讲、学、观察”相结合:大量采用演示、讲解和观察等方式。
使学生学会分析鉴别,理解其内部联系性。
3、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结合概念介绍●新课导入(提问)(10分钟)●新课内容(60分钟)●小结(10分钟)●课后思考与练习(10分钟)【作业要求】材料准备【教学小结】立体构成的概念、涵义、避免一般状态下会遇到的学习误区、满足条件第一节立体构成的涵义一释义: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是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延伸,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渐变以及色彩构成中的色彩关系都将运用到立体构成中;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二)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三)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体的造型手段。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篇一: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师:杜晓坤第一课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认知一、基本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
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
例如建筑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
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
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
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
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
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例如:飞利浦公司借鉴鸟的躯体造型设计的摄像头、根据海星造型设计的壁灯、根据被切开的蜗牛壳的造型设计的旋转楼梯。
大自然利用各种现象,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经验,自然的形态令人向往。
大学生立体构成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授课对象:大学生课时安排:共1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起源、发展、基本原理和技法,掌握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立体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起源与发展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3. 立体构成的技法与材料4. 立体构成的创作实践5.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时)1. 介绍立体构成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立体构成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5课时)1. 立体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立体构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家。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如形态、空间、质感、色彩等。
3. 立体构成的技法与材料- 介绍立体构成的常用技法,如叠加、分割、变形等。
- 介绍立体构成的材料,如木材、金属、塑料、纸张等。
三、实践操作(6课时)1. 立体构成的创作实践- 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构成技法。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立体构成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中。
四、总结与评价(1课时)1. 对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展示优秀作品。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1. 教材:《立体构成》2. 教学课件3. 立体构成作品图片4. 立体构成材料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立体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立体构成作品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立体构成教学案详案
欣赏点
通过巧妙的几何形态组合,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作品二:《流动的光影》 作者:XXX
创作年代:XXXX年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材质
01
纸艺、LED灯
风格
02
光影立体构成
欣赏点
03
运用纸艺和光影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视觉体验,探索了光与
影的交互关系。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及点评
0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和组
织。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
03
的问题。
学生动手制作现场指导
2. 巡视与指导
1
2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巡视各小组,关注学生的 制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3
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鼓 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特性。
块材的切削与堆积
通过切削、雕刻等手法,将块材加 工成所需形状,并进行堆积、组合 。
空间与质感表现
利用块材的体积感、质感表现立体 形态的厚重、轻盈等感觉。
04 创意实践案例分 析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作品一:《空间之塔》 作者:XXX
创作年代:XXXX年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材质
金属、玻璃
风格
创意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二
《未来之翼》
实践目标
探索未来科技主题下的立体构 成表现。
实践步骤
确定科技主题;设计未来感强 烈的几何形态;运用透明材质 和光影效果;完成作品并展示 。
创新点
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展现 了立体构成的未来感和前瞻性
2024版年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x
15
折纸艺术表现技法
01
02
03
基础折纸技法
学习基本的折纸技巧,如 山峰折、山谷折、内折、 外折等,掌握纸张的基础 变形方法。
2024/1/30
复杂折纸造型
通过组合基础折纸技法, 学习制作复杂的折纸造型, 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创意折纸设计
鼓励学员发挥想象力,自 主设计具有创意的折纸作 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29
鼓励创新和探索精神
鼓励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立体构成知识和技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提倡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造型手段和技术,探索立体构成的新领域和 新应用,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参与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锻炼能 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动力。
• 线:线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等属性。线的形态多样,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可以表达不同 的情感和动感。线的运用可以丰富立体构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 面:面是立体构成中二维的形态,具有长度和宽度。面的形态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割、折叠、 弯曲等手法形成丰富的立体形态。面的运用可以增强立体构成的视觉冲击技法
拼贴材料选择
介绍适合拼贴的各种材料,如彩纸、 布片、树叶、金属片等,让学员了解 不同材料的特性和表现效果。
创意拼贴设计
鼓励学员运用所学拼贴技法和构图技 巧,自主设计并制作具有创意的拼贴 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拼贴构图技巧
学习拼贴的构图方法,如对称、均衡、 对比等,掌握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和色 彩进行构图。
2024/1/30
透视原理
九年级美术上册《立体构成》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立体构成原理。
2.分析一个你喜欢的立体艺术作品,阐述其立体构成技巧。
3.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如何运用立体构成原理创作一件具有创意的作品?
4.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布置、生活用品设计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立体构成的魅力,提高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
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此外,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立体构成的知识。
此外,我还将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立体艺术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针对立体构成的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创作?”等。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立体构成的内涵和技巧。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3.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层次与序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立体物体,感知立体构成的存在。
2.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构立体物体。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立体物体进行分析和解构,写成小论文。
2. 评估学生的论文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立体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切割、拼接、弯曲、缠绕等。
2. 介绍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刀具、胶水、电线、纸张等。
3.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并进行演示。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立体创作的技巧。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和材料,进行一个小型的立体创作作品。
2. 评估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技巧运用准确性、创意性和完成度等方面。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雕塑艺术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的方法和步骤。
3. 介绍一些成功的立体构成应用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美术上册《立体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的定义及其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如组合、叠加、切割、旋转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
3.针对不同方法,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操作技巧,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注意事项。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补充,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立体构成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建议,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4.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提高创作水平。
1.空间想象力:学生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创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发展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技巧掌握:立体构成涉及到多种技巧和方法,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和示范。
3.创新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难以突破传统框架,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立体构成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立体构成方法,讨论其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空间中的各种形态1、自然形态2、人为形态3、偶发形态4、抽象形态第二节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内容1、形态要素2、材料要素3、形式美法则4、“重力”和“移动”问题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意义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1、立体构成中的点2、立体构成中的线3、立体构成中的面4、立体构成中的体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1、空间2、色彩3、肌理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对称与均衡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尺度第五节联想与意境第六节多样与统一第七节动感与量感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第一节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1)折屈(2)压屈(3)弯曲(4)切割(5)随意加工第二节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2)多切多折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4、创造肌理效果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第五章线材的立体构成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立体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等。
3. 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包括切割、堆叠、穿插、变形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雕塑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立体作品,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立体构成的图片、案例、教学视频等。
2.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3. 工具: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案示例: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导入:展示一组立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构成。
2. 讲解:介绍立体构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理解立体构成的原理。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作品,体会立体构成的乐趣。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1. 讲解:介绍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等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运用原理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具有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效果的立体作品。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1. 讲解:介绍切割、堆叠、穿插、变形等创作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方法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运用创作方法创作的立体作品。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 讲解:介绍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雕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立体构成的原理:空间、形态、材质。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立体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详细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练习:学生通过绘制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作品,加深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创作出一些简单的立体作品。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2. 掌握点、线、面的特点和运用;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2. 点、线、面的运用和组合;3. 点、线、面在立体构成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点、线、面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详细讲解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3. 练习:学生通过绘制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的作品,加深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点、线、面创作出一些简单的立体作品。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原理;2. 掌握空间、形态、材质的特点和运用;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空间的定义和特点;2. 形态的定义和特点;3. 材质的定义和特点;4. 空间、形态、材质在立体构成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空间、形态、材质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详细讲解空间、形态、材质的定义和特点;3. 练习:学生通过绘制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空间、形态、材质的作品,加深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分类。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
5. 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立体构成的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用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立体物体,激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3. 演示: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第三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两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四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三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五课时:1. 复习:回顾本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教案【篇一: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师:杜晓坤第一课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认知一、基本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
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
例如建筑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
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
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
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
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
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例如:飞利浦公司借鉴鸟的躯体造型设计的摄像头、根据海星造型设计的壁灯、根据被切开的蜗牛壳的造型设计的旋转楼梯。
大自然利用各种现象,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经验,自然的形态令人向往。
大到建筑,小到家电都不难发现仿生形态。
1851年建筑大师柏克斯顿设计建造了划时代建筑物,位于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它的结构是通过深入研究荷花叶脉而得来的灵感,运用在建筑上,用钢架和玻璃建成这种结构,为现代建筑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再如大家都很熟悉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场馆,鸟巢和水立方都是设计师受到自然的启发而设计的作品。
鸟巢形态上就像是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个摇篮,寄托着人类未来的希望,设计者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的形成建筑外观,空间效果上具有独创性,又简洁、典雅。
水立方是经过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设计方案,设计十分自然的体现出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将建筑设计与水分子结构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自然形态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文化表现资源与形式要素,在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与任何时代的设计中,一直是被偏爱的对象。
三、非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所谓非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就是人工形态的立体造型。
非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可以是具象的、富有实用价值的功能性形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布局实用的欣赏性形体。
但是这些造型都是为人的存在而产生的。
例如,原始人起初是和动物一样,俯身饮水,后来双手进化,偶然用双手取水喝,双手合拢形成半圆凹形,在脑子里形成了造型的概念,这也许就是人概念中第一个碗的造型。
人工形态的立体造型是通过人的意志,依靠材料和处理材料的技术,加工出的物品造型,同时造型还需要和特定的环境与风土人情等文化要素密切联系,世界各时期的人造物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米拉公寓,是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建筑墙面凹凸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
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
它结合了伊斯兰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结构特点。
位于巴塞罗那另一标志性建筑——神圣家族大教堂,也是出自高迪的设计,整个建筑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面、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韵律动感的建筑。
与他设计的建筑一样,他设计的椅子到处充满了动荡不安的曲线。
这种形态使人想到盘绕、攀爬类植物,也使人想到扭曲、灵巧的贝壳。
人工形态对于人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功能需求,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情感,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人们都希望置身于一个和谐的视觉世界中,很自然地寻求把内心的感情表现在人造形态之中。
总的来说,通过了解立体造型的两种形态,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立体造型的设计,就是实现空间立体形象创造过程中的有关设计。
它需要我们有立体意识和空间想象力。
第二课立体造型的形态要素【教学目标】:通过运用空间中的点、线、面、体不同元素进行立体造型设计,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形态要素的空间表现形式规律的认识,丰富艺术表现的语言和魅力。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的观摩与分析、以单元课题进行实际创作练习【教学内容】:点学习之前首先了解次元的概念,一般我们说的形体,其种类是无限的,通常以数学方式的“次元”来加以分类。
次元有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一次元就是点或面、二次元就是面、三次元就是体。
立体造型中的形态要素有点、线、面、体,其中点、线、面不同于平面中造型要素,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一粒灰尘、一根头发,通过测量都能证明是有体积的。
因此我们强调“体”的概念。
在立体造型中,点是一种表达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不管它的大小、厚度、形状怎样,只要它同周围其他形态相比具有凝聚实现和表达空间位置的特性,是最小的视觉单位,我们都可以称为“点”。
如图,清晨的露珠,当近距离观察时,没有参照物,它就成一个扁球体,而远看,就是一个个的点点在空间不同的位置也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
在造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
例如:1、在空间中,居中的一点引起视觉稳定的集中注意。
点的位置上移到一侧,产生的不安定感更强烈,当点移到下方一侧时,则产生踏实的安定感;点移到左下或右下时,踏实和安定中又增加了运动感。
2、在空间中,有两个不同位置的相同点,点间形成张力感,这种张力感呈现为联结这两点的视线,视觉上看不到,只有在心理上才能感觉到。
当两点大小不等时,人的注意力首先是集中在大点,然后视线由大向小移动。
3、一群点集合在一起,可以看成是线(如图),有时可以看成面,由群点所造出来的形,已经失去了“点”的性质。
而群点的有序排列,则会产生连续和简单的节奏和线性扩散的效果。
如图,这是一张点的构成,由群点集合在一起,构成了体。
由大到小渐变排列的点,会产生由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
点在视觉感受中具有凝聚视线的特点,所以“点”的造型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视觉集中在它身上。
例如:夜晚大海上的灯塔、黑夜中的萤火虫、服装上美丽的饰扣等,都会吸引我们的视线。
如果有两个同样性质的点同时存在视野中,我们的视线就会往返于两点之间,形成一段心理上的线段,如果有三个同样性质的点同时存在视野中,我们的视线就会在三点之间往返,从而形成心理上虚构的三角形,如果有无数个同样性质的点存在视野中,我们会在心理上形成一个虚构的面。
如图展示,都是通过点的排列形成面得感觉我们可以发现,点虽然是造型中最小的视觉单位,但是它往往是关系到整体造型的重要因素。
如图所示,点的连续排列可以形成虚线,点的密集排列可以形成虚面和虚体,但由点构成的虚线、虚面、虚体没有实线、实面、实体那么具体、结实、厚重,但是它们所具有的韵律、空灵、关联的特殊感是实线、实面、实体所不具备的。
线点的运动轨迹构成了线,而且概念上的线只有长度和方位,没有宽度和厚度。
但现实世界中的线是有厚度和宽度的,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体”。
例如:一根头发、细绳、铁丝都是表现为线形,但通过仔细的测量证明它们是有体积形状的。
乐器上的琴弦、自行车上链条、路边的电线杆、喷气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痕迹等都是生活为我们展示的有形和无形的线。
线可以由运动的点形成,它包含始动位置、终止位置以及距离,也就是说线具有长度、方向。
从几何角度来看,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
点在立体造型中有大小,同样线除了长度以外,也需要粗度。
粗细到何种程度称为线,没有具体的尺度。
线,因为粗细、曲直、光滑、粗糙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粗线会给我们强有力的感觉,而细线给我们纤弱的感觉,粗糙的线给我们粗犷、古朴的感觉,而光滑的线给我们细腻温柔的感觉。
线的造型样式很多,连接或者不连接,重叠或者交叉,根据线的特性,在排列组合上会有很多变化。
在造型中,线比点更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
三维空间的线和平面中线的特性一样,具备一种轻快感,同时有着面和体所不具备的紧张感。
线是构成立体造型空间的基础,线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如图展示的整体型墙柜,以线的造型形式,将各种物件串联起来,以一种整体的、形式化的方式展示。
线从形态上大致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直线包括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和曲折线。
曲线又分规则曲线和自由曲线,其中自有曲线更能体现曲线的特点,富有变化。
一、直线如图展示,直线给人硬直、明确的感觉。
粗直线力量感强、钝重,细直线不安定。
直线的基本方向有垂直、水平、倾斜三种。
垂直线和水平线给人稳定的感觉,它们具有牢固、平静、沉着大方的特征,在物体的形态中起到规范、稳定和调和的作用。
斜线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它是画面中的变化因素,常起到激活物体造型的作用。
1、水平线,就是指水平方向上的直线形体,这种直线保持重力与均衡,能产生横向扩展的感觉,具有很强的安定感。
如图展示的cd架设计,水平方向的线条能使我们感到非常舒适,给人以安静、温顺、平稳、无限的感觉。
2、垂直线,指的是与地平面垂直相交的直线形体,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上升与下落的力量,能表达严肃、高耸、生长和希望的感觉。
如图展示的拉链灯,一个暗箱一样的灯盒,表面有许多拉链,可同拉开或关闭拉链来控制光亮度,几条不规则垂直线形拉链极富个性。
3、斜线形体,斜线的动势造成了不安定、动荡和倾斜感。
向外倾斜,可以引导视线像深远空间发展,向内倾斜,可以引导视线向交汇点集中,如图展示的是07年米兰家具展作品,左边的为衣帽架设计,右边为多用架设计,利用木材质,简洁的斜线造型,朴实而又富有意味。
斜线无论呈45度状或者对角线都具有较好的规律、安定、调和、均衡的感觉,但一般的斜线却给人以动荡不安的感觉,这类斜线却同时带给人运动感,所以常用用做动感较强的造型。
如图,河流的波纹构成了一种斜线体的排列。
斜线形体比水平或垂直线条更有趣味性,更加放松(如图)。
二、曲线曲线无处不在,可以说曲线是世界和生命存在、运行、进行的基本形态。
如图,高速行驶中的速度曲线,表示地貌的自由曲线,木纹曲线,烟的不规则曲线。
就是在人的感情世界里,把喜怒哀乐绘制成线条,也是高低错落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