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编写思路与重难点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国家的产生 青铜器工艺 西周的分封制
甲骨文
社会变革
铁器与牛耕 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百家争鸣
教学建 【重点难点】 ㈢注重
重点: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青铜器与甲骨文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 百家争鸣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理解商鞅变法的作用,理解改革是促进 社会进步的动力 理解百家争鸣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教学建 ㈢注重
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早期国家的产生与 社会变革‛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分封制、青铜 器和甲骨文介绍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诸侯国 之间的征战、铁器牛耕的出现、商鞅变法、都 江堰和百家争鸣介绍社会变革,从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教学建 ㈢注重
【学习指要】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产生和初步 发展时期。 夏朝世袭王权的建立,国家政权建 立起来,商朝有高超的青铜工艺,并出 现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这些都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西周的 分封制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创新。
教学建 ㈢注重
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Leabharlann Baidu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建 ㈢注重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 社会变革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青铜器与甲骨文 动荡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百家争鸣
教学建 ㈢注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第14课 第15课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东汉的兴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建 ㈢注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 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第20课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编写 思路与重难点解读
.
一、编写思路
1.整合学习内容
教学建 ㈢注重
围绕主线,按时序编排,即按照从古至 今的顺序,叙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 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 识;在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段设置单元, 概述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阶段特征。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呈现 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进程 的空间背景,了解我国历代疆域的变化,形 成初步的时空观。
教学建 ㈢注重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大发展、大动荡与大变革时期。铁器 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大发展,增强了诸侯 的实力,也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王 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使社会动荡 不安;与此同时,生产力发展加剧新旧势 力的矛盾、诸侯的纷争都促使各诸侯国纷 纷实行改革变法,加速了社会变革,也推 动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领域的活跃。
教学建 ㈢注重
二、重难点解读
基于课标确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重点要放在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上。
教学建 ㈢注重
(一)主题解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框架】
中 国 境 内 人 类 的 活 动 北京人 半坡居民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居民 炎帝、黄帝 的传说 早期人类的代表
点线结合: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各个 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构 成我们习惯上常说的‚面‛。这样,就能收 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功效。这些 线也许并不十分完整,但它们能给学生提供 基本思路。
3.反映国家意志
四大理念: 德育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先,创新为上 四大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国家领土领海主权教育、法治教育
教学建 ㈢注重
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有意识地 扶植其子启的势力,启在争夺部落联盟 首领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夏王朝, 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 制的确立是‚公共权力‛ 日益蜕变为个 人及家族权力的结果。
教学建 ㈢注重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单元框架】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教学建 ㈢注重
【主要变化】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动荡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教学建 ㈢注重
【问题理解】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周代自上而下的分封制是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建立地方政府、扩大国家统一 疆域并普遍推行周王朝制度与政令、实 现多民族融合共生的有效手段。无论就 制度的理论意义来看,还是就西周时期 的实际政治状况来看,它对于维护和扩 大国家统一局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远古的传说
教学建 ㈢注重
【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半坡、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 的产生 炎帝、黄帝的传说 难点: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理解古代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教学建 ㈢注重
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远古中华文明‛这 一核心内容,通过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半坡和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的产生,以及炎 帝、黄帝的发明,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建 ㈢注重
【问题理解】
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建 ㈢注重
【主要变化】
元谋人、山顶洞人 原始农业的发展 炎黄联盟
【问题理解】
古代国家的形成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一般由联 盟议事会选举产生,这也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 ‚禅让制‛。在不断进行的掠夺性战争中,部 落联盟首领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们的家族变 得更加富有和强大。随着部落联盟的发展和联 盟首领后代地位的加强,他们开始觊觎联盟首 领这一有利可图的位置。
教学建 ㈢注重
2.改进呈现方式 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点:虽然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 历史发展线索,即通常所说的‚线‛,但七 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教材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 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教科书采取的是 ‚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