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第15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引起的、原发于特定职业和工作场所的、可以引起工人患病和死亡的疾病。

根据职业病的发病机理和表现形式,可以将职业病分为以下几类:1.矽肺病、尘肺病等尘肺病:由于长期吸入煤尘、二氧化硅等粉尘引起,表现为呼吸道炎症、间质纤维化等症状。

2.放射病: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引起,表现为过度放射、胸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3.化学中毒病:由于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引起,表现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

4.职业性肌骨疾病:由于长期重复性劳动引起,表现为手部、足部疲劳、肌肉疼痛等症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三类。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或被产生出来的、具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估时,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2.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毒害作用3.化学物质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次4.工作生产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化学物质的环境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或被产生出来的、能够对工人生物体产生物理作用的因素。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估时,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物理因素的种类和数量2.物理因素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3.工作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物理因素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或被产生出来的、能够对工人生物体产生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估时,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生物因素的种类和数量2.生物因素的传播途径和对人体的影响3.工作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生物因素的环境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因素防护使用防护面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体防护装备,或者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工艺流程等工作方式来实现化学因素的防护。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系统问题等。
物理因素
总结词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长期暴 露可能对听力、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详细描述
许多工作场所的员工需要面对噪音和振动等 物理因素的干扰。例如,建筑工人在嘈杂的 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矿工长期 暴露在矿洞内的湿气和寒冷环境中,可能引 发风湿等疾病;而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 的工作人员,如雷达操作员和X光技师,可 能面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健康风
02
关注职业卫生相关政策的动态,了解政策对工作场所和个人健
康的影响。
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
03
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自身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05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 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预
防能力。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 册等,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03
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手套、耳塞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选择相 应的防护用品,如化学品的选用
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护服。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用品,确保 其有效性。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与卫生
01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工具等。 02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03 遵守工作场所卫生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涉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轮班 制等方面,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可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 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频繁的加班和轮班制 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工作制度因素,可能导致员工出现 疲劳、失眠、焦虑等问题。此外,长时间坐着或重复性工 作也可能导致肌肉骨骼问题,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 。因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以及提供适当的 休息和福利措施,对于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常用结构钢焊条烟尘的化学成分(mg/m3)
焊烟成分 Fe2O3 SiO2 MnO TiO2 CaO MgO Na2O K2O CaF2 KF NaF
结421 45.3 21.2 7.0 5.2 0.3 0.2 5.8 7.0
-
结422 48.1 17.9 7.2 2.6 0.9 0.3 6.0 6.8
焊接工艺可分三大类,溶化焊、压力焊、钎焊。其中以溶 化焊中的电弧焊、气焊等应用最为广泛。
电弧焊 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作热源的熔焊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
包括手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等离子弧焊、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以电极与工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作热 源, 工业中最常使用的焊接法有手工电弧焊、气电焊、氩弧焊、 等离子焊接、机器人焊接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
的职业病
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危害因素分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
有机化合物: 农药; 职业接触限值:339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 三氯甲烷、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毛
与饲料粮食加工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
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外辐射、激光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 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限制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工程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符合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一是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上下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丫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缺乏, 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二是根据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公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分类治理方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划分.该方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以下内容:① ?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该方法还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工程是指存在或产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根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②放射性物质类.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③化学物质类.包括铅、汞、镒、镉、钮、磷、碑、碑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④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等.⑤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座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等的危害因素. 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噪声聋、铭鼻病、牙酸蚀病等的危害因素. 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包括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醍、碑、氯乙烯、焦炉烟气和铭酸盐等.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富酸甲苯酯、棉尘和不良作业条件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对照经验法与检测检验法等.对照经验法由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水平直观地对拟评价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检测检验法由评价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工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2,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 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对其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以及在竣工验收前的职业病危害限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自身的职业卫生治理及国家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治理提供数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流程是:①收集各种与评价工程有关的资料, 包括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企业提供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与治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等. ②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③在获得充分资料的根底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 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⑤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职业卫生的思考,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准的要求, 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治理、工程技术举措等进行评价.⑥针对辨识、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职业卫生对策举措, 包括治理举措、工程技术举措、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应急救援预案等;作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的质量.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标准?中规定,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应用原那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类比法是目前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类比工程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等,来类推拟建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举措.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还常利用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级,来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在采用类比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强调作业场所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卫生工程举措的类比.在采用检查表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那么强调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举措、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职业卫生治理、健康监护等内容的检查.3,限制职业病危害主要有哪些方法?限制职业病危害的方法主要有工程限制技术、职业卫生治理及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3类.在实际工作中,仅靠采取上述某一种方法效果是不好的,而必须综合采取技术、治理、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3项举措及方法,才能有效地限制职业病危害.例如,通风技术是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限制尘、毒、热、湿等有害物污染的重要方法, 但在采取通风技术举措的同时,还必须增强职业卫生治理,制定、完善、执行通风治理规章制度,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又如,工业防毒技术是限制有毒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 用燃烧净化技术来销毁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使之变成无毒无害物质;用液体吸收剂有选择地吸收、去除某种有害气体等.同时,必须增强工业防毒治理,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才能有效地限制职业病危害.还有采用低噪声材料、低噪声设备、低噪声工艺限制噪声源;通过规划治理举措和技术举措来实现限制噪声传播途径.当采用了上述治理、技术举措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限制噪声危害的方法,常用的防护用具有防噪声耳塞、耳罩、头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根据本项目工程内容、参考相近项目职业健康危害情况,按照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标准要求,根据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求,项目部安全总监督导、安质部组织施工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本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汇总成表。

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此清单实施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及相应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确保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受控,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一、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____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1、识别要全面;2、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2)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加,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 调查问卷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检测,通过对劳动者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以判断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3. 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识别原则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引发各种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原则1.综合性原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要考虑工作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综合影响。

2.科学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依据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判断和评估。

3.可行性原则:识别方法应该简单、实用、可行,方便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

4.预防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及早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危害因素。

5.依据性原则:识别方法和标准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依据进行,确保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

2.检测分析法: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等进行采样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劳动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如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4.生物学监测法:通过对劳动者的生物样本(如尿液、血液)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案例1.某化工厂职工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超标情况,对职工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2.某矿山工人暴露于粉尘:通过现场调查和生物学监测,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的风险较高。

3.某医院护士暴露于放射性物质:通过问卷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放射性物质,存在辐射危害的可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与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和应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预防•结论与展望目录0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概述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和判断,从而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

定义与分类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工艺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各不相同。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多样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易被察觉,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和评估才能发现。

隐蔽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

长期积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企业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

保障劳动者健康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发展趋势检测技术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也不断提高,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手段。

强调预防和控制并重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检测和控制,还需要强调预防和控制并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业卫生工作,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0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与分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工、采矿、冶炼等行业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振动等。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注意事项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注意事项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注意事项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因素。

识别职业危害因素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一步。

下面将就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点是识别的基础。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心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寄生虫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安全设备、不良工艺等;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疾病等。

了解这些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有助于识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国家对于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控的要求是有明确规定的。

例如,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都对于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建筑行业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规程》等。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

在识别职业危害因素时,需要实地考察工作环境,观察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危害因素,如设备是否维护良好、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等。

同时,还需要与劳动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意见,听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危害因素。

还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进行识别。

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如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仪器、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方法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并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

例如,可以使用噪声计、粉尘采样仪等设备进行检测,使用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

要及时记录和整理识别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识别职业危害因素时,需要将识别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存在的问题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与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与方法
有机溶剂、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溶血性 毒物、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氰及腈? 类化合物(丙烯腈)、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
4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3、化学物质类
(56) 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 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 中毒的危害因素:
0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卫法 监发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 (3)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 (4)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 (7)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
9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卫法监发63号《职业病危害因 素分类目录》):
◆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1)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
噪声 (2)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
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 (3)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
氟化氢、 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
9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 卫法监发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1)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2)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3)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 (4)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 (5)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 (6)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 (7)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等 (8)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职业病是指人们在从事工作中所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是雇主、政府和个人共同应该关注和预防的问题。

要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了解其主要依据。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接触和暴露直接接触和暴露是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

比如,职业史中有无接触有害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粉尘、气体、噪音、震动等危害因素,或者是否暴露于高温、高压等条件下。

这些因素较容易识别,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危害因素在长期的接触和暴露之后才会出现病症。

2.职业病史及家族史职业病史及家族史也是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依据之一。

一些职业病与个人体质相关,因此,家族史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多个人患有肺癌,而这个人又从事有害物质的作业,那么他就有更高的职业病风险。

3.行业相关性行业相关性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在某个行业或职业中,由于共同的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患病的风险较高。

例如,矿工、农民等职业,因为其与特定危害因素的长期接触,易患石肺、农药中毒等职业病。

4.职业医学检查职业医学检查也是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手段。

检查包括专业医生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发现潜在病变并及时救治,以及对有职业病危害的行业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危害因素。

2.在设计工作场所时,需要预先考虑职业病预防措施,比如通风设施、防护措施等。

3.要坚持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防治职业病方面,需要做到科学规划,细化管理,确保职业病的良好预防和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需要加强职业卫生知识普及,提高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以及通过法规和政策的扶持,对从业人员进行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治疗并举,最大程度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ppt课件
向供货商索取辅材料的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物料安全数 据表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毒性资料、质检报告资料等,有助于 了解原辅材料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健康危害等有关情况。
27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生产条件; 生产方式; 设备及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5 焊装 (1)手工电弧焊: ➢ 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硅、铬、镍、硫、 磷等;药皮:氧化铁、锰、钛或大理石、荧石) ➢ 生产工艺 ✓ 高温电弧熔结:电焊烟尘(氧化物颗粒)、电焊烟气(锰、 铬、镍氧化物、氟化氢)、电弧光(紫外辐射)、一氧化 碳、氮氧化物、臭氧、高温
34
(一)机械制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 职业识病别危与害因防素治的识别与控制
1
一、基本概念 二、常见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的原则与措施 四、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粉尘、
苯系物、噪声、高温)
电焊烟尘、
2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3
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 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 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18
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接触较小剂量即可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机
能,造成某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在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通称为生产性毒物。
19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 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肺泡总面积大 (50~100m2),空气在肺泡内流速慢、肺血流 丰富及肺泡壁薄等都极有利于毒物吸收。肺泡 上皮对脂溶性、非脂溶性分子及离子都具有高 度通透性,所以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 的最重要的途径。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职业所致的疾病。

童工、青年工人及女工是职业病的高发人群。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的职业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吸入、咽下、接触职业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能直接或间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因素。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放射线、高温、低温、高空作业等。

•化学因素:如金属、粉尘、烟尘、气体、液体等。

常见职业病有铅中毒、砷中毒、硫化氢中毒等。

•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工人在造纸业、畜牧业、制药业、医院等职业易染上职业性感染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是广泛而且复杂的,在风险评估、危害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对其进行排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数据库检索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中有一系列职业病数据。

政府或企业可根据试点行业、企业建立职业病数据库。

现场检测有关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专业检测机构必须按照已批准的标准,对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进行现场的检测。

事件监测职业健康事件监测能够发现可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并对相关职业卫生问题进行管理和处理。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在职业活动中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措施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措施有采配技术,使用技术,加强通风,尽量减少危害物质的使用。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建立健康档案。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职业病防治,最常用的方法是个体防护措施。

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戴防护用品、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教育。

结语职业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实现政府部门、企业、工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职业病危害识别原理及原则

职业病危害识别原理及原则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尽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广泛,方法与手段众多,识别对象千变万化,且往往不同属性的识别对象要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但究其识别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而言仍是基本一致的。

在实际工作中,将职业病危害因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素识别的思维方式与依据的理论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有从因到果原理、类推原理和从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1 从因到果原理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作场所异常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织与管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增高的间接原因。

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并达到致病的浓度(或强度)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因素耦合在一起导致的。

当缺少其中的必要因素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作用就会很大程度减弱或者消失。

这就是因果关系的识别。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借鉴科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资料,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其因果关系,即可科学地推断、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定量识别的转化。

2 类推原理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类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推理过程。

类推方法可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两大类。

常用的类推方法有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平衡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和概率推算法等。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是以同类或类似装置的职业卫生检测数据进行项目类比评价的方法。

也就是典型的代替推算法。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在应用时要注意判断结论的可靠性,其方法有:①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②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本质,则推出的结论愈可靠;③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事项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推出的结论可靠性较高。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管理(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管理(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管理(二)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 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伤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测量和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暴露时间等因素。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职业因素等。

-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措施包括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实施步骤: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测等。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效果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的效果评估
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1031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及注意原则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尽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广泛,方法与手段众多,识别对象千变万化,且往往不同属性的识别对象要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但究其识别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而言仍是基本一致的。

在实际工作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思维方式与依据的理论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有从因到果原理、类推原理和从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1 从因到果原理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作场所异常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织与管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
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增高的间接原因。

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并达到致病的浓度(或强度)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因素耦合在一起导致的。

当缺少其中的必要因素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作用就会很大程度减弱或者消失。

这就是因果关系的识别。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借鉴科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资料,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其因果关系,即可科学地推断、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定量识别的转化。

2 类推原理
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类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推理过程。

类推方法可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两大类。

常用的类推方法有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平衡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和概率推算法等。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是以同类或类似装置的职业卫生检测数据进行项目类比评价的方法。

也就是
典型的代替推算法。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在应用时要注意判断结论的可靠性,其方法有:
①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
②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本质,则推出的结论愈可靠;
③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事项与类推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推出的结论可靠性较高。

3 从量变到质变原理
许多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同样存在着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氨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随浓度增高逐渐增大:
①当氨气浓度在9 8mg/m3以下时,对人体无刺激作用;
②当氨气浓度在140mg/m3时,人体感觉眼和呼吸道刺激反应;
③当氨气浓度在7000mg/m3以上时,人体吸入可立
即致死。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时,要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思维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害物存在与否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存在的量。

因此在评价工作中,人们常常更多地关注工作场所有害物浓度(强度)是否超标以及超标倍数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

在工作中应遵循全面识别、主次分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 全面识别原则
一般来讲,某种工作场所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比较单纯的。

而对于一个建设项目,特别是工艺复杂的建设项目,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为避免受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缺陷,或工作疏忽导致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甚至发生重大的遗漏,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卫生检验等,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工业技术常识。

在识别过程中,首
先应遵守全面识别的原则,从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流料流程、维修检修等多方面入手,逐一识别,分类列出,然后对因素的危害程度作出进一步的识别。

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2 主次分明原则
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

而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

在工作中,对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也是为了筛选重点,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危害因素。

此外,每一种危害因素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毒性、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浓度(强度)及接触机会等的不同,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相差甚远。

因此,在识别过程中应做到主次分明,避免面面俱到,分散精力。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定性识别后,通常还需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识别。

通过现场采样分析,进一步
判断其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场所或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客观指标。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