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的ST段分析

合集下载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分析及意义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分析及意义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分析及意义T 段和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 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 ST-T 发生异常改变。

1、ST-T改变的影响因素1)生理性因素:体位,体温,过度通气,焦虑,心动过速,神经源性影响,体育锻炼,年龄等。

2)药物学因素: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精神失常药物。

3)心脏外疾病: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意外,休克,贫血,过敏反应,感染,内分泌失调,急腹症,肺栓塞。

4)心脏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改变,心包疾病,心电异常等。

2、ST-T改变分类1)原发性ST-T改变心室除极未变化时的ST-T改变。

指由于心肌状况异常, 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ST-T 发生的改变。

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

2)继发性ST-T改变心室除极发生变化时的ST-T改变。

指因心室除极异常, 继而造成心室复极异常所引起的心电图ST-T 改变。

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

3、心电图 ST-T 的正常范围1) ST 段正常的ST 段多数位于基线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

ST 段向上偏移称为ST 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ST 段下移。

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V4-V6, 不应超过 0.1mV。

在V1、V2 导联ST 段抬高不超过0.3mV,V3 导联不超过0.5mV。

ST段下移, 在aVR 导联不超过 0.1mV,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 0.05mV。

ST 段的正常时限为 0.05-0.15秒。

ST 段改变包括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

2) T 波形态:正常 T 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陡峭, 顶端较圆钝。

方向:正常的T 波, 在Ⅰ、Ⅱ、aVF、V4 -V6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

在Ⅲ、aVL、V1、V2 导联, 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V3 导联多为直立。

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及其病理生理解读

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及其病理生理解读

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及其病理生理解读ST段异常是心电图中常见的一种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抬高(ST段抬高型)和ST段压低(ST段压低型)。

本文将就这两种情况从病理生理角度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

1. 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的心电图表现是ST段在等电位线上方抬高,通常伴随着T波倒置。

这种心电图改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也可以见于心包炎、冠状动脉痉挛、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ST段抬高型心电图改变的病理生理解读主要是心肌细胞的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钠和钙等离子流入细胞,导致细胞内外电位差增大,从而使ST段抬高。

此外,心肌细胞的酸中毒也可以导致ST段抬高。

2. ST段压低型ST段压低型的心电图表现是ST段在等电位线下方压低,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炎、高血钾等疾病。

ST段压低型心电图改变的病理生理解读是心肌细胞的缺血或炎症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内钙离子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钠和钙等离子流出细胞,导致ST段压低。

此外,高血钾会抑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使ST段压低。

需要注意的是,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通常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同时,不同个体的心电图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基线心电图特征进行判定。

此外,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诊断和判断疾病的进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通过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都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心电图上ST段的变化,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进行有关的辅助检查,如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以便尽早确定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ST段异常是心电图中常见的一种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型和ST段压低型。

ST段抬高型主要与心肌细胞的损伤和酸中毒有关,而ST段压低型主要与心肌缺血、炎症和高血钾等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是通过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电图波形,以诊断心脏疾病或评估心脏功能。

下面是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一般解读:
1. 心率:报告会显示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心率变化。

正常成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运动、焦虑或某
些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率异常。

2. 心律:报告会显示患者心脏的节律情况。

正常情况下,心电图图像应显示有规律的QRST波群,代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任何心律不齐或异常的波形可能表明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3. ST段和T波:报告会评估ST段和T波的形态和位置。

ST
段变动和T波异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电解质紊
乱等。

4. 心脏传导:报告可能会显示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性。

具体检查P波,PR间期,QRS波群等指标,以评估心脏各部分
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是否正常。

5. 体位变化:报告可以记录患者在检测期间的体位改变,以评估可能对心电图结果产生的影响,例如体位引发的传导异常,如颤动等。

总结该报告需要综合分析所有的波形和数据,与患者的症状和医疗历史相结合,以帮助诊断心脏疾病并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然而,解读动态心电图报告通常需要专业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因此,建议您与医生一起讨论该报告以获取准确的解读和建议。

老年人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ST段变化80例分析

老年人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ST段变化80例分析

张力极高,不同组织愈合能力不一致,一旦腹压瞬间急剧升高极易复发.且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以往的疝修补术没有建立在修复腹横筋膜的基础上,不符合现代解剖学原理Ⅲ.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从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对原发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统计资料表明,无张力疝修补包括平片修补和疝环充填式修补,复发率为1%-5%Ⅲ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其优势明显:①符合人体生理,在无张力的状态下完成腹横筋膜的修补,当填充物受到腹腔压力时使压力迅速扩散到各个方向,起着缓冲作用,减少了复发率。

②加强缝合,无论是充填式或平片式修补术都应对疝环充填物和整张平片用不吸收缝线在周边进行间断或连续缝合B1③操作简单,无需高位结扎,避免了分离过多组织,减少了损伤神经血管的可能性,且并发症少。

④手术时间短,创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短,且单丝聚丙烯编织的补片,其孔径均大于l O gm,嗜中性粒细胞可自由出入,不易隐藏直径约l l am的细菌,使其有很好的抗感染能力,减少了术后感染的机会.⑤手术时间短,术后痛苦小,恢复快.没有传统手术后的局部牵拉疼痛感,术后6h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要较好地完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需注意几点:①严格531无菌操作,严密止血,防止切口感染修补失败。

②疝囊较大时需将疝囊中间离断,近端荷包缝合使其成为小疝囊,远端疝囊旷置,否则剥离面太大,渗血多,易术后产生阴囊血肿.③精索游离要充分,否则平片补片孔径小将精索卡压太紧,术后会引起阴囊水肿及睾丸的血液循环障碍.④锥状补片需根据内环大小作修剪。

如内环太大可缝合腹横筋膜数针缩小内环,再置入补片;如内环小,可将锥状补片的分叶剪去数片,使其与内环相匹配.⑤固定平片补片时要避免把补片缝扎到神经分布丰富和高度敏感的耻骨结节和耻骨的骨膜上.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最佳术式,它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式优势明显,值得我们广泛推广.参考文献【1]唐健雄.从腹股沟解剖谈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必要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6.[2]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

动态心电图st段分析

动态心电图st段分析

动态心电图st段分析判断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首先应该明白心电图检查的意义。

对于临床心脏疾患的诊断,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有诊断价值。

而对ST段下移,则必须结合被检查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化检验和临床症状来综合分析判断。

除有明确的冠心病指征的人可下诊断外,对于50岁以下的健康人,如心电图查有ST段下移,不应作为诊断的依据,而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因为有多种疾患可造成ST段下移,其中不乏功能性改变;也有少数已患冠心病的人,不表现为ST段下移,这就是临床称谓中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50岁以下平素健康的人群中,如出现ST段下移,部分是因为心脏神经官能调节失衡。

如心交感神经占优势的人,作图时会紧张,心跳加快,检查有部分导联的ST段下移,这在中、青年女性中较多见;而心迷走神经占优势的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上述改变多数为功能性,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

对于心交感神经占优势的人所出现的ST段下移,临床通常做心得安试验。

服心得安后2小时,检查心电图ST段恢复至等电位线者为阳性,就可初步排除心肌缺血;ST段下移无改变者为阴性,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心脏彩超、运动试验等来排除有无心肌缺血;ST段部分恢复为(±),需定期观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得安试验的价值随年龄增高而降低,原来心得安试验阳性,认为是功能性改变者,将来可能成为器质性改变。

超过50岁的人,如有ST段下移,都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来排除是否为冠心病。

另外,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前移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50岁以下的人也决不可掉以轻心,如有ST段下移,应配合医生,穷追原因,直到弄清楚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时为止,以免后患。

对于年龄大于50岁或小于50岁但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病史的人,心电图如出现ST段下移,应结合病史、生化检验及临床症状来综合分析判断,需要做进一步检查者,务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冠心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现代循证医学已证实,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因其主要致死病因最终多为心血管病,因此对糖尿病人,无论有无ST段下移,有无罹患冠心病者,都应该同样按冠心病来处理,只是处理力度不同而已。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记录患者心脏在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情况,是心脏疾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是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心电图监测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的标准。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的常见波形变化和相关参数入手,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心电图。

一、ST段改变。

ST段是心电图中一个重要的波段,其改变常常反映了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情况。

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改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两种情况。

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抬高≥0.1mV,持续时间≥0.08s。

ST段压低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压低≥0.05mV,持续时间≥0.08s。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评估和诊断。

二、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患者的心律情况,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诊断。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根据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形态特点进行评估和诊断。

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还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对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6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40次/分。

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10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120次/分。

根据心率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评估和诊断。

四、心电轴偏移。

心电轴偏移是指心脏电轴在胸部心电图上的方向发生改变,常常反映心脏的解剖和电生理情况。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心电轴的变化,对心电轴偏移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电轴左偏的诊断标准为,Ⅰ、aVL导联QRS波群电轴左偏>+30°。

正确解读动态心电图

正确解读动态心电图

01
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h,或≤5次/h。
02
超过正常次数只能说明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于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分析。
03
3.室性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高,其中复杂形式的百分率亦高。
01
复杂形式的室早为: 多源、成对、短阵室速。
02
不论有无心脏病,室早的自然变化为上午10时至12时密度最高,下午逐渐降低,凌晨2~6时降至最低水平。如密度高达≥300次/小时的室早,变异性不显著。
正确解读动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进展
Holter
Long-term ECG Recordin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
动态心电图——
一、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
检测心肌缺血,筛选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后可能发生的心脏事件;
评定药物疗效;
随访起搏器功能。
全面了解一天中心电生物周期变化;
03
间歇性一度,不作全程浏览,易漏诊;
02
因检查者在活动中记录心电图,伪差、干扰等影响诊断;
04
存在房室结双径路,酷似一度。
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的困难
02
01
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要点
1
观测应连续性,注意与阻滞合并干扰的鉴别 逸搏周期长,心室率慢诊断的可靠性大 依靠长程心电图检查
2
01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时间>1分钟,如原有ST段压低者,在原有基础上再压低≥1mm;
02
01
03
04
05
动态心电图——
二、熟悉、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
前瞻性分析——在心率叠加扫描的过程中,计算机智能化的学习识别;

心电图 ST 段读图

心电图 ST 段读图

心电图ST 段读图四步法2015-11-15 20:40来源:丁香园作者:四叶虫字体大小-|+即使对于心血管专科医生,心电图学也是一门较难掌握的独立知识体系。

对心肌缺血ST 段的研判是心电图学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不但心内科医生要掌握,其它专科的医生也需要熟悉。

下面结合我的个人体会复习一下ST 段研判流程,分为四步。

一、确定等电位线(基线)我们都知道ST 段的改变要和心电图上的等电位做比较,那么等电位线在哪里?不用费心的去寻找,因为心电图等电位线实际上并不专指那一段。

等电位线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有点类似于海平面的概念。

通俗的理解就是绝大多数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在心电图上描记的理想线段。

一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的动作电位的电流很微弱,心电图探测不到。

我国有10 多亿人口,心脏大约也有十多亿个心肌细胞,其中心室的心肌细胞数量占到90% 以上。

当窦房结的冲动经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传导到心室,这十多亿个心室的心肌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大约110 ms)共同除极,它们释放总电流形成高而窄的QRS 波。

然后它们一起开始午休。

好比在中午12 点到 2 点,这十多亿个心肌细胞一起进入动作电位 2 时相的平台期,一起睡午觉,这一段叫ST 段,正常情况下探测不到电流。

下午这些心肌细胞又一起开始工作,也就是复极。

这十多亿个心肌细胞共同复极形成了T 波。

总是有些细胞早一些工作或晚一些休息,所以在T 波有起点、高点、终点,形状像一个倒扣的钟形。

夜里12 点到第二天凌晨6 点绝大多数人是在休息的,尽管总有少部分人喜欢开夜车,但对全局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段叫TP 段,也应该是探测不到电流的。

那么在正常的心电图上,哪一些时间段处于等电位状态呢?很明显有三段:TP 段、ST 段和PR 段,这三段时间绝大多数心肌细胞都在休息,正常情况下应该在等电位线上。

另外,我们很容易理解P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P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PP 连线;QRS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QRS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QQ 连线在正常情况下也处于等电位线高度。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ST段分析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ST段分析

五ST段分析ST段分析主要分析其时限长短、ST段是否抬高或压低的具体情况;1ST段定义及相关知识ST段STsegment指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一段时间距离,为整个心室除极完毕至心室开始复极前的一段时间;终末部分与T波常分界不清;单相动作电位显示ST段对应于心室复极的慢相早期,反映2相平台期缓慢的斜率,因而其时限均呈频率依赖性;正常时ST段几乎与等电位线相重叠,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的偏移;测量ST段抬高或压低应在QRS终点后60-80ms,即全部心肌纤维去极化完成,基本处于膜电位水平时测量;若基线不清或偏移,则应作矫正基线或以QRS波起点Q波起点为参照点测量;ST段正常时间是秒,心率越快,ST段越短;ST段偏移及其形态变化对诊断某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急性心肌梗死时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时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或低垂型压低等;2 正常ST段正常ST段一般书本描述成这样:正常的ST段往往是呈略上斜形与T波相连,其水平延伸部分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ST段可略有压低,但不能达到,ST段抬高≤;但V1-V 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图3-118 正常ST段心电图本图ST段除aVF导联为水平型的之外,其它均略呈斜上型,终末部分与T波常分界不清;ST段长度,按照aVF导联也就是秒,其它导联呈斜上型分界不清;本图由于心率较快,时限一般小于秒;ST段抬高与压低情况是:aVR导联略下斜型压低,III导联也下斜压低, V2、V3导ST段上斜抬高达,V4导联略斜上型抬高;总的来看还是属于正常的;正常ST段ST段水平型压低<,ST段抬高≤;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本图基本上还在T范围以内;但是严格起来,aVR与III导下斜压低超过, V4-V6导联 ST 段向上抬高达到,属于不正常;所以一般学者还是认为III导联ST段压低幅度可以达到左右,不超过还属于正常,这里T波倒置也许是ST段压低的原因之一;aVR导联的T波倒置,ST 段压低也常在以内,属于正常;在V4-V6一般不应高于,但早复征时V4-V6可抬高达到或更多,这里V4导联略斜上型抬高仅,也属于正常;如何测量ST段抬高基点算哪里这个问题也要明确以前用T-P段作为测量基线,近十年来多数学者主张用Q波起点为标准;不管是上斜型还是下斜型都如此;上斜型或下斜型ST段以那点为抬高或压低的测量点一般上斜型与近水平型ST段压低、下斜型压低或凹面向上型压低测量J点后秒处,ST段抬高或压低在心率快时其长度一般不够秒,所以要在秒或更短处测量,否则就测量到T波升支不属于ST段范围了;凹面向上型抬高可以测量到最低处量至基线上缘上缘对上缘;3异常ST段正常ST段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ST段水平型压低<,ST段抬高≤;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凡超过上述正常范围的ST段就属于异常;这个标准时我们经常使用的;目前国际上对这个标准又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是AHA /ACCF/HRS 2009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解读,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ST段改变的阈值①男性:V2 及V3 导联J点抬高在≥40岁不应超过0.2 mV其它导联不超过0.1 mV, <40岁不应超过0.25 mV-----以往部分书本V2 及V3 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3 mV左胸导联不超过;②女性:V2 及V3,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5 mV;其它导联不应超过0.1 mV;③不论男性与女性,V 3与V 6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30岁以下男性V3R 与V4 R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 mV;④V7到V9导联J 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⑤所有人群,不论年龄大小,J点压低在V2 及V3 导联不应超过一0.05 mV,在其它导联不应超过一0.1 mV;①协调的ST段改变:QRS波以正向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1 rnV,以S波为主的导联V1~V3 ST段压低≥0.1 mV;出现在V1~V 3导联盯段压低的诊断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差;②不协调的ST段改变:QRS波以负向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05 mV;但特异度及灵敏度都较差;这份资料所定的标准与目前我们由于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值得大家结合实际去理解与运用;早期复极综合征好像就不适合这个标准;下面就同大家一起讨论心电图的ST段正常与各种异常改变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一般ST段异常改变分ST段平直延长、ST段抬高与ST段压低3种情况;1)ST段平直延长上面已经讲过正常ST段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 ,如ST段呈平直部分时限大于等于秒,称ST段平直延长;图3-119 ST段平直延长心电图多个导联一般指R波为主导联的ST段在水平线上平直延长部分≥称ST段平直延长;本图几乎所有导联的ST段都平直延长,平直延长部分时限在之间;图3-120 典型低钾、低钙所致显着ST段平直延长图这份图是新生儿低钙伴低钾血症心电图,呈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各导联ST段平直延长达;血钾L,血钙L;经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见下图;图3-121 典型低钾、低钙所致显着ST段平直延长治疗后复查图这是经治疗后血钾、血钙恢复正常时复查图,该图平直延长的ST段缩短至正常,房室传导也消失了;说明原来各导联ST段平直延长达与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低钙伴低钾血症所致ST段平直延长意义:临床上可见于低血钙,心肌损害三基考试答案要求,平时在其他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时出现容易被忽略;值得大家注意下面讲ST段改变另一个现象----ST段压低2)ST段压低正常ST段水平型压低<,若ST段水平型压低≥就称ST段压低改变,具有临床意义; ST段压低最常见的有:水平型、近水平型、下斜型或下垂型、上斜型或单纯J点型压低; 图3-122 水平型ST段压低心电图本图压低的ST段基本符合水平型压低,即ST段与R波顶点的垂线构成90度角;压低幅度由于心率较快,用Q波起点作为基点测量点,测量到ST段线面,得出的距离就是压低幅度本图II、III、aVF、V3-V6导联均水平型压低~;注意该图ST段除压低外,还有明显平直延长,时限达秒,提示有低钙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可能,一定要描述,并给予诊断;正常心肌缺血可以有ST段平直延长,但这里延长幅度较大,要多考虑有低钙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可能,否则真的有低钙低钾,得不到及时纠正就很危险水平型ST段压低又称缺血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等于90°,即压低的ST段与心电图纸上的横线平行;缺血型ST段压低正常应<,≥即有意义;但一般III、aVR导联ST段压低在以内,不伴有其他导联的ST段压低及抬高时意义不大;缺血型ST段压低除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肌缺血外,尚可见于心肌损害,部分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低血钾等;图3-123 心绞痛时ST段呈水平型压低图本图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绞痛时的一段心电图,MV5通道的ST段呈略下斜型压低,MaVF呈水平型压低;电脑自动衰减1mV=13mm心绞痛时ST段改变特征是:心绞痛时ST段呈近水平或水平型压低,绞痛过后恢复正常水平;或原有ST段压低者,绞痛时出现ST段压低更明显,绞痛过后恢复绞痛前水平;凭这点,就基本可以确诊冠心病个别绞痛时ST段抬高,绞痛过后恢复正常;这就是所谓变异型心绞痛;无胸痛表现时,记录心电图发现类似ST段压低还不能肯定就是冠心病,需要结合临床;图3-124 心绞痛的ST段趋势图此ST段趋势图就是前面那份心绞痛时ST段呈水平型压低图相应的动态心电图的ST 段趋势图;正式讲课前大家进行动态心电图交流时用过的图;某女,60岁,可疑冠心病;平时偶有胸闷胸痛,多次检查心电图正常;戴动态心电图在慢步走来医院时刚好出现胸痛一次;本图是动态心电图的ST段时趋势图,在10时左右胸痛时心率无明显增快的情况下ST段呈水平型压低达毫伏,持续2分钟以上,从而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出现ST段压低时间有10多分钟图3-125 心绞痛ST段趋势图中ST段压低时间内全览图的一部分;这是截了部分的短时间全览图;全览图与ST段趋势图的ST段压低处时间相对应诊断准确如ST段趋势图见到时有ST段压低,全览图对应时间的实时图无ST段压低,就属于干扰发动态报告时一定要校对图3-126 近水平型ST段压低近水平型ST压低又称近似缺血型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90°,≥80°;本图II、III、aVF、V5-V6导联的ST段压低都符合此标准;注意:同一幅图可以有多种ST改变,这里V2V3导联已经属于上斜型压低;正常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后处压低应<,>时可能异常;本图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在II、III、aVF、V5、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描述是不能写压低小于多少mV;要具体数据如这份图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压低幅度均大于,最大达到;所以描述成II、III、aVF、V5、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本图除有近水平型压低外尚有上斜型ST段压低V2V3导联;上斜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压低大于才有意义;图3-127 下斜型ST段压低下斜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大于90°,一般伴T波倒置,如T波正向,即为鱼钩型ST段压低----下面再举例本图II、III、aVF、V4-V6导联ST段呈典型下斜型压低~,伴T波倒置,I、V3导联呈水平型压低~;喝酒后胸闷记录,次日心电图正常我遇到不少喝酒后胸闷记录心电图呈现出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明显的下斜型压低,次日复查心电图正常这样的图可以诊断冠心病吗听听大家的意见该患者在喝50度白酒一斤多后胸闷记录心电图呈现出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明显的下斜型压低,次日正常,佩戴动态心电图喝酒当晚其动态心电图也有同样压低,但不喝酒,工作爬楼梯心律达到运动试验心率,也无ST段压低所以不好定为心绞痛,更不能确定为冠心病,需要再做其他检查;当然可以考虑冠状动脉痉挛图3-128 鱼钩样ST段压低心电图当T波正向时ST段呈凹面向上,弓背向下压低,其R波降支、ST段及T波升支构成类似鱼钩形态,称鱼钩样ST段压低鱼钩样ST段压低常见于使用洋地黄后的ST段改变洋地黄作用及心肌缺血患者;本图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均呈鱼钩样压低~,是一般高血压患者,没有使用洋地黄图3-129 上斜型ST段压低心电图上斜型ST段压低:也称单纯J点型压低;上斜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小于80°;如上图的V3V4导联的ST段压低形态;上斜型ST段压低一般仅见于心动过速;此时,P-R段呈下斜型,J点比Q波起点较明显降低;通常压低左右;但一般J点后处压低不应大于;如J点后处压低>或QX/QT>50%,即有参考意义;上面的这份胸导联心电图V4、V5导联ST段呈上斜型压低,J点处压低达,J点后处V 4压低小于,V5压低约;V6导联为水平型压低约;所以要考虑是异常,报告ST段改变;这份图提示做完6个胸导联的意义;如果仅做V1V3V5导联的话,就无法看到V6导联的水平型压低的情况;图3-130 上斜型ST段压低的鉴别这份图P-R段呈明显下斜型,解释QX/QT比较清楚判断ST段上斜型压低有无临床意义有几种:1划ST段延长线,如果J点在左上方无意义,在其右下方有意义;2下斜型P-R段呈弧形,按此弧形划出其抛物线,J点在其下方大于有意义;3;相邻Q波起点连线,该线与T波交点叫X点,其QX/QT大于50%,有意义,小于无意义;好像现在的心电图机记录出的心电图,很少有这样的图形,不知是何因图3-131 ST段弓背型压低心电图弓背向上型ST段压低比较少见;本图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符合弓背向上型ST段压低;图3-132 弓背向上型及下斜型ST段压低这份图也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ST段压低,既有水平型I导联、弓背向上型V3导联、近水平型V2导联及下斜型ST段压低等多种形态;ST段压低就讲这些,下面讲ST段抬高3)ST段抬高ST段抬高一般常见的有:上斜型、弓背型、近水平型、凹面向上型及下斜型五种;其他的比较少见图3-133 ST段弓背型抬高ST段弓背型抬高就是抬高的ST段呈弓背向上,凹面向下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出现的一个最有特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一般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三、四天本图为急性心肌梗死第三天,胸导联、右胸导联、下壁导联及I导联的QRS波均呈QS型,其中V3~V6导联呈典型的弓背型向上抬高0.20~0.35mV,同时伴轻度T波倒置;图3-134 ST段近水平型抬高:ST段近水平型抬高通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观察到的一个过渡型;所谓ST段近水平抬高与近水平型压低形态相似,其ST段延长线与R波的垂线构成的夹角在80-90度之间;本图是患者梗死后第四天记录的心电图,V2-V3导联呈典型的近水平型抬高;V4V5则呈凹面抬高;我的留图中近水平型抬高比弓背抬高多见图3-135 上斜型ST段抬高心电图上斜型ST段抬高,同样与上斜型ST段压低一样,是其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线的夹角小于80度;正常人ST段抬高小于,V1-V3导联可达~;如果超出此水平就属于不正常;本图V1-V6导联ST段上斜型抬高~,I、aVL上斜抬高;其中V2-V4导联ST段呈显着上斜抬高达;显着上斜型ST段抬高,伴巨大T波T波高耸或R波递减或递增不足时要考虑超急性心肌梗死,偶尔可见于变异性心绞痛;这是典型的超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图3-136 下斜型ST段抬高1下斜型ST段抬高就是抬高的ST段呈下斜型;主要见于Brugada波、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及大J波;本图为Brugada波心电图;V1V2导联的ST段呈典型的下斜型抬高;像V1导联ST段还略向左上隆起,所以有的作者又称之为穹窿样ST段抬高;Brugada波,有时也称右胸导联早期复极综合征;其下斜型ST段抬高,易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混淆;其区别点是:Brugada波只在常规导联V1-V3导联出现,R波电压正常,无对应面压低,无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一般无明显胸痛的临床表现;心肌梗死胸痛症状明显,多有对应面ST段压低,R波丢失,并有演变过程;图3-137 下斜型ST段抬高2此图为急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V1-V5导联ST段呈典型下斜型或穹窿样ST段抬高,其J点处抬高幅度~,ST段与T波构成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这个急性心肌梗死的下斜型ST段抬高与Brugada波不同的是:ST段与T波构成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而Brugada波均能看清楚倒置或正向的T波,且局限在V1-V3导联;心肌梗死出现下斜形ST段抬高相对少见些;这可能就是所谓巨R型ST段抬高了;该患者有典型心梗、休克表现,心肌酶异常,由于家属经济问题,复查2次心电图后放弃治疗;图3-138 下斜型ST段抬高3这是典型Brugada波36导联心电图;Brugada波还要注意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鉴别;Brugada波常规导联局限于V1-V3导联;而在上一、二肋间类终末R`可以扩展到V4,甚至V5导联;一般V1-V3导联电压最高,特别上一肋间V2导联,低一肋见与右胸导联终末“R`”不明显;偶见SI、SV5及Ra VR稍宽钝,也就是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但一般书本上把Brugada波描述成右束支阻滞图形,我以为是不对的;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与早期复极综合征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是指抬高的ST段呈弓背向下、凹面向上;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及早期复极综合征;下面顺便介绍早期复极综合征;4)早期复极综合征的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变异;约占健康人%%,以男性,特别是黑人男性多见;目前对其发生机理还不是很明确,有学者认为是心室全部去极化之前,部分区域的心肌提前开始复极,产生的向前下偏左的向量,故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也有学者认为是心室基底部某处最后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所形成;正常人心室基底部某处最后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是指向左上方,偏前程度小,所以V1-V3导联呈rS型,如果其终末向量指向左上方偏前指向左前上,就表现为V1-V3导联有J波及ST段凹面抬高,如果合并局部传导延缓就会出现大J波,类似Brugada波;如果其终末向量指向左前下,就表现为V4-V6导联与II、III、aVF导联出现J波及ST段凹面抬高;早在1986年苏联学者Ckopoбaдтый就将胸导联J波分为Ⅲ型,第Ⅰ型就是主要出现在V1~V3导联上的,第II型就是主要出现在V4-V6导联上的J波;第III型就是整个胸导联都出现有J波;这里说的J波,实际就是早复征的J波;从我的观察发现,J波实际就是室上嵴等心室基底处最后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不同的分型就是由这个终末向量的方位所确定;I型是终末向量指向左前上所致,所以V1-V3导联出现早复征特征;II型是终末向量指向左前偏下所致,所以V4-V6及下壁导联出现早复征特征;III型是终末向量指向正前上稍偏左所致,所以V1-V6导联出现早复征特征;心室基底部,特别室上嵴局部浦氏纤维稀少,正常情况下容易出现除极延迟,局部缺血时更加明显,这就是很多学者发现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患者J波出现率特别高的原因;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1J点抬高1-4mm,或R波降支根部切迹或粗钝;2ST段凹面抬高以上,伴T波高大多数描述为T波对称性高大---注意不是两肢对称;3持续时间较长,没有演变过程;但心动过速时一般回复正常;4心前区导联常有快速过渡区与逆钟向转位,即QRS由rS突然转为Rs型;一般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需要2个与2个以上导联有上述改变就可以诊断;注意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与急性心包炎,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混乱,要注意区分;图3-139 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早复征心电图1本图为典型早期复极综合征III型,V1-V6导联ST段凹面向上抬高~,伴有明确的J 波;图3-140 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急性心包炎1急性心包炎所致ST段凹面向上抬高特征为:面向心外膜的导联ST段凹面向上抬高,面向心室腔及近心底部位的导联ST段压低本图为男24岁患者,急性胸痛入院;心电图表现为面向心腔的aVR导联ST段压低大于,达到,I、II、aVL、aVF、v2-V6导联ST段凹面抬高;I、II、aVF、v3-V6导联有明确的J波,近III与V1导联改变不典型;图3-141 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急性心包炎2-治疗后第三天图ST段抬高明显的导联ST段恢复大部分正常,T波转低平或倒置;符合急性心包炎的演变;急性心包炎单纯从心电图来诊断,还比较难,需要心脏超声或X线胸片证实;这份图与前一例无多大区别,但前一例图不是急性心包炎,症状与心超不支持, 这就是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所在----容易与急性心包炎混淆图3-142 ST 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早复征心电图2这是我的显着ST 段抬高的一例早复征病例,咋看起来与上面的急性心包炎心电图很难分辨图3-143 ST 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早复征心电图3本图是杂志上下载的房扑2:1传导伴早复征图片,更难与急性心包炎或心肌梗死鉴别;这里V2-V6导联ST 段凹面抬高达到;遇到这些特殊的图形,一定不要轻易下早复征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心肌酶学检查确诊有关ST 段压低看法:内膜损伤ST 下移.外膜损伤ST 抬高,内膜缺血T 高尖.外膜缺血T 波倒置理论上是这样解释,实际上无法确定,一般书本上有关心肌缺血的ST 段压低也没有这样明显肯定,就是心肌梗死以前分内膜下心肌梗死与一般心肌梗死;实际上很难分辨,也许与局部侧枝循环有无有关;。

动态心电图报告

动态心电图报告

动态心电图报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

它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患者的心电信号,可以提供全天候的监测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动态心电图报告是一份结构化的文件,用于呈现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结果和分析。

一般情况下,报告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并以图表形式展示,以便医生更方便地理解。

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的首要部分是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快速确认患者的身份,并与之前的检查结果相对比。

接下来,报告列出了监测的具体时间段,通常为24小时。

这段时间内的心电信号将被准确记录,并在报告中逐一展示。

心电图(ECG)波形图是动态心电图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被分为好几个窗口,每个窗口代表定时触发的心电波形。

从而,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心电信号在一整天内的变化情况,这对于患者心脏问题的诊断非常关键。

除了波形图,报告还会给出心率统计数据,包括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率过快、过慢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心律。

动态心电图报告还会分析ST段的变化情况。

ST段是心肌收缩和舒张之间的时间,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报告会在相关时间点标注出ST段异常的情况,辅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此外,动态心电图报告还会评估QRS波群的情况。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收缩的过程。

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存在心室肥大或传导异常。

报告中将显示QRS波群的形态和宽度,以协助医生发现患者的心室问题。

动态心电图报告中还会详细记录患者在监测期间的活动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心电信号变化的原因非常重要。

报告通常会记录患者的日常活动、运动和睡眠时间,以及任何突发的身体不适。

最后,动态心电图报告会总结监测期间的主要发现,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调整药物治疗,或改善生活方式。

动态心电图的解析方法是

动态心电图的解析方法是

动态心电图的解析方法是
动态心电图的解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测量ST段变化:观察心电图ST段在运动前后是否出现异常偏移,判断是否存在缺血性心脏病变。

2. 测量心率变化:记录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情况,心率是否正常上升或下降,判断心脏机能状态。

3. 测量心率调节功能:通过观察心率改变的程度和恢复正常心率的速度,判断心脏对运动负荷的反应和调节功能。

4. 测量心室早期复极化:通过分析QT间期的变化判断心肌缺血和心室功能。

5. 测量心房传导时间:计算P波时间判断心房传导速度,反映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6. 测量心室间期:观察RR间期的变异性,判断心脏节律调控功能。

7. T波变化:观察运动对T波形态和振幅的影响,判断心肌缺氧程度。

8. 心率变异性分析:采用心率变异性算法分析心率周期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9. 计算机解析:使用心电图计算机解析系统,进行全自动分析和判断。

综合分析动态心电图的各项指标变化,可以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及病理状态做出评估,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动态心电图报告分析

动态心电图报告分析

动态心电图报告分析简介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电信号,动态心电图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功能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分步介绍动态心电图报告分析的过程。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开始分析动态心电图报告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2. 测试时间段:动态心电图记录的时间段,通常为24小时。

3.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等。

步骤二:整体观察首先,我们需要对整个动态心电图报告进行整体观察。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率变化:观察心率是否有明显的变化,如节律是否规律等。

2. ST段变化:检查ST段是否有抬高或压低的情况,这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3. 心律失常: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步骤三:详细分析在整体观察完毕后,我们需要对动态心电图报告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律分析根据QRS波群的形态和间距,我们可以判断心律是否规律。

正常的心律应该是规律的,即QRS波群间距相等。

若存在心律失常,可以进一步判断具体的类型。

2. ST段分析ST段是心电图中的一个重要波段,其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情况。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ST段是否有抬高或压低的情况,并结合临床病史进行分析。

3. P波分析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通过观察P波的形态和间距,可以判断心房的除极是否正常。

若存在异常,可能是由心房扩大、房颤等引起。

4. 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心率的变异性,我们可以了解到心脏的自主神经调控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脏功能异常。

步骤四:结论与建议在完成详细分析后,我们需要总结出结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根据动态心电图的具体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结束语动态心电图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对报告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动态心电图ST段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动态心电图ST段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与年龄 、病程 长短 有关 。年 龄越 大、病程越 长 ,眼底改变 的发生率愈
高。缓进型H P ̄ 表现为血管痉 挛、变窄 ,血 管壁增厚 ,严 重时出 R D底 现渗 出、出血和棉 绒斑 。临 床上 ,根据病变进 展和严重程度 ,将其分
者在体检 中可发现 眼周黄 色瘤和角膜 弓。眼底变化主要表 现为血管颜
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 的防治 :①治疗 视网膜病变 首先要把 血糖控制 在 正常水平或接近 正常水平 ,保 持稳定 。②积极 治疗合并症 ,如高血 压 、贫血、肾病、高血脂等 ,这是 防治好 视网膜病变必要的条件 。
3 高血 压视 网膜 病变 (R ) H P
原发性 高血压分 为缓进型和 急进型 ,7 %有 眼底 改变 。眼底 改变 0
1影 响s段 记录 精确 度 的因素 T
1 . 1导联 的选 择 三通道H lr oe ̄录仪C 。 t mv 显示P 波明显 ,适合于对 室上 性心律失常
的分析 ;C mv对左室 前壁引起 的缺血性s 段下移 较敏感 ;C af 下 T svX  ̄ 壁心肌缺血敏 感性高 ;H lr ot 监测对 左室 下壁 的缺血性s 段改 变敏感 e T
但一般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偏大其中不乏有高龄患者尚都伴有其他疾病常规手术方法有定的风险对这部分患者应在手术前做一个评估同时根据其伴有的内科疾病决定是否适合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盲目手术会出现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加重原发疾病甚至死亡
3 I文献综 述 8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年 1 00 月第 8 第 1 卷 期 G i C i Mein,aur2 1,o8N . u e f h a d ieJna 0 0V 1, o1 do n c y . 异常 ,糖 尿病 。 ②缺乏 体育锻 炼 。③大 量饮酒 ,高 脂肪 ,高糖 、高

心电图ST段变化的类型与临床诊断关联分析

心电图ST段变化的类型与临床诊断关联分析

心电图ST段变化的类型与临床诊断关联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是一种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状态,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针对心电图中ST段变化的不同类型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就常见的ST段变化进行具体展开。

1. 抬高型ST段变化:抬高型ST段变化是指ST段与基线相比升高超过0.1mV。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

在临床上,抬高型ST段变化常与严重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相关,需要密切监测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压低型ST段变化:压低型ST段变化是指ST段与基线相比降低超过0.1mV。

当心肌缺血、心包炎、心肌炎等疾病发生时,压低型ST段变化常常出现。

根据压低程度及与其他心电图特征的结合可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3. 下斜型ST段变化:下斜型ST段变化表现为ST段呈下斜型延长。

临床上,下斜型ST段变化与心肌缺血有关,可用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评价。

4. 上斜型ST段变化:上斜型ST段变化是指ST段呈上斜型延长。

这种ST段变化常与早搏、心房扑动/颤动等心律失常有关,临床上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来确定具体病因。

5. 水平型ST段变化:水平型ST段变化表现为ST段与基线平行,没有明显的抬高或压低。

这种类型的ST段变化常与心肌缺血相关,应与临床症状及其他心电图特征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上述常见类型的ST段变化,还有其他一些较为罕见的ST段变化,如呈驼峰样变化、S-T连接型ST段变化等,都与特定的心血管病变或心脏病相关。

需要强调的是,心电图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不能仅仅根据单个心电图特征进行诊断。

正常人的心电图也可能出现一定的ST段变化,因此,医生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ST段变化的类型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联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ST段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对应关系,结合心电图的其他特征,为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ST 段的

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ST 段的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 术会议制定的临床康复表现观察记录, 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和疗效评定 标准 以评 分 形式 对意 识水 平、水 平凝视、言语、面瘫、舌瘫、感 觉 障碍、肌 力和 步行 能 力等 8 项进 行 评分, 共 45 分。0 ~15 分 为 轻 型, 16 ~30 分为中型, 31 ~45 分为重型。在治疗前后 分别 进行检查评分。根据评分之差( 积分的减少) 和生 活能力来判断。基本痊愈: 可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 显著好转: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80% 或部分生活 能自理; 好转: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50 % 或大于 5 分; 无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小 于 5 分; 恶化: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大于 5 分。
·临床经验·
时均贵 杨东
心电图运动试验( 简称运动试验) 及动态心电 图( 简称 DCG) 用 于观 察缺 血性 ST 段 改变, 均系 临 床上无创性判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本组对 58 例 临床疑诊冠心病病人进行这两项检查, 现总结资料 报告如下。
一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有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 普 通心电 图正 常, 疑诊冠 心病 患者 共 58 例, 男 49 例, 女 9 例。年 龄 28 ~67 岁, 平 均 44. 3 岁。 在 24 ~ 48 h内先 后做运 动 试 验 和 DCG。 并 根 据 运 动 试 验 结果将 58 例患者分成两组, 即运动试验阳性组 18 例 , 阴性组 40 例。 再将 此两组 与 DCG 结果进 行对 比 分析 。 21 方法 运动试验: 采用 日本 光 电 STS7100 运 动 负荷 系 统, 按 Bruce 方案 做次极量活动平 板运动试验, 运动 中选用Ⅱ、aVF、V5 导联 进 行心 电 监 测。每 例校 正 等电位点、J 点及 ST 段测 量点。首 先描 记静息 卧位 及立位 12 导 联心 电图 作对 照。运 动中 每 2 min 描 记一次 12 导 联 心 电 图, 运 动 后 描 记 即 刻、2、4、6、8 min 心电图。至少测量 3 次 血压, 即 运动前、运 动后 即刻及结束试验之前。必要时运动中随时测血压。 DCG 检查: 在 运 动 试 验 前 或 后 24 h 内 做 DCG 检查, 采 用美 国 PI 公 司 Holter 分析 仪及 记录 器, 按 常规取 CMv、CMv CMavF 导 联 24 h 电子 芯 片记 录, 并由患者详细记录活动及症状。然后将记录盒进行 回放分析。 每 例 校 正 等 电 位 点、J 点 及 ST 段 测 量 点, 对缺血性 ST 段 采用 实时心 电图 确认。 凡 ST 段 改变阳性 者均 打 印 ST 段 高 分 辨 趋 势 图, 其 中 包 括 ST 段趋势、24 h 内 ST 下 移的阵 数, 每阵 起 始时 间、 持 续 时 间 、下 移 的 峰 值 及 心 率 变 化 范 围 等 。 31 判断标准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运动中或运动后在 R 波为

不同ST段改变的早复极波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不同ST段改变的早复极波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不同ST段改变的早复极波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早复极波伴有不同ST段形态人群的动态心电图,探讨不同ST段改变的早复极波人群发作心律失常的特点、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

方法156例常规心电图提示有早复极波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根据ST段不同改变分为观察组1(ST段快速上斜型改变,94例)和观察组2(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改变,6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比较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一般资料、血生化各项指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组1和观察组2心律失常发作情况。

结果观察组2收缩压(SBP)、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2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单纯室早、夜间室早发作>50%所占比例高于观察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1的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分钟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占分析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2的SDNN、SDANN、RMSSD、PNN50分别为(121.84±34.70)ms、(110.16±28.30)ms、(28.81±10.01)ms、(8.32±8.47)%,均低于对照组的(129.58±38.32)ms、(117.75±35.61)ms、(31.42±15.45)ms、(10.18±1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的ST段分析,对于检出突发的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有很大的价值。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也会影响它反映心肌缺血的可信性。

一、选择记录的导联系统早期的AECG记录仪,只能记录一个或两个导联的心电图,而且记录仪的低频响应较差,引起ST段失真,近年来由于记录仪采样率的提高,导联数增加,低频响应改善,及ST段分析软件方法改进,判断ST段改变的准确性有明显提高,能监测日常活动中心电图上短暂的ST 段改变,为判断心肌缺血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在常规心电图上,各导联的ST段改变,可反映相应部位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例如V1、V3、V5导联能够敏感地反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Ⅱ、Ⅲ和aVF导联能够反映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病变。

双通道的记录仪常用CMV1和CMV5导联组合,CMV1导联显示P波清晰,适合于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分析,而CMV5导联的ST段下移对前壁缺血较敏感,但这两个导联只能反映左室前壁的心肌缺血,而对下壁心肌缺血不敏感。

三通道记录仪常用CMV1、CMV5和CSaVF 导联组合,由于增加了CSaVF导联,增强了对下壁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该导联系统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要求。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全导联”的AECG仪器,就其导联系统而言,可分为两类:①(real,真实的)12导联系统,共有10个电极(3个肢体电极,1个接地电极,6个胸电极),电极放置的位置与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相同。

由于其肢体导联放置的位置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一样,所以又称为“改良的”12导联。

该类仪器所记录的心电图波形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差别主要在Ⅱ、Ⅲ和aVF导联,而胸导联差别较小。

显然造成波形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左腿电极被移到左肋弓缘所致,其次是有时候把二个上肢电极放得太近的缘故。

尽管如此,该导联系统仍被临床一致接受。

②“推导或合成的dervived or synthesized”(俗称模拟的)导联系统,其中有12导联(5个电极)的或18导联的(7个电极),就理论而言,真实的心电信息含量只有4个或6个导联,其余的导联则是按其某种设计好的算法模型,经计算机运算而推导出来的,电极的数目和算法模型的设计水平都能影响其波形的可信性。

(一)主要反映左心室前壁的导联纪录(图4-13)图4-13 主要反映左心室前壁的导联位置Channel 1:CMV5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B(-)放置在胸骨柄右缘。

Channel 2:cMV1棕色导联的探查电极C(+)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骨上,黑色的导联电极D(-)放置在胸骨柄左缘。

Channel 3:CMV3橙色导联的探查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骨上,蓝色的导联电极F(-)放置在胸骨柄中央。

Reference绿色导联参考电极G在右侧下部肋弓上。

(二)同时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下壁的导联纪录(图4-14)Channel 1:CMV5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B(-)放置在胸骨柄右缘。

Channel 2:CMVl棕色导联的探查电极C(+)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骨上,黑色的导联电极D(-)放置在胸骨柄左缘。

Channel 3:CS aVF橙色导联的探查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中线第6肋骨上,蓝色的导联电极F(-)放置在左锁骨下窝。

Reference 绿色导联参考电极G在右侧下部肋弓上(三)12导联记录图4-14 同时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下壁的导联位置近年来有的厂家推出12导联同步记录的AECG系统。

其性能已被大多数专家认可,12导联同步记录可以确定心律失常(早搏和异常传导等)发生的部位和心肌缺血的部位,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也有人认为AECG主要是监测生理状态下的心电活动,记录仪避免不了人体日常活动对记录信号的干扰,而且导联越多,对信号的干扰越大,给心律失常的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对ST段的分析也会出现误差(假阳性率增加)。

目前绝大多数的AECG记录仪的软件都是应用模板来分析1或2个导联的QRS波形,只能选择其中1个或2个导联进行扫描分析,而不能对12个导联进行同步分析,因此在分析过程中仍需人工监测和修正。

现在有两种12导联AECG记录仪:1.推导的12导联记录仪(5芯电极),它根据改良的Frank导联记录到的心电向量图,利用计算机推算出12导的心电图形。

这种方法最早由zymed公司应用于Holter分析系统,既能克服导联电极过多造成的干扰,也能获得12导联的心电图,可帮助医生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进行定位。

但不足之处是获得性12导联记录到的QRS波与心电图的QRS波的振幅有所差别,而QRS波的时限和等电位线无差别。

应用于Holter分析系统可被医学界所认可,具体的导联连接方法(图4-15)。

图4-15 获得性12导联记录电极位置Channel 1: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黑色的导联电极B(-)放置在右锁骨柄下窝。

Channel 2:棕色导联的探查电极D(+)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柄下窝。

Channel 3: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柄下窝。

Reference 绿色导联参考电极F在右侧下部肋弓上。

2.真实的12导联记录仪(10芯电极),它是按照运动试验的导联连接方法记录心电图,这种方法记录到的QRS波形与心电图的QRS波形十分相似,由于电极较多,24h的记录信号干扰大,在心电监测时不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日常生活,具体的导联连接方法:所有胸部导联V1~V6同心电图的连接方法,双上肢的导联电极分别位于双侧锁骨外侧段,双下肢的导联电极分别位于双侧肋弓最低点。

二、影响ST段改变的因素由于Holter记录的是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活动状态下的心电活动情况,记录到的心电图形会随着患者的活动而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对ST段改变的影响特别明显,因而会增加Holter分析软件对ST段改变评价的误差。

据报道,一组13例冠心病患者作AECG监测,发现9/13例(64%)仅体位改变就引起了明显的ST段移位(即2个以上导联J点后80mS处ST 下移≥0.1mV)其中1例ST段下降,2例ST段抬高,6例有时抬高,有时降低。

还发现左侧卧位时易影响V3,V5,而右侧卧位易影响V2,V3,肢体导联很少受影响,这可能由心脏位置改变所引起。

因此,要在排除体位对ST段改变的影响后,才可以把ST段改变作为反映心肌缺血的指标。

在Holter监测时,就应对体位改变做详细的活动日志,一旦体位改变使ST段出现移位,便可在监测结束时与整个监测过程的ST段移位以及监测日志的活动时间,体位状态进行比较与核对,这样可以减少假阳性病例的出现。

除体位以外,过度换气、贫血、低氧血症、Valsalva动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钾血症、心肌炎、心肌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进食、吸烟及部分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等,均可影响ST段的(图4-16),因此,详细记录活动日志以及提供详细的病史对提高Holter评估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图4-16 由于心率增快引起的继发性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时由于PⅡ、Ⅲ较高尖,其P波的复极波(Ta)亦较明显,其后段可延伸到ST段上,引起ST 段降低,主要表现在Ⅱ、Ⅲ导联上)三、Holter对心肌缺血的判定标准动态心电图检出一过性的ST段改变,不仅出现在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而且也出现在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也可出现在没有冠心病的健康人群。

有作者报道,在健康人群ST段出现移位的检出率从2%-30%,由于相差如此高的假阳性率,故对Holter检测出的ST段移位是否反映心肌缺血颇多异议,尤其是在胸痛不典型或平时无症状,未能确诊冠心病的患者,Holter。

记录出现ST段改变,常常很难明确作出心肌缺血的评价。

很显然,对缺血性ST段的判定标准是影响假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判定标准,但是大多数认同采用“3个一”的标准(1×1×1规则)。

1984年美国国立研究所根据Deanfield等医生的研究成果最先提出了1×1×1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心血管病专家在广西百色召开大会,正式接受该标准为我国评价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的诊断标准。

其内容为:①基线的ST 段在等电位线上,呈水平型或下斜型降低≥lmm,在J点后0.08s处测量;如果原先的ST 段已降低,则要在已降低的基础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再降低≥1mm,在J点后0.08s 处测量。

②ST段明显移位至少持续1min;③两次心肌缺血发作至少有1min间隔。

最近,Voller等对Holter监测的ST段一过性降低进行了研究,试图排除假阳性来提高其判断价值。

作者先按1×1×1的缺血性ST段判定标准,检测一组健康自愿者,发现ST段正常者占62.3%,T波倒置的占29.4%,ST段抬高者占1.2%,ST段降低者占7.1%。

作者再对ST段降低的6名受检者的ST段改变做了分析,2例表现为突然地ST段降低,发现了由体位的改变所致,并非心肌缺血;还有2例ST段降低者伴有PQ段并行地降低,可能为心房复极波影响所致;另外2例ST段降低者中,作心肌核素显像有1例左心室下壁灌注缺损,但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

据此作者又提出了一个补充的排除条件:①ST段降低前10个R波的平均幅度高于ST段降低最显著时的R波20%,则不考虑病理性改变,可能由体位改变所致。

②突然地发生ST段下斜型下移,可能属伪差或体位改变所引起。

③伴随PQ段降低的ST段也不考虑病理性改变,常由心动过速所致(图4-17,图4-18)。

作者采用1×1×1的标准加补充条件分析上述资料,其假阳性降至2,5%,提高了评价ST段改变的特异性。

但此项补充条件,仅供参考,其可行性尚有待于临床大样本试验来验证。

还有研究表明,一组冠心病患者随机抽样,分别用单通道(cMV5),双通道(CMV1,CMV5),三通道(CMV1,CMV5,CSaVF)和模拟12导联的动态记录仪记录并分析,结果发现单通道有25%,双通道有50%,三通道有85%,12导联有88%的患者发现有ST段下移,三通道和12导联记录仪发现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通道和双通道记录仪,12导联记录发现心肌缺血的阳性率较三通道记录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我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研究报道指出,27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Holter发现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55%,特异性为76.7%,其中53.1%的心绞痛患者和54%的心肌梗塞患者可检测到无症状心肌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