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自由读,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特点一——颜色美
(课件出示句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 中间
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粽子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外面粽叶包,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②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口头填空,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其样
duānwǔ ji é zònɡzi zǒnɡhuì nuò mǐ zhōnɡji ān shí f ēn
端 午节 粽 子 总 会 糯米 中 间 十 分
hónɡdòu xi ānr òu dàihuí qù zhī dào j ù shuō j ì ni àn
红 豆 鲜 肉 带 回去 知 道 据 说 纪 念 (1)游戏: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 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2)学生思考、交流。
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习俗?(一到……总会……)
②对比朗读“一锅粽子” “一个粽子”,想象外婆煮好满满一锅粽子盼“我
们”回去的情景,感受端午节中浓浓的亲情。
(3)练习朗读,“一到……总会……”“盼着”要重读。
(4)交流: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复习字词。
(1)课件出示带会认字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抢读、齐读。 (2)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评互纠。
中午 节日 叶子 红叶 大米 豆米 真好 真心 十分 红豆
2.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轻轻地剥开粽叶, 白白的糯米中间裹着红红的枣儿, 咬一口,又黏又甜;
③拓展:用“一……就……”说句子。
生 1: 我一到家就下起了大雨。生 2:我一进教室,上课铃声就响了。
④思考:这句话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粽子的?(嗅觉。)
◆特点三——口感好
(课件出示句子)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①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吃粽子的情景,体味粽子的味道之美。
②思考:“又黏又甜”写出了粽子的什么特点?(黏、甜。)
米字旁( )——含“ ”的字一般和米或食物有关。
③熟字比较识记。
米——来
间——问
wk.baidu.com
分——刀
肉——内
念——思
④创设语境识记。
◇妈妈总念叨着去超市买大米、红豆、牛肉、海带等食材。
◇据我所知,端午节期间,当地人们会举办包粽子比赛。
(3)组词巩固识记。
端—端正 端午 两端 节 —节日 节目 过节 总—总是 总和 总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
好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 味道等; 初步了解端午
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5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情朗读好课文。 4.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 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
学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
重 的样子、味道等。
点
课 时
2 课时 安 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
等 7 个字。 2. 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大米、黄豆、牛肉、海带图片)学生观看图片,依次说出图中食
物的名称,教师点击屏幕出示“大米、黄豆、牛肉、海带” 4 个词语,引导学生
结合图文识记“米、豆、肉、带” 4 个字。
②加一加识记。
立+山+而=端 米 +宗=粽 门+日=间 八 +刀=分 今+心=念
认识新偏旁:立字旁( )——含“ ”的字一般和站或依靠有关。
2
(2)多种方式朗读词语,读正确。
3.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4. 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读准字音。
“粽、总”是平舌音,“肉、知”是翘舌音,其中“肉”的声母“ r ”发音
要正确; “间、分、念”是前鼻音,其中“端”也是三拼音节, “粽”是后鼻音。
(2)识记字形。
①联系生活识记。
米—大米 小米 玉米 间 —房间 空间 时间 分—分开 分别 十分
豆—红豆 黄豆 豆子 知 —知识 知道 知心 据—据说 根据 据点
念—想念 思念 怀念
5.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 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
笔画。
3
(2)教师范写生字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跟着书空练习。
4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写了几种味道的粽子?重点写了哪种味道的粽子?(课文 写了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重点写了红枣粽。) 3. 学生交流汇报对课文的感知,教师归纳。 粽子 ——样子美、气味香、味道甜、花样多。 意义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学习的内容。 师: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了端午节包粽子、 吃粽子的来历, 还认识了很多生字词。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 查资料。 2. 回家后向家人请教包粽子的方法,或交流关于全家过端午节的经历。 3.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上下结构。“具”横画间隔均匀,末横较长;撇、点左右呼 应。
上下结构。“八”稍宽,撇、捺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 超过横中线;“刀”放当中,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独体字。首横短而偏上,“口”扁、宽;最后一笔长横要写 平、写舒展。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这些字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不 足的是什么? (5)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上午 下午 叶子 红叶 真心 真正 豆子 土豆 节日 节气 大米 小米 分开 十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粽子的 样子、味道等。)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困难的可以问一问老 师或同学。
10 端午粽
本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 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 1 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 们”回去;第 2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 3 自然段重点写 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 文 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本 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 分 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 析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第 2、3 自然段中出现,教师要加强对 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从 读入手,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 中的情感态度。
红红的枣。)学生在前面朗读短语的基础上再读一读。
③抓住“里面、中间”几个方位词,把停顿读正确。如: 粽子 / 是用 / 青青的箬竹叶 / 包的,里面 / 裹着 / 白白的糯米,中间 / 有一颗 / 红
红的枣。
6
(3)读好“一”的变调。
一( yí)到 一( yì)锅 一( yì)颗 一( yì)掀开
一( yì)股 一( yì)口 一( yì)小篮
3. 多形式朗读课文,如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对读等,再指名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我们美美地读完课文, 眼前是不是浮现出一个个饱满而又香气四溢的
粽子?还等什么呢?一起去品味又黏又甜的粽子吧!
1. 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方式朗读。 ②引导学生画出文中“(
)的( )”式短语,同桌互读、小组互读。
(2)读好长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 中间
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出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相关事物。
(粽叶
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红枣。)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
③说几个“又……又……”式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快又好、又
白又胖。)
④学生齐读、指名读。
(3)重点探究: 课文是怎样描写粽子的?(第一句按“外表——里面——
8
中间”的顺序描写粽子的样子,然后用“外婆一掀锅盖”过渡到写粽子的香味, 再由“剥开粽叶”写粽子的味道,很有条理。)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立字旁、米字旁)。
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儿歌导入,教师引出端午节。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 教师简介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 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 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主张楚国联合齐国, 抗击秦国, 但没有被楚王采纳, 反而被罢了官, 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国都郢被秦军攻占 的那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遗体, 就往江里投食物。 为了纪 念屈原,每逢端午节,人们便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菱角形的粽子,划着龙船到 汨罗江, 将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 划龙舟这两个习俗的 来历。 3. 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的情景。 (1)师生共同欣赏人们包粽子的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人们是怎样包粽子 的。 (2)全班交流:你喜欢吃粽子吗?你吃过哪些馅儿的粽子? 4.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端午粽),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闻一口,清香怡人。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品尝外婆家那美味的粽子 吧!
二、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1. 指四名学生接力读课文,其余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 教师指导朗读。 (1)读好短语。(课件出示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①教师示范读,读得柔和,有节奏感,提醒学生读好轻声“的”,再用多种
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又直又正。
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上扁下长。“艹”的长横要写平;“卩” 横折钩的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左窄右宽。“口”偏上;“十”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 要太长,最后一笔竖要直。
独体字。左右对称,先写点、短撇,再写“木”,横、竖分 别写在横中线、竖中线上,长撇、捺要舒展。
小结: “青青、白白、红红”这样的叠词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读起来更
朗朗上口。
④你还知道哪些这样叠词?想一想,说一说。
(黄黄)的树叶
(清清)的小河
(宽宽)的马路
(胖胖)的娃娃
(蓝蓝)的天空
(弯弯)的月亮
(大大)的房子
(甜甜)的西瓜
⑤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 边听边想象粽子的样子, 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
顺序描绘粽子的样子的。(从外到内。)
⑥引导学生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方位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
子。
⑦指名读、自由读。
◆特点二——气味香
(课件出示句子)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①指导朗读短语“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一股清香”,再指名读句子。
②思考: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粽子香?(一……就……)
子。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发现不同。
7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 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青青、白白、红红”均为叠词,生动具体地从视觉上表现了粽子的颜色相
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 米字旁 2 个偏旁; 会写“午、 节”等 7 个字。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 教
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 学
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目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