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合集下载

药疹皮肤病诊疗规范

药疹皮肤病诊疗规范

药疹【病史采集】1.有明确的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在首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再次给药时,常在24小时内发生。

3.常有前驱症状,如发热、皮肤瘙痒、粘摸灼热、干燥等。

4.重症病例常有口腔粘摸损害,重要脏器受累时,可危及生命。

5.对抗过敏治疗及皮质激素治疗明显有效。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常出现泛发对称性皮疹,皮疹形态常模拟他种发病疹,如猩红热、麻疹、湿疹、荨麻疹、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紫癜等。

固定性红斑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重症病例可有大疱、表皮剥脱。

【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细胞增多,亦有减少者,若白细胞数低于2.0×109/L则愈后较差;若多脏器受累,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阳性;心脏受累则心电图表现异常。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以及骤然发生于用药过程中的全身性、对称性分布的皮疹等特点(固定性药疹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出诊断。

但要分清药疹类型。

应与发生类似皮疹的皮肤病相鉴别,一般而言,药疹的颜色较类似的皮肤病鲜艳,痒感重于其他皮肤病,药疹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可较快好转或消退,而其他皮肤病则各有一定的病程。

【治疗原则】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2.一般内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大量维生素C等,重症病例应及时应用皮质激素。

3.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4.支持疗法,如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局部疗法,同一般湿疹皮炎对症处理。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全身症状消失、皮疹基本消退。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情况较好者可出院随诊。

一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一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10年 7月 第 25卷 第 13期
护理 ,患儿 转危 为安 ,康 复 出 院 ,现将 护 理 体会 报 告 注 意观察 痰 的性 质 、量 。患 儿体 温发热 ,使用 冰帽降
如 下 。 1 病 例 介 绍
温 时 ,注 意保护 好耳 朵 ,防止冻伤 。 2.3 保护 性 隔离 严 格执行 消毒 隔离及 探视 制度 , 进 入 监 护 室 前 必 须 更 衣 、换 鞋 、换 帽 子 、戴 口罩 、严 格
2 护 理
2.1 环境 要求 病 房 应 阳光 充 足 ,空 气 清新 ,每 日 持续 开放 F52G 隔棚 型 电子 空 气净 化 机 及 FFU 高 效介 质 风 机 过 滤 器 ,空 气 细 菌 菌 落 数 控 制 在 200 cfu/m。以 下 。地 面每 天 湿 拖 2次 ,平 时 随 脏 随 拖 。 物体表 面湿擦 ,保持 物体表 面清 洁 、整 齐 。室 温保 持 在 24 ̄ 26℃ ,湿 度 55% ~ 6O 。 2.2 密切 观察病 情 在 配合 医 生 完善 实 验 室 检查 的同时 ,密 切观 察 患儿 体 温 、心率 、呼吸 、血 压 、尿量 的变化 ,记 录 24 h出入 量 。注 意 观察 皮 疹 变 化 ,皮 疹数 量 、面 积 、颜 色 及 出现 速 度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
4月 27日治愈 出 院。诊断 为剥 脱性 皮 炎 型药 疹 ,重 症肺 炎 ,中毒 性脑病 ,致 敏药为 苯 巴比妥钠 。
洗手 。布类 用物严 格进 行高 压灭菌 ,保持床 单清 洁 、 干燥 、无皱褶 、柔软 ,及 时清理脱 落 的痂皮 、皮 屑 。 2.4 皮 肤 的护理 将 患 儿 置 于远 红 外线 辐 射 抢救 台 ,充分 暴 露 ,避 免 受 压 。医 护 人 员 进行 各种 诊 疗 时 ,严 格 执 行 无 菌 操 作 规 程 ,动 作 要 轻 柔 ,避 免 拖 、 拉 、拽 等 。对于 糜烂 、渗 出较 明显 的皮损 处 ,清 洁后 予 0.1 雷 弗 奴 尔 溶 液 分 片 湿 敷 30 min,3次 /d,然 后给 予氧疗 ,即 :将 氧 气调 到 5~ 8 L/min,湿 化瓶 内 不加水 ,在距 离创 面 0.5~ l cm 处 ,将 氧气直 接吹 到 患处皮 肤 ,局 部干 燥后 予 洁 悠 神外 喷 破溃 处 保 护创 面 ;患儿 颜面部 及 耳 朵水 疱 破 溃 ,有少 许 渗 出液 ,予 氧疗 后外 涂美 宝烧伤 膏 ;患 儿双 足呈袜套 样剥 脱 ,有 少许 渗血 、渗 液 ,予 0.02 呋 喃西 林 溶 液 浸 泡 清 洗

剥脱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剥脱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剥脱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剥脱性皮炎,也称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糜烂、鳞屑和红斑。

患者常常经历身体疼痛、瘙痒和精神压力等问题,需要综合护理和支持。

这篇文章将讨论剥脱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以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护理。

1.临床观察1.1皮肤状况观察:观察患者的皮肤症状,如红斑、鳞屑、病变范围和部位等。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注意病情的变化。

1.2疼痛观察:询问患者关于身体疼痛的位置、性质和程度等信息。

监测患者的疼痛指数,并观察疼痛是否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

1.3精神状态观察:了解患者的情感状态,包括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等。

跟踪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

1.4活动能力观察: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包括行走、上下楼梯等。

帮助患者制定适合的活动计划,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5伴随疾病观察:剥脱性皮炎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如关节炎和心血管疾病等。

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护理措施2.1保持皮肤清洁:每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避免刺激和摩擦。

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2.2控制瘙痒:提供温和的抗瘙痒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和外用激素。

教授患者使用冷敷物或湿敷物缓解瘙痒,并提供心理支持来应对瘙痒的不适。

2.3应对疼痛:根据患者的疼痛指数,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和物理治疗,如冷热敷和按摩等。

2.5饮食调理:提供均衡的饮食,增加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的摄入。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和咖啡等。

2.6促进活动: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和伸展运动。

提供物理治疗和康复护理,以促进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2.7扩大社交圈:帮助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和支持小组,扩大社交圈子,减轻焦虑和抑郁。

2.8教育和指导:教育患者关于剥脱性皮炎的病因、症状和护理方法。

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使患者能够有效管理和应对疾病。

综上所述,剥脱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科普宣传PPT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科普宣传PPT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科普 宣传PPT
目录 背景介绍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症状和表现 治疗和预防措施 生活护理和支持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后果和注意事项 结语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科普目的:增加用户对剥脱性皮炎型药 疹的认识和了解,提供相关的科普宣传 资料 目标人群:广大用户群体,特别是使用 药物的患者和家属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 药物反应 它通常在人体暴露于某种药物后发生, 表现为皮肤剥脱、水泡、溃疡等症状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 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症状和表现
症状和表现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常常开始于药物使用 后的一至三周内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咳嗽等
症状和表现
之后会出现皮肤红斑、水泡、起疱、剥 脱等症状 有时还会出现眼部、口腔和生殖器者发现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症状后, 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和预防措施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 药物,特别是患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在药物使用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并定期复查
生活护理和支持
生活护理和支持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遵循医生的嘱咐,并 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接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露出病情和情 感的感受,减轻压力
生活护理和支持
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活动,加快 康复进程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后果和 注意事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后果和注意事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严重时可能导致疤痕 、光敏感等并发症 患者应定期复查,避免再次使用会触发 药物反应的药物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发表时间:2009-06-09T11:35:37.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鲁文荣[导读]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

皮疹初起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之迅速融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有干剥与湿剥两种。

前者手足部脱屑如手套和袜状(套式剥脱),躯干部脱屑呈落叶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后者可出现水疱及广泛性糜烂,尤其是皱褶部位。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咽痛3天,发热1天,于2008 年6月29日10pm入院。

患者24年前曾发生车祸,外伤致头部神经受损,从此以后每隔15至30天均出现无故骂人、自残等神经症状。

于2008年5月12日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入我院前曾服用 “卡马西平”1周,3天前出现发热、皮疹,入院时T39.3℃,P120 次/分,R22次/分。

入院后精神差,发热面容,全身皮肤可见斑丘疹及水疱疹,双眼结膜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畏光,咽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口唇、鼻翼可见溃疡及剥脱性皮疹,背部水疱疹已破溃,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Rt示:WBC:5.61×109/L,RBC:4.05×1012/L。

HGB:108g/L,N:78.41%,L:15.32%。

胸片示:正常。

电解质示:正常,口腔分泌物未找到真菌。

诊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给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患者住院24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患者置于单间病房,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室内空气每天早晚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健康宣教课件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健康宣教课件
这些疾病可能与免疫功能有关,从而增加药 疹发生的可能性。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表现
出现红斑、皮肤脱落、起水泡或全身不适等症状 时,应立即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迅速加重,及早干预非常重要。何时就医。 Nhomakorabea就医方式
建议到皮肤科或急诊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
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住院治疗。
何时就医。
随访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并观察恢复进 度。
病情改善需要时间,患者需耐心等待和配合医生 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如何预防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了解药物过敏
在使用新药物前,了解自己的药物过敏史, 避免已知过敏药物。
与医生沟通,确保用药安全。
如何预防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定期体检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者以及有药物过敏史 的人群更易受到影响。
这些人群的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易受药物影 响。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和年龄
尽管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但研究显示女性 和老年人更常见。
女性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可能更易出现皮肤 反应。
谁会受到影响。
合并症
有皮肤病史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
该病症通常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 等。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病因
常见的诱因包括抗生素、抗癫痫药物及某些非甾 体抗炎药。
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可能导致此类反应的发 生。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发病机制
药物通过免疫系统引发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细胞 的损伤和死亡,从而引起剥脱性皮炎。
这种反应可能涉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皮肤科药疹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药疹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药疹患者诊治常规药物疹又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

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致敏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抗生素类如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等。

②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③解热镇痛类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④镇静、催眠与抗癫痈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⑤血清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药亦可引起药疹,如葛根,天花粉、丹参等单味中药及六神丸、云南白药等中成药。

【诊断】1.有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4~25天,平均7~8天内发病。

3.骤然发病,除固定性药疹外,大多于1~6天皮损遍及全身。

4.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有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多形性红斑型、荨麻疹型、湿疹型、紫瘢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及剥脱性皮炎型等。

5.重症药疹可累及各脏器:如心、肝、肾受损,可发生相关的症状。

6.皮肤试验及激发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7.实验检查:有的出现血白细胞升高及嗜酸粒细胞升高;有的则出现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重症药疹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

【诊断要点】依据明确的用药史和过敏史,一定的潜伏期、皮疹特点及发生规律,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猩红热、麻疹、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病)等相鉴别。

1.狸红热或麻疹皮疹色较暗,痒轻或无,全身症状重,有传染病应有的其他体征,如麻疹的Koplik斑,猩红热的草莓样舌等。

2.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皮损表现与多形性红斑相似但有明确的服药史,且发病较急。

3.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病)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需与Lyell病鉴别。

【治疗】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与其结构近似的药物。

2.加强排泄,多饮水,必要时可给以泻剂和利尿剂以保持大小便畅通。

3.内用疗法: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硫代硫酸钠等。

必要时口服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30~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14.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14.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方式进人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ullous epidermal necrolysis,BENL)、重症多形红斑型(erythema muhiforme major,EMm)及剥脱性皮炎型(exfoliative dermatitis,ED)3种类型,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

一、临床表现及主要致敏药物(一)重型多型性渗出性红斑【临床表现】常具多形性损害为特点,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及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典型表现。

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较重者可累及面颈及躯干部,常对称分布。

重者常有大疱并有重度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累及,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致敏药物】常见的为磺胺类、青霉素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惊厥药及别嘌呤醇等。

(二)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特点为: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天累及全身。

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或紫红色斑片,迅即出现松弛性大疱,Nikolsky征阳性,重者几乎全身表皮似腐肉外观,擦之即破。

③眼、口腔、鼻及外生殖器等粘膜常受累(90%)。

④均伴发热,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脏器常有不同程度损害。

⑤如无并发症,病程4周左右。

⑥预后较差,如未及时抢救,多于10~14天左右死亡。

【致敏药物】常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别嘌呤醇、苯巴比妥、解热镇痛药等。

(三)剥脱性皮炎/红皮病【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部分浸润明显肿胀、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淋巴结增大、肝肾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异常等系统表现。

其特点为:①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甚至有超过3~4个月的。

②病程长,至少在1个月以上,有因并发症超过21个月的。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2)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2)

201 3年第34卷第6期
医药专论
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应尽量加以甄别。ED型药疹 发病早期可出现全身发疹,也可表现为麻疹样或猩 红热样,此时应高度警惕是否己发展为ED型,需 密切注意。皮疹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红斑、肿胀 和脱屑,并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
等。同时应快速大量补液促进过敏原排出,必要时 应用利尿剂以加速尿液排放。出现高热、体液电解 质紊乱和继发感染时,应密切观察,妥善处理。另外, ED型药疹常发生肝、肾功能损害,治疗中应尽量 少用肝、肾功能损害性药物,同时动态观察肝肾功 能,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防治。有剧烈瘙痒症状者, 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对应治疗。
severe
cetuximab—induced acneiform eruptions with oral
处置等。早期可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HD.
IVIG,同时加强皮肤及口腔部位的护理,以促使病 情及早转归。 此外,中药治疗ED型药疹总体上以清热解毒 和养阴增液疗法为主,予以辩证施治。血浆置换和 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在重症药疹治疗中也有一定的
文章编号:1672—9188(2013)06—0328・0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CAO Yan—yun.XU Shun—ming奉
(Department ofDermatology,PeopleS Hospital ofPudong New Area,Shanghai 201200,China) adverse drug reactions,which
抗高血压药物和重金属制剂等,品种有青霉素、头 孢类药物、卡马西平、别嘌呤醇、对乙酰氨基酚、 利福平和砷剂,以及某些中成药,尚有多种药物少 见或罕见致ED,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用于艾 滋病治疗的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b‘6J。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病因
通常由特定药物引起,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 物或非甾体抗炎药。
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因遗传、既往病史等因 素而异。
什么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发病机制
药物通过免疫介导机制诱导皮肤细胞产生异常反 应,导致剥脱和炎症。
这种反应可由药物代谢产物或药物本身引起。
谁会受到影响?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警示症状
如出现广泛皮肤脱屑、红肿、多发水疱等症状, 应立即就医。
伴随高烧、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时,需紧急处理 。
何时就医?
就医方式
建议到皮肤科或急诊科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 查和病史询问。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
何时就医?
检测及诊断
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活检及过敏原检测以确诊药 疹类型。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常见于有药物过敏史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
儿童和老年人因身体状况较弱,风险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药物使用
使用抗生素、抗癫痫药物或其他特定药物的 患者需要特别关注。
在使用新药时,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谁会受到影响? 家族史
有家族药物过敏史的人更容易发生此类药疹 。
建议在使用新
知识传播
通过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药疹的认识,有助于 早期识别和处理。
鼓励患者及家属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 识。
谢谢观看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产品,通过 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促进恢复。
定期复查以监测恢复情况。
总结与注意事项
总结与注意事项
总结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 需引起重视。
及时就医与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风险。

药疹潜伏期、病程和治疗

药疹潜伏期、病程和治疗

药疹潜伏期、病程和治疗
*导读:对中度药疹者应加用激素,如泼尼松10mgTid,3~6d,或肌肉注射得宝松。

多数患者(148/171,86.5%)病程较短,经过治疗多在1~2周内治愈。

部分患者病程稍长,如血栓通引起的1例剥脱性皮炎型患者45d后仍然有部分红斑未完全消退。

……
186例药疹患者中有明确的潜伏期者171例,大多为1~20d,服用既往过敏药物所致药疹患者的潜伏期较短,在1min~3d之间。

其中1例因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致敏者,在注射该药后1min后面部即出现红色丘疹,瘙痒,并进行性加重。

186例药疹患者多数为轻中度药疹,对轻度药疹患者应停用致敏药物并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组胺药和外用药物对症处理为主。

对中度药疹者应加用激素,如泼尼松10mgTid,3~6d,或肌肉注射得宝松。

多数患者(148/171,86.5%)病程较短,经过治疗多在1~2周内治愈。

部分患者病程稍长,如血栓通引起的1例剥脱性皮炎型患者45d后仍然有部分红斑未完全消退。

左氧氟沙星和血栓通引起的泛发性脓疱型药疹约需30d皮损才能完全消退;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皮损消退需38d。

对病程较长的药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Bid,7d后减量并改为口服,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物和敷外用药物等对症处理等。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的护理课件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的护理课件

康复与预防
康复与预防
康复护理:积极配合患者进行 各项治疗和康复护理,恢复健 康
预防措施:避免再次接触引发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药物,注 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总结
总结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 合性的工作,护理措施需全面、细致, 以促进患者康复为目标
谢谢,定时 翻身和按摩患者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并发症与处理
并发症与处理
并发症:可能出现感染、电解 质紊乱等并发症
处理:及时处理并发症,配合 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过程及护 理记录
护理过程及护理记录
护理过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护理计划,并落实执行 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护理过程、观察结 果、护理措施和患者的反应等信息
剥脱性皮炎型 药疹患者的护
理课件
目录 介绍 常见症状与病因 护理措施 护理技巧 并发症与处理 护理过程及护理记录 康复与预防 总结
介绍
介绍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的护理
常见症状与病 因
常见症状与病因
病因: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发生与药物 反应有关 常见症状:皮疹、剥脱、瘙痒、发热等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身体护理:保持患者身体清洁 ,勤换衣物和床上用品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富含 营养的饮食,避免过辣食物和 刺激性食物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 括皮疹、剥脱情况和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止 痒药物等,并避免再次接触引发药疹的 药物
护理技巧
护理技巧
皮肤护理:轻柔清洁患者皮肤 ,避免搔抓和刺激性物质接触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避免交叉感染

药疹治疗原则

药疹治疗原则

精品文档. 1.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

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

2.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⑴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⑵激素: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

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

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⑶抗组胺药: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⑷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⑸预防及治疗感染。

⑹黏膜损害的处理: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小时,1次。

⑺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

3.对轻型药疹的治疗: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

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天,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

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4.治愈标准:皮疹消退,可留有色素沉着,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消失。

5.好转标准:皮疹减轻,停止发展,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好转。

药疹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药疹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诊断和鉴别诊断
3.重症药疹严重程度判定:出现以下表现时,需警惕发生重症的可能性。 (1)SJS/TEN的诊断基于3个关键的临床要素: ▪ 皮肤和黏膜表现、系统受累和组织学特征[27],典型组织病理学表现的特点是大量角质细胞
概述
▪ 重症药疹主要指以下3种类型[6]:Stevens-Johnson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 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同一 个体不同时期对相同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前者取决于遗传因素 (具有相关易感基因、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缺陷等),后者与个体 生理状态、所处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2. 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种类繁多,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经常遇到的包括:
临床表现
▪ 引发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NSAIDs、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别嘌呤醇及抗结核药等。
▪ 这是一组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以表皮广泛坏死剥脱为特征,超过90% 的患者黏膜受累,通常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部位(眼部、口腔 和生殖器),疼痛明显,尼氏征阳性;
▪ 为了与自身免疫性疱病区别,应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可伴有严重器官损 伤,重者常因继发性肺部感染、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等而死亡。
临床表现
2.DRESS: ▪ 常见致敏药物有抗癫痫药、磺胺类、别嘌呤醇、硫唑嘌呤、甲硝唑、特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用药后2~6周内发生。 多见于环氧化物水解酶缺陷的个体。 抗癫痫药、磺胺类、别嘌醇等。
发病突然,发热、皮损、淋巴结肿大、血液学异常 及器官受累。
皮损:麻疹样皮损,演变为剥脱性皮炎样皮损,浸 润发硬,面部水肿,水疱形成,可出现无菌性脓疱 及紫癜。
死亡率10%。
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大疱性表皮松解
猩红热或麻疹。 金葡菌性烫伤样综合征。 生殖器疱疹、硬下疳。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促进体 内药物排泄;重症病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 要时予以输血、输血浆等。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如光敏性药疹、药物性红斑 狼疮样综合征等。
与超敏反应机制有关的药疹特点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大多数则不发生反应。 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平均7~8
天后才出现药疹,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 小时内发病。
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剂量无 一定相关性。
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巴比妥类 等引起。最严重类型。
起病急,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迅 速波及全身,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或大 疱,尼氏征阳性,可伴大面积糜烂及渗出,似二 度烧伤。
触痛明显,全身症状重,伴高热、乏力、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口、眼、消化道、呼吸道粘 膜也可受累。
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引起。
皮疹为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中央呈紫红色,可有水 疱。
自觉瘙痒,累及口腔部位及外生殖器黏膜时,可有疼痛。
严重者皮疹可泛发全身,在原有皮损基础上出现大疱、糜 烂及渗出,腔口部位亦可出现类似皮疹,疼痛剧烈。可伴 有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肝、肾功能损害及继发感染 等,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重型药疹之一。病情凶险, 可导致患者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作者:曹艳云, 徐顺明, CAO Yan-yun, XU Shun-ming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1200
刊名:
世界临床药物
英文刊名:World Clinical Drugs
年,卷(期):2013,34(6)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 2005
2.Yuan XY;Guo JY;Dang YP Erythroderma:a clinicaletiological study of 82 cases 2010(03)
3.Li J;Zheng HY Erythroderma:a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tudy 2012(02)
4.Ram-Wolff C;Martin-Garcia N;Bensussan A Histopathologic diagnosis of lymphomatous versus inflammatory erythroderma:a morphologic and phenotypic study on 47 skin biopsies 2010(08)
5.Zhang JC;Sun YT Efavirenz-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2013(01)
6.Markvardsen LH;Jakobsen J Exfoliative dermatitis as a sid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2011(43)
7.Benmously MR;Mokni M;Zouari B Erythroderma in adults:a report of 80 cases 2005(09)
8.Rothe MJ;Bialy TL;Grantkals JM Erythroderma[外文期刊] 2000(03)
9.李慎秋;曾招林重症药疹6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02)
10.罗婧莹;陈德华;黄熙儿童与成人重症药疹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9(11)
11.Wollenberg A;Moosmann N;Kroth J Therapy of severe cetuximab-induced acneiform eruptions with oral retinoid,topical antibiotic and topical corticosteroid 2007(07)
12.Michael RA;Peter SF Skin manifestations of drug allergy 2011(05)
13.Okoduwa C;Lambert WC;Schwartz RA Erythroderma:review of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ing dermatoses 2009(01)
14.Saha A;Das NK;Hazra A 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file in a tertiary care out patient setting in Eastern India 2012(06)
引用本文格式:曹艳云.徐顺明.CAO Yan-yun.XU Shun-ming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期刊论文]-世界临床药物 20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