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10篇】高中数学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高中数学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前面已学习了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线性运算,这里引入一种新的向量运算——向量的数量积。

教科书以物体受力做功为背景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既使向量数量积运算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了联系,又使学生看到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模的大小及夹角有关,同时与前面的向量运算不同,其计算结果不是向量而是数量。

在定义了数量积的概念后,进一步探究了两个向量夹角对数量积符号的影响;然后由投影的概念得出了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并由数量积的定义推导出一些数量积的重要性质;最后“探究”研究了运算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量积的定义、重要性质及运算律;2.能应用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解决问题;3.了解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可以解决长度、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为下节课灵活运用平面向量数量积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以物体受力做功为背景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从数与形两方面引导学生对向量数量积定义进行探究,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明确向量的数量积与数的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物理学中“功”这个概念引入课题,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切入课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及生活实践的联系。

高中数学难点解析教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问题

高中数学难点解析教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问题

高中数学难点解析教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问题一、教学目标1. 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学会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3.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4.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应用5. 难点解析与例题讲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

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

3. 运用实例讲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引发学生对高中阶段深入学习这些内容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2)讲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让学生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互化关系,以及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3)结合图象,讲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

4. 难点解析: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教资高中数学重点教案

教资高中数学重点教案

教资高中数学重点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高中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
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与高中数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重点知识点:
1. 讲解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例如函数、导数、积分等。

2. 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代数运算、方程求解、几何证明等。

三、练习演练:
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并进行讲解分析。

2.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或小组合作讨论。

四、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五、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书面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反思与评估: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如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4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

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全)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全)

第1章集合与函数§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与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验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学问.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视察身边的实例,发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体会类比对发觉新结论的作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分.§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洁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视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精确.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分与联系.§函数的概念一.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改变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中学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靠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中学阶段更注意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靠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运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数学课前教案分析

高中数学课前教案分析

高中数学课前教案分析1. 知识目标:掌握数列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2. 立意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案例法:通过实际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数学谜题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今天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次课要学习的知识点。

3. 讲解:讲解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知识。

4.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6. 拓展:提出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 自主选择一些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一些相关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列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数列的定义2. 等差数列的性质3. 等比数列的性质4. 数列的求和公式七、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能够让学生理解数列的基本知识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必备3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必备3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⑴(x-2)2+(y+3)2=3⑵x2+y2=2⑶x2+y2-6x+4y+12=0⒊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高中数学教案分为几个部分

高中数学教案分为几个部分

高中数学教案分为几个部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2. 掌握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列与数列的性质;
2.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3. 概率统计;
4. 空间几何。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解答疑问,巩固知识点;
4. 课堂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 互动教学:通过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
1. 定期考试评估学生学习成绩;
2. 课内讨论评价学生参与情况;
3. 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以上是本次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余弦定理的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

2. 教学难点: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余弦定理。

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余弦定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实例。

2. 准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用于展示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应用。

3.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余弦定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意义。

3. 实例演示: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巩固:让学生解答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余弦定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余弦定理的应用。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三角形的角度、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

2. 介绍余弦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余弦定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2. 强调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余弦定理的知识点。

九、教学反馈1.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余弦定理的掌握程度。

高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精选4篇)

高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精选4篇)

高中数学教学优秀教案(精选4篇)高中数学教案篇一1、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1、情景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举例和相互交流,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出示课题。

2、展示目标、检查预习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引导学生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棱柱的图片,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3)提出问题:请列举身边的棱柱并对它们进行分类(4)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5)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概括出圆柱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6)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7)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4.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2)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4)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5)绕直角三角形某一边的几何体一定是圆锥吗?5、典型例题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⑴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篇一: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立的探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立的探讨张卫东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奠定他们健康发展的数学基础。

2003年国家教育部制订下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阐明了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实质,并把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具体陈述为: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能力形成的先决条件,“知识与技能”是基本目标。

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渗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角落,一方面丰富的思想方法是形成健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前提;另一方面,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有助于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长期的、最终要实现的数学教育的目标。

三维目标缺一不可,但由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难以考查,由于对数学科学认识的历史局限,由于高考区分作用的需要,由于教育体制的束缚,一线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思考,等等原因,常规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是,不仅“基本目标、能力目标”一度出现了“异化”的现象,而且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达到被忽略的程度。

高中数学教案(8篇)

高中数学教案(8篇)

高中数学教案(8篇)高中数学教案篇一1.课题填写课题名称(高中代数类课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

.。

.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

.。

.。

.(讨论、发现、探究),提高。

.。

.。

.(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发现法(5)讲授法5、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奇函数的定义)。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分组判断几组函数图像是否为奇函数,并归纳奇函数图像的特点。

设置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否为奇函数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下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2.高中数学教案格式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3.高中数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高中数学开学前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开学前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开学前备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难点: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代数学、几何学、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

四、教学方法
1. 听讲授课: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 练习训练: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解答,巩固知识点。

3. 交流互动: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基础知识:回顾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强化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训练: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解答,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享解题思路,讨论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内容,检验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 总结学习笔记,复习重点知识。

七、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查漏补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高中数学开学前备课教案模板范本,希朇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重点数学重点教案

高中重点数学重点教案

高中重点数学重点教案
年级:高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内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求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
2. 求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求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讨论其特点和性质。

3. 求解通项公式: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4. 练习与巩固: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方法。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准备下节课相关知识的预习材料。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有哪些重点难点?

高中数学有哪些重点难点?

高中数学有哪些重点难点?高中数学是连接初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桥梁,其内容深化和拓宽思维,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提出更高要求。

相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并完全掌握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极其关键,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扎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更能为未来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重点内容解析高中数学涵盖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内容,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 函数与方程重点: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以及函数的应用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

理解函数的定义、完全掌握函数的性质,并能利用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解题是学习的关键。

难点:函数的复合运算、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问题等,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建议:要重视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多做练习,注重理解和应用。

2.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重点:向量乘法运算、向量坐标、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与直线的交点、圆锥曲线等。

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将向量应用于解析几何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难点:平面向量与直线、曲线关系的分析,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等。

学习建议:注重向量与几何图形的结合,通过作图和推理来理解向量和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掌握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3. 三角函数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变化和应用。

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完全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并能依靠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是重点。

难点: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求值、三角函数的应用等。

学习建议: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和恒等变换,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数列重点: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数列的应用。

理解数列的概念、完全掌握数列的性质和公式是学习的关键。

难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公式数列的求和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题: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2、课题:集合的运算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3、课题: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掌握一些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重点: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其等价转化为一元一次4、课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方程、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综合问题,会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及高次不等式.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研究对应不等式解集的方法.5、课题:简易逻辑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6、课题:充要条件教学目标: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教学重点:充要条件关系的判定.7、课题:映射与函数教学目标: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能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教学重点: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函数的三要素中对应法则是核心,定义域是灵魂.8、课题: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教学目标: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配凑法、换元法,能将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解析式表示出来;掌握定义域的常见求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根据函数所具有的某些性质或所满足的一些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要对字母参数分类讨论;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满足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9、课题:函数的值域与最值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值域的意义;掌握常见题型求值域的方法,了解函数值域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求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的基本方法。

10、课题:函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图象特征,并能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应用.11、课题:函数的单调性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会用函数单调性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和函数单调性的应用.12、课题:函数的周期性教学目标:掌握周期函数的定义及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具有周期性的抽象函数13、课题:反函数教学目标: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利用)(x f y =与)(1x f y -=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求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14、课题:二次函数教学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能利用二次函数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条件;能求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灵活转化.15、课题:指数式与对数式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重点:运用指数、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求值、化简、证明,指数及对数方程的解法 16、课题:指数函数教学目标:1.掌握指数函数;2.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简单应用.17、课题:对数函数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2.能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题. 教学重点:运用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解题.18、课题:函数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能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及数学建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恰当的函数关系.19、课题:数列的有关概念教学目标: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理解n a 与n S 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化归能力.教学重点: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及求法,n a 与n S 的关系及应用.20、课题:等差数列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判断,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应用. 21、课题:等比数列教学目标: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公式,掌握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判断,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的应用. 22、课题:数列求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能运用倒序相加、错位相减、拆项相消等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行求和运算;3.熟记一些常用的数列的和的公式. 教学重点:特殊数列求和的方法.23、课题:数列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等差(比)数列的基本公式和一些重要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对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教学重点:等差(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24、课题:数列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复利”的概念,能解决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方法;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列问题.教学重点:建立数列模型解决数列实际应用问题.25、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2.掌握弧度与角度的转化关系,扇形面积及弧长公式;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公式、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运用.26、课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教学目标: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求值、化简与证明.教学重点:公式的恰当选用及利用公式时符号的正确选取.27、课题: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掌握二倍角公式;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三角化简,求值等有关运算问题.教学重点:公式的灵活运用.28、课题: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教学目标: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重点:有关公式的灵活应用及一些常规技巧的运用.29、课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教学目标: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sin()y A x ωϕ=+的简图,理解,,A ωϕ的物理意义,掌握由函数sin y x =的图象到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的变换原理;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教学重点:函数sin y x =的图象到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的变换方法. 30、课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sin()y A x ωϕ=+或tan()y A x ωϕ=+的三角函数的周期. 教学重点: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研究其它一切性质的前提.31、课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及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求解及其应用.32、课题:三角函数的最值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最值的常见求法,能运用三角函数最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求三角函数的最值.33、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2.能够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解题. 教学重点:正、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34、课题:向量与向量的初等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法则,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2.会用向量的代数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有关问题.不断培养并深化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法则.35、课题: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学目标: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性质和运算率,掌握两向量夹角及两向量垂直的 充要条件和向量数量积的简单运用.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应用.36、课题: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会用坐标形式进行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的运算,掌握向量坐标形式的平行的条件;会利用向量坐标的定义求向量的坐标或点的坐标及动点的轨迹问题.2.学会使用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向量的坐标运算.37、课题:线段的定比分点及平移教学目标:1.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2.理解将一个点按定向量平移的平移公式,会将一个曲线按定向量进行平移.3.掌握函数的平移法则与按向量平移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定比分点公式,按向量平移曲线.38、课题: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并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灵活运用实数的性质;2.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的灵活应用与两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9、课题: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的定理,并会简单运用;2.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教学重点:均值不等式的灵活应用。

40、课题:不等式的证明(1)教学目标:掌握并灵活运用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掌握综合法与分析法,会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教学重点:灵活作差比较法、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能合理进行作差(作商)后的变形、配凑,会灵活应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41、课题:不等式的证明(2)教学目标:了解用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等方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重点:证题思路的探求.42、课题:整式、分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掌握某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43、课题:不等式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各类综合问题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建立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不等式讨论函数的最值,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44、课题:直线的方程教学目标: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会灵活的应用于求直线的方程。

教学重点:根据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的使用条件与范围及题目条件选用恰当形式的直线方程解题.45、课题: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直线的夹角公式、到角公式教学重点:会灵活应用两直线平行、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直线的夹角公式等解决相关问题46、课题:直线系与对称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2.会求一个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3.会求一条直线关于一个点、一条直线的对称直线的求法.教学重点:对称问题的基本解法47、课题:线性规划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直线定界,代点定域;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及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