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能量流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案范例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传递效率。

2.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的维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例。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

3. 准备一些生态系统的实例,如食物链、食物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 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义、特点及其重要性。

3. 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4. 讲解能量传递效率:让学生掌握能量在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并解释其意义。

5.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生态系统实例,如食物链、食物网等,理解能量如何在其中流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提高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能量传递效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运用能量流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关注程度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案范例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优秀教案范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物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3. 能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实际应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过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态问题,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进行解释;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态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兴趣,例如:为什么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数量较少?2. 讲解: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态问题,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进行解释,如:食物链中的能量损失、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能量流动的影响等。

5. 总结: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强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延伸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际应用:介绍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中的应用,如: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农业等。

2. 生态系统平衡与人类活动: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平衡的影响,如:过度捕猎、环境污染等。

3.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科学研究和方法,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测量和模型建立。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途径。

2. 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3. 分析能量流动的意义,认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2.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能量流动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4.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5. 能量流动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物群落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特点和途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能量流动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定量计算。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2. 利用模型演示法,直观展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法,探讨能量流动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2. 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特点和途径,讲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3. 演示:利用模型演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现象,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能量流动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特点和途径的理解程度。

2. 模型演示:观察学生在模型演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的掌握情况。

高中生物《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汇报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1.导入:什么是能量流动呢?能量流动的渠道又是什么呢?导入视频《聪明的海豚》过渡:海豚通过团队的智慧获得了食物,也获得了能量。

那么它们获得能量的这条食物链是什么呢?(师生互动)PPT 展示食物链就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这条渠道中包括了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这就是能量流动(展示定义)。

关于能量流动,我们重点来探究它的过程和特点。

2.课堂探究:(1)能量流动的过程要想研究整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必须先弄清楚每个营养级的流量变化。

下面就请各小组围绕能量流动的概念,分析分组的研究对象,并将提出的问题整理到导学案上,时间2 分钟。

学生提问环节,老师用pad 将问题拍下,发到大屏幕上。

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94,尝试自行解决这些问题,时间2 分钟。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能量流动的过程,下面就请各小组围绕各自的研究对象,利用我们提供的材料,在展板上尝试构建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时间5 分钟。

在花架上展出2 幅,同学们现批现改。

教师总结:总的来说,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大致可以分为3 个去向:呼吸散失的热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接下来,修正学案,完成课堂小结。

(教师用pad 将答案拍下发到大屏幕上供大家分析)强化:在一条食物链里面,包括了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这就是能量流动。

【网络互动】与贵州安顺一中的同学现场进行提问互动,效果非常好。

(2)能量流动的特点上述学习的是如何定性的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下面我们来尝试对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

请同学们利用表格中所给数据,完成思考题,限时2 分钟,2 分钟后小组交流讨论。

(结束后,老师用pad 拍照上传答案)提问环节:根据这些分析,哪个小组总结一下能量流动的特点?(结束后,整理学案)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完成“分析应用”,时间2 分钟。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教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解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生物能量来源:太阳能2. 生物能量流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 光合作用:植物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能量4. 呼吸作用:生物如何利用氧气和有机分子进行呼吸以释放能量5. 营养金字塔: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生物能量流动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利用一些植物叶片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过程,并解释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2. 实验演示: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氧气与有机分子的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 讨论与解释:引导学生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能量流动的关系,帮助他们理解生物能量流动的曲径。

4. 小组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研究一些其他生物能量流动的实例,例如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和食物网中的生态平衡等。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实验和实验演示的结果及解释。

2. 小组展示: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让他们分享其他生物能量流动实例的研究成果。

3. 知识测试:进行知识测试以检查学生对生物能量流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扩展活动:1. 野外考察: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考察,观察和记录生物能量流动的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种植植物,亲身体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深对生物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3. 讨论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生物能量流动的辩论,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对生物能量流动的理解。

希望以上范例能够对您的生物能量流动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祝教学顺利!。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和规律。

3. 能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解释生态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能量流动的概念。

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和规律。

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和规律。

四、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构建。

2.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1. 引入话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探究问题: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和规律。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能量流动的规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课堂讲解】1. 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构建。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案例分析】1. 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

2. 讨论如何减少负面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和特点方面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过程和规律方面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运用能量流动知识解释生态现象和提出环保措施的能力。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3. 分析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特点。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3)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2. 利用模型演示法,直观展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运用讨论法,探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及特点:阐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义、途径和特点。

3. 展示能量流动模型: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4. 分析能量流动的作用:讲解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调节生物种群数量等。

5. 探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作业布置:(1)绘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2)选取一个实际案例,分析能量流动在其中的作用。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如能量金字塔、能量传递效率等。

2. 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方法,如同位素标记法、生态模型等。

3.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如狩猎、捕捞、农业生产等。

4.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3. 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规律。

4. 能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态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规律。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构建。

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态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

2.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表、动画等。

2. 准备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环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态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3. 知识拓展: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

4. 实践环节: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能量流动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际案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成果展示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如过度捕猎、污染等。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其他生态过程的关联:介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联系。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途径。

2. 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3. 了解能量流动的意义,能运用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途径。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3)能量流动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能量流动的计算。

(2)能量流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义、特点和途径。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讲解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过程,以及能量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和转化。

(3)能量流动的意义:分析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进化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实际案例,如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能量传递,让学生加深对能量流动的理解。

4. 能量流动的计算:讲解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如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如何计算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流。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能量流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生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能量流动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其中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内容1. 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稳定性(1)能量流动与物种多样性(2)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2.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1)过度捕捞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2)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3)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⑴、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⑵、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2、技能性目标
⑴、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根底上,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
两个特点。

⑵、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物理模型。

3、情感性目标
⑴、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效劳于社会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根底上,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手工模型
附件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模型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已屡次用于实际教学中,课后我对整节课作了反思,归纳以下几点:
1、成功点
教学中,由于引入了网络功能,使得教学中知识点更加生动,便于理解。

同时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多手段、多角度的探索,屡次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创新意识。

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感悟点
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

我发现兴趣仍是大局部学生的学习推动力。

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法结合模型教学,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认真严谨的教学设计也是必需的。

如今,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假设能合理的搜索网络资源并整合到教学中,将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这方面我还需要努力。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优质课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永远是学与教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应该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

我设计本课时教学的思维过程是:首先确定学习内容,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过程(活动),然后进一步研究促使心理过程(活动)得以实现的学习活动,再从保证和促进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角度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将这种思维称之为学教思维,而不是教学思维,其理由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条件分析,确定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特征。

我提出的本节课的教学思维如下:二、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本章内容中起到了承上启下和小结提升的作用。

承上:能量流动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渠道。

启下:能量流动总是伴随着物质变化。

小结提升:能量流动可将食物链、食物网、生产量、生物量、生态金字塔等内容相互整合,借助模型可将这些知识形成网络。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能量流动与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密切相关。

本课时知识结构如下图表示:在学科指导意见中将“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列为基本要求;将“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列为发展要求。

三、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在高中物理学中学生已学习了热能、动能、电能、机械能,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及能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化学中学生已学习了有机物中存在着化学能,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释放;在高中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ATP、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生产量、生物量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

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课时内容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立足前备知识,通过构建模型等方式将本课时内容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促成学生知识的内化。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规律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规律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生物能量流动的规律和原理;3. 能够运用生物能量流动的知识解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1. 生物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过程;2. 生物能量流动的规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生物能量转化的复杂过程;2. 掌握生态系统中生物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

四、教学内容:1. 生物能量的来源:光能是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供养生物生长和发育;2. 生物能量的转化:生物能量在生物体内通过代谢过程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并驱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3. 生物能量流动的规律:生物体内的能量流动是有方向和途径的,主要表现为食物链、食物网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生物能量流动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生物能量的来源、转化和流动规律,让学生了解生物能量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能量转化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态系统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能量流动的实际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和解决方案;5.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反思生物能量流动规律的意义和应用。

六、教学手段: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3. 生态系统模型;4. 形成性评价工具。

七、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2. 实验操作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3. 综合表现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验成绩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及能量在生物体中的流动过程。

2. 技能目标:能够解释能量从太阳开始到生物体中的流动过程,并能通过示意图展示能量的流动路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能量流动的兴趣,激发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能量的定义及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2. 能量在生物体中的流动路径及相应的能量转换方式。

3. 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能够较清楚地描述能量在生物体中的流动路径。

2. 能够理解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接触过的与能量相关的事物,并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谈论一些能源资源的利用以及能源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2. 知识讲解(约15分钟)(1)能量的定义:教师简洁明了地介绍能量的概念,即能够使物体产生工作或产生变化的物理量。

(2)能量的流动过程: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示等方式展示能量从太阳开始到生物体中的流动过程,并解释每个环节中的能量转换方式,如光能->化学能->热能等。

(3)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讲解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能量在生物体中的不断流动维持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 概念理解(约2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能量从太阳到达地球的途径有哪些?- 能量在地球上的流动路径是什么?- 能量在生物体中的转换方式有哪些?- 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2)展示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

4. 练习与巩固(约30分钟)(1)绘制示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示意图来展示能量在太阳、地球和生物体之间的流动路径。

(2)能量转换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能量转换游戏,通过模拟能量在不同生物体中的转换过程,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教案教学内容:生物能量的来源与转化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生态金字塔中能量的流动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物能量的转化作用。

2. 理解生态金字塔中能量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解释。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

3. 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步:生物能量的来源及转化(30分钟)1.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能量的来源,即太阳能。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生命活动中利用。

3. 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能量的转化过程。

第二步:生态金字塔中的能量流动(30分钟)1. 结合示意图,讲解生态金字塔中各层次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

2. 引导学生分析生态金字塔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包括能量逐级减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组织学生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三步:实验与讨论(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呼吸作用对能量转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生物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与提高(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能量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加深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量流动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用于解决相关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能量流动的意义使学生了解生态农业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轮复习课,根据近三年课标卷中考查的内容将本节课分为两个目标【PPT】目标分解一:能量流动的过程目标分解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展示优秀的课前自我诊断案,对于出错较多的问题,在课件中呈现,然后让学生起来自我纠正老师:下面请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赛达伯格湖。

科学家研究了这个湖的能量流动,首先研究了此湖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

下面我们 通过微课回顾一下能量流动的过程。

(播放微课)学生:观看微课老师:根据微课完成目标分解一中的典例 1。

【典例 1】在一年中,兔子的摄食量为 U ,同化量为 P ,粪便量为 S ,呼吸量为 R ,遗体残骸量为 M ,被次级消费者摄食量为 U'呼吸作用 R 次级消费 U' M(1) 摄入量(U )=(2) 同化量(P )=学生:给学生时间完成目标分解一老师:下面请某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学生:同化量(P)+粪便量(S)摄入量(U)-粪便量(S)呼吸作用(R)+次级消费者摄入量(U')+被分解者利用(M)老师:根据典例1 完成思维拓展【思维拓展】(1)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被其同化了吗?(2)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如何划分归属?(3)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有何去向?学生:独立完成思维拓展中的小问题老师:下面请某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学生:没有,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最终流向分解者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两条途径: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三条途径: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利用四条途径: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老师:以上是分析了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那么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模型构建【模型构建】动动手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处理方法:让学生用手中的卡片在黑板上展示)老师:利用模型解决思维拓展中的问题【思维拓展】请利用模型解决以下问题(1)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什么?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能量通过什么途径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3)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最终通过什么途径离开生物群落?(4)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同化量)的最终去向有哪些?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与其有何不同?学生:源头:太阳能;总能量:生产者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途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最高营养级能量去向: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最终去向没有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老师:接下来让我们小试身手一下,完成我会做【我会做】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学生:B老师:乘胜追ft完成高考重现,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继续完成加星号的问题,课后将把答案呈现在班级后黑板【高考重现】(2015.海南卷.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我能做对】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 表示能量值,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h)/aC.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D.可通过投放消化酶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学生:D老师:以上是能量流动的全部内容,请同学们完成小结中的内容【小结】构建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的概念图处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有投影仪展示答案老师: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还能被生产者利用吗?学生:不能老师:着体现了什么原理?学生:能量时单向流动的(以上引出能量流动的特点)老师:继续完成目标分解二中的典例2【典例2】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单位为106 kJ)。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二、学科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 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问题:
演绎能量流动的去(1)草的能量是怎 Nhomakorabea得来的?

(2)草的能量将何去何从?
(3)牛吃草后,草的能量能被牛
全部利用了吗?
(4)牛是如何利用草的能量?
阅读“能量流动的过程”,并思考下
列问题:


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提出问题: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这一特点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吗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形式不断转换,如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于有机物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动物通过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在这些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消灭,只能按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
完成。
学生完成练习。
巩固新知识。
总结: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能量是一切生命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维持各
个营养级的生命和繁殖后代,使得一个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
绘制教材中农业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流动关系,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提出问题:
1.如何确定一个草场的载畜量以防止由于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
2.教材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图解应该如何绘制?
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讲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图解。

展示课堂练习,并要求学生当场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社会调查视频
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旧知识并引入新课。
引入本节的学习目标
进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牛吃草的图片。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
,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使“能量流动”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深入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种形式。

讲述:能量流动是一个客观规律只有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才能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归纳:人们在利用生态系统资源的过程中,期望的"高效"与"持续"常常会发生矛盾。如何根据客
观规律来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 讨论“怎样调查畜量对草场主要牧草 种群数量的影响, 怎样判断一个草场上是不是过度放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