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自学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自学内容:社会生活的变化二.自学目标: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机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史实。
三.自学重、难点: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难点:轮船、火车、照相机和电影等为什么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四.自学过程: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标画知识点,完成学案。
1.交通工具:(时间)、、传入中国。
影响:它们的出现,使人们。
2.中国出现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3.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号。
4..通讯工具——,①时间:②概况: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文化生活的变迁”,标画知识点,完成学案。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电影分早期的无声电影和后期的有声电影。
我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年由照相馆拍摄的舞台片《》。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年影片公司拍摄的《》。
3.新闻报纸的出现:年在创办的当时最著名的报纸《》。
4.印刷出版社机构的出现:年在创办的馆,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出版机构。
㈢.阅读教材第三标题“社会习俗的变化”,标画知识点,完成学案。
1.变化的原因:辛亥革命后,。
2.变化表现:①.装束变化:。
②.礼节变化:。
③.称谓变化:。
1.变化结果:。
㈣.合作探究:典型例题: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的传入:①照相②电视③电影④报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五.学效测试。
1.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A.西服B.旗袍C.中山装D.唐装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目的是()A.为了显示新政府的革命性B.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C.为了实现三民主义D.为了政府管理方便3.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是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4.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国人的观念与习俗发生了变化,下列符合史实的是()A.平民见了官员要跪拜B.差人见了官员称“老爷”C.官吏开会统一穿新式礼服D.女子才从小要缠足5.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A.到照相馆照相B.在家中看电视C.到电影院看电影D.聚会时男士身穿西装6.宋代以来形成妇女缠足的陋习,被废除是在()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抗日战争后D.新中国成立后7.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8.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风云儿女》D.《渔光曲》9.从昆明乘火车到海防,再转轮船去上海,这样的事情出现在哪一条铁路开通以后()A.淞沪铁路B.滇越铁路C.唐胥铁路D.京张铁路10.剪掉辫子、禁止女子缠足、行鞠躬礼、握手等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在()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11.近代中国的新闻记者通过有线电报发回新闻报道,最早出现在()A.19世纪50年代后B.19世纪60年代后C.19世纪70年代后D.19世纪80年代后12.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原因很多,下列哪一个是生产力方面的原因()A.资产阶级革命B.工业革命C.欧洲殖民扩张D.人口流动13.下列是某校八年级一位学生写的作文中的一段,他非常马虎,有四处与历史事实不符,请你找出并帮助他改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社会生活的变化【目标导航】(快速阅读目标,明确本节学习重点)1、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学习难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之上,记下发现的问题)1.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传入,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还极大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信息传播。
2.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
3.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
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上海创办的《》。
它刊载了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禁止缠足等法令。
还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合作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1、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2、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达标测试】1、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①轮船、火车②电报、电话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④三跪九叩之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在1898年的上海,一位清朝官员不可能做到的是A.阅读《申报》B.参观“轮船招商局”C.买一本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D.观看无声电影《定军山》3、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 B.发电报 C.坐火车 D.乘轮船4、1913年,实业家张謇的大生纱厂要了解江汉平原的棉花等级、棉花价格等相关信息,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轮船到湖北实地考察 B.在《申报》刊登有关广告C.拍电报了解行情 D.邮寄信件了解行情5、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一个月来,上海成为全球瞩目的城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T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2、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夕》签订后,列强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口号并在他的家乡创办 __________ 等一系列企业。
2. _________________ 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______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 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了鼓舞。
还有就是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_____________ 时期,我国近代工业民族萎缩。
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交通工具名称: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时间:19世纪初,西方发明后相继传入。
作用:使人们出行 ___ ,极大的促进了。
2.通信工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架设。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生活的变迁1. ____ 和___________ 的传入。
时间:近代以来。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预习导学(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交通工具——轮船、火车(1)时间:世纪以后(2)作用:使人们大大加快,还极大的促进了的流通。
(3)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号2、通讯工具——有线电报(1)时间:世纪年代以后(2)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以生活(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老百姓可以用它与联系。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与电影(1)来源:从传入。
(2)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镜头。
(3)中国自拍的第一部无声电影:(4)中国自拍的第一部无声电影:2、早期报纸(1)鸦片战争后,上海出现了报纸,读者主要是人。
(2)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年在上海创办的(3)作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的主要传媒工具。
3、印刷出版(1)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时间:2、目的:改变愚昧落后的。
3、方法:颁布4、内容:装束变化:强令男子,女子,用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
礼节变化:废除,代之以文明简单的、。
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等平等的称呼。
5、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记忆歌谣十九世纪变化大,新鲜事物传天下。
轮船火车和电报,照相电影和印刷。
社会习俗趋平等,剪辫易服改称呼。
四、当堂检测1、中国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是()A.《申报》B.《时务报》C.《国闻报》D.《人民日报》2、商务印书馆创办于()A.上海B.广州C.香港D.北京3、中国近代史上发布剪辫令的人是()A.袁世凯B.毛泽东C.蒋介石D.孙中山4、最早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是()①轮船②火车③电车④飞机⑤汽车A.①③B.②④C.④⑤D.①②5、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A.乘轮船、火车出行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大事6、19世纪50年代,一个商人从昆明到上海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马车B.轮船C.火车D.飞机7、下列不是近代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的是()A.促进商品流通B.朋友间发E—mailC.便于百姓间的沟通D.利于信息传达8、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9、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商人可以用它来传播生意信息。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报纸,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出版机构的出现,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1、变化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变化表现:(1)装束变化:民国政府强令男了剪掉,女子停止______ ,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2)礼节变化: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握手礼;(3)称谓变化:称呼对方"” “君二3、变化结果:改革了不良的社会习俗【小组展示】1、近代交通通信工具在中国的出现(早期轮船、火车、电报)2、早期文化生活的变迁(照相、电影、报刊、出版)3、社会习俗的变化【小组探究】归纳本课中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儿个“第一”或“之最”例:1876年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及时巩固】1、你能说出以下务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A、戊戌变法时期:《》(后改名为《》);B、辛亥革命时期:《》;1.①③A. 2②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拍摄④商务印书馆创办①②④C、新文化运动期间:《》(原名《》)、《2、(见课件)【思维拓展】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也随之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为代价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型新授班级八年级()班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法指导学习目标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换来的,要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请把关键词标出来自学群学【探索新知】1交通工具:19世纪初、传入,作用:使人们的出行速度;还极大的促进了。
2通讯工具:时间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作用:商人用来;记者用它;百姓与亲友也用电报。
3文化生活变迁:照相与电影作用:丰富了人们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资料,我们可以从中了解的方方面面。
报纸出现:1872年在创办的《》。
地位:是中国第一份报纸。
作用:成为了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
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名称: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中国近代、的文化出版机构。
4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A装束变化:国民政府颁布了、和等法令。
B礼节变化:以文明简单的,取代跪拜礼。
C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等有等级观念的称呼,改为“”“君”等平等称呼。
5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轮船只在沿海沿江的才会出现;铁路数量也很稀少;电影和报纸,只有在才能看到;照相则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合作探究】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国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
但同时欧风美雨也罢西方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
结合所学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通方面:通讯方面:文化生活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集思广义,展示团队的魅力。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八年级历史编写人:赵欢审核组长:许宏伟审核领导:马艳荣一、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代替过去的。
㈡合作探究研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请回答:(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这则材料哪些地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4)火车的传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5)除报纸外,这一场面还可以用哪些手段记载下来?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四.课堂小结: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镜头。
、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 __________ 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 ___________ 年在创办的 ___________________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_________________ ,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 服,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称 呼对方“先生”“君”。
【自主检测】-、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 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 .拍有线电报 C .发无线电报D .打长途电话 2、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3、 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 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 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
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A.《民报》 B .《中外纪闻》C .《申报》 D .《时务报》4、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 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 B .鸦片战C.辛亥革命 D .新中国成立5、 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
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 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6、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他们可 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②坐轮船出国留学③陪朋友看电影④陪家人看电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V ) 《申报》、商务印书馆(V )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V ) 1 厂、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 有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历史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称谓的变化:研学拓展提升一、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二、课后“活动与探究”。
三、聊一聊,今天你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媒介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你对获取的信息又是如何取舍的?示学研学一由1、2、3组展示,研学二由4、5、6组展示,研学三自由展示工具的发展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短短数百年,人类不仅能上天(飞机、航天飞机、火箭),而且能入海(潜艇),技术也日新月异………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
检学一、课后“练一练”。
二、归纳历史之最:①:我国最早架设有线电报是在:_______世纪__________年代以后②: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______③: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上获奖的影片是_____________⑤: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_作业一、选择1、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人们称呼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2、近代中国人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书籍B.电影C.电话D.报纸二、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1)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20 1.掌握: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近代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2.理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
3.认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用电脑上网聊天
【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 11.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统计一下。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2 通过阅读教科书,能够说出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申报》、商务
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感知近代文明推
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
交通工具
初,西方发明后相继传入我国。
作用: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
你知道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什么?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哪一条?火车、
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
3.
.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
)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等相关事实。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分析事件影响的能力,分析事件发生原因能力,归纳事件特点的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能力。
四、巩固拓展:归纳社会生活变化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的总体影响。
经济:政治:思想: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材料一: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兴建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1898年6月到9月,维新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辨、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等。
从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根据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史实和原因,结合本课相关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六、总结归纳学生归纳: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近代交通通信1.新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新通信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娱乐方式:近代以来西方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报刊出版业:近代比较有名的中文报纸是《申报》(1872年、某某);近代中国历史最长、最负盛名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某某)。
3.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后颁布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服装,废除有损人格的礼节和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称谓等。
【问题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变化?探究:(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客观产物。
欧美工业国家入侵不仅冲击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旧制度,也引起了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的变革。
(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维新变法运动等事件表明,在引进西方科技和机器设备的活动中,人们能够接触近代生活、感受新生活并逐步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3)中国人民革命和创新的结果。
如辛亥革命革除封建恶习、禁止妇女缠足、改穿某某装等。
【问题2】学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后,请你发表对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的看法:剪掉辫子有什么好处?既然剪辫子有好处,那么当时为什么有人还不愿意剪辫子呢?探究:(1)剪掉辫子便于及时清洗头发,这样既讲究个人卫生又节省时间。
(2)剪掉辫子使人不仅是外表上发生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代表着革新和进步。
(3)反对剪辫的人,有清廷的遗老遗少,他们以保留辫子的方式表示对清王朝的怀念与忠诚;也有一些普通的群众,他们有的怕毁了发肤,对父母不孝;有的怕皇帝再坐龙庭,会杀无辫之人;有的受传统习俗影响,思想守旧。
1.锁定下图中这一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传入中国的()。
A.电报 B.电影技术C.电脑 D.照相机答案:D2.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2012年举行,目前,某某市正在积极申办中。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学习过程走进历史,自主学习1你所知道的古代主要采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弊端?2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4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5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6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合作探究: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与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C.点头 D.跪拜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二)、综合运用1.读下图,回答问题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导入】
淞沪铁路通车场面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你知道有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吗?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古代的书信和公文往来、信息传递主要靠步行、舟船和马匹递送。
近代以来,新式的通讯工具也传入中国,你知道是什么吗?它会给中国人带来哪些便利?
中国近代报刊
伴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中国近代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你知道照相机吗?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你知道电影是怎么出现的吗?早期的电影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不断改进的?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知道近代报纸是怎样在中国出现的吗?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之一是什么?早期的报纸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报纸的出
现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有何影响?《新华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你知道它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来历吗?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习俗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
如人们日常的服装、发型、礼节、称呼等,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会掌握以上这许许多多的生活知识,丰富和扩大知识面。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根据本课所学,说一说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表现。
你可以制作并完成下列表格,以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老照片并附相关文字说明,在班级举行一次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3.火车和轮船是近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型交通工具,电报、电话则是近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的通讯工具。
请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火车、轮船、电报、电话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哪位发明家发明的。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A.促进商品的流通B.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C.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D.利于信息的传达
2.下列与上海有关的史实是()
①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②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拍摄③《申报》创办④商务印书馆创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填空题
请写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1.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2.近代中国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轮船是
3.近代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
4.近代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有声电影是
5.近代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6.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7.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资料下载】
近代社会的不缠足运动
妇女缠足始于五代的南唐,发展于宋代,流行于明清。
清朝以马上得天下,女子天足是满族的习俗。
入主中原后,顺治、康熙都曾发布谕令,严禁汉族妇女缠足。
但由于这种陋习在民间根深蒂固,禁止缠足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
近代以来,较早宣传“戒缠足”的当属美国传教士林乐之主编的《万国公报》。
该报在1875~1878年曾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力劝女性不要缠足,并以近代生理学、骨科学知识讲解缠足对人身体的危害。
1883年,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和友人在家乡创立不缠足会。
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不缠足的民间组织。
1897年,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不缠足会,宣布以上海为总会,号召各地成立分会。
此后,不缠足运动在南方各省的影响不断扩大。
1898年,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曾上《请禁妇女裹足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以“与欧美同俗”。
可惜此项政策未及施行,慈禧太后就发动了戊戌政变。
1902年2月,清政府谕令劝止缠足,不缠足运动重新兴起,社会风气相对闭塞的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不缠足会。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于是各省展开放足运动,“解放脚”应运而生。
缠足本是一种对妇女身心有着极大伤害的陋习,然而废除这一陋习却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由此可见,移风易俗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人们的观念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最难改变的。
徐寿和近代中国自制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仿造西式船炮。
徐寿作为“能通晓制造与格致之事者”,在曾国藩的支持下,率先在安庆开始了蒸汽机和轮船的研制。
由于当时缺少可供参考的资料,徐寿
等人多次登上外国轮船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制成了一个轮船汽机模型,转速为每分钟240转。
模型运转成功后,徐寿等人着手试制了一小型木轮船。
由于设计制造不够完善,且新汽机不能连续供给蒸汽,轮船不甚成功。
1864年,军械所由安庆迁往南京。
徐寿等人在前次试制轮船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年后,终于完成一艘木制轮船。
该轮船长17.5米,载重25吨。
在试航中,该轮船逆水行驶了225公里,用时14小时,而返回只用了8小时。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乘此船北上高邮时,在船上大书“黄鹄”二字,“黄鹄”号由此得名。
“黄鹄”号是第一艘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制造的新式蒸汽轮船。
在建造过程中,除了个别部件系从海外购进外,造船所使用的大部分工具和设备,都是在没有外国人帮助的情况下,由中国人采用国产原料独立制造而成的。
【思维拓展】
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也随之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为代价的。
你认为我们付出的代价沉重吗?你如何看待列强的侵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