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粤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粤教版)【《华罗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华罗庚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在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大家听了这么多关于华罗庚先生的情况后,不知道大家对华罗庚先生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华罗庚先生感兴趣呢?2.字词。
华:huā同“花”h uà姓,华山huá中华。
引申:令líng狐冲,任rén盈盈,韦wéi小宝贝扉页fēi 拙zhuō 叟sǒu 筱xiǎo 瘸què怜悯mǐn蜚声fēi 金瓯ōu 鹰鹯zhān 褒奖bāo 江畔pàn 矩形jǔ追溯sù商榷què兴奋xīng 怠慢dài3.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
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4.课文分析讲解。
小标题一(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
(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小标题二(6-9)西南联大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1-6)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小标题三(7-10)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图为课文结构分析图)⑴前言部分。
《华罗庚》高一语文教案
《华罗庚》高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2、难点:(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二)教学过程:1、导入语: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板书:华罗庚)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一《5 华罗庚》李锦如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华罗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李锦如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叙述顺序及其好处。
2、掌握本传记的引用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
(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要求独立、安静、快速地看书,理解、思考、完成下面三小题,形成最佳答案并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记下。
1、在时间顺序上表现出来的叙述技巧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课文怎样运用?有何好处?
2
、这篇传记大量使用华罗庚的诗句和原话,请找一二处,并分析引用这些诗句和原话各有什么作用?
3、本文引用大量他人的话,请找出一二处,并分析引用这些话有什么作用?
(三)互教互学
要求:
1、小组合作,对照答案,取长补短,查缺补漏,探究问题,请教询问。
2、小组内都不会的问题做上记号,待其他同学或老师释疑。
3、感悟得失,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特别是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参与积极,讨论高效,争取解决所有疑难!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
(四)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发言,老师点拨。
(五)、小结。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1、引用诗词: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2、引用原话,突出了人物的品质精神,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引用他人的话,侧面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六)堂上检测
1、课文37页倒数第三段引用了华罗庚的诗句,
有什么作用?
2、课文37页最后一段引用华罗庚的原话,
有什么作用?。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习以时间为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写法。
2、注意本文选材的角度;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要求中的1、2点)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华罗庚;初读课文,理清文理。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顾迈南新华社资深女作家,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品有《华罗庚传》、《两弹元勋邓稼先》、《丁肇中)——故国情深》等。
2、介绍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速度,梳理思路。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1925年金坛中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没毕业就失学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32年进入清华在数学系当助理员。
1936年夏留学英国1937年夏回国担任西南联大教授1941年完成《堆垒素数论》1945年下半年到苏联旅行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堆垒素数论》1946年秋访美1950年2月从美国回到新中国1950年3月16日到清华任教授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回国后培养青年学者陈景润、万哲先等人1958年将优选法送到工厂、农村1963年出版《典型群》1979年访英◎ 附课后练习三的表格:2、提问: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为华罗庚写传的?【文章基本上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写传。
】(三)熟读全文,看看华罗庚在对待数学的态度上经历了几次认识上的变化。
【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即“为了生存——为了兴趣——为了祖国”。
第一部分,“华罗庚很有数学才能”,但他研究数学是因为“干别的工作要到处乱跑,或者要设备条件”,而数学“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此时完全是为了谋生存的需要。
《华罗庚》教案范文
《华罗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学难点:华罗庚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照片、著作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华罗庚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讲解华罗庚数学思想的内涵和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彼此在合作探讨、交流分享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华罗庚生平事迹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华罗庚。
2. 组织学生参观华罗庚纪念馆或相关科技场馆,加深学生对科学事业的认知。
3.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华罗庚》 教 学 设 计
《华罗庚》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在高一,针对学生的知识链接情况,训练记叙文写作为主,同时进行议论文素材的积累和议论片段的仿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素材的积累和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新学期的主要任务。
文本素材是学生写作的最直接和有效的素材之一,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和应用,拓宽知识面,为今后议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特色通过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抢答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去。
并且在课堂上接触高考满分作文,为今后学习和借鉴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梳理文意,概述传主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思考、小组抢答、个人习作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助,师生共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传主身上体现的精神亮点,引导学生学习其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初步学习写作人物传记。
教学重点:1、感受华罗庚传主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先进品质。
2、积累写作素材并初步学会分类应用。
五、教学方法激趣法、提问法、分析法、自主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论语》云:“温故而知新”今天,让我们温习旧的故事,积累新的素材,为议论文写作添砖加瓦。
(二)积累及应用文本素材环节一:回顾《华罗庚》一文,圈划课文有关华罗庚事例要点,积累素材并试着分类应用。
展示可运用话题或论点:1、逆境成才2、自学成才3、伯乐精神4、天才与勤奋5、勇于挑战权威6、勇于追求理想7、正确的人生选择8、伟大的爱国情操9、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环节二:赏析高考满分作文片段,指导议论文写作。
环节三:请选定一个话题或论点,仿写一个议论片段,要求运用课文中华罗庚的相关事例进行论证。
(三)展示写作成果(四)布置作业:自选作业:(1)把课堂的议论片段补充完整为一篇议论文。
(2)另选一个话题,运用华罗庚的事例进行论证。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5篇
《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5篇华罗庚是世界的数学家,中国数学界的泰斗.他一生的故事许多许多,本文写的是他上小学时,敢于向专家挑战的事,表现了他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求知态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1.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2.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出示课题)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是字典.2.小组间检查识字情况,把课文读通顺.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5.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每个字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检查,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第二课时(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中心问题: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1)自由读书准备(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看了又看,算了又算……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1.请学生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2.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1.圈划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4.重点辅导〝喜〞〝杂〞〝社〞.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六)课外阅读《华罗庚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华罗庚,学习他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教学难点: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教学过程:1.导入语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那么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 深爱数学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残疾后:矢志不渝献身数学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_篇论文]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1)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2)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3) 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运筹学.优选法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教学过程:1.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2.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2)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言的定义:名言:顾名思义,即为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3.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1) 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2) 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3)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4) 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6) 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7)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4.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5.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总结: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3.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3教学目标:1. 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_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华罗庚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2. 过渡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二.学文(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2.同桌互读.3. 指名接段读文.4. 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1)评价优点(2)提点意见5.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7.开火车识字.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1)自由读书准备(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二.写字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3.出示要写的生字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1)老师范写(2)学生描红(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5.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6.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7.用这些字组词.三.学后总结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四.课后延展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全班交流学生描红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重点指导与学生找规律写字相结合.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4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2.技能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把握细节,揣摩语言.3.情感目标: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从华罗庚艰难求学的经历和杰出的成就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华罗庚拼搏自学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思考其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顾迈南,当代作家.二词语检查1.注音署(shǔ)名苏家驹(jū) 扉(fēi)页怠(dài)慢吴筱(_iǎo)元一拐一瘸(qué) 怜悯(mǐn) 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金瓯(ōu) 鹯(zhān) 褒(bāo)奖追溯(sù) 商榷(qùe) 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2.词解: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怠慢:冷淡.蜚声:扬名.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备至:完全,到了极点.商榷:商讨.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三整体感知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四研讨问题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明确: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明确: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明确: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明确: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③_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明确:〝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明确: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五小结本课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明确: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华罗庚》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知识与能力: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写法.2.能够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主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华罗庚的人物传记,作者是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象《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除此之外,同学们对华罗庚的了解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比如,将统筹方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就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什么叫统筹方法呢?比如,煮饭.烧水.洗菜.炒菜,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这几件事情,并且把保证高效性呢?(煮饭的同时烧水,在煮饭.烧水的时候洗菜.炒菜,这就是统筹方法.)这只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那么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回答)华罗庚的成名与熊庆来密不可分,熊庆来对华罗庚的悉心栽培栽培成就了华罗庚.这种知遇之恩,华罗庚从未忘怀.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慧眼独具,为中国的数学事业选拔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陈景润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陈景润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论方面卓有建树.那么,华罗庚有什么样曲折的人生经历,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呢?二.总体感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一.二组负责梳理华罗庚的生活经历,三.四组负责梳理华罗庚一生的主要成就. 主要生活经历:_10年_月_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_25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贫困而失学; _岁时,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_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_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_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_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 _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_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_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_79年,再次访问英国; _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_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_36年夏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得出著名的〝华氏定理〞,其间他写了_篇论文,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_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_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_46年秋天,访问美国,其间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_55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_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_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_57年,《数论导引》出版;_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后出版《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_63年,华罗庚与万哲先合著出版《典型群》一书.三.局部分析: 问题一:〝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就写这个故事,用意何在?明确:一方面表明_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问题二: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明确:这个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三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的算题(卓越的数学天分).〝罗呆子〞的绰号(刻苦自学的情形).可怕的伤寒症(选择数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过程).问题三:回顾一下,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明确:解放前: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矩阵几何;解放后:《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问题四: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国难当头,悲愤至极;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数学下乡,造福于民;光荣入党,欢欣鼓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四: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诗词突显出华罗庚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献身科学.爱国爱党的一面.四.总结:。
《华罗庚》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华罗庚》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对华罗庚的精神品质进行评价;(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作贡献;(2)学习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3)对华罗庚的精神品质的评价。
2. 教学难点:(1)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2)如何评价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华罗庚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2)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发展史,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要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有哪些?(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总结华罗庚的数学成就;(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华罗庚的贡献。
4.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探讨:华罗庚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如何为实现目标努力;(3)教师总结:强调学习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对华罗庚的生平进行简要介绍;2. 选取课文中一个重要词语或句式,进行深入解释和分析;3. 写一篇关于华罗庚的作文,可以从他的成就、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
六、教学过程5.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2)重点分析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如“华氏定理”、“华罗庚不等式”等;(3)引导学生理解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教学设计
《华罗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提要或综述的方法概括作品的内容要点。
2、过程与方法:加强对文章要点的深层理解,提高表述和概括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华罗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自强不息、艰苦拼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层次,把握关键,进行正确的概括。
2、体味华罗庚先生一生中无数闪光点中的几个,把握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
【教具准备】出示华罗庚先生的照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美国总统罗斯福得了重病,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依然左右着当时世界的格局;海伦·凯勒眼前虽然一片黑暗,但她用心灵的光明写出让世人为着震撼的《我的生命》┅┅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同样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伟人,他就是让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顾迈南写的《华罗庚》这篇课文,全面认识华罗庚的不平凡人生历程与伟大人格魅力。
二、整体理解课文,概括文章要点1、速读课文,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位同学最起码找出五处让你为之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句子、段落,并加以阐述说明。
2、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准备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提示:大家可从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致力于中华的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三个方面中传主所体现的行为、精神面貌、学识、成就来开展讨论)三、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青年的华罗庚是如何走向成功的?试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点的相关句子或精彩片段。
(1)首先,先要讲的是华罗庚先生写过的一句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诗云:(P3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正好阐明了华先生走向成功的经验总结。
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天才出自勤奋,华罗庚用他的一生演绎了这一点,正因为有他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换取功成名就,在数学这块领域上做出卓越贡献。
(2)其次,从几个生活细节看:①P31“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粤教版-语文-高一-2.5《华罗庚》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教案一.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 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3.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2. 难点:(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三.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四. 课时安排:2课时五.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二)教学过程1. 导入语: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板书:华罗庚)2.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4. 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5.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
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
第5课《华罗庚》教案
第五课《华罗庚》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探讨文章的思路,解读传主华罗庚的形象。
二、学习文章灵活运用多种叙述的方法,了解其表达效果。
三、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学习他逆境中奋斗、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精神,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教学重、难点:1、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学习他拼搏自学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2、学习文章灵活运用多种叙述的方法,了解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讲解法、筛读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
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二、简介华罗庚: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三、简介作者:顾迈南,当代作家,新华社女记者,既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
他与陆天明、徐宏合著的剧本《华罗庚》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及她的科普作品。
四、词语过关:※正音: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华(huà)怠(dài)慢吴筱(xiǎo)元瘟疫(wēn yì)蔓延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一拐一瘸(qué)金瓯(ōu)鹰鹯(zhān)褒(bāo)奖置若罔(wǎng)闻追溯(sù)商榷(què)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补充词解: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华罗庚》教学设计
《华罗庚》教学设计《华罗庚》教学设计周凌语文工作室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把握细节,揣摩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从华罗庚艰难求学的经历和杰出的成就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华罗庚拼搏自学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思考其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检查1.注音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怠(dài)慢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追溯(sù)商榷(qùe)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2.词解: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
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整体感知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问题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明确:①倒叙(中途)。
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
(课堂练习)明确: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
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华罗庚》教学设计(周恒)
《华罗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传记灵活运用多种叙述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概述、详述、引述、转述等),从叙述人物的基本生命历程这一知识视角切入,探讨文章的思路,解读传主华罗庚的形象。
2、借助叙述文体表达方法的知识进行阅读教学,在强调过程生成性学习中实现叙述文本表达方法知识的教学。
3、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华罗庚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热爱祖国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传记灵活运用多种叙述的方法,了解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记者在华罗庚生前做采访的时候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工作到最后一天。
”就在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
他先用中文,后改用英语演讲。
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
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让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顾迈南所写的《华罗庚》这篇课文,全面认识华罗庚的不平凡人生历程与伟大人格魅力。
二、了解作者华罗庚,中国现代杰出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三、正字音,积累字词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勤能补拙(zhuō) 怠(dài)慢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追溯(sù)商榷(qùe)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高中语文华罗庚教案 粤教版 必修1 教案
华罗庚1 .课文解读⑴作者简介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⑵基本解读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
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
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许多生活事实可能是芜杂的,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也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
这篇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1 )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2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杰出的成就;(3 )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文章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中,组合在华罗庚生命的转变中,所以,文章的脉络仍然非常清晰,材料多而不乱。
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同时也可以非常灵活变化着来运用的一种写作形式。
第二,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来。
第三,作者仍然有意识的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具有生动的可读性。
文章首先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的小故事:1930 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通过一篇论文看出华罗庚“真不简单”,建议“应该请他到清华来”。
这个小故事具有多重意义。
(1 )在描写传主形象方面,这个故事表明了19 岁的华罗庚非同寻常的数学才分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
(2 )华罗庚的数学才能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也成为新的“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年轻学者。
这个故事为后文埋下伏笔。
文章的这种写法有内韵。
(3 )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他已经走过了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华罗庚 (学生) 教案
备课人:授课老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华罗庚(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1.学习概括文章事件,加强对文章要点的理解
[ 学习重难点]
1.把握关键,正确概括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写了孙中山那些事体现他“布衣”色彩?
二、知识梳理
展示微课《归纳概括题——概括文章特定事件》
探究案
一、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
二、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训练案
1、对“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情节,根据华罗庚不同的发展阶段,归纳概括华罗庚的人生历程。
作业:
1.完成《金版学案》的第页。
高中语文 华罗庚教学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篇人物传记在事例选取及结构安排上的特点2.与《“布衣总统”孙中山》比较,把握人物传记在对传主人物性格或形象刻画上的不同写法二、过程与方法1.在庞杂的人物、事例等信息中筛选、提取、整合有效信息,学会去繁提精2.体会传记真实性的同时,也感受并掌握传记文学性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传主华罗庚的一生,体会传主那种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所抱有的热情、兴趣及学习他对事业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
2.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特别是华罗庚身上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四、教学重难点1.文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来选取传主典型事例的结构特点2.文章多处引用华罗庚诗词及引入有趣的小故事的写作特点及作用3.传记中传主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后辈的爱护,在今天现实环境下,如何深入打动青少年的内心,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五、教学设计《华罗庚》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比较全面地概括描绘出华罗庚的形象,加上文章标以小标题,多处引入传主的诗词及与传主有关的小故事,本篇读来活泼又充满古朴之风。
既有详实的数据、资料还原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又从中感受到传主的伟大人格。
所以,在教学设计,就是抓住传记本身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特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该篇不同于《“布衣总统”孙中山》通过生活细节描写反映传主性格和形象的写法,即通过时间的顺序,将传主一生的主要事例贯穿起来的写法。
而这种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的写法恰是传记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而传主诗词的嵌入小故事的引入,使得传记不失真实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传记的阅读更能够体现以对话为特征的现代阅读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正因为如此,学生通过与传主的对话、交流,可以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感受华罗庚的人格魅力及精神品质,并从中获得人生教益,得以冶情、砺志。
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辅以多媒体,来完成对本篇传记写作特点的掌握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布衣总统”孙中山的衣食住行世界,在文章那种细腻而又真实的笔触中,我们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朴实、爱民的一面。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华罗庚,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国际上“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数学科研成果均是以华氏命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华罗庚》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删繁为简,提取关键信息。
2、学习华罗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3、了解传主诗词对表现传主思想性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语】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在黑板上板书画图,要求学生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熊庆来发现了华罗庚,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他们日后都成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三位数学家尤其是后两位数学家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说说看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成就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确:陈景润是算出了1+1为什么等于2?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
那么,华罗庚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迈南的《华罗庚》,了解一下华罗庚的主要成就。
【梳理课文:主要经历,主要成就】在了解他的成就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他一生的主要经历,课后练习的表格﹙要求,不要怕这篇课文长,先不要急着通读全文,只要先按上面的表格把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找出来就等于读懂了一半﹚。
主要成就解放后《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解放前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自守函数、矩阵几何《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堆垒素数论》【华罗庚诗词】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成就都找出来了。
一篇看似很长很复杂的课文,只要掌握了方法,我们就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自如。
不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华罗庚除了是名伟大的数学家外,还是一名在诗歌方面深有造诣的人。
请同学们找出本文中引用的华罗庚诗句,并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在大量理性的、抽象的数字描述中,又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情趣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华罗庚》是粤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华罗庚》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华罗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华罗庚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在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大家听了这么多关于华罗庚先生的情况后,不知道大家对华罗庚先生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华罗庚先生感兴趣呢?
2.字词。
华:huā同“花”huà姓,华山huá中华。
引申:令líng狐冲,任rén盈盈,韦wéi小宝贝
扉页fēi 拙zhuō叟sǒu 筱xiǎo 瘸què怜悯mǐn
蜚声fēi 金瓯ōu 鹰鹯zhān 褒奖bāo 江畔pàn 矩形jǔ
追溯sù商榷què兴奋xīng 怠慢dài
3.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
20xx年出
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4.课文分析讲解。
小标题一 (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
(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
(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
小标题二 (6-9)西南联大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
(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
(1-6)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
小标题三 (7-10)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
(图为课文结构分析图)
⑴前言部分。
结构上是倒叙。
引申复习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并叙等。
作用:在内容上写华罗庚挑战权威,引起读者的兴趣。
选材上,选择华罗庚自学成材的标志,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同样的,对于这件事情之前、之后的情节发展,读者也有浓厚的兴趣。
补充介绍人物:
熊庆来,是华罗庚的老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
1893—1969,字迪之,云南人。
曾经留学比利时、法国,并且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采用并称作熊氏无穷数。
熊庆来先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相当的热心。
早年他在东南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相当有才华,变经常指导他读书、研究,后来还和另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一起资助他出国留学深造,甚至是卖掉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寄钱。
后来这个刘光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
后来熊庆来先生来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在学术杂志上看到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才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
70多高龄半身不遂的时候,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杨乐和张广厚,他们后来都成为很有成就的年轻数学家。
唐培经,是华罗庚的同乡,也是江苏金坛人,后来曾经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
1903—1988。
从小家庭就很重视他的读书,全力培养他成材。
他在东南大学学习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来回家乡担任金坛中学校长,接着到了清华大学担任教员,后来又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当选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会员。
抗战爆发以后,他毅然回国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个相当有爱国心的学者。
1949年,唐培经先生到了美国,195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后来又担任了拉美区域农业统计顾问,直到1969年退休。
⑵第一部分。
叙写了华罗庚青少年时期对数学的痴迷,即使遭受失学、身体残疾的不幸也仍然痴心不改,刻苦自学,终于成功的感人事迹。
第一层:介绍华罗庚名字的由来、身世及家庭。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受数学老师王维克的影响而爱上数学。
例子说明华罗庚在数学上的天赋,是为了进而说明为什么那么聪明即勤奋。
诗一:表现要埋头苦干的思想,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智力的不足。
说明华罗庚成功的原因。
补充人物介绍:
王维克,华罗庚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是他的年级主任。
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研究范围涉及外国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数学等众多领域。
他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有数学天才的人。
在他的影响下,华罗庚的数学成绩卓然。
而且由于网本身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影响,华罗庚各个学科的成绩都很好,特别是中文方面,能文能诗。
第三层:介绍华罗庚失学后仍然痴迷于数学而刻苦自学。
第五段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地表现出他对数学的痴迷。
“罗呆子”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其痴迷的程度。
第四层:说华罗庚不幸染病而留下终身残疾。
作用:设置悬念,同时写逆境更能体现华罗庚自学成材的艰苦和努力。
第五层:介绍华罗庚决定不一生献给数学。
呼应了文章前言部分。